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

合集下载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

根据构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大黄山文化旅游核心区这一总体发展定位,将旅游产业构建成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柱性产业,成为文化旅游、山地旅游的龙头,成为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旅游目的地。

委托客户:浙江祥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区位:安徽省休宁市项目规模:约110 平方公里完成时间:2011年核心资源:汉文化资源、山地旅游资源项目类型: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规划成效/后续进展:从“黄山旅游”到“休宁度假”,引导现代休闲-度假服务功能及场域营造,将休宁齐云山打造成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目的地实现了休宁齐云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的龙头发展休宁位于大黄山旅游圈的地理中心和交通网络的核心,到各关键节点的交通时间成本最低;黄山市战略:旅游业为黄山战略性性支柱产业区域发展综合诉求:用新的区域发展观审视和考量“黄山-休宁发展战略”发展策略:区域发展转型更多依赖“资源价值”,而非“资源规模”从“比较优势”驱动转向“创造性竞争优势”驱动,依托“风景区+度假区”构成模式,构建“创造型”度假目的地,创新型消费价值导入”的旅游发展理念紧扣“大美黄山、道养齐云”的文化内涵延伸。

总体定位:根据构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大黄山文化旅游核心区这一总体发展定位,结合当前国家级发展命题,因地制宜,将旅游产业构建成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柱性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的龙头,成为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目的地。

形象口号:大美黄山大道齐云空间结构:“一核、三区、三带、三节点”三区齐云山风景区齐云山度假区水南-滨江新城发展区三带横江旅游度假带山南文化旅游带兰渡-渭桥公共服务带三节点西馆、岩脚、山南(渠口)三大旅游度假服务节点休宁-齐云山旅游发展模式文化内核、山水承载、交通强化三核驱动休宁-齐云山旅游发展路径齐云文化重构、交通集散激活、度假模式创新三步递进核心创意:“黄山旅游”到“休宁度假”,借黄山天成之美,显齐云人文之养;横江之水-特色文化山水小镇群落构建;引现代休闲-度假服务功能及场域营造,打造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目的地。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安徽省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位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面积约为210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齐云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为了更好地发展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我们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

首先,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齐云山地区拥有独特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溪流等,这些生态资源不仅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应制定合理的控制政策,限制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在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景观和物种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应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齐云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规划设计中,应保护和利用旅游区内的文化遗产,例如古寺庙、古村落等,通过合理的修复和保护措施,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齐云山独特的历史文化。

同时,也应创新开发新的文化活动和体验项目,结合当代艺术和科技元素,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最后,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应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作为重要的旅游景区,其发展也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发展需求和资源利用,避免对周边地区的过度开发,确保旅游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和设计。

我们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同时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齐云山风景区

齐云山风景区

齐云山风景区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面积110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150公里,由齐云、白岳、歧山、万寿等9座山峰组成。

共分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个景区。

有奇峰36座,怪岩44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石坊3个,石桥5座,庵堂祠庙33处。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植物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

植被已形成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层林相结构,覆盖率达67%。

木本植物种类有560余种,拥有我国珍贵树木18种,如三尖杉、香果树、楠木等;野生动物(含飞禽)计140余种。

珍稀动物有“弹琴蛙”、‘东方蝾螈”等。

此外还产石鸡、竹鸡、山雉、野兔、猪獾、果子狸、小竹笋、香菇、木耳、山蕨等山珍和“白岳黄芽”、“屯绿”等名茶。

中草药资源门类较多,主要有铁皮石斛、七叶胆、何首乌、香风茶、木瓜、黄精、桂皮、马勃、杜仲等。

齐云山风景区横江游览区位于齐云山北麓,面积3平方公里,其范围东自叶村、塘头,西止南坑。

北岸商业区,有岩前区、镇人民政府和齐云山管理处、旅游服务公司、火车站、汽车停靠站、百货商店、饭店等。

是岩前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也是齐云山管理处开设的横江水上游览点和游客服务中心。

游览活动主要有:江上泛舟、垂钓、游泳、旅游商品选购、品尝山野风味小吃等。

齐云山风景区月华街游览区东起白岳峰,西至青狮峰,北临横江,南倚方腊寨,以齐云岩、太素宫为中心,面积32平方公里。

其特点:奇峰、怪岩、幽洞、飞泉,造化天巧;宫观、道院、崖刻、碑碣,错落有致,是齐云山道教文化及道教建筑的集中地。

主要游览点有:九里十三亭明嘉靖、万历年间,齐云山道教鼎盛,为方便游人香客上下憩息,在九里登山道上,建有亭阁13座。

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

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

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告休宁县人民政府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前言为统筹齐云山旅游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将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休宁县人民政府特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30)》。

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内,规划用地四至范围为:黄祁景告诉公路以北;横江以南、黟县渔亭与休宁县界处以东;典口、渭桥一线以西围合的空间区域,总体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有关规定,休宁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12月10日正式委托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该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方法》,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就拟建项目的有关情况向公众公告。

为此,现特向社会公布《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告》,以征求公众意见。

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告1.规划名称及概要规划名称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规划范围规划用地四至范围为:黄祁景告诉公路以北;横江以南、黟县渔亭与休宁县界处以东;典口、渭桥一线以西围合的空间区域,总体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5年;远期:2026~2030年。

总体目标以自然生态位基础,充分利用旅游区内各种资源,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建设,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

齐云山:紧扣“5A”“三地”打造传世名作

齐云山:紧扣“5A”“三地”打造传世名作

成 固定资 产投入 1 . 6 2 2 亿元 ,年均 增长 1 2 6 %: 累计 实现 旅 游 总收入 5 . 0 3 亿 元 ,年 均增 长4 1 %。 累计 接 待游 客
1 4 7 . 1 万 人 次 ,年 均增 长3 1 . 5 %:
络 ,为齐云 山景 区发展 带来 了前所 未有的机遇 。2 0 1 0 年
1 2 月 ,休宁县启动 了与祥源控股集团合作开 发的齐云山
生 态 文 化旅 游 区项 目,计 划 总投 资 达 1 O 5 亿元 。
今年9 月, 《 齐 云 山岩前服 务 区入 口地段 方案 》已 获省住 建厅批 隹,本 方案 规划范围主要集 中在齐云 山镇
南 岸 塘 头 至 青 春 、 公 司 自然 村 区 域 ,规 划 面 积 1 6 0 0 亩,
审, 《 齐云 山森林公 园总体 规划 》、 《 齐云 山月华街综 合整 治方案 》先后获 批。项 目建设 方面 ,先后完成齐 云
山横 江 大 桥 、 旅 游 公 路 等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和 登 封 桥 等 修 复 ;南 天 门 隧 道 贯 通 :齐 云 山地 质 博 物 馆 建成 开 馆 引
休 宁 县委 书 记 陆群 在现 场 察看 南 天 门 隧道 端 口服 务 区项 目
休 宁县 人 民政 府 县 长 金 涛 向澎 湖 县 政 府 参 议 赠 送 万 安 罗盘
发 展
观 等 ,预 计 建 设 投 资 1 5 f ' L 元 。 该 项 目将 于 9 月 底 全 面 开
工 。
进 了云 山诗 意 、博 明养 生之都 等 一批 项 目并正 加 快 建 设。 改造 了望仙亭、一天 门、五老峰、 云岩 湖等旅游景
点 ,对 齐 云 山 现 存 的 石 刻 、碑 刻 进 行 全 面 整 理 与 保 护 , 启 动 了 太 素 宫 等 修 复 工 程 。 组 建 了 道 乐 团 :齐 云 山 道

齐云山印象

齐云山印象

齐云山,隶属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是中国道教圣地,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鹤鸣山并称四大道教名山,有江南小武当之称,齐云山之对于我,便只有这些了,远不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那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因带了三个稚童,又恐假期人满为患,只能看人顾不得看景,我们舍弃了闻名遐迩的黄山,选择名气小些、路程近些、海拔低些的齐云山。

未至休宁,便随处可视齐云山冠名的各种招牌、广告,心下随之激荡摇动,及至休宁,齐云山三个字的后面便多了四个字道教圣地!于是,心情也似乎很自然的肃静起来!虽然道家的道义高深博广,我等孤陋寡闻之人连一二都似懂不懂,但其清静、无为的阐述,我还是大概似乎差不多懂点皮毛的。

据我理解,这四个字,应该有心灵无尘干净,思想无欲清静,一切随缘自然的意味吧。

这对于物欲横流、欲壑难填、辗转奔波、苦苦挣命的现代人来说,真是太奢侈的一方净土。

三个小时的游历,记忆零碎却深刻:一曰:树。

满山满谷,满树满木。

除了石阶,流泉,便都是青郁的树木,随山势而起伏涌动,一路蔓延,无语无声、无边无际。

生命在这里是奢侈的、奔放的、张扬的、喧腾的,又是安宁的,祥和的、温柔的、静美的······在这里,你会不由自主被这蓬蓬勃勃又沉静淡定的的生命状态感动。

二曰:人。

许是天气预报说五一期间黄山地区有大到暴雨的缘故,游人并未盛。

尤其是选择徒步攀登者更是少,前后只见三三两两的人群过往。

大部分的游人恐是长途劳顿吧,选择了缆车。

所以我所担心的人头攒动、摩肩继踵、联袂成荫,挥汗如雨的盛况并未见,这是我最最喜悦的,我害怕人山人海代替了湖光山色。

于是,在宁静里,在喜悦中,不觉中就到了山顶,竟丝毫不觉累,连那三个稚童也是一路欢笑一路雀跃,竟也没人喊累。

如此,我们便更觉轻松了许多。

而游人也似乎是到了圣地,心便肃然宁静的缘故,竟连话语也很少,基本不见前呼后拥,也不闻大呼小叫,甚至连高声语也没有。

安徽齐云山野生草本花卉植物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研究

安徽齐云山野生草本花卉植物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4期蔬菜·水果·园艺安徽齐云山野生草本花卉植物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研究高云姚勇强陈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黄山245000)摘要本研究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草本花卉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据初步统计,适宜观赏的野生草本花卉植物共计73种,隶属于43科63属。

根据其资源特征分析,单种科、单种属占优势,而优势科和寡种属所占比例较小;根据其繁殖特性及生育周期分析,双子叶植物及一、二年生植物所占比例较大。

根据其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研究,初步筛选出安徽羽叶报春、宽叶金粟兰、天葵、三白草等10种园林应用开发价值较高的野生草本花卉,以期为黄山地区乃至皖南、江浙一带草本花卉植物绿化品种的扩增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野生草本花卉;园林应用;齐云山中图分类号Q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4-0054-04Investigation of Wild Herbaceous Flower Plant Resources in Qiyun Mountain of Anhui andResearch on Garden ApplicationGAO Yun YAO Yongqiang CHEN Jian*(Huang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uangshan Anhui245000)Abstract According to preliminary statistics,a total of73species of wild herbaceous flowers and plants suitable for viewing belong to63genera and43familie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its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single family and single species genera are dominant,while dominant family genera and oligo-species family genera account for a small proportion;according to their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cycle analysis,dicotyledonous plants and bi⁃ennial plants are a larger proportion.According to its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garden application research,a total of10wild herbaceous flowers with high garden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value,including Primula vulgaris,Latifolia vul⁃gare,Tiankui,Saururus chinensis,etc.The expansion and promotion of greening varieties of herbaceous flowers and plants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de references.Keywords wild herbaceous flowers;garden application;Qiyun Mountain野生花卉是指在原产地处于自生状态、无需人工管理即可进行繁育、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

道教圣地——齐云山

道教圣地——齐云山

道教圣地——齐云山白岳仙关——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名山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古称白岳、云岳。

位于徽州(一府六县,府治歙县,包括今黄山市大部,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

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

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二十四涧及其他许多洞泉飞瀑,与黄山、九华山合称"皖南三秀",素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誉。

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

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早在唐代建寺、宋代宝庆二年(1226)建佑圣真武祠,成为道教中心。

明代嘉靖皇帝敕建殿,御赐山额,以后道教繁盛,建有三清殿、玉虚殿、无量寿宫、文昌阁等著名道观。

以后游人日盛,文人墨客多有题咏,至今尚存碑碣及摩崖石刻1400余处。

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江西也有同名山峰。

齐云山风光奇丽动人,有各种奇峰、怪岩幽洞,以及诸多湖潭泉瀑。

其中形似香炉的香炉峰、巧夺天工的石桥岩、幽幻莫测的仙洞、清秀静逸的云岩湖、抛金洒玉的珠帘泉最令人神怡心醉,旧有“江南小武当”之美称。

唐乾元年间(758—760 ),道士龚栖霞云游至此,隐居山中天门岩。

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 ),道士余道元入山修炼,并于齐云岩创建佑圣真武祠,此后云游道士纷纷而来,道教建筑规模日益;至明代达到鼎盛,据《齐云山志》记载时有宫、观、殿、院、馆、楼、阁、亭、台等大小道教建筑108 处,仿湖北武当山建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后因年久失修及兵火不断,许多建筑相继被毁,现存宫观殿宇及亭台楼阁十余处,均为重修,为道教名山之一,属安徽道教主要活动场所及著名风景游览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项目一、项目基本情况1.1 项目概要:项目名称: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项目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休宁县人民政府建设内容与规模:1、人工造林 3000亩;2、低效林改造27000亩;3、封山育林 20000亩;4、绿化质量提升亮点建设 25个,面积 2859 亩;5、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35000亩;6、全面开展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项目建设期限:三年(2011-2013年)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集:项目总投资为 1201万元,其中:人工造林150万元;低效林改造270万元;封山育林200万元;绿化质量提升亮点建设343万元;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178万元;珍稀古树名木保护60万元。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投资 1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201万元。

1.2 项目效益:项目区内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以及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可有效增加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同时也丰富了旅游资源,改善了项目区生态旅游环境,促进了景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齐云山,位于皖南的休宁县境内,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齐云山系中亚热带北部,地势独特,森林植被主要为保存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森林植被资源、群落景观是齐云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好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资源对保护原有的自然风貌十分重要。

自1996年风景区管理机构正式成立以来,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狠抓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为建设和打造平安和谐景区打下基础,2003年初,《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的审批,成为齐云山景区在保护、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纲领性文件。

近年来,齐云山景区严格按照《总规》要求,对景区进行保护、开发与建设,严格划定核心景区,编制各类资源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并制定具体保护措施,核心景区内严禁一切与风景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

2004年,为使山上山下相融一体,《齐云山镇区总体规划》出台,将镇区功能定位为旅游集镇服务区,充分体现了“山上旅游,山下休闲”的功能定位和山上山下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进一步将山上山下结合为一体,并以山下旅游项目建设带动山上旅游发展。

今年,省政府批准启动了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加快齐云山景区旅游的保护、开发和建设,是休宁县实施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实施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项目,保护齐云山风景区森林资源安全,提高齐云山风景区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进一步拓展齐云山风景区旅游空间,意义十分重大。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3.1自然条件齐云山,古称“白岳”,方圆一百一十平方公里,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距黄山市(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穿越齐云山镇而过。

以中低山为主,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年无霜期为231天,年降水量1600-1800mm,年蒸发量1400-1550mm,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约占75%左右。

相对湿度为72%,年均日照时数1931.4小时,日照率为44%,年辐射总量为121千卡/cm2。

土壤种类主要以黄红壤为主。

森林植被主要为保存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据调查统计,木本植物有503种,隶属81科。

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被子植物有75科以上。

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银杏、南方红豆杉、杜仲、香果树等;二级保护珍稀珍稀树种有榉树、鹅掌楸、凹叶厚朴、花榈木、刺秋等;属省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三尖杉、青钱柳、银雀树等;此外还有一大批古树木,如银杏、古榉树、古木瓜、古榔梅、故紫薇、古拐枣、古皂荚、古黄连木等。

它们构成齐云山植被的精华。

项目区主要河流有横江。

3.2 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共辖齐云山镇和渭桥乡2个乡镇,29个行政村,1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29240 人,其中农业人口 27915 人,占总人口的 95 %,拥有劳动力 20580个。

项目区内有皖赣铁路、慈张线、兰樟线等交通主干线,交通便利。

3.3林业生产条件项目区林业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250132亩,占国土面积327582亩的82%。

活立木蓄积量647.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7%。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89666亩 (其中竹林21124亩),疏林地4149亩,灌木林地29298亩,未成林地18948亩,苗圃地67亩,无林地8004亩。

项目区内设有林业工作站2个,森林派出所1个,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9人,具有中、初级职称人员7人,技术力量较强,能够满足项目区内造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管理保护工作需要。

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以防为主的方针,“封、管、造”相结合,在保护好景区森林资源的同时,多树种合理配臵,大力营造混交林、防护林,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丰富森林资源,促进和恢复生物多样化,推动齐云山景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4.2 项目建设目标: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景区景点美化、香化、绿化的要求,项目主要是通过加强原生天然植被以及珍稀树种的保护,采取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为主,强化防护林建设,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大的山场森林植被尽快得到恢复,同时,提升低效林的生态功能,提高林地生产力,积极调整林种结构,建设多树种的以发挥森林生态经济效益为重点防护林体系。

切实改善齐云山景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促进齐云山景区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为齐云山景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4.3项目建设原则4.3.1相对集中、规模经营、合理布局、适地适树的原则。

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项目布局、规模、树种和投资额度进行设计。

4.3.2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造则造、宜改则改的原则。

在交通方便、劳力充足,有培育人工林的经验,立地条件好的宜林地上,开展人工造林;对因各种原因形成的低效林通过采取“补、抚、改、疏”等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对项目区内交通干线、景区、景点等周边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四大整治,开展综合治理,提升绿化质量,建设精品亮点绿化园区;针对影响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保护各种因素,制定保护方案,加强对齐云山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做好以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保护松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安全。

4.3.3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原则。

坚持齐云山景区、景点为核心,按照生态优先、三大效益兼顾、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要求,因害设防,突出建设重点。

五、项目布局和建设内容5.1项目建设地点和规模以齐云山风景区核心区域为重点,实施封山育林20000亩;齐云山风景区周边区域范围内,营造与改造防护林30000亩。

其中:营造防护林3000亩,运用“补、抚、改、疏”等综合营林措施,改造油茶、毛竹、杉、松、阔叶低效林27000亩,提高因各种原因形成的低效防护林的森林生态与经济功能;对项目区内交通干线、景区、景点等周边环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提升绿化质量,建设精品亮点绿化园区25个,面积 2859 亩;对齐云山风景区内珍稀古树名木,按照应保必保的原则,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保障齐云山风景区内珍稀古树名木的安全;对项目区内现有松林、竹林、油茶、板栗等森林资源,加强有害生物监测,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压低虫口密度,做到有虫不成灾,维护生态平衡。

5.2项目建设主要内容5.3.1生态建设方面(1)、人工造林 3000亩。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以栽植油茶、毛竹、茶叶、木瓜、绿化苗木为主,发展生态、经济兼用和立体复合林业。

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以栽植枫香、柏类等适应性较强的树种为主。

(2)、低效林改造 27000亩。

运用“补、抚、改、疏”等综合营林措施,改造油茶、毛竹、杉木、阔叶树等低效林,达到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提高林分质量的目的。

(3)、封山育林 20000亩。

强化封山育林宣传碑、牌建设,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切实维护封育山场的安全。

(4)、绿化质量提升亮点建设 25个,面积 2859 亩。

黄山市景区景点(重要节点)绿化质量提升建设9处,分别为①齐云山风景区齐云花果山260亩水果林质量提升;②齐云山镇兰渡三叉口5亩绿地建设;③齐云山镇镇区东西出入口5亩绿化质量提升建设;④齐云山景区旅游公路10亩绿色长廊建设;⑤齐云山景区登山道两旁20亩退耕还林补植巩固;⑥齐云山景区云山诗意53亩新建绿地建设;⑦齐云山景区养生之都300亩新建绿地建设;⑧齐云山景区内20亩绿化质量提升;⑨齐云山镇东亭村彩石村19亩公路弃地绿化。

黄山市百佳摄影点绿化质量提升建设1处,为渭桥乡云岩湖100亩行道树哉植和生态修复。

黄山市新农村建设绿化质量提升建设8处,分别为:①齐云山镇岩前村村林场200亩新建油茶林基地建设;②齐云山镇岩前村陈氏花园20亩特殊苗木基地建设;③齐云山镇岩前村农民新村5亩新建绿地建设;④齐云山镇珊坑村60亩村庄绿化;⑤渭桥乡霞溪生态农庄200亩特殊苗木基地质量提升建设;⑥渭桥乡资村643亩油茶林基地质量提升;⑦渭桥乡上演村碧云茶厂70亩茶园质量提升;⑧渭桥乡板桥村300亩新建油茶林基地建设。

黄山市交通(旅游)干道两侧山场绿化质量提升2处,分别为:①齐云山镇东亭村兰田至东亭86亩退耕还林毛竹林质量提升;②渭桥乡渭桥村上演屯祁景高速150亩低产林改造。

黄山市交通(旅游)干道两侧其它山场绿化质量提升5处,分别为:①齐云山镇慈张线侧龙源村300亩由茶林低改;②齐云山镇兰东线侧珊坑村12亩绿色长廊补植;③渭桥乡霞溪村屯祁景高速出入口5亩绿化提升;④渭桥乡渭桥村屯祁景高速沿线15亩长廊绿化质量提升;⑤渭桥乡霞溪村兰渡至樟前沿线10亩长廊绿化质量提升。

5.3.2森林资源保护方面(1)、制定保护措施,全面实施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①加大古树保护力度,建立一支有效的古树保护队伍。

制订各种保护措施,培训专业保护人员,发放古树宣传手册,定古树保护分布区域。

②在摸清古树名木资源的基础上,确定保护对象。

按树种分布和价值,建立齐云山植物种质资源库及古树名木技术档案卡,并在树上挂牌说明,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爱护。

③制订行之有效的立法条文。

根据《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以及国家对珍稀树种保护的规定,对古树名木,无论其荣桔生死,都不容砍伐,即使是枯树也应爱惜保护,进行人为加工修饰,以示人们的怀念追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