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新人教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仿照唐朝制度实行改革,废除贵族世袭制,依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政权。
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制定了班田制,并实行了与唐朝基本一致的税收制度
制度
货币
唐朝的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宝(始铸于708年)
建筑
日本都城平城京示意图
文字
二、鉴真东渡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五、分析唐代中外交流蓬勃发展的原因(笔记)
1、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国力强盛
2、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天竺
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唐朝中外交流的史实,请你提一条建议
1、有稳定的政局,坚持对外开放政策2、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1、结合鉴真东渡日本的经历,我们能从鉴真身上学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笔记)
鉴真东渡,前后6次,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我们要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K12教育资料
玄奘像 18
玄奘西行的概况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贞观初年 (唐太宗时期)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 ,前往天竺?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 ,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K12教育资料
19
玄奘为中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 贡献。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 和佛经翻译家。
相关史事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 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 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 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从中国传 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唐 代 仕 女
日 本 和 服
K12教育资料
10
二、鉴真东渡 (唐玄宗在位时期 6次东渡日本)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 影响的人物是鉴真。当时的皇帝是唐玄 宗。他前5次均未能成功东渡。但他仍 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 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 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
遭遇台风失败: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 5 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东渡成功: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
6 州南部的鹿儿岛K。12教育资料
13
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
鉴
唐招提寺 真
在
的 唐 招 提 寺
日 本 设 计 和 主
持
修
建
K12教育资料
14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 圆寂,葬于日本。逝世前, 其弟子按其真容制作了鉴真 干漆夹纻坐像。塑像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供奉在 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 政府定为“国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隋唐史》、《唐朝史》等相关的史书,以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视频资源:《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的纪录片,以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导致部分小组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下次我应该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此外,我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我应该更加注重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
最后,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不够。下次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
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性: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重要体现。
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竞赛、撰写历史论文等活动,以提高对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History解释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17张PPT)

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经济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
遣唐使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 为“________ 鉴真 ,曾___ 6 次东渡日本,第 的人物是扬州大明寺高僧______
6 次成功,因辛劳而双目失明。他在日本10年,主持修建 ___
俗。
阿倍仲麻吕和鉴真
鉴真像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了解日本、朝鲜半岛、印度的位置
日本的遣唐使及主要路线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㈠
鉴真东渡主要路线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㈡
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新罗的关系
用《西游记》剧照引出玄奘西行
上西天取经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
玄奘西行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唐招提 寺。 了________ 新罗 ,朝鲜 2.唐朝进口最多的物产来自_____ _____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天竺,高僧______ 玄奘 西行前往天 3.唐朝时,国人把印度称为_____
《大唐西域记》 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____________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导入新课
澳 大利亚唐人街日本唐人街
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 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 和地区?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 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3.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鉴真准备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鉴 真 手 迹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
政府交往: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僧) 到中国访问和学习
唐 与
时间:唐玄宗时期
日 本
民间交往:鉴真东渡
经过: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影响:最有影响力,对中
的
4、影响:经济交流;政治制度;文 化交流(医学、天文、音乐)
5、代表人物:新罗人崔致远,进士 及第,文集《桂苑笔耕》
三、玄奘西行
玄奘
《西游记》里徐少华扮演的唐僧
结合你看到的影视作品《西游 记》,比较一下书中的玄奘与影视作 品中的唐僧有何异同。
玄奘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 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 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 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国佛教学界崇高声 望的大德,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冒险、勇于克服 困难、在沟通中印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一个人。唐 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历尽千难万险前往天 竺取经求法,前后17年,博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 学说,携带回许多经籍,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 工作。他的事迹被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改编写入中 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千百年来 广为流传。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1张PPT)

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西行
1.玄奘西游是哪位皇帝 在位期间?
唐太宗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 前往天竺?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 说纷纭,难得定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0
0 0
0
鉴真和玄奘有什么共同之处?
1、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 2、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 出重大贡献,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 尽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 精神。
(3)为什么日本会派那么多遣唐使来中国?
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遣唐使对日本政治、文化、生活有 何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 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动脑筋”: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想一想: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什么如此广泛和活跃?
展启示时今?期大天,食波的我中斯们国能正从处唐于朝改的革对开外放交,往经中济得高到度什新么发 罗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广,州坚持 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 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 为己所用。
阿拉伯半岛
天竺
印度半岛
长安
新罗
朝鲜半岛
日本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 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日本遣唐使
(1)什么叫“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 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7张PPT)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遣唐使四处搜寻书籍,汲取唐的文明成果, 然后将它们携带回国,然后日本开始学习和吸 纳唐的制度与文化,试图构筑以天皇为中心的 小中华帝国。基于唐礼形成的仪式也开始为维 护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秩序服务。
——《遣唐使眼中的中国》
制度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文字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真 贡献: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 六次
东
东渡,最后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主持修建的 唐招提寺 被日本政府定
渡 为一级国宝。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探究学习二
鉴真东渡的概况、影响
鉴 真 坐 像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影响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影响:在日本留居十年,传播唐文化,鉴真 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游记》中的唐僧
唐僧原型:玄奘高僧
阅读课文第21页
经历:
初年,高僧
_西行前往
玄 天竺(印度)取经。他访遍天竺名寺,研习佛 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 _ __ _ __
奘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西 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
阅读课文第19页
背景: 唐朝 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
频繁。
遣
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 影响:把唐朝先进的
先进文化 制度
。 、天文
唐 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使 等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深
远的影响。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中国“开元通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
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
2.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
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
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
3.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
4.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5.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
题名”。
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6.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7.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
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名落孙山 D.卧薪尝胆
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9.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
这些主要说明()
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
10.“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
另外还有10次非正式的日本使者,唐朝也10次派使节团访问日本。
遣唐使节团成员早期20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A.唐朝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辐射邻近国家
B.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
C.日本遣唐使团次数多,规模大
D.日本吸收盛唐先进文化,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1.“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 )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C.中国新疆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
12.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文献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资治通鉴》
1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被日本人民尊称为“律宗之祖”“文化恩人”。
为了纪念鉴真东渡,2016年,原创史诗歌剧《鉴真东渡》在日本东京奥查德剧场成功举行首演。
歌剧歌颂了鉴真慈悲普度的悲悯情怀、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
材料二《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一行四人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1)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日本人民为什么把鉴真尊称为“律宗之祖”“文化恩人”?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高僧有哪些共同之处?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旧大陆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义的城市,在这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君士坦丁堡,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不仅为朝鲜,而且为更远的日本所赞赏和效仿,这显示了中国的威望。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1)列举一例“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为日本所效仿的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往来的原因。
材料二玄奘西行是世界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玄奘用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早已超越了时间、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材料三瘦西湖景区精心打造的《鉴真东渡禅茶秀》展现了鉴真大师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品质,传达了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扬州精神。
(3)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琵琶拨尽昭君泣,芦叶吹残蔡琰啼。
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郑惠真《送水云归吴》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A
2.D
3.B
4.A 5 D 6 C 7 D 8 B 9 C 10.D 11.D 12.B 13.D
14.(1)唐玄宗。
原因:鉴真6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都具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拥有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都为密切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5.(1)日本派遣了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唐朝前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给对外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唐朝制度先进,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声望很高,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唐朝政府对外采取开放的政策;等等。
(3)玄奘: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
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鉴真:东渡日本后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方式:玄奘是把天竺的文化带回唐朝,鉴真是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等等。
16①我们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