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析及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

目录

第1章前言 (2)

1.1稻瘟病概述 (2)

1.1.1 稻瘟病的发生及其症状 (2)

1.1.2 稻瘟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2)

1.2稻瘟病菌及其小种分化 (3)

1.2.1稻瘟病菌的分类、形态及其致病机理 (3)

1.2.2 稻瘟病菌的小种分化及无毒基因 (4)

1.3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及其抗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5)

1.3.1籼稻、粳稻差异与籼稻、粳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差异 (5)

1.3.2 水稻的抗病机理 (6)

1.3.3抗病基因的定位与用于定位的主要标记 (7)

1.3.4 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克隆研究 (10)

1.4遗传图谱的构建 (12)

1.5本实验内容、目的及意义 (12)

第2章材料与方法 (14)

2.1实验材料 (14)

2.1.1水稻材料 (14)

2.1.2稻瘟病菌株系 (14)

2.1.3常用的实验试剂和仪器 (15)

2.2实验方法 (15)

2.2.1 稻瘟病菌的培养、产孢及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15)

2.2.2 水稻种植、取样及基因组DNA的提取 (15)

2.2.3 稻瘟病菌的接种 (16)

2.2.4 籼、粳交DH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 (17)

第3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19)

3.1稻瘟病菌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 (19)

3.251份稻瘟病菌株对ZYQ8和JX17的致病性 (22)

3.3DH群体不同株系对ZYQ8和JX17存在致病性差异菌株的抗性 (26)

3.4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基因定位与分析 (28)

万方数据

3.4.1利用籼、粳交DH群体的遗传图谱定位抗稻瘟病菌基因 (28)

3.4.2水稻抗稻瘟病菌基因位点分析 (34)

第4章讨论 (37)

致谢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 (45)

万方数据

第1章前言

1.1 稻瘟病概述

1.1.1稻瘟病的发生及其症状

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对水稻的产量影响非常大。

稻瘟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俗称火烧瘟、吊头瘟等,该病害的发作时段贯彻水稻

的整个发育生长时期,同时也可发生在水稻的各个部位[1]。苗瘟主要发病于水稻

幼苗期的叶片上,叶瘟主要发病于水稻分蘖期的叶片上,节瘟是发病于剑叶下,穗颈瘟是在颈部穗轴或枝梗上,谷粒瘟则是在颖壳或护颖上。

1.1.2 稻瘟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生产量在全国的粮食产量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根据1958年至1998年的统计,约26%的耕地面积用于种植水稻,一年的水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量的43%[2-4]。可见,在我国的粮食产业中,水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我国种植水稻的面积非常大,而每年稻瘟病均有不同程度的

发生,每年约有380万hm2以上的病害面积,导致每年损失的稻谷数量达到数亿

公斤。据统计,1975年至1990年因稻瘟病引起的粮食损失高达1.57亿吨[5]。近几年,稻瘟病病害大范围发生的区域主要有我国西南、长江中游以及东北区域。

稻瘟病在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40%-50%,甚至绝产。稻瘟病

属于世界性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水稻种植区,发生稻瘟病害的国家全球约为

80多个,包括我国的南北稻区。稻瘟病不仅给我国的水稻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危

害同时也是给全球水稻种植带来巨大困难[6]。目前,如何防治稻瘟病已成为世界

性的重点研究课题。稻瘟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抗性品种培育、生物

防治、栽培管理[4]。

(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稻瘟病综合防治措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水稻品种的抗病性丧失期间无法取代的防治手段[7]。化学防治具有高效、快速、实惠、方便等优点。波尔多液等铜制剂、稻瘟净等有机磷类化学药剂以及三环唑类杀菌剂等药剂

是该方法的主要使用试剂[8, 9]。在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特性、不同作用机

制的药剂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某些药剂存在一定的安全性,考虑安全问题,则会被其他的药物所替代。

1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