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反思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验能够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实验设计不够合理、实验过程不够安全、实验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等。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实验设计不够合理实验设计不够合理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老师在设计实验时往往只注重实验目的的完成,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这样一来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甚至会误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对实验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验设计中应该注重实验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可以邀请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或在校大学生等进行合作,共同设计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保证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实验过程不够安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另一大难题。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培训,引导教师注重学生的安全问题,并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

可以在实验室设施和实验器材上做出相应的改进,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可以邀请专业的安全人员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三、实验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实验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

有些实验内容过于抽象或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无关,导致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困难,降低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兴趣,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措施分析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措施分析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措施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科学知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 农村小学的科学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是科学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现状分析1.设备不足: 在农村小学, 存在很多没有科学实验室或没有配备足够的实验器材的情况。

这就使得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变得十分单调, 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实验教学活动。

2.实验内容简单: 农村小学的实验课程单调, 实验内容单一, 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 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也难以设计复杂、有趣的实验活动。

3、环境不佳:很多农村小学的环境比较复杂, 住宿条件不佳, 教学条件比较艰苦。

这样的环境不仅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也会让他们失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4、教师技能水平不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 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水平不高, 他们难以带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实验活动。

二、解决措施1.加强设备购置: 农村小学应该加强投入, 购置实验设备, 完善实验教学设施。

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 这不仅可以发挥其潜在的发明和创造才能, 也可以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2.丰富实验内容: 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的实验, 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 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净化实验环境:以研究生命科学为例, 学生应该在干净、美观的环境中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因此, 学校的实验室要保持清洁、整洁。

同时, 要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

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农村小学的教师要持续学习,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

特别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该更多地采用启发式和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同时, 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法, 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 改变教学方式, 使得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实验内容。

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难题及其解决手段

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难题及其解决手段

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难题及其解决手段引言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常常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手段。

难题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小学科学教学常常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学生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缺乏实际操作和实验的机会。

解决手段:1. 引入实践活动: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

2. 实验室资源建设:学校可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

难题二: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小学科学教学内容通常较为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解决手段:1. 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举一些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游戏化教学:引入一些趣味性教学方法,如科学实验游戏、科学探索任务等,使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提高研究兴趣。

难题三:教学资源不足一些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学材料和辅助工具。

解决手段:1. 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们分享各自的教学材料和经验,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度。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教学课件和视频素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难题可以通过引入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游戏化教学以及教学资源共享和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得以解决。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科学教学的效果。

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现状分析引言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现状1. 实验设备不足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实验设备不足。

由于经费有限和学校管理不善等原因,很多小学的实验室设备简陋,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要。

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只能在普通教室里进行简单的实验,这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实验内容单一另一个问题是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实验内容单一。

很多学校的实验内容只限于简单的观察和操作,缺乏深度和广度。

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机会。

实验内容的单一还导致学生对科学实验教育的兴趣和热情降低,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教学方法陈旧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存在问题。

很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探究的环节。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措施1. 提供更好的实验设备为了改善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现状,学校和政府应该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

学校可以通过募捐、申请科研项目等方式筹集资金,购买更先进的实验设备。

政府可以增加对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经费支持,提供更好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建设。

2. 丰富实验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实验内容应该更丰富多样。

学校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项目,如制作简单的电路、观察植物的生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和科技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学校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得知识。

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问题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趣味性:传统的科学教学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重视记忆而非理解:教师过于注重知识记忆,缺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和技巧。

3. 实验教学不足:由于条件限制和安全考虑,小学科学实验环节较少,导致学生缺乏亲身实践和观察的机会。

4. 教材过时:部分小学科学教材更新不及时,内容未能与时俱进,无法满足学生对当代科学知识的需求。

改进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增加趣味性: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增加科学故事、科学实验等趣味性元素,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强调理解和应用: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设立问题、讨论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3. 加强实验教学:学校可以提供更好的实验场地和设备,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4. 更材内容:学校应及时更新小学科学教材,使其与时俱进,反映当代科学知识的最新进展,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总结
通过增加趣味性、注重理解和应用、加强实验教学以及更新教材内容等改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缺乏趣味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游戏玩乐和动手制作方面, 而不太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

因此, 在科学教学中, 如果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从而影响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不足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但是由于实验设备和材料费用昂贵, 往往导致学校实验室设备更新不及时, 实验材料不足。

这将使得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实验来开展教学活动, 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单一很多小学科学教师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意识, 只是简单的传授理论知识, 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探究和发现。

虽然实验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 但如果仅仅注重实验操作而忽略了知识的传授, 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师资力量不足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但是很多小学科学教师由于基本功不扎实, 科学知识不够全面,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同时, 小学教育也缺乏专门的科学教师, 往往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小学科学教学,也会影响科学教育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

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快乐和乐趣。

在授课过程中, 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案例和游戏等多种形式, 来增加学生对科学内容的兴趣。

学校应该增加实验室的投资, 购置先进的科学实验设备, 提供科学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具。

同时还应该鼓励教师积极争取各种教育资源支持, 如向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寻求帮助和支持。

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自由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等方式, 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创造性地探讨问题, 增强科学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初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

首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注意实验细节,或是没有理解实验原理。

2. 实验设备不足或质量差,影响了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内容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或理解。

4. 实验的安全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容易造成意外事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具体建议如下:首先,要加强对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原理的教学。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要求,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并听从教师指导,注意实验细节。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解实验原理。

其次,要注意实验设备的购买和维护。

学校实验室应该配备齐全、质量好的实验设备,教师应该认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使用安全。

如果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更换或维修,避免影响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提高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在设置实验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取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最后,要重视实验的安全问题。

教师在进行实验前,要详细讲解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不断强调安全意识。

同时,要实行严格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支持。

只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素养。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引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难以理解等。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一:实验设备不足小学科学实验通常需要一定的实验设备来进行,然而,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或其他原因,实验设备往往不足。

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扰。

解决方案一: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解决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

例如,可以利用身边的日常物品替代实验设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发现科学现象。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二:实验内容难以理解小学科学实验内容通常较为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解决方案二:生动形象的实验演示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实验相关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来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方式来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实验内容。

问题三:实验安全隐患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实验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发生意外。

实验安全问题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解决方案三:加强实验安全教育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在实验前,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同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安全行为。

问题四:实验结果难以准确记录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常难以准确记录实验结果,这给实验教学的评估和总结带来了困难。

解决方案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实验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并提供相应的记录表格,让学生按照要求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旧材料,满足不了需要科学课的前身是常识课,原来的常识仪器室和实验室很自然就成了现在的科学仪器室和实验室。

在仪器室中,以前配备的许多常识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机械实验盒、静电实验盒、物体沉浮实验盒等等,很自然成了科学课的实验材料。

但是作为科学老师都知道,虽然有的仪器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是可以用的,比如酒精灯、铁架台之类的。

但是还有一些利用起来的问题却很多,像物体沉浮实验盒,虽然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也有探究有关物体沉浮方面的知识,但是新教材的内容和原来常识课有一定的区别,提出了新要求,如“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有关系吗?”,原来的实验材料显然满足不了新的探究活动。

2、新材料,无法配备齐全新课程实施后,上级要求学校为每册的科学教材配备一套新的实验材料——科学工具箱,在这个工具箱中,有一些相应的实验材料,比如塑料量杯、温度计、小车、地球仪等一些可以长期重复使用的材料和高锰酸钾等一些化学物品。

除此以外,每学期每位学生还征订了一份科学配套学具,有绿豆种子、绿豆发芽实验盒、电池等等。

这些材料为科学仪器室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实了科学实验材料的队伍。

但是,尽管如此,在科学教学中,依然碰到了许多来自材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那些不能长期保存的材料,像油菜花、发芽的蚕豆、做生态瓶需要的鱼、水草等,必须由教师或学生本人适时、及时准备,有关部门很难在学期初统一配备。

还有部分材料代价很大,如果有关部分统一配备,必然会造成学生学费的加重,给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带来麻烦,这与义务教育阶段让人人都读得起书的政策又是相违背的,所以只好忍痛割爱,不把这些材料配备进去,那教学时势必又要由教师或学生本人准备,这又增加了实验材料准备的难度。

3、实验课,准备材料很难小学科学教师工作量大,专职教科学的,一般课都在15节—20节左右,不仅要花时间备课、上课和批改外,还可能教着好几个年级的科学课程,在准备实验材料可想而知;常常上完一节实验课材料还没收拾好,下一节课铃声已经响了,学生已经来了,可材料还没准备好。

所以有时就会出现教师只准备本人的实验材料,在课堂上作一下演示实验的现象。

兼职老师更是不用说了,一般已经在教学语文或者数学等,这些课本身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

而且还有的科学老师还担任着班主任等职位,科学课的准备材料更是不言而遇了。

而科学材料的准备又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兼职教师就很难再有功夫去完成了,常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科学材料除了教师准备外,还有许多时候我们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准备。

但是实际情况与我们的想象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准备材料的情况不太乐观。

有的学生总是忘带材料了,有的学生准备的材料不符合实验要求了,总之,问题很多,情况不太乐观。

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小学科学学科多为直观的、亲身体验的教学内容。

实验是其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当地教学需要,对一些实验进行灵活改进,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六例l 、设计创新实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体验静电现象时增加了下列实验:首先在教师演示实验方面,教师拿一个普通的薄塑料袋靠近黑板时并不相吸,而用手按住塑料袋在黑板上蹭几下,放开手,塑料袋就被黑板牢牢地吸住了。

实验简便易行,摩擦起电现象非常明显。

就静电现象问题,我们继续用蒲公英种子的“小降落伞”等进行了实验,来说明带静电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实验效果也非常好。

我们再让学生用自己的塑料尺、塑料笔等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去接近碎纸屑、蒲公英种子的“小降落伞”、棉絮、杨花等轻小物体,学生的视野比只吸碎纸屑开阔多了,效果也明显,实验积极性较高。

2、改进实验材料突出实验现象例如,(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在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实验时,课本上要求用气球皮或薄橡胶、口杯和橡皮筋做一个“鼓膜模型”,在“鼓膜”上放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

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观察比较音叉在发出较强和较弱的声音时,“鼓膜”是怎样振动的。

当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近气球薄膜时,沙粒会在薄膜上跳动,说明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引起了气球薄膜的振动。

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把口杯换成了集气瓶,则实验时不仅看到了沙粒在薄膜上跳动,而且还听到了像吹瓶子似的“呜、呜”的响声,生动地说明音叉的振动对周围的物体产生了影响。

3、自制创新教具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小学自然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教学难点,学习《叶的光合作用》时,只是借助外国科学家在木盆里种一棵大树的实验结论,来说明植物的营养不是从根直接吸收来的,而是靠绿叶制造的。

把甘薯的根在它比较细小的时候就装在小口的瓶子里,可是在瓶子里还是能长成很大的甘薯。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亲眼看到甘薯中的营养不可能来自瓶底,而只能经过叶和茎从瓶口运输过来。

4、改进试验方法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种子发芽实验中,课本第三页写着“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选择其中的一个条件,设计实验检验我们的猜测”。

过去由于同学们对以上三个条件先有了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错把这三个条件记成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其实,种子发芽的三个必要条件是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水。

只是因为空气这个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实验中不好控制,才不做研究。

然而,有些学生就把“空气和“阳光”谁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给记混了。

鉴于这种情况,近两年在讨论本实验时,我们不仅对种子在没有光的情况下也能发芽这一实验现象引起了重视,而且把“空气”和“阳光”谁仅仅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谁是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共同的必要条件专门提出来进行比较,同学们就不易把“空气”这个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忽略了。

5、增加试验步骤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离食盐的方法》)在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时,书上给出了这样一段重要文字内容:“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然后书上给出了酒精灯的构造图。

在这里,老师一般会点上酒精灯让同学们看一看火焰的层次情况。

至于火焰的哪一部分最热,好多老师就因为没时间或没有好的办法去实验,说说就算了。

而学生很容易把焰心记成是温度最高的地方。

在教学中事先准备一块5~7cm宽、lOcm长的软木板,随着对酒精灯火焰三部分的讲解,使木板平面将火焰中部拦腰切断,在火焰上的固定位置烧几秒钟。

直到木板上有烟生成时迅速离开火焰让同学们观看。

同学们会看到木板上有一个中间空外圈深的、烧糊了的黑环。

增加这样一个实验只增加了几秒或十几秒钟的时间,学生们却看到了很奇妙的实验现象,印象非常深刻,再也不会认为焰心温度最高了。

6、利用有利时机进行实验教学例如,(三年级科学上册《砖瓦和陶器、瓷器》)、好多与动植物有关的实验,季节性都很强。

要抓住有利时机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对周围事物巧妙利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案例不胜枚举。

不仅与动植物有关的事物大多如此就是其它很多事物也是如此。

如:冰、雪、雹、雾、云、霜和其它一些随时遇到的事物现象等。

当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不一定有很方便的研究条件,也可以在学习知识前、后的适当机会进行研究。

比如在学习《砖瓦和陶器、瓷器》这一课时,有一个研究题目叫“黏土的变化”。

这个题目主要是研究砖、瓦等是怎样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同学们对“砖坯”是怎样烧成砖的,为什么会有“红砖”和“蓝砖”等问题很感兴趣。

但是,我们附近没有砖窑。

于是,我就号召同学们先用果盒等各种模具制作砖坯晾干备用,等到烤火期的时候老师带领同学们烧制。

这样,同学们有了制作各种形状的砖坯的时间,亲身体验到了砖坯在火炉内的变化过程,看到了烧到各种火红的砖在加水和不加水的情况下出现的不同颜色。

在教学中摸索创新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更好的成长,是新一代挑战未来的必备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案例分析案例1、热胀冷缩与热传导一、该实验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金属热胀冷缩吗?》和《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5、6课的教学内容。

《金属热胀冷缩吗?》是在延续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探究后,进一步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热的传递,明白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这两个实验对学生体验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和热的传递现象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与创新实验及创新点对照实验一:实验原型创新实验不足之处:1、对铜环与铜球的精度要求高,实际应用中往往容易调换,造成长时间加热铜球仍然能从铜环通过。

2、灵敏度低且不可调。

3、加热的铜球温度很高,容易造成烫伤。

创新点:1、实验现象体现了可调性和灵敏性。

2、安全可靠。

3、阐明了日光灯启辉器原理。

4、实验现象形象、直观、生动有趣。

学生易于操作且实验过程稳定性强,实验效果也更为明显。

实验二:实验原型:创新实验:不足之处:1、操作麻烦。

2、能看出热传导方向,但由于只检测导体上的几个点,看不到热传导的全过程。

3、不能直观地看出靠近热源温度高,远离热源温度低。

创新点:1、采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材料,极具神秘色彩与趣味性,学生普遍喜欢。

2、整个实验材料少,容易准备,容易成功。

3、能将热传导的过程直观地用黑色显示出来。

4、能从黑色的宽度比较热量的多少,温度高低.三、实验材料酒精灯一个、五号电池2个、自制串联电路板、彩票纸若干张、铝条一段。

四、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实验一:通过酒精灯对铜片的加热,两块铜片膨胀贴在一起,使这个串联电路连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热胀冷缩。

实验二:通过酒精灯对铝条的加热,发现热量从铝条加热的这一端向另一端进行传递,彩票纸变黑,并且越接近于热源的地方黑色区域越宽。

五、实验过程实验一操作方法:1、点燃酒精灯;2、将酒精灯移至自制串联电路中的两块铜片下方进行加热,注意加热使用酒精灯的外焰;3、电路连通后(灯泡发光)将酒精灯移开,待铜片冷却,电路将断开(灯泡熄灭)。

实验二操作方法:1、点燃酒精灯;2、将酒精灯移至铝条下方进行加热,注意加热使用酒精灯的外焰;3、观察彩票纸的变化,热传导的过程直观地用黑色显示出来,能从黑色的宽度对不同区域的热量和温度进行比较。

六、实验效果1、实验操作方便,简单实用,降低了学生操作的难度,减少了实验误差,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2、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到金属的热胀冷缩和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效果更明显。

七、自我评价1、改进后的实验材料易取,提高了学生课后亲自动手实验的可能性;2、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大大地提高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演示率;3、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将两个实验合二为一,将原来的实验器材简约化,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4、实现了演示实验的理念创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不再把实验看成是专家、教师在实验室的高贵行为,很多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亲自动手验证的,并可以大胆地去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