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 精馏习题

化工原理 精馏习题

精馏一、填空题:801、精馏塔分离某二元物系,当操作压强降低,系统的相对挥发度α ,溶液的泡点 ,塔顶蒸汽冷凝温度 (增大、减小、不变)答案:增大,减小,减小802、精馏分离某二元组分混合液(,,F F x q ),要求塔顶D x ,轻组分回收率η。

设计时,若加大回流比R ,则精馏段液气比 ,提馏段液气比 ,所需理论板数T N ,塔顶产品量D ,塔釜W x ,塔顶冷凝量C Q ,塔釜加热量R Q ,若R 太大,过程的调节余地将 (增大、减小、不变)。

答案:增大,减小,减小,不变,不变,增大,增大,减小803、精馏塔设计时,已知,,,F D W F x x x ,进料热状态0.5q =时,所需塔板数为T N 。

试判断下列参数变化并定性绘出操作线的变化:(1)保持回流比不变,将进料状态由0.5q =改为1q =,则塔釜加热量R Q ,塔顶冷凝量C Q ,所需塔板数T N 。

答案:增大,不变,减小(2)保持塔釜加热量不变,将进料状态由0.5q =改为1q =,则塔顶冷凝量C Q ,所需塔板数T N 。

答案:减小,增大(3)保持回流比不变,将进料状态由0.5q =改为0q =,则塔釜加热量R Q ,塔顶冷凝量C Q ,所需塔板数T N 。

答案:减小,不变,增大804、某精馏塔设计中,若将塔釜间接蒸汽改为直接蒸汽加热,而F 、D 、F 、D x 、q 、R 不变,则W , W x , L V '' , T N (增大、减小、不变)。

答案:增大,减小,不变,增大805、精馏塔设计时,若塔顶采用全凝器,所需理论板数为1T N ,采用分凝器,所需理论板2T N ,则1T N 2T N (<,=,>)****答案****:>806、某精馏塔的实际回流比小于设计时的最小回流比,其结果如何? 。

答案:完不成分离任务807、一精馏塔维持其他条件不变而增大回流比R ,则精馏段液气比L V ,提馏段的液气比L V '' ,D x ,W x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化工原理-14-第九章-蒸馏-习题

化工原理-14-第九章-蒸馏-习题
2
解:①未漏气
P
p
0 A
x
A
p
0 B
x
B
p
0 A
x
A
p
0 B
1 xA
则: xA
P pB0
p
0 A
pB0
A、B饱和蒸气压通过安托因公式计算,查表得:
乙苯 苯乙烯
A 9.3993 9.3991
B 3279.47 3328.57
C -59.95 -63.72
3
ln p0 A B T C
式中p0单位:bar;T的单位K
V ' xe2 xW
0.2 0.05
24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W2
两阶段总平均组成:
yT
W1x1 W3 x3 W1 W3
x1
W3 W1
x3
1 W3
0.6 0.7 0.5297 1 0.7
0.764
W1
12
结论:在馏出率相等的条件下,简单蒸馏所得到的馏出物的浓 度高于平衡蒸馏。这是因为平衡蒸馏所得到的全部馏出物皆与 残余浓度(x=0.5389)成平衡,而简单蒸馏所得的大部分馏出 物(第一阶段得到的馏出物)是与组成较高的液体成平衡,只 有较少部分(第二阶段得到的馏出物)与浓度低于0.5389的液 体成平衡的缘故。由此可见,平衡蒸馏虽然实现了过程的连续 化,但同时也造成了物料的返混,其分离效果不如间歇操作的 简单蒸馏。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

第一章蒸馏1、熟悉气液平衡方程、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和q线方程的表达形式并能进行计算;2、能根据物料进料状况列出q线方程并用于计算,从而根据q线方程、进料组成还有气液平衡方程计算出点(x q,y q),再进一步计算出最小回流比R min;例如饱和液相进料(泡点进料)时,q线方程式x=x F,即x q=x F;而饱和蒸汽进料时,q线方程式y=x F,即y q=x F。

3、掌握通过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以及摩尔流量的方法,要特别注意摩尔流量计算时应该用每一个组分的流量乘以它们的摩尔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习题1:书上P71页课后习题第5题;分析:本题的考察重点是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之间的转换,这个转换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同学在此常会出错。

在此我们采用直接将原料组成和原料流量都转换成摩尔量来进行计算,首先还是先列出所有题目给出的已知量,①子量②③子量④问题了。

习题2其中x q,y qx q=x F;q线方程,习题3液平衡方程,而全凝器没有这个性质。

所以根据题目首先还是列出已知条件(提醒:大家在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给出的是质量分数还是摩尔分数,本题是摩尔分数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质量分数的话一定要先转换成摩尔分数)这里大家要注意,因为我们分析知道分凝器相当于一块塔板,但是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精馏塔塔顶第一层板的液相组成,所以分凝器的塔板编号就不能是第一块,而一般我们对塔板编号是从塔顶往塔底编号,所以这里我们就假设分凝器是第零块塔板,下标用“0”代替,所以根据题目来说我们就知道分凝器向塔内提供的回流液就是分凝器上的液相组成,而分凝器上的气相则进入了全凝器,也就是说进一步分析题目,已知是泡点进料,根据上面几题分析,可知q=1,q线方程式x=x F,所以由此我们还可以知道以上就是我们根据题目所知道的条件②但是根据最小回流比的求算公式min D qq q x x R y x -=-我们可以知道要求最小回流比还缺少y q ,而要求它则必须知道气液平衡方程,然后代入x q 来求解,因此此处最重要的就是求出气液平衡方程,即:这样实际上就是要求相对挥发度α,因此必须找到某一块塔板上符合气液平衡的气液相组成数据代进这个方程就可以,而从上面分析我们就知道,分凝器上的数据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把分凝器的数据(x 0,y 0)代入就可以求出α,也就是然后把0.5q x =代入上面气液平衡方程求出y q ,再代入最小回流比方程就可以求出最小回流比了。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

化⼯原理精馏习题精馏测试题⼀、填空题(1)精馏操作的依据是()。

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是()和()。

(2)⽓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液两相温度(),液相组成()⽓相组成。

(3)⽤相对挥发度α表达的⽓液平衡⽅程可写为()。

根据α的⼤⼩,可⽤来(),若α=1,则表⽰()。

(4)某两组分物系,相对挥发度3=α,在全回流条件下进⾏精馏操作,若已知==+1,4.0n n y y 则()。

全回流适⽤于()或()。

(5)某精馏塔的精馏操作线⽅程为275.072.0+=x y ,则该塔的操作回流⽐为(),馏出液组成为()。

⼆、选择题(1)在⽤相对挥发度判别分离的难易程度时,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普通蒸馏的⽅法分离()。

A.αAB >1 B. αAB <1 C.αAB =1 D. αAB >10(2)在精馏的过程中,当进料为正处于泡点的饱和液体时,则()。

A.q >1 B.q <1 C.q=1 D.0<q <1(3)精馏塔中由塔顶向下的第n-1、n 、n+1层塔板,其⽓相组成的关系为()。

A.y n+1>y n >y n-1 B. y n+1=y n =y n-1 C.y n+1<y n <y n-1 D.不确定(4)精馏塔中⾃上⽽下().A.分为精馏段、加料板和提馏段三部分B.温度依次降低C.易挥发组分浓度依次降低D.蒸⽓量依次减少(5)某精馏塔的馏出液量是50kmo1/h ,回流⽐是2,则精馏段的回流液量是()。

A.100kom1/h B.50kmo1/h C.25kmo1/h D.125kmo1/h (6)连续精馏中,精馏段操作线随()⽽变。

A.回流⽐B.进料热状况C.残液组成D.进料组成(7)回流⽐的()值为全回流。

A.上限B.下限C.算术平均D.⼏何平均(8)⼆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物料的进料热状况变化将引起()的变化。

A.相平衡线 B.进料线和提馏段操作线 C.精馏段操作线 D.相平衡线和操作线(9)两组分物系的相对挥发度越⼩,表⽰分离该物系越()。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蒸馏是利用各组分( )不同的特性实现分离的目的。

CA 溶解度;B 等规度;C 挥发度;D 调和度。

2.在二元混合液中,沸点低的组分称为( )组分。

CA 可挥发;B 不挥发;C 易挥发;D 难挥发。

3.( )是保证精馏过程连续稳定操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AA 液相回流;B 进料;C 侧线抽出;D 产品提纯。

4.在( )中溶液部分气化而产生上升蒸气,是精馏得以连续稳定操作的一个必不可少条件。

CA 冷凝器;B 蒸发器;C 再沸器;D 换热器。

5.再沸器的作用是提供一定量的( )流。

DA 上升物料;B 上升组分;C 上升产品;D 上升蒸气。

6.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 )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液相回流。

BA 塔顶气相;B 塔顶液相;C 塔底气相;D 塔底液相。

7.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塔顶液相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 )回流。

BA 气相;B 液相;C 固相;D 混合相。

8.在精馏塔中,原料液进入的那层板称为( )。

CA 浮阀板;B 喷射板;C 加料板;D 分离板。

9.在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 )。

BA 精馏段;B 提馏段;C 进料段;D 混合段。

10.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 kmol/h ,x F = 0.6,要求塔顶x D 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

(则W=0) BA 60 kmol/h ;B 66.7 kmol/h ;C 90 kmol/h ;D 100 kmol/h 。

11.精馏分离某二元混合物,规定分离要求为D x 、w x 。

如进料分别为1F x 、2F x 时,其相应的最小回流比分别为1min R 、2min R 。

当21F F x x >时,则 ( )。

AA .2min 1min R R <;B .2min 1min R R =;C .2min 1min R R >;D .min R 的大小无法确定12. 精馏的操作线为直线,主要是因为( )。

化工原理第五章-精馏-题

化工原理第五章-精馏-题

五 蒸馏汽液相平衡1.1 苯(A)与氯苯(B)的饱和蒸汽压[mmHg]和温度[℃]的关系如下:t 80.92 90 100 110 120 130 131.8 p 0 A 760 1008 1335 1740 2230 2820 3020 p 0 B 144.8 208.4 292.8 402.6 542.8 719 760假设苯—氯苯溶液遵循Raoult 定律,且在1atm 下操作,试作: (1) 苯—氯苯溶液的t —x(y)图及y —x 图;(2) 用相对挥发度的平均值另行计算苯—氯苯的x —y 值。

1.2 苯—甲苯混合液的组成x=0.4(摩尔分率),求其在总压p=600[mmHg]下的泡点及平衡汽相组成。

又苯和甲苯的混合气含苯40%(体积%),求常压下的露点。

苯—甲苯混合液服从拉乌尔定律。

苯(A)和甲苯(B)的蒸汽压p 0 A 、p 0B [mmHg],按下述Antoine 方程计算:式中t 为温度[℃]。

lg p 0 A =6.89740-1206.350/(t+220.237)lg p 0 B =6.95334-1343.943/(t+219.237)1.3 某双组分理想物系当温度t=80℃时,p 0 A =106.7kPa ,p 0B =40kPa ,液相摩尔组成为 x A =0.4,试求:(1) 与此液相组成相平衡的汽相组成y A ; (2) 相对挥发度α。

1.4 一双组分精馏塔,塔顶设有分凝器,进入分凝器的汽相组成y 1=0.96(•摩尔分率,下同),冷凝液组成x D =0.95,两个组分的相对挥发度α=2,求:(1) 出分凝器的汽相组成y D =?(2) 出分凝器之液、汽的摩尔流率之比L/V D =? 习题4附图1.5 在1atm 下对x=0.6(摩尔分率)的甲醇—水溶液进行简单蒸馏,当馏出量为原料的 1/3时,求此时刻的釜液及馏出物的组成。

设x=0.6附近平衡线可近视为直线,其方程为 y=0.46x+0.5491.6 某二元混合物原料中易挥发组分x F =0.4(摩尔组成),用平衡蒸馏的方式使50%的物料汽化,试求气相中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

化工原理习题第三部分蒸馏答案(1)

化工原理习题第三部分蒸馏答案(1)

化⼯原理习题第三部分蒸馏答案(1)第三部分蒸馏⼀、填空题1、蒸馏是⽤来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2、含⼄醇12%(质量百分数)的⽔溶液,其⼄醇的摩尔分率为5.07%。

3、蒸馏操作是借助于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达到分离的⽬的。

4、进料板将精馏塔分为精馏段和提馏段。

5、理想溶液的⽓液相平衡关系遵循拉乌尔定律。

6、当⼀定组成的液体混合物在恒这⼀总压下,加热到某⼀温度,液体出现第⼀个⽓泡,此温度称为该液体在指定总压下的泡点温度,简称泡点。

7、在⼀定总压下准却⽓体混合物,当冷却到某⼀温度,产⽣第⼀个液滴,则此温度称为混合物在指定总压下的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8、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等于其饱和蒸⽓压。

9、相对挥发度的⼤⼩反映了溶液⽤蒸馏分离的难易程度。

10、在精馏操作中,回流⽐的操作上限是全回流。

11、在精馏操作中,回流⽐的操作下限是最⼩回流⽐。

12、表⽰进料热状况对理论板数的影响的物理量为进料热状况参数。

13、q值越⼤,达到分离要求所需的理论板数越少。

14、精馏塔中温度由下⽽上沿塔⾼的变化趋势为逐渐降低。

15、当分离要求⼀定,回流⽐⼀定时,在五种进料状况中,冷液进料的q值最⼤,此时,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最远,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最少。

16、精馏过程是利⽤部分冷凝和部分汽化的原理⽽进⾏的。

精馏设计中,回流⽐越⼤,所需理论板越少,操作能耗增加,随着回流⽐的逐渐增⼤,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和将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17、精馏设计中,当回流⽐增⼤时所需理论板数减⼩(增⼤、减⼩),同时蒸馏釜中所需加热蒸汽消耗量增⼤(增⼤、减⼩),塔顶冷凝器中冷却介质消耗量减⼩(增⼤、减⼩),所需塔径增⼤(增⼤、减⼩)。

18、分离任务要求⼀定,当回流⽐⼀定时,在5种进料状况中,冷液体进料的q 值最⼤,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最远,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最少。

19、相对挥发度α=1,表⽰不能⽤普通精馏分离分离,但能⽤萃取精馏或恒沸精馏分离。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

第一章 蒸馏1、 熟悉气液平衡方程、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和q 线方程的表达形式并能进行计算;2、 能根据物料进料状况列出q 线方程并用于计算;从而根据q 线方程、进料组成还有气液平衡方程计算出点x q ;y q ;再进一步计算出最小回流比R min ;例如饱和液相进料泡点进料时;q 线方程式x=x F ;即x q =x F ;而饱和蒸汽进料时;q 线方程式y=x F ;即y q =x F ..3、 掌握通过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以及摩尔流量的方法;要特别注意摩尔流量计算时应该用每一个组分的流量乘以它们的摩尔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习题1:书上P71页课后习题第5题;分析:本题的考察重点是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之间的转换;这个转换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同学在此常会出错..在此我们采用直接将原料组成和原料流量都转换成摩尔量来进行计算;首先还是先列出所有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了便于区分;建议大家以后再表示质量分数的时候可以使用w 来表示;而表示摩尔分数时使用x 来表示:① 根据题目已知:w F =0.3;F=4000kg/h;w w =0.05;另外还可以知道二硫化碳的分子量Mcs 2=76;四氯化碳的分子量Mccl 4=154根据这些条件可以先将进料和塔底组成转换成摩尔组成② =+F x =二硫化碳摩尔量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二硫化碳分子量总摩尔量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二硫化碳分子量四氯化碳质量分数四氯化碳分子量0376=0.4650376+1-03154F x =..(.) ③ 同理可以求出塔底组成④ 对于原料液的质量流量转换为摩尔流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分别用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各自的质量流量除以各自的分子量然后求和;即第二种是用总质量流量除以混合物平均分子量;而这种方法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这里平均分子量应该是用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各自的摩尔分数乘以各自的分子量后求和;而不是用质量分数乘以各自的分子量求和;这样是很多同学计算有误的原因;因此正确的求法是⑤ 上面弄正确后;下面的步骤就比较简单;利用物料衡算以及回收率就可以求出来;方程组如下:上述方程组里面所有的组成都已经转变为摩尔组成;所有的流量也都变为摩尔流量了;这样计算就不会再有问题了..习题2:书上P72页课后习题第11题;分析:本题的重点实际是要大家掌握最小回流比R min 以及x q ;y q 的求法;根据公式其中x q ;y q 之间符合气液平衡方程式关系;所以只要知道这两个其中一个就可以知道另一个;而对于x q ;y q 可以根据进料状况来判定;如我们上面提到过;饱和液相进料泡点进料时;q=1;q 线方程式x=x F ;即x q =x F ;而饱和蒸汽进料时;q=0;q 线方程式y=x F ;即y q =x F ..算出x q ;y q 后代入上面公式就可以求出最小回流比..如果进料状况不是上面说的饱和液相进料或是饱和蒸汽进料的话;那么应该先根据书上的公式求出q 线方程;然后利用q 线方程与精馏段或提馏段或者不求q 线方程而直接用精馏段和提馏段方程求出二者间的交点坐标;也就是x q ;y q 再求出最小回流比即可..习题3:书上P72页课后习题第12题;分析:本题是精馏中相对复杂一些的综合题;包含了分凝器与全凝器的区别、最小回流比的求解、进料热状况的判断和相关参数的求解、气液平衡方程的求解等等综合运用..①首先要明确分凝器和全凝器之间的区别;其中分凝器相当于一块理论塔板;所以上面的气液相组成仍旧符合气液平衡方程;而全凝器没有这个性质..所以根据题目首先还是列出已知条件提醒:大家在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给出的是质量分数还是摩尔分数;本题是摩尔分数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质量分数的话一定要先转换成摩尔分数这里大家要注意;因为我们分析知道分凝器相当于一块塔板;但是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精馏塔塔顶第一层板的液相组成;所以分凝器的塔板编号就不能是第一块;而一般我们对塔板编号是从塔顶往塔底编号;所以这里我们就假设分凝器是第零块塔板;下标用“0”代替;所以根据题目来说我们就知道分凝器向塔内提供的回流液就是分凝器上的液相组成;而分凝器上的气相则进入了全凝器;也就是说进一步分析题目;已知是泡点进料;根据上面几题分析;可知q=1;q 线方程式x=x F ;所以由此我们还可以知道以上就是我们根据题目所知道的条件②但是根据最小回流比的求算公式min D qq q x x R y x -=-我们可以知道要求最小回流比还缺少y q ;而要求它则必须知道气液平衡方程;然后代入x q 来求解;因此此处最重要的就是求出气液平衡方程;即:这样实际上就是要求相对挥发度α;因此必须找到某一块塔板上符合气液平衡的气液相组成数据代进这个方程就可以;而从上面分析我们就知道;分凝器上的数据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把分凝器的数据x 0;y 0代入就可以求出α;也就是然后把0.5q x =代入上面气液平衡方程求出y q ;再代入最小回流比方程就可以求出最小回流比了..③而对于实际操作的回流比R;如果题目告诉了我们它是最小回流比的多少倍;那么根据倍数关系可以直接求出实际回流比;但是这道题目没有告诉我们具体倍数;所以实际回流比必须根据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来求;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式是:而与气液平衡方程不同的是;这里面组成坐标x;y 的不是同一层塔板的数据;而是本块塔板的液相组成x 与下一层塔板从上往下数的气相组成y 或者是上一层塔板的液相组成x 与本层塔板的气相组成y 之间来组成;这一点区别大家要牢记;避免计算时出错..而从题目上我们可以分析指导;我们知道第0块塔板的组成x 0;y 0;另外知道第一块塔板的液相组成x 1;而实际上要求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必须代入的坐标点应该是x 0;y 1;所以这里重点是要求y 1;而我们知道x 1;y 1是符合气液平衡关系的;所以把x 1代入气液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y 1;再把y 1和x 0代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就可以求出实际回流比R 了..④至于进料流量F 只要根据回收率0.96D F Dx Fx =代入相关公式就可以求得;不再赘述..这道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具有综合性;当然还没有涉及到提馏段方程的求解;另外大家应该熟悉塔内精馏段和提馏段气相和液相流量的关系;例如精馏段液相流量L=RD;气相流量V=R+1D;而对于本题所涉及的泡点进料我们可以知道;就是饱和液体进料;所以进料全部进入提馏段液相;因此提馏段液相组成L ’=L+F=RD+F;V ’=V=R+1D1、蒸馏是分离 混合物的单元操作..A 气体B 液体C 固体D 刚体..2、蒸馏是利用各组分的 不同的特性实现分离的目的..A 溶解度B 等规度C 挥发度D 调和度3、 是保证精馏过程连续稳定操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A 液相回流B 进料C 侧线抽出D 产品提纯4、在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 ..A 精馏段B 提馏段C 进料段D 混合段5、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 kmol/h;x F = 0.6;要求塔顶x D 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A 60 kmol/hB 66.7 kmol/hC 90 kmol/hD 100 kmol/h..6、溶液被加热到鼓起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称为 温度..7、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轻组分含量越高; 则泡点温度 ..8、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x-y 图上的平衡曲线离对角线越近; 说明该物系 ..9、精馏操作中; 回流比的上限称为 ;回流比的下限称为 ..10、设计一精馏塔时; 回流比选的大;则塔板数 ..11、对于正在操作中的精馏塔;若加大操作回流比;则塔顶产品浓度会 .. 提高12、完成精馏操作需要哪两个必要条件精馏塔的塔顶和塔底为什么要分别设置什么设备 1需要塔顶液相回流与塔底上升的蒸气..2需要冷凝器和再沸器..13、精馏操作中;在上限操作时对实际生产有无意义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在上限操作时;产品量为零;对实际生产无意义;一般在科研、装置开工期间或紧急停工时采用..14、什么是理论板理论板是指离开这种板的气液两相相互成平衡;而且塔板上的液相组成也可视为均匀的..15、设计一精馏塔时; 进料量对塔板层数有无影响为什么进料量对塔板层数无影响;影响塔板层数的因素主要有进料和产品的浓度、进料热状况以及回流比..16、将含24%摩尔百分数;下同易挥发组分的某液体混合物送入一连续精馏塔中..要求馏出液含95%易挥发组分;釜液含3%易挥发组分..送至冷凝器的蒸气量为 850 kmol/h;流入精馏塔的回流液为670 kmol/h..求: 1每小时能获得多少kmol的馏出液 2回流比为多少 3塔底产品量17、每小时将15000 kg含苯40%质量%;下同和甲苯60%的溶液在连续精馏塔中进行分离;要求釜残液中含苯不高于2%;塔顶馏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97.1%..求馏出液和釜残液的流量和组成;以摩尔流量和摩尔流率表示..苯的分子量为78;甲苯的分子量为92解:进料组成釜残液组成原料液的平均分子量 MF= 0.44×78 + 0.56×92 = 85.8 kg/kmol 进料量 F = 15000/85.8 = 175 kmol/h由题意 DxD /FxF= 0.971所以 DxD= 0.971×175×0.44 a全塔总物料衡算为 D + W = 175 b全塔苯的衡算为 DxD+ 0.0235W = 175×0.44 c联立式a、b、c;解得 W = 95 kmol/h D = 80 kmol/h xD = 0.93518、氯仿CHCl3和四氯化碳CCl4的混合物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分离..馏出液中氯仿的浓度为0.95摩尔分率;馏出液流量为50 kmol/h;平均相对挥发度= 1.6;回流比R = 2..求:1塔顶第二块塔板上升的气相组成;2精馏段各板上升蒸气量V及下降液体量L以kmol/h表示.. 氯仿与四氯化碳混合液可认为是理想溶液..19、一连续精馏塔;泡点进料..已知操作线方程如下:精馏段 y = 0.8 x + 0.172提馏段 y = 1.3 x – 0.018求原料液、馏出液、釜液组成及回流比..解: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0.86;得 R = 4;;得 xD将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与对角线方程 y = x 联立= 0.06解得 x = 0.06;即 xw将两操作线方程联立解得 x = 0.38因是泡点进料;q = 1;q线垂直;两操作线交点的横坐标即是进料浓度;= 0.38∴ xF20、用一连续精馏塔分离由组分A、B所组成的理想混合液..原料液中含A 0.44;馏出液中含A 0.957以上均为摩尔分率..已知溶液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最小回流比为1.63;说明原料液的热状况;并求出q值..解:采用最小回流比时;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即由相平衡方程; 得联立两方程; 解得 x = 0.367;y = 0.592此点坐标0.367;0.592即为xq ;yq..因 xF = 0.44;即xq<xF<yq;说明进料的热状况为气液混合进料..由q线方程;此线与平衡线的交点即是操作线与平衡线的交点有解出 q = 0.67621、今有含苯40%和甲苯60%摩尔百分数;下同的混合液; 欲用精馏塔分离出含苯95%的塔顶产品..进料为饱和液体; 塔内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若操作回流比取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 写出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此溶液可视为理想溶液..解:因是泡点进料;xq = xF由相平衡方程最小回流比回流比 R = 1.5Rmin= 1.5×1.44 = 2.16精馏段操作线方程22、实验测得常压精馏塔精馏段相邻两塔板的上升气流组成分别为y n =0.885 ; yn+1=0.842;已知操作条件下平均相对挥发度3;回流比R=3.5;塔顶产品组成xD=0.95..求以汽相组成表示的第n板的单板效率..若在全回流情况下;精馏段相邻两塔板的上升气流组成变为yn=0.885 ; yn+1=0.822;则以汽相组成表示的第n板的单板效率又为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蒸馏1、 熟悉气液平衡方程、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和q 线方程的表达形式并能进行计算;2、 能根据物料进料状况列出q 线方程并用于计算,从而根据q 线方程、进料组成还有气液平衡方程计算出点(x q ,y q ),再进一步计算出最小回流比R min ;例如饱和液相进料(泡点进料)时,q 线方程式x=x F ,即x q =x F ;而饱和蒸汽进料时,q 线方程式y=x F ,即y q =x F 。

3、 掌握通过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以及摩尔流量的方法,要特别注意摩尔流量计算时应该用每一个组分的流量乘以它们的摩尔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习题1:书上P71页课后习题第5题;分析:本题的考察重点是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之间的转换,这个转换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同学在此常会出错。

在此我们采用直接将原料组成和原料流量都转换成摩尔量来进行计算,首先还是先列出所有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了便于区分,建议大家以后再表示质量分数的时候可以使用w 来表示,而表示摩尔分数时使用x 来表示:① 根据题目已知:w F =0.3,F=4000kg/h ,w w =0.05,另外还可以知道二硫化碳的分子量Mcs 2=76,四氯化碳的分子量Mccl 4=154根据这些条件可以先将进料和塔底组成转换成摩尔组成② =+F x =二硫化碳摩尔量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二硫化碳分子量总摩尔量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二硫化碳分子量四氯化碳质量分数四氯化碳分子量0376=0.4650376+1-03154F x =..(.) ③ 同理可以求出塔底组成00576=0.096400576+1-005154W x =..(.) ④ 对于原料液的质量流量转换为摩尔流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分别用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各自的质量流量除以各自的分子量然后求和,即()40001-0.340000.3+=33.971kmol/h 76154F ⨯⨯=第二种是用总质量流量除以混合物平均分子量,而这种方法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这里平均分子量应该是用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各自的摩尔分数乘以各自的分子量后求和,而不是用质量分数乘以各自的分子量求和,这样是很多同学计算有误的原因,因此正确的求法是 ()0.46576+1-0.465154=117.73=4000117.73=33.976kmol/h M F =⨯⨯⑤ 上面弄正确后,下面的步骤就比较简单,利用物料衡算以及回收率就可以求出来,方程组如下:+=0.88F D WD F F D WFx Dx Wx Dx Fx ==+=回收率上述方程组里面所有的组已经转变为摩尔组成,所有的流量也都变为摩尔流量了,这样计算就不会再有问题了。

习题2:书上P72页课后习题第11题;分析:本题的重点实际是要大家掌握最小回流比R min 以及(x q ,y q )的求法,根据公式min D qq q x x R y x -=-其中x q ,y q 之间符合气液平衡方程式关系,所以只要知道这两个其中一个就可以知道另一个,而对于x q ,y q 可以根据进料状况来判定,如我们上面提到过,饱和液相进料(泡点进料)时,q=1,q 线方程式x=x F ,即x q =x F ;而饱和蒸汽进料时,q=0,q 线方程式y=x F ,即y q =x F 。

算出x q ,y q 后代入上面公式就可以求出最小回流比。

如果进料状况不是上面说的饱和液相进料或是饱和蒸汽进料的话,那么应该先根据书上的公式求出q 线方程,然后利用q 线方程与精馏段或提馏段(或者不求q 线方程而直接用精馏段和提馏段方程)求出二者间的交点坐标,也就是(x q ,y q )再求出最小回流比即可。

习题3:书上P72页课后习题第12题;分析:本题是精馏中相对复杂一些的综合题,包含了分凝器与全凝器的区别、最小回流比的求解、进料热状况的判断和相关参数的求解、气液平衡方程的求解等等综合运用。

①首先要明确分凝器和全凝器之间的区别,其中分凝器相当于一块理论塔板,所以上面的气液相组成仍旧符合气液平衡方程,而全凝器没有这个性质。

所以根据题目首先还是列出已知条件(提醒:大家在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给出的是质量分数还是摩尔分数,本题是摩尔分数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质量分数的话一定要先转换成摩尔分数)10.5,0.95,0.96,0.79F D D F x x Dx Fx x ====这里大家要注意,因为我们分析知道分凝器相当于一块塔板,但是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精馏塔塔顶第一层板的液相组成,所以分凝器的塔板编号就不能是第一块,而一般我们对塔板编号是从塔顶往塔底编号,所以这里我们就假设分凝器是第零块塔板,下标用“0”代替,所以根据题目来说我们就知道分凝器向塔提供的回流液就是分凝器上的液相组成,而分凝器上的气相则进入了全凝器,也就是说000.88,0.96D x y x ===进一步分析题目,已知是泡点进料,根据上面几题分析,可知q=1,q 线方程式x=x F ,所以由此我们还可以知道0.5q F x x ==以上就是我们根据题目所知道的条件 ②但是根据最小回流比的求算公式min D qq q x x R y x -=-我们可以知道要求最小回流比还缺少y q ,而要求它则必须知道气液平衡方程,然后代入x q来求解,因此此处最重要的就是求出气液平衡方程,即:()11x y xαα=+- 这样实际上就是要求相对挥发度α,因此必须找到某一块塔板上符合气液平衡的气液相组成数据代进这个方程就可以,而从上面分析我们就知道,分凝器上的数据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把分凝器的数据(x 0,y 0)代入就可以求出α,也就是()()00.880.9610.881112.59,2.591 1.59x y xxy x ααααα===+-+-==+所以气液平衡方程就是然后把0.5q x =代入上面气液平衡方程求出y q ,再代入最小回流比方程就可以求出最小回流比了。

③而对于实际操作的回流比R ,如果题目告诉了我们它是最小回流比的多少倍,那么根据倍数关系可以直接求出实际回流比,但是这道题目没有告诉我们具体倍数,所以实际回流比必须根据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来求,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式是:111D R y x x R R =+++ 而与气液平衡方程不同的是,这里面组成坐标(x ,y )的不是同一层塔板的数据,而是本块塔板的液相组成x 与下一层塔板(从上往下数)的气相组成y 或者是上一层塔板的液相组成x 与本层塔板的气相组成y 之间来组成,这一点区别大家要牢记,避免计算时出错。

而从题目上我们可以分析指导,我们知道第0块塔板的组成(x 0,y 0),另外知道第一块塔板的液相组成x 1,而实际上要求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必须代入的坐标点应该是(x 0,y 1),所以这里重点是要求y 1,而我们知道x 1,y 1是符合气液平衡关系的,所以把x 1代入气液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y 1,再把y 1和x 0代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就可以求出实际回流比R 了。

④至于进料流量F 只要根据回收率0.96D F Dx Fx =代入相关公式就可以求得,不再赘述。

这道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具有综合性,当然还没有涉及到提馏段方程的求解,另外大家应该熟悉塔精馏段和提馏段气相和液相流量的关系,例如精馏段液相流量L=RD ,气相流量V=(R+1)D ,而对于本题所涉及的泡点进料我们可以知道,就是饱和液体进料,所以进料全部进入提馏段液相,因此提馏段液相组成L ’=L+F=RD+F ,V ’=V=(R+1)D1、蒸馏是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A 气体B 液体C 固体D 刚体。

2、蒸馏是利用各组分的()不同的特性实现分离的目的。

A 溶解度B 等规度C 挥发度D 调和度3、()是保证精馏过程连续稳定操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A 液相回流B 进料C 侧线抽出D 产品提纯4、在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

A 精馏段B 提馏段C 进料段D 混合段5、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 kmol/h ,x F = 0.6,要求塔顶x D 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A 60 kmol/hB 66.7 kmol/hC 90 kmol/hD 100 kmol/h。

6、溶液被加热到鼓起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称为()温度。

7、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轻组分含量越高, 则泡点温度()。

8、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x-y图上的平衡曲线离对角线越近, 说明该物系()。

9、精馏操作中, 回流比的上限称为();回流比的下限称为()。

10、设计一精馏塔时, 回流比选的大,则塔板数()。

11、对于正在操作中的精馏塔,若加大操作回流比,则塔顶产品浓度会()。

提高12、完成精馏操作需要哪两个必要条件? 精馏塔的塔顶和塔底为什么要分别设置什么设备?(1)需要塔顶液相回流与塔底上升的蒸气。

(2)需要冷凝器和再沸器。

13、精馏操作中,在上限操作时对实际生产有无意义?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在上限操作时,产品量为零,对实际生产无意义,一般在科研、装置开工期间或紧急停工时采用。

14、什么是理论板?理论板是指离开这种板的气液两相相互成平衡,而且塔板上的液相组成也可视为均匀的。

15、设计一精馏塔时, 进料量对塔板层数有无影响? 为什么?进料量对塔板层数无影响,影响塔板层数的因素主要有进料和产品的浓度、进料热状况以及回流比。

16、将含24%(摩尔百分数,下同)易挥发组分的某液体混合物送入一连续精馏塔中。

要求馏出液含95%易挥发组分,釜液含3%易挥发组分。

送至冷凝器的蒸气量为 850 kmol/h,流入精馏塔的回流液为670 kmol/h。

求:(1)每小时能获得多少kmol的馏出液? (2)回流比为多少? (3)塔底产品量?17、每小时将15000 kg含苯40%(质量%,下同)和甲苯60%的溶液在连续精馏塔中进行分离,要求釜残液中含苯不高于2%,塔顶馏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97.1%。

求馏出液和釜残液的流量和组成,以摩尔流量和摩尔流率表示。

(苯的分子量为78,甲苯的分子量为92)解:进料组成釜残液组成原料液的平均分子量 M F = 0.44×78 + 0.56×92 = 85.8 kg/kmol进料量 F = 15000/85.8 = 175 kmol/h由题意 Dx D/Fx F = 0.971所以 Dx D = 0.971×175×0.44 (a)全塔总物料衡算为 D + W = 175 (b)全塔苯的衡算为 Dx D + 0.0235W = 175×0.44 (c)联立式a、b、c,解得 W = 95 kmol/h D = 80 kmol/h x D = 0.93518、氯仿(CHCl3)和四氯化碳(CCl4)的混合物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