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的“三极”

合集下载

中国人三极文化

中国人三极文化

中国人三极文化虽然很多动物的很多本能足以使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人类的基于理性的智慧,却决非任何动物的任何本能所得比拟。

是简简单单的意见或知识。

智慧是在意见和知识基础上升华出来的对於事事物物的本真的洞见。

中国古代一位大哲学家庄子,曾将人们认知外物的活动分为“以俗观之”、“以物观之”和“以道观之”这样三种立场或角度(见《庄子·秋水》),所谓以俗观之是指从常人的主观角度去认知,其结果只能形成常识性的意见;以物观之是指从事物的客观角度去认知,结果能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以道观之则是从宇宙本原的高度来透视,从事物的内在本质来剖析,其水平是为智慧力,其结果便谓之智慧。

因之这位大哲学家奉劝众人:“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因为“耳止於听,心止於符”,就是说,感官只能形成感性理解,心官只能形成理性理解,“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只有用聚集了道的气,也就是智慧去理解世界,方能得到最高的悟性理解(见《庄子·人间世》)。

西方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都曾将理解分为诸如此类的三等;佛家谈知识和智慧关系的转识成智说,天台宗说空、假、中三谛圆融,也有类似的观点,我们就不细说了。

智慧能够积累和传递,首先是在民族内部积累和传递;所以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传承各自风格的智慧。

当我们说“中国人的智慧”时,指的是,千万年来生息在这片中华大地上的人群所养成的智慧,特别是指具有它自己特色的那样一些智慧。

这些智慧,如果细数起来,能够胪列若干条目;但是概括起来,或者说捉住根本,剥取核心,也可一言以蔽。

当然,像很多文化现象一样,这些被称为是中国人的智慧,并不意味着它乃中国人所专有、非其他民族可得染指的什么秘宝;而仅仅因为,由於种种条件的凑合,这样的智慧,在中华文化体系之中无处不在,并且得到了最完满的表现,以致成了解读中华文化的密码,成了中华文化的标志。

这个智慧,名曰三极。

第一章在实行学究式的探讨以前,我想先介绍一种儿童游戏,让我们回到孩提时代,从人生开始处开始,开始我们的愉快的智慧之旅。

【高考热点】从中国55处世界遗产名单看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理知识和热门考点

【高考热点】从中国55处世界遗产名单看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理知识和热门考点

【高考热点】从中国55处世界遗产名单看我国新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的地理知识和热门考点此前一天,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经会议审议,顺利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

我国的世界遗产全名单世界文化遗产(37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入选时间:1987年地址: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嘉峪关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设施世界文化遗产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入选时间:北京故宫 1987年;沈阳故宫 2004年地址:北京、辽宁沈阳清朝历史、满族和中国北方其他部族的文化的历史见证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入选时间:1987年地址:甘肃敦煌雕像和壁画,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入选时间:1987年地址:陕西西安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陵墓,和成千上万件陶俑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入选时间:1987年地址:北京房山区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入选时间:布达拉宫 1994年;大昭寺 2000年;罗布林卡 2001年地址:西藏拉萨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入选时间:1994年地址:河北承德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历史遗迹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入选时间:1994年地址:山东曲阜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的庞大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地址:湖北丹江口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世界文化遗产10平遥古城入选时间:1997年地址:山西平遥保存完整的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世界文化遗产11苏州古典园林入选时间:1997年地址:江苏苏州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理想世界文化遗产12丽江古城入选时间:1997年地址:云南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世界文化遗产13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入选时间:1998年地址:北京海淀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世界文化遗产14北京皇家祭坛-天坛入选时间:1998年地址:北京东城区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15大足石刻入选时间:1999年地址:重庆大足被公认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世界文化遗产16青城山-都江堰入选时间:2000年地址:四川都江堰都江堰是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

地理知识点速记:了解世界各地文化与地貌

地理知识点速记:了解世界各地文化与地貌

地理知识点速记:了解世界各地文化与地貌引言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它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地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地理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与地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理知识点,帮助大家快速记忆世界各地的文化与地貌。

1. 亚洲大陆(Asia)1.1 中国(China)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它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

中国的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中国的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同时也有许多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

中国的名胜古迹有万里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1.2 印度(India)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上的一个国家,也是世界上最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

印度地貌复杂,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等。

印度拥有独特的宗教和文化,其中印度教和佛教为主要宗教。

印度的名胜古迹有泰姬陵、金奈寺庙等。

1.3 日本(Japan)日本是一个由多个岛屿组成的东亚国家,四面环海。

它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日本有着独特的文化,包括和服、茶道、武士道等。

日本还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富士山、日本阿尔卑斯山脉等。

2. 欧洲大陆(Europe)2.1 英国(United Kingdom)英国是一个位于欧洲的岛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

英国的地貌多样,包括山脉、平原和湖泊等。

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包括莎士比亚、贝多芬等众多文化名人。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伦敦塔桥、巨石阵等。

2.2 法国(France)法国是一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国家,是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

法国地貌多样,有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等。

法国以其独特的文化和美食闻名于世,例如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卢浮宫等。

2.3 德国(Germany)德国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也是欧洲联盟的成员之一。

德国地貌以河流和山脉为主,如莱茵河和黑森林等。

德国拥有世界著名的文化和科学发展,如巴赫、爱因斯坦等。

德国的旅游景点有科隆大教堂、新天鹅堡等。

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

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

谢谢
打造明皇陵文化旅游第三级
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
明皇陵的三级
明十三陵Βιβλιοθήκη 明孝陵 明显陵明显陵简介
明显陵(The Ming Toms)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湖北省钟祥市松林山,是明世宗父 亲母亲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 一座帝王陵寝。
整体介绍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 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 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 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 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 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 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 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 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 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使当地的旅游业迅速发展
增加了经济收入
带动了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对当地政府的三点建议
以明显陵为题,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依托,促进当地旅游 业以及经济的发展。
融合明显陵的文化,发展配套设施,以当地资源为基础, 将旅游规模扩大化,将旅游效益最大化。 体现明陵第三极的主题,与十三陵,孝陵相呼应,打造 以明文化为基本特色的现代旅游城市。
遗产的描述
显陵规划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 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 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
遗产景观
龙形神道 内外明塘
九曲河
双茔城与瑶台

自然遗产与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北大学

自然遗产与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北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A:错B:对答案:B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是()。

A:西班牙B:中国C:法国D:意大利答案:D3.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6月-7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列入(),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A:《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B:《世界文化遗产名录》C:《世界物质遗产名录》D:《世界遗产名录》答案:D4.世界遗产分为()。

A:自然遗产B:文化景观C:文化遗产D:文化与自然遗产答案:ABCD第一章测试1.文化遗产对特定文明或文化传统具有见证意义。

()A:对B:错答案:A2.我国以文化遗产列入的世界遗产有38处。

()A:错B:对答案:B3.我国遗产类型:文化遗产居多。

()A:错B:对答案:B4.世界遗产的标志由代表大自然的圆形与人类创造的形状方形相系相连的图案及“世界遗产”的中英文字样构成,象征着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A:错B:对答案:B5.中国在()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A:1965B:1980C:1985D:1960答案:C6.UNESCO是以下哪个组织的英文缩写()。

A: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B: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C:世界保护联盟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答案:D7.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供的援助有哪些形式?()。

A:培训遗产的鉴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方面的工作人员B:其他都是C:提供专家、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正确开展工作D:研究在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遗产的艺术、科学和技术性问题答案:B8.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A:二B:四C:三D:一答案:A9.为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分类标准

世界文化遗产分类标准

世界文化遗产分类标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1.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哲学、文学、民间传说、音乐等文化价值的遗产,包括建筑、城市规划、考古遗址、文学作品、艺术品、民间传说、音乐和舞蹈等,反映人类文化发展的历程,具有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等。

2.自然遗产
自然遗产是指具有自然科学价值且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完全分离、独立存在的遗产,包括地质地形、物种和生境、海洋生态系统等。

3.文化与自然遗产
文化与自然遗产是指同时具有文化和自然两种价值的遗产,包括既有历史、艺术等文化价值,同时又涉及地理、自然环境等自然价值,该遗产是文化和自然融合的体现,它揭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宇宙文明等级科普,人类还处在0级文明,1-3级文明介绍

宇宙文明等级科普,人类还处在0级文明,1-3级文明介绍

宇宙文明等级科普,人类还处在0级文明,1-3级文明介绍地球,是整个宇宙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如果把宇宙中所有的星球都比喻成沙子,那么地球可能连一粒小小的沙子都算不上,但是正是在这颗蓝色的小点上,奇迹般地诞生了生命,并且顽强地延续了40亿年,更可贵的是,还诞生了人类这样的智能物种,就是人类这样毫不起眼的文明,却通过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算出了宇宙的年龄是138亿年,并且误差不超过2000万年,从这一点来说,人类即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

我们很难相信,人类是宇宙中的唯一文明,也不能自大地认为,我们是宇宙的第一批文明,宇宙在其138亿年的时间里,有极大的可能,诞生又毁灭了无数个文明,人类存在的时间只相当于,整个宇宙年龄的,百分之0.00015%,如果存在其他外星文明,那在剩下的,百分之99.99985%的时间里又会诞生多少文明,某些文明如果经过1亿,甚至是10亿年的发展,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他们是否已经发展到了,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状态。

1964年,一名叫做尼古拉,卡尔达肖夫,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在观测了类星体CTA-102后,提出了一个假想,他认为,宇宙中的一些文明可能比我们领先,数百万年或数十亿年,他创建了一个分类体系,认为一个文明,作为一个整体,主要取决于两样东西,能源和科技,而能源是科技获得发展的前提,即一个文明产生的能源越多,他们的科技就越发达,所有的文明发展都需要利用能源,那么根据能源消耗,可以用来假设和衡量潜在的文明水平,这个就叫做卡尔达肖夫指数。

卡尔达肖夫最初只定义了三级文明,但是后续的研究人员根据这个模型,把这个等级扩充到了七级,0级文明就是使用,所在行星的天然资源,像是树木、煤、石油和天然气来获取能源,这种文明的标志性特征就是,任何火箭都依赖于化学燃料推进,在文明等级中,这类文明相当于婴幼儿阶段,只能爬行还不能站立行走,就是被禁锢在母行星上的文明,不幸的是,人类目前就处于0级文明,因为卡尔达肖夫提出了一个,“文明每秒产生多少能量”的标准,根据他的说法,第一级文明大概每秒需要产生,10^16瓦特的能量,而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建议,使用中间值建立一个公式来计算文明的等级,其中K就是卡尔达肖夫指数,P是这个文明使用的电力,用瓦特为单位,他计算出人类文明指数,在1973年的时候是0.7左右,因为1973年整个人类使用了10太瓦(TW)的电力,而到了2015年,全世界总能源消耗为550艾焦,相当于17.54太瓦(TW),那带入这个公式计算可以得出0.72,那么人类当前就是0.72级文明,每升0.1级所利用能量的总和将是之前的10倍,所以从0.72到1还是相当困难的,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认为,人类要达到1级文明,还需要100-200年的时间,而达到1级文明如果要完全依靠地球的自然资源,也许等到资源耗尽也达不到,而这其中的关键不是,如何开采更多的石化资源,因为这些总有耗尽的一天,而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核能,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因为人类可以制造核武器,不代表人类可以将其转化为能源,人类目前的核电厂只是非常初级的核裂变技术,而要使用核聚变产生能源,则要往前夸一大步,只有人类真正掌握了核聚变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清洁的能源,人类才能快速跨越到1级文明,第二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太阳每秒钟释放到地球上的能量总和,相当于目前全世界一年能源总消耗的3.5万倍,但是太阳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是个问题,而且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如何收集和存储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的使用率,也是跨越到1级文明的关键。

736736736高中历史第40讲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736736736高中历史第40讲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40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课程标准]1.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2.了解当代世界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知识点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1.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①背景: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行动:“9·11”事件之后,美国迅速展开反恐行动;2001年发动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

(2)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①发展历程②存在问题: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2)区域经济集团化①欧洲联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③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3.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1)社会信息化①涵义: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②影响: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但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文化多样性①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③应对: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的“三极”人与动物的区别,除了人有感情、有理性之外,人一生下来就有了社会性。

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纯粹的,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则是复杂多变的。

那么,人是如何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呢?在人类的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自然界的力量非常强大,洪水猛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唯有依赖于群体——只有存在于群体之中才能有生存的机会。

由于交通不便及信息传输手段的局限性,人类在不同的区域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多样化文化。

一代一代的人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虽然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但其功能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组织、协调、分配各民族所拥有的各类资源。

文化是如何组织、协调、分配各民族所拥有的各类资源呢?人首先是一个个个体;其次,人是属于群体的。

当每一个个体都能独立生存下去时,群体对他来说就失去了意义。

正是因为他无法离开群体,他才与另外一些个体组成了群体。

而群体存在的基础就是组成特定群体的人们共同拥有可以共享的文化资源。

我是谁?我去做什么?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文化中的首要关系,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文化之所以存在的首要前提。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切文化的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正是因为,在野蛮人向文明人进化的过程中,个体状态下的“人”就像是野兽一样,是必须要被驯服的——当个体人真正融入群体之中,人类才真正地进入了文明时期。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被人们广泛地忽视,正是由于现实中没有人认为他应该离开群体而存在。

换句话说,离开了群体,个体人将什么也不是。

正是这个看起来不是什么“问题”的问题,决定了每个个体人的命运,决定了特定群体的命运,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最终也将决定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是怎么回事呢?由于物质的短缺,人类文化最初主要是起着如何分配有限物质资源的功能,当阶级社会产生之后,文化主要起着如何维持群体内部少数人对物质的占有关系。

文化以神话、宗教、哲学、政治等核心结构来引导、规范、约束每一个个体人的行为。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按照文化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为依据,我们可以将人类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文化倾向于强化个体的利益,明确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保障每个个体的基本利益。

我们把这种文化称为个体文化极。

文化倾向于强化群体利益,强调个体利益完全服从服务于群体利益,群体意志至高无上。

我们把这种文化称为群体文化极。

文化倾向于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重视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与秩序。

我们把这种文化称之为个体与群体关系文化极。

纵观整个世界,人类所拥有的一切文化都无法超越这三极之外。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其间经历了许多变化。

本文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说明这个问题,仅从当代世界的文化发展状况来分析世界文化的三极。

(一)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个体文化极个体意志。

文化从个体的欲望出发,以个体意志为基础,个体差异受到广泛尊重。

人权至上。

文化崇尚个体自由,个体的“私权”神圣不可侵犯。

社会政治结构:个体人是相对独立的,人人平等享有国家公权,不需要别人或者某个群体为其代言。

知识体系:宗教、哲学、科学是独立的,科学独立于宗教与政治之外。

求异存同的价值取向:文化从最低的限度上对个体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法律规章等社会行为规范。

除了文化约定的共同价值外,个体自身的价值受到承认和尊重。

由于“要求的标准”不高,人们很容易就能做到。

同时,社会坚持公平正义,法权至上,有罪必惩。

通俗地说,文化只是规定了那么几条,你遵守就可以了,如果违反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其他的一切“悉听尊便”。

从另一方面来看,个体人的权利是有限度的,文化从“恶”的观念出发来约束人的行为,其结果却是个体人的精细化管理导致了整个社会共同的“善”,此所谓“恶之花”。

个体的人只要不违反法律,骂总统都是可以的。

人们追求差异,却受到了共同意志的约束。

(二)以佛教等宗教文化为代表的群体文化极群体意志:文化以群体意志为基础,个体必须服从群体意志。

神权至上:人们信仰共同的神灵,神的意志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共同规范。

如印度种姓制度的维持,必然要以神的意志为基础,否则种姓制度的“合法性”将不复存在。

社会政治结构:神为民代言,宗教、政治合一。

关于神的知识是神圣的,其他一切知识都要为神学知识服务。

知识体系:哲学成为宗教的婢女,人文科学失去了自身存在的独立性。

求同的价值取向:个体自由受到不同程度限制,每个人都必须按照神的意志去做,趋同性成了信仰宗教的人们几乎唯一的选择。

由于宗教大多产生于人类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历史阶段,物质相对短缺,宗教观念中少不了“禁欲主义”的教条。

宗教对于个体行为“要求的标准”过高,现实中的人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做到完全符合神的意志——如果人们所有的行为都能按照神的意志去做,人差不多就成了神。

事实上,任何人都达不到神要求的那样,人只有撒谎、欺骗、造假。

于是,在神面前,人永远都是有罪的。

(三)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个体与群体关系文化极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文化以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明确了人在群体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王权至上:既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社会上必须存在着能够对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

王权对形形色色的“关系”进行“宏观调控”,规范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

王权控制了全社会的大部分公共权力,如果王权能够得到公正使用,社会相对稳定,有益于社会发展;反之则危害公共利益,导致社会动乱。

社会政治结构:个体人的政治权利划分为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王权被绝对化。

个人权力由王权或者王权控制下的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代言,此所谓“为民做主”。

在现代社会,则选出部分精英为民代言。

政治随王权意志上下摆动,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如此精英政治必然具有强烈的人治色彩。

知识体系:哲学与宗教、政治三位一体,王权意志成为人文科学的中心。

求同存异的价值取向:王权意志对于个体“要求的标准”显然也是很高的——如果人们完全按照王权意志去做,个人就没有了自己的利益,个体价值(私利)就很难实现。

于是,人们往往采取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个体侵蚀群体利益是政治集团与利益集团的贯常行为。

拥有权力的人往往利用权力进行交易,公权私用,将本该用于公共的部分挪为私用。

权力的完全公正使用,便如“水至清则无鱼”的状态——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生活中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王权意志的运行体系如此,普通人民只有以伪装、欺骗、做假等方式,竭力争取个体在群体中的利益。

以上对世界文化的三极进行了具体分析。

如果将文化划定为一个坐标系,设个体价值为X轴,群体价值为Y轴,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三极文化的差异。

个体文化极强调个体价值的实现,组成群体的每一个个体都是饱满的,显然,由这样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其价值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如果我们按照西方精神分析学说进行人格结构模型的分析,便能推理出这样的结论: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个体文化极体现了世界文化中的“本我”人格结构。

群体文化极强调个体意志与神的意志的同一,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个体价值的实现,每个个体都是“干瘪”的,因而,由这样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其价值也最小化了。

很显然,由佛教等宗教文化为代表的群体文化极体现了世界文化中的“超我”人格结构。

个体与群体关系文化极强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群体关系总是处于相互折中调和之中,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都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从中可以分析出,由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个体与群体关系文化极体现了世界文化的“自我”人格。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个体文化极处于坐标系的第一象限;群体文化极处于坐标系的第三象限,个体与群体关系文化极则处于坐标系的中间位置。

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上,人类各民族以不同方式共同生存在蓝色星球上,创造出了不同的文化。

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交流与融合,人类不断打破狭隘的自我中心状态,从而逐步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大融合。

当前,世界文化正处在加速融合之中。

人类文化之所以能够实现大融合,其根本原因在于,一切文化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关于“人”思想是一切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回望历史,正是由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拯救了中国,改变了中国,发展了中国;正是由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拯救了世界,改变了世界,发展了世界。

中国大一统的悲哀,正在于扼杀了文化多元发展的生机!西方文化汲取了希腊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领先于世界至今。

任何单一文化都不能救世界!这是一个在历史上被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而欢呼吗?如果说,什么是人类文化的根本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说,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共存是人类文化面临的根本问题。

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多元化存在的世界文化理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最爱。

我们热爱中国,热爱世界,热爱人类。

源于世界文化的“大爱”不正是生活在当今世界每一个人存在的曙光吗?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世界性的文化冲突中进行着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之中。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终于迎来了最为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设想一下,如果西方文化重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人的努力将面临付诸东流的可能性,中国有可能再次沉陷在历史的泥沼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