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地方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方历史与文化1. 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地方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课时:地方地理与环境1.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介绍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地方风土人情1. 分析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
2. 探讨地方方言、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
第四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 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文化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家乡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2. 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现状,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文化的措施。
3. 学生对家乡的特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地域认同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参考资料:关于家乡的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活动第一课时:历史探索之旅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第二课时:地理探索之旅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学生记录考察过程中的发现,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七、风土人情体验第一课时:民俗风情1. 教师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
2. 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课时:方言与民间艺术1. 教师讲解家乡的方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方言交流。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地方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方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地方地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特色景观。
3. 地方民俗: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4. 地方经济: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特色产业。
5. 地方环境:掌握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典型实例讲解地方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地方历史教学,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
2. 第二课时:地方地理教学,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景观。
3. 第三课时:地方民俗教学,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
4. 第四课时:地方经济教学,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5. 第五课时:地方环境教学,掌握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的表现。
3. 学生实地考察家乡时的观察和感悟。
4. 学生地方文化保护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文化研究》六年级下册2. 辅助材料:家乡历史图片、地图、视频、实地考察资料等3.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官方网站、文化论坛、新闻报道等4. 实物资源:家乡特色手工艺品、传统食品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辅助材料,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4. 案例分析:以家乡的典型实例为例,分析地方文化的特点。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探究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分析历史事件对家乡文化的影响。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与环境(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分析家乡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家乡的民俗与风情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感受家乡的魅力。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俗风情的内涵。
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家乡发展的不平衡性。
八、家乡的自然资源与保护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交通安全之认识交通标志教学目标:1、了解公路旁各种标志牌的用处,懂得要爱护标志牌。
2、初步学会识别常见的交通标志,并知道它们的用处。
3、使学生受到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常见的交通标志,并知道它们的用处。
教学准备:课件、标志牌教具卡片。
每人一张没有上色的标志牌、每人一张白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师:小马是森林里的长跑健将,今天一大早,他又沿着公路进行长跑训练,结果一路上发现了许多怪牌子(出示标志牌)。
师:你见过这样的牌吗?是在哪儿看见的?学生回答:生1:我在我家旁边的十字路口看见过这种牌。
生2:我在到外婆家的路上看见过。
生3:我是在山洞的洞口看见的。
……课件播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揭示课题:这些出现在公路边的牌子是交通标志牌,它提醒司机行人注意交通安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二、合作探究认识标志活动1:初步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课件出示四个标志牌。
师:看屏幕上的这四个标志牌,想一想它们具体有什么作用呢?如果你是这些标志牌,你会对司机叔叔说些什么?请你和同桌选择其中一个讨论讨论。
反馈交流:⑴、反向弯路标志师:看(课件演示)汽车开在盘山公路上,你发现了什么?生1:汽车一下向左拐弯,一下又向右拐弯。
生2:汽车连续拐了两个弯。
生3:向左向右拐弯的方向是相反的。
生4:山路弯弯曲曲,汽车开来开去很危险。
生5:路边的标志牌就说明了山路是弯弯曲曲的。
……师生共同给标志取名——反向弯路标志(课件点击出示板书)师:如果你是这个标志,你会对司机叔叔说什么?生1:司机叔叔,这里汽车一下要向左拐弯,一下又要向右拐弯,要小心哟。
生2:司机叔叔,这里山路弯弯曲曲,汽车开来开去很危险的,你要注意一点。
生3:司机叔叔,山路弯弯曲曲,开车一定要小心。
……师:如果一条山路上有连续好多个弯,你能画个标志告诉司机叔叔吗?学生画好后展示讲评。
⑵、交叉路口标志(课件演示)T型交叉路口不同方向两车相撞,得出在交叉路口设置一个交叉路口标志可提醒司机减速慢行,保证安全。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家乡的环境: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5. 家乡的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问题和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场所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活动:讲解、地图绘制、实地考察等。
3. 第三周:家乡的民俗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教学活动:讲解、展示、实践等。
4. 第四周:家乡的环境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5. 第五周:家乡的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家乡的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理图表、民俗物品、环境数据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4. 实地考察基地:历史遗迹、文化场所、自然资源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课时:2课时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科普先驱高士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科普先驱高士其》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高士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贡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高士其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高士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2. 高士其在科普事业中的贡献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高士其的精神品质。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科普先驱高士其》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人公——高士其。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高士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高士其在科普事业中的贡献和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精神品质。
4. 课堂讲解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高士其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人格魅力。
6. 互动环节提问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高士其的认识和感悟。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和思考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高士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高士其的精神世界。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 案例教学:分析高士其在科普事业中的贡献,让学生从中汲取科普知识和科学精神。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并了解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本地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课程内容:1. 本地区的地理概况2. 本地区的历史文化3. 本地区的名胜古迹二、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具2. 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相关资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将地图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找出本地区的位置。
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2. 学习地理概况: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介绍本地区的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图,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3. 学习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介绍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本地区的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
4. 学习本地区的名胜古迹: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介绍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包括著名景点、历史古迹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名胜古迹。
5. 小结与复习:教师复习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课堂评价:通过讨论、问题回答等活动,检查学生对本地区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或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练习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父母的协助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受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
可以通过展示、报告等方式分享自己对本地区的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和体验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家庭生活安全第一节家庭防火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高防火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提高学生的家庭防火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火灾是无情的。
但是,在无情的大火面前,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防范,就可以逃避火魔的侵害,摆脱灾难和痛苦。
(二)火灾事件介绍:方法:运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爱惜生命提高防火意识”(三)熟灭火设备,牢记灭火办法。
方法:运用幻灯片介绍各种灭火设备,牢记各种灭火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造道具、学生扮演XXX 和灭火英雄)(四)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1.儿童防火歌小同伙笑呵呵,大家来唱鼓掌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扬做同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
你拍六我拍六,XXX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2.小组为单元制造防火宣扬墙报。
(五)展示幻灯片研究自救知识几种逃生办法的总结:1、关门求生2、测试门的温度3、从窗户逃生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6、安全出口逃3、教学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防火知识呢?注意家庭用火安全,发生火灾时,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
四、功课以图书网络为资源进行防火知识的搜集活动。
第二节家庭烫伤预防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烫伤几种情况。
2.加强平时注意烫伤。
二.教学重,难点:增强家庭安全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烫伤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最常见得家庭伤害是被热水,热油烫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 周互帮互助的国际组织
六年级地方教育教案
(2017——2018第二学期)
陶家屯学校 邵国忠
课 题
四文明上网视野阔
课 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知道网络的作用,如何文明上网,以及不沉迷网络世界。
教 学 目 标
1、知道网络的作用。
2、如何文明上网。
3、不沉迷网络世界。
教 学 重 点
1、知道网络的作用。
教 学 难 点
文明上网。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各种图片及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各种图片及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 言
二、新 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要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织绣,并且知道我国织绣的精湛技艺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一)什么是织绣
1、学生自己阅读教材。
2、学生分组交流。
3、教师小结
(二)知道我国织绣的精湛技艺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学生听
先看后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三)如何杜绝
1、学生看教材进行自学。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材52页“活动场”。
教材54页“拓展营”。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板书设计
六、校园欺凌属违法
课后反思
课 题
七、自律自省 慎言慎行
1、学生看教材进行自学。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听
先看后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三)联合国的主要成就
1、学生看教材进行自学。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材70页“活动场”。
3、知道中国的三大瓷都。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各种图片及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 言
二、新 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中国瓷器以及在世界上的盛名。了解有关瓷器。知道中国的三大瓷都。。
(一)知道中国瓷器以及在世界上的盛名。
1、教师讲解。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小结
(一)斗拱是中国古建筑所独有的结构形式。
1、教师讲解。
2、相互交流。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教师小结
(二)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
1、学生看教材进行自学。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听
先看后练
先看后练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三)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二巧夺天工中国瓷
课 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知道中国瓷器以及在世界上的盛名。了解有关瓷器。知道中国的三大瓷都。
教 学 目 标
1、知道中国瓷器以及在世界上的盛名。
2、了解有关瓷器。
3、知道中国的三大瓷都。
教 学 重 点
1、知道中国瓷器以及在世界上的盛名。
教 学 难 点
七、自律自省 慎言慎行
1、学习古人的自律行为。
2、严格要求自己。
3、言行要注意,说话要检点。
课 题
八、互帮互助的国际组织
课 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初步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与现状,了解一些互帮互助的国际组织。
教 学 目 标
1、联合国是怎样的组织。
2、联合国的组织机构。
3、联合国的主要成就
教 学 重 点
1、联合国是怎样的组织
学生听
先看后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三)、不沉迷网络世界。
1、学生看教材进行自学。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材32页“活动场”。
教材35页“拓展营”。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文明上网视野阔
1、知道网络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 言
二、新 授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自律自省,慎言慎行。
(一)学习古人的自律行为
1、教师讲解。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教师小结
(二)严格要求自己。
1、学生看教材进行自学。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学生看教材进行自学。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听
先看后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教材42页“活动场”。
教材44页“拓展营”。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五、学习礼仪在躬行
1、礼仪的概念。
2、以古代的的事例,揭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学生看教材进行自学。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听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一 中华织绣放异彩
1、什么是织绣?
2、知道我国织绣的精湛技艺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材5页“活动场”
教材10页“拓展营
学 生 活 动
一、导 言
二、新 授
同学们,我们都上过网,那么如何才能文明上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一)知道网络的作用。
1、教师讲解。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教师小结
(二)如何文明上网。
1、学生看教材进行自学。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材14页“活动场”。
教材16页“拓展营”。
先看后练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二巧夺天工中国瓷
1、知道中国瓷器以及在世界上的盛名。
2、了解有关瓷器。
3、知道中国的三大瓷都。
课 题
三匠心独具话斗拱
课 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斗拱是中国古建筑所独有的结构形式以及各方面的优越性。
1、学生看教材进行自学。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材23页“活动场”。
教材24页“拓展营”。
先看后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三匠心独具话斗拱
1、斗拱是中国古建筑所独有的结构形式。
2、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
3、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二)了解有关瓷器。
1、教师讲解。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小结
(三)知道中国的三大瓷都。
学生听
先看后练
先看后练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1、教师讲解。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小结
※本课小结:
三大瓷都:
江西景德镇
福建泉州市德化
湖南株洲市醴陵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 言
二、新 授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杜绝校园欺凌行为。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校园欺凌行为。
1、教师讲解。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教师小结
(二)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1、学生看教材进行自学。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 学 难 点
组织机构主要成就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各种图片及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 言
二、新 授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互帮互助的国际组织,这就是联合国。
(一)联合国是怎样的组织。
1、教师讲解。
2、学生分组练习。
3、相互交流。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教师小结
(二)2、联合国的组织机构。
课 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自律,
严格要求自己,在说话方面要“三思而后行”,避免伤害他人。
教 学 目 标
1、学习古人的自律行为。
2、严格要求自己。
3、言行要注意,说话要检点。
教 学 重 点
日常生活中要懂得自律
教 学 难 点
如何做到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各种图片及教学软件。
2、如何文明上网。
3、不沉迷网络世界。
课 题
五、学习礼仪在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