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物体表面颜色和光源颜色共同决定
[物体的颜色是怎么产生的]物体的颜色说明文
![[物体的颜色是怎么产生的]物体的颜色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5af60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5.png)
[物体的颜色是怎么产生的]物体的颜色说明文首先是光源的颜色。
光源的颜色决定了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的成分。
例如,当物体被红光照射时,物体会吸收除红光之外的其他颜色的光线,只有红光被反射出来,我们就看到物体呈现出红色。
同样的道理,不同颜色的光源照射到物体上,物体会吸收对应的光线,反射出其他颜色的光线,从而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其次是物体表面的性质。
物体的表面可以分为光滑的和粗糙的两种情况。
当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光线会发生定向反射,即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出去。
这样的表面会呈现出明亮的颜色。
相反,当光线照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上时,光线会发生漫反射,即光线会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反射出去,这样的表面会呈现出暗淡的颜色。
再次是人眼的感知。
人眼对不同颜色的光线有不同的敏感度。
人视觉系统中的视锥细胞对红、绿、蓝三原色的光线最为敏感,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基色。
其他颜色通过不同程度的混合红、绿、蓝三原色来呈现。
当物体反射出的光线中,含有高亮度的红、绿、蓝成分时,人眼会感知到物体呈现出明亮、鲜艳的颜色,而当反射出的光线中,这些原色成分缺失或混合得不均匀时,人眼则会感知到物体呈现出暗淡、不饱和的颜色。
物体的颜色也受到物体本身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影响。
物体本身的颜色是指物体本身所具有的颜色特征,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而透明度则决定了光线经过物体时的吸收和传导程度。
透明的物体会让一部分光线透过它,而不透明的物体会吸收大部分光线。
因此,物体的颜色也会受到物体本身颜色和透明度的双重影响。
此外,环境光的存在也会对物体的颜色产生影响。
环境光是指来自周围物体反射的光线,它会混合到物体的反射光中,影响我们对物体颜色的感知。
例如,在夜晚的黑暗环境中,物体的颜色会受到月光或灯光的照射而呈现出较暗的颜色;而在白天明亮的阳光照射下,物体的颜色会呈现出较亮的颜色。
总之,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颜色、物体表面的性质、人眼的感知、物体本身的颜色和透明度以及环境光的存在共同决定的。
11初二期中考试试卷

泰兴市分界初级中学初二物理期中考试2011年11月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发射时,发射塔周围出现了大量的“白气”,关于“白气”的组成和成因,正确的是()A.水蒸气先汽化后液化B. 小水滴先液化后汽化C.小水滴先汽化后液化D.水蒸气先汽化后液化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3、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4.如图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B.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大些,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C.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第4题图D.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5.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A.大声呼救B.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C.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6、现在市场上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内容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7、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放入沸水中煮B.放人温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灯上8、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9、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给小镜子消毒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10、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春天,冰雪熔化汇成的溪流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11.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B.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D.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第11题图1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A.立竿见影B.雨后彩虹C.小孔成像D.日食13.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14、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 上衣、裙子都呈红色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B.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多彩的颜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的C.医院、饭店经常利用紫外线来灭菌D.验钞机是利用了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检验钞票真伪的16.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
色差的分析介绍

色彩与色差1.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性,物体的色调决定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反射或透射的波长辐射的比例对人眼产生的感觉,色调体现了颜色在“质”的方面的关系2. 色相是区别色彩的名称。
例如,尽管其色值和饱和度不同,某一系列颜色色彩的色相是相同的-比如说都是绿色3.彩度(色彩饱和度)——颜色的纯粹程度。
是颜色在“质”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颜色纯度。
涂膜表面反射出的光谱辐射单色性越强,该涂膜的饱和度值也越高。
物体(涂膜)的饱和度决定于该涂膜表面反射光谱辐射的选择性程度。
涂膜对光谱中某一较窄波段的反射率很高,而对其他波长的反射率很低或没有反射,表明它有很高的光谱选择性,这一涂膜颜色的饱和度就高。
4.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决定于物体的反射光的强度,是人眼对物体的明亮感觉,受视觉感受性和过去经验的影响,物体表现出对光的反射率越高,它的明度就越高;明度体现了颜色在“量”上的不同。
明度是色彩的深浅-某种色彩靠近白色或者黑色的程度明度是光线的一种可以测量的属性。
明度高的颜色较浅,明度低的颜色较深。
中性色(白色、黑色和灰色)没有色相或者饱和度的属性,只有明度。
5. 三原色光---加色法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特征是:(1)两种不同的彩色光混合生成另一种颜色,且色光混合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得到的颜色越明亮;(2)如果两种色光混合成白色,它们就被称为互补色;(3)红绿蓝三色可以混合出其集合范围内的所以颜色;(4)红( R )、绿( G )、蓝( B )三色等量相加生成中性灰色,当R、G、B三色达最高值时,它们相加后的结果生成白色6. 混合减色三原色减色法混合的特征是:(1)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生成另一种颜色,且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得到的颜色就越灰暗、越混浊;(2)C、M、Y等各种颜色等于从白光中减去它们各自的补色。
如:青色等于从白光中减去红光,品红等于从白光中减去绿光,黄色等于从白光中减去蓝光。
(3)青(C)、品红(M )、黄(Y)三色等量混合生成中性灰色, 当C、M、Y三色达到最高值时,混合的结果生成黑色。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色彩颜色一、光源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区别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要抓住物体本身能不能发光来进行鉴别,不能以为亮的物体就是光源。
二、色散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
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珠反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
1.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2.白光是复合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3.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射角不同,从而偏折程度不同。
红色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偏折程度最大。
例如:彩虹——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三、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等比例混合为白光。
2.红光、绿光、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会得到其它色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作用决定的。
(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色玻璃片呈红色,是因为它只能透过红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
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反射的色光决定。
例如,红花呈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光,而其它色光被吸收。
②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
③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④灰色物体无差别地吸收并反射各种色光。
如果反射的较多,则呈浅灰色;如果吸收的较多,则呈深灰色。
思考:大海和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本身无色透明,但太阳光进入海水中时,因为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会被水中粒子阻挡、反射而均匀地发散到各个方向,其它色光则被吸收,所以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被散射出来的蓝光、紫光,因而大海看上去呈碧蓝色,同理,天空呈蔚蓝色也是大气散射了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造成的。
第2节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色彩的基本知识总结

2 1931年CIE-XYZ系统 在CIE RGB系统的基础上,改用三个设想的原色X、Y、Z建立的新的色度图。
z()
y() x()
x()
这里规定:
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
y() 与明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一致。
x() y() z() 分别代表匹配各波长等能光谱刺激所需要的红(645.2nm)、绿(526.3nm)、蓝
(444.4nm)三原色的量。
该标准系统适用于2°视场的中央视觉观察条件(视场范围1-4°) 主要是中央窝锥体细胞起作用。
➢ 各种三刺激值XYZ的计算方法 ——以1931年CIE-XYZ系统为例
1 光源颜色三刺激值的计算:
X k S x
Y k S y
Z k S z k
100
k
S y
色品坐标
x
X
X Y Z
y
Y
X Y Z
其中:S 为光源的光谱分布
k 为比例系数
2 反射物体颜色三刺激值的计算:
发光物体发光强度越高,明度越高; 非发光物体反射比(透射比)越高,明度越高。
• 有彩色:指黑白灰以外的颜色。有彩色的表观颜色有三种独立的属性,即明度、色相(色调)、
饱和度(彩度) 明度:指颜色相对明暗的特性。反射比大的颜色明度高,反之明度低。 色调:各种单色光在白色背景下呈现的颜色,就是光谱的色调。 彩度:指彩色的纯洁性。单色光彩度最高,掺入白光成分愈多,彩度愈低。
y
Y
X Y Z
其中:S 为光源的光谱分布
色彩的基础知识——物体的视觉色彩

知识点五:物体的视觉色彩1、掌握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基本概念。
2、把握视觉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主要内容:一、固有色在正常的光线照射下(自然光),物体所呈现的色彩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色彩,被称为固有色,如白色的墙、红色的砖等。
外界条件的变化,会引起物体颜色的改变,这种习以为常的现象,并未改变人们的固有色观念。
例如,一张白纸在红灯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红色,这是特定光的结果,而在我们大脑中的概念纸张仍然是白色。
因此,人们一直认为物体有着自身固有的颜色,即固有色。
固有色在表现上也有一定的规律。
如表面粗糙的物体其反光的强度较弱,但物体的固有色较强(如棉麻织物);表现光滑的物体其反光的强度较强,但物体的固有色较弱(如玻璃、金属等);距离近的物体固有色清楚;距离远的物体其固有色模糊。
因此,物体表面的光滑与粗糙,决定了它对光的正反射与漫反射,决定了它的固有色观感的强弱及各部分明暗对比的程度。
所以,根据物体表面光滑与粗糙的程度,准确地描绘出它的固有色观感,是表现物体质感的重要手段。
二、光源色不同颜色的光源会发出不同的光色,照射到物体的受光面时,物体的色相会产生变化,这种色彩被称为光源色。
光源本身的色彩,通常比物体色彩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光度的强弱、距离远近的变化等有所不同。
光源色的变化,必然影响物体色彩的变化。
不同色相的光源色变化时,对于物体色彩变化的影响能力各有不同。
大致是红光最强,白光次之,再次为绿、蓝、青、紫等。
即便是同一光源,在不同的情况下其色彩也各不相同,光源色越强,对物体的固有色影响也越强,有时甚至会改变物体的固有色。
物体受光部位的色彩,一般是光源色和固有色的间色。
三、环境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使物体受到环境色彩的影响而改变固有颜色,这种色彩称为环境色。
环境色虽然没有光源色那么强烈,却会引起复杂的色彩变化,尤其是物体暗部的色彩变化较为明显。
暗部的色彩除了环境色以外,还有与亮部色彩对比产生的补色。
色彩的形成规律

色彩主要是由于光、固有色和环竟色形成的,单一的明度、色相、纯度是色的因素,在它们之间缺少了重要的一环(环境),所有的色彩都应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的。
在了解了色彩形成的规律后,我们在色彩写生和欣赏一些色彩作品时就可以解释或明了画面出现一些效果的原因,不会再提出一些不在行的问题,如“布不是这种颜色的啊”,“苹果上怎么会有这么多颜色?”绘画毕竟不是拍照,不是机械的描摹对象,它是通过绘画语言如色彩、笔触等来表达作画者的省美和情感的一门艺术。但话又回过来说要达到这一步光有理论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勤学苦练。
固有色:没有人能够确切的说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色彩。因为自然界是缤纷复杂的,我们可以毫不迟疑的说,自然界拥有多少不同的物象,就有多少不同的色彩。天、地、云、海、树、石等,不仅有着不同的形象、质地,而且色彩也是不尽相同的。但物体固有色又不是绝对固定不便的色彩,它随时随地都在光、环境色的作用变化,我们作画时认识固有色,是说自然界每一种物体色彩都有其特殊之处,这对我们认识色彩起基础作用,也就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具有千差万别的色彩状态的内在原因和依据。一般说来,固有色支配和决定着物体的基本色调,诸如黄梨、红苹果、青菜,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相互影响作用下,它们会改变一些自身的色彩,它们不会因光线投射的角度和周围环境的而改变自身的基本色调。可以肯定的说,物体的固有色是我们识别世界上各种各样色彩的第一依据。 光源色:光对观察和识别物体是必不可少的,其对任何物体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离开光的作用,固有色就谈不上呈现,也就谈不上环境色的作用,自然界将变的黯然失色,也就谈不上识别各种色相了。通常意义上,我们以反光作为正常识别色彩的光线,自然万物都要受到这种光线的照射,吸收全色光中的某些光线,再丛中反射出某些光线而显示出自身的面貌。
光和颜色的关系

光的波长与颜色
光的波长是颜色产 生的根源
不同波长的光对应 不同的颜色
光的波长影响颜色 的感知
不同颜色的光具有 不同的波长范围
光的强度与颜色
光的强度决定了颜色的明暗程度 光的波长影响颜色的表现 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和频率 光的强度和颜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光的方向与颜色
光的方向: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产生衍射现象, 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颜色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如暖 色让人感到兴奋、冷色让人感到平 静
颜色可以引发记忆和联想,如看到 红色会想到苹果、看到蓝色会想到 天空
颜色的生理效应
颜色对情绪的影响:不同的颜色可 以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如红色通 常使人感到兴奋和热情,蓝色则使 人感到平静和放松。
颜色对记忆的影响:不同的颜色可 以增强或减弱人的记忆能力,如蓝 色和绿色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专注 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源自添加标题颜色对生理的影响:颜色可以影响 人的身体状态,如黄色可以刺激食 欲,蓝色则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颜色对感知的影响:颜色可以影响 人们对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距离的 感知,如较亮的颜色会使物体看起 来更近,而较暗的颜色则会使物体 看起来更远。
Part Four
光与颜色的应用
颜色科学的应用:研究颜色对人类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应用于医疗、教育 等领域。 智能颜色管理:实现颜色的标准化和精确控制,提高颜色在各行业的应用 效果。
颜色传感器的研发:用于检测和调控颜色,提高颜色准确性和生产效率。
颜色应用的新领域
医疗领域:利用颜色治疗疾病 艺术领域:创造独特的颜色艺术作品 时尚领域:推出彩色服装和配饰 家居领域:设计出多彩的家居装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光学从电磁波传播的理论出发推导光照模型,推导比较复杂,而且一般得不到用分析式子表示的解,但如果光的波长与物体粗糙程度相比很小,则可以用几何光学更简单地推导光照模型。
根据各种物体的表面性质,反射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散射光(本体反射光)2镜面反射。
这两种散射光的形成机理不同。
其中,散射光的颜色与物体表面材料密切关系。
而镜面反射与表面的粗糙密度有关。
物体表面粗糙度散射光决定了物体本身的颜色信息,当我们观察一个彩色物体表面的时,由于镜面反射与观察的方向有关。
因此,反射光所反映的颜色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物理颜色,但在由于物体表面可能具有曲线性,在一定的角度下,镜面反射光很强。
这时,我们就会看到物体表面某点在日光下呈现出白色,即镜面反射光的光谱与入射光一致而与物体本身颜色无光。
也可以说,镜面反射主要反映了光源的颜色信息。
文献指出,我们可以根据双色反射模型,将物体表面的散射光成份与镜面反射光分解开。
但是,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并不是物体表面的所有点都具有明显的镜面反射特征,是否所有物体表面点都可以根据分离出的镜面反射光来确定其光源的颜色信息?
某一点颜色由物体表面颜色和光源颜色共同决定,漫反射反映的物体本身的颜色信息,而镜面反射则主要反映的光源的颜色信息。
K.-J. Yoon[74] 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地利用单幅图片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进行分离的方法。
此方法假设在同一块颜色区域有相邻的三个漫反射点,运用投票机制来估计漫反射像素点和镜面反射像素点。
并且通过比较颜色和强度的变化将颜色边界点排除。
此方法不适用于表面纹理复杂的物体。
Robby T.[76]也是利用单幅图片对镜面反射进行分离。
此方法不需要颜色分割,并且是用于复杂纹理表面的物体。
[74] Yoon Kuk-Jin, Kweon In-So, V oting-based separation of diffuse and specular pixels, Electonics Letters, 2004, 40:1260-1261
[76] Tan R T, Ikeuchi K. Separating reflection components of textured surfaces using a single imag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CCV), 2003, 870-877.
物体对光的反射有三种形式,理想镜面的全反射,粗糙表面的漫反射,及半光泽表面的吸收反射。
理想的镜面能够反射全部的入射光,但以镜面反射角的方向定向反射(图2-20a)。
完全漫反射体朝各个方向反射光的亮度是相等的(图2-20b)。
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彩色物体表面,既不是理想镜面,也不是完全漫反射体,而是居二者之中,称为半光泽表面。
这种性质可以用变角光度计测量其表面反射率因数的分布状况,从而得到图2-21所示的分布曲线。
图中从测试样中心到曲线的半径距离,表示在该方向上反射率因数的大小;曲线a是一个半圆,表示完全漫反射体的反射率因数分布;曲线b是半光泽表面反射率因数分布,这表示在镜面反射方向有较强的反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