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学习重点

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导学

1.常识填空。

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③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 、内容________ 、报道________ 、语言________ 。

2.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3.反复朗读这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粗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要塞()

绥靖()()阻遏()管辖()逃窜()芜湖()

二、探究案

1.快速默读,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

2.资料补充

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

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3.研讨: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4.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三、达标检测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②(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用一句话(不超过20字)概括文段的中心。

2.在原文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不料剩下顽固消灭

B、不料余部顽强歼灭

C、不想剩下顽强打败

D、不巧余部顽固击退

3.第⑥句中加点的“击溃”一词能否改为“击退”,为什么?

4.第⑥句中加点的“占领”一词与“控制”一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四、方法总结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利用工具书及网络等完成

(1)生字关(2)词义关(3)朗读关(4)文本关

五、拓展交流

通过学习这则新闻,让我们了解新闻的相关的知识,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①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③鲜明真实及时简明准确

2.略。

3.yù kuì ruì wú jiān sài suíè xiá cuàn

【合作探究】

1.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2.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3.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4.第一小题,第2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第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达标检测】

1.我东路军顺利突破敌军防线,渡过南岸。

2.B

3.不能。因为“击溃”是打垮、打散的意思,而“击退”是打退的意思,两个词表达的程度不同。用“击

退”不能突出我军的英勇善战,势不可挡。

4.不能。因为两词含义不同,“占领”是“取得”这地方,而“控制”不仅有“取得”之意,而且有“已在我军掌握之中”之意。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共8套有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共8套有答案) 专项一字音字形一、填空题第一单元 1.给加点字注音。溃退(kuì)荻港(dí)歼灭(jiān) 铜陵(lín??) 区域(yù) 凌空(lín??) 翘首(qiáo) 酷似(kù) 潇洒(xiāo) 悄然(qiǎo) 凛 冽(lǐn liè) 卓有成效(zhuó) 默契(qì) 镌刻(juān) 屏息敛声 (bǐn??) 2.根据拼音写词语。xiè(泄)气dū(督)战cuī(摧)枯拉 朽zhòn??(仲)裁轻yín??(盈) 由zhōn??(衷) 慷kǎi(慨) 眼花liáo(缭)乱zhèn(震)耳欲聋浩hàn(瀚) xián(娴)熟dān(殚) 精极虑第二单元 1.给加点字注音。发髻(jì) 驿站(yì) 解剖(pōu) 不逊(xùn) 教诲(huì) 杳无音讯(yǎo) 瞥见(piē) 佃农(diàn) 深恶 痛疾(wù) 溺水(nì) 妯娌(zhóu) 不辍(chuò) 衙门(yá) 黝黑(yǒu) 蒙昧(mèi) 缰绳(jiān??) 胆怯(qiè) 禁锢(?括?) 犀利(xī) 炽 热(chì) 广袤无垠(mào)猝至(cù) 窒息(zhì) 踱步(duó) 咽喉(yān) 2.根据拼音写词语。fēi(绯)红顿cuò(挫) jī(畸)形jié(诘)责不xùn(逊) nì(匿)名qī(凄)然劳lù(碌) wèi(慰)勉私shú(塾) 粗 cāo(糙) 任劳任yuàn(怨) 平yōn??(庸) 愚dùn(钝) xuān(轩)昂 zào(燥)热lì(沥)青yín??(荧)光liàn(炼)制残zhā(渣) 正 jīn(襟)危坐藏污纳?括?u(垢) 诚huán??(惶)诚恐第三单元 1.给加点字注音。沿溯(sù) 属引(zhǔ) 绝山献(yǎn) 素湍(tuān) 将 歇(xiē) 与其奇者(yù) 遂至(suì) 戾天(lì) 缥碧(piǎo) 泠泠 (lín??) 东皋(?括?o) 轩邈(xuān miǎo) 千载(zǎi) 萋萋(qī) 候骑(jì) 燕然(yān) 白沙堤(dī) 2.根据拼音写词语。叠 zhàn??(嶂) xī(曦)月飞shù(漱) 长xiào(啸) 藻xìn??(荇) 牛dú(犊) 急tuān(湍) 横kē(柯) yuān(鸢)飞xǐ(徙)倚第四单元 1. 给加点字注音。交卸(xiè) 不禁(jīn) 颓唐(tuí) 簌簌(sù) 奔丧(sān??) 蹒跚(pán) 主宰(zǎi) 倔强(jué) 秀颀(qí) 恹恹(yān) 鄙视(bǐ) 坦荡如砥(dǐ) 臼齿(jiù) 兴味(xìn??) 卑微(bēi) 濒 临(bīn) 俯瞰(kàn) 辟邪(xié) 菌子(jūn) 黄焖鸡(mèn) 绿釉(yòu) 密匝匝(zā) 鲜腴(yú) 2.根据拼音写词语。狼jí(藉) fù(赋)闲 suǒ(琐)屑shì(拭)干diàn(惦)记倦dài(怠) qiú(虬)枝婆suō(娑) 旁yì(逸)斜出洗dí(涤) è(遏)制diāo(凋)谢深yuān(渊) chì(炽)

2020年八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20年八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团队,打造一个优秀的教研组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为提升本学期的语文教研工作,特制订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以区教育局、教研室和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中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把握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加强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强化备课组的功能,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规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审美情趣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1、扎实、认真地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努力营造语文组良好的工作氛围,保持和优化语文组在全校各教研组中的大组地位。 2、以“新课标”为指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大教研组听课力度,促进教师严格自律,不断上进。 3、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适时组织在全校较有影响力的语文课外活动。 4、扎实有效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三、工作重点 (一)七年级语文教学重点: 1、加强语文基础训练,培养书写能力,朗读能力,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对记叙文,散文和古典文学的阅读分析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和训练,以片断练习和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 4、加强语文学法指导。 (二)八年级语文教学重点: 1、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说明文、议论文,和古典文学的阅读分析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和训练,以说明文,一事一议写作训练为主。 4、加强语文学法指导。 (三)九年级语文教学重点: 1、加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中考的适应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文章和古典文学的阅读分析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中和写作能力,加强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4、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我们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将进一步完善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把语文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的教研组,形成学习上的互动、联动。继续充实语文组图书角的数量和质量,继续向老师推荐一些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站,继续不定期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并集中组织学习,把校本培训与平时学习结合起来,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每周读一篇有关新课程的教学论文,每月至少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至少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促进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求学生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一单元总体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记叙文特点,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材料。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多方面思考,动手动口,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正义和非正义战争的规律,谴责非正义战争,支持反侵略。认识只有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教学重难点: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心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想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突破方法: 首先应该对战争有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战争,知道和平才是人类发展的共识。其次,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弄清各个文章的人物事件,深入阅读理解,认真思考,多读多练。 主要内容: 1《新闻二则》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通过学习,了解回顾历史。认识新闻体裁的特点、语言要求。学习概括叙述、背景叙述、细节(典型)叙述等不同叙述。根据新闻的写作要求,分析报刊新闻。2《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展现了“老头子”那种孤胆英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从本文可以了解了解孙犁小说的总体特点,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分析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匿.名(nì) 禁锢.(kù) 周济.(jì) 杳.无消息(yǎo) B.横.蛮(hèng) 炽.热(zhì) 酒肆.(sì) 颔.首低眉(hàn) C.吹嘘.(xū) 佃.农(diàn) 不逊.(xùn) 深恶.痛疾(è) D.诘.责(jié) 滞.留(zhì) 和蔼.(ǎi) 广袤.无垠(m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轩昂躁热粗糙油光可鉴 B.简陋落弟俭朴筋疲力尽 C.窒息仁慈蒙昧为富不仁 D.慰勉畸形愚钝诚皇诚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 ....,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 ....,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C.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 ....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 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①④②⑤ 6.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30课复习限时训练

《诗五首》复习限时训练 《行路难(其一)》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中用一连串的动作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谈谈你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中“黄河”“太行”“冰”“雪”的理解。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分别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4、请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作简要赏析。 5、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两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时间发展的具体并渲染了特定的;二是烘托出诗人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 2、诗的第一节(“八月秋高风怒号……下者飘转沉江坳”)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3、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4、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沉含义。 5、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很理想? 6、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7、初三毕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话别,难舍难分;有的在憧憬未来,畅谈人生。这时,请你从中国古诗词中任选两句表现离情别意合思想抱负诗(含词曲)句,作为临别赠言献给他们。 示例: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临别赠言:第①句:(离别情意) 第②句:(思想抱负) 《行路难》1、内心难以排解的愁苦和无所适从之感。2、黄河、太行喻指理想抱负,冰雪,喻指人生道路上的坎坷。3、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的典故,二是引用了商朝伊尹

2020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册共有29篇课文,按主题合成七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根据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方向的把握,我们初步拟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70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填合适的词语:(4分)(选项: 恐惧呼唤憧憬喜悦) 孩子们对未来的,对生命的,对死亡的,对亲人的,父母失子的哀伤与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与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与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填写下列成语:(8分) 锐不可眼花乱然无存月明风 名其实丰伟绩转弯角永垂不 3、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 阻è管xiá寒jìn jū躬 4、常识填空:(6分) A、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就是、、、背景与结语。 B、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有《》、《》。 C、《芦花荡》的作者就是。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就是( )(3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 江阴要塞,________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 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 D.占有牵制封锁 6、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 ,_______________。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您展示: A、有关战争的成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B 有关战争的诗句: , 。 7、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据台湾媒体报道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与平的愿望回到台湾。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瞧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瞧到大陆乡亲与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与平。 二、阅读(34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就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本卷100分,完卷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2分) A.触(cù)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样子)心里感到悲伤。凑(c?u)合:将就。 B.低眉顺(shùn)眼:形容心情惆怅的样子。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C.从(cōng)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猝(cù)然:突然,出乎意外。 D.情有可圆(yuán):在情理上说得过去。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2.根据语境在括号中写出恰当的词语。(4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mǐn()感的神经末梢。 3.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4分) 风靡一时脍炙人口陈词烂调司空见惯娴熟深暗 莫名其妙自明得意因地制宜可见一斑别出新裁 4.你知道吗?鲁迅先生惜时如金,请举出他的两句相关的名言。(4分) (1) (2) 5.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2分) 《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8分) (1)默写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的后四句。(4分) , , (2)默写崔颢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前四句。(4分) ,。 ,。 7.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4分) 目前,a《老鼠爱大米》这首在网络上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在向阳中学吃了“闭门羹”。因为担心歌

八年级语文课改计划

八年级语文课改工作计划 小店区中辐院学校付远军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71)、(1272)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以创新为动力,以教研为手段,尽自己所能稳步推进初中语文课改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绩。为了以后更好地推进语文课改实验工作,现将我一学期以来语文课改实验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语文课改实验基本措施及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包括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程的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新课程常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使我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最大限度的改变过去“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乐学、学乐、学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虚心学习,勤奋钻研。 新的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交流包围。在本学期,结合学校组织的全校教师公开教学,我积极听课,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自己的不足。在教研活动中,虚心听取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学习他人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在学校组织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更是积极参与说课,参

与设计,向李昭君,蔡仲平两位老师虚心学习,从得益匪浅。 3、以研促教,加强教研教改活动。 把课程改革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用课题研究促课改的推进,把课改作为课题研究的实践形式,二者互相促进,有利于课改发展。 4、变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⑴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语文教师把对学生的评价定位于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并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⑵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语文课改教学中,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自觉性增强了;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了;上课发言的同学增多了;学生的胆量大了;以往沉闷的课堂出现了欢声笑语。新课改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创新、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健康成长。 2013年9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 (一)知识导图(二)能力导图思维导图

(一)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 1.《社戏》选自《》。 2.《回延安》作者,诗人,与丁毅等人共同创作《》,著有诗集《放歌集》。 3.《安塞腰鼓》作者,作家,代表作品《》。 4.《灯笼》作者,山东莱芜人,散文家、。 【字音字形】 1.楫.( ) 2.棹.( ) 3.倘.若( ) 4.归省.( ) 5.行.辈( ) 6.撺掇 ..( )( ) 7.凫.水( ) 8.潺.潺( ) 9.弥.散( ) 10.蕴.藻( ) 11.渔父.( ) 12.cuō()合 13.家juàn() 14.cuān()升15.bāo()豆16.纠gé() 17.xù()叨18.dài()慢19.yǒnɡ yuè()( ) 20.wǎn()转 21.乌péng()船 22.糜.子( ) 23.油馍.( ) 24.脑畔.( ) 25.一盏.( ) 26.白羊肚.( ) 27.羊羔.( ) 28.柳林pù() 29.眼kuàng() 30.yáo()洞31.yán()河32.chuǎn()气 33.恬.静( ) 34.晦.暗( ) 35.羁.绊( ) 36.亢.奋( ) 37.冗.杂( ) 38.戛.然而止( ) 39.烧zhuó() 40.páng()礴 41.战lì() 42.淋lí() 43.fú()射44.mò()然 45.茂téng téng()( ) 46.惊心动pò() 47.神龛.( ) 48.焚.身( ) 49.斡.旋( ) 50.幽悄.( ) 51.锵.然( ) 52.霍骠.姚( ) 53.司马懿.( ) 54.怅wǎng() 55.静mù() 56.xī xī()( )然 57.夜深星lán() 58.张灯结cǎi() 【词语理解】 1.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从旁鼓动人做某事)起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字形、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诘责(jié) 畸形(qí) 绯红(fēi) 查无消息(yǎo) B.慰勉(miǎn) 锃亮(zèng) 不辍(chuò) 抑扬顿挫(cuò) C.盎然(àng) 刀鞘(qiāo) 侏孺(rú)藏污纳垢(gòu) D.吹虚(xū) 简陋(lòu) 荧光(yín) 油光可鉴(jià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美丽的颜色》——玛丽·居里——《居里夫人传》 B.《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朱德选集》 C.《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三作家》 D.《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 4.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②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A.③②④①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B.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C.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D.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限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五首限时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饮酒》——陶渊明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表现诗人悠闲自得、恬淡心境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诗人面对美景而神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诗人从回归自然的生活中,领悟到人生哲理(或: 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 1、表现诗人内心极度苦闷、无所适从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2、象征前途渺茫,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痛苦万分(或:正面写行路难,并喻指人生道路多艰险,远大理想难实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引用典故,写诗人想到历史人物,又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4、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诗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可见诗人在草堂的生活十分困窘。 2、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宽大胸襟(或:诗人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表现诗人只要理想成为现实,甘愿牺牲个人的思想境界(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写出边塞风狂雪早(或:突出边塞的气候特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4、运用夸张、对偶修辞手法,描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5、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6、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完整版)部编新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2017年新编)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执教八年级(1)(2)两个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两个班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语文总体成绩较升学时有了较大的提高,经典诵读再次获得了县一等奖,科普剧的创作和表演获得了市二等奖,期中和期末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基本功也越来越扎实。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为本,运用新课改先进的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正确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正确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一>总目标: 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相关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了解描写方法和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生字词的音、形、义,背诵重点课文和重点段落。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目标: 领会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能分析理解文章结构,并能运用描写、比喻等修辞手法。 掌握阅读现代文和古文的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与写日记的好习惯。 <三>人文素质目标: 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学习课文中先进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如文学修养、品德修养,阅读优美的中外名著、读书看报做笔记的习惯等。 <四>具体目标: 1.新课标对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要求:听、说、读、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阻遏.(è) 管辖.(xiá)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ǎng) B.磅.礴(bàng) 歼.灭(qiān) 荻.港(dí) 排山倒.海(dǎo) C.绥.靖(suí) 芜.湖(wú) 逃窜.(cuàn) 高屋建瓴.(líng) D.阌.乡(wén) 要塞.(sè) 殷.红(yīn) 负隅.顽抗(yú) 提示:A项中“锐不可当”的“当”应读“dāng”;B项中“磅礴”的“磅”应读“páng”,“歼灭”的“歼”应读“jiān”;D项中“要塞”的“塞”应读“sài”,“殷红”的“殷”应读“yān”。C项注音完全正确。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阻遏.(阻止) 歼.灭(消灭) B.绥.靖(安抚、平定) 殷.切(深厚、丰盛) C.管辖.(管理) 锐不可当.(抵挡) D.瑰.宝(奇特、珍贵) 高屋建.瓴(建立) 提示:D项中“高屋建瓴”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为“倾倒”之意。 答案:D 3.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和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记叙) B.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描写) C.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记叙) D.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议论) 提示:此题是考查我们对几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与区分,特别是记叙与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容易混淆。记叙,就是记载、叙述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经过的。说明,是用来介绍或注释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特征、性状、结构、概念、功能、程序等的一种表达方式。A句应为“说明”。 答案:A 4.新闻又称为_______,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_______等;狭义的新闻,专指_______。_______是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所学的两则新闻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消息报告文学消息用事实说话毛泽东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 (本卷100分,完卷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2分) A.触(cù)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样子)心里感到悲伤。凑(c?u)合:将就。 B.低眉顺(shùn)眼:形容心情惆怅的样子。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C.从(cōng)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猝(cù)然:突然,出乎意外。 D.情有可圆(yuán):在情理上说得过去。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 然 2.根据语境在括号中写出恰当的词语。(4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 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mǐn()感的神经 末梢。 3.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4分) 风靡一时脍炙人口陈词 烂调司空见惯娴熟深暗 莫名其妙自明得意因地制宜可见一斑别出新裁

4.你知道吗?鲁迅先生惜时如金,请举出他的两句相关的名言。(4分) (1) (2) 5.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2分) 《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8分) (1)默写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的后四句。(4分) , , (2)默写崔颢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前四句。(4分) ,。,。 7.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我的第一本书限时练

课时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催眠.(mián) 马鬃.(zōng) B凄惨.(cǎn) 幽.默(yiōu) C崇.敬(chóng)惩.罚(chéng) D皱.纹(zhòu)麻雀(què)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磨磨蹭蹭奥密 B 轰堂大笑装订 C 翻来复去塾师 D 知书达礼梦幻 3、对题目“我的第一本书”理解正确的是() A 仅仅指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国语教材 B 不仅指那半本国语教材,也指“我”的人生第一课 C 指父亲给“我”上的第一课 D 指“我”和乔元贞的友 4、课文结尾“人不能忘本”的”“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这句话巧妙的运用了双关修辞 B 在文中既是指课本也指人生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C 指人生不能忘记的第一本书 D 在文中指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 5、朗读课文,复述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本书中 还深藏中哪些情意? 父子情,同学情,人间温情以及人狗之间的情趣和默契 6、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用意? 7、乔元贞的命运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B D B C 5、父子情,同学情,人间温情以及人狗之间的情趣和默契 6、照应开头,表达作者的珍视之情。 7、略 8、(一)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2021年春季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21年春季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热心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对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仍然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设定的情境,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册共有30篇课文,按主题合成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 ___,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博览参考资料,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人 教版 、《新闻两则》 、新闻的广义与狭义。 广义: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真实情况报道的,如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专指消息:指简要和迅速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的一种新闻问题。 2、新闻特点:真实、及时、准确、重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4月22日22时 地点:九江—安庆 人物:人民解放军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横渡”一词表现出胜利的豪情。题目明确、简练、突出,转递了全文最主要的信息。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本文为什么不仅报道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答:一方面,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

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6、比较两句话,说出谁的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⑴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芙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狄港、鲁港地区,共渡过30万人。 ⑵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芙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狄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答:⑵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7、“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的含义是什么? 答:展现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露出喜悦之情。 8、“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能够互换吗?为什么? 答:这三个不能互换。因为作者是按照事情的反战顺序来用的词,没有占领,就没有控制的区域,没有控制的区域就不能封锁区域。 生字生词:鄂(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 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 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 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 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 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 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 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 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 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单元课 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 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 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 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 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 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 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本册教 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实验教材与修 订教材相比,对说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它 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