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

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

-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

)

1(2

12

+-=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知识点9: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 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3.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 4.两个圆内切时,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只有一条. 5.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过切点. 知识点10:正多边形基本性质 1.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 2.矩形是正多边形.

3.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正多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知识点1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方程042=-x 的根为 .

A .x=2

B .x=-2

C .x 1=2,x 2=-2

D .x=4 2.方程x 2-1=0的两根为 .

A .x=1

B .x=-1

C .x 1=1,x 2=-1

D .x=2 3.方程(x-3)(x+4)=0的两根为 .

A.x 1=-3,x 2=4

B.x 1=-3,x 2=-4

C.x 1=3,x 2=4

D.x 1=3,x 2=-4 4.方程x(x-2)=0的两根为 .

A .x 1=0,x 2=2

B .x 1=1,x 2=2

C .x 1=0,x 2=-2

D .x 1=1,x 2=-2 5.方程x 2-9=0的两根为 .

A .x=3

B .x=-3

C .x 1=3,x 2=-3

D .x 1=+3,x 2=-3

知识点12:方程解的情况及换元法

1.一元二次方程02342=-+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2.不解方程,判别方程3x 2-5x+3=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3.不解方程,判别方程3x 2+4x+2=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4.不解方程,判别方程4x 2+4x-1=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5.不解方程,判别方程5x 2-7x+5=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6.不解方程,判别方程5x 2+7x=-5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7.不解方程,判别方程x 2+4x+2=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8. 不解方程,判断方程5y 2+1=2

5y

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9. 用 换 元 法 解方 程 4)

3(532

2=---x

x x x 时, 令

3

2

-x x = y,于是原方程变

为 .

A.y 2-5y+4=0

B.y 2-5y-4=0

C.y 2-4y-5=0

D.y 2+4y-5=0

10. 用换元法解方程4)

3(532

2=---x

x x x 时,令23x x -= y ,于是原方程变为 . A.5y 2-4y+1=0 B.5y 2-4y-1=0 C.-5y 2-4y-1=0 D. -5y 2-4y-1=0 11. 用换元法解方程(

1+x x )2

-5(1

+x x )+6=0时,设

1

+x x

=y ,则原方程化为关于y 的方程是 .

A.y 2+5y+6=0

B.y 2-5y+6=0

C.y 2+5y-6=0

D.y 2-5y-6=0

知识点1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函数2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x ≠2

B.x ≤-2

C.x ≥-2

D.x ≠-2 2.函数y=

3

1

-x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x>3

B. x ≥3

C. x ≠3

D. x 为任意实数 3.函数y=

1

1

+x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x ≥-1

B. x>-1

C. x ≠1

D. x ≠-1 4.函数y=1

1

--

x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x ≥1

B.x ≤1

C.x ≠1

D.x 为任意实数 5.函数y=

2

5-x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x>5

B.x ≥5

C.x ≠5

D.x 为任意实数 知识点14:基本函数的概念 1.下列函数中,正比例函数是 .

A. y=-8x

B.y=-8x+1

C.y=8x 2+1

D.y=x

8-

2.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是 . A. y=8x 2 B.y=8x+1 C.y=-8x D.y=-x

8

3.下列函数:①y=8x 2;②y=8x+1;③y=-8x ;④y=-x

8.其中,一次函数有 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知识点15:圆的基本性质

1.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已知∠C=80°,则∠A 的度数是 . A. 50° B. 80°

?

B

O

C

A

D

?

B

O

C

A

D

C. 90°

D. 100°

2.已知:如图,⊙O 中, 圆周角∠BAD=50°,则圆周角

BCD 的度数是 .

A.100°

B.130°

C.80°

D.50°

3.已知:如图,⊙O 中, 圆心角∠BOD=100°,则圆周角∠BCD 的度数是 .

A.100°

B.130°

C.80°

D.50°

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C=180° B.∠A+∠C=90° C.∠A+∠B=180° D.∠A+∠B=90

5.半径为5cm 的圆中,有一条长为6cm 的弦,则圆心到此弦的距离为 .

A.3cm

B.4cm

C.5cm

D.6cm 6.已知:如图,圆周角∠BAD=50°,则圆心角∠BOD 的度数是 .

A.100°

B.130°

C.80°

D.50 7.已知:如图,⊙O 中,弧AB 的度数为100°,则圆周角∠

ACB 的度数是 .

A.100°

B.130°

C.200°

D.50

8. 已知:如图,⊙O 中, 圆周角∠BCD=130°,则圆心角∠BOD 的度数是 .

A.100°

B.130°

C.80°

D.50°

?

D

B

C

A

O

?

?

C

B

A

O

?

B

O

C

A

D

?

B

O

C

A

D

9. 在⊙O 中,弦AB 的长为8cm,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cm,则⊙O 的半径为 cm.

A.3

B.4

C.5

D. 10

10. 已知:如图,⊙O 中,弧AB 的度数为100°,则圆周角∠ACB 的度数是 .

A.100°

B.130°

C.200°

D.50°

12.在半径为5cm 的圆中,有一条弦长为6cm,则圆心到此弦的距离为 .

A. 3cm

B. 4 cm

C.5 cm

D.6 cm 知识点16: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已知⊙O 的半径为10㎝,如果一条直线和圆心O 的距离为10㎝,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为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相交或相离

2.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 和圆心的距离为7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 相离或相交

3.已知圆O 的半径为6.5cm,PO=6cm,那么点P 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点在圆上 B. 点在圆内 C. 点在圆外 D.不能确定 4.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 和圆心的距离为4.5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

A.0个

B.1个

C.2个

D.不能确定

5.一个圆的周长为a cm,面积为a cm 2,如果一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为π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

C

B

A

O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 不能确定

6.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和圆心的距离为6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不能确定

7. 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和圆心的距离为4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 相离或相交

8. 已知⊙O的半径为7cm,PO=14cm,则PO的中点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点在圆上

B. 点在圆内

C. 点在圆外

D.不能确定

知识点18:公切线问题

1.如果两圆外离,则公切线的条数为.

A. 1条

B.2条

C.3条

D.4条

2.如果两圆外切,它们的公切线的条数为.

A. 1条

B. 2条

C.3条

D.4条

3.如果两圆相交,那么它们的公切线的条数为.

A. 1条

B. 2条

C.3条

D.4条

4.如果两圆内切,它们的公切线的条数为.

A. 1条

B. 2条

C.3条

D.4条

5. 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若O1O2=9cm,则这两个圆的公切线有条.

A.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6.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若O1O2=7cm,则这两个

圆的公切线有 条.

A.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知识点19:正多边形和圆

1.如果⊙O 的周长为10πcm ,那么它的半径为 . A. 5cm B.

10

cm C.10cm D.5πcm

2.正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2,那么它内切圆的半径为 . A. 2 B.

3

C.1

D.2

3.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那么这个正方形内切圆的半径为 . A. 2 B. 1 C.

2

D.3

4.扇形的面积为3

2π,半径为2,那么这个扇形的圆心角为= . A.30° B.60° C.90° D. 120°

5.已知,正六边形的半径为R,那么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 A.2

1R B.R C.

2R

D.R 3

6.圆的周长为C,那么这个圆的面积S= . A.2

C π B.

π

2

C

C.π

22C

D.π

42C

7.正三角形内切圆与外接圆的半径之比为 . A.1:2 B.1:

3

C.

3:2 D.1:

2

8. 圆的周长为C,那么这个圆的半径R= . A.2C π B. C π C.

π

2C D.

π

C

9.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那么这个正方形外接圆的半径为 . A.2 B.4 C.2

2

D.23

10.已知,正三角形的半径为3,那么这个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 A. 3 B.

3

C.32

D.33

知识点20:函数图像问题

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32=++c bx ax 的一个根为21=x ,且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对称轴是直线x=2,则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 A. (2,-3) B. (2,1) C. (2,3) D. (3,2) 2.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3)2+2,则它的顶点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3.一次函数y=x+1的图象在 .

A.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三、四象限

C. 第一、二、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4.函数y=2x+1的图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反比例函数y=x

2的图象在 .

A.第一、二象限

B. 第三、四象限

C. 第一、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6.反比例函数y=-x

10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三、四象限 C. 第一、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7.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3)2+2,则它的顶点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8.一次函数y=-x+1的图象在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三、四象限 C. 第一、二、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9.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第二、三、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 D.第一、二、四象限

10. 已知抛物线y=ax 2+bx+c (a>0且a 、b 、c 为常数)的对称轴为x=1,且函数图象上有三点A(-1,y 1)、B(2

1,y 2)、C(2,y 3),则y 1、y 2、y 3的大小

关系是 .

A.y 3

B. y 2

C. y 3

D. y 1

1.计算:)4)(4(y

x xy y x y x xy y x +-+-+-的正确结果为 . A.

2

2x y - B.

2

2y x - C.

2

24y x - D.

2

24y x -

2.计算:1-(1

21)11222+-+-÷--a a a a a a 的正确结果为 .

A. a a +2

B.

a a -2 C. -a a +2 D. -a a -2

3.计算:)21(22

x

x x -÷-的正确结果为 . A.x B.x

1 C.-x 1 D. -x

x 2-

4.计算:)1

1

1()111(2-+÷-+

x x 的正确结果为 . A.1 B.x+1 C.x x 1+ D.1

1-x

5.计算)11()111(-÷-+-x

x x x 的正确结果是 .

A.1-x x

B.-1-x x

C.1+x x

D.-1

+x x

6.计算)1

1()(y

x x y y y x x -÷-+-的正确结果是 .

A.

y

x xy

- B. -

y

x xy

- C.

y

x xy

+ D.-

y

x xy

+ 7.计算:

2

22

22222222)(y xy x xy y x y x y x y x y x +++-

+--?-的正确结果为 . A.x-y

B.x+y

C.-(x+y)

D.y-x

8.计算:)1(1x

x x

x -÷-的正确结果为 .

A.1

B.1

1+x C.-1 D.

1

1-x 9.计算x

x

x x x x -÷

+--24)22(

的正确结果是 . A.21-x B. 21+x C.- 2

1-x D.-

2

1

+x 知识点22: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1. 已知xy>0,化简二次根式2

x

y x -

的正确结果为 . A.

y

B.

y

- C.-y

D.-y

-

2.化简二次根式21

a

a a +-

的结果是 . A.

1--a

B.-1--a

C.

1+a

D.1--

a

3.若a

b a -的结果是 .

A.

ab

B.-ab

C.ab -

D.-ab -

4.若a

b a b a a 2

)(--

-的结果是 .

A.

a B.-a C. a - D.a --

5. 化简二次根式2

3)1(--x x 的结果是 .

A.x

x

x

--1 B.x

x x

---1 C.x

x x --1 D.1

--x x x

6.若a

b a b a a 2

)(--

-的结果是 . A.

a

B.-a

C. a -

D.a --

7.已知xy<0,则y x 2化简后的结果是 . A.y x

B.-y x

C.y x -

D.y x

-

8.若a

b a b a a 2

)(--

-的结果是 . A.

a

B.-a

C.

a -

D.a --

9.若b>a ,化简二次根式a 2a

b

-的结果是 .

A.ab a

B.ab a --

C.ab a -

D.ab a -

10.化简二次根式21

a

a a +-

的结果是 .

A.

1--a

B.-1--a

C.1+a

D.1--

a

11.若ab<0,化简二次根式3

21

b a a

-的结果是 .

A.b

b

B.-b

b

C. b b -

D. -b

b -

知识点23:方程的根 1.当m= 时,分式方程

x x m x x --

=+--23

12

422会产生增根. A.1 B.2 C.-1 D.2 2.分式方程

x x x x --

=+--23

12

1422的解为 .

A.x=-2或x=0

B.x=-2

C.x=0

D.方程无实数根 3.用换元法解方程05)1(212

2=--++x x x

x ,设x x 1

-=y ,则原方程化为关于y 的方程 .

A.y 2+2y-5=0

B.y 2+2y-7=0

C.y 2+2y-3=0

D.y 2+2y-9=0 4.已知方程(a-1)x 2+2ax+a 2+5=0有一个根是x=-3,则a 的值为 . A.-4 B. 1 C.-4或1 D.4或-1 5.关于x 的方程011

1=--+x ax 有增根,则实数a 为 .

A.a=1

B.a=-1

C.a=±1

D.a= 2 6.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2-3、2-3,

则这个方程是 .

A.x 2+23x-1=0

B.x 2+23x+1=0

C.x 2-2

3x-1=0

D.x 2-2

3x+1=0

7.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3)x 2-2kx+k+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k>-2

3 B.k>-2

3且k ≠3 C.k<-2

3 D.k>2

3且k ≠3

知识点24:求点的坐标

1.已知点P 的坐标为(2,2),PQ ‖x 轴,且PQ=2,则Q 点的坐标是 .

A.(4,2)

B.(0,2)或(4,2)

C.(0,2)

D.(2,0)或(2,4)

2.如果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4,且点P 在第四象限内,则P 点的坐标为 .

A.(3,-4)

B.(-3,4)

C.4,-3)

D.(-4,3)

3.过点P(1,-2)作x 轴的平行线l 1,过点Q(-4,3)作y 轴的平行线l 2, l 1、l 2相交于点A ,则点A 的坐标是 .

A.(1,3)

B.(-4,-2)

C.(3,1)

D.(-2,-4) 知识点25:基本函数图像与性质

1.若点A(-1,y 1)、B(-4

1,y 2)、C(2

1,y 3)在反比例函数y=x

k (k<0)的图象上,

则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A.y 3

B.y 2+y 3<0

C.y 1+y 3<0

D.y 1?y 3?y 2<0 2.在反比例函数y=

x

m 6

3 的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若

x 2<0

A.m>2

B.m<2

C.m<0

D.m>0

3.已知:如图,过原点O 的直线交反比例函数y=x

2 的图象于A 、B

两点,AC ⊥x 轴,AD ⊥y 轴,△ABC 的面积为S,则 . A.S=2 B.24

4.已知点(x 1,y 1)、(x 2,y 2)在反比例函数y=-x

2的图象上, 下列的说法中:

①图象在第二、四象限;②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③当0

5.若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与直线y=-x+2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B ,

且∠AOB<90o,则k 的取值范围必是 .

A. k>1

B. k<1

C. 0

D. k<0 6.若点(m ,m

1

)是反比例函数x

n n y 1

22--=的图象上一点,则此函数图

象与直线y=-x+b (|b|<2)的交点的个数为 . A.0 B.1 C.2 D.4

7.已知直线b kx y +=与双曲线x

k y =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

则x 1·x 2的值 .

A.与k 有关,与b 无关

B.与k 无关,与b 有关

C.与k 、b 都有关

D.与k 、b 都无关 知识点26:正多边形问题

1.一幅美丽的图案,在某个顶点处由四个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镶嵌而成,其中的三个分别为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那么另个一个为 .

A. 正三边形

B.正四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2.为了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某商厦一楼营业大厅准备装修地面.现选用了边长相同的正四边形、正八边形这两种规格的花岗石板料镶嵌地面,则在每一个顶点的周围,正四边形、正八边形板料铺的个数分别是.

A.2,1

B.1,2

C.1,3

D.3,1

3.选用下列边长相同的两种正多边形材料组合铺设地面,能平整镶嵌的组合方案是.

A.正四边形、正六边形

B.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

C.正四边形、正八边形

D.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

4.用几何图形材料铺设地面、墙面等,可以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张师傅准备装修客厅,想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下面形状的正多边形材料,他不能选用的是.

A.正三边形

B.正四边形

C. 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5.我们常见到许多有美丽图案的地面,它们是用某些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铺成的,这样的材料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某商厦一楼营业大厅准备装修地面.现有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这四种规格的花岗石板料(所有板料边长相同),若从其中选择两种不同板料铺设地面,则共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6.用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装饰地面,它们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选用下列边长相同的正多边形板料组合铺设,不能平整镶嵌的组合方案是.

A.正三边形、正四边形

B.正六边形、正八边形

C.正三边形、正六边形

D.正四边形、正八边形

7.用两种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有时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并且形成美丽的图案,下面形状的正多边形材料,能与正六边形组合镶嵌的是(所有选用的正多边形材料边长都相同).

A.正三边形

B.正四边形

C.正八边形

D.正十二边形8.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下列正多边形材料,不能选用的是.

A.正三边形

B.正四边形

C.正六边形

D.正十二边形9.用两种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有时既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同时还可以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下列正多边形材料(所有正多边形材料边长相同),不能和正三角形镶嵌的是.

A.正四边形

B.正六边形

C.正八边形

D.正十二边形

知识点27:科学记数法

1.为了估算柑桔园近三年的收入情况,某柑桔园的管理人员记录了今年柑桔园中某五株柑桔树的柑桔产量,结果如下(单位:公斤):100,98,108,96,102,101.这个柑桔园共有柑桔园2000株,那么根据管理人员记录的数据估计该柑桔园近三年的柑桔产量约为公斤.

A.2×105

B.6×105

C.2.02×105

D.6.06×105

2.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某校环保小组的六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25,21,18,19,24,19.武汉市约有200万个家庭,那么根据环保小组提供的数据估计全市一周内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约为.

A.4.2×108

B.4.2×107

C.4.2×106

D.4.2×105

知识点28:数据信息题

1.对某班60名学生参加毕业考试成绩(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该班学生及格人数为 . A. 45 B. 51 C. 54 D. 57

2.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初三(2)班的50名学生进行了立定跳远、铅球、100米三个

项目的测试,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如图,是将该班学生所得的三项成绩(成绩均为整数)之和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前4个小组频率分别为0.02,0.1,0.12,0.46.下列说法:

①学生的成绩≥27分的共有15人;

②学生成绩的众数在第四小组(22.5~26.5)内; ③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在第四小组(22.5~26.5)范围内.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某学校按年龄组报名参加乒乓球赛,规定“n 岁年龄组”只允许满n 岁但未满n+1岁的学生报名,学生报名情况如直方图所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成绩

频率

0.150.05

0.25

0.100.30

49.559.569.579.589.599.5100 分数

组距

频率

30.5|

_

_

_

_

_

_ _

_ _

_

_

女生

男生

6810121416

24

610

A.报名总人数是10人;

B.报名人数最多的是“13岁年龄组”;

C.各年龄组中,女生报名人数最少的是“8岁年龄组”;

D.报名学生中,小于11岁的女生与不小于12岁的男生人数相等.

4.某校初三年级举行科技知识竞赛,50名参赛学生的最后得分(成绩均为整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从左起第一、二、三、四、五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是1:2:4:2:1,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信息,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 ①本次测试不及格的学生有15人; ②69.5—79.5这一组的频率为0.4; ③若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可获一等奖, 则获一等奖的学生有5人.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5.某校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将参赛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绘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起第一、二、三、四、五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是

1:3:6:4:2,第五组的频数为6,则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同学的人数 .

A.43

B.44

C.45

D.48 6.对某班60名学生参加毕业考试成绩(成绩均

为整数)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如图所

组距

频率分数

59.569.579.589.599.5

49.5

成绩

频率

0.150.05

0.25

0.100.3049.559.569.579.589.599.5100

成绩

人数

812162

49.559.569.579.589.599.5

成绩

组距

频率

49.559.569.579.589.599.5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打印版)

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 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 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免费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圆柱:底面是圆Ml 侧面是曲面 棱体: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mJ 圆锥: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 02 ?锥体2 棱锥:底面是多边形 侧而都是三角形 □3.球体:由球而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 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而。几何的表面有平而 和曲而; ② 而与而相交得到线: ③ 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探5.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而的交线都叫做棱。 探6?侧棱:相邻两个侧而的交线叫做側棱,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 ? 07.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08.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 面图形 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09.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010.圆柱的表而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Oil.圆锥的表而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吃.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岀发的对角线有(n-3)条: 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巴匸卫条对角线。 2 ◎ 13.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狐,弧是一条曲线。 ◎ 14.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015.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正整数(如:1, 2, 3…) 整数零(0) 负整数(如:一1, -2, 一3…) ? '正分数(如:5.3, 3.8…) 分数'负分数(如-2.3, -4.8 - ) . 2 3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 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 为柱体 有理数

2020中考数学重要知识点总汇

第1页,共24页 第2页,共24页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不…☉…要…☉…在…☉…密…☉…封…☉…线…☉…内…☉…作…☉…答……………… 中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总汇 知识点一;实数的分为两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1,有理数的表现形式有:整数 、 分数 、 有限小数 、 无限循环小数四种。 2,无理数的表现形式有: π 、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开方开不尽所得的数。( 如:33 060sin ) 知识点二;绝对值:(1)若?? ? ??≤-≥=)0) 0(a a a a a 则(则 (2)0≥a 知识点三;倒数:没有倒数。 ,的倒数是 0)0(1 ≠a a a 知识点四;平方根:,)0a a a a ,算术平方根是 的平方根是(±≥ 注意:4的平方根是( ),算术平方根是( ),立方根是( ) 知识点五;幂的运算: )0(10≠=a a 负整数指数幂:)0()1(1≠== -a a a a n n n 同底数幂乘法:n m n m a a a ??+, 幂的乘方:m n n m mn a a a )()(?? 积的乘方;m m m ab b a )(? 知识点六:乘法公式: 22))(b a b a b a -?-+( 因式分解的步骤: 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十字相乘试一 试,最后是个乘积式。 知识点六:二次根式运算:a a =2 )0()(2≥=a a a 知识点七;特殊三角函数值: sin300=21=cos600 sin600=cos300= 2 3 sin450=cos4502 2= tan300= 3 3 tan6003= )0(-≠÷?a a a a n m n m 2222)b ab a b a +±?±(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目录 一、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有理数 2、整式的加减 3、一元一次方程 4、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相交线与平行线 6、实数 7、平面直角坐标系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三、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三角形 12、全等三角形 13、轴对称 14、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5、分式

四、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6、二次根式 17、勾股定理 18、平行四边形 19、一次函数 20、数据的分析 五、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二次函数 23、旋转 24、圆 25、概率 六、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6、反比例函数 27、相似 28、锐角三角函数 29、投影与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 p q,p( p q ≠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 ②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和- a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 0()0(0) 0(a a a a a a 或???<-≥=)0a (a )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最全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de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de认识初步四个章节de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 p q,p( p q ≠ 为整数且形式de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de分类: ①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②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de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de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de相反数;0de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de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de绝对值是其本身,0de绝对值是0,负数de绝对值是它de相反数;注意:绝对值de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de点离开原点de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 ? ? < - = > = )0 a( a )0 a( )0 a( a a或 ? ? ? < - ≥ = )0 a( a )0 a( a a;绝对值de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de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de反而小;(5)数轴上de两个数,右边de数总比左边de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 +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 -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 -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 -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 60°+ cos 2 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史上最全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马上就要中考了,祝大家中考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史上最全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实数 重要复习的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

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 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

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a 叫a的平方根,a叫a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常数项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常数项是. .把方程()化为一般式为. 知识点:直角坐标系及点的位置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轴上。 .直角坐标系中,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第一象限.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第四象限.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当时,函数32 x 的值为. .当时,函数的值为. .当时,函数的值为. 知识点: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函数是一次函数. .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 .数据的平均数是. .数据的众数是. .数据,,,,的中位数是. 知识点:特殊三角函数值 .° 2 3. .° ° . .° ° . .° .

.° ° . 知识点:圆的基本性质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直线及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及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及圆相切.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知识点:圆及圆的位置关系 .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 .两个圆内切时,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只有一条. .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过切点. 知识点:正多边形基本性质 .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 .矩形是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正多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方程042=-x 的根为 .

最全面【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精华版)

第一章 有理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 3 分) 正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π 2 , +8, sin60o 。 3 第二章 (3 分) 7 , 3 2、无理数: 整式的加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1 2 4 a b ,这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 3 13 a 2b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 3 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 5a 3b 2 c 是 6 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多项式 ( 11 分)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 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 是同类项。 第三章 ( 6 分) 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 b ( 0 x 为未知数, 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 a a 是未知数 x 的系数, b 是常数项。 第四章 ( 3 分) 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 (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最新最全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4)(精华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实数的分类】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等都称为自然数 一个大于 1 的整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 1 以外不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称为质数。【质数与合数】一个大于 1 的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 1 以外还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知名人士为合数, 1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实数,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为零。 【绝对值】 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距离。 【倒数】 1 除以一个非零实数的商叫这个实数的倒数。零没有倒数。 【完全平方数】如果一个有理数 a 的平方等于有理数b,那么这个有理数 b 叫做完全平方数。 【方根】如果一个数的n 次方(n 是大于 1 的整数)等于a,这个数叫做 a 的n 次方根。 【开方】求一数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 【算术根】正数 a 的正的n 次方根叫做 a 的n 次算术根,零的算术根是零,负数没有算术根。 用有限次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所得的式子,叫【代数式】 做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当这个字母取这个数值时的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分类】 【有理式】只含有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有理式 【无理式】根号下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整式】没有除法运算或者虽有除法运算而除式中不含字母的有理式叫整式 【分式】除式中含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

【有理数的运算律】 【等式的性质】 【乘法公式】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口诀(重要)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口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相加一边倒; 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 【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 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去、添括号法则: 去、添括号看符号。 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一元一次方程: 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 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 解分式方程: 先约后乘公分母,整式方程转化出。 特殊情况可换元,去掉分母是出路。 求得解后要验根,原留增舍别含糊。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审设列解双检答。 审题弄清已未知,设元直间两办法。 列表画图造方程,解方程时守章法。 检验准且合题意,问求同一才作答。 恒等变换: 两个数字来相减,互换位置最常见。 正负只看符号数,奇数变号偶不变。 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 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 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 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 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因式分解: 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 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 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代入”口决: 挖去字母换上数(式),数字、字母都保留; 换上分数或负数,给它带上小括弧, 原括弧内出(现)括弧,逐级向下变括弧(小—中—大)。 单项式运算: 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 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 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 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 求得解后须验根,原(根)留、增(根)舍别含糊。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 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 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 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 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 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 -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 ) 1(2 12 +-=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公式 总结(最新最全)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 p q,p( p q ≠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ai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②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 ? ? < - = > = )0 a( a )0 a( )0 a( a a或 ? ? ? < - ≥ = )0 a( a )0 a( a a;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a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1.数轴的组成 2.数字和点的区别 3.数轴上数子的特征(在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数轴上点A和点B两点之间的距离 5.事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实数的分类) 6.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 7.简单的分类方法 8.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9.相反数的性质和意义 10.绝对值的性质和意义 11.体会数学变化的奥妙:增和减 12.体会数学简单的奥妙:繁写和简写 13.记住数学的第一个公式:a-b=a+(-)b,并体会数学公式的奥妙 14.体会数学的严谨 15.九九乘法表 16.二位数的乘法计算巧解 17.二十九以内的平方数 18.归纳和演绎的意义 19.等式的三个性质 20.顺势思维的锻炼 21.推导证明的依据 22.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23.分数的意义 24.小数,百分数和和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 25.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26.质数和合数 27.因数,倍数,约数,质因数 28.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9.通分和约分 30.倒数的运算 31.乘方的性质和运算 32.科学计数法 33.有效数字 34.根式概念 35.根式的性质 36.乘方和根式互为逆运算 37.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 38.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 39.在有负号的情况下,去括号后对里面数的变号 40.一元一次方程的来历 4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42.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熟练运用 43.n元m次方程中元和次的意义 44.代入法

45.消元法 46.直角坐标系的起源 47.直角坐标系的内坐标点的分布 48.直角坐标系内坐标点的意义 49.x=0 和 y=0的意义 50.等式和不等式的区别 51.等式和不等式的联系 52.不等式的三个性质 53.不等式组的解集 54.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和本质 55.幂的乘方和本质 56.积的乘方和本质 57.平方差公式的来源和运用 58.完全平方和公式的来源和运用 59.完全平方差公式的来源和运用 60.替代法的运用 61.函数的意义 62.函数的表示方法 63.一次函数的来历 64.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65.k 和b 在不同取值下一次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不同图像 66.增函数和减函数的意义 67.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68.因式分解和分解因式的意义和简单区别 69.提公因式法 70.公式法 71.十字相乘法 72.分式的加减乘除 76.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表达式2ax +bx+c=0a (≠0) 77.在a ,b ,c 取不同的值时,2ax +bx+c=0a (≠0)的解的情况 78. 类似2x =p 或者 2mx+n =p ()(p ≥0)的方程的解法 79. 2ax +bx+c=0a (≠0)到完全平方和差的转化 80. 配方法的变形:2ax +bx+c=0a (≠0)到完全平方公式的配平 81. 2ax +bx+c=0a (≠0)的根和根的数量 82.韦达定理: 12-12b c x x x x a a +==,的运用

人教最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0()0(0)0(a a a a a a 或???<-≥=)0a (a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为奇数个时乘积为负,负因数为偶数个时乘积为正.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第一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1.3.2有理数的减法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度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 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N 叫做这个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

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全)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框架 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 P 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 2 .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 专业.专注? ItK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兀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 +a也不一定是正数;二不是有理数; 正有理数匸 正整数 正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有理数」零 负有理数 ;负整 数 [负分 '正整数 整数」零 ②有理数* j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分数

(1)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⑵相反数的和为0二a+b=0二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 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 0大,负数永远比 0 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 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V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 丸,那么a 的倒数是-;若 a ab=1二a 、b 互为倒数;若ab=-1二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 2)加法的结合律:(a+b ) +c=a+ (b+c ) 9.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 (-b )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2)绝对值可表示为 a (a >0) 丿0 (a =0)或 a| =< —a -a (a c0) k (a —0) (a ::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