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SD538差动保护试验

合集下载

微机型主变差动保护定值的整定计算及调试中注意的问题

微机型主变差动保护定值的整定计算及调试中注意的问题

相位 校 正相 量 图
定计算及调试 中应 注意的问题
3 卷 0
倍, 因此差动保护计算变压器补偿侧额定二次电 流时必须乘以接线系数 。
32 调试 中应 注意 的 问题 .
由于不同厂家的主变差动保护在转角方式和
幅值修正上存在差异 , 以在差动保护定值整定 所

如图 1 所示 。


第二种移相方法 , 采用低压侧向高压侧进行移 相, 低压侧按 L 一 、 一 、 一 3 : 个公式进
行移相。移相后 一 、 6一 、 c一 的相位 , , 2 2
与高压侧 、 、2 , 电流的相位一致 , c 如图 2 所示。
证外部故障时差动保护不误动 , 在相位校正 的基 础上有必要进行幅值 的校正 , 也就是 电流平衡 系
L : J ;
数的计算。具体计算如下 : 1 变压器各侧一次额定电流的计算公式为: )
瓦N S
式 中: . 为变压器额定容量 ; 1 s I 为变压器一次侧 N 额定电流 ; N 为变压器计算侧的额定线 电压 。 U. 2 计算变 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二 次额定电 ) 流 的公 式 为 :
中图分类号 :T 1 . ;M7 1 M4 1 3 T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10 0 6—89 (0 1 0 0 2 0 18 2 1 )3— 0 4— 3
Fi e l e S ti g Ca c l to bu gng Pr b e s o x d Va u e tn lu a i n De g i o lm f M ir c m pu e p a n Tr n f r e fe e ta o e to co o t r Ty e M i a so m r Di r n ilPr t ci n

7SD600差动继电器操作指导书

7SD600差动继电器操作指导书

7SD600型差动保护操作指导书1.保护概述1.17SD600保护构成如下: 差动保护,后备过流(我厂未投),导引线监视、远跳(我厂未投)、连锁跳闸(我厂未投)。

1.2保护出口跳闸压板LP1----差动保护出口跳闸压板2.保护投退保护投运时,应先投入线路开关的控制保险,检查装置正常后,方可投入保护出口跳闸压板,停运反之。

保护投退执行调度令。

3.检查维护3.1运行人员应根据巡检要求检查各指示灯指示正常,压板运行状态符合要求;3.2装置正常运行时,显示屏显示A、C电流测量值I L1、I L2(%);3.3装置运行中运行人员不得对其进行清洁工作3.4装置运行中运行人员除在检查确认异常信息后按复归键“Reset”外,运行人员一般不得对前面板进行其他任何操作。

4.异常处理当装置异常时运行人员应先查看并记录下显示屏显示的故障内容后,及时通知继保专业人员,并尽可能在得到专业指导意见后进行如下处理:4.1“装置及导引线故障”光字牌来时,应立即退出差动保护跳闸压板,并联系继保人员进行检查处理;4.2“溢出电流闭锁差动”指示灯亮时表示差流越限,装置自动闭锁差动保护,此时应退出差动保护出口跳闸压板,并对负荷电流加强监视并通知继保人员进行检查处理;4.3“保护动作”光字牌来时,应立即查看保护装置面板显示内容及装置指示灯,并按原《电气运行规程》相关部分进行相应的检查处理;4.4装置出现其他异常(如显示屏显示内容不正确等)后,应及时联系继保人员检查装置和查阅信息。

4.5其他异常处理执行原规程中的相关规定;5.面板指示灯说明面板右上侧两排从上至下排列6个指示灯的含义如下:Service(绿灯):装置投运时此灯亮Blocked(红灯):装置故障时此灯亮灯1:亮时表示差动保护动作灯2:亮时表示溢出电流闭锁差动灯3:亮时表示后备过流跳闸(该功能我厂未用)灯4:亮时表示导引线故障7SD600型差动保护操作指导书编写:审核:批准:仪化热电厂2002年12月26日。

差动保护试验方法

差动保护试验方法

变压器、发电机的电气主保护为纵向电流差动保护,该保护原理成熟,动作成功率高,从常规的继电器保护到晶体管保护再到现在的微机保护,保护原理都没有多大改变,只是实现此保护的硬件平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升级,使我们的日常操作维护更方便、更容易。

传统继电器差动保护是通过差动CT的接线方式与变比大小不同来进行角度校正及电流补偿的,而微机保护一般接入保护装置的CT全为星型接法,然后通过软件移相进行角差校正,通过平衡系数来进行电流大小补偿,从而实现在正常运行时差流为零,而变压器内部故障时,差流很大,保护动作。

由于变压器正常运行和故障时至少有6个电流(高、低压侧),而我们所用的微机保护测试仪一般只能产生3个电流,因此要模拟主变实际故障时的电流情况来进行差动试验,就要求我们对微机差动保护原理理解清楚,然后正确接线,方可做出试验结果,从而验证保护动作的正确性。

下面我们以国电南京自动化设备总厂电网公司的ND300系列的发变组差动保护为例来具体说明试验方法,其他厂家的应该大同小异。

这里我们选择ND300系列数字式变压器保护装置中的NDT302型号作为试验对象。

该型号的差动保护定值(已设定)见表1:表1NDT302变压器保护装置保护定值单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微机差动保护的算法原理(三相变压器)。

这里以Y/△-11主变接线为例,传统继电器差动保护是通过把主变高压侧的二次CT接成△,把低压侧的二次CT接成Y型,来平衡主变高压侧与低压侧的30度相位差的,然后再通过二次CT 变比的不同来平衡电流大小的,接线时要求接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要相差180度,即是逆极性接入。

具体接线见图1:图1而微机保护要求接入保护装置的各侧CT均为Y型接线,显而易见移相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下面来分析一下微机软件移相原理。

ND300系列变压器差动保护软件移相均是移Y型侧,对于∆侧电流的接线,TA二次电流相位不调整。

电流平衡以移相后的Y型侧电流为基准,△侧电流乘以平衡系数来平衡电流大小。

数字通讯过电流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压环网供电系统中保护原理的研究

数字通讯过电流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压环网供电系统中保护原理的研究

数字通讯过电流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压环网供电系统中保护原理的研究摘要:过电流保护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中压环网供电系统的后备保护,存在级差难以配合的问题,导致保护无选择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即数字通讯过电流保护。

该方案对中压环网各进出线开关均配置数字通讯过电流保护装置,该装置具备通讯功能和可编程的逻辑处理功能,相邻装置间通过数据通道对相应信息进行传输和比较,从而对故障信息进行判断。

通过对环网不同位置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对方案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证明该方案能够准确判断故障范围,并动态调整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限,能够解决过电流保护的级差配合问题,保证过电流保护的选择性和速动性。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中压环网;后备保护;数字通讯过电流保护;电流选跳1传统保护配置不足之处城市轨道交通中压环网供电系统一般采用集中式供电,一座主变电所供电数个供电分区,一个供电分区设置5-7座变电所,一般按照3-4个供电分区配置。

一条线路一般为两座主变电所,两座主变电所相邻的两个供电分区通过联络开关互为备用。

由于一个供电分区设置多座变电所,变电所之间是双环串联关系,主变电所中压出线端与车站变电所形成梯级供电方式,因此过电流保护需进行时限的级差配合。

主变电所中压出线端过电流保护时限一般限定在1.2S,车站变电所的过电流保护时限一般设定在0.4S,当故障发生,若光纤差动主保护拒动时,距离电源点越近,短路电流越大,过电流保护为保证系统选择性,其保护动作时限反而越长,无法保证系统速动性的要求。

为了减少故障损失,系统只能舍弃部分区段的过流保护选择性,相应保护出口切除故障,将造成同一动作时间的环网开关同时跳闸,尤其是在上述主变电所之间相互支援供电时,造成的停电范围更大。

图1中压环网供电系统图2数字通讯过电流保护装置配置数字通讯过电流保护实际上就是解决过电流保护的选择性和时限性之间矛盾的问题。

它是在电流保护基础上,通过装置之间的信息传递、比较和逻辑编程判断故障区段,不需时间配合,实现有选择性快速跳闸的一种新型速动保护。

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后试验项目

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后试验项目

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后试验项目
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后的试验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检查变压器本体:拉开变压器各侧闸刀,对变压器本体进
行认真检查,如油温、油色、防爆玻璃、瓷套管等,确定是否有明显异常。

2.检查差动保护范围内的设备: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区范围的
所有一次设备进行检查,即变压器高压侧及低压侧断路器之间的所有设备、引线、母线等,以便发现在差动保护区内有无异常。

3.检查差动保护回路: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回路进行检查,看
有无短路、击穿以及有人误碰等情况。

4.外部测量:对变压器进行外部测量,以判断变压器内部有
无故障。

测量项目主要是摇测绝缘电阻。

5.进一步的测量分析:如果不能判断为外部原因,则应对变
压器进行更进一步的测量分析,如测量直流电阻、进行油的简化分析、或油的色谱分析等,以确定故障性质及差动保护动作的原因。

如果发现有内部故障的特征,则须进行吊芯检查。

在进行以上步骤时,检测人员应着重检测主变三侧差动CT间的情况,例如是否出现闪络放电和是否受损等。

同时,检测人员还应对避雷器、断路器、变压器等设备进行检查,检测这些设备表面是否存在异物,以及是否出现接地短路现象。

西门子7SD512保护装置现场安装与调试

西门子7SD512保护装置现场安装与调试

西门子7SD512保护装置现场安装与调试作者:陕春玲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7期摘要:光纤差动保护原理简单,性能可靠,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介绍了7SD512保护装置的安装、操作方法,定值整定以及现场调试方法。

关键词:光纤差动保护安装与操作现场调试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061-011 引言天生桥一级电站到马窝换流站的输电线路长4.2km,为了在如此短的架空线路上快速有效的切除全线故障,选用西门子公司的数字光纤差动保护7SD512作主保护。

本文就该保护装置的安装、操作和调试方法作些说明介绍。

2 安装与操作2.1 准备工作要求工作现场符合VDE 0100/5.73和VDE0105部分1/7.83或是相应电力设备安装方面的国际标准。

2.2 安装与连接2.2.1 7SD512组件安装水平举起7SD512组件插入盘柜的安装孔,将组件上的螺丝孔对准盘柜上的四个孔,用螺丝将组件固定住。

连接组件到盘柜的保护接地线。

2.2.2 后备电池的安装将电池两端的引线剪短,各长15mm,并垂直折弯,保持两引线间距40mm。

打开机箱盖,松开接线柱上的螺丝,将准备好的电池插入接线柱,拧紧螺丝,注意电池极性不要接反,检查跳线X51连接,X50断开,最后盖上盖子。

2.2.3 保护数据传输线的检查保护信号正常状态在出厂时一般整定在“灯灭”,可以通过改变保护内部的X217跳线上的跳线帽来改变指示方式,1-2连接时表示正常状态灯灭,2-3连接时表示正常状态灯亮。

2.2.4 检查到集中控制中心的数据传输线检查方法同前面一样,改变指示状态的跳线是X219,改变方法一样。

2.2.5 连接电流互感器的连接,只需使用两个电流互感器,接入两相电流。

断路器辅助触点的连接在保护中通过二进制输入组件与断路器辅助触点连接,输入断路器的位置信息。

2.3 保护装置的设置2.3.1 参数设置的前提条件密码的输入:输入密码时,装置上显示@@@@@@,输入正确,显示“CW ACCEPTED”;输入不正确,显示“CODEWORD WRONG”。

7SD61差动保护调试指导书

7SD61差动保护调试指导书

35kV 线变组保护——7SD611.1 设备参数额定容量:kVA 40000电压等级:kV 5.10%5.2237⨯±联结组别:11-YNd ,11-Yd1.2 保护整定1.2.1 37kV 差动保护A n U S I TA NNn 5.0499.012502.6241250)373(400003≈==⨯==(1)比率差动起动值按躲过变压器额定负荷时的不平衡电流整定 A KI I n act 10.05.02.0=⨯==,取A I act 10.0=其中:K ——倍数,取0.2~0.5。

(2)差动速断值按躲过变压器最大励磁涌流或外部短路时的不平衡电流整定 A KI I n act 50.25.05=⨯==,取A I act 5.2=其中:K ——倍数,取3~6。

1.2.1 10kV 差动保护A n U S I TA NNn 55.040005.21994000)5.103(400003==⨯== (1)比率差动起动值按躲过变压器额定负荷时的不平衡电流整定 A KI I n act 11.055.02.0=⨯==,取A I act 11.0=其中:K ——倍数,取0.2~0.5。

(2)差动速断值按躲过变压器最大励磁涌流或外部短路时的不平衡电流整定 A KI I n act 75.255.05=⨯==,取A I act 8.2=其中:K ——倍数,取3~6。

1.3 保护原理1.3.1 37kV 侧Y 接,矢量匹配不需转换⎪⎭⎪⎬⎫⎪⎩⎪⎨⎧⎪⎭⎪⎬⎫⎪⎩⎪⎨⎧=⎪⎭⎪⎬⎫⎪⎩⎪⎨⎧321100010001L L L CH BH AH I I I I I I1.3.2 10kV 侧△接,矢量匹配需要转换⎪⎭⎪⎬⎫⎪⎩⎪⎨⎧⎪⎭⎪⎬⎫⎪⎩⎪⎨⎧---=⎪⎭⎪⎬⎫⎪⎩⎪⎨⎧⎪⎭⎪⎬⎫⎪⎩⎪⎨⎧+-+--+=⎪⎭⎪⎬⎫⎪⎩⎪⎨⎧3213219107.0244.03333.03333.09107.0244.0244.03333.09107.031311131313113131l l l l l l cl bl al I I I I I I I I I 1.3.3 比率差动保护 CT n rel rel diff res diff I I I I I I .21%4.1%5%5+++≈≥> 1.4 调试方法1.4.1两侧均不加电流(1)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0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0.0c.rel2b.rel2a.rel2===I I I差流百分值:%0.0C.diff B.diff A .diff ===I I I制流百分值:%8.225.0114.0%4.12211C.res B.res A.res ==+++≈==>n rel rel diff I I I I I I I εε (2)10kV 侧装置数据 Relay1百分值:%0.0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0.0c.rel2b.rel2a.rel2===I I I差流百分值:%0.0c.diff b.diff a.diff ===I I I 制流百分值:%5.2255.0124.0%4.12211c.res b.res a.res ==+++≈==>n rel rel diff I I I I I I I εε 1.4.2 比率差动保护——37kV 侧加电流,10kV 侧不加电流 取所加入电流为H.tset I ,有A I I I I diff 12.0%4.1%51.0H .tset H .tset H .tset ≥⇒+⨯+≥=(1)加入三相电流A I 12.0H.tset =,三相均会出现差流和制流 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245.012.0C.rel1B.rel1A.rel1====I I I Relay2百分值:%0.0c.rel2b.rel2a.rel2===I I I差流百分值:%0.24C.diff B.diff A .diff ===I I I 制流百分值:%0.24%0.24%55.0114.0C.res B.res A.res =⨯+===I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24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0.0c.rel2b.rel2a.rel2===I I I差流百分值:%0.24c.diff b.diff a.diff ===I I I 制流百分值:%7.23%0.24%555.0124.0c.res b.res a.res =⨯+===I I I (2)加入单相电流A I 12.0H.tset =(以A 相为例),只有一相会出现差流和制流 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245.012.0A.rel1==I ,%0.0C.rel1B.rel1==I I Relay2百分值:%0.0===I I I差流百分值:%0.24A.diff =I ,%0.0C.diff B.diff ==I I 制流百分值:%0.24%0.24%55.0114.0A.res =⨯+=I ,%8.22C.res B.res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245.012.0A.rel1==I ,%0.0C.rel1B.rel1==I I Relay2百分值:%0.0c.rel2b.rel2a.rel2===I I I差流百分值:%0.24a.diff =I ,%0.0c.diff b.diff ==I I 制流百分值:%7.23%0.24%555.0124.0a.res =⨯+=I ,%5.22c.res b.res ==I I 1.4.3 比率差动保护——10kV 侧加电流,37kV 侧不加电流 取所加入电流为l.tset I ,有A I I I I diff 13.0%4.1%511.0l.tset l.tset l.tset ≥⇒+⨯+≥=(1)加入三相电流A I 13.0l.tset =,三相均会出现差流和制流 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0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6.2355.013.0c.rel2b.rel2a.rel2====I I I 差流百分值:%6.23C.diff B.diff A .diff ===I I I制流百分值:%0.24%6.23%55.0114.0C.res B.res A.res =⨯+===I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0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6.2355.013.0c.rel2b.rel2a.rel2====I I I 差流百分值:%6.23c.diff b.diff a.diff ===I I I制流百分值:%7.23%6.23%555.0124.0c.res b.res a.res =⨯+===I I I (1)加入单相电流A I 143.033113.0l.tset =+=(以A 相为例),只有一相会出现差流和制流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0===I I IRelay2百分值:%7.855.031143.0%3.655.0331143.0%7.2355.0331143.0c.rel2b.rel2a.rel2=⨯=-=-⨯==+⨯=I I I (注意相位) 差流百分值:%7.23A.diff =I ,%3.6B.diff =I ,%7.8C.diff =I 制流百分值:%2.23%7.8%55.0114.0%1.23%3.6%55.0114.0%0.24%7.23%55.0114.0C.res B.res A.res =⨯+==⨯+==⨯+=I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0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7.855.031143.0%3.655.0331143.0%7.2355.0331143.0c.rel2b.rel2a.rel2=⨯=-=-⨯==+⨯=I I I (注意相位) 差流百分值:%7.23A.diff =I ,%3.6B.diff =I ,%7.8C.diff =I 制流百分值:%9.22%7.8%555.0124.0%8.22%3.6%555.0124.0%7.23%7.23%555.0124.0c.res b.res a.res =⨯+==⨯+==⨯+=I I I 1.4.4 比率差动保护——两侧均加电流 取所加入37kV 侧电流为H.tset I ,所加入10kV 侧电流为l.tset I ,有A I I kI I kI I I diff 12.0004.1%4.1%5%51.0l.tset H.tset l.tset H.tset l.tset H.tset +≥⇒+⨯+⨯+≥-=(1)加入10kV 侧三相电流 30055.0l.tset ∠=I , 37kV 侧三相电流 0176.0H .tset ∠=I ,三相均会出现差流和制流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2.355.0176.0C.rel1B.rel1A.rel1====I I I Relay2百分值:%0.105.0055.0c.rel2b.rel2a.rel2====I I I 差流百分值:%2.25C.diff B.diff A .diff ===I I I 制流百分值:%1.25%0.10%5%2.35%55.0114.0C.res B.res A.res =⨯+⨯+===I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 Relay1百分值:%2.355.0176.0C.rel1B.rel1A.rel1====I I I Relay2百分值:%0.105.0055.0c.rel2b.rel2a.rel2====I I I 差流百分值:%2.25C.diff B.diff A .diff ===I I I 制流百分值:%8.24%0.10%5%2.35%555.0124.0c.res b.res a.res =⨯+⨯+===I I I (2)加入10kV 侧单相电流 0061.0331055.0l.tset ∠=+=I (以A 相为例), 37kV 侧三相电流 0176.0A H .tset ∠=I 、 180014.0331061.0BH.tset ∠=-⨯⨯=k I 和 0018.031061.0CH.tset ∠=⨯⨯=k I ,只有一相会出现差流和制流 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6.35.0018.0%8.25.0014.0%2.355.0176.0C.rel1B.rel1A.rel1==-====I I I (注意相位)Relay2百分值:%7.355.031061.0%7.255.0331061.0%1.1055.0331061.0c.rel2b.rel2a.rel2=⨯=-=-⨯==+⨯=I I I (注意相位) 差流百分值:%1.25A.diff =I ,%1.0B.diff =I ,%1.0C.diff =I 制流百分值:%2.23%7.3%5%6.3%55.0114.0%1.23%7.2%5%8.2%55.0114.0%1.25%1.10%5%2.35%55.0114.0C.res B.res A.res =⨯+⨯+==⨯+⨯+==⨯+⨯+=I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6.35.0018.0%8.25.0014.0%2.355.0176.0C.rel1B.rel1A.rel1==-====I I I (注意相位) Relay2百分值:%7.355.031061.0%7.255.0331061.0%1.1055.0331061.0c.rel2b.rel2a.rel2=⨯=-=-⨯==+⨯=I I I (注意相位) 差流百分值:%1.25A.diff =I ,%1.0B.diff =I ,%1.0C.diff =I制流百分值:%9.22%7.3%5%6.3%55.0124.0%8.22%7.2%5%8.2%55.0124.0%8.24%1.10%5%2.35%55.0124.0c.res b.res a.res =⨯+⨯+==⨯+⨯+==⨯+⨯+=I I I 1.4.5 差动速断单侧加电流1.4.5 二次谐波制动15%1.4.7 CT 断线闭锁。

差动保护实验表

差动保护实验表

差动保护实验表差动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种常见的保护方式,用于检测电力设备的故障情况。

本文将介绍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差动保护技术。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差动保护实验表的设计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通过实验,学生将了解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差动保护是一种电流保护方式,通过比较电流的差值来判断电力设备是否发生故障。

当电流差值超过设定值时,差动保护将发出信号,触发断路器跳闸,以保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连接差动保护实验电路。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并紧固。

2.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差动保护装置的参数,包括电流差动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动作时间等。

3. 开始实验:通过给电路施加电压,使电力设备开始运行。

观察电流差动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流差动保护装置的工作情况,判断电力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5. 总结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差动保护实验的结论,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差动保护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电流差值超过设定值时,差动保护装置及时发出信号,触发断路器跳闸,保护电力设备的安全。

2. 差动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较短,能够快速响应并切断故障电路,有效地保护电力设备。

3. 差动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和短路等危险。

2.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路和设备,并进行清理和整理。

六、实验结论通过差动保护实验表的设计和实验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实验结果表明,差动保护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SD538光纤差动保护调试一。

7SD538的光纤差动保护原理。

1。

差动保护1段测试(87-2)。

差动电流快速段(差动保护I 段)校验(仅考察差动I 段,可将差动II 段定值设为最大)• 单端模拟对称或不对称故障(所加入的故障电流必须保证装置能起动,使用直接冲击方式测试),使故障电流为: I = m*(Imax)• Imax1为差动保护I 段定值• m=0.95 时差动保护I段应不动作,m=1.05 时差动保护I段能动作,在m=1.2时测试差动保护I 段的动作时间(含继电器出口) 20 ms 左右。

2。

差动保护2段测试(87-1)。

差动电流低定值(差动保护II 段)试验:(考察差动II 段,恢复差动II 段正常定值)• 模拟对称或不对称故障(所加入的故障电流必须保证装置能起动),使故障电流为:I = m*(Imax2)• Imax2 为差动保护II 段定值+1%In(测量误差)+ 差动保护II 段定值*P253(k_alf/k_alf_n CT error ) (Imax2 就是制动电流。

通常差动保护II 段定值<In*P251 ),详见4.1.4 差动和制动电流的计算。

• m= 0.95 时差动保护II 段应不动作,m= 1.05 时差动保护II 段能动作,在m= 1.2 时测试差动灵敏段(差动保护II 段)段的动作时间(含继电器出口) 30 ms 左右。

7SD538 的差动II 段不同于常规的算法,其采用的是自适应的制动电流算法。

下式是差动II 段的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的计算方程:二。

下面介绍调试光纤差动保护的3种方法:差动保护的装置分布在两处或多处,调试很不方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 7SD538 提供了3 种差动的调试模式。

1) 退出差动计算在该模式下,本地装置退出了差动保护系统。

参与差动保护的其他各端不受影响,可以继续差动保护。

利用该模式可以在不影响差动保护系统的前提下,退出本地装置进行检修。

该方式对T 接等多端系统很有用。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装置切换到" 退出差动计算" 模式下:• 通过装置上键盘:主菜单控制/ 标记/ 设备: " 本侧退出差动"• 通过DIGSI:控制 / 标记 " 本侧退出差动运算"• 通过开入量(No. 3452 "> 本侧退出差动运算", No. 3453 "> 本侧恢复差动运算")对进入" 退出差动计算" 状态的请求,装置要检查以下条件是否满足:• 本地断路器是打开的吗? (要求开关辅助接点表明断路器已分且电流无流)• 本装置退出后,剩余装置的通讯是否有保障?• 本装置未工作在单端调试模式?2) 单端调试模式在该模式下,本地装置自动将远方来的测量电流取为0。

此时的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只有本侧的量,可以作差动保护的单端调试,不需要通讯链路支持,适用于线路未投运前的调试。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装置切换到" 单端调试模式" 模式下:• 通过装置上键盘:主菜单控制/ 标记/ 设备: " 差动单端调试模式"• 通过开入量 (No. 3197 "> 进入单端调试模式", No. 3198"> 退出单端调试模式")• 通过DIGSI:控制 / 标记 " 差动:差动保护设为单端调试模式"3) 不出口调试在该模式下,整个差动保护不会出口。

我们可以在该模式下观察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而不会有差动出口的危险。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装置切换到" 不出口调试模式" 模式下:• 通过装置上键盘:主菜单控制/ 标记/ 设备:" 差动不出口调试模式"•通过开入量(No. 3260 "> 差动不出口调试模式投入", No. 3261"> 差动不出口调试模式退出")• 通过DIGSI:控制 / 标记" 差动:差动保护设为不出口调试模式"三。

单端调试模式当光纤通道不具备的时候,为了校验保护的逻辑和定值,可以设置保护进入单端调试模式下,这个时候,会自动地将对端的电流设置为0,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仅由本侧的电流决定。

1,比率差动保护本站的比率差动定值为0.6安培,差动速断为4安培。

零序启动定值为0.25安培。

注意,这个零序电流为3I0.做试验的时候,加入单相就可以满足零序启动定值。

根据上文所提及的比率差动计算公式。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计算过程:带入各项定值参数,可以得到IS=0.6+0.05*Irelay1+0.05*5=0.65+0.05Irelay1而差动动作的条件是,Idiff>Ires我们就得到Irelay1>0.65+0.05Irelay1,计算得到Irelay1>0.68A所以,只要我们在本侧加入大于0.68安培的电流,本侧的比率差动保护,就会动作。

2,差动速断保护差动速断不需要经过以上的公式计算,只要本侧加入电流大于4安培,也就是定值,保护就可以跳闸。

四。

光纤联调模式当光纤通道具备以后,可以进行带通道的光纤联调。

(首先,我们要保证光纤通道是没有问题的,3侧的保护装置在开关合位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制动电流和差动电流的数值,以确认保护没有被闭锁。

如果只有本侧开关处于和闸位置,另外两个站的开关都处于分闸位置,那么试验方法与单端调试的方式一样。

无论是做比率差动保护,还是做速断保护,都需要零序启动判据,和电流突变量判据。

所以,加电流的时候最好几侧同时用突变量加入电流,而不要选择缓慢的加电流的方法,这样突变量无法启动。

1,比率差动保护本装置的动作条件必须包括以下几点:1,本侧保护装置启动;2,对侧保护启动;3,本侧差动电流达到并超过定值;4,本侧差动电流要大于制动电流。

(1)如果只在梅塞尔侧加故障电流,那么,需要加的电流,要大于0.68安培。

而对侧,无论是东方红还是新冶炼,需要加入大于0.25安培的电流。

为了不与A相电流产生抵消,可以对侧加在B或者C相。

(2)如果只在东方红侧或者新冶炼侧加电流,那么,输入大于0.57安培。

而对侧,要输入大于0.25安培。

而且,与跳闸的这一侧,不要在同一个相,以免产生叠加,导致差动电流变小。

(3)如果希望做同相的差动测试,例如在梅塞尔侧。

那么,梅塞尔侧所加的电流,要能够抵消对侧所加的电流对差流产生的影响。

抵消最强的情形就是梅塞尔侧所加的电流与对侧(例如东方红)所加的电流同相位。

这时候,所加的电流要保证满足下面的条件:本侧电流-对侧电流>制动电流假设本侧电流是IA,对侧电流是IB,那么根据制动电流算法,可以得到以下公式IA-IB>0.6+0.05IA+0.03IB+0.05*5+0.05*5(梅塞尔侧ct误差5%,东方红和新冶炼都是3%) 以上3种情形是只有故障那一侧跳闸。

如果希望梅塞尔和东方红(或者新冶炼)同时达到跳闸条件,那么两侧的故障电流都要超过差动电流的计算值,而不仅仅是超过定值(根据上面的公式)。

那么需要注意下面的内容。

(4)由于梅塞尔站,东方红站,新冶炼站的保护定值不同,梅塞尔的一次动作电流是72安培,东方红和新冶炼的一次动作电流是100安培。

虽然直接从定值上看起来,梅塞尔侧定值是0.6安培,东方红和新冶炼是0.5 安培,认为在梅塞尔侧加入大于0.6安培的电流,两侧好像就会跳闸,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这换到1次侧的故障电流,东方红侧的门槛是要比梅塞尔侧更高的,也就是说梅塞尔侧更加灵敏,其实梅塞尔侧要加入大于0.68安培,东方红要加入大于0.57安培.可以稍微加的大一些,而且不能同相。

如果同相,则需要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出相应的抵消叠加影响所需要的最小注入电流。

(5)三侧同时做差动联调,与两侧的做法原则是一样的。

2,差动速断保护需要注意,差动速断保护由于对快速性要求很高,所以,保护的计算窗口只有5ms,也就是说,5ms内,所有的条件都要同时满足。

这样的话,在不同的现场,远程的联调就很难达到协调一致。

所以,要两侧的差动速断在5ms内同时启动,人为操作就不可能。

现场可以不做这个实验,只要单端调试正确的就可以了。

另外,要注意以下:1.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即使有一侧的开关处于检修状态,本侧退出差动运算。

如果是其他保护动作导致开关跳闸,那么差动保护本身并不会闭锁住。

只有是手动分闸分开开关,才会认为是退出T型接线的差动保护,光纤差动保护才会被闭锁。

2.也不可以把本侧的保护装置关机。

因为装置关机以后,其他运行的保护就没有办法得到本装置的信息,开关位置状态和有没有电流都不能知道了。

这个时候整个差动系统会闭锁起来,相当于差动保护全部被退出了。

3.根据定值要求,当本侧开关手动分闸以后,就会将本侧保护退出差动运算。

其他两侧将变成点对点的两端线路差动。

而如果是差动保护动作,跳开本侧开关,则不会将本地的差动保护退出,因为这是故障状态,应该将3侧的开关全部跳开。

4.如果出现故障,保护跳闸。

那么,保护的出口返回,需要以下的条件:(1)故障电流消失(2)保护返回(3)开关合闸位置消失5.如果报本侧或者对侧ct断线,则会闭锁差动保护。

这个时候要赶快检查ct回路,察看ct回路是否存在故障。

当ct回路故障排除以后,确定没有问题以后,就可以重新投入差动保护。

不过,不要忘记,每一台即将投入的差动保护,都要按下面板上的F4按钮(密码是6个0),用以复归CT断线闭锁差动保护的信号,要注意,每一台保护都要进行复归操作。

出于安全稳定的考虑,CT断线闭锁保护,是会保持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