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抗生素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
兽用抗生素的应用及监管对策

兽用抗生素的应用及监管对策兽用抗生素的应用及监管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兽药滥用及其引发的风险。
兽用抗生素作为兽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过度应用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兽用抗生素的应用及监管对策,旨在为广大畜牧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兽用抗生素的应用1. 兽用抗生素的介绍兽用抗生素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兽类疾病的一类药物。
相较于人类用药,兽用抗生素使用情况更加复杂。
养殖业中的兽类往往处于密闭的环境中,一旦发生疾病,就会迅速传播,且病情进展较快。
因此,对于养殖业,兽用抗生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兽用抗生素的类型及作用兽用抗生素的主要分类包括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磺胺药类、氨基糖苷类等。
目前,这些类别中最常使用的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除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药物、林可霉素以及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医学中。
兽用抗生素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杀死或抑制兽类体内细菌的繁殖,达到治疗感染或预防感染的目的。
抗生素的使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但是,过多的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兽类体内的菌群失去平衡,出现耐药性的情况,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安全。
二、兽用抗生素的滥用现状近年来,兽用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据研究表明,大部分兽药抗生素并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导致了许多药品的浪费和滥用。
如何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兽用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1. 兽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由于兽用抗生素可以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养殖场普遍认为经常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动物的产量和降低死亡率。
因此,即使在没有病情的情况下,也会随意使用抗生素。
这种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一方面会导致药物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动物体内菌种失去平衡,出现耐药性。
兽用抗生素在规模化猪场中的合理应用

兽用抗生素在规模化猪场中的合理应用摘要:随着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养猪场对兽用抗生素知识的匮乏表现的尤为突出。
什么是兽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分类及如何配伍;兽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副作用;市场上兽用抗生素的情况怎样;规模化猪场如何利用兽添抗生素与饲添抗生素进行保健是困扰猪场的主要因素。
如何就兽用抗生素在规模化猪场中的合理使用,笔者就以上问题逐一阐述。
一、兽用抗生素在规模化猪场中应用的重要性1、兽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概念兽用抗生素是通过培养微生物(放线菌、真菌),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排泄出代谢产物,将代谢产物提炼、干燥后用来预防治疗疾病,这类药叫生物合成药。
也可以将代谢产物通过人工半合成或将有机大分子直接合成,这类药叫人工合成药。
2、兽用抗生素在规模化猪场中应用的重要性美国在1921年用青霉素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促进猪的生长,以后促生长药物相继产生。
兽用抗生素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预防疾病,保持猪群健康程度;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经济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兽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分类及配伍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抗生素可阻碍猪的造血功能和生长,也可以使猪的免役功能下降(免疫抑制剂);痢菌净可引起猪生长滞缓;硝基呋喃类可以引起生长滞缓,也可以导致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每种药物都可以产生耐药性。
一般来讲生物合成药如β-内酰氨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多肽类、聚醚类抗生素不易产生耐药性,人工合成药如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容易产生耐药性;小分子药喹乙醇、喹烯酮、痢菌净容易产生耐药性,大分子药如多肽类、聚醚类不易产生耐药性。
二、不同阶段猪病特点及兽用抗生素(抗生素)在规模化猪场中的合理应用1、不同阶段猪病特点养猪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特征的疾病,其中有些是最重要的疾病,也有作为继发性感染的疾病,还有在霉菌毒素的压力下发生的异常疾病。
有些疾病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阶段,如猪瘟、口蹄疫、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等;而某些疾病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或重要性不同,如大肠杆菌可以引起哺乳仔猪的黄痢、白痢,也可引起断奶仔猪的腹泻,在母猪大肠杆菌可引起乳房炎、子宫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伪狂犬病毒可引起母猪的流产,也可引起仔猪的腹泻、呼吸道疾病和神经症状。
兽用抗生素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使用兽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一是严格掌握适应症
• 掌握致病 微生物的 种类及其 对药物的 敏感性, 有条件时 应作药敏 试验。
二是注意用量及疗程
• 一般首次用药剂量以规定剂量为上限为宜; 急性传染病和严重感染时剂量也以上限为 宜。 • 给药途径应适当选择,严重感染的情况下 应多采用注射给药,病情较缓时采用口服 给药最佳。
一、兽用治病用抗生素分类
• 选用治病用抗生素类药物时,首先要诊断 畜禽是感染了革兰氏阴性菌还是革兰氏阳 性菌,在用药前务必咨询兽医进行诊断或 进行感染菌分离。
• (1)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有 青素,林可霉素等。 • (2)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有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 大观霉素。
兽用抗生素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 兽用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使用通常可分为 两部分: • 一为治病用抗生素, • 二是促生长用抗生素 • 农村农业部表示:针对促生长用抗菌药物, 将积极稳妥地推动实施“退出行动”。按 照风险分级、分类评估的原则,加快淘汰 风险隐患品种。
• 兽用治病用抗生素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的防 治,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 • 促生长用抗生素主要用于促进动物生长, 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 生产成本等。
三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 不宜长时间使 用一种抗生素, 可选择有效的 抗生素种类交 替、轮换使用。
四是防止影响免疫反应
• 在进行各种预防菌 苗接种前后数天内, 不宜使用抗生素。
五是防止产生配伍禁忌
• 抗生素之间以及抗 生素与其他药物联 合使用时,会产生 配伍禁忌,引起不 良反应,深入了解 各类抗生素间的配 伍禁忌可以有效避 免。
六是同一类别的抗生素不能同时使用
兽用抗生素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 注意:
• 氯霉素造成贫血,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出现“再障”
•
甲砜霉素没有“再障”报道,
• 氟甲砜霉素: 不引起“再障” 。
• 配伍禁忌:
• 氯霉素类与大环内脂类和林可霉素类药物联用有拮抗 作用;
• 氯霉素对青霉素类杀菌效果有干扰作用,避免同时使 用。
1、氟苯尼考用药方案
• 抑菌药,时间依赖型药物 • 首剂用量应适当增加,维持1天;15mg/kg体重 • 维持剂量与疗程:维持量至少2天,一般4~5天。7~
(一)青霉素类特点
品种
特点
第一 –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号)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第二代三
代 –头孢噻啶(先锋霉素2号)代强; 对革兰氏阴性茵作用稍差 –头 孢 氨 苄 ( 先 锋 霉 素 4 号 )
–头 孢 脞 啉 ( 先 锋 霉 素 5 号 )G(+)++++;G(-)++
–头 孢 拉 啶 ( 先 锋 霉 素 6 号 )
• 与林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具有 拮抗作用。
• 不宜在碱性环境中给药。 • 可以联合应用的药物:TMP;四环素类药物 • 氟苯尼考保健方案: • 仔猪:断奶后给药-40~60ppm,连续用药5-7天。 • TMP:与氟甲砜霉素联合,按1:4~5比例添加。即10~
2、 与青霉素类、头孢类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
3、 内服极少吸收,不宜用于全身,(肌注作用于
全身;)
•
4、耳毒性,与红霉素加重;
•
5、肾毒性,与头孢类加重。
(三)四环素类特点
• 快速抑菌剂 • 广谱: • 机理类似氨基糖苷类,作用于核糖体,抑制肽链的延长及蛋白质合
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机理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兽医学领域。
抗生素的种类繁多,每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机理。
本文将对常见的抗生素种类和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详细介绍。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代表药物是青霉素。
青霉素抑制了一种叫做“破坏横向连接酶”的酶活性,导致细菌细胞壁的生长和修复受阻,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般用于治疗重症感染,尤其是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好的疗效。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作用,其特异性作用机理是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举例来说,庆大霉素就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病原菌引起的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但是,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常用于呼吸道和皮肤感染,能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
这类抗生素主要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作用,具体机理是与细菌核糖体结合,阻断肽链的延伸和释放。
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和阿奇霉素。
5. 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阻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抗生素中最常见的代表是磺胺甲恶唑。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别的抗生素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这是由于不同抗生素作用于细菌不同的生物学部位或过程。
然而,抗生素并非万能药,过度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的增加,从而降低抗生素的疗效。
因此,正确的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守医生的处方和药物使用指导十分重要。
兽用抗生素类药物配伍禁忌

兽用抗生素类药物配伍禁忌兽用抗生素类药物配伍禁忌一、抗生素药物种类与作用机理抗生素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它在防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感染性疾病的现代化治疗起始于1936年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而抗菌药物治疗的黄金时代是从1941年生产青霉素G开始,并从20世纪40年代开创了抗生素物的新里程碑,随后即迅猛发展,不断出现各类新型的抗生素药物,根据作用机理分类如下: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G+菌作用强,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杆菌肽等。
2、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包括多肽类、多烯类。
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
4、抑制细菌核酸DNA的合成:包括喹诺酮类。
5、影响叶酸的合成:包括磺胺类、抗菌增效剂。
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
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Ⅰ、快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Ⅱ、慢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
Ⅲ、快速抑菌药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Ⅳ、慢速抑菌药磺胺类。
其中Ⅰ+Ⅱ联用具有协同作用,Ⅲ+Ⅳ联用具有累加作用,Ⅰ+Ⅲ联用具有拮抗作用,Ⅰ+Ⅳ联用无影响(无关)。
三、配伍禁忌的应用机理:1、药理性配伍禁忌(功能拮抗作用)而不能同时使用,可隔开时间用药。
2、理化性质配伍禁忌导致不能混合使用,但可以分开给药,包括:(1)产生沉淀;(2)产生气体;(3)酸碱度变化;(4)变色;(5)分层、潮解四、各类抗菌药物的配伍禁忌与应用注意事项:(一)、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临床常用的主要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临床应用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螺旋体和放线菌高度敏感,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
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链球菌、李氏杆菌、坏疽及钩端螺旋体病以及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兽用抗生素详细介绍

亚胺培南:耐G+细菌产生的青霉素酶 5类:耐少量β-内酰胺酶。
羧苄青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
6类:耐大量β-内酰胺酶,但对PBPS的改变无效:
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
(一)青霉素类
(一)青霉素类
2.半合成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以青霉素的母核6-氨基青霉素烷酸 (6-APA) 为基本结构,经过化学修饰合成的一系列具有耐酸、耐酶、 广谱特点的青霉素。
有的不易被胃酸破坏,可内服(青霉素V); 有的不易被β-内酰胺酶水解,对耐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 萄球菌有效(氯唑西林);
有的对革兰氏 阳性菌有效,对革 兰氏阴性菌也有杀 灭作用(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等)。
易溶于水。
(一)青霉素类
钾盐、钠盐的性质:
遇酸、碱或氧化剂等迅速失效 青霉烯酸
临床应用时要新鲜配制。(所以只有粉
剂,没有注射液,用时用注射用水稀释;如使 用不完,放置不要过久)。
(一)青霉素类
[药动学]
①吸收: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仅少量吸收。
但新生仔猪和鸡内服大剂量(8万~ 10万IU/kg) 青霉素吸收较多,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 广谱青霉素 药理特点
▪ 耐酸,但不耐酶; ▪ 对G+和G-细菌均有效,但对G+菌的作用不及青霉
素G; ▪ 在水溶液中很不稳定,应临用时现配,并尽快用
完; ▪ 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
(一)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
又名氨苄青霉素、安比西林。 [理化性质]
其游离酸含3分子结晶水 (供内服);在水 中微溶,在乙醇中不溶,在稀酸溶液或稀碱溶 液中溶解。
兽用抗生素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

4.使用原则:注意剂量和疗程,充分饮水以增加尿量,宜与碳酸氢钠同服以碱化尿液,蛋鸡产蛋期禁用,选用疗效高、溶解度大和乙酰化率低的磺胺药,如SMM、SMD。
5.常与增效剂以5:1比例配伍。
头孢菌素类
一代
如:头孢羟氨苄、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主要治疗G+菌。
二代
如:头孢呋辛脂、头孢克洛、头孢孟多。可为一般G-菌感染的首选药,另对G+菌也有较强作用。
三代
如:头孢赛呋、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克肟。主要用于G-菌所致各系统的中度感染。
四代
如:头孢喹肟、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用于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引起的各系统严重感染
其它抗生素
1万古霉素窄谱(与青霉素相似),口服不吸收。抗G+菌,对G﹣菌无效。耳毒性、肾毒性大。
2泰妙菌素又叫泰妙灵支原净,抗菌谱与大环内酯类似,口服利用率高85%以上。
人工合成抗菌素
喹诺酮类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剂静止期杀菌药(缓效杀菌剂)
第一代,二代大部分以淘汰,被三代四代所取代。
β-内酰胺类
作用机制均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繁殖期杀菌药
(速效杀菌剂)
青霉素类
天然
青霉素G(青钾,青钠)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易破坏,宜肌注.窄谱抗G+球菌,杆菌\少数G-菌.青霉素V耐酸不耐酶。
半合成
具有耐酸、耐酶、广谱等特点。(如广谱的(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耐酸不耐酶广谱),它们对G+或G-均有作用,对G+菌及螺旋体作用<青霉素G/对G﹣菌作用<庆大霉素。可口服,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耐酶的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耐酸耐酶窄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磺胺类、TMP(又名磺胺增效剂)
革兰氏阳性菌G﹢
革兰氏阴性菌G﹣
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猪丹毒杆菌)、,坏死杆菌病。)仔猪红痢(魏氏梭菌)
禽:禽葡萄球杆菌(病葡萄球杆菌)禽链球菌病(链球菌)李氏杆菌病或旋转病(李氏杆菌)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肉毒梭菌毒素综合症(肉毒梭菌)坏死杆菌病(坏死杆菌)
β-内酰胺类
作用机制均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繁殖期杀菌药
(速效杀菌剂)
青霉素类
天然
青霉素G(青钾,青钠)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易破坏,宜肌注.窄谱抗G+球菌,杆菌\少数G-菌.青霉素V耐酸不耐酶。
半合成
具有耐酸、耐酶、广谱等特点。(如广谱的(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耐酸不耐酶广谱),它们对G+或G-均有作用,对G+菌及螺旋体作用<青霉素G/对G﹣菌作用<庆大霉素。可口服,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耐酶的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耐酸耐酶窄谱)
半合成
阿米卡星,奈替霉素。
多肽类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静止期杀菌剂(缓效杀菌剂)。
杆菌肽,多粘菌素E多粘菌素B,恩拉霉素等。特点:窄谱,对G﹣菌作用强大,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绿脓杆菌等。副作用:本类毒性较大,主要引起神经症状和肾毒性。
四环素类
1、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2、(速效抑菌剂),高浓度亦可杀菌。
第2类+第3类:相加
第1类+第4类:无关或相加
抗菌药物主要作用机制
主要作用机制
代表类抗生素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磷霉素、杆菌肽
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抑制细菌DNA的合成
喹诺酮类
影响细菌RNA的合成
利福平
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多粘霉素B及多粘霉素E
头孢菌素类
一代
如:头孢羟氨苄、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主要治疗G+菌。
二代
如:头孢呋辛脂、头孢克洛、头孢孟多。可为一般G-菌感染的首选药,另对G+菌也有较强作用。
三代
如:头孢赛呋、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克肟。主要用于G-菌所致各系统的中度感染。
四代
如:头孢喹肟、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用于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引起的各系统严重感染
口服吸收好,分布广,稳定,不良反应小。抗菌谱广,对G+菌G﹣菌均有较强的活性,而且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也有较好的效果。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疗效可与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类相媲美。
缺点:对猪适口性差。
兽用:(第三代)诺氟沙星(氟哌酸)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达氟沙星,沙拉沙星,,二氧沙星。
其它β-内酰胺类
如:β-内酰胺酶抑制药(例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可明显增强抗菌作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氨苄西林与舒巴坦。
大环内酯类
1、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2、速效抑菌剂,高浓度亦可杀菌。
天然
红霉素、吉他霉素、麦迪霉素等。特点:碱性不耐酸,抗菌谱窄与青霉素相似略广。G+球菌、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立克次氏体,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首选。
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1类
繁殖期杀菌药(速效杀菌剂)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
第2类
静止期杀菌药(缓效杀菌剂)
如: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类、喹诺酮类、利福霉素类。
第3类
速效抑菌剂
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
第4类
慢效抑菌剂
如:磺胺类。
第1类+第2类:协同
第1类+第3类:拮抗
第3类+第4类:相加
磺胺类
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慢效抑菌剂)。抗菌谱广。不良反应:肾毒性,肝毒性,溶血性贫血。
肠道易吸收: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甲恶唑嘧啶(SMZ)新诺明),磺胺对甲氧嘧啶(SMD)5甲、消炎磺),磺胺间甲氧嘧啶(SMM)6甲、制菌磺),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磺胺喹恶啉(SQ),磺胺氯吡嗪。
肠道难吸收:磺胺脒(SM SG)。
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TMP):三甲氧苄胺嘧啶。二甲氧苄啶(DVD):二甲氧苄胺嘧啶。
磺胺药物特征:
1.抗菌作用强度的顺序为:SMM > SMZ > SD > SDM > SMD > SM2 > SDM’> SN
2.耐药性:细菌易产生耐药性,各磺胺药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但与其他抗菌药之间无交叉耐药。
猪:黄白痢、水种病,副伤寒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布鲁氏杆菌病,猪肺疫(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败血波氏杆菌)
禽: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沙门氏菌)禽霍乱(巴氏杆菌)鸡传染性肝炎(弯曲菌)绿脓杆菌病(绿脓杆菌)传染性鼻炎(巴氏杆菌)
3.毒副作用:多为慢性中毒,损伤泌尿系统(结晶尿、血尿),消化系统紊乱(多发性肠炎),幼年动物免疫系统抑制,产蛋下降和破损、软壳增加。
4.使用原则:注意剂量和疗程,充分饮水以增加尿量,宜与碳酸氢钠同服以碱化尿液,蛋鸡产蛋期禁用,选用疗效高、溶解度大和乙酰化率低的磺胺药,如SMM、SMD。
5.常与增效剂以5:1比例配伍。
3、抗菌谱极广,包括需氧和厌氧的G+菌和G﹣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还有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天然品
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特点:在酸碱环境下不稳定,口服利用率低。
半合成
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特点:酸碱环境下稳定性增加,多西环素抗菌活性比四环素强2~10倍,长效。
氯霉素类
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特点: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支原体,链球菌巴氏杆菌等均敏感。易吸收,速效长效,安全。脂溶性,有胎毒性。
克林霉素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影响。抗菌谱同林可霉素。抗菌效力是林可霉素的4~8倍。
氨基糖苷类
1、作用机制均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2、静止期杀菌剂(缓效杀菌剂)。
天然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安普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
1、抗菌谱广对G﹣菌作用强,对G+菌效果较好。2、水溶性好,化学性质稳定。3、碱性,口服难吸收,口服用于胃肠道感染及消毒。4、易产生耐药性。6、不良反应:耳毒性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肾毒性;过敏反应。
其它抗生素
1万古霉素窄谱(与青霉素相似),口服不吸收。抗G+菌,对G﹣菌无效。耳毒性、肾毒性大。
2泰妙菌素又叫泰妙灵支原净,抗菌谱与大环内酯类似,口服利用率高85%以上。
人工合成抗菌素
喹诺酮类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剂静止期杀菌药(缓效杀菌剂)
第一代,二代大部分以淘汰,被三代四代所取代。
半合成
罗红霉素、螺旋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泰拉霉素、替米考星等。特点: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完全,血药浓度高,半衰期延长,主要用于呼吸道(支原体),肠道(回肠炎)泌尿道感染。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泰拉霉素。
林可霉素类
1、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2、速效抑菌剂。
林可霉素又名洁霉素内服吸收差猪利用率20%~50%窄谱(主要用于G+菌),主要用于链球菌,金葡菌,厌氧菌(产气荚膜杆菌),猪丹毒,支原体。用作促生长添加剂,与壮观霉素合用组成利高霉素。对猪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喘气病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