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及板筋平法解析

合集下载

板平法识图

板平法识图
(3)板分布筋和构造筋。与板支座上部非贯 通筋垂直且绑扎在一起的构造钢筋和分布钢 筋,应该由设计者在图中标明。
例如:在结构总说明中或者在楼层结构 平面图中规定板分布和钢筋配置的关系
二、04G101-4图集的板钢筋标注
板钢筋的标注分为集中标注(贯通纵筋)、原位 标注(非贯通纵筋)。
1.集中标注:以“板块”为单位,对于普通楼面 以一跨为一个板块。 内容:板块编号、板厚、贯通纵筋、标高差 (1)板块编号:同一编号板块的类型、板厚、贯通 纵筋均相同,但板面标高、跨度、平面形状、板支 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可以不同。
(2)板厚注写 h=100 h=80/60
(3) 贯通纵筋
3.原位标注
(2)板支座原位标注实例 1)单侧扣筋实例(单跨布置) 2) 双侧扣筋布置(向支座两侧对称延伸) (向支座两侧非对称延伸)
3)贯通短跨全跨扣筋布置
4)贯穿全悬挑长度扣筋布置
5)弧形支座上扣筋布置:当板支座为弧形, 支座上方非贯通筋程放射状分布时,设计者 应该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并加注“放射 分布”四字,必要时补绘平面配筋图。

钢筋平法第四讲(板、楼梯)

钢筋平法第四讲(板、楼梯)

二、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基础知识
按标注计算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固长度La+弯勾 按标注计算
板厚-保护层*2 (板厚-保护层)
板面筋根 数
面筋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板分布筋 长
1、分布筋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 ×2+参差长度×2+弯勾×2
2、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板分布筋根 数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 (向上取整)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
+1(向上取整)
温度筋长度
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 参差长度×2+弯勾×2
温度筋根数
温度筋根数=(轴线长-负筋标注长)÷温度 筋间距-1
双跨板
钢筋平法基础知识
第四讲 钢筋混凝土板和楼梯
• 11G101-1 包括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 墙、梁、板 • 11G101-2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一、有梁楼盖平法基础知识
• 板中钢筋的种类主要有:板 底受力钢筋、负筋、分布钢 筋(如下图)
本套图纸中:

多跨板钢筋连接构造:
板的平法标注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6.25d*2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底板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筋根数=(轴线长-负筋标注长)÷温度 筋间距-1

钢筋平法讲解

钢筋平法讲解
钢筋平法
2023
平法? 1、表达方式。 设计依据。
1
制图规则标准化,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
2
结构构造标准化,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施工易懂、易操作。
3
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施工识图、记忆、查找均方便,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
4
监理方便,可以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质量检查。
下部钢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注:下部钢筋 不分上下排)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LaE (且≥0.5Hc+5d)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
计算公式: 框架梁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0.1Ln 请注意标注方式
腰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腰筋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搭接
拉筋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梁中常见钢筋形式
梁钢筋:
钢筋骨架
上:上通筋 中:侧面钢筋 下:下部钢筋(通长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
跨中钢筋
跨中钢筋
关于平法的识图及配筋构造
计算公式:
上部贯通筋
01
03
02
计算公式 拉筋长度= 梁宽-2*保护层+2*11.9d+2*d
11.9d的推导
1
2
3
4
5
6
计算公式:
吊筋和次梁加筋
01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02
框梁高度>800mm a=60度
03

(12)板的平法配筋图(五)

(12)板的平法配筋图(五)
相同的地方: 1、板的表示相同(LB、WB、XB符号相同;板厚表示相同;) 2、负筋写法一致(××@××,距离表示方式一致) 3、相同的板和钢筋信息,可以参照;
2、简单识图
平法中板钢筋的构成
3、识图实训
识图实训:(绿皮图纸P21) 1、图中分布筋信息是怎样的?
2、B:X&Y ø 10@150,请说明含义,并绘制示意图。
3.4.7 板的平法配筋图(5)
板的平法配筋图表示方法
1、规则学习:比较不同(传统标注、平法标注) 2、简单识图 3、识图实训
1、规则学习
不同的地方: 1、钢筋的示意符号不同(传统标注:带弯钩;平法标注: 不带弯钩;) 2、受力钢筋表示不同
(传统标注:写在钢筋上方,同负筋;平法标注:集中 注写,且有方向X、Y之分;底筋B和面筋T之分; )
3、A、C×①、②区域,试说明全部的钢筋类型和对 应信息。格式如下: 受力筋: 负筋:
4、C、D×③、④区域,试说明全部的钢筋类型和对 应信息。格式如下: 受力筋:制: P19 3.450板平法施工图

平法知识--板

平法知识--板
• 4、当在某些板内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 Xc,Y向以Yc打头注写(例如:纯悬挑板的下部);
有梁板配筋原位示例
LB5 h=150 B: XΦ10@135
YΦ10@110
LB4 h=80 B: X&YΦ8@150 T: XΦ8@150
XB2 h=120/80 B:XcΦ8@200;YcΦ8@200 T: XΦ8@200
➢ 板内受力钢筋计算 ➢ 板内负筋及负筋分布筋计算 ➢ 遇到板洞或异型板 ➢ 列式复杂、计算过程难 ➢ 。。。。。。
作业
• 计算首层2轴~3轴,C轴~D轴之间的板钢筋
谢谢大家!
✓ 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弯勾*2 ✓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向上取整) ✓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向上取
整)+1
练习
• 负筋分布筋长度、个数 (首层 1~2轴与A~B轴相交处板3#、7#、6#)
平法原则计算板钢筋量难点
• 4、对线段画至对边贯通全跨或贯通全悬挑长度的 上部通长筋,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 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
板内钢筋类型
板内钢筋
受力筋
面筋 底 筋(中间层钢筋)
负筋
边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负筋布筋
板钢筋端支座构造
板钢筋构造
练习
• 首层板受力筋长度、个数(LB1)
✓ 方式一: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 ✓ 方式二: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
板负筋的分布筋计算
➢ 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
✓ 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 ✓ 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 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

钢筋平法讲解PPT课件

钢筋平法讲解PPT课件
验收标准
钢筋安装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尺寸偏差检查、力学性能检测等。
钢筋平法在工程中的
05
应用实例
梁板类构件的钢筋平法应用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种方 式,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板的平面表示方法
采用平面注写方式,包括板块集 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两种方
包括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种类型,具体构造要求根据抗震等
级和轴压比确定。
基础类构件的钢筋平法应用
独立基础的平面表示方法
01
采用平面注写方式,包括独立基础集中标注和独立基础原位标
注两种方式。
条形基础的平面表示方法
02
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或列表注写方式,具体表达内容包括基础底
面标高、基础顶面标高、基础截面尺寸等。
钢筋平法讲解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钢筋平法概述 • 钢筋平法基本原理 • 钢筋平法识图与标注 • 钢筋加工与安装工艺 • 钢筋平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 钢筋平法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措施
钢筋平法概述
01
定义与作用
定义
钢筋平法是一种简化的钢筋结构 表示方法,通过平面图纸表达钢 筋在构件中的布置、形状、数量 和规格等信息。
钢筋的剪切性能
钢筋在剪切作用下,断口呈斜截面, 剪切强度与钢筋的直径和材质有关。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机理
化学胶结力
混凝土中的水泥凝胶与钢 筋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化学 反应,形成化学键,产生 胶结力。
摩擦力
混凝土收缩时对钢筋产生 径向压力,使钢筋与混凝 土之间产生摩擦力。
机械咬合力
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 凝土之间产生机械咬合作 用。

8.板钢筋平法

8.板钢筋平法

269李
• 4.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 5. 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单层双向钢骨架
一般情况下当板厚大于150时,最好双向满 布,或者考虑温度应力时,上铁也要配通 长钢筋 支座的负筋根据计算,当通长钢筋不够时, 在支座设附加筋就行。
三、板的平法标注方法
实例计算
• • • • • •
X:钢筋长度=净跨+端支座锚固*2+弯钩 =3600-300+2MAX(梁中心线,5D)+2*6.25D = 3600-300+2MAX(150,5*10)+2*6.25*10 = 3600-300+150*2+2*6.25*10=3725 根数=(布筋范围-钢筋起步距离)÷板筋间距+1 =(6000-300-50*2)/100+1=57根
2号支座负筋短筋计算:长度公式=平直段长度+两端弯 折 =1200+2*(120-15) =141 根数:公式=(布置范围净长-两端起步距离-丁字相交 处的梁宽)/间距+1 ( 起步距离:1/2钢筋间距) =300/200+1=3根
李266 8-1-9
原位标注按梁跨布置:应包括钢筋编号、配筋信息、连续布置的跨数、自支座中心 向跨内的延伸长度,以及是否横向布置到梁的悬挑端。(XXA)表示一端悬挑, (XXB)表示两端悬挑 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标注
延伸长度是指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当支座两侧对称时,延伸长度只需注写在一侧,当支座两 侧不对称时,分别注写两侧的延伸长度
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按板块划分包括板编号、板厚、配 筋三项必注内容 板编号——代号+序号 LB:楼板 WB:屋面板 YXB:延伸悬挑板 XB:纯悬挑板 板厚注写为h=XXXX,

梁柱板钢筋平法标注图解(详细讲解版)

梁柱板钢筋平法标注图解(详细讲解版)
•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0.65*2Lae
–内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弯折
• 根数:层高-2*50/间距+1(暗梁、 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端柱墙突身出
• 长度:
–墙端为端柱时:
•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
中间层纵筋:
层高-非连接 区长度+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顶层柱纵筋(中柱):
层高-梁高-非连接 区长度+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梁高-砼保护 层+12d
顶层柱纵筋(角柱、边柱):
层高-梁高-上层非连 接区长度+顶层锚固长度
插筋:
与上层钢筋的搭接长 度+非搭接区长度+伸入 下层的锚固长度
箍筋(根数):
暗(端)柱钢筋:
• 纵筋 –基础层,需要输入插筋(格式同墙向竖向钢筋) –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长度 –顶层=净高+锚固
• 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 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 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 箍筋:自由组合
暗梁
• 暗梁随墙走,故其钢筋计算很简 单 –纵筋=暗梁净长+锚固 –箍筋
1.1.2 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
2.1 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
钢筋一般表示法(钢筋信息)
二级钢筋
一级钢筋
1.2钢筋一般表示法(图例)
预应力钢筋表示法
钢筋涉及概念
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作用 有三:减少砼开裂后纵向钢筋的锈蚀、高温时使钢筋的温度 上升减缓、使纵筋与砼有较好的粘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间支座的钢筋构造
一. 上部非贯通筋:向跨内延伸长度详设计标注
二. 贯通纵筋,第一根钢筋距梁边也可以为50mm(12G9011)
板上部非贯通筋(扣筋)
一. 支座钢筋和跨板负筋 二. 弯折(腿长)扣一个保护层:保护层保护一个面或者
一条线。 三. 相邻两跨间的梁(墙)上不布置非贯通筋
四. 分布筋:非贯通筋延伸长度区域
跨板负筋合并计算
一. 同一板块跨板负筋配筋相同,可以合并计算, 即由单跨变成了双跨,注意两跨交界梁处的钢 筋(单侧跨板负筋/负筋)
二. 对于一些跨度非常小,往往不标注跨数,也称 之为最大区域布筋
这两负筋是什么意思
一.超过了双向了!设计院画重了
某支座段处少了非贯通筋
一.看镜像处如何标注;
二.同板块同方向处的支座钢筋,由双侧伸 出段变成了单侧伸出段;由跨板负筋变 成支座钢筋
双层双向
一. 贯通筋:底筋 和负筋,斜线即为布置区域的对 角线
挑板
一. 延伸悬挑板和纯悬挑 板
二. 分布钢筋的根数一般 直接数钢筋横断个数
三. 延伸悬挑板的延伸钢 筋和板块内的跨板负 筋/底筋/负筋联系起来 计算
屋面板和转化层板
一.一般为双层双向,多文字说明 二.钢筋线注
集中标注贯通筋,原位标注非贯通筋
非贯通钢筋和分布筋P94
一.分布筋是构造钢筋,拐角处必须布置一 根分布筋。
抗裂钢筋 温度钢筋P94
一.由设计者确定是否要设置
板其他
一.悬挑板XB 折板配筋 P95 二.板加腋 局部升降板P99-100 三.板开洞P101-102
悬挑板阳角放射筋P103
一.13G101-11 5-10
板翻边FB P50
四. 往往依据钢筋线的端部分别的看贯通筋和跨板负筋跨过 的板块,非贯通筋跨过的支座段
五. 一些非常小的板块上某个方向没有钢筋线而相邻的有, 此时往往依据框架主梁来划分“板块”了,即他们相同 配筋
六. 楼面板或者屋面板不超过双层双向,即底筋不超过双向 ,面筋(跨板负筋和负筋)不超过双向,除非有特别说 明。
一.X Y向:对楼 面板和屋面板 双向贯通
支座钢筋(非贯通筋)
一.端支座
支座钢筋(非贯通筋)
一.中间支座
跨板负筋
一.单板跨板负筋:相当于贯通筋(负筋)和 支座钢筋的组合体
板的配筋方式
一.分离式配筋和弯起式配筋
板的分类
一. 施工方法:现浇板 预制板 二. 力学特征:悬臂板 楼板
悬臂板是一面支承的板,如挑檐板、阳台板 、雨篷板 楼板是两面支承或四面支承的板 三、从配筋特点来划分
注写(当板块上部不设贯通纵筋时则不注)
板块配筋
一.双向板的配筋(单层布筋):板的上部未配置 贯通纵筋—板的周边需要布置非贯通筋
二.双向贯通布筋: 即双层双向钢筋,一般需要配置马镫钢筋(角 撑)
板支座原位标注
一.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扣筋)和纯悬挑 板上部受力钢筋
上部非贯通筋特殊情况P40
一.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与贯通筋并存:负筋和支座钢筋
不同种类板的钢筋配置
图集板块集中标注
一. 图集中的集中标注以“板块”为单位。对于普 通楼面,两向均以一跨为一板块
二. 集中标注:板块编号 板厚 贯通纵筋,以及板 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
三. 同一编号板块的类型 板厚和贯通纵筋相同,但 是板面标高、跨度、平面形状及板支座上部非 贯通筋可以不同
四. 板厚注写 h=100 h=80/60 五. 贯通纵筋 按板块的下部纵筋和上部纵筋分别
配筋表 代号等文字说明
一.传统制图,平面图纸上会有大量的文字说明 需要认真的读懂
非贯通筋的跨数
一. 以一个梁段或者墙段为一跨(垂直于两平行梁之间的最小区 域段)
二. 板面高度不一致,一般需要分别标注,即不连通
三. 有跨板负筋的区域没有分布筋
一板块跨板负筋和负筋并存
一. 优先划分跨板负筋的区域(即跨板的那部分) ,其余的为负筋区域(不是整个板块了)
二. 上部非贯通筋与邻跨上部贯通纵筋并存
负筋和支座钢筋并存,隔一布一
一.支座钢筋很多时候标注为:加强钢筋 二.相应的板块还有分布筋吗?
传统制图的识图方法
一. 需要读懂平面图上的文字说明
二. 任何一个最小的楼面或者屋面板块至少有双向贯通的底 筋;
三. 任何一个楼面板块没有负筋和跨板负筋时,它的四周至 少有非贯通筋(支座钢筋或者跨板负筋的伸出段)
一.上翻边和下翻边
无梁楼盖
一. 无梁楼盖的板平法标注规则,同样适用于地下室内无 梁楼盖的平法施工图设计
二. 无梁楼盖是板直接支撑在柱上面,为了加大柱顶部的 支撑面积,所以在柱顶部设置了“柱帽”
板带
一.所谓板带,就是把无梁楼盖板,沿着一 定方向平行切开成若干条带子,沿X方向 进行划分的板带,称之为X方向板带,沿 Y方向进行划分的板带,称之为Y方向板 带
一.大的工程或者复杂工程除了板配筋图外 ,往往还有结构布置图,需要两者结合 起来看。
板计算项目
一.底筋(B)即下部纵筋,上部纵筋(T)即负筋 ,都为贯通钢筋.支座负筋分支座钢筋和 跨板负筋,为非贯通筋
板的钢筋构造 P92
端部支座的钢筋构造
一.当端支座为梁:
中间支座的钢筋构造
一.下部纵筋:横跨一个整跨或者几个整跨
四、有梁楼盖板
一.以梁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平法施工图 设计
二.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三.板块编号
平法制图 传统制图
一.板及板筋图很多 时候有大量的文 字说明
立体示意图
GB/T 50105-2010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一.钢筋画法
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贯 通钢筋
二.原位标注:上 部非贯通钢筋
底筋
楼面作为一个板块
依据钢筋线划分板块
一.找大放小,根据不同方向的钢筋线的端 部和主梁的位置来划分,例如横向负筋
底部和顶部加强筋P101-102
一.文字说明,或者图形标 志,
二.一般隔墙下无梁往往要 加底部加强筋,计算方 法同底筋
三.有的图纸在水电管处要 加附加板顶钢筋
四.板洞P101-102
结构布置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