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平法配筋计算讲义讲 解
合集下载
最新钢筋平法讲解-ctecPPT课件

2400
150 250 6 22 4/2 6 22 4/2
2 16 10-200(2)
A
6900
1800
6900
250 150 150 250 6 22 4/2 6 22 4/2 6 22 4/2
6 22 2/4
2 20
跨中7钢20 筋3/4
KL4(3A) B
C
250 150 6 22 4/2
D
上部贯通筋
•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 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端柱
墙身水平钢筋遇洞口
墙身竖向钢筋
• 长度 –基础层,需要增加插筋。(输入格式见下图) –中间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 –顶层=净高+锚固
• 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 柱边50mm开始布置)
墙身竖向钢 筋与洞口
墙身拉筋
5、耳尖
定位:在耳部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配穴:攒竹、风池、光明、合谷、委中、关冲、印堂
—目赤肿痛 少商、商阳点刺出血
—急性咽喉肿痛 刺灸:直刺0. 1~0. 2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可灸。
6、牵正
定位:在面颊部,耳垂前方0.5寸,与耳中点相平 处。
功用: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主治: 口喎—风池、地仓、阳白、颊车、合谷 腮腺炎—翳风、合谷 口疮—地仓、承浆、龈交、合谷 刺灸法: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钢筋平法讲解-ctec
平法?
• 1、表达方式。 • 2、设计依据。
平法(11G101)
➢ 制图规则标准化,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 结构构造标准化,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施工易懂、易操作。 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施工识图、 记忆、查找均方便,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
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PPT课件

03
梁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梁的平法识图
梁的平法图集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 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信息,原 位标注表达梁的详细信息。
梁的钢筋算量
根据平法图集,计算梁的钢筋用量, 包括底筋、面筋、箍筋等,需要考虑 到抗震等级、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板的平法识与钢筋算量板的平法识图
板的平法图集包括板的标准图和板带 图,标准图表达板的通用信息,板带 图表达板的详细信息。
钢筋平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标准化的符号和图例,将复杂的结构构件进行拆分, 并标注出各部分所需的钢筋规格、数量、排布方式等信息。
钢筋平法的历史与发展
钢筋平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为了满足大 规模建筑工程的需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国内主要设计 机构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
• 未来,随着建筑工程复杂性的增加,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因此, 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THANKS.
钢筋平法的基本知识
02
钢筋的种类与规格
热轧光圆钢筋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通常用于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径 在6-12mm之间。
用于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径在 4-14mm之间。
热轧带肋钢筋
分为HRB335、HRB400和HRB500三 个级别,直径在6-50mm之间,广泛 用于建筑和桥梁工程。
钢筋的符号与表示方法
案例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提高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能力的关 键。
案例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建议
提高对规范和标准的理解 和掌握,确保工作的准确 性和合规性。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多参与实际项目以积累经 验。
梁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梁的平法识图
梁的平法图集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 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信息,原 位标注表达梁的详细信息。
梁的钢筋算量
根据平法图集,计算梁的钢筋用量, 包括底筋、面筋、箍筋等,需要考虑 到抗震等级、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板的平法识与钢筋算量板的平法识图
板的平法图集包括板的标准图和板带 图,标准图表达板的通用信息,板带 图表达板的详细信息。
钢筋平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标准化的符号和图例,将复杂的结构构件进行拆分, 并标注出各部分所需的钢筋规格、数量、排布方式等信息。
钢筋平法的历史与发展
钢筋平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为了满足大 规模建筑工程的需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国内主要设计 机构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
• 未来,随着建筑工程复杂性的增加,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因此, 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THANKS.
钢筋平法的基本知识
02
钢筋的种类与规格
热轧光圆钢筋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通常用于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径 在6-12mm之间。
用于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径在 4-14mm之间。
热轧带肋钢筋
分为HRB335、HRB400和HRB500三 个级别,直径在6-50mm之间,广泛 用于建筑和桥梁工程。
钢筋的符号与表示方法
案例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提高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能力的关 键。
案例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建议
提高对规范和标准的理解 和掌握,确保工作的准确 性和合规性。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多参与实际项目以积累经 验。
钢筋平法学习PPT课件

第14页/共106页
中间层柱纵筋计算
纵筋长度=中间层层 高-当前层非连接区+ (当前层+1)非连接 区+搭接长度LlE
非连接区=max (1/6Hn、500、Hc)
第15页/共106页
顶层柱纵筋构造
第16页/共106页
顶层柱纵筋构造
角柱
边柱
中柱
黑色纵筋锚固长度是从梁底第1开7页始/共110.65页lae/la 灰色标识纵筋锚固为12d
梁
径);最大间距≤正常箍筋间 距;当在箍筋加密区范围时,
间距尚应≤100。
•在此梁宽度范围内主梁的正
常箍筋或加密箍筋照常设。
03G101-1P62 63
•吊筋底部各宽出此梁两端各
50mm。
、
•当主梁高度≤800时,吊筋 第67页/角共1度06页取45;当主梁高度>
800时,吊筋角度取60。
•吊筋上端水平锚固为20d。
第1页/共106页
G101
钢筋平法图集适用范围
•现浇混凝土柱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 •现浇混凝土梁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系 •筏型基础
列
图 •现浇混凝土楼板与屋面板 集 •箱型基础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第2页桩/共承106台页
03G101-1
03G101-2 04G101-3 04G101-4 XXG101-5 06G101-6
+2*1.9d+2*max(10d,75mm)+2d
4、板内钢筋类型
板内钢筋
受力筋
底筋 面筋
负筋
边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负筋分布筋 温度筋第73页/共106页 其他:马凳筋、洞口加筋、放射筋
第74页/共106页
中间层柱纵筋计算
纵筋长度=中间层层 高-当前层非连接区+ (当前层+1)非连接 区+搭接长度LlE
非连接区=max (1/6Hn、500、Hc)
第15页/共106页
顶层柱纵筋构造
第16页/共106页
顶层柱纵筋构造
角柱
边柱
中柱
黑色纵筋锚固长度是从梁底第1开7页始/共110.65页lae/la 灰色标识纵筋锚固为12d
梁
径);最大间距≤正常箍筋间 距;当在箍筋加密区范围时,
间距尚应≤100。
•在此梁宽度范围内主梁的正
常箍筋或加密箍筋照常设。
03G101-1P62 63
•吊筋底部各宽出此梁两端各
50mm。
、
•当主梁高度≤800时,吊筋 第67页/角共1度06页取45;当主梁高度>
800时,吊筋角度取60。
•吊筋上端水平锚固为20d。
第1页/共106页
G101
钢筋平法图集适用范围
•现浇混凝土柱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 •现浇混凝土梁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系 •筏型基础
列
图 •现浇混凝土楼板与屋面板 集 •箱型基础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第2页桩/共承106台页
03G101-1
03G101-2 04G101-3 04G101-4 XXG101-5 06G101-6
+2*1.9d+2*max(10d,75mm)+2d
4、板内钢筋类型
板内钢筋
受力筋
底筋 面筋
负筋
边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负筋分布筋 温度筋第73页/共106页 其他:马凳筋、洞口加筋、放射筋
第74页/共106页
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ppt课件

A
KL4(3A)250*700
2 22 8-100/200(2)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6900 6 22 2/4
250 6 22 4/2
1800 150 150 6 22 4/2
2 20
250 6 22 4/2
KL4(3A)
B
C
上部贯通筋 2 22
6900 7 20 3/4
完整编辑ppt
51
插筋:
与上层钢筋的搭接长 度+非搭接区长度+伸入 下层的锚固长度
完整编辑ppt
52
箍筋(根数):
【L(净跨)-50*2】/箍筋 间距 + 1
完整编辑ppt
53
板钢筋计算
底部受力筋:
标注长度+2*弯 钩长度(一级钢时)
上图单块板钢筋根数: 【板宽-上轴线到梁边距离-下完整轴编辑到pp梁t 边距离-2*50】/间距 + 1 54
完整编辑ppt
7
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的埋入
长度使得钢筋能通过粘结应力把拉拔传递给砼,此埋
入长度即为锚固。最小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 长度:Lae
完整编辑ppt
8
弯钩:为了保证可靠粘结与锚固光圆钢末端做成的
弯钩,有90、135、 180 度。
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轴
中间支座上部负筋: 1、上排:L(净跨)/3+ L(净跨)/3+支座宽 2、下排: L(净跨)/4+ L(净跨)/4+支座宽 【注:L (净跨) 为该支座相邻两跨跨长值大者】
完整编辑ppt
44
KL4(3A)250*700
2 22 8-100/200(2)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6900 6 22 2/4
250 6 22 4/2
1800 150 150 6 22 4/2
2 20
250 6 22 4/2
KL4(3A)
B
C
上部贯通筋 2 22
6900 7 20 3/4
完整编辑ppt
51
插筋:
与上层钢筋的搭接长 度+非搭接区长度+伸入 下层的锚固长度
完整编辑ppt
52
箍筋(根数):
【L(净跨)-50*2】/箍筋 间距 + 1
完整编辑ppt
53
板钢筋计算
底部受力筋:
标注长度+2*弯 钩长度(一级钢时)
上图单块板钢筋根数: 【板宽-上轴线到梁边距离-下完整轴编辑到pp梁t 边距离-2*50】/间距 + 1 54
完整编辑ppt
7
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的埋入
长度使得钢筋能通过粘结应力把拉拔传递给砼,此埋
入长度即为锚固。最小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 长度:Lae
完整编辑ppt
8
弯钩:为了保证可靠粘结与锚固光圆钢末端做成的
弯钩,有90、135、 180 度。
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轴
中间支座上部负筋: 1、上排:L(净跨)/3+ L(净跨)/3+支座宽 2、下排: L(净跨)/4+ L(净跨)/4+支座宽 【注:L (净跨) 为该支座相邻两跨跨长值大者】
完整编辑ppt
44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实例教程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实例教程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设计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祥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平法的推广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一)平法梁配筋计算1,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下面以一个实例具体介绍梁配筋的计算规则:2,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3,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注:下面介绍手工计算方法:(二)平法柱配筋计算1、柱钢筋主要分为纵筋和箍筋。
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相邻柱纵向钢筋连接接头要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柱纵筋连接方式包括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
2、柱箍筋按钢筋级别、直径、间距注写,当为抗震时用斜线“/”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内箍筋不同间距。
如柱全高为一种间距时则不用“/”;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三)平法剪力墙配筋计算1、剪力墙身表达形式为Qxx(x排),括号内为墙身所配置的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的排数(排数的规定见平法03G101-1第13页)。
2、剪力墙身共有三种钢筋,水平钢筋、竖向钢筋和拉筋。
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水平钢筋的计算比较简单,拉筋尺寸及根数要依据具体设计来进行计算。
下面就以一个实例来计算墙的配筋:Hello,伙伴们。
造价员钢筋平法讲解PPT.

长度(详细情况见图集53页) • 搭接形式(影响柱的箍筋根数及纵向钢筋长度)
结构说明
• 抗震等级
• 搭接、锚固、保护层
• 构件说明
梁 : 吊筋、加筋、拉筋 柱 : 接头形式 板 : 分布筋、板洞加筋 剪力墙:洞口加筋,加暗柱,暗梁 构造筋:砌体加筋,砌块墙中构造柱、抱框柱、 圈梁、过梁、现浇带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锚固长度、 抗震锚固长度、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怎样算好钢筋量
• 识图能力
图纸 图集
结构说明 配筋图
制图规则
图纸规范化
构造详图 增加识图难度
平法适用范围:
1、现浇钢筋砼梁、板
2、现浇钢筋砼柱
(00-11)G101-1
3、现浇钢筋砼剪力墙
4、现浇钢筋砼楼梯
(00-11) G101-2
5、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00-11) G101-3
平法构成: 1、制图规则 2、构造详图
影响钢筋计算的因素
• 抗震等级(影响梁的加密区长度: 一级抗震>=2Hb且>=500mm; 二级抗震 >=1.5Hb且>=500mm)
• 决定抗震等级的三个因素(1.结构类型;2.设防 烈度;3.檐高)
• 保护层的厚度 • 混凝土标号 如C30 影响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
端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
(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架立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现在图集中是 150MM) 架立筋根数=箍筋的支数-上部通长筋的根数 平法中P79规定,用于梁上部贯通钢筋由不同直 径钢筋(小直径通长筋)搭接时,取LlE
结构说明
• 抗震等级
• 搭接、锚固、保护层
• 构件说明
梁 : 吊筋、加筋、拉筋 柱 : 接头形式 板 : 分布筋、板洞加筋 剪力墙:洞口加筋,加暗柱,暗梁 构造筋:砌体加筋,砌块墙中构造柱、抱框柱、 圈梁、过梁、现浇带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锚固长度、 抗震锚固长度、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怎样算好钢筋量
• 识图能力
图纸 图集
结构说明 配筋图
制图规则
图纸规范化
构造详图 增加识图难度
平法适用范围:
1、现浇钢筋砼梁、板
2、现浇钢筋砼柱
(00-11)G101-1
3、现浇钢筋砼剪力墙
4、现浇钢筋砼楼梯
(00-11) G101-2
5、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00-11) G101-3
平法构成: 1、制图规则 2、构造详图
影响钢筋计算的因素
• 抗震等级(影响梁的加密区长度: 一级抗震>=2Hb且>=500mm; 二级抗震 >=1.5Hb且>=500mm)
• 决定抗震等级的三个因素(1.结构类型;2.设防 烈度;3.檐高)
• 保护层的厚度 • 混凝土标号 如C30 影响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
端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
(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架立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现在图集中是 150MM) 架立筋根数=箍筋的支数-上部通长筋的根数 平法中P79规定,用于梁上部贯通钢筋由不同直 径钢筋(小直径通长筋)搭接时,取LlE
钢筋平法培训PPT课件课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6
接技术研究和应用前景
01
02
03
新型机械连接技术
研究高强度、高韧性、耐 腐蚀的新型钢筋连接技术, 提高连接效率和安全性。
焊接连接技术
探讨适用于不同钢筋规格 和材质的焊接方法,优化 焊接工艺参数,提高焊接 质量和效率。
粘结连接技术
研究高性能粘结剂和表面 处理技术,提高钢筋与混 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和耐 久性。
03
04
钢筋平法应用部位
梁、板、柱、墙等主要受力构 件
钢筋连接方式
主要采用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
钢筋加工与安装
采用工厂化加工和现场安装相 结合的方式
实施效果
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材料 浪费,保证了施工质量
经验教训分享和改进建议提
经验教训 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确保钢筋平法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钢筋加工和安装的精度和质量。
关键部位细节处理技巧
梁柱节点处理
注意加密箍筋、吊筋等设 置,确保节点连接牢固。
剪力墙连梁处理
关注连梁纵筋、箍筋等配 置,满足抗震要求。
板式楼梯处理
注意梯板厚度、配筋等设 计,确保楼梯安全稳定。
实例分析:典型结构类型施工图解读
1 2
框架结构施工图解读
重点讲解框架梁、柱的配筋及连接方式。
剪力墙结构施工图解读
详细分析剪力墙身、边缘构件等部位的配筋特点。
3
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图解读
综合阐述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的原理及施工注 意事项。
Part
04
钢筋平法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材料验收与存放管理规范
钢筋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具备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
钢筋平法讲解-课件资料

<=800mm a=45度 次梁加筋按根数计算 长度同箍筋长度
箍筋
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 2*(H-2*25+B-2*25)+
(11.9*2+8)d 定额规定箍筋长度 L=(a-2c+2d)*2+(b-
2c+2d)*2+24d =箍筋内径周长+32d
根数计算=2*【(加密区长 度-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 距-1)
拉筋
计算公式 拉筋长度= 梁宽-2*保护层
+2*11.9d+2*d
11.9d的推导
d
1.25d
b a
L=10d+b+3/8*3.14*R =10d+(a-d-1.25d)+4.13d =a+11.9d
吊筋和次梁加筋
计算公式: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框梁高度>800mm a=60度
怎样算好钢筋量
• 识图能力
图纸 图集
结构说明 配筋图
制图规则
图纸规范化
构造详图 增加识图难度
平法适用范围:
1、现浇钢筋砼梁、板
2、现浇钢筋砼柱
11G101-1
3、现浇钢筋砼剪力墙
4、现浇钢筋砼楼梯
11G101-2
5、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3
平法构成: 1、制图规则 2、构造详图
弯下) 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 下部钢筋=15d+XL-25
• 基础部位 • 中间层 • 顶层 • 变截面
框架柱基础中的钢筋计算
箍筋
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 2*(H-2*25+B-2*25)+
(11.9*2+8)d 定额规定箍筋长度 L=(a-2c+2d)*2+(b-
2c+2d)*2+24d =箍筋内径周长+32d
根数计算=2*【(加密区长 度-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 距-1)
拉筋
计算公式 拉筋长度= 梁宽-2*保护层
+2*11.9d+2*d
11.9d的推导
d
1.25d
b a
L=10d+b+3/8*3.14*R =10d+(a-d-1.25d)+4.13d =a+11.9d
吊筋和次梁加筋
计算公式: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框梁高度>800mm a=60度
怎样算好钢筋量
• 识图能力
图纸 图集
结构说明 配筋图
制图规则
图纸规范化
构造详图 增加识图难度
平法适用范围:
1、现浇钢筋砼梁、板
2、现浇钢筋砼柱
11G101-1
3、现浇钢筋砼剪力墙
4、现浇钢筋砼楼梯
11G101-2
5、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3
平法构成: 1、制图规则 2、构造详图
弯下) 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 下部钢筋=15d+XL-25
• 基础部位 • 中间层 • 顶层 • 变截面
框架柱基础中的钢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