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 最新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①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

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

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的操守。

B.颔联使用对偶的手法,描绘明净悦目的翠竹轻摇,细雨中清香可闻的荷花格外娇艳。

C.颈联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诗人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

D.尾联“欲填沟壑”写诗人饱经患难,行将就木的消极与无奈,尽显杜诗思想感情之“沉郁”。

2.杜甫此诗,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中二人的“狂”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马【注】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泰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首“咏物诗”,本诗表现了诗人的“爱物之心”;又以独特视角,用第二人称抒情达意,将马人格化,生动而有情味。

B.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

交代了马与自己患难相依的关系,也写出了其老病的状态。

C.颈联写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

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

4.如同闻一多借“红烛”来写自己,杜甫所写的“病马”也实为诗人自己。

07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解析版)

07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解析版)

07 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4·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1. 嘿,想在2024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里乘风破浪吗?那你可得好好看看这个汇编了。

就像探险家在神秘的宝库里寻找宝藏一样,我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探寻那些隐藏的瑰宝。

比如说李白的,那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豪迈之气扑面而来,就像汹涌的海浪冲击着礁石,可要是在高考鉴赏题里遇到,你能精准地剖析出它的深层含义吗?2. 2024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盒子。

你不知道打开后会是怎样一首诗在等着你。

就像打开盲盒的那种期待又紧张的感觉。

像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短短十个字里蕴含着多少情感啊。

如果在高考题里出现,你是不是得像个敏锐的侦探,从字里行间找出杜甫当时那种悲怆的心境呢?3. 哟,2024年高考生们!诗歌鉴赏题可不能小瞧。

它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你想想,当你面对一首古诗,就像是在和古代的诗人面对面聊天。

比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里满是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要是考到了,你能把苏轼当时望月时的那种复杂情感说得清楚吗?可别像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啊!4. 2024年高考的诗歌鉴赏啊,就像是走进一个充满魔法的花园。

每一首诗都是一朵独特的花,有着不同的颜色和香气。

拿王维的来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画面感简直绝了,就像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要是在考场上遇到,你能像个艺术评论家一样,赏析出王维笔下这种宁静致远的意境吗?5. 嘿,小伙伴们!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可是个大挑战呢。

它就像是一场文字的冒险之旅。

想象一下,你走进了李商隐的的世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晦涩难懂又充满魅力的诗句,就像一个迷宫。

你能在这个迷宫里找到正确的出口,解读出李商隐那难以言说的情感吗?可别迷失在里面喽!6. 2024年高考的诗歌鉴赏,这可是个考验你文学素养的大舞台啊。

就像演员要诠释好角色一样,你得诠释好每一首诗。

看看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种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就像燃烧的火焰。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最新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最新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以下练习。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说说你对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答案】(1)“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⑴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词句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⑵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结合全词理解,可知“婵娟”即明月,末句极富美感,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

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故答案为:⑴“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2024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①钱逊叔泛舟虹桥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③人不至,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②本句首字原缺。

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

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斥鹦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2.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C2.“软”字形容斜风的温柔轻柔,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低”字描绘夕照的柔和低垂,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使景象更生动。

二、2024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D2.①乍听与久听的不同:乍听泉声时,感觉是一条溪水从门前流过;久听后感觉水声逐渐弥漫于四周,使人有身处舟中之感。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解析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解析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答题
序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头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目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词中又是怎样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①。

怀旧空吟闻笛赋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二十三年,指刘禹锡被贬官前后二十三年。

巴山楚水指贬谪之地。

②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写了一篇《思旧赋》。

③烂柯人相传晋人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

棋到终局,王质发现手里的斧柄已烂掉。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问题A 、用诗中词语填空首联说自己谪居在____________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____________了。

B 、简答颔联说自己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掉念而已。

接下去用王质烂柯的典故。

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颈联两句诗,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们以何种新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这首诗用了多种抒情表意的方法,请指出来。

(有几种写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什么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1、“何当”照应上文的_____________字。

另2、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长安)。

2、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

五、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