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部编版1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
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
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小朋友们背得真棒!(得到第一颗“星”)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李白写的诗。
2、(板书课题)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
(齐读课题)3、音读得真准!课题中有个地名,能找出来吗?还有个多音字?(给“发”字作个记号,并引导学生组词:出发)4、那么,课题“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5、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张贴图片)6、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K12配套]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部编版2
![[K12配套]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部编版2](https://img.taocdn.com/s3/m/f4662d3402020740be1e9b7f.png)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
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
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
《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识写本课生字。
2.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愉快欢畅的心情。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挂图,轻快的配乐CD。
学生:收集李白其人其诗的相关资料。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从白帝城到江陵时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喜悦欢畅的心情。
首行写白帝城地势高,为全篇写船走得快蓄势。
同时,交代时间为早晨,诗人在这曙光灿烂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行以千里”和一日”对比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一个还”字表现出诗人顺水行舟一日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
第三、四行更为精妙,啼不住” 万重山”描述了沿江两岸壮美的景色,轻”、已”不仅表达了船行之快,也表达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猿声可以解闷,过万重山也不觉时间长。
伴随着沿江两岸不绝于耳的猿猴叫声,不知不觉,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既可以欣赏到它的豪爽气势,又可以体会到诗人经过艰难岁月后迸发出的一种激情。
船快意快,令人神往。
诗人还特意用间”、还”、山”作韵脚,表达畅快的心情,读来轻快、悠远。
建议本课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词语解释。
朝:早晨。
辞:离开。
白帝: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白帝山上。
彩云:灿烂的朝霞。
间:中间。
千里:指白帝城到江陵约有一千里(不是实指)。
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还:返回,归来(还”是多音字,本课中读)。
两岸:指白帝城到江陵沿江的两岸。
猿:哺乳动物,和猴子相似。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不是实指,是很多的意思。
重:层层叠叠(重”是多音字,本课中读)。
重山:指很多座山。
*全诗大意:早晨离开了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达到。
在沿江两岸猿猴不停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穿过重重高山。
教学时,学生大致了解诗意即可,教师不必作过多、过深的讲解。
要重视朗读训练。
孟浩然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孟浩然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孟浩然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作者在早晨离开白帝城时的壮丽景色和对离别的深情思念。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美、培养学生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理解《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诗歌,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亲人离别时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材料:《孟浩然早发白帝城》诗歌原文。
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诗歌意象相符的白帝城美景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并引入《孟浩然早发白帝城》。
1. 学习课文观看导入视频后,学生开始学习《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诗歌原文。
首先,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熟悉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2. 理解诗歌意境通过诗歌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意境。
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孟浩然在诗歌中通过哪些描写方式表达了白帝城早晨的景色?b) 诗歌中的景色有哪些特点,给你的感官带来了怎样的体验?3. 分析诗歌情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可以让学生思考:a) 孟浩然为什么离开白帝城会有深情的离别之情?b)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如何描述你与亲人分别时的情感?4. 欣赏诗歌美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美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美的来源,并与自然的美相联系,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练习设计针对《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课堂练习,包括以下活动:1. 小组朗读: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诗歌,通过合作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2. 画面表达: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图片或简短文字表达诗歌中的景色和情感。
3. 自由写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理解和情感。
【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案教学要求1.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内容。
背诵课文,默写《早发白帝城》,提高理解古诗的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早发白帝城[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说明什么?][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暗含着什么内容?][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绝句[①这两句写了几种颜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本句是从哪里看到的景色?][③本句是诗人在哪里观察到的景色?]1.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学会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
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吧!三指导学生自学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读古诗。
注意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根据注释,再查查字典,想想诗句的意思。
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与同学讨论。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借助插图,探究诗意。
组内解疑。
五汇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新词。
古诗shī白帝dì城两岸àn辞cí啼tí认读多音字。
注:“朝阳”指刚升起的太阳,与“朝阳”不同。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4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默写课文。
4.理解诗句所描绘的风光,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欢,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所描绘的风光,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欢,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查阅资料:诗歌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早发白帝城(李白) 小池( 杨万里)千里——一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轻舟——万重山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读通《早发白帝城》看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理解诗人及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1.你对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哪些理解呢?会背哪些他写的诗?〔学生背诗展示〕2.这首《早发白帝城》是诗人什么时候写的?〔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他被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遇大赦,返回内地时在路上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熟,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1.自己把这首诗读几遍,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者。
提示把下面的字音读准确朝辞江陵猿还2.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
三、看注释,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可以读出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辞:辞别白帝:指白帝城从彩云间你知道了什么?指白帝城高耸入云。
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可以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呢?〔表达了诗人欢快的心情〕把自己体会到的当时作者的心情读出来呢?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啼:叫不住:不连续。
轻舟:轻快的小船万重山:长江两岸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群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辞、陵”等8个生字,会写“帝、朝”等5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重、朝”。
2.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
3.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一生写下过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我们在一、二年级时曾经学过他的好几首诗,他被人们成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么?(生回答)对,他就是李白。
你们会背他的那首诗呢?想不想背给大家听呢?(配上古筝的音乐)【设计意图】从本诗的作者导入新课,不仅对诗人李白作了介绍,而且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
和着优雅的古筝,学生吟诵着李白的诗歌,如《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还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早发白帝城》。
这些诗歌有的在前三册语文书的“语文天地”中出现过,同学们已经会背诵,有的在学前班学过,所以同学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要求展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背古诗、学习古诗的氛围。
二、识字学词(一)识字1.教师出示生字:辞、陵、猿、帝、朝、岸、啼、舟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采用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字音。
3.检查。
同桌互相考查。
教师抽查。
4.重点强调多音字“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
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
生齐读。
)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
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
《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
4.诗读得不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谁有不理解的字、词呢?
学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没有。
若有,则在全班互动学习,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若没有,则直接抓重点字“辞”、“还”、“啼不住”检测学生。
(学生可能回答:“辞”在本诗
中是“离开”的意思;“还”呢?是“返回”,为什么是返回呢?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李白流放途中被赦免,将要回到原来的住地江陵,所以“还”是“返回”,“啼不住”就是不停地叫之意。
对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相机点拨。
)
6.诗中的重点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诗读得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读诗,体会刚才学过的字词。
7.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学的字、词意思先自主思考,再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8.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
教师随机评价、指导。
9.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打出画面,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视情况相机追问,哪句诗让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2)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对学生的朗读,可通过评价、范读等适时指导。
3.当我们走进诗的意境时,我们已完全体会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谁愿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
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
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这美景就藏在古诗《绝句》里,只要你读懂了诗句,相信你就能感受到。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
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
三、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体会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1.“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诗中的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诗中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
(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
)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五、听录音朗读,听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六、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
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七、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