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和创作在当代书法教学中的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高校书法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

传统的书法教育主要注重临摹,即模仿传统名家的作品进行笔画、结构的学习。

临摹和创作之间的转化是高校书法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临摹和创作的定义、意义以及转化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

临摹和创作是高校书法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

临摹是通过模仿他人的作品来学习和掌握书法技巧和风格的一种方法。

通过临摹,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传统书法的基本功,培养对传统经典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创作则是通过个人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创作是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是学生个人的创意和艺术表达的体现。

仅仅停留在临摹阶段是远远不够的。

高校书法教育应该注重临摹与创作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将临摹与创作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个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那么,如何进行临摹与创作的转化呢?要理清临摹的目的和意义。

临摹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模仿传统作品深入理解和把握书法的精髓,掌握各种笔墨技法和规律,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书法,鼓励他们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要注重实践与反思。

通过实际创作和反思,学生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临摹和创作在当代书法教学中的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临摹和创作在当代书法教学中的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临摹和创作在当代书法教学中的分析书法在由古至今的教育教学中承载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它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载体,更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充分展现。

书法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发扬,更是对学生民族精神与历史教育的熏陶与培养,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书法教学的发展要依赖不断传承过程中涌现出的创新来实现,这就对书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以兴趣带动书法教学传承发展书法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引导是书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对书法典故和学习方法的讲解与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鼓励来实现。

观察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更包括对书法作品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赏鉴。

书法展览的参加与组织,鼓励学生进行现场表演,都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为学校制作宣传海报、参加书法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充分锻炼自己书法造诣的同时有展现自身能力的平台。

对书法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书法典故的趣闻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欧阳询临墓碑”、“王羲之吃墨”等奇闻异事,或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名言佳句,这些知识的扩充不仅能在兴趣引导上油不错的成效,更能为语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扩充知识面,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与帮助,科学适宜的鼓励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励学生对书法的学习热情,适当的指导能让学生在书法运用上提升效果更佳明显。

总之,教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以兴趣为主导带动书法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二、书法基本功的训练不可忽视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基本功”即汉字书写过程中一笔一划的书写能力。

书法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将汉字拆解成“横、竖、撇、捺、点、钩、挑、折”八种笔画,这些笔画的教学又从最简单的“点”开始学起,只有将这些笔画写好,才能应对各种汉字的书写需求。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高校书法教育中的临摹与创作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

临摹是指学生在模仿古代名家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书法技巧和审美水平。

创作则是指学生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通过灵感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

临摹在高校书法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传统书法的精髓,掌握正确的笔画结构、形态和节奏。

临摹是一个技术性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优秀作品的方式,快速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

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研究古代名家作品的笔法、用墨、构图和装饰,体会其中的美感和艺术性,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临摹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作品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体验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创作是高校书法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通过临摹积累了丰富的技法和经验之后,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展现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创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创作作品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才华和个人特色,还可以为传统书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思考作品的意境和主题,运用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艺术知识,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临摹与创作的转化并非易事,需要学生付出较大的努力和时间。

临摹时,学生不仅需要对名家作品进行准确的模仿,还要学会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神,同时要保持对自己的要求和提高的追求。

在创作时,学生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触觉,同时要注重技法的运用和艺术构思的完善。

为了更好地实现临摹与创作的转化,高校书法教育需要提供有效的辅导和引导,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展示平台。

临摹与创作在高校书法教育中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过程。

临摹是学生提高书法技巧和审美水平的重要方法,创作则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临摹与创作的转化是高校书法教育的关键环节,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并逐步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高校书法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临摹与创作作为书法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在高校书法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临摹与创作的转化角度对高校书法教育进行浅析。

我们来看看临摹在高校书法教育中的重要性。

临摹作为传统的书法学习方法,通过模仿名家作品,可以使学生熟悉书法字形、结构、用笔方法等基础功夫,帮助他们磨砺毛笔技艺。

在高校书法教育中,临摹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重要的是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传统书法的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学生可以汲取到很多优秀的传统书法精髓,这对于他们的书法修养和文化素养提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临摹与创作的转化并不仅仅停留在临摹的技艺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上取得更高的境界。

高校书法教育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创作,教师应该在传授书法技法的引导学生理解传统书法的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独特审美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这个过程中,临摹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临摹去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能够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产生具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临摹与创作的转化也需要注重个性和时代性的结合。

传统书法作品在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上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时代在不断变迁,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高校书法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在临摹名家作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审美需求,赋予作品更多的时代性和个性。

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书法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才能让书法艺术融入到当代人们的生活之中,才能让书法艺术实现与时代的对话,与现实生活的连接。

在综合考虑临摹与创作的转化之后,高校书法教育的教学实践需要着重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传统书法作品在审美观念上追求意境的抒发,而现代社会在审美上更注重作品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高校书法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在传统书法技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念转变,让他们能够在创作中注入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使传统书法作品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高校书法教育是培养学生书法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临摹与创作是书法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要素。

临摹是通过模仿经典作品以提高技艺水平和领悟作品的艺术内涵;创作则是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创作。

临摹与创作的转化是高校书法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创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临摹与创作的转化是学生书法教育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传统技法的重要手段。

毛笔书法注重用笔的韵味和笔触的变化,而临摹名家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模仿和学习他们的技法和特点。

通过反复临摹,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传统技法,熟悉毛笔的用法和笔法。

单纯地止步于临摹,学生只是在模仿别人的作品,没有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

必须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将已学到的技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化。

临摹与创作的转化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书法艺术是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需通过观察、比较、反思等一系列审美活动,逐渐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仅停留在欣赏和模仿的阶段,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色。

必须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自觉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个性化的审美观点。

临摹与创作的转化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临摹和创作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继承能力。

通过临摹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领悟到传统书法的精髓和魅力,进而在创作中进行创新和发展。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延续。

只有在创作中实践,学生才能体验到自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以及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临摹与创作的转化是学生书法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于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几点思考一、书法临摹的重要性书法临摹是指学习者通过模仿传统名家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它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法临摹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基本功。

书法临摹是学习者打好基础的有效途径,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可以锻炼自己的笔法、构图、用墨等方面的基本功,从而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

2. 参悟传统之美。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名家的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传统书法的魅力所在,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3. 培养审美情趣。

书法临摹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自己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可以感受到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书法之美,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

书法临摹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学习者提高书法水平、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二、书法创作的独特魅力与书法临摹相对应的是书法创作,它是书法艺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书法创作是指以个人的创意和想法为基础,通过笔墨纸砚进行艺术表达的过程。

相对于临摹,创作更加强调个性和独特性,它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魅力:1. 突显个性特色。

书法创作是表达个人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的载体,它强调了个人的独特性和风格,每一件作品都代表了创作者的个性特色。

2. 传达情感表达。

书法创作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

创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递内心的情感和感悟,使得书法作品更加具有温度和感染力。

3. 开拓创新空间。

书法创作是一个可以充分展现创作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它鼓励创作者突破传统、开拓创新,创造出独具个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书法创作是书法艺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突出了个性特色和情感表达,更加注重创作者的独特思想和艺术追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三、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关系书法临摹和创作虽然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二者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书法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高校中,书法教育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在书法教育中,学生通常会进行临摹和创作,通过临摹名家作品来提高自己的技法与审美能力,同时也通过创作来表达个性与创新。

如何使临摹和创作能够相互转化,如何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是目前高校书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临摹和创作的转化角度进行浅析,探讨高校书法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转化方向。

一、临摹与创作的关系及意义临摹是指学生通过模仿名家作品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能。

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细心揣摩,逐字逐句地模仿名家的笔法和结构,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书法的造型、韵律和艺术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临摹,学生可以吸收前人的精华,积累丰富的书法表现力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而创作,则是指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学的技法和审美理念,进行自由创作。

创作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可以在临摹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主张。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

临摹与创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临摹使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笔墨功底和造型技巧,提升书法水平;而创作则是通过临摹所获得的技能和理念,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通过临摹和创作的相互作用,可以促使学生在传承传统的注入现代元素,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高校书法教育中,临摹和创作的转化不仅仅是技法和审美观的转变,还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传统书法注重传承与继承,但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使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审美观相契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书法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临摹和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入现代元素。

高校应该注重学生对传统书法的理解与感悟。

学生在临摹名家作品时,应该注重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把握,理解其审美特点和历史背景,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书法的认识和感悟。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

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高校书法教育是培养学生书法艺术能力的重要阶段,其中临摹与创作是两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临摹是指学生通过模仿经典作品进行写作,以提高他们的技法和审美能力。

而创作则是指学生自己创作书法作品,展示其独特的创意和个人风格。

临摹和创作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互为补充,通过二者的转化,可以促进学生书法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高校书法教育中,临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临摹是学生掌握正确的笔画、结构和比例的重要方法。

通过仔细观察经典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用笔姿势、笔画的结构和运笔的技巧。

临摹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规则和表现技巧,如犀利、柔顺、起承转合等。

临摹是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模仿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书法的特点和精髓,培养自己对于美的追求和判断能力。

临摹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于书法的敏感度,以及对于书法作品的细微差别的辨别能力。

临摹并不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需要学生在模仿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实践。

学生应该通过临摹来感受经典作品的内在精神和艺术特点,进而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

只有这样,临摹才能起到提高学生艺术造诣的作用。

对于高校书法教育来说,不应该只停留在纯粹的临摹过程中,而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和创造。

创作是高校书法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创作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书法基础和创作理念。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到的技法和审美理念,通过自由的组合和创造,展现个人独特的创意和风格。

创作是学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展示自己个性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创作还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艺术兴趣和潜能,并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也需要临摹为基础。

尽管创作强调个性和创新,但在作品中仍然需要借鉴和运用前人的经验和技法。

通过临摹经典作品,学生可以借鉴其中的优秀之处,为自己的创作提供参考。

临摹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创作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摹和创作在当代书法教学中的分析
摘要: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作为民族文化精髓的展现,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觑。

在书法教学中,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激发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研究的内内容,基本功的训练是书法教学的基础,临摹是其中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作的鼓励与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

本文通过对书法教学中临摹与创作的研究与探讨,希望寻求书法在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关键词:临摹;创作;书法
书法在由古至今的教育教学中承载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它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载体,更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充分展现。

书法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发扬,更是对学生民族精神与历史教育的熏陶与培养,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书法教学的发展要依赖不断传承过程中涌现出的创新来实现,这就对书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以兴趣带动书法教学传承发展
书法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引导是书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对书法典
故和学习方法的讲解与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鼓励来实现。

观察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更包括对书法作品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赏鉴。

书法展览的参加与组织,鼓励学生进行现场表演,都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为学校制作宣传海报、参加书法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充分锻炼自己书法造诣的同时有展现自身能力的平台。

对书法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书法典故的趣闻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欧阳询临墓碑”、“王羲之吃墨”等奇闻异事,或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名言佳句,这些知识的扩充不仅能在兴趣引导上油不错的成效,更能为语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扩充知识面,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与帮助,科学适宜的鼓励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励学生对书法的学习热情,适当的指导能让学生在书法运用上提升效果更佳明显。

总之,教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以兴趣为主导带动书法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二、书法基本功的训练不可忽视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基本功”即汉字书写过程中一笔一划的书写能力。

书法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将汉字拆解成“横、竖、撇、捺、点、钩、挑、折”八种笔画,这些笔画
的教学又从最简单的“点”开始学起,只有将这些笔画写好,才能应对各种汉字的书写需求。

从书写的落笔、下笔、收笔等演示和讲解入手,进行重点讲解和反复示范,对正确笔画落笔方式的反复教育才能真正避免书法失误的出现。

如在进行初级书法教学时,“用笔”的教学就应重点讲解,用笔分“中锋”、“偏锋”、“侧缝”,且一笔一划“抑扬顿挫”皆有法可循。

所谓“用笔千古不易”,“书法以用笔为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用笔方法的深刻剖析。

从执笔、起笔、行笔、收笔、提按使转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反复演示,力求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与掌握,经过这样长时间系统性的基本功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基本功的同时对书法学习方式要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掌握与领会,对今后的书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临摹是书法教学的最佳途径
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孕育了丰富的书法名帖资源。

在书法教学中,临摹是书法教学的最佳途径。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的名帖进行临摹,并进行长期有序的联系,书法的联系是长期坚持的过程,朝秦暮楚是无法达到真正的书法水平提升目的的。

其次是临摹名帖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临摹方法和临摹规矩的讲解与规范,学生在临摹之前,对名帖本身的认识有限,对书法功底和理解的局限性可能会阻碍学生
对临摹的进行和对自身书法的不断创新。

这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能力水平发展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书法教学。

临摹中对名帖的理解、笔画运笔的判断、对名帖的观察甚至背诵、对临写的指导、对相关字和偏旁部首的联系,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在不断坚持锻炼中逐步发展和完善,书法学习过程是稳步求进的过程,切勿好高骛远。

临摹能帮助学生体会书法中的写作过程与学习书法的有效方法,让学生站在书法伟人的肩膀上不断发展。

四、书法创作是对书法教学成果的展示与发展
书法创作源自于一定水平的书法基本功,在书法教学中必不可少。

书法创作尽管具有创作面广泛、难度较大的特点,但真正的书法艺术作品得来不易。

书法教育工作者更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创作。

除在家持续的基本功练习外,应多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机会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创作是永恒的主题,也是书法教学的真正目的。

“书者,心画也”正体现出书法的创作情感。

书写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理论知识的不断充实能促进创作水平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学生的书法作品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

通过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对书法创作的交流,更能促进学生对自身书法水平的不断了解和对书法作品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

书法创作是学生锻炼一定水平的基本功后拥有的能力,通过这一能力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作品的不断展现,也能提升学
生对学习书法的信心与激情,促进书法教学的持续有效性发展,真正实现书法的传承与完善。

五、结语
书法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载体与精髓所在,承载着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与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

书法教育在现阶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更是对学生民族精神的构建与完善。

在书法教育中,临摹与创新贯穿于书法教育的整个进程之中,对书法鉴赏和书写水平的作用都无法替代,只有真正注重临摹与创新相结合,将书法教育正确认识并稳步发展,才能真正发挥书法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韩邦山.当代书法教学中的临摹与创作[J].美与时代(下),2014,12(06):142-143.
[2]李刚田胡立民,张学成.临摹与创作笔谈[J].中国书法,2013,10(05):138-159.
[3]史长虹.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立体解读[D].浙江:浙江大学,2011.
[4]吴明明.书法美学的立体阐释与当代书法创作走向的预测[D].重庆:重庆大学,2011.
作者简介:陈金方(1958-2),男,浙江省临海市,台州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