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快乐——走向对话》读后感

合集下载

走向对话读书笔记

走向对话读书笔记

教育从“有形”至“无形”——《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黄土塘小学郁琳琳《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这本书是由日本学者佐藤学撰写、由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课程论与比较教育学专家钟启泉教授翻译的。

钟教授利用他笃实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对这本书中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了通俗的阐释。

但对于部分观点,尚且要好好咀嚼。

教育理念一直是教育者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以求的话题。

从大体来说,这本书探讨的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其中,佐藤学研究了许多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的主张,以此得出两个当下面临的挑战:一是把学习界定为对话性实践,二是把学校重新界定为提供共享知识的场所。

一、重新发现使学习恢复快乐在佐藤学看来,学习的传统分为“修炼”和“对话”。

“修炼学习”是一种“自我修行”、“自我矫治”的行为过程。

一个人学习学术和艺术,不是借助知识去控制和支配外界或其他人,而是能治愈并丰富自己的内部世界所欠缺的部分,能够让自己从不完善的存在慢慢改变到完善。

这种“修炼的学习”是快乐的,能让人获得感悟和救赎。

“对话学习”则与之不同,它是通过与他人沟通而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指出“学习是在探究真理的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中形成的”。

从中我读出,苏格拉底的“教”不在传授,而在启发,从问答或者辩论的方式中引导学生思考,揭露对方认知中的矛盾,从而使其一步步得出真理,这就是一种教育实践,远比教育理论的直接面授更能深入人心。

但要达到这种境界,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就从最普通的教育经验来看,假如同学犯了错,那应该以一种语言艺术渐渐引导他自己认识到错处,起因是什么?矛盾冲突是什么?当时的情绪如何?想法如何?造成的后果如何?在此环节中,教师的问题也要问得谨慎小心,否则一不注意就会破坏了对话的氛围甚至会伤害学生。

所以,假如要实现以“对话”来传授“真理”,就要求引导者本身有丰富的方法经验和真理的积累,这对教育者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可谓是一字千金。

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

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

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李延安第一编:学习理论的探究一、绪论:追寻学习的快乐1、所谓“学习”就是自我的内心世界之“旅”,是自身智慧的“上下求索”,是同自身内心世界的对话。

(P8)2、“对话学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柏拉图记录的25篇以及苏格拉底的对话篇。

感悟:《论语》里也随处可见。

二、正文部分1、对话学习的三位一体论——重建世界、重建自身与重建伙伴感悟:学习是重建还是建构?何来重建?2、学习的第一种对话实践,是同客体的对话。

学习的第二种对话实践,是跟自己的对话。

学习的第三种对话实践,是在同他人的沟通这种对话的社会过程中实现的。

3、学习的实践是“创造世界”(认知性、文化性实践)、“探索性”(伦理性、存在性实践)和“结交伙伴”(社会性、政治性实践)相互媒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

感悟:学习的概念是否有扩大化的嫌疑呢?学校大于生活吗?4、在学校教育中,学习的“时间”、“空间”、“人”、“知识”和“环境”,一切都是以“效率性”原理为基础得以制度化的。

5、泰罗制把工人劳动的质性时间置换为均质的作业时间的量化单位,来实现大生产系统的,同样,在以效率性为原理组织的学校里,是把学习这一质性经验置换成均质的作业时间的量化单位,来组织课程与教学的。

感悟:效率、有效、高效6、课堂语言的独白性质,也起因于课堂教学运用了谓之“教室语言”的定型语言。

7、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三要素组成的自我完结的人为单位的连续,支配了课堂。

一般对话性会话中体现的两项式、即兴式的性质被剥夺了。

8、课堂的知识,既不是“我”的知识,也不是在“我”和“你”的关系之中生成并发挥作用的知识。

也不是从“我”出发、引导“我们”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丧失了归属的个人的“谁”(非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知识,谈论这种知识的语言是“那些人”(第三人称复数)的语言,只能向“那些人”独白。

感悟:知识在未被个体接纳前不就是那样放在那里吗?其归属性是指什么呢?9、儿童的“模仿”是建构新意义的活动,是作为原创性活动展开的。

快乐学习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

快乐学习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

快乐学习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快乐学习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读书可以使人快乐,书中的知识可以带我们遨游世界。

你都读过哪些书,有样的感受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快乐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快乐学习读后感篇一: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窗外雪花烂漫,沏上一壶好茶,翻开《窗边的小豆豆》,我便沉寂在小豆豆的世界里,流连忘返……《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

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喜欢天真可爱的小豆豆,喜欢“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喜欢电车教室,喜欢小林校长,喜欢……《窗边的小豆豆》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东西,同时,我也产生了很多的感慨。

意味着快乐,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应该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孩子从单纯的知识教育中解放出来。

巴学园就是这样一座深受孩子喜爱的学校。

在这里,废弃的电车就是教室。

没有固定的座位,每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

没有固定的课表,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的课和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孩子们就根据自己最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

如果孩子们在上午就把一天的课学完,在下午,他们就可以出学校散步,在散步之余,学习到更多。

在这个教育的理想园里,还有一位有远见的爱心教育家——小林宗作校长。

他很有创意,把废弃的电车改成教室;他尊重学生,耐心听小豆豆的话而不打哈欠;他关爱学生,特别是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他总是想尽办法,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他曾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

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之实践思考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之实践思考

2017年11月教育纵横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之实践思考!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夏华学期初拿到了一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 佐藤学著作《学习的快乐一走向对话》,由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代表 作三部曲之一.笔者从书中介绍的四个方面:学习理论 的探究、作为实践的学习、教育话语的解构、构筑学习的 共同体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阅读,结合这些年自身在工作 多年的教学经历谈一些体会,从两个方面谈一谈对话教 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一、从对话教学中思考数学双基双基在当下的课程教学中反而不太被提及了,这是 因为核心素养已经引导数学转向更高的学习层次,但是 这是因为要高屋建瓴的学习,所以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双 基,特别是双基在应试教学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笔者 认为,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扎实的双基才是其学习最 为有效的手段.问题11!1"3,丨"1=21!-"1,求1"1的取值范围.对话1_向量的代数运算.师:同学们对于本题的第一思考角度是什么?生:我想的是两边平方!师:这样的手段利用了向量的什么特性?生:向量的代数特性,即计算角度.师:这一步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尝试、思考,那么请大 家先试一试.生:由丨"丨=2丨!-"丨,平方得 ld2=36+4l"l2-8x3xldc〇s〈",!>,接下来怎么办?师:要善于思考和观察,要解决丨"丨的取值范围,上式 中还有一个量,即两个向量的夹角.也就是说一个等式 中有两个未知数,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生:哦!我想应该借助函数的思想,用一个量表示另一个量去试试.师:这是不错的一个想法,请试一试.生:用函数思想进行反表示,即c〇s〈",!>= ^&^,8丨"丨考虑到向量夹角的余弦值取值范围应该在[-1,1],即#1"^±^"1,不难解得2"|"丨"6.8丨"丨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处理手段,将模长两边平方进行代数化,是向量问题基本的处理方式.通过师生对话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后续的处理,这里学生可能站的角度不够高,没有函数思想的联系,在教师加以对话的引导后,学生豁然开朗,因此获得了成功.对话2_借助向量的几何运算.师:向量的双重性让我们知道,其几何特性是极具 效率的.几何视角可以从图形的建构出发,请学生尝试 图形建构.生:设 A(0*中,)%"«,)%=!,则设丨"丨"+,则丨!-"丨"土.2师:既然是三角形的建构,那么如何利用三角形的特点来解决问题?++上&3,生: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2+-上'3.2因此2'+'6.几何特性是向量所特有的,因此学会利用几何图形的建构,是向量问题几何本质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对话3 _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师:向量加减法是向量教学最为基础的知识,它告诫我们向量的学习是一种二维的学习,其关注了长度和高中版十•?炎,?33数坛在线教育纵横2017年11月方向,我们还可以从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角度,认识 了著名的三角不等式.生:是,从向量角度理解三角不等式是一种显而易 见的,即1丨!卜丨"1!丨!-"1! l!l+ l"l.师:这样,如何求解l!l的取值范围?生:利用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即三角不等式丨丨!卜l"l l!l!-"l!l!l#l"l,得l l!卜3!丄丨!! l!l+3,解得 2!l!l!26.这是向量最基本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向量的二维视角,即长度和方向,长度相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方向是学生比较忽视的视角.因此理解其方向视角,即几何意义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中学数学向量学习的核心.对话4:坐标运算的力量.师: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思路吗?生:我可以建立坐标系,从坐标运算的角度来解决 问题.师:很好!请你给大家示范下!生:以0为坐标原点,0&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 系,则&(3,0),0(0,0),^4(',)).由丨!丨=2丨"-!丨,得( '-4)2+ y2*',所以丨!丨*"'2+y2 # [2,6].师:好!这位同学的解答非常漂亮,让我们从坐标运 算的角度解决了问题,体会了向量坐标运算的力量.向量的坐标运算也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方法,相对而言其运算的要求更高一些,需要学生从计算的角度多强化,这种运算的力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适合运算能力较强的学生.二、从对话教学中领悟数学思想从对话中渗透数学思想,是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运 用知识的更高层次理解.可以这么说,在通过对话理解 双基知识的运用之后,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再通过对话将 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使其获得更高更妙的思想方法领 悟.这种教学久而久之的渗透,才是学生学习进一步走 向快乐的方向.问题2 (1)(2014年重庆卷)若不等式丨2'-1丨+丨'+2丨>(2)函数)*丨'-1丨+丨2'-1丨+丨3'-1丨+…+丨10'-1丨的最小值为________.分析:本题是代数角度下的不等式问题,从学生视 角请学生先作一番尝试.生:对于第(1)小题,我能想到的最基本方法是分类 讨论!(说明第一层次双基知识比较扎实)师:是的!这个大部分学生都想到了,利用三种情况 的分类讨论解决了函数y*l2'-1丨+丨'+2丨的最小值,从而求 得,的范围.生:但是对于第(2)小题,如果还是和第(1)小题类 似地使用分类讨论的话,好像不合适.师:的确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第(2)小题若 是分类讨论去解决,分类的情况太多了.那请大家想一 想怎么办呢?生:实在想不到.师:给大家一个引例看看z y*l'-1丨+丨'+2丨的最小值你会求吗?生:会!第一种方式是分类讨论;第二种方式是利用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第三种方式可以利用三角不等式.师:第二种方式,大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样的思想 在解决不等式问题?生:数形结合思想,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师:正确!再给大家一个铺垫:丨'-1丨+丨'丨+丨'+1丨最小值的几何意义理解吗?生:这个简单,丨'-1丨+丨'丨+丨'+1丨,显然变量'可以在数 轴上移动,当且仅当运动到0时有最小值.师:那么第(1)小题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数学思想解 决.你想到了吗?生:将丨2'-1丨+丨'+2丨转化为1'-+1'-22+l'+2l,显然变量'可瞒轴上減'删运动到去时有最小值!师:这样的话,你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第(2)小 题吗?生:可以类似地理解,原式变形为y*l'-1l+1'--+1'- •+…+1'-+…+1'-2210102个10个可知一共55项,因为是奇数项,所以必当变量'可以在数轴上移动,兮2对$'#!賊立,则顧范围是.当鹏运动到+时有最小值. 34十•?炎,?高中版2017年11月教育纵横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江苏省高邮第一中学潘梅耘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多,学习任务重,面临着 高考的压力,教学中若不注重实施情感教育,部分学生 很容易出现厌学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效率 的提高.同时,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比 较关注的内容.鉴于此,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采用 调查方法,对高中数学情感教育情况进行分析,为高中 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调查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需要引起学校 领导的重视,而且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 性,提高情感教育意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展情感教 育活动.为掌握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状况,本 文做以下调查:(一)调查目的掌握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状况,探究学生 学习中的情感,分析情感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 事项,给情感教育的高效实施提供参考.(二)调查对象以某高中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以及教师为调查 对象.(三)调查人数调查的学生人数1200人,教师50人.(四)调查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在学 生课外活动中开展调查,发放问卷调查共1200份,经 检查1200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其中学生问卷内容包括 五方面内容:美学素养、品德素质、自我意识、兴趣态""""""""""""""""""""""""""""""""""师:很好!这就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形结合思想 的渗透.从代数角度来说,分类讨论只是在原理上可行,而其几何意义的角度非常方便快捷地解决了问题.让思 想站在双基之上获得了成功!总之,对话是一种快乐的引导!优秀的教师正是在 于这种漂亮的引导,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学习的快乐!最 后笔者想问:学习快乐吗?笔者以为:因人而异.对于成 功者来说,不断从书中、他人的经历、总结的经验中去思 考过去、去寻找未来,这种学习大大缩短了摸索的时间,共享了成功,犹如一股清风,这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对 于厌学者来说,学习自然谈不上快乐.从我们工作的教 学一线来看,学习的快乐在哪里?有些人将学习作为生 存之道,无可厚非;有些人作为一生的事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因此这是很难全面回答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 可以将学习的快乐分为三个境界:其一是阅读,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尤其是文学方面,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其二是思考,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是思索,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思考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这种渐行渐近的快乐难以言表.其三是实践,从读书的快乐中找到与人生有共同想法的人,将这些快乐转述给他人,将这种想法带到我们的生活、教学实践中,是学习快乐的最高境界.参考文献:1. 方厚石.向量教学诠释思维品质[J].数学通讯,2015(1).2. 李兰云.运用思想解数学问题几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2013(1).高中版十炎35。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全文5篇]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全文5篇]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全文5篇]第一篇:《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范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其《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书中向我们清晰地展示出了一幅快乐学习图景,对什么是学习、如何进行学习的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与解读。

在佐藤学看来,从存在论意义上讲,学习是一种追求自我完善的行为。

个体通过学习,不仅要构建起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培育实现某种抱负的能力,而且使自己作为不可替代的存在,确证其生存的价值,充实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无愧于这个社会。

从关系论意义上讲,学习是一种对话、交往行为,即学习是个体通过同他人的沟通而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与客观世界的交往、对话,与他人的交往、对话,与自身的交往、对话。

要实现对话性学习,首先必须实现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场所——学校的品质与运行机制的转换,将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其主要的支撑点包括如下几方面:1、从个人主义的学习转换为共同体的学习。

2、学校作为教师共同成长的场所。

3、吸引家长、市民参与教育活动。

4、赋予学校自律性品质。

其次,要实现课程的重建。

佐藤学认为,在改革学习的实践方面,最大的障碍是课程问题。

以往的学校课程被理解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育内容的“公共框架”,缺乏把课程作为师生在学校与课堂里创造的“学习经验”加以理解的传统。

第三,实现学习方式的重建。

这是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途径。

佐藤学主张,必须彻底打破基于效率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勉强”式的认知活动,实现由“勉强”到“学习”的转换。

具体措施如下:1、实现由“座学”向“活动式学习”的转换。

佐藤学认为,从前的学习只是立足于教科书、黑板、笔记本的“座学”,学习者不与任何事物沟通、不与任何人对话,只听教师的讲授、牢记书本知识,表现为典型的“座学”方式。

[转载]读《学习的快乐

[转载]读《学习的快乐

[转载]读《学习的快乐原文地址: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三)作者:苏锦明《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代表作三部曲之一。

《学习的快乐》则是以“学习”为主题的专著,重点论述了“学习”作为一种对话性实践,不仅引导我们从独白的世界走向对话的世界,而且借助这种对话性的、合作性的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构筑起“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而基于“学习共同体”构想的学校改革作为一种“静悄悄的革命”,将会形成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

下面是读第二编《建构学习的对话性实践》笔记。

第二编《建构学习的对话性实践》笔记。

1.丧失了的学习——经验与意义的失落2.学习的社会性——意义的建构与共享在日本,从杜威与维果茨基理论普及所体现的对“学习”的曲解与局限,尔后还在持续并且得以再生产。

这些教育学中对“学习”的曲解与片面性,清晰地反映了日本学校文化的偏向,记录了这些偏向中共同体现的学校学习的根源性问题一般特征。

第一,缺乏学习中建构活动性,缺乏工具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

杜威和维果茨基理论的共同点,所谓学习,不是被动地、机械地习得现在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具有“问题解决思维”这种学习的性质:作用于对象——事物、事件与社会,构成问题,展开工具性思维,建构对象的意义,建构世界。

第二,具体性、经验性、实践性认识与抽象性、概念性、理论性认识的二元论,这两种阶段的分割与游离。

尽管杜威、维果茨基的精髓是克服感觉与意义、具体与抽象、经验与概念、实践与理论的阶段式二元论,但在日本却带来了扩大和助长这些二元论的后果。

第三,缺乏学习的有效步骤,对于认知与表达中的表述方式与论述方式(对话)缺乏关注。

在杜威或是维果茨基看来,知识是在学习活动与沟通过程中连续地构成的,是不断变化的。

一旦缺乏如下见解:知识是一种生成、发展的过程,根据语脉认识知识的意义,那么,学习往往就容易程式化,沦为习得至上的结果主义。

第四,对于学习的个人主义、心理学主义理解,缺乏社会性和共同体的性质。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西冈先生极其重视一年级儿童同白杨树的多样的交往。在表现之前,儿童们谈论校园里的白杨树;用手触摸白杨树的树皮;同粗粗的白杨树干角力,实际地感受树干的强劲;甚至感受到落叶的白杨树的树液——生命的血液。以儿童们整个身心的经验为基础,在每一个人的表象中白杨树栩栩如生,从而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摘自《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第 39-40 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简单地看到了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单维的活动,把课堂抽成真空,在凝固的空气中只有师生面无表情的知识的来回抛接。“时间”、 “空间”、“人”、“知识”、“环境”等等在效率的压缩下,变得客观而失去了其原本丰富的内涵,机械而僵硬。而佐藤学教授用魔棒点活了久被封穴的时空,在灵光一闪中课堂展现了它本该有的复杂性和活力。学习,当我们从外部把它作为一种操作活动来看待时,它是平面的、简单的、线性的。而当我们从把从学习者内心广泛的活动世界来看学习时,会发现一个个独特的、奇异的、复杂的空间。即在每一个学习者的世界里,课堂里同时发生着他与客体世界、与他人、与自我的实践,而且这种实践的发生是一次性的、特有的、瞬间的。学生是以生活的姿态呆在课堂之中,许多人都忘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的情感、生活经验卸在学校内外,那么在课堂中,认知活动必然交织着学生与同学、与教师的交往,自我的体验,这三种活动缠绕在一起。实际上,佐藤学提到,如果我们追溯学习的思想渊源,发现学习的两个传统即修炼和对话中就包含了三位一体的理念。最早出色地体现修炼传统的是 12 世纪的法国圣·维克多修道院休的《学习论》,休认为学习是一种内心之旅,通过整体的感悟、修行使个人从不完善趋向完善。从修炼的传统中我们得出学习是全身心投入与自己倾心交谈的传统,而且学习的极纯粹的快乐不是借助知识去控制和支配外界与他人,而在于治愈并丰富自己的内部世界所欠缺的部分。而谈对话的传统则不得不提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他认为通过对话可以学习者从凝固的、呆滞的观点中启引出来。对话的传统经由杜威、维果斯基的发展而更趋完善,即学习是在具体情境中对客体、对他人、对自身的对话。所有的简单、干瘪的课堂是一种控制下的畸形,时、空、人、知识、环境等等都是断裂的、破碎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肤浅的、堆积的繁杂活动,就是因为这样,所以课堂会变得越来越没有生命力和吸引力。而教师如果能恢复课堂中本有的文化性、社会性、伦理性实践的立体维度,把课堂变成一个即不乏活动、自立、合作的对话性实践场所,那么教学会变得单纯、自然、结构化和合理。需要指出的是,许多教师们认为提倡对话就是制造热闹,实际上,正如学习的修炼传统所揭示,学习是对自我的体会,是需要静谧安详、澄和专注的。即使是对话,也讲究在彼此倾听基础悉心思考。有时沉默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对话,有时喧嚣仅仅是一种体力的渲泻而已,关键是师生之间有没有达成一种异质的交流,这才是对话的关键所在。

教师读书活动总结(15篇)

教师读书活动总结(15篇)

教师读书活动总结(15篇)教师读书活动总结教师读书活动总结1搭着读书社的车,断断续续地读着书,虽然时光不够长,次数不够多,但每次生气时,拿出来看看,总能祈祷意想不到的作用,慢慢地,也体会到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我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我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

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

《给教师的推荐》,我深刻感悟到他的每一条推荐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给了我极大的帮忙。

《来自杜郎口中学的报告》,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件事: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迟做总比不做好;朝新的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新的曙光;当你超越了自我的恐惧时,你就会感到简单自在,我们很需要读点名著来坚定自我,把自我变得超然一些,从容一些。

让书香溢满校园,让经典深入心灵。

时时处处,角角落落,体现文化的气息,经典的味道。

如果你时时以书为友,天天以书为伴,你会不由自主地觉得有了几分从容,几分淡定,几分优雅,几分自信。

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教师读书活动总结2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根据xxxx市中小学读书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安排,我校于xxxx年继续展教师读书活动。

本项活动已作为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常规活动在落实。

一、加强领导,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学校成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担任组长,对全校教师读书活动进行指导,教科室制定校教师读书活动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快乐——走向对话》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拜读了佐藤学的《学习的快乐》一书。

这本书探讨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了解了一批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的基本主张。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其《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书中向我们清晰地展示出了一幅快乐学习图景,对什么是学习、如何进行学习的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与解读。

在佐藤学看来,从存在论意义上讲,学习是一种追求自我完善的行为。

个体通过学习,不仅要构建起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培育实现某种抱负的能力,而且使自己作为不可替代的存在,确证其生存的价值,充实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无愧于这个社会。

从关系论意义上讲,学习是一种对话、交往行为,即学习是个体通过同他人的沟通而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与客观世界的交往、对话,与他人的交往、对话,与自身的交往、对话。

要实现对话性学习,首先必须实现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场所——学校的品质与运行机制的转换,将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其主要的支撑点包括如下几方面:1、从个人主义的学习转换为共同体的学习。

2、学校作为教师共同成长的场所。

3、吸引家长、市民参与教育活动。

4、赋予学校自律性品质。

其次,要实现课程的重建。

佐藤学认为,在改革学习的
实践方面,最大的障碍是课程问题。

以往的学校课程被理解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育内容的“公共框架”,缺乏把课程作为师生在学校与课堂里创造的“学习经验”加以理解的传统。

第三,实现学习方式的重建。

这是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途径。

佐藤学主张,必须彻底打破基于效率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勉强”式的认知活动,实现由“勉强”到“学习”的转换。

具体措施如下:1、实现由“座学”向“活动式学习”的转换。

佐藤学认为,从前的学习只是立足于教科书、黑板、笔记本的“座学”,学习者不与任何事物沟通、不与任何人对话,只听教师的讲授、牢记书本知识,表现为典型的“座学”方式。

为了克服这种学习方式的障碍和弊端,必须在课堂中实施“活动式学习”,即借助工具、素材和他人而展开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活动。

2、实现由个人独白式学习向同他人对话的“合作式学习”的转换。

佐藤学认为,受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制约,从前的学习把与人沟通、求得他人帮助视为依赖别人而加以否定。

个体的学习普遍采取完全封闭的、彼此隔绝的所谓“自学自习”的方式。

为了克服这种学习方式的障碍和弊端,必须抛弃对独立学习的片面的理解与错误认识,将学习看作是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在个体的碰撞之中进行的合作性实践活动,在课堂中实施彼此贡献见解、合作探究、联合攻关与互相启发的合作式学习。

3、实现由“占
有式学习”向“反思式学习”的转换。

为了克服这种学习方式的障碍和弊端,必须使学习从“积蓄”知识与技能活动转换为“表达”、“共享”、“创造”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在课堂中实施旨在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自主创造意义与建构世界的思维与能力的“反思式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