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欧洲历史(5)从多神教到一神教
[专题]西方宗教发展简史
![[专题]西方宗教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13e1791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9.png)
西方宗教发展简史一、关于犹太人及犹太教公元前2000-1800年间,从最早产生人类文明的两河流域,一支被称作西伯来人的部族来到了现在的巴基斯坦地区当时叫做迦南的地方。
希伯来意为从河那边过来的游牧民。
部族的首领名叫亚伯拉罕,他的儿子名叫以撒,以撒的儿子名叫雅各,雅各有12个儿子,日后发展成12个部落,并称以色列人。
亚伯拉罕的故乡大多信奉萨比教,崇拜日月星辰多神,太阳是主神。
亚伯拉罕可能想到,日月星辰从哪里来,应该有个造物主的神,于是声称比太阳更伟大的造物主,才值得人们敬拜,为此,他曾遭到反对、关押和流放。
当他移居迦南后,就彻底放弃了多神教,以唯一的神即上帝为崇拜对象。
据说他之所以迁移迦南,正是受了上帝的指使,上帝允诺在迦南那里,给他们的族人以大国和福祉。
但此处系既有大国争雄之地,哪里轮得到他们建立大国?结果为了躲避战乱和饥荒,约公元前1720年,以色列人从迦南来到埃及,开始了长达430年之久,寄人篱下并受奴役的苦难史。
直到约公元前1290年,以色列人中出了个人物叫摩西,率领他的同胞逃脱法老控制,出埃及、越红海,到达西乃旷野,并在那里游荡了40年。
传说期间上帝赐予他们法律,与他们有个约定,上帝选择以色列人做子民,通过摩西这个中间人,用牛羊的血,要求以色列人单单敬拜耶和华上帝,除此之外不可有别的神,如果以色列人遵守此约,上帝便世世代代赐福给他们,而作为个人,死后则可以进入天国,活时享受平安与富有。
摩西把有关内容进行录述,形成“摩西律法”,核心即著名的“摩西十诫”,摩西并编撰《摩西五经》,至此犹太教正式形成。
关于上帝与以色列人的这个约定,后来被基督教称为旧约,因为传说后来有了新的约定。
摩西去世前传位给约书亚,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返战迦南,获得相当于现在以色列和约旦的土地。
约书亚死后200年间,以色列人和周边民族继续争战。
公元前1028-1013年,首领扫罗建立以色列王国,扫罗之后大卫继任国王(公元前1013-973年),定都耶路撒冷(大卫城)。
欧洲宗教演变从原始信仰到主流教派的历史追溯

欧洲宗教演变从原始信仰到主流教派的历史追溯欧洲宗教演变始于古代的原始信仰,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变迁,最终形成了现今的主流教派。
本文将对欧洲宗教演变的历史进行追溯,探讨其起源、发展以及转变的原因。
一、原始信仰的起源欧洲大陆最早的原始信仰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部落社会。
当时的欧洲人相信自然万物都有灵性,并通过祭祀、巫术等方式来与神灵沟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加深,形成了一些原始宗教体系,如凯尔特宗教、日耳曼宗教等。
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宗教演变古希腊和罗马是欧洲宗教演变的重要里程碑,他们的宗教体系对欧洲的宗教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的主要信仰是奥林匹斯众神信仰,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主保神。
而罗马帝国则融合了各种不同的宗教,最终形成了罗马天主教。
三、基督教的兴起与欧洲宗教格局的改变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兴起,并逐渐传播到欧洲各地。
基督教教义强调爱与和平,与古罗马的军事扩张和人口交融形成强烈对比。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弱和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正统地位确立,基督教成为欧洲主流宗教之一。
四、中世纪的宗教改革中世纪是欧洲宗教演变的重要时期,尤其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极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宗教格局。
马丁·路德等改革家对当时的天主教会进行了批判,要求对教义进行改革。
这场改革最终导致了天主教会的分裂,形成了新教以及不同的教派和教会。
五、启蒙运动对宗教的影响18世纪的启蒙运动对于欧洲宗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启蒙运动倡导理性思维和个体自由,质疑宗教的权威性,要求重视科学和人文主义。
这场运动加速了宗教改革的进程,也为新的宗教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六、现代主流教派的形成19世纪以后,欧洲宗教逐渐走向多元化和个人化。
新教派的兴起和天主教的改革使得现代主流教派逐渐形成。
同时,新兴的思潮和科学进步对传统宗教产生了冲击,一些人转向了无神论和人文主义。
总结:欧洲宗教演变的历史追溯表明,从原始信仰到主流教派的转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罗马帝国的宗教制度与发展

罗马帝国的宗教制度与发展罗马帝国在宗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宗教制度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帝国的宗教制度也不断发展变化。
本文将从宗教起源、信仰体系、宗教组织、宗教分裂等方面,来探讨罗马帝国的宗教制度与发展。
一、宗教起源罗马帝国最初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狄俄尼索斯崇拜、战神崇拜和家神教,这些信仰融合了许多当地传统信仰和希腊的神话故事。
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罗马接触到了希腊文化,并开始接受和崇拜希腊的神明。
罗马人也通过互动将自己的神话文化和希腊文化融合在了一起,这使得罗马宗教富有特色。
二、信仰体系罗马帝国的宗教信仰体系由多神教转向一神教,尤其是基督教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罗马帝国崇拜的主流。
在罗马早期,多神教是最主要、最广泛的宗教信仰,但在公元前三世纪,随着希腊文化的影响,希腊多神教被引入罗马,并与罗马神话混合,形成了独特的罗马帝国信仰体系。
在公元前391年,罗马开始拥护和信仰基督教,成为世界上最早接受基督教的帝国之一。
基督教的传播逐渐减弱了其他信仰的影响力,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宗教。
三、宗教组织罗马帝国宗教组织的主要形式为官方宗教、家庭宗教和私人宗教。
官方宗教由政府掌控,有专门的祭祀仪式和祭司来管理,并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宗教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如家庭神教,用于给家庭带来幸福和保佑。
私人宗教是个人对神明的信仰,如狄俄尼索斯崇拜和木星崇拜等。
四、宗教分裂罗马帝国在宗教上的分裂主要发生在基督教的发展过程中。
在公元4世纪初,帝国的皇帝废除了异端教派,规定了基督教会的正统教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开始分化为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两个大部分。
13世纪,又有天主教分裂成为新教。
总之,罗马帝国的宗教制度和发展体系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并且深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虽然宗教制度在历史中不断演变和分化,但罗马帝国的基督教信仰却一直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社会秩序。
古代宗教与现代宗教:宗教信仰的演变

古代宗教与现代宗教:宗教信仰的演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教信仰如同一股潜流,悄无声息地塑造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古代宗教,往往与自然崇拜、神话传说紧密相连,它们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最初解读,是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解释。
从古埃及的太阳神拉,到希腊的宙斯,再到印度的梵天,这些神祇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文明发展的见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信仰也在不断地演变。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现代宗教的出现,标志着宗教信仰从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从对自然的崇拜转向对道德、伦理的追求。
这些宗教不仅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更在社会组织、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教义、仪式、组织等形式,将信仰体系化、规范化,使之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然而,宗教信仰的演变并非一帆风顺。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全球化的交流,都对传统宗教信仰提出了挑战。
一方面,宗教信仰在面对科学解释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教义;另一方面,不同宗教间的对话与冲突,也促使宗教信仰在包容与排斥之间寻找平衡。
尽管如此,宗教信仰依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宗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还在道德教育、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宗教信仰的演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它见证了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分散走向团结的历程。
总之,古代宗教与现代宗教的对比,不仅展示了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在未来的道路上,宗教信仰将继续伴随着人类,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欧洲人自然观的演变

欧洲人自然观的演变从历史上来看,欧洲的自然观基本上以人与自然的对立为特点,反映了欧洲文化中信仰与理性的矛盾。
如李约瑟所指出,欧洲思想从一开始就不断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同部分始终没有结合起来。
加上欧洲认为自己的文明是普遍的、最优越的,故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
当代文化批评和生态批评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欧洲人普遍认为文明起源于古典时期的希腊和罗马,但其作为一个实体,应起源于中世纪的西欧。
文明在起源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成分,主要来自希伯来文化和古希腊罗马。
希伯来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基督教的“一神论”。
希腊哲学家和希伯来神学家开始用一位单一的、至高无上的神来替代早先文化认为存在于各自然物中的诸多神祗。
这种从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带来的后果是对自然的剥削。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方面,基督教所受到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圣经》直接教导人对自然的征服;二是在基督教传统中,自然是上帝的造物,因而不具有任何神性,所以人对自然的剥削不受道德的约束;三是历来的基督教神学关心的是人的救赎,而忽视自然的价值。
这个时期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人类中心论。
中世纪的自然观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与犹太教相联系并继承了犹太教的自然观。
《创世纪》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含混,认为人有罪,自然因人而有罪,自然因此而被否定。
它将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也使自然丧失了它以往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这种思想又被基督教所继承。
同时,《创世纪》又认为自然是净化人和磨练人的地方。
但是对自然的否定还是占主导地位。
正如《出埃及记》中记载的那样,荒野550首先是一个逃离罪恶和逼迫的避难所,其次是一个和上帝的关系更近的处所。
近代是欧洲崛起的时代,自然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巨大的社会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概念的重铸是由如下三种相互联系且相辅相成的观念运动完成的,基督教中世纪为此奠定了基础,即“自然”与“人工”之间差异的消除,人类统治和征服自然,世界图像的机械化。
华东理工选修课 世界文明及其遗迹——07犹太教文明

• 从此,以色列人自觉为上帝的特选子民,和上帝
保持一种特别的关系,这种连同上帝启示的法律 就成了维系犹太民族的独特的强有力的纽带。
犹太教的诞生
• 如果说亚伯拉罕的一神崇拜为犹太教奠定
了基础,那么,500年后摩西在西乃山领受 上帝赐予的法律,并确认以色列人和上帝 之间的牢不可破的契约关系,则标志着犹 太教的正式形成。
• 从此,以色列人有了成文的法律。这是一
个系统的信仰体系和价值体系,是这个民 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的指南。
犹太教的诞生
哈、亚哈谢、约兰、耶户、约哈斯、约阿施等。
• 南国犹太:
• 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
他利雅(女)、约阿施、亚玛谢、乌西雅等。
• 由于埃及、赫梯已衰,亚述尚未兴起,两国对
峙局面维持200年之久。
希伯来民族史历史分期
(六)被掳时期(公元前586~538) • 公元前721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攻陷撒马利
• 夏甲与以实玛列就到了沙漠地区生活,据说
神下旨意明确以撒的第一继承人地位,但同 时提出要让以实玛列独成一国并受神的保护。
• 亚伯拉罕成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
共同祖先。
犹太人的祖先
• 以撒的儿子雅各生有12个儿子,他们的子
孙演化为12个部落,并称为“以色列人”。
• 约公元前1720年,以色列人为逃避饥荒从
事?还是后来人对历史的演义?
今日录像之一:
真假摩西
犹太人的历史
• 摩西去世后,接着摩西领导希伯来人的是约书
欧洲宗教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欧洲宗教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欧洲是一个充满宗教历史的大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宗教在欧洲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对其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欧洲宗教的发展演变,并分析它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古希腊罗马宗教的兴起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是欧洲宗教发展的开端。
古希腊和罗马人崇拜众多的神灵,并将宗教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和政治系统中。
在古希腊,人们崇拜众神,并进行祭祀仪式以寻求神灵的庇佑。
罗马帝国的兴起后,罗马人崇拜的众神成为帝国统一的象征,这为后来基督教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基督教的发展是欧洲宗教演变的重要里程碑。
公元1世纪,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地区的犹太教背景中。
基督教的传播开始于罗马帝国,并逐渐在欧洲各地扩散开来。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是耶稣基督的救赎和神的爱,这一观念与古希腊罗马宗教体系中的众神崇拜形成了鲜明对比。
基督教的兴起和快速传播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人们的信仰体系和生活方式。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宗教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在16世纪,由于对罗马天主教教会的质疑和不满,一系列的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等改革家提倡对教会实践和教义进行改革,并提倡个人对上帝的信仰和权威的追求。
这些思想对欧洲的宗教体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催生了新的教派和对抗性的宗教动荡。
四、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欧洲宗教的发展演变不仅影响到社会和个人的信仰,还对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中世纪,教会在政治上具有巨大的权威和影响力,教皇和教会领导对欧洲的统治起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宗教改革的兴起,教会的权威受到了动摇,国家和君主对宗教事务的控制力得到了增强,这间接促进了于民众参与政治和科学发展的可能。
五、宗教对文化和教育的推动欧洲宗教的发展也对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推动作用。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教会是唯一的知识和文化中心。
宗教机构投资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学者和知识分子,与国家和社会共同致力于知识的传播和学术发展。
欧洲的宗教与信仰传统

欧洲的宗教与信仰传统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大陆,拥有丰富而多样化的宗教与信仰传统。
在欧洲大陆上,有着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多种主要宗教信仰,每一种宗教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影响和历史。
一、基督教基督教是欧洲最主要的宗教之一,它的影响力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
基督教的在欧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早期的罗马帝国时期到中世纪的天主教教廷统治,再到宗教改革运动和新教的兴起。
在欧洲,基督教的教派众多,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
天主教拥有最广泛的信众数量和着重强调教会的宗教体系。
东正教在东欧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力,并与俄罗斯文化相互交融。
新教则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其强调个人信仰和对圣经的解读。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欧洲的传播可追溯到8世纪的穆斯林扩张时期。
西班牙南部和东欧巴尔干地区成为伊斯兰教的重要扎根地,形成了充满阿拉伯、波斯、土耳其等文化元素的伊斯兰教文化圈。
在现代的欧洲,伊斯兰教是欧洲最大的宗教之一,拥有大量的信徒。
伊斯兰教徒在欧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区,同时也面临与主流社会的融合与冲突。
三、犹太教犹太教在欧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千纪。
在欧洲中世纪,犹太人作为少数族裔面临种种困境,但他们仍然保持并传承了独特的宗教文化和传统。
纳粹德国的大屠杀使得欧洲的犹太人人数急剧减少,但犹太教在欧洲仍然保持着一定规模的信仰群体。
犹太人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都有着重要贡献,同时也在欧洲各国建立了许多犹太教堂、会堂,成为城市的重要历史遗迹。
四、其他宗教与信仰除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之外,欧洲还有一些其它的宗教信仰。
例如,印度教和佛教在欧洲也有一定的信徒群体,尤其在英国和法国。
此外,欧洲也有一些原始宗教或民间信仰,这些信仰与特定地区的传统和文化紧密相关,如凯尔特宗教和北欧神话等。
总结欧洲的宗教与信仰传统丰富多样,这反映了大陆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多元性。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等主要宗教在欧洲的影响力深远,同时还有其它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说欧洲历史(5)从多神教到一神教
在前几篇文章里我们谈到了欧洲历史上主流的一些多
神教,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多神教为什么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曾经金碧辉煌的万神殿如何消散在历史的云烟中呢?而如今欧洲人为什么会抛弃“众神”选择“一神”呢?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一神教是如何崛起的。
首先一点从名称上来看多神和一神的区别是神的数量少了,但是质量却是大大的提高了,《圣经》中对于上帝的描写是:他是至高、全能、公义、圣洁、信实、慈爱的神。
相对于希腊神话中的,神是有缺点的,比如宙斯是非常好色的,他的私生子都是神话中的半神。
而在漫威版本的北欧神话中神的寿命有千年但是终究难逃一死,本质上讲,多神信仰是在人类社会基础上的升华,他们有阶级有职责,有兄弟也有姐妹。
信仰的神都会犯错误何况是他的信徒呢?在《城市广场》这部描写了公元4世纪末期发生在已经完全罗马化的亚历山大城的一些列宗
教冲突的电影中有一段经典的多神教教徒与基督教教徒在
城市广场上的一场辩论,首先是穿着罗马托加长袍的多神教徒登场,他说:“他们的生活习性(指罗马众神)与常人无异,他们吃喝享乐,骄奢淫逸。
如果我是诸神那么我也吃喝享乐骄奢淫逸岂不快哉?!”然后登场的是一身黑衣苦行僧模样的基督徒,他说;“不是这样,你们崇拜的形象没有一
丝神圣可言,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飞禽走兽”此时他指着广场上巨大的神像喊道:“塞拉匹斯(来生与肥沃生产力之神),谁会信仰把花盆当皇冠的神!”简单的对话中我们就看出来基督教的优势之一就是“神圣性”。
首先神圣应该拆开来讲,神代表高高在上和绝对的权威,圣代表圣洁和不可侵犯。
因此神圣的定义就是凌驾于天地之上不可侵犯的绝对。
而对于普通人来讲一个没有形象而又全知全能的神的感召力则远
远大于一堆满是缺点神明,还有一点我们前面说过罗马人每征服一个地区就把他们当地的神们请进自己的万神殿,像影片《城市广场》中说提到的诸神则是埃及传统神明经过希腊化改造后的“新神”,比如前面提到的塞拉匹斯,是在托勒密统治埃及时期出于统治与调和埃及人和希腊人的目的由
希腊人综合奥西里斯与阿匹斯所设计出的,这个“人造”的新神并未受到大多数埃及人的崇拜,信徒主要集中在亚历山卓(今天的亚历山大港)而在帝国的其他地方崇拜的神明各有不同甚至不同职业的人崇拜的保护神都不一样,这就造成了多神教信徒信仰的分散,其信仰的坚定则往往不如只信仰一个上帝的基督徒来的团结,而且由于在3世纪以前基督教一直是一个非法的地下宗教,所以基督徒们组织严密,一方面躲避帝国的追捕一方面大力发展信徒,而且早期基督教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不分种族,不分阶级,不分社会地位一律平等,这对帝国内的奴隶们有着非常大的诱惑力。
虽然
奴隶们在现实社会中没有社会地位,但是却能在信仰和精神领域找到平衡。
在君士坦丁大帝看来与一神教相比,罗马的诸神只是保佑人类,并不能指点人类如何生存,在经过3世纪危机之后,戴克里先建立的“四帝共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罗马帝国动荡的政局,而他勃勃的野心是要建立一个一人统治的稳定的帝国,而政局则是维持帝国存续的关键,但是罗马人始终排斥世袭制度,共和国就不用说了就连帝国早期皇帝也只是国家主权的委托者和行使者,但是皇帝不是执政官没有任期,当人们觉得这个皇帝不值得托付权力的时候就会被暗杀,从肉体上终结他的统治。
君士坦丁认为如果是“人类”将权力托付给掌权者那么他们也拥有剥夺和罢黜掌权者的权力,但是如果权力不是从人类授予的呢?那么他所需要的一切只能在一神教中找到。
从上面的这些特点来看一神教带来的凝聚力是多神教这种分散信仰的宗教无法带来的,基督教在经历了尼禄、图密善、德西乌斯、戴克里先几位皇帝的镇压不但没有灭绝反而有燎原之势,戴克里先时代(284年—305年),估计有十分之一(600万人,当时罗马人口估计为6000万)的罗马人信仰基督教,在戴克里先执政后期颁布敕令要求基督徒士兵需要离开军队,基督教堂的私产被充公,基督教的书籍被烧毁。
在戴克里先的宫殿被两次纵火后,其对基督徒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基督徒要么放弃信仰,要么被处死。
到了311年5月,当伽列里乌斯皇帝由
于长时间的重病困扰,怀疑是上帝对他残酷镇压基督徒的惩罚,他取消了反基督徒的敕令,停止了对基督徒的所有迫害,并在临终之时皈依了基督教。
313年当时的西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东部皇帝李锡尼共同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在帝国内信仰的自由,并给予基督教神职人员与多神教神职人员相等的特权,甚至君士坦丁将皇帝的资产捐献给基督教会,在他执政期间将首都迁移到帝国东部的新都君士坦丁堡,远离罗马这个多神教中心的新城中竟然没有一座多神教的万神殿。
到叛教者尤利安时代(361年-363年),基督徒数量已经超过人口的一半(估计为3300多万),在军队中更是绝对多数,而尤利安在位期间采取的压制基督教的做法使得他在远征波斯的时候被对皇帝不满的基督徒士兵所伤,最终死去(据说伤到皇帝的标枪是罗马人自己的)尤利安也成了最后一个多神信仰的皇帝。
而到了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到此为止所有的多神教活动包括古奥林匹克运动会都被宣布为非法的异教活动,罗马的万神殿也被基督徒改为教堂。
从戴克里先开始罗马从“元首制”过度到了“君主制”,但是到了狄奥多西之后,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君主的权力逐步达到顶峰,到了查士丁尼时期(527年- 565年)更是直接提出了君权神授。
过去元首制时代,元老院作为皇权的监督机构而存在,而且罗马人一直对皇位世袭持有怀疑态度,而君权神授之后就算找多无能的儿子继
位也不用费劲心思寻找理由了。
所有这一切只需要当权者说,“你们会接受我和我儿子的统治,并非因为你们的意愿,这是你们所信仰的至高天神的意愿”。
但是凡事物极必反,一神教所带来的团结与凝聚虽然带来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和对君主与上帝的绝对服从,但是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接下来中世纪的黑暗与思想的愚昧反而限制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多神教时期的宽容所带来的思想学术上的进步在一神教横行的时代被戴上了各种异端的称谓,在电影《城市广场》的结尾女数学家希帕提娅的死,一直被西方世界作为“文明消失”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