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练习(二)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今异义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3)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之后(4)至于颠覆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7)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小或少(9)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10)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12)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走路(1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而听细说持千金之资币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5.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数量是()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以货物与常⑤律知武终不可胁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匈奴诡言武死⑧武等实在⑨蹑足行伍之间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⑪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⑫朝夕遣人候问武A.1B.2C.3D.46.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粗双音节词语意义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动心)B.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公和婆婆)②传其事以为官戒(把……作为)C.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人力能做到的事)D.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它的果实)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7.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②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③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④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⑤故略上报(向上级汇报)⑥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⑦依乎天理(天然的道理)⑧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代指中原地区)⑨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⑩童子六七人(小孩)A.①②⑤⑦B.③⑥⑧⑩C.④⑤⑥⑧D.①③⑥⑨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①既窈窕以寻壑②悦亲戚之情话③感慨系之矣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气息奄奄⑥桂影斑驳A. 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④⑥D.②③⑤(二)通假字一、填空类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2)然则废衅钟与:()(3)王说,曰:“诗云……”:()(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7)无不为已:()(8)盖亦反其本矣:()(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无不为已:()(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选择类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鼓瑟希希:同“稀”,稀疏B.批大郤郤:同“隙”,隔阂,嫌隙C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D.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守或匪亲圣人无常师B.外连横而斗诸侯赢粮而景从君子生非异也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輮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吞二周而亡诸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夫子喟然叹曰B.距关,毋内诸侯令将军与臣有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不复一一自辨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振之以威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藉寇兵而赉盗粮河海不择细流乌江亭长檥船待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君冯轼而观之抚军亦厚赉成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乡师而哭堕军实而长寇仇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遂散六国之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5.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A隰则有泮偭规矩而改错鼓瑟希,铿尔辟邪说,难壬人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芳菲菲其弥章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扈江离与辟芷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击沛公于坐振之以威怒D.来吾道夫先路须臾成五采技盖至此乎遂散六国之从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皆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文言实词练习(二)

文言实词练习(二)

D .下流 ( 负罪受 辱 的处 境 ) 指 多谤议 解析 : 莫” “ ” 傍 晚 ; A“ 通 暮 , B应为 “ 转” 掉
义 ; “ 通 “ , 受朝 拜 和 出来 政 务 的地 C 庭” 廷” 接
方 。故答案 为 D。
9 .下列 句 中加 点词 义 同现 代汉 语词 义相
同的~项 是 ( )



__ 震寄襄 ll _
6 .下 列 句 子加 点 字 的用 法 , 例句 中加 与 点 字 的用 法不 相 同的一 项是 ( ) )
4 .下列 句 子 中加 点 字 的用 法 , 例句 中 与
加点 字的用 法相 同的一项 是 (
例句: 与其 身也 , 则耻 师 也
为 C。 【 作者简 介】
侯夫 强 , 级教 师 , 高 执教 于 山东 省 枣庄 市 峄城 区吴林 中学 , 发表 文章 多篇 。
不是“ 北方” 的意 思。故答 案为 C 。
8 .下 面 句 中 加 点 词 解 释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责 编 辑
桑实
A.至莫 ( 没有 ) 夜月 明 B .相如 引车 避匿 ( ) 拉 C 拜 送 书于庭 ( 院) . 庭
C 丈夫 亦爱怜 其少 子乎 .
D .王顾左 右而言他
D .威 自京都省 ( 探望 ) 之 解析 : 本题考查 对单音节 词在文 中的意义 的掌握 和理 解 能力 。A 项 的“ 可结 合 成语 听”
解析 : 本题 考 查 学 生 对 文 言 实 词 中的 同
义 复词 的掌握情 况 。A 项 中 的“ 和 “ ” 谤” 讥 连
中的“ 和 “ ” 是 “ 疼 爱” 爱” 怜 都 爱、 的意 思。这 三项 中的加 点词均 属 于 同义 复词 。D 项 中的 “ 右” 古今异 义词 , 左 为 古义 指 侍 卫人 员 , 义 今 指 大概 范 围。答 案应为 D。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
31、国 ①国家;②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③国都,京城。 ⑴登斯楼也,则有去国( )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 (《岳阳楼记》) ⑴国都,京城;⑵诸侯国。 32、过 ①走过,经过;②过错,过失;③犯过错;④形容词,错了,错误的;⑤ 超过,胜过;⑥拜访,探望;⑦过分;⑧指出过失,责备。 ⑴人恒过( ),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⑸从此道至吾军,不过( )二十里耳。(《鸿门宴》) ⑹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门宴》) ⑻一日,大母过( )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 ⑼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 )蒙拔擢。(《陈情表》)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⑿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⒀孟浩然《过( )故人庄》 ⒁成语“文过( )饰非”“过( )犹不及” ⑴犯过错;⑸超过;⑹责备;⑻探望;⑼过分⑿过分;⒀拜访; ⒁过错,过失/过分。 • 33、恨 • ①遗憾;②怨恨,仇恨。 • ⑵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出师表》) • 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 )久之。 (《陈涉世家》) • ⑷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 ⑸成语“一失足成千古恨( )” • ⑵遗憾;⑶遗憾;⑷怨恨,仇恨;⑸遗憾。
• 36、或 • ①有的,有的人;②也许,或许;③有时。 •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师焉,或( )不焉。(《师 说》) • ⑷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 ⑹成语“智者千虑,或( )有一失” • ⑵有的/有的;⑷有时;⑹有时。 • 37、疾 • ①病,疾病;②生病,患病;③痛苦,疾苦;④缺点,毛病; ⑤厌恶,憎恨;⑥快速,急速;⑦妒忌。 • ⑸成语“疾( )恶如仇”“痛心疾( )首”“讳疾( )忌 医”“疾( )言厉色”“眼疾( )手快”“奋笔疾( ) 书”“大声疾( )呼”

实词练习100题讲解-阅读版(DOC)

实词练习100题讲解-阅读版(DOC)

一项是 (
) 不久。
A.既而得其尸于井
A 既而:不久。
B.既来之,则安之
B\C D:已经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B\C D:已经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C D:已经
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3. 答案:D,宽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
意 义 不 同 的 一 项 是 容。


A.狐假虎威
ABC 均为“借助”
B.不假思索
ABC 均为“借助”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ABC 均为“借助” 物也
17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D,宽容。
34. 与“数月之后,时时而 34. 无答案:间或
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 (

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A 悄悄。
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B 从小路。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夹杂。
文言文实词练习 100 道 答案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A 使担负,使承受。 曲
10
练习(2)
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 21. 答案:D,副
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
义 和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词,大概。
() A.屈平之作《离骚》,盖 A 连词,表原因。 自怨生也 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 B 发语词,不译。 不复鼓琴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 表判断,原来是
此事要躬行
40. 与“不堪回首”的“堪”40. 答案:B,能
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见笑大方 冀君实或见恕也
D 被; 我
36. 与“悉埋于地,解其棕 36. 答案:A,解

实词和虚词专项知识练习

实词和虚词专项知识练习

实词和虚词专项知识练习一、词类知识及相关练习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语法功能上,实词可直接组成短语,可以充当短语或句子成分,也可以带上语调构成句子。

词汇意义上,实词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

实词主要有名、动、形、数、量、代六类: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例如: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表示人或事物:表示时间:表示方位:抽象名词: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例如: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表示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示心理活动:表示存现:表示使令:表示能愿:表示趋向:表示判断:是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动词。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

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例如: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表示事物的形状:表示事物的性质:表示事物的情态: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形容词。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 实词、虚词-专题练习(二)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 实词、虚词-专题练习(二)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二)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端午节,不少地方有在身上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灾难。

②他不听大家的劝阻,背起行囊__________出了家门。

③他发表言论时,滔滔不绝,又__________,谁能劝得了他?A.祛除径直不容置喙B.驱除径直不容置辩C.祛除径自不容置喙D.驱除径自不容置辩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语言的创新,不仅要突破陈旧的传统,还要超越传统有所发展,突破和发展二者__________。

正如阳光和阴影一样,没有传统的冷静、幽暗,就无法反射创新的热烈和__________。

我们只有在把握语言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得心应手,__________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灵感。

A.相辅相成靓丽潇洒B.相反相成靓丽挥洒C.相辅相成亮丽挥洒D.相反相成亮丽潇洒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知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的积累。

人类由__________的懵懂__________时代进而步入高度发达的智慧文明时代,人类自身从自然性的人成长为社会性的人乃至有___________的人,靠的就是不断地学习。

正是一代代人的孜孜探求,才托举起今天的人类社会。

A.茹毛饮血愚昧素养B.茹毛饮血蒙昧教养C.刀耕火种愚昧教养D.刀耕火种蒙昧素养4.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宋词是由唐诗发展而来的__________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宋词的流派众多,佳作__________,其中最具代表的婉约、豪放两大流派将宋词推向文学高峰。

直到今日,宋词仍__________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很高的艺术享受。

A.别树一帜层出不穷熏染B.别出心裁不绝如缕陶冶C.别树一帜层出不穷陶冶D.别出心裁不绝如缕熏染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地蓝印布创作受张謇文化的____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

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练习答案) 2

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练习答案) 2

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把戏/伎俩【口语化】他一眼就识破了这骗人的把戏。

2.颁布/公布【搭配】《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颁布多年了,但对未成年人的权益维护还很不如人意。

3.爆发/暴发【暴发:有两个意思。

第一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这一点不会与“爆发”混淆;第二指突然发作,多指自然具体的现象或事物突然发作,如洪水暴发。

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大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忽然发作或发生。

另外,还可特指火山爆发。

】近年来,成都、南京、西安、武汉等许多大城市相继爆发报业大战,令广大读者大受其益。

4.卑劣/卑鄙【程度】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5.必需/必须【“必须”是副词,不能修饰名词“燃料和原料”,“必需”多做形容词。

】煤炭和石油都是现代工业所必需的燃料和原料。

6.必需/必须【必须:表示事理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做定语。

】出发前个人要准备好生活必需品。

7.辨证/辩证/辨正【含义。

辨证:辨析考证。

辩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

辨正:判断是非、正确错误】经专家多方辨证,这块石料就是有名的青田石中的鸡血石。

8.不齿/不耻【不齿:意为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图书市场上部分作品从内容、写作手法到包装、宣传都极力媚俗,为文学界乃至许多读者所不齿。

9.裁决/裁定【裁决强调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

裁定:斟酌决定其去取可否。

】上周,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终的裁决。

10.抽象/概括【抽象: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概括: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

推求: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探索(道理、意图等)。

】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抽象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11.出席/列席【出席:正式代表。

列席:非正式代表。

】李先生出席了这次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发言。

120个文言实词 ppt课件

120个文言实词 ppt课件

2020/12/2
7
44-就 1金就砺则利 靠近,接近 2连辟公府(官名)不就 赴任,就职 3轲自知事不就 完成 5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随即 7荆轲遂就车而去 上车
2020/12/2
8
29-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国家的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京城
30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经过,通过)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超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胜过)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错误,过失)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责备) 7今公子故过之 (访问) 8一日,大母过余曰 (看望)
4佛印绝类弥勒 极,最,非常
5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完全,绝对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12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陡峭的
2020/12/2
18
47-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经得起,忍受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能够,可以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能够,可以
48-克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能够 2然操(曹操)遂能克绍(袁绍) 战胜,攻破 5克已奉公 克制,约束
2奉命于危难之间 (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一会儿)
7间以诗记所遭 (间或)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离间)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11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1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秘密地、悄悄地)
2020/12/2
14
42-见
1事不目见耳闻 看见
8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登上帝位
2020/12/2
12
40-假
1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二)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2 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三国演义》3.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孔雀东南飞》4.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5.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6.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哀祚薄,晚有儿媳。

《陈情表》7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蜀相》8.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9.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10.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训俭示康》1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

诸葛亮《诫子书》1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13 顾念蓄此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

《促织》14. 步.余马兮山皋,扺于车兮芳林。

屈原《涉江》1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劝学》16.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梅花岭记》17.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促织》18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伶官传序》19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0.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21.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知音》22 虽贾人,有贤操.。

《汉书·张汤传》23.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左忠毅公逸事》24.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5.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26.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马说》27. 策.扶老以流憩,时娇首而遐观。

《归去来兮辞》28.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前赤壁赋》29而记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侠者谓之。

《核舟记》30.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望岳》3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2.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荆轲刺秦王》33.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34.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廉颇蔺想入列传》35.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左传》36. 敢问夫子恶乎长.?《吾善养吾浩然之气》37.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38. 秦师过周之北门,左右面叟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秦晋之战》39.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谭嗣同传》40.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国殇》41.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廉颇蔺想入列传》42.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左思《咏史》43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44.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

韩愈《答李书》45. 前未到奴陈.二里所。

《史记》46. 将军向宠。

晓畅军事,常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出师表》47.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王安石《伤仲永》48.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陈情表》49. 可谓智力孤危,战备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50.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宝可兴矣。

《隆中对》5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鸿门宴》52.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谏太宗十思疏》53. 陈留,天下之冲.,四通八达之效也。

《汉书》54.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师说》55.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促织》56.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57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苏武传》58. 戊戌岁除.旧,有齐安之命。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59. 为除.不洁者,引入。

《左忠毅公逸事》60. 即除.魏阉废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61. 予除.右丞相兼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指南录后序》62.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七则》63.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诸子喻山水》64.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6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66.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想入列传》67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曹植《白马篇》68 舍则传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韩愈《答李煜书.>69 四郊未宁静,垂.老未得安。

杜甫《垂老别》70皆女子辞.而以赋见称。

71近者奉辞.伐罪。

72动以朝廷为辞.。

73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7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75(郑穆公)使皇武子辞.焉。

76..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77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78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79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80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81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82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83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8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85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86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87成语:促.膝谈心88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89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90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9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92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93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94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95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96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9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98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99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10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户者。

102扬州城下,进退不出,殆.例送死。

103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10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10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06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1.07..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108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1.0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10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111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112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113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11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15春江花朝秋水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16而此山独.以钟名,何哉?117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11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19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孤:12..0.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1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2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123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12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125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

126已得履,乃曰:“吾忘其度.。

”127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128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129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304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13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132众里寻他千百度.。

13..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34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

135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136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13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38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139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140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141罕兴力役,勿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

142秦王度之,终不可夺.。

14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