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功利倾向及对策分析论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法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班级: 09级思想政治(汉)学号: 20091501097姓名:李亚楠指导教师:乌晓晔2013年 5 月 10 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2)(一)主导价值观趋弱,价值取向多元化 (2)(二)个体意识增强,集体意识趋于淡薄 (2)(三) 过分崇尚自我,理想信念逐渐削弱 (3)(四)道德标准宽松,道德观念更趋务实 (3)二、大学生价值观取向问题成因 (4)(一)国际因素 (4)(二)国内因素 (5)(三)教育因素 (5)(四)家庭因素 (6)(五)个人主观因素 (6)三、对策与建议 (6)(一)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6)(二) 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积极拓展价值观教育的新手段 (6)(三)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7)(四)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7)(五)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8)致谢 (8)注释 (8)参考文献 (9)英文摘要 (9)英文关键词 (9)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法政学院09级思想政治汉班李亚楠指导教师乌晓晔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这是由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取向;问题价值观是一种衡量内心活动的尺度,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念、信念、理想等,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所持有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诸多问题,如功利化、虚无化、功利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价值观现状1.功利化当代大学生在追求个人价值观时,往往强调功利性,即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和得失,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
在学习和工作中,他们只关注于取得好成绩、进入名企、赚取高薪,忽视了品德修养和社会贡献。
2.虚无化当代大学生的部分人价值观虚无化趋势明显,即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明确目标和追求。
他们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确定,丧失了对于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信念。
3.浮躁化在当代社会的浮躁风气影响下,部分大学生追求享乐和刺激,对于知识和文化的追求力度不够,缺乏深刻思考和自我修养,过于注重表面的个人形象和物质需求。
以上三种现象都凸显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扭曲和偏差,需要寻求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二、价值观对策1.培养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解决功利化问题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应当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树立奉献精神。
学校也应该从教材和课程内容入手,加强对社会责任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2.提倡价值观追求大学生价值观的虚无化也需要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有一定的追求与信仰。
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关于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讲座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
3.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非只追求成绩和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各种兴趣班、社团活动,并提供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认识。
以上对策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校和社会层面提供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论文_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思考系(院):专业:年级:姓名:学号: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思考摘要: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揭示了其价值观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价值观;价值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而又痛苦嬗变的过程。
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思考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
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大多数同学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
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
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
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
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进取的、向上的。
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
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1、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通用11篇)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通用11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1【摘要】价值观是评判是非对错的标准与尺度,大学生价值观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感知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成效。
通过对现有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价值观理论基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大学生的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发展趋势价值观是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人们的社会认知、是非判断、行为取向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其价值观走向不仅影响个人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取向,并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及其变化走向的产生重要的导向。
学术界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评估,对今后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一、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一)价值观的涵义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对于价值观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学科和领域具有不同的定义:哲学领域,谢勒认为价值是一种客体,与主体无关。
斯宾诺莎把价值理解为主体的追求和欲求。
埃伦费斯把价值看成主客体之间一种满足需要的关系。
心理学上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克拉克洪认为价值观的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表现。
罗克奇将价值观定义为可以指导行为和态度持久的信念,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现象。
施瓦茨强调价值观具有目标导向作用和动机功能。
黄希庭认为价值观是一种辨别是非善恶的具有情感性、判断性的观念系统,是指导行动的依据。
通过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价值观涵义的界定来看,可以从中归纳出价值观的主要要素:价值观的整体,可能是一种客体或是主体,还可能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满足需要的关系;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价值观的功能是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的情绪表达具有情感性和判断性。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念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功利化倾向明显、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消极躲避现实等现象屡见不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1. 功利化倾向明显当代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开始注重个人利益的获取,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
他们追求名利、金钱和地位,草率应对道德和伦理问题,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这种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
2.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栋梁,然而许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较弱,很少主动关注社会问题,对身边的困难和问题麻木不仁,甚至出现”与我无关“的冷漠态度。
3. 消极躲避现实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消极的态度,逃避现实,不主动迎接挑战,缺乏担当精神和奋斗意识。
二、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对策研究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
2.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为社会贡献力量的积极性。
3. 多角度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多角度引导大学生,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中去。
4. 强化社会实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将大学生引导到社会一线,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和问题,激发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抗压能力,正确应对困难和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总结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问题: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大学生追求的是既能立即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又能获得社会认可的利益最大化。
他们往往过分追求金钱、地位和权力,而忽视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存在价值观的模糊性和混乱性。
社会变革加快,信息的碎片化和多元化给大学生的知识和价值观带来了挑战。
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和选择,容易迷失方向,缺乏明确的价值观念。
存在虚荣心过强的情况。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学生们追求虚拟的“面子”,过分关注自己在网络上的形象,忽视了真实世界中的责任和关爱他人的价值。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价值观的模糊性和混乱性以及虚荣心过强等问题。
针对这些现状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塑造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教育和活动引导,引发大学生对道德、法律、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思考和认识。
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树立人生价值观。
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学习平台,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树立人生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崇高品质和精神追求,培养他们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精神。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价值导向。
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校园氛围。
通过正面的示范和引导,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校园文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培养。
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理解自己的定位和责任,清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目标。
学校可以提供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的辅导,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加强人文教育、正确引导、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加强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培养等对策,可以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诸如就业、人际关系等复杂问题,很多人的价值观也在受到影响和考验。
本文将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并提出对策。
1.物质至上伴随着社会对物质的追求,许多大学生也开始追逐物质生活,并认为金钱、名利等是成功的唯一标志。
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抄袭、舞弊等不道德行为,为了获得更高的成绩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2.浮躁功利现代社会节奏快,很多事情需要快速决策和执行,而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缺乏内心的平和与深思熟虑,大学生们往往面对一切事情都采取极端的思维方式,看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从而使得自己变得浮躁和功利。
3.道德失范一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道德操守,容易对德行课、道德讲座产生反感,甚至觉得道德是虚伪的和无用的。
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道德失范的情况,如违规收礼、搞不正当好处等。
二、对策1.强化思想教育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应当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程内涉及到的思想、道德问题的讲解和讨论;在课外时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如德育讲座、主题班会等,让学生从中传承人类优秀的道德文化和精神文明。
2.强调品德修养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活动的主体,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
提倡崇高的道德观念,使得大学生能够自觉地与谦让、诚实守信、爱护他人并助人为乐等美德联系起来。
3.加强实践教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实践有着密切关系。
大学应该加强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道德与社会价值观的敬畏感,同时对思想、品德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4.创建良好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校方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重视文化教育,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形成符合价值观的校园氛围。
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创建,从而培养爱校园、爱社会、爱生活的情感。
课题研究论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教育理论论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大学生价值观,通俗讲,即是大学生对自己周围事物所形成的是非、对错、好坏等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体系,不同时代的社会个体,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其价值观念是截然不同的。
价值观直接关系大学生发展的方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标准,大学生才会形成乐观、积极的价值观,才能够健康成长。
因此,对价值观进行引导教育是必须的。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主要是教给学生衡量事物好坏的评价标准和尺度。
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而才可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概况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事关国家大学生的成长,是国家、社会长久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历来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
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各级高校根据时代发展和国家的要求,不断尝试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国家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很好的指导。
其次,在学校、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始终保持了积极向上的一种状态,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第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始终围绕国家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要进行,从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努力做到与时代同步发展。
最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
模范榜样对大学生能形成积极的正面影响,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很大。
(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存在问题首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力度和观念都不强。
一直以来,价值观教育都是采取比较保守的一些教育实践,大学生由于其年龄、性格特征,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因此价值观教育的指导理念远远落后于大学生价值观的转变。
而且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某些大学生对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道德行为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没有联系客观现实,时代感不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倾向及对策分析摘要:当代大学生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益处。
如今,赞成“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这一观点的大学生少之又少,而持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这一观点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功利主义倾向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也为国家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高校大学生思想的功利主义倾向日趋严重。
一、功利主义的界定
功利主义( utilitarianism) 作为一种伦理思潮,产生于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形成于资本主义由自由走向垄断的历史阶段,英国哲学家边沁和密尔正式形成了系统的功利主义学说。
功利主义以快乐主义为基础,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人利益是唯一的现实利益,社会不过是一个虚构的共同体,因而所谓“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不过是个人利益的相加而已,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功利主义倾向的表现
1、社会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倾向。
当代大学生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
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益处。
如今,赞成“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这一观点的大学生少之又少,而持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这一观点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多数大学生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强调以自我为核心,过分重视自我价值,忽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随之出现的则是奉献意识减弱、集体观念缺失、团队精神淡薄。
2、学习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倾向。
第一,学习动机呈现功利化倾向。
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机就是获得一个能自我实现并体现自身价值的职业,这使得功利化倾向渗透至大学阶段学习的全过程当中。
第二,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呈现功利化倾向。
当前,实用性越强的知识越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呈现出重实用知识、轻理论知识,重实用性技能、轻知识体系的趋势。
第三,对学习时间的分配呈现功利化倾向。
很多大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不甚重视,而对于专业之外的、对就业有积极意义的英语、计算机及各种资格考试十分热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生活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倾向。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蔓延,追求时尚消费、炫耀消费和攀比消费,注重身份,讲究情调。
在人际交往方面,实用和功利的互惠色彩明显增浓。
第二,在爱情观方面,他们逐渐放弃了传统神圣的爱情观,呈现出“物质化”趋势。
他们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社会地位和经
济条件的基础上,或以自己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待价而沽,或从今后的就业、升迁等某种个人动机出发,总是盘算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更有甚者在大学阶段就去“傍大款和富婆”。
这样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大学生个人道德的缺失以及社会公德的退化。
三、矫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功利主义倾向的对策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国家建设的进程,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使命意识与承当意识,是矫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功利化倾向的重要方法。
1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以及道德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
大学生初涉世事,思想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在面临学习、生活、就业压力时思想较容易产生波动。
高校必须承担起引导大学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以及道德意识的责任。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他们关心社会、尊重他人,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
使大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具备对社会,对家庭,对职业高度的责任意识。
2 、提高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树立典范形象,创造良好环境。
大学生群体身处校园,环境相对单纯,且学习能力强,较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高校教师作为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外力,其言行举止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有着重
要的影响。
所以高校老师的思想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
要大力提倡教师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反对弄虚作假,严肃查处学术腐败、制假等行为。
最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自己、影响学生。
3、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困扰和冲突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采用多种方式,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避免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
参考文献:
[1]杨茹. 试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化倾向[j].煤炭高等
教育,2001(3).
[2]杨长春.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理论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2006 (2).
[3]胡悦超. 对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