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习如何识别和分析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寻求第三方帮助
了解在必要时如何寻求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 的帮助,以妥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冲突。
05
压力应对与挫折承受能力 提升
压力来源及影响分析
学业压力
来自课程学习、考试、论文等方面的压力。
经济压力
由于经济困难或对未来就业的担忧而产生的 压力。
焦虑症
表现为过度担忧、紧 张、害怕,常常无法 控制自己的担忧情绪。
抑郁症
持续的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疲劳、睡眠 障碍、食欲改变等。
强迫症
反复出现强迫性的思 维或行为,导致显著 的不适或困扰。
社交恐惧症
对社交场合感到强烈 的恐惧或焦虑,担心 被他人评价或嘲笑。
精神分裂症
出现幻觉、妄想等症 状,导致思维、情感、 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THANKS
感谢观看
有效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
了解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如面部表情、肢 体语言等,以增强沟通效果。
情绪管理
学会识别、理解和适当表达情绪,以促进更 有效的沟通。
尊重与包容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容纳差异、求 同存异的态度。
处理人际冲突策略
协商与妥协
掌握协商技巧和妥协策略,寻求双方都能接 受的解决方案。
分析冲突来源
情绪识别
01
03 02
情绪识别与表达技巧
01
情绪表达技巧
02
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03
使用“我”语句,避免指责和攻击。
04
注意非言语表达,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情绪调节策略及方法
认知重构
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看法和评价。
注意力转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讲义》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随着社会各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渐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作用。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重点地介绍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掌握训练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技能,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总之,该课程的核心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心育”,为他们毕业后走上各级各类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1.基本要求:(1)着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学中从青年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探讨成长中青年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侧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努力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2)探讨在新的形势下青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快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对大学生心理的多种影响。

(3)系统介绍当代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夯实大学生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4)让大学生学会一些维护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2.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健康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素质教育课程,总体上阐述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学习心理、恋爱与性心理、人格心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重要内容。

现将重点教学的部分章节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现状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一、自我意识概述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大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塑造第三章大学生情绪的有效管理一、情绪概述二、情绪与大学生的发展三、大学生的情绪自我管理第四章大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全一、人格概述二、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常见障碍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第五章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一、学习心理概述二、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与现状三、学会积极运用学习策略第六章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一、人际关系概述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与调节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第七章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一、解读爱情二、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分析三、学会在爱情中成长第八章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困惑与调整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九章心理案例分析及应用3.学时分配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总学时:30 其中讲授学时:24 活动学时:3 考核学时:3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11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1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号:学时数:理论20学时,实训20学时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讲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以及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二是帮助学生增进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三是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如学习发展技能、人际沟通技能、情绪管理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的表现,能够初步的识别和诊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以及拥有自主求助意识。

教学重点: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应对4.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教学难点:1.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识别和诊断2.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以及常见的困扰;掌握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途径与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能够有效调控、不断努力发展与完善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的文化素质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促进青年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和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大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懂得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和行为方式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难点:大学生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涵义及结构;自我意识的作用;自我意识类型;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重点:自我意识的概念掌握,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培养;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作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要在高校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必修课,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与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本课程按照《指导纲要》地要求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课程内容紧贴大学生生活实际,希望通过案例教学,课堂活动与体验,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二,课程目地通过本课程地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地有关理论与基本概念,在大学生容易出现困惑地一些主题上,增强自我探索,掌握自我调适地基本方法,培养自我认知能力,际沟通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促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学时(三)主要内容:心理健康地地意义,主要影响因素,大学阶段地发展任务与生活适应,身心一体地健康理念,重要与健心健身地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对心理健康内涵,重要等更深入地了解,运用所学地建心,健身方法,促心理健康。

重点,难点:心理健康地内涵与影响因素,心理健康地自我保健。

(二)第二章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学时(三)主要内容:自我意识地概念,内容,结构与发展特点,健全自我意识地标准与健康自我形象地塑造方法,自我意识地偏差与调试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自我意识及其偏差,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与整合自我。

重点,难点:自我意识地意义与特点,健全自我意识地标准与塑造,理解自我意识地偏差及如何在日常生活识别(三)第三章大学生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学时(三)主要内容:格地概念,影响因素及主要格理论,格测验地方法,格发展地过程与格完善地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概念,影响因素与理论对格有更深入了解地基础上,掌握从不同角度看待格地方法,对自己地格特质有更深地了解,学会完善自我格。

重点,难点:掌握从不同理论看待格地方法,了解格测验方法,并能借此了解与完善自己地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湖南工学院(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湖南工学院(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各类专业修业年限:第一学期至第五学期学时数:18学时学分数:1学分参考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主编:谢炳炎湖南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我院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爱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科学健康观的相关知识。

3、了解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表现。

4、能够初步分析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5、掌握进行心理调节的相关知识。

6、掌握进行自我心理测试的相关知识。

三、课程基本内容第一讲论心理健康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3、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含义二、心理健康的涵义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 经验标准。

2.社会适应标准。

3.统计学标准。

4.自身行为标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五、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注意事项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一))大学生心理问题有性别、年级和地域差异。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上是良好的、积极的,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

(四)大学生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障碍,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精神疾患(一)生活适应问题(二) 学业问题(三) 情绪问题(四) 人际关系问题(五)情感问题。

(六)性教育问题。

(七)特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八)大学生常见的精神疾患第三节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身关注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第二讲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人格完善1、自我意识概述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3、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4、人格的涵义5、人格完善的方法与途径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及其内容二、自我意识的结构第二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及其偏差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一)自我意识的分化(二)自我意识的矛盾(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缺陷(一)自我认识的偏差:“自我中心”、“从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1.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友善互助的良好氛围。
1.在讲授危机时,危机可分为危险和机遇,注意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培养。
2.在讲授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时,当别人处于危机中时,首先保证他人安全,让他人树立安全意识,其次帮助他人度过难关,做到友善互助。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模拟法
第十一章:为爱导航——高职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
2
1.爱情三角理论。
2.常见恋爱心理困惑及应对。
3.大学生爱情观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自由平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在导入“头肩拍手”活动时,引出每个人都要肩负责任,有使命和担当。
2.在讲授爱情的含义时,注意每个人对待爱情的理解和态度不一样,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3.在讲授不良情绪管理方法时,自我激励法,增强自信心。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故事熏陶法、情景模拟法
第九章:享受友情不孤独——高职高专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2
1.人际交往的功能。
2.人际交往的特点。
3.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效应及应用。
1.培养学生家庭团结和谐的理念,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发展。
第十四章:设计人生定方略——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
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试。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工作、热爱岗位、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1.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注重结合认识社会,积极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合理规划,避免浪费时间。
2.在讲授职业方面的适应时,建立爱岗敬业,有责任担当的价值观念。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精选全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爱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

1.知识要求:能掌握普通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2.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深入分析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有意义的解决思路;3.重塑自我能力: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分析自己心理素质方法存在的优劣势,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加大践行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身心素质。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主要适用于各专业本科大一新生教育。

总学时是16学时。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联系紧密,是大学生心理通识知识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的课程,是学习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让心灵追上人生的脚步——大学生心理成长导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参考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心理健康教育》黄希庭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版《心理健康训练手册:成功心理素质》李媛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郑洪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版《社会心理学(第8版)中文版》(美)戴维·迈尔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版《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文版》(美)格里格,津巴多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版《人格心理学(第七版)》(美)柏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版六、主要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本课程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健康( 2 学时)
绪论
1、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2、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什么是心理学
2、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3、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困惑
(二)教学目的充分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活将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

(三)重点难点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难点:对心理异常的三种解释,代表理论、代表人物、代表观点二、思考题
1、界定心理健康的三准则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对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解释。

掌握代表理论、代表人物及代表观点。

4、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适应大学生活( 1 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学习、时间管理、合理消费、能力发展四方面的适应
(二)教学目的主要了解大学学习、时间管理、消费和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变化,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和应对。

(三)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管理策略
难点:社团心理和“选择”社团
二、思考题
1、时间管理三技巧(p44)?时间管理中如何处理“紧急”和“重要”?
2 、参加社团的原则?如何选择社团?切忌:哪几个误区?
第三章聪明的学习者( 1 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学习动机的激发
2、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的办法,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掌握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p6: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p72 学会合理归因、p76 巧妙使用认知策略
难点: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记忆规律—p7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思考题
1、如何使用认知策略?
2、面对成败,如何学会合理归因?(p72)
3、如何根据“动机—活动”规律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章学会交往( 2 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人际交往的含义、基本技巧、易发问题
(二)教学目的了解人际交往的动静态含义、人际交往对人成长的意义;掌握人际交往各阶段的基本
技巧;了解人际交往中的易发问题,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 人际关系的三种状态:轻度、中度和深度卷入;三种人际关系状态下的基本技巧;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易发问题的应对。

难点: 人际关系作为一种“心理关系” ,如何理解和处理好“卷入”和“距离”的关系?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卷入”?
2、什么是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发挥首因效应的作用?
3、在人际关系的三种卷入状态中,各有哪些基本交往技巧??
4、宿舍人际关系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5、校园人际关系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第五章恋爱与性心理( 2 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爱情的要素、类型
2、择偶标准的规律及基础
3、如何区别喜欢与爱情(课本外,需要拓展知识,后面有补充知识)
4、恋爱应注意的问题
5、大学生的性心理(课本外,需要拓展知识,见黄希庭教参)
6、如何对待婚前性行为
(二)教学目的掌握斯腾伯格的爱的三要素及爱的类型,了解择偶标准及其建立的基础,掌握爱与喜欢的区别,掌握恋爱前的心理准备、恋爱中应注意的问题、失恋后的心态调整,了解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特点与表现(黄希庭,p141、142),正确对待和面对婚前性行为
(三)重点难点重点:斯腾伯格的爱的三要素及爱的类型,爱与喜欢的区别,恋爱前的心理准备、恋爱中应注意的问题、失恋后的心态调整,性道德的基本原则难点:择偶标准建立的规律
和基础、如何正确对待性冲突
二、思考题
1、爱情的基本核心倾向是什么?用一句话解释。

2、简述斯腾伯格的爱的三要素及爱的类型。

3、根据择偶标准建立的规律和基础,结合自己的特点,谈谈你对择偶标准的理解。

4、恋爱前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5、恋爱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6、失恋后如何调整心态?
7、性道德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自我完善与成长( 3 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
(二)教学目的了解心理学的“自我”理论、掌握应对自卑心理的方法;了解自尊的含义、大学生自
尊的表现,掌握培养自信心的办法;掌握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 ,掌握培养进取心的办法;了解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点,通过心理练习学会为自己设定目标、制定计划。

(三)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认识和应对自卑心理;自信心的培养;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和进取心的培养,制定自我发展计划。

难点:如何认识自我;三种心理学的自我理论;自尊的内涵、形成和作用;成就动机理论,目标设定和计划制定。

二、思考题
1 、自卑的表现形式?如何应对自卑?
2、请结合自尊者的特点,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获得自尊感?
3、遇到挫折,如何重建自信?
4、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如何培养进取心、发展自我?
第八章认识常见的心理问题( 3 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1、人格的基本内涵、健全人格的塑造、2、压力、挫折的产生及应对
3、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二)教学目的了解人格的基本内涵、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其心理情绪表现,掌握促进健全人格发展的方法;掌握引发个体心理压力的压力源、掌握压力应对策略;了解情绪的定义和功能,掌握“情绪的ABC机制”、根据ABC机制如何调节情绪,掌握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的调节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其心理情绪表现,引发心理压力的压力源及压力应对策略,根据ABC机制如何调节情绪,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及调节
难点:人格的内涵、全面理解“情绪的ABC机制”
二、思考题
1、简述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谈谈如何理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缺陷?
3、大学生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方法?
4、结合大学生的实际,谈谈如何看待引发心理压力的压力源?
5、具体说说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

6、简述艾里斯“情绪的ABC机制”,并根据ABC机机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调节情绪。

7、谈谈大学生常见消极情绪的表现和调节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