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第九课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中学高一学生,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审美水平较差并且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本课采用欣赏、讲解、观看视频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案题目: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作者姓名:李先
作者单位及地址:迁西县第二中学
课题
第九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绘画欣赏,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析,对中国古代绘画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及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传统。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艺术追求的作品作比较,以便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很多欣赏的绘画都有故事情节,另外画家的生平与其艺术追求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评析其作品。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欣赏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探讨,大胆展开自评和互评来品评绘画作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思考:中国绘画不同种类其特色是什么
要想准确的欣赏品评美术作品与其社会背景及画家的个人身世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要掌握,还要多多的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帛画的背景、画面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帛画的艺术特征,学会鉴赏帛画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帛画《龙凤仕女图》的描述、分析,了解帛画的艺术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帛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意趣,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龙凤仕女图》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征。
难点:能够从帛画作品当中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播放国家宝藏视频《帛画魂》,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唱了哪些内容?视频中出现的作品是什么?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歌词描绘的是千年珍宝——辛追墓T型帛画中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1.画面内容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龙凤仕女图》,并提问:《龙凤仕女图》是何时何地出土的?(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1号楚墓出土)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像在祈祷。
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
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
2.造型、线条、色彩继续观察《龙凤仕女图》,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龙凤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物体态婀娜清丽,龙凤姿态极为矫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动、形象。
放大《龙凤仕女图》局部,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作品的色彩、线条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条极为概括洗练,刚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涂为主。
3.主题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龙凤仕女图》并追问:这幅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引魂升天)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获奖版

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础的了解和认识
难点:1、普及中国美术史基本知识以及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演变2、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3、了解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学流程示意
课堂常规——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识(让学生先大概翻看一遍先自己欣赏古代绘画作品)----播放相关幻灯片让学生回答先前欣赏过的是什么作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艺术追求的作品作比较,很多欣赏的绘画都有故事情节,另外画家的生平与其艺术追求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评析其作品----分组讨论品评作品----小组代表发言评比最优秀的小组----课堂小结 。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绘画欣赏,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析,对中国古代绘画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及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传统。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艺术追求的作品作比较,以便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很多欣赏的绘画都有故事情节,另外画家的生平与其艺术追求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评析其作品。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4、课下找一些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品评,比一比谁找的作品最好。
教学反思
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现状是对美术作品知识匮乏,应多多的接触大师的绘画作品从其社会背景及画家的个人身世等方面入手来全面了解绘画作品。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可以把相关的绘画寓言小故事或动画穿插到课堂当中,还可以规定一段内容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谈谈自己的见解。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中学高一学生,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审美水平较差并且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本课采用欣赏、讲解、观看视频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以心会物教案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以心会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2)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3)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意象表达和审美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2)学会从艺术史的角度分析绘画作品的背景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绘画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的艺术形式,培养全球视野;(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2. 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3.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意象表达和审美观念;4. 欣赏和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作品;5. 绘画实践:尝试创作中国古代绘画风格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2)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3)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意象表达和审美观念。
2. 教学难点:(1)中国古代绘画技法和特点的理解与应用;(2)从艺术史的角度分析绘画作品的背景和意义;(3)绘画实践:创作中国古代绘画风格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中国古代绘画资料及作品;(2)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3)绘画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绘画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2)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3)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意象表达和审美观念。
3. 欣赏与分析:(1)教师展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并分析;(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和心得体会。
4. 绘画实践:(1)教师布置绘画作业,要求学生尝试创作中国古代绘画风格的作品;(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绘画作品;(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葛莲的《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人物画》教学案例与点评

葛莲的《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人物画》教学案例与点评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在背景音乐中认真听老师讲一个故事:(宋代画史著作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了的一则故事2、师: 从刚才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是只看他表面像不像吗? 那么主要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古代人物画去寻找答案…出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里即有趣又有效。
)二、讲授新课环节1:了解人物画的分类(课件展示):总结:有历史人物画,仕女画,道释画,肖像画,风俗画等(本课的知识点之一,简洁明了)环节2: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概况1学生花3分钟时间带着以下问题自己看书.人物画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发展的?唐朝是人物画发展的的什么时期?主要的画家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回答,教师归纳后大屏幕显示朝代画家代表作时期战国《龙风份物图》形成期汉朝《马王堆汉墓》形成期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发展期。
魏晋时期是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不但绘画技巧高超,而且善于把绘画经验加以理论的总结,他在他的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著名论点,指明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精神本质的酷似。
此后,历代画家都把逼真传神,形神兼备作为创作的核心追求和最高标准。
在古代,人物画的别称就称“传神”。
揭示古代人物画的第一重要特点:形神兼备(知识点之二:自学与教师的引领相结合,采用图表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状况。
形式有变化,手法较灵活,效果有效,)环节3:.欣赏活动1:多媒体展示《历代帝王图》中晋武帝司马炎和陈叔宝(师):1 引导学生对画面人物性格的体会。
揭示: 晋武帝司马炎:开国之君,双目炯炯,神色威严,有雄才大略和非凡气度。
陈后主:软弱平庸,黯然无力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凸显帝王的尊贵?3主要造型手段有哪些?引导学生对人物画造型手段的了解。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宋元山水鉴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宋元山水鉴赏教学设计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教学设计过渡艺术是心灵的折射,中国的山水画尤其如此.它见证了中国人心灵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进行一次自然的心灵之旅.首先我们将走进以大观小的北宋山水,而后我们将去感悟以小显大的南宋山水,最后我们再去感受元代山水浓浓的文人气息.首先,让我们走进北宋山水的意境.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自然呢二、以大观小的北宋山水画播放溪山行旅图视频.出示投影溪山行旅图.提问:1“行旅”在哪里2为什么人画得这么小1.以大观小这就是中国画中所说的“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是中国画表现宏大空间时常用的“以大见小”的方法.2.构图提问:1天空与山哪个是描绘的主题投影上以线画出天与山的分界.2那一部分山体面积最大投影上演示山的层次分割.3这样的画面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处于画面的这个区域被大山占据了.山顶天立地,构图非常饱满.我们把画面最中心的这个区域叫做1号区域.请大家记住这个区域.北宋时期其他山水又是什么样呢出示投影李成、关仝的作品.提问:1你能看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吗2这些作品你感觉像雄强的男性还是柔和的女性呢在画面上找到人物.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山是主体.最远处的.有气势.山或作为主体的树在画面的正中央,顶天立地,构图饱满.1号区域被山或树占据.男性.北宋时期的作品,无论是范宽的雄强,李成的旷远,还是关仝的峭拔,都给人一种雄阔、浑厚、整体的感觉,努力表现天地之无限,宇宙造化之壮观.然而南宋的山水就完全不同了.三、以小显大的南宋山水画出示深堂琴趣图.伴随着优美的琴声,请你仔细看一看,画中画了些什么1.留白:明明什么都没画的空白,为什么会让人想到是天空呢留白的手法是国画所特有的.南宋的山水画尤其注意留白.留白给了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如同文学中的“言外之意”,音乐中的“弦外之音”.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画中叫“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一种境界的提升.2.构图:画中的留白比北宋的山水画大还是小景物画在什么位置1号区域有没有被顶天立地的山占据南宋的山水舍弃了繁杂的景物,“取其繁华,采其大要”,摒弃一切无用的景物,以一当十,高度集中,却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这种局部特的写法,对后世影响很大.3.意境:绿树环抱中的精美房舍里,一位雅士正在抚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南宋山水追求诗一般的意境.看视频,了解更多的南宋山水作品.提问: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你对南宋山水的印象.与北宋山水不同,南宋山水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秀丽优雅、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格.南宋的雅士们在画中表现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他们或临流抚琴,或泛舟湖上,或秉烛夜游,或倚窗赏瀑,向往着一种幽闲的生活.4.发达的小品画:我们看到许多南宋的山水画都是房屋、树木、弹琴的人、桥、仙鹤、远山、天空等想像出来的.没有.景物画在一角.优雅,有情调.秀美、优美、幽静等.是团扇的扇面.构图相似,景物都在边角上.圆形的,为什么是圆形的出示团扇.虽然在扇面上作画的传统早已有之,但南宋的秀美精巧的画风在团扇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形式与风格结合的更加完美.因此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出示不同扇面投影提问:这些扇面画有何相似之处画家马远、夏圭因构图的形式特点而得“马一角”“夏半边”之名.出示马远踏歌图南宋的作品除了小品,也有大画,不过,依然是喜欢采用边角构图,画风秀丽,充满抒情诗意.四、诗词与绘画的意境南宋作品充满诗的意境.我们常说诗情画意.诗和画是分不开的.提问:1.大家学过一首古诗望岳,出示投影你觉得它的意境和北宋山水相似还是和南宋山水相似为什么2.你还能想起哪些诗句能表现北宋的山水画意境3.出示投影浣溪沙秦观的浣溪沙中写道“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意境像北宋还是南宋的山水画为什么望岳和浣溪沙一个是诗,一个是词.“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是言志的,所以往往胸襟开阔,气象万千.词从一出现就是歌女弹唱的,所唱大多是男女爱情,所以更长于抒情.这与北宋与南宋山水画的意境刚好非常接近.我们在鉴赏中如果能注意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将会获得更深的审美体验.五、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北宋.有气势.学生思考作答.南宋.因为都很有情调,还有点淡淡哀愁.石头、树、远坡、水等.感觉简单、单调.因为元代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倪瓒属于最受歧视的第四等人.1.画画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诗和词之后,我们很容易会想到曲.出示投影天净沙秋思同前面的诗词相比,秋思描绘的景物太简单,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也没有像望岳那样的气势.然而普普通通的景物罗列,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连在一起时,就产生了强烈的感情效果.这就是文学中“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北宋和南宋的山水画中也有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但是到元代,山水画才出现了强烈的抒情特色.六、文人气息的元代山水画出示投影:倪瓒的山水画.提问:1.画中画了什么2.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画中抒发了什么感情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画家倪瓒的背景.倪瓒是无锡人,能诗、能书、能画,是个全才.然而很多像倪瓒这样的文人却没有像唐宋时的文人那样选择学而优则仕,却一生追求归隐.这是为什么呢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想一想.1.强烈的抒情性:元代的文人远离官场,信奉道教,追求心灵上的宁静,所以他们的画往往都是表现的隐居的幽静.倪瓒有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他们在画中抒发的也大多是这样的感情.出示投影提问:“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余之竹聊以写胸中之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不似”你觉得倪瓒的这两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既然是自娱自乐,不是为皇帝歌功颂德,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心性的形式而不必画得或气势恢宏或富丽堂皇了.他的生活非常清贫,以他的心性追求,所选择的形式自然是比较朴素的了,很少用到颜色,也不在意画的是否细致真实,相反,过于拘谨真实的描绘还2.画的写意性增强了,写实性减弱了.八、课堂练习投影出示三个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你能找出你喜欢的那个时期的作品吗九、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北宋、南宋及元代山水画的不同风格.其实,无论是北宋的雄阔浑厚,还是南宋的诗意秀美,还是元代的平淡隽永,都表现了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最高思想追求:那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纷繁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一种安静的力量来静观自己的内心,回望自己的生命.中国人对于山水画有种特殊的情感,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自然,不是一个让人畏惧、要征服的自然,而是一个令人向往、可以悠然栖居的自然.这是中国古代画家为我们营造的永恒的精神家园.今天尽管我们远离山林,身处闹市,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渴望.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给我们带来历久弥新的智慧启示和力量,让我们多多珍爱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吧十、布置作业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时代,结合具体作品,写一篇山水画风格感悟.本课的内容有较强的知识性.讲得太深,学生不易理解;讲得太浅,学生又没有太大收获.如何深入浅出的将知识传达给大家是我想在本课教学中力求做到的.我将三个时期的山水画风格特点用较清晰的顺序和层次进行梳理、安排,力求把三个时期山水画的风格特点有条理的通过讲解、演示、学生感悟等手法清楚的传达出来,使他们在经过这一课的学习之后对三个时期山水画的风格有个基本的了解,并通过山水画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样大量的绘画作品中作取舍,怎样在短时间内,使缺少国画绘画经验的人了解国画复杂的技巧要求,怎样使知识的顺序和调理更合理,这些问题一直困扰我,希望能够在实践中摸索出更理想的办法.。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以心会物教案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以心会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2. 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技法和风格3. 欣赏并分析中国古代绘画名作,体验以心会物的艺术境界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2. 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技法和风格3. 中国古代绘画名作的欣赏与分析4. 以心会物的艺术境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主要技法和风格、名作的欣赏与分析2. 教学难点:以心会物的艺术境界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主要技法和风格2. 欣赏分析法: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名作,分析其艺术特点3. 实践体验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以心会物的艺术境界五、教学准备1.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的相关资料2. 中国古代绘画名作的图片及介绍3.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4. 绘画材料(如毛笔、墨、纸等)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绘画名作,引发学生对古代绘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发展历程: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其演变过程。
3. 讲解主要技法和风格:讲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技法(如皴法、勾勒等)和风格(如工笔、写意等),帮助学生掌握其特点。
4. 欣赏与分析名作:展示中国古代绘画名作,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5. 体验以心会物: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以心会物的艺术境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选择一幅中国古代绘画名作进行欣赏和分析,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法和风格,进行一幅古代绘画的创作实践。
八、课堂小结2. 强调以心会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注重心灵的表达和沟通。
九、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继续欣赏和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名作,深入了解其艺术特点。
2. 完成一幅古代绘画的创作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技法和风格,体现以心会物的艺术境界。
2023年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2023年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2023年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生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
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
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3、理解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
新知探究:环节1: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风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下来多参考系列书籍。
重点、难点(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过程
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新知探究:
环节1: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愼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环节2: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环节3: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文苑图》韩晃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元代倪瓒《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屏幕出示:
(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组代表发言:1、2、3、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都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美术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环节4中国古代山水画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设疑、讨论、解疑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图片: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佚名《深堂琴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