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诊断思路最新版本

合集下载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讲义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讲义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讲义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讲义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而非原发性高血压。

正确诊断继发性高血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

一、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无明确病因的慢性病,它是由于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

而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疾病或停用引起高血压的药物来控制血压。

二、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1:肾脏疾病: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多囊肾等均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1.1 肾实质病变:肾小球肾炎、肾血管炎等肾实质病变可引起高血压。

1.2 肾动脉狭窄: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引起。

1.3 多囊肾:多囊肾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可出现高血压。

2:内分泌疾病:肾上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2.1 肾上腺肿瘤:肾上腺髓质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可导致高血压。

2.2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血压主要是由于甲状腺素的作用。

2.3 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肿瘤,常伴有高血压。

3: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引起高血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三、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1:详细病史采集:包括发病年龄、家族史、症状、服药情况等。

2:体格检查:包括血压测量、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3:实验室检查:3.1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尿红细胞等。

3.2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血小板等。

3.3 肾功能:包括血尿素氮、肌酐等。

3.4 全血细胞计数:检查血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等。

3.5 电解质检查:包括血钠、血钾等。

4:影像学检查:可进行超声心动图、CT、MRI等检查。

5:功能性检查:如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

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思路

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思路

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思路继发性高血压是一种血压持续升高的病症,其病因通常可以找到明显的诱因。

相较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更加复杂,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

首先,要明确继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它是指在某些明确病因的作用下,血压持续升高,这些病因可以是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相较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更加多样,因此治疗上也更加复杂。

在诊断继发性高血压时,医生通常会首先进行常规检测。

这包括血压测量、血液检测、尿液检测等,以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和身体状况。

如果常规检测发现异常,医生会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肾脏超声、心脏超声等,以了解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此外,基因检测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某些遗传疾病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病因,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然而,基因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仅能检测部分遗传疾病,且费用较高。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会有所差异。

因此,准确地诊断病因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同样重要。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有效降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总之,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包括常规检测、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等。

通过这些手段,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同样重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慢性疾病,其中继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特定病因引起的高血压。

了解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和流程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继发性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

一、疾病背景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明确病因引起的高血压,这些病因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异常、心血管病变等。

高血压的诊断

高血压的诊断

高血压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实验室诊断并非金标准,但是,实验室指标在高血压的病因分析、高血压确诊后的评估、预后以及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监测等方面仍然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举例来说,病历摘要:患者男,56岁,干部。

因“间断头晕、头痛1年余,再发1天”来诊。

患者于1年多前发现劳累或情绪波动后常有头晕、头痛,头晕非旋转性,无晕厥,无意识障碍,头痛为轻中度,偶有搏动性头痛,不伴恶心和呕吐,无发热、心悸,无气短、心前区痛,无出汗、抽搐等,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未就医。

半年前单位体检时测血压l40/90mmHg,嘱注意休息,未服药,未就诊,一直上班。

1天前又出现劳累后头晕头痛的症状,遂今日就诊。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肾、脑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吸烟30余年,不嗜酒,父亲死于高血压脑出血。

查体:T 36℃,P 80次/分,R l8次/分,BP 145/95mmHg。

一般状况可,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心率80次/分,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不肿。

我们现在提问,【问题1】通过上述问诊和查体,该患者最可疑的诊断是什么?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既往史、家族史及入院查体,应高度怀疑原发性高血压可能。

主要思路1:中年男性,慢性病程,有高血压家族史知识点原发性高血压特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约60%的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

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饮酒、精神紧张、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等。

除了高血压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等。

思路2:在劳累或情绪波动等诱因后,有头晕、头痛的症状出现,且头痛时有搏动性半年前查体及1天前测血压分别为140/90mmHg、145/95mmHg。

问诊时要注意有无并发症的一些症状,如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困难、剧烈胸痛等。

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医学

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医学

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医学高血压病(hypertension),又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患者的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常见疾病。

它是一种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肾脏等多个系统共同参与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本文将就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高血压病的诊断高血压病的诊断要基于多次血压测量结果,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

一般来说,将血压分为四个等级:正常、正常高值、高血压(轻度、中度、重度)和高血压危急状态。

根据不同等级的血压,可以作出不同的诊断。

诊断高血压病的体检项目包括测血压、测体重、测身高、听心脏、触肝脏和查尿等。

通过这些检查手段,可以得到患者的血压值和其它相关指标,进而判断是否为高血压病。

二、高血压病的治疗高血压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下面将介绍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增加体力活动、戒烟限酒以及改善饮食结构等。

这些措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逐步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用药的方式,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3. 并发症治疗高血压病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肾脏病等。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心脏病可采用心脏病的常规治疗,脑血管病可采用抗凝治疗等。

4. 随访与管理高血压病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和管理,随访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随访内容主要包括血压监测、用药管理、生活方式指导以及心理疏导等。

通过定期的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结语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但通过适当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临床诊断中,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至关重要。

因此,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都非常重要。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 血压测量。

高血压的诊断首先需要进行血压测量。

通常情况下,应该在患者安静状态下连续测量至少两次血压,每次测量间隔至少1-2分钟。

如果两次测量结果不一致,可以再进行第三次测量。

在测量时,应该选择正确的袖带尺寸,确保袖带包裹肱动脉的位置正确,避免因此产生的误差。

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定义,成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在糖尿病患者中,SBP≥130mmHg和/或DBP≥80m mHg也可诊断为高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两次测量结果不一致,应该选择较高的一次作为诊断依据。

3.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或者需要明确血压变异性的患者,可以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这种监测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4. 相关检查。

在诊断高血压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血清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高血压是否伴随有器质性病变,以及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二、高血压的诊断意义。

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长期不加以控制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高血压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保护患者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对高血压的准确诊断,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风险。

三、结语。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应该熟练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同时患者也应该重视自身血压的监测和控制,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促进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高血压诊断建议书

高血压诊断建议书

高血压诊断建议书尊敬的患者:您好!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观察,我们对您的身体状况做出了初步的诊断。

根据您的血压情况和相关症状,我们认为您可能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疗,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我们建议您根据以下诊断建议书中的内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以保障您的身体健康。

一、诊断依据1. 血压测量:根据您多次测量的血压值,我们发现您的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

成人静息时血压高于140/90mmHg(收缩压/舒张压)可被诊断为高血压。

2. 症状观察:您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视力模糊等高血压相关症状。

3. 相关检查:我们建议您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以了解高血压对身体其他器官的影响。

二、治疗建议1. 药物治疗: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我们会为您开具降压药物的处方,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减少钠盐摄入,限制饮酒和戒烟,适量增加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3. 定期复诊:我们建议您定期复诊,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注意事项1. 定期测量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您可以在家中定期测量血压,及时了解血压的变化。

2. 饮食调理:避免高盐、高脂肪的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3. 合理运动:适量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血压。

4.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希望您能够重视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身体的健康。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祝您早日康复!此致敬礼医生签名日期。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 衡。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 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
减轻体重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建议BMI控 制在20-24之间。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焦虑、抑郁等不 良心理因素。
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超 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心血管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脑卒中
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降低血脂,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头痛、眩晕、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头 颅CT或MRI等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
社区干预
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居 民自我保健意识。
提供健康咨询
为居民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 咨询服务。
定期开展筛查
组织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发现高血 压患者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
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药物治疗对 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
药物治疗
降压药
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β受 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 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医生 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药物。
联合用药
当单一药物无法控制血压时,医 生可能会考虑联合使用多种降压 药。联合用药可以增加降压效果
,减少副作用。
定期随访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分级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分级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分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分级1、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依据是根据血压水平的持续性升高进行判断,下面是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供的诊断标准:1.1 非药物治疗前提下的诊断- 血压正常:收缩压(SBP)< 120 mmHg,舒张压(DBP)< 80 mmHg。

- 正常高值:SBP 120-129 mmHg 且 DBP < 80 mmHg。

- 1级高血压(轻度).130 ≤ SBP ≤ 139 mmHg 或 80 ≤DBP ≤ 89 mmHg。

- 2级高血压(中度).140 ≤ SBP ≤ 159 mmHg 或 90 ≤DBP ≤ 99 mmHg。

- 3级高血压(重度):SBP ≥ 160 mmHg 或 DBP ≥ 100 mmHg。

1.2 非药物治疗后的诊断- 目标:SBP < 130 mmHg,DBP < 80 mmHg。

- 控制目标达标:SBP < 130 mmHg 且 DBP < 80 mmHg,此时视为血压正常。

- 1级高血压的控制:SBP 120-129 mmHg 或 DBP 80-89 mmHg。

- 2级高血压的控制:SBP 130-139 mmHg 或 DBP 90-99 mmHg。

- 3级高血压的控制:SBP ≥ 140 mmHg 或 DBP ≥ 100 mmHg。

2、分级及分期高血压的分级是根据血压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下面是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供的分级和分期:2.1 分级- 1级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130-139/80-89 mmHg。

- 2级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140-159/90-99 mmHg。

- 3级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160/100 mmHg。

2.2 分期- 无心脏或肾脏损害:无。

- 有靶器官损害:LVH、心脏功能不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

- 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或)慢性肾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糖尿病或肾脏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狭窄>70%时才出现肾脏缺血,而引起肾 血管性高血压。
精品课件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可疑征象
1. 20岁以前或50岁以后发生高血压, 无高血压家族史;
2. 平素可控制的高血压,突然血压严重升 高或转为中、重度高血压;
3. 不能解释的肾功能恶化,尤其服用ACEI 或ARB或血压下降后;
精品课件
4. 自发性低血钾,或服利尿剂易引起明 显的低血钾;
精品课件
2) 肾小管功能检查: 早期: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 浓缩-稀释功能减退
(低比重尿、尿渗透压下降) 肾小管酸化功能下降 尿钾丢失增加,低血钾; 远曲小管排泄功能缺陷 - 高钾血症
晚期:肾小球受累,可表现为较高蛋白 尿、高血压、水肿 * 慢性小管-间质肾炎与原高肾损害较难鉴别
精品课件
(三)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 全身微血管病变之一 主要病理改变: GBM 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
(电泳: 非选择性,以白蛋白为主)
精品课件
3. 明显血尿(1+至3+;≥3+), 肾小球性血尿(异形红细胞>50%), 红细胞管型或颗粒管型;
4. 肾小球功能损害先于/重于肾小管的损害; 原高常先有肾小管功能损害。
5. 血清学改变:Ig升高,补体下降 血沉快、CRP增高
(IgA肾病:IgA及IgA免疫复合物滴度增高) 6. 肾组织活检
精品课件
与原高鉴别要点:
1. 病史:
长期大量滥用药物史,尤其是肾毒性药物、 过敏性药物;重金属中毒史;
慢性肾盂肾炎:女性多见,长期迁延不愈的 尿路感染史
痛风肾: 发作史、关节病变、尿感或结石
2. 高血压程度轻,由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相
对较少;对降压治疗反应较好;多尿、夜
尿多;
精品课件
3.辅助检查: 1)尿检 蛋白:多较轻(+至++,<0.5g/24h), 肾小管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 以溶菌酶、β2-MG、NAG(N-乙酰 葡萄苷酶)升高为主 红细胞:偶有少量红细胞 白细胞:感染可见有白细胞 一般无管型
居继高第二位,占高血压总数5%左右。
精品课件
肾血管性高血压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中年)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青少年)
病史、表现 高血压、 无高血压家族史 腹部血管杂音,四肢血压
辅助检查
精品课件
特殊检查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
1. 狭窄<50%或50%-60%之间,未影响 肾血流,一般不引起肾脏缺血及高血压, 不能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思路
精品课件
高血压
非同日三次血压
病因诊断



发性 鉴别 性来自高高血



家族史、环境因素
1.肾实质性高血压 2.肾血管性高血压 3.内分泌性高血压
原醛 嗜铬细胞瘤 皮质醇增多症 6.其它
精品课件
肾实质性高血压 定义:原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居继高首位,约占2%-5% 主要病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及返流性肾病 代谢疾病肾损害(痛风肾、糖尿病肾病)
精品课件
其它: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遗传性疾病(多囊肾) 肾小球旁细胞瘤、Liddle’s 综合征 肾脏畸形(单侧或肾发育不全) 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移植后高血压
精品课件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临床分型:急性、急进性、慢性 隐匿性、肾病综合征
5. 一侧肾脏缩小伴血压升高; 6. 腹部及一侧或两侧肾区血管杂音,尤其
是连续性杂音。
精品课件
临床特点:
1.具有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可疑征象(前述); 2.血压呈中、重度升高,波动性大,以收
缩压升高更明显,可伴有交感兴奋(如 心率快); 3.有动脉粥样硬化、风湿等表现或病史者
精品课件
辅助检查结果 1. 继醛相关检查
精品课件
分期 1期:肾脏肥大及GFR增高; 2期:正常MA尿期,GFR正常或偏高 3期:早期糖尿病肾病 轻度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期 (30-300μg/min) 4期:显性糖尿病肾病 明显高血压 大量蛋白尿,GFR 5期:肾衰、尿毒症期 严重高血压 GFR 尿蛋白反而减少
精品课件
糖尿病与高血压 1.不伴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原发性)
(家族史、肥胖、排除3)
2.伴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继发性)
(糖尿病史10年、视网膜病变)
3.伴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继发性)
(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
鉴别诊断的意义? 治疗原则不变
(目标血压、选择用药)
精品课件
二、肾血管性高血压
定义:指因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
支病变(狭窄、阻塞等),使受累 肾 缺血引起的血压升高。
精品课件
4.核素检查: 肾图(肾血流) 核素摄取率下降,占整个肾功能<40%; 峰 时 延 长 > 5min ; 两 侧 同 位 素 排 泄 时 间 差 > 5min,ERPF降低 肾动态显像 患侧肾动脉灌注减少,而且显影延迟;早期肾 实质影像小而放射分布少,显影和消退均延 迟;患侧GFR降低
精品课件
(二)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 病因及类型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药物(如镇痛药、肾毒性抗菌素)、 感染(慢性肾盂肾炎) 代谢疾病(痛风、糖尿病)、 其它:梗阻或返流、重金属、先天遗传
精品课件
高血压发生: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35%-50%) 慢性肾盂肾炎(10%-30%) 返流性肾病(20-50%) 痛风性肾病(60%)
(高血压发生率:隐匿性低,其它50%-80%)
病理分型:微小病变、增生性、硬化性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膜性(膜性肾病)
(高血压发生率:微小病变型低,其它60%-80%)
精品课件
与原高伴肾损的鉴别要点: 1. 病史:
肾疾表现在高血压前或同时发生 有多量蛋白尿、血尿史(≥3+) 有急性发作倾向 肾功能损害相对较重、发生相对较早 2. 尿蛋白排泄量多( ≥3+, 1.5g/d) 肾小球性蛋白尿
PRA、Aldo正常或增高、低血钾; 缺点:敏感性、特异性较差 2. 肾脏B型超声 肾脏缩小(非早期) 优点:方便,易重复、价廉、无创 缺点:敏感性、特异性差,难与单侧肾脏
病变鉴别
精品课件
3.复合血管多普勒超声 肾动脉结构、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合卡托普利提高敏感性(>95%)、特异 性(>90%),对诊断肾动脉主干病变意义大 优点:非创伤性,无需停药 不接触射线及造影剂 不受肾功能状况影响 适用于随访(如介入治疗后) 缺点:其敏感性、特异性取决操作者 肥胖或肠道气体过多时影响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