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遗传给孩子的11大特征

合集下载

小儿发育特点

小儿发育特点


(一).小儿体格发育的特点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三).小儿体格发育 ( ) (四).小儿神经精神发育 (五).小儿胸腺及淋巴系统的发育

(四).小儿神经精神发育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体现于坐、爬、站立、行走和各 种较细致的动作能力如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与周围人 物的感情以及记忆、想象力、计算等。随着小儿年龄 的增长,神经系统不断发育,其活动也逐渐完善。如 小儿的某项活动能力较差,有可能来自神经系统发育 不良,也可能与缺乏教养或缺乏训练有关。

(一).小儿体格发育的特点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三).小儿体格发育 ( ) (四).小儿神经精神发育 (五).小儿胸腺及淋巴系统的发育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 1).遗传:小儿的生长发育受父母遗传因素的影 响,所以父母的种族、身材、外貌、特征以及有无 遗传性疾病等都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2).性别:一般来说同龄体重女比男轻,身长女 比男短。女孩子青春期的开始比男性早约2年,此 时女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较快,暂时超过男孩子, 但以后男孩子还是赶上和超过女孩子;

2).生理特点:婴儿期神经髓鞘没有完全形成,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传导至大脑时,因缺乏髓鞘 的隔离作用,有可能将兴奋传至邻近神经纤维,所 以小儿对外来刺激反应常较慢。出生时大脑皮层及 新纹状体的发育尚未成熟,因而新生儿常出现无意 识的手足徐动和肌肉紧张力高。另外生后2个月内 除哺乳时间外,多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随着年 龄的增长所需连续睡眠时间逐渐减少;

3).生活环境:外界环境对小儿生长发育关系密 切,对小儿护理得当,日光充足,空气清新,温、 湿度合适,生活制度和教养合理以及游戏、锻炼得 到正确指导,都有利于小儿的体格及神经精神的生 长发育; 4).疾病:急慢性疾病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因此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是很重要。如患甲状腺功 能低下、佝偻病、软骨发育不良,可阻碍身长的生 长。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都会影响生长 发育。

小学遗传知识点总结

小学遗传知识点总结

小学遗传知识点总结在生物学课程中,遗传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遗传知识,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生物体的遗传规律、遗传性状的表现方式,进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遗传特征。

下面就给小学生们总结一下遗传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一、基因的作用1、基因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携带了生物遗传信息的编码,控制了生物的形状、颜色、功能等多种性状。

3、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功能等。

二、基因的种类1、性状基因:决定生物体的外部性状,例如花色、果实颜色等。

2、控制基因:对性状基因的表达产生调节作用,决定了性状的表现方式。

3、等位基因:同一个基因在同一个位点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遗传的规律1、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创始人,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之间的比例关系。

2、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中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分离,再结合过程。

四、遗传性状的表现1、显性性状:在杂合状态下即能够表现的性状。

2、隐性性状:在杂合状态下不能够表现,需要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3、性状的遗传规律:通过遗传规律,了解性状的遗传方式,是显性还是隐性。

五、染色体的结构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细丝状物质,是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

2、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3、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起着分裂和遗传功能。

六、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DNA序列发生变异,导致了遗传信息的改变。

2、基因突变可能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是指人类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

2、基因工程包括基因克隆、基因修饰、基因插入等技术。

3、基因工程对农业、医学、生物科技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八、基因的继承方式1、显性遗传:当父母中至少一个人携带着显性基因时,后代就会表现出该性状。

2、隐性遗传:只有在父母双方都携带着隐性基因时,后代才会表现出该性状。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1 我像谁1.产生后一代生物的生物,对后一代生物来说是亲代,所产生的后一代叫后代。

2.像人的特征由亲代传给子代的这种现象叫遗传。

3.在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同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特征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叫变异。

4.人的特征有些来自父亲,有些来自母亲,还有一些谁也不像,这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5.性状是指生物体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的统称。

6.人的部分性状是通过遗传物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的。

7.父母的某些特征有可能没在子女身上显露出来,却在子女的子女身上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叫“隔代遗传”8.父母遗传给子女的不仅有能够看得见的形态特征,还有血型等生理特征。

9.家庭成员之间很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

10.色盲、白化病是典型的遗传病,此外,某些类型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

11.我国民法典中有关婚姻的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目的是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风险。

2 动物的遗传和变异1.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但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2.观察身边动物的子代与亲代,可以拍摄照片和视频。

3.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相同点:叶片颜色、形状相同不同点:亲代的花朵颜色有红色和白色,后代的花朵只有红色5.遗传使得种族特征相对稳定,变异可以帮助生物适应环境,使生命得以延续,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也是地球生物多种多样的重要原因之一。

6.植物的子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由一些细微的不同,这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7.杂交水稻就是选用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水稻优势的新品种。

8.杂交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交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9.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 追根溯源1.人们在地层中发现了许多古代动植物的痕迹,它们已经变成了化石。

abcc11基因遗传规律

abcc11基因遗传规律

abcc11基因遗传规律abcc11基因是编码跨膜蛋白的基因,该基因的突变与一些人类表型特征的变异和疾病的发生有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abcc11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内容。

首先,abcc11基因的遗传方式是通过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方式传递给子代。

这意味着只要一个父母有abcc11基因的突变,他们的子代有50%的概率继承该突变。

这种遗传规律与许多常见疾病和特征的遗传方式不同,比如红细胞病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

abcc11基因的突变与人类的一些表型特征相关。

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乳酸脱氢酶缺乏。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参与乳酸代谢的酶,其缺乏会导致乳酸在体内积累,从而引发乳酸中毒等疾病。

此外,abcc11基因的突变还与毛发类型的变异有关。

研究发现,带有abcc11基因突变的个体往往具有干燥、粗糙的毛发,而那些没有此突变的人则往往拥有柔软、光滑的头发。

除了表型特征的变异,abcc11基因的突变还与一些疾病的发生相关。

最重要的是与唐氏综合症的关联。

唐氏综合症是一种遗传性的染色体异常疾病,患者在染色体21上有额外的一个拷贝,导致心脏、智力等方面的缺陷。

研究发现,唐氏综合症患者的abcc11基因常常存在突变,在唐氏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abcc11基因的突变还可能导致一种称为耐多药蛋白的产生。

耐多药蛋白是一种能够将抗生素、抗癌药物等多种化合物从细胞内排出的跨膜蛋白,从而使得这些药物无法发挥其治疗效果。

因此,带有abcc11基因突变的个体往往对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差,容易产生耐药性。

随着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不断深入,对abcc11基因的了解也在不断增加。

这一基因的突变与人类表型特征的变异和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abcc11基因的遗传规律和突变与特征、疾病的关联,可以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遗传图解的判断及习题

遗传图解的判断及习题

1.首先判定是否为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若系谱中,女性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女性正常的子女全部正常,即子女的性状总是与母方一致,则为母系遗传;否则不是母系遗传,即为细胞核遗传。

2. 其次判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若系谱中,遗传具有“父传子,子传孙”的特点,即患者都是男性且有“父→子→孙”的传递规律,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否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

3.再次判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1)若双亲正常,其子代中有患者,则此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2)若患病的双亲生有正常后代,则此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为显性遗传(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如果没有上述明显特征,则采用假设法,即先假设为显性或隐性遗传,如果与遗传图谱相符,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4.判定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1)在确定是隐性遗传的前提下: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1所示。

②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2、3所示。

(2)在确定是显性遗传的前提下: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图4所示。

②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图5、6所示。

遗传图解综合练一.选择题(1-6为单选题;7-8为 双选题)1.右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II4为患者。

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 .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常染色体上B .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1、I2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C . II3是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D .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 2.(07广东理基)下列最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是3.(09广东理基)图10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B .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C .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 .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4.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

2024年秋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大作业

2024年秋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大作业

国开大学、各地开放大学形考、终考、期末复习资料答案由【电大题园】微信公众号提供,禁止复制盗取。

答案由【电大题园】微信公众号提供,禁止复制盗取。

答案由【电大题园】微信公众号提供,禁止复制盗取。

2024年秋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大作业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练习一1.观察学习答案: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 的行为,进行的学习2.认知结构或图式答案: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3.同化与顺应答案: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

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4.最近发展区答案: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5.社会生态系统论答案: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 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 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6.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发展三大领域。

B.情感和社会性7.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

A.十九世纪末期8.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C.普莱尔9.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C.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10.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观察、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婴儿传记的形式出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是()。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82年《儿童心理》为标志。

这本书的作者是( )。

A.荣格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2.儿童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所研究的个体的年龄阶段是( )。

A.O-18岁 B.0—6岁 C.3—7岁 D.3、1l岁3.儿童心理学形成的时期是( )。

A.19世纪之前 B.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4.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 )图式中分段进行( )。

A.横断研究;纵向研究 B.双生子研究;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横断研究 D.纵向研究;双生子研究5.世界上第一部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的作者是( )。

A.古德伊洛弗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6.有研究者对140名被试持续研究了12年,发现人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这个研究属于( )。

A.横断研究 D.双生于研究 C. 纵向研究 D.聚合交叉研究7.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 )。

A. 形成的准备时期 B.形成时期C.分化和发展时期 D.演变和发展时期8.最早对成年心理开展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 B.霍尔 C. 荣格 D. 何林渥斯9.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 C.荣格 D. 何林渥斯10.最早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C. 荣格 D.何林渥斯11.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引起儿童的某种行为以观察在这种条件下儿童行为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淡法 D.临床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试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试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D )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

A.法国卢梭B.英国达尔文C.捷克夸美纽斯D.英国洛克2.(B)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一反应(R)的学习过程。

A.皮亚杰B.华生C.弗洛伊德D.斯金纳3.(C)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

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A.唤起性的互动B.主动性的互动C.被动的互动D.无选择的互动4.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 ________ ,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

(A)A .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 B.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 C .眨眼反射和游泳反射,吸吮反射和行走反射D.行走反射和眨眼反射,吸吮反射和游泳反射5.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一一“(C)”A.突起B.轴突C.突触D.树突6.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是由于(D)抑制了生长素的分泌而导致的生长障碍。

A.营养不良B.营养过剩C.生长素分泌不足D.情感剥夺和爱的缺失7•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A )为主。

A.复述B.组织C.精细加工D.提取信息时的检索8.当儿童说:要牛奶!”时,妈妈说:哦,你要喝牛奶了”这时, 妈妈使用的回应方式是(A)A.扩充B.重新塑造C.澄清问题D.重复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9.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遗传给孩子的11大特征
孩子会与父母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材高矮、体形胖瘦、肤色深浅、眼睛大小、鼻子高低……很多很多都与父母的遗传有关,哪些是百分百遗传的呢?

★1、寿命
寿命是有遗传基础的。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家族中的成员个个长寿,但也有短命的家族存在。

寿命的长短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性。

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长寿的先例,那么你的孩子长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最有说服力的是对同卵双生子的调查。

资料统计,60-75岁死去的双胞胎,男性双胞胎死亡的时间平均相差4年,女性双胞胎仅差2年。

不过,寿命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生
活环境、工作环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人的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