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摘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筛选指标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德尔菲法筛选指标,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个层次16个指标的低碳经济评级指标体系,以湖北省为例确定低碳经济评价结果。

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是总量、结构、强度、效率、碳汇建设等指标,各指标的最终得分都将限定在0分一100分之间. 采用线性加权法对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故将评语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低”四个等级。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碳排放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connotation screening indexes of low carbon econom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rough the Delphi method for screening indexes, including construction of the target layer, criterion, plan three levels of 16 indicators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aking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determine low carbon economic evaluation results. Effects of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gross, structure, strength, efficiency, carbon sink construction index, the index of the final score will be limited to 0 points 100 points between. Using linear weighted method for index value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set as “ excellent “, “ good “, “ general “ low “, “ four grade.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arbon emission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举行,大会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比以前更加严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2009年达387ppm,并且预测北极海冰到2100年可能完全消失。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低碳经济是 以低 能耗 、低 污染 、低排 放为 基础 的经济模式 ,是在全 球气候 变化 和能源 危机下 产生
的新 型 的发 展 方 式 ,是 人 与 自然 协 调 发 展 的基 本 要 求 和必 然趋 势。世 界各 国极 为 关注 低碳 经 济 发展 , 但 目前研究 的重 点均放 在发展 低碳经济 的重要 性 与 途径 、经济增长 与碳排放 关 系等方 面 ,大多缺 乏 实 证分析 ,并且 国际上至今 未 出台具 有权 威性 的低碳 经济发展评价 体系 ,国内对低碳 经济发 展评 价指标 体 系的研究也 才刚 刚起 步 。因此 借鉴 国 内外 学者 的 相关研 究 ,从 我 国低碳 经 济发 展 的现 实需 要 出发 , 构建一个 多维 度 的低 碳经 济 综合 性评 价 指标 体 系 , 来度量实现低 碳经济 过程 中所处 的发展 阶段 ,寻 找 存在 的差距及对策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 系的建立 1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为 了科学地评 价实现 低碳经 济过程 中所 处 的发 展 阶段 、存在 的差距及 可 以采取 的政策 手段 ,在 明 晰低碳经济 内涵 的基础上 ,需要建立一个 多维度的 、 科学 的衡量其 各方 面发展 水平 的尺度 ,即低 碳经 济 发展评 价指标 体 系。它是一个 复 杂 的体 系 ,涉及 到 环境 、资源 、社会 、居 民、经济 、政策等 多个 方面 , 因此低碳经济 发展评 价指标 体系 的构建不 仅要遵 循 构建指标体 系的一 般原 则 ,还 要反 映低碳 经济 的 内 涵和实质。具 体地说 ,低 碳经 济发展 指标 体系 的构 建应该遵循 以下几方 面的原则 : ( ) 科 学 性 与 实 用 性 原 则 。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评 价 1 指标 体系的构建应 该具有 一定 的理论 基础 ,既要 能 够反映低碳经济 的 内涵 和实质 ,又 能对发 展现状 进 行评 价 ,为科 学发展 决策 提供客 观依 据。这是 最基 本的出发点。 ( ) 系统性 与层 次性原 则。低碳经 济发展 评价 2 指标体 系必须能够 全面地 反映低 碳经济 发展 的各个 方面 ,即反 映社会 文化 、经 济产 业 、政策 法律 、科 学 技 术 发展 的 主要 状 态特 征 及 动 态 变 化 、发 展 趋 势 。 确定各方 面具体 指标 时 ,必须依据一定 的逻辑规则 , 体 现出合理的结构层 次。 ( )全 面性 与代 表性原 则。低碳经 济发展 指标 3

浅谈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浅谈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_
科学技术 O .O 9 6 7
0 .0 9 3 3 O .1 6 7 5 0 .0 5 3
建筑
交通 消费方式
0 .4 9
0 .6 6 7 0 .8 7
0 .4
0 .8 5 7 O .5 3
O .1 7
O .8 0 .8 0
0 .2 3
国更好 地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基础 。 2 .低 碳经济的概念 对 于不同 国家低碳 经济 有着 不一 样 的涵义 。但是 核心都 是 低碳 发 展0 ] 。把低碳经 济看 作是 一种 由环 境 、能 源 、经 济组 成 的新 型 经济 形 态 。是一种在保护环境 的基础上 ,把传统生产生活模式 和消费观念转 变 成 使用 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 的手段 ] 。发展低碳经济 的 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的保护 ,同时减缓 气候变化 和促 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 3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 3 .1构建原则及 指标选取 构建低碳经济发展 指标 体 系应尊 重 当前 经济发 展规 律 。要 切实 可 行 。应该做到指标 的统一性与标准性 。基 于低碳经济评 价指标体 系的构 建原则 ,选取低碳能源 、低碳产业 、低碳科学技术 、低 碳建筑 、低碳 交 通 、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社会环境等指标作 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 。 3 .2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基本原理 支持 向量 回归是一种 以数 学方 法和优 化技术 为工具 广泛应用 于模式 识别领域 的方法 】 。假设存在线性可分 的样本集 : ( , . ) , …, ( Y , ) , ∈ , y E t一1 。 1 ) ,Y 的线性判断 函数 的一般形式为 : , ( 。 仲 ) =s i g n ( w・ +b ) . 将其转化为 L g a r a n g e 函数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年第 1 期 01 4
科技 圈向 导
◇ 系构建
遁 展
( 南 师 范大 学 商 学 院 湖南 湖
长沙
40 8 1 10 1
【 摘 要】 低碳 经济是指在可持 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 通过技术创新 、 制度创新、 产业转型 、 新能源开发等 多种 手段 , 尽可能地减 少煤炭石油等 高碳 能 源 消耗 . 少温 室 气体排 放 . 到 经济 社 会发 展 与 生 态环 境 保 护 双 赢 的 一种 经 济发 展 形 态。 本 文在 界 定低 碳 经 济 的发展 能 力 、 减 达 分析 其 关 键影响 因素的基础上 . 出了低碳 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指标体 系, 提 建立 了低碳经济发展 能力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模 型, 综合评价与分析 了低碳 经 济发展水平。文章将主要从低碳 经济评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原 则、 评价指标体 系 架、 框 主要指标的解释和实证研 究几个方 面, 对近年来我国低碳 经济 发展 水平 进 行 研 究 . 以推 进 我 国低 碳 经 济 的 发展
分析法将指标体系分成 目标层 、准则层 和指标层,整个指标体系是个 系统, 而每一个准则层也是一个完整的子系统 。这样就可以采用德 尔 菲法先确定准则层对整个指标体系 目标的贡献度 。 同样针对每个具体 指标对其所属 的准则层 的贡献度( 重) 权 也采用德 尔菲法进行 , 通过分 层赋值确定各 个准则层 、各个指标的权蚕, 权重值确定后 指标体系也 自然建立。 1 . 据 的 收 集及 标 准化 处 理 . 1数 2 现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首先是对我 国近几年来的数据进行 收集 . 下表为指标体 系中各指 低碳经济将逐 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 和国际 主流价值观 . 以其独 它 对于正向指标采 用公式 Z=XiX n/ ma- mi)反 if - mi)X x X n, ( 特 的优势和巨大 的市场 已经成为世界经 济发展的热点。 一场以低碳经 标的原始数据 , i x 一 i(ma— mi) / 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 已经 出现 . 低碳 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 向指标则采用公式 z=fm X)X x X n来对数据进行 无量纲 构 的大方 向. 已成 为全球 经济新的支柱之一 . 更 也是 我国 占据世界经 化 处 理 . 表 2 如 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中国作为一个高耗能国家 . 发展低碳经济 已经 表 2 原 始 数 据 及标 准 化 数 据 是 一 种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的必 然 选 择 意 味 着 能 源 结 构 的 调整 、 业 结 它 产 指标 原 始 数据 标 准化 数 据 构 的调整以及技术 的革新 ,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的重要途径 。因 是 20 0 5 2 0 0 6 2 7 00 2 0 0 8 2 05 0 2 6 00 2 D 0 7 2 0 0 8 X 1 1 14 1 21 l 72 1 4S 0 01 1 2 1 054 3 此. 我们有必要对 中国现 阶段所具 备的低 碳发展能力做 出评估 , 以便 x _ 1 08 1 02 15 4 _ i 50 01 5 1 0 1 093 2 为 我 国将 来 低 碳 经 济 的 发展 提供 坚 实 的 依 据 和基 础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低碳社会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低碳社会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为了评估和监测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出发,探讨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环境维度1.碳排放量:包括全社会和行业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碳排放水平和碳减排效果。

2.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通过衡量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社会资源利用情况。

3.生态环境质量:包括大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生态环境情况。

二、经济维度1.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低碳产业规模、低碳技术普及率、低碳投资比重等指标,用于评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2.低碳消费水平:包括低碳消费意识、低碳产品比重、低碳生活方式普及率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消费水平。

3.低碳创新能力:包括科技创新投入、绿色技术研发、环保产业发展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三、社会维度1.低碳生活方式:包括居民出行方式、能源消费结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生活方式普及程度。

2.低碳社会融合程度:包括低碳教育普及率、低碳宣传影响力、低碳文化传播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理念融入程度。

3.低碳社会公平性:包括低碳补贴政策落实情况、低碳福利分配公平性、低碳减排责任分担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发展的公平性。

综上所述,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的指标,涵盖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消费行为、创新能力、生活方式、社会融合、公平性等多个方面,以全方位、系统性地评估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效果。

在构建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与衡量指标,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2)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2)1。

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2)1。

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1.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3)2、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12)2.1 中新生态城 (12)2.2 曹妃甸生态城 (14)2.3 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1)2。

4 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2)3、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24)3。

1 指标选取原则 (24)3.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5)4、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26)4。

1 确定指标体系结构 (26)4。

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7)4.3 规划指标体系 (31)4。

4 按规划层次的指标体系 (32)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34)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解决城乡规划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量化操作问题,及控制、引导低碳理念在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运用与落实。

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1.1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不仅是低碳生态城市内涵的具体化,而且是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

目前国内外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有关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规划设计原则、方法的讨论上,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或指标体系。

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分析出发构成的指标体系,这类指标体系的应用较广泛,另一类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考虑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综合的方法主要以加权平均为主。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排放,所以也可以用环境、资源核算作为评价指标。

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量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少而精,一种是详细而全面.但是两者在应用上都存在争议,过少的指标会被认为不够全面,而过多的指标会因为指标间的相关性导致指标间关系复杂,指标综合结果无法正确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有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计划”,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外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之一。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析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析
09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8卷表1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一级指标准则层经济发展指标x1社会发展指标x2环境发展指标x3技术发展指标x4二级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发展水平生活进步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能源技术指标污染物技术处理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层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占总就业人口比重旅游业产值占gdp比重gdp亿元人均gdp增长率万元投资回报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城镇人口失业率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人机动车总量辆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植被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万公顷人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万吨化肥使用减少率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1
St u dy o n Lo w Ca r b o n Ec o no my Ev al u a t i o n I nd e x S y s t e m a n d We i g ht Co e f f i c i e n t s by Us i ng t h e AHP me t ho d
第 2 8卷第 2 期
长 沙 理 工 大学 学 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V o 1 . 2 8 N o . 2
2 0 1 3年 3月 J ( ) URNA L OF CHA NGS HA UNI V ER S I TY O F S C I EN C E& T E CHNOL OGY( S OC I AL S CI EN CE ) Ma r.2 0 1 3
用层 次分 析 法 ( AHP ) 计 算 了低 碳 经 济评 价体 系各 项 指 标 对 总 目标 的权 重 , 并 以“ 两型 社 会 ” 实验 区 的 核 心 城 市 湖 南 长 沙 市 为例 , 计 算评 价 了该 市近 年 的低 碳 经 济发 展 水 平 。 研 究 显 示 长 沙 市低 碳 经 济 发 展 取 得 了明 显 成 效 , 但 是 国际

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哎呀,要说这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那可真是个重要又有趣的事儿。

就拿咱们日常生活来说吧,我记得有一次我去菜市场买菜。

那天阳光特别好,菜市场里人声鼎沸。

我走到一个卖蔬菜的摊位前,摊主正热情地招呼着顾客。

我买了一把青菜,摊主递给我一个塑料袋。

我突然就想到了这绿色低碳的事儿,我连忙摆摆手说:“不用塑料袋啦,我自己带着布袋呢!”摊主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哟,您这环保意识真强!”这小小的一个举动,其实就和绿色低碳发展有点关系。

咱们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就是为了让这样的环保行为越来越多,让整个社会都朝着低碳的方向前进嘛。

那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到底咋构建呢?首先得考虑能源的使用情况。

比如说,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它用了多少传统的煤炭、石油这些高碳能源,又用了多少太阳能、风能、水能这样的清洁能源。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要是天天开灯都用那种特别费电的大灯泡,空调也不分昼夜地开着,那肯定不低碳呀。

相反,如果家里装的都是节能灯,空调也合理使用,那在能源使用这方面就能得个高分。

再说说交通出行。

现在路上的汽车是越来越多,尾气排放可成了个大问题。

要是一个城市里,公共交通特别发达,地铁、公交四通八达,大家出门都愿意选择坐公交、骑共享单车,而不是每个人都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到处跑,那这个城市在交通出行方面的低碳得分就会比较高。

我之前有一阵儿,每天早上坐地铁上班,发现地铁里的人虽然多,但是大家都秩序井然,而且这样既节省了能源,又减少了碳排放,多好!还有废弃物的处理。

垃圾是不是分类处理得科学合理,有没有大量的垃圾被随意填埋或者焚烧。

就像我住的那个小区,以前垃圾桶就是随便摆着,也不分什么可回收不可回收。

后来经过社区的宣传和改进,垃圾桶都分得清清楚楚,大家也慢慢养成了分类的好习惯。

这小小的改变,对于绿色低碳发展也是有贡献的。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也是个重点。

工厂的生产设备是不是节能高效,生产工艺有没有进行低碳化的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任福兵1,2 吴青芳2,3 郭 强2(1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2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3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7)摘要:低碳社会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的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

为促进低碳社会建设,本文从发展低碳社会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一定的方法和依据,建立了三层次多指标的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l phi法确定各层次相关指标的权重,综合评价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构建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一、引言“低碳社会”是人类应对国际社会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社会发展方式和社会形态,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含量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以及环境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即通过低碳技术和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开发低碳产品,从根本上转变生产、消费和生存观念。

相对于高碳社会,低碳社会要求摒弃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施高碳社会向低碳社会转型,即以低碳发展为方向的绿色社会发展模式[1]。

同时,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掘生产、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低碳社会是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现实、最基本的路径。

通过循环经济制度、能源产业技术和制度以及金融财税制度的创新来保障、支撑,以实现低碳社会发展。

二、低碳社会的研究现状自从2003年英国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来,国内各个领域的学者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1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胡鞍钢等阐释了低碳经济“绿猫”模式的内涵及其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3];邹骥等将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主张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全球挑战[4];牛文元等指出低碳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经济增长点[5];吴晓青等则认为低碳经济是新工业革命、新经济增长点,是占领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契机,提出了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战略,并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6];李俊峰认为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关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应该积极争取国家发展的更大空间[7]。

21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策略。

庄贵阳认为中国在国际气候制度构建中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需要跨越许多市场和制度障碍,要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8];潘岳呼吁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9];吴昌华指出低碳经济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是政策、制度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变革和结构重构[10];周宏春认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农业,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11];任力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建立碳交易市场,促使企业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等[12]。

付允等强调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是基底低碳、结构低碳、方式低碳和支撑低碳[13]。

31低碳技术研究。

金涌提出低碳发展应从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消费过程优化221及政策法规支持等方面着手[14];何建坤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需大力发展碳埋存技术和煤基液态燃料技术创新,尽快形成低碳能源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的体系,外争合理碳排放空间,内求积极应对[15];洪芳柏研究了低碳经济温室气体核算意义和方法[16]。

41低碳金融及其平台研究。

成万牍指出,与低碳经济直接相关的新型金融———碳金融开始出现和迅速发展,给各国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17]。

庄贵阳指出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18];还有学者研究了低碳技术和交易的国际合作。

51低碳经济和消费方式关系。

张一鹏认为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低碳经济仅依靠先进技术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19];吴晓江强调低碳经济需要“公民运动”,即养成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20]。

61低碳经济的制度建设研究。

金乐琴等指出低碳经济作为新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应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21];王利认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完善中国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建立一个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22]。

71国外低碳经济现状。

章宁分析了丹麦“能源模式”看低碳经济特征;任力研究了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3]。

另外,剑桥大学尼克・巴特勒研究了中国向低碳经济过渡的优势和政府应采取的措施[24]。

上述研究都为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必要的知识准备。

三、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客观评价与反映,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遵循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影响低碳社会的主要影响因子来确定。

具体来说,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1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指标评价体系的设计要符合低碳社会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既要科学地概括低碳社会的基本特征,又能对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为科学发展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21全面性与主导性原则。

一套指标体系不可能涵盖所有碳指标,但必须全面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高碳排放的主要问题。

因此,选取指标时需选择那些有代表性、信息量大的指标。

31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该较全面反映低碳社会发展的具体特征,即反映社会文化、经济产业、政策法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状态特征及动态变化、发展趋势。

确定各方面具体指标时,必须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则,体现出合理的结构层次。

41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原则: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采用量化的指标,但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可将它分成若干个等级,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51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

建设低碳社会是动态过程。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标设置的动态性,即指标应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作适当的调整;二是指标权重动态性。

所以,设计指标体系需兼顾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平衡。

既反映社会发展的现状,又反映其动态变化性。

613R原则:低碳社会重点是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降低碳排放或零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因此,3R原则是构建低碳社会指标体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四、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和依据由于碳排放的来源渠道不同,它不仅来源于产业运行过程,也来源于社会消费过程,不仅受到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生产企业、产业链条耦合度的影响,还受到员工低碳意识和外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指标的选取依托于如下方法和依据:1.指标选取的方法。

本研究分别沿两条路径进行选取评价指标:(1)根据产业链路径来确定碳排放的指标,即按照横向路线:原料燃料生产碳排放———生产321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过程碳排放———消费碳排放———废弃物处理碳排放,碳排放主要集中在这一路径上;(2)根据对横向路线各环节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本文选取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科学技术、政策法规、意识认同等。

横向路径(1)和纵向路径(2)指标选取如下图所示:图1 低碳指标选取路径系统2.指标选取领域主要依据。

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一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与能源的生产与利用密切相关。

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的能源比重和全球CO 2排放源。

(1)根据我国2005年相关数据,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油、气、水电的比重分别为6817%、2112%、218%、713%。

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1亿吨,其中约50%来自能源加工转换部门(主要是电力),约35%来自终端工业部门,约15%来自农业、交通、服务业与居民生活。

(2)根据国际能源署(I E A )2009年二氧化碳报告(CO 2E m issi ons fr om Fuel Combusti on H igh 2lights 2009Editi on Page 13)中2007年碳排放总量饼图,各主要碳源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例如下:居民6%、工业20%、交通23%、热电41%、其他10%(商业、公共服务、其他能源)[25]。

五、低碳社会的指标体系构建虽然目前低碳研究是热点问题,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各个领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对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研究几乎是空白。

本指标体系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研究并概括了低碳社会的核心要素,对CO 2排放的主要来源、影响CO 2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参照国际能源局2009年二氧化碳报告(CO 2E m issi ons fr om Fuel Co mbusti on H ighlights 2009Editi on )和国际上衡量低碳社会发展水平的各种可能指标包括人均碳排放水平、碳生产力水平、技术标准、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碳排放弹性以及进出口贸易等,以上述指标构建原则为基础,构建了低碳社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

低碳社会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

第一层目标层为低碳社会社会发展水平(A ),第二层准则层则由能源利用结构(A 1)、产业社会(A 2)、农业发展(A 3)、科学技术(A 4)、建筑(A 5)、交通(A 6)、消费方式(A 7)和政策法规(A 8)八个方面构建低碳社会统计指标体系。

第三层指标层在上述八个方面核心要素项下设立若干个评价目标,最终构成设立终极指标。

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专家建议,对低碳社会统计指标进行了初选与完善,最后构建的低碳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由52项指标组成。

其框架如表1所示。

六、低碳社会的评价方法11统计指标的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在建立的评价指标中,由于各指标的产生方法不同,量纲不同,不能进行简单的综合运算,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由于有些指标是正向指标,有些是逆向指标,同时各个指标之间的量纲不同,如果直接运用这些指标对低碳社会进行评价就存在不合理性,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1)指标的正向化处理。

根据所选择的低碳社会评价指标,指标不可能取值为零,因此,对逆向指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进行正向化处理:x 3=1x ′公式中x ′逆向指标的原始数值,x 3为该指标的正向化指标值。

对于适度指标,则可以运用下面公式进行正向化处理:x 3=(x ′-x 0)2公式中x ′逆向指标的原始数值,x 3为该指标的正向化指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