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08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02

08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02

08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02ICS01.040.01A20 DB32 江苏省地⽅标准DB32/T XXXX—XXXX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low-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次前⾔ (Ⅰ)1 范围 (1)2 规范性引⽤⽂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 (1)5 计算⽅法 (4)6 评价流程 (12)7 结果运⽤ (13)前⾔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镇江市⼈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发展和改⾰委员会归⼝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镇江市发展和改⾰委员会、镇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殷国兴、杜秀芹、周德荣、潘东⽣、陈长之、朱华、邵国兴、邵炜、⾦菲、杨洋、朱可欣、周佶。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计算⽅法、评价流程和结果运⽤。

本标准适⽤于设区市开展低碳城市评价⼯作。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HJ 633—2012 环境空⽓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3.1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经济发展以低碳为发展模式及⽅向,市民以低碳⽣活为理念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3.2城市低碳指数index of Low-Carbon City反映城市低碳建设质量⽔平的综合指标。

4 评价指标基于低碳城市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的构建理念,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其中⼀级指标5个,⼆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50个。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5 计算⽅法5.1 低碳经济5.1.1 产业结构5.1.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产总值⽐重计算公式为:×10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产总值⽐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亿元)地区⽣产总值(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是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代信息技术产业,⽣物产业,⾼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产业的⼀定时期内⽣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业最终产品和提供⼯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2021年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指标:该指标主要衡量城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整体情况,包括城市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碳排放等方面。

2. 城市基础设施指标:该指标主要衡量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水平,包括城市交通、建筑、公共设施等方面。

3. 城市绿色经济指标:该指标主要衡量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绿色产业、绿色就业、绿色消费等方面。

4. 城市社会文明指标:该指标主要衡量城市社会文明程度和绿色低碳意识,包括市民素质、文化教育、环保意识等方面。

5. 城市生态文明制度指标:该指标主要衡量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包括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方面。

以上是2021年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同城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重点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估和监测,推动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低碳社会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低碳社会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为了评估和监测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出发,探讨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环境维度1.碳排放量:包括全社会和行业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碳排放水平和碳减排效果。

2.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通过衡量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社会资源利用情况。

3.生态环境质量:包括大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生态环境情况。

二、经济维度1.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低碳产业规模、低碳技术普及率、低碳投资比重等指标,用于评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2.低碳消费水平:包括低碳消费意识、低碳产品比重、低碳生活方式普及率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消费水平。

3.低碳创新能力:包括科技创新投入、绿色技术研发、环保产业发展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三、社会维度1.低碳生活方式:包括居民出行方式、能源消费结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生活方式普及程度。

2.低碳社会融合程度:包括低碳教育普及率、低碳宣传影响力、低碳文化传播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理念融入程度。

3.低碳社会公平性:包括低碳补贴政策落实情况、低碳福利分配公平性、低碳减排责任分担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发展的公平性。

综上所述,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的指标,涵盖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消费行为、创新能力、生活方式、社会融合、公平性等多个方面,以全方位、系统性地评估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效果。

在构建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与衡量指标,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上海低碳发展实践区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发改委

上海低碳发展实践区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发改委
完成区域低碳发展相关统计体系构建,得2分;
提出低碳发展总体目标相关的统计方法,得2分。
4
四、区域管理(20分)
区域低碳管理和实践情况(12分)
区域内企业组织开展碳排放年度报告或碳披露,得2分;
发布区域内重点排放企业名单,并开展相应低碳管理,得2分;
区域内企业参与碳标识、碳审计、碳认证、碳排放因子监测、CDM清洁发展机制、自愿减排等活动,得2分;
区域内实施3-4项光伏、光热、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的,得2分;实施5项及以上光伏、光热、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的,得4分。
9
分布式供能和区域能源中心建设情况(2分)
建设有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得2分。
10
六、低碳建筑(10分)
新建建筑节能低碳
(8分)
新建建筑均达到绿色星级标准,得2分;
23
低碳产品和装备生产、研发与技术应用(4分)
区域生产低碳产品和装备,且产值明显提高的[7],得2分;
区域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或推广应用的[8],得2分;
24
加分项
(10分)
\
在低碳制度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开展探索
在能源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新机制创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温室气体统计排放核算体系建立等方面有突破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每一项加2分,最多加10分。
2
低碳发展
管理
(30分)
二、组织领导(6分)
区域低碳发展工作推进框架和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情况(6分)
申报单位形成低碳发展工作组织管理推进体系,并定期推进的,得2分;
申报单位明确低碳发展推进机构的职责,得2分;
将低碳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区域有关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得2分。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低碳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成为检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期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低碳发展理论框架低碳发展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低碳发展理论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的定义和主要成分–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排放量测算方法–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2.低碳发展政策–国家层面的低碳发展政策和目标–城市层面的低碳发展政策和实施措施–低碳发展政策对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影响3.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构建方法–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与城市经济、环境指标的关联性分析–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在城市间的比较与分析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现状分析城市低碳发展政策与目标在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城市低碳发展,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实施举措,提出了一系列城市低碳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主要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各地区和城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低碳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城市低碳发展综合评价为了评价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室气体排放量–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单位GDP排放量–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排放工业部门的排放情况2.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城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各种能源消费比例和结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3.低碳技术应用–城市使用低碳技术的情况和效果–低碳技术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情况4.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投入和成效–城市绿地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指标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分析通过对各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间低碳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相对落后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较低。

研究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研究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研究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是指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于评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低碳发展政策和推动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一、经济方面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 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衡量区域碳排放水平的指标,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可以基于能源消耗、工业生产、运输等数据进行估算。

2. 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衡量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包括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能源转化效率等。

可以基于能源消费数据和经济产出数据进行计算。

3. 清洁能源占比指标:衡量区域清洁能源利用水平的指标,包括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非化石能源的比例等。

可以基于能源消费结构数据进行计算。

4. 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衡量区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材料资源利用效率等。

可以基于资源消耗数据和经济产出数据进行计算。

二、社会方面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 就业质量指标:衡量区域就业质量的指标,包括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劳动参与率、职业培训覆盖率等。

可以基于就业和收入数据进行计算。

2. 社会公平指标:衡量区域社会公平性的指标,包括社会福利支出比例、教育公平指数、医疗资源分配公平度等。

可以基于社会福利支出、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数据进行计算。

3. 生活质量指标:衡量区域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健康指数等。

可以基于收入、消费和健康数据进行计算。

4. 社区参与指标:衡量区域社区参与度的指标,包括志愿者参与率、社区组织数量、社区活动覆盖率等。

可以基于社区参与调查和统计数据进行计算。

三、环境方面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 空气质量指标:衡量区域空气质量的指标,包括PM2.5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等。

可以基于大气监测数据进行计算。

山东省近零碳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山东省近零碳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1山东省近零碳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申报主体应根据本指标体系,科学推进近零碳示范创建工作。

在示范创建方案和研究报告编制阶段,围绕指标体系涉及领域,明确示范创建重点任务;在建设实施阶段,把近零碳指标要求落实到具体项目中;在运营管理阶段,按照近零碳指标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持续推动示范创建工作。

一、近零碳城市1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指本区域参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06年IPe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改版)核算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2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指一个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区域常住人口数之比。

单位 为:吨/人。

计算公式为: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是1年),一个地区每生产万元国内生 4 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单位为:吨/万元。

计算公式为: 5 .“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指按照《山东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试行)》等文件的要求,做好碳排放减量替代指标收储管理,落实新建“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

6 .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制度指依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按照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每年编制其上一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并报送主管部门;以“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工作。

7 .开展碳普惠相关应用场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 区域常住人口数(人)指按照《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工作要求,积极参与搭建碳普惠体系,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碳普惠应用场景。

8.清洁生产审核情况指执行全省年度清洁生产审核计划情况,以及清洁生产推进工作总体情况。

9.绿色金融与专项资金指积极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气候投融资贷款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项资金支持低碳项目建设。

10.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本区域参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改版)编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1 体系简介根据低碳园区的特征及建设目标,本体系将低碳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反映社区低碳发展状态和发展差异;第二层为准则层,分别对应低碳发展的几个发展重点,即社区低碳建筑、社区低碳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第三层为指标层。

评价体系由9个指标组成,见下表。

表1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2 指标解释1.社区生活(1)社区私家车拥有率:在经济迅猛的发展中,私家车拥有率也不断攀升,是侧面反映居民低碳出行的重要指标。

社区私家车拥有率越高,表示低碳出行率越小。

社区总人数(人)人)社区私家车拥有人数()私家车拥有率(=%%100⨯(2)社区公交出行率:是指居民通过乘坐公交出行次数占居民通过所有交通工具出行次数的比例。

社区公交出行率越高,表示该社区出行方式更加环保,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100%⨯=次数通过所有交通工具出行通过乘坐公交出行次数)社区公交出行率(2. 社区建筑(1)3R 材料的使用率:3R 材料主要应用于环保方面,是指:“垃圾(Rubbish )、资源(Resources )、再利用(Recycle )” 如:用于环保材料上是指: 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3R 材料)。

%100R 3%R 3⨯=总材料使用量材料使用量)材料使用率((2)社区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是指新建建筑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例。

%100%⨯=总建筑面积积符合节能规范的建筑面)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3)社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

%100%⨯=总建筑面积节能改造的建筑面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4)节水器具的使用率:对于住宅用户用水来说,节水器具可分为节水便器、节水龙头、废水回收装置和恒温混水阀。

社区内使用节水器具居民越多,表示节水节能率越高。

%100%⨯=水器具使用总量节水器具的使用量)节水器具的使用率((5)节电器具的使用率:主要指家庭节能灯、节能电器等节电设备占总电器使用量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付允等)2009-2020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system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tandardization, pay
Yun, etc.)
2009-2020 China low-carbon eco-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QINGDAO, which is one of the top 100 cities in china, in 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009-2020)
∙Renewable energy should account for 20% +.
∙High-efficiency heating, cooling, and power-generating facilities is well encouraged
∙Low energy consuming building should account for 70%
∙Distance to BRT should be less than 500m.
∙ Greenery ratio: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0%
Green roof and vertical green is not include.
∙Greenery cover ratio: Horizontal projection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5%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National ecological garden city standards
(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绿地率
指地块内各类绿地的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绿地率=绿地面积总和÷地块用地面积×100%
绿地面积不包括屋顶、天台绿地和垂直绿地,但包括地下建筑和半地下建筑上面的绿地面积。

绿化覆盖率
指地块内全部绿化种植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占地块用地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绿化覆盖率=绿化种植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地块用地面积×100%
在建筑节能方面,目前国内城市建筑的运行能耗占城市能耗的2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如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在同样气候条件下比发达国家高3倍以上),保温隔热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

旧老房也就算了,但近年大量新房建筑节能不够,就是发展的问题了。

推广绿色建筑,从建筑设计到运行使用的全寿命期间,最大限度节能减排是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基本上是一个增量市场,建筑节能是城市化进程给中国整体节能提供的一个最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房地产商为节约投资,可能不会遵守建筑节能标准,能源审计是有效监管的基础。

因此,节能建筑的真正落实还需要严格的监管和能源审计。

低碳城市化进程的另一个方面是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用户侧小型天然气冷热电一体化,它的综合能源效率能够达到70%以上;二是分布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后者可以与节能建筑一起来做;三是利用工业余热等进行发电。

这些分布式的能源利用可以替代或减少不可再生且污染严重的煤炭消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但是目前分布式能源多是自用,社区、开发区使用,或者在偏远地区,且价格偏高。

电价阶梯会有作用,但目前不明显,电网公司也没有动力对电力高买低卖支持分布式能源,这是目前分布式能源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

因此配套的电价政策或补贴是目前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