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一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MnO 溶液, 在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MnO4 溶液,置 沸水浴中加热,使其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 沸水浴中加热,使其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 剩余的KMnO 用一定量过量的Na 还原, 剩余的KMnO4用一定量过量的Na2C2O4 还原, 再以KMnO 标准溶液返滴Na 的过量部分。 再以KMnO4标准溶液返滴Na2C2O4 的过量部分。
实验14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 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意义及定义. 1.了解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意义及定义. 了解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意义及定义 2.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中COD的原理 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中COD的原理、 2.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中COD的原理、方法 和操作步骤。 和操作步骤。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1. KMnO4 溶液 0.02 molL-1。 2. KMnO4 溶液 0.002 molL-1 mol 3. Na2C2O4 标准溶液 0.005 molL-1 4. H2SO4 (1+3) 1+3)
四、实验步骤
置于250 mL锥形瓶 准确移取水样 100 .00mL置于 置于 锥形瓶 中,加 5 mL (1+3)H2SO4,再准确加入 + ) 10 .00mL 0.002 molL-1 的 KMnO4 溶液,立即加 溶液, 热至沸,煮沸10min,取下锥形瓶,趁热加入 热至沸,煮沸 ,取下锥形瓶,趁热加入15 mL 0.005 molL-1 的Na2C2O4 标准溶液,摇匀, 标准溶液,摇匀, 此时溶液应当由红色转为无色。 此时溶液应当由红色转为无色。用 0.002 molL-1 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淡红色即为终点。 的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淡红色即为终点。 平行测定三份取平均值。 平行测定三份取平均值。 另取100mL蒸馏水代替水样,同样操作,求得 蒸馏水代替水样, 另取 蒸馏水代替水样 同样操作, 空白值,计算耗氧量时将空白值减去。 空白值,计算耗氧量时将空白值减去。
COD文档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一、摘要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具有很高的氧化性,本实验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法,向被测水样中定量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加热水样,水溶液中多数的有机污染物都可以氧化,加入定量且过量的Na2C2O4还原过量的高锰酸钾,最后再用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返滴过量的草酸钠至微红色为终点,由此计算出水样的耗氧量。
关键词:高锰酸钾法、化学耗氧量(COD)、水体污染、返滴定、测定二、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环境分析的重要性及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2.对水样中耗氧量COD与水体污染的关系有所了解3.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中COD的原理及方法三、实验原理测定时,在水样中加入H2SO4及一定量的KMnO4溶液,置沸水浴中加热使其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剩余的KMnO4用一定量过量的Na2C2O4还原,再以KMnO4标准溶液返滴定Na3C2O4的过量部分。
由于Cl-对比法有干扰因而本法只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中COD的测定,含Cl-较高的工业废水则应采用K2Cr2O7法测定。
在煮沸过程中,KMnO4和还原性物质作用:4MnO4-+5C+12H+=4Mn2++5CO2+6H2O剩余的KMnO4用Na2C2O4还原: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再以KMnO4返滴Na2C2O4过量部分,通过实际消耗KMnO4的量来计算水中还原性物质的量。
四、主要试剂0.002mol/L KMnO4 0.005mol/L Na2C2O41:3 H2SO41:5 H2SO4五、实验步骤1. Na2C2O40.005mol/L标准溶液的配制将Na2C2O4于100-105o C干燥2h,准确称取0.1662g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线。
2.KMnO40.002mol/L溶液的配制及标定称取KMnO4固体约0.16g溶于500ml水中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在微沸状态1h冷却后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存于棕瓶中。
水质化学需氧量实验报告

水质化学需氧量实验报告通过水质化学需氧量实验,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以及水体的自净能力。
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指水中可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COD实验是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利用强氧化性的化学剂将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为CO2和H2O,再通过滴定法测定未被氧化的余量,从而间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
实验步骤:1. 取适量的水样,放入容量瓶中。
2. 加入硫酸钾和硫酸铜,作为催化剂。
3. 进行烧碱消耗实验,添加适量的饱和氯化钾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4. 加入氧化剂(常用的为高锰酸钾),进行氧化消耗实验,使有机物质被氧化。
5. 在反应结束后,根据反应液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氧化是否完全。
6. 用硫代硝酸钠作为指示剂,滴定未被氧化的氧化剂。
7. 记录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得的滴定液用量,可以计算出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
根据化学需氧量的大小,可以判断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从而评价水体的水质。
通常情况下,COD的值越高,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越高,水质越差。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化学品的直接接触和吸入。
2. 实验前要对仪器和试剂进行消毒和清洗。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加入的药剂和试剂的量的准确性。
4. 滴定时要细心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实验思考:1. COD值高的水样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2. 除了COD实验,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评价水体的有机物质含量?3. COD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有哪些?4. 如何改进COD实验方法,提高其准确性和灵敏度?这些问题可以作为实验报告的拓展思考部分,进一步加深对水质化学需氧量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一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精)

实验一: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化学耗氧量(COD)是反映水质受有机物污染情况的一个重大指标,大多采用高锰酸钾煮沸消解法和重铬酸钾加热回流法进行测定。
本试验通过用酸性高锰酸钾煮沸消解法,对学校池塘内的水样进行化学耗氧量(COD)测定,首先酸性高锰酸钾和还原性物质作用,再用草酸钠还原剩余的高锰酸钾,并以返滴定法用高锰酸滴定钾草酸钠过量部分,用实际消耗高锰酸钾的量测得水样中的化学耗氧量(COD)为4.5377mg/L。
一、实验目的1. 测定自来水和蒸馏水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分析得出自来水的水质。
2.对水中化学耗氧量(COD)与水体污染的关系有所了解。
二、实验原理化学耗氧量是指天然水中可被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氧化的有机物的含量。
化学耗氧量测定的常用方法为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和碘酸盐法。
本实验为高锰酸钾法,其原理如下: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具有很高的氧化性,2KMnO4+5 Na2C2O4+8H2SO4=2MnSO4+8H2O+10CO2↑+5Na2SO4+K2SO4水溶液中多数的有机物都可以氧化,但反应过程相当复杂,只能用下式表示其中的部分过程:过量的KMnO4用过量的Na2C2O4还原,再用KMnO4溶液滴至微红色为终点,反应如下:三、实验步骤1.准确取水样100.00ml于锥型瓶中。
2.加入5ml 1:3 溶液。
3.加入0.01mol/l (1/5)的溶液10.00 ml。
4.加几粒沸石,立即加热。
(此时溶液仍为紫色,若溶液的红色消失,说明污物多,应补加溶液),记下的总体积V1。
从冒第一个大气泡开始计时,煮沸十分钟。
5.冷却1min,准确加入15.00 标准溶液,充分摇匀,此时溶液应由红色转为无色。
6.用0.01mol/l (1/5)滴定至淡红色,记下所用的的体积V2,平行三次。
7.另取100蒸馏水代替水样,用上述方法求空白值,加以扣除。
取一份已到终点的溶液加入15.00ml溶液,立即用滴定至浅红色,30s不褪色,计下V KK=15.00/ V K体积(V1+V2)/ml)七、实验结果与讨论自来水中耗氧量为:mg/Ml查询资料得:清洁地面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较低,COD小于3~4mg·L-1。
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1,实验目的:了解化学耗氧量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实验原理:化学耗氧量是指天然水中可被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氧化的有机物的含量。
化学耗氧量测定的常用方法为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和碘酸盐法。
本实验为高锰酸钾法,其原理如下: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具有很高的氧化性,水溶液中多数的有机物都可以氧化,但反应过程相当复杂,只能用下式表示其中的部分过程:过量的KMnO4用过量的Na2C2O4还原,再用KMnO4溶液滴至微红色为终点,反应如下:当水样中含有Cl–量较高(大于100mg)时,会发生如下反应:使结果偏高。
为了避免这一干扰,可改在碱性溶液中氧化,反应为:然后再将溶液调成酸性,加入Na2C2O4,把MnO2和过量的KMnO4还原,再用KMnO4滴至微红色终点。
由上述反应可知,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氧化,虽然生成MnO2,但最后仍被还原成Mn2+,所以酸性溶液中和碱性溶液中所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但氧化温度与时间会影响结果,一般分为:27℃4小时法10分钟煮沸法。
(结果相当于0.3327℃4小时法)100℃30分钟法。
(结果相当于0.5527℃4小时法)本实验用10分钟煮沸法。
若水样中含有Fe2+,H2S(或S2-),、等还原性离子,也会干扰测定,可在冷的水样中直接用KMnO4滴定至微红色后,再进行COD测定。
3,实验试剂:(1)0.01mol/L(1/5KMnO4)标准溶液:配制:称取3.3g KMnO4溶于1.05升水中,微沸20分钟,在暗处密闭保存二周,以“4”号砂芯漏斗过滤,保存于棕色瓶中(此溶液约0.1mol/L1/5KMnO4溶液)。
取上液100ml稀至1升,摇匀后待标。
(2)基准Na2C2O4:105~110℃烘干至恒重(3)1:3 H2SO4:配制时,利用稀释时的温热条件,用KMnO4溶液滴至微红色。
4,实验测定步骤:(1).0.01mol/L (1/5KMnO4)标准溶液标定:准确称取0.15~0.20g(准确至±0.0001g)经烘干的基准Na2C2O4于100ml 烧杯中,以适量水溶解,加入1ml 1:3H2SO4移入250ml容量瓶,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实验49水体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kmno4法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环境分析的重要性以及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2)对水中化学耗氧量(cod)与水体污染的关系有所介绍。
(3)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中cod的原理及方法。
注意事项(1)水样采集后,应加入h2so4使ph<2,抑制微生物繁殖。
试样尽快分析,必要时在0~5℃保存,应在48h内测定。
取水样的量由外观可初步判断:洁净透明的水样取100ml,污染严重、浑浊的水取样10~30ml,补加蒸馏水至100ml。
(2)若存有须要,称开挑等量蒸馏水替代水样,同时操作方式,求出空白值排序化学耗氧量时将空白值乘以。
注意事项(1)水样收集后,应当重新加入h2so4并使ph<2,遏制微生物产卵。
试样尽快分析,必要时在0~5℃留存,应当在48h内测量。
挑水样的量由外观可以初步判断:洁净透明化的水样挑100ml,污染轻微、混浊的水采样10~30ml,补回蒸馏水至100ml。
(2)若有需要,可移取等量蒸馏水代替水样,同时操作,求得空白值计算化学耗氧量时将空白值减去。
问题讨论(1)测量水中cod的意义何在?存有哪些方法测量cod?答:cod是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各种还原剂需要氧量的总和,它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
(2)kmno4标准溶液可以使用何种方法酿制?酿制时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答:高锰酸钾试剂难以得到纯净物,通常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定常用的基准物质有草酸、草酸钠、三氧化二砷等。
配制时一是要加热煮沸1h,放置2~3d,确保其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完全;二是过滤除去沉淀;三是贮存与棕色瓶子避光保存。
(3)水样的采集及保存应当注意哪些事项?请问:水样的收集必须特别注意具备代表性,在水的表层、中层和下层分别取样。
水样留存在塑料瓶中,送回实验室,立即放进4~5℃的冰箱贮藏储藏。
(4)水样中加入kmno4煮沸后,若紫红色消失说明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答:说明水样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应该补加适量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实验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 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重铬酸钾法)一、实验目的(1)明确水体化学需氧量的含义以及意义;(2)掌握回流操作和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通常情况下,氧气与这些还原性物质反应情况复杂,反应时间长短不一,在实验中无法通过此反应来确定化学需氧量。
理论上,可以在水样中定量加入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与还原性物质反应,根据强氧化剂消耗的量换算成需要消耗的氧气的量(即化学需氧量——直接滴定法含义)。
然而,由于水体中(特别是污水中)还原性物质情况复杂,当用滴定剂滴定时难于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反应。
因此,实际操作中,为了保证水样中还原性物质充分反应,通常加入过量的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过量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为指示剂,然后用还原剂硫酸亚铁铵(如Fe 2+)来滴定过量的强氧化剂,根据还原剂消耗的量来计算化学需氧量。
任务2 查阅资料,判断标准状态下氧气、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氧化性的大小关系。
任务3写出本次测定COD 实验的基本原理。
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亚铁离子溶液为滴定剂,由此计算得到的化学需氧量,用符号COD Cr 表示。
任务4 写出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与过量重铬酸钾的反应方程I 。
任务5写出过量重铬酸钾与亚铁离子的反应II 。
三、实验内容(一)试剂准备1. H 2SO 4-Ag 2SO 4溶液溶液溶解、定容浓4242SO H mL 50042S O Ag -S O H S O gAg 0.542−−−→−−−−−→−任务6 写出上述配制流程中需要的称量仪器和体积测量仪器名称。
2.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剂)的配制与标定(1)硫酸亚铁铵溶液的配制mL 1000O H 6S O Fe NH g 39O H mL 40SO H 112244242−−−−−→−−−−−→−⋅,溶解、稀释:)()( 问题1 H 2SO 4在配制流程中有何作用?1:1H 2SO 4的含义是什么?任务7 写出上述配制流程中需要的称量仪器、体积测量仪器和体积控制仪器名称。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法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污染的指标及分析方法。
2.研究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3.掌握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水样中COD。
二﹑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易受强化学氧化剂氧化的还原态物质所消耗的氧量,以氧的mg/l表示。
水体中可被氧化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硫化物、亚铁盐等),化学需氧量主要是衡量水体被还原态物质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及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加热以加快反应。
加入过量的草酸钠溶液还原剩余的高锰酸钾,最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过剩的草酸钠。
根据高锰酸钾溶液的消耗量,计算水样的化学需氧量。
本方法适用于氯离子含量不超过300mg/l的水样中COD的测定。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恒温水浴、250ml三角瓶4个、大肚移液管:25ml一支;10ml二支;10 ml 量杯一个;25ml 酸式滴定管一支;吸球2.试剂:硫酸、高锰酸钾、草酸钠1)浓硫酸,分析纯2)草酸钠标准溶液(0.005 mol/L)称取经105~110℃烘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的分析纯草酸钠0.6700g,溶于蒸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硫酸溶液1)5ml,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实验室配制)3)高锰酸钾贮备溶液(0.02 mol/L)称取高锰酸钾3.2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加热微沸10min,放置过夜。
然后,用玻璃棉或玻璃砂芯漏斗过滤于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
(实验室配制)4)高锰酸钾标准溶液(0.002 mol/L)吸取高锰酸钾贮备液3),加蒸馏水稀释到10倍体积,摇匀。
此溶液在临用时配制(实验室配制)。
四.实验步骤:1.试样分解:1)用25ml大肚移液管分别吸取蒸馏水、所采水样(两份)25ml于250ml 三角瓶中,用量杯加入浓硫酸5ml,用10ml大肚移液管高锰酸钾溶液10.0ml,摇匀。
2)将三角瓶置于电炉上煮沸后,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30min(沸水液面要高于三角瓶内试液的液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方案
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VO2 max)是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最大摄氧量是评定氧运输系统功能,即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水平最大摄氧量是高水平有氧运动能力的基础。
一、实验目的
通过间接测量人体最大摄氧量,衡量人体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有氧工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量法主要是通过受试者进行亚极量运动,根据心率等指标来推算最大摄氧量。
不同的间接测定法有不同的负荷方式,根据不同的指标来推测最大摄氧量。
采用台阶来提供负荷,通过运动时的心率和运动完成的功推测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
运动结束后,测量恢复期前四分钟的心率。
然后通过以下的公式计算一个评价指数,来评价受试者的心血管功能:台阶指数=运动负荷持续时间(s)×100/(2×运动停止后第2、3、4min前30s心率之和),男生VO2max[(mL/(kg·min)]=0.2588×台阶指数+24.170,女生VO2max[(mL/(kg·min)]=0.1912×台阶指数+17.264。
三、实验步骤
台阶高度采用男4ocm,女35cm的标准,测验前让受试者做轻度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活动下肢关节。
上下台阶的频率是30次/分,因而节拍器的节奏为120次/分(每上下一次是四动)。
受试者按照节拍器的节奏完成试验。
受试者从预备姿势开始,(l)受试者一只脚踏在台阶上;(2)踏台腿伸直成台上站立;(3)先踏台的脚先下地;(4)还原成预备姿势。
台阶试验连续做3分钟。
运动结束后,令受试者立刻坐在椅子上,用polar表测量受试者运动停止后第2、3、4min 前30s心率之和,并计算台阶指数和最大摄氧量。
在接下来四天的同一时间,再次进行上述实验步骤,记录测量数据。
接下来在另一个海拔高度,再次测试最大摄氧量。
实验步骤同上。
四、注意事项
1、如果受试者出现高原反应和其他不适症状,应暂停实验。
在症状消失、经医生同意后实验再次展开。
2、测试前2h时间内禁止吃任何事物,测试前24h避免剧烈运动。
3、受试者均为平原世居者。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对于4名受试者,如果在高海拔下的最大摄氧量数值下降,说明在高海拔下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
如果在高海拔下的最大摄氧量数值没有明显变化,则在高海拔下人体的工作能力变化规律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