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急救技术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

概述急救?

谈到急救,一百个人中,至少会有九十九个心中可能都会想到救护车、氧气瓶、止血袋、注射针等现代西医急救的一系列工具和器材。

是否会有一个人心中想到针灸、中药?这恐怕有很大的疑问。其实,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医学是惟一的医学,因此,中医学必然有很多急救的理论和方法,否则中国古代的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岂非就要等死?非常可惜的是,中医急救学现在差不多快要失传了,除了在我们农村,真正用中医来急救人的生命的,真的是凤毛麟角。其实急救,中医不输西医

认为中医救缓不救急的观念完全是误解。为什么现代中医的急救功能消失或者说萎缩了呢

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西药服用较方便,西药的原理非常明确。相对的,中医的理论较模糊,中药服用非常不方便。在同样疗效的情况下,人们当然愿意选择用方便且原理明确的西医来急救性命。这就是中医急救日渐没落的主要原因。

但没落归没落,中医可以急救病人的这个事实,是无可否认的。

中医急救方法

1. 针灸

2. 刮痧

3. 放血4 . 中医急救方剂

针灸急救

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用针灸进行急救、治疗突发疾病的记载。临床上针灸急救范围较广,具有方法简便,起效迅速,经济实用等特点。针灸最常用于晕厥、抽搐、胃痛、腹痛、胆绞痛、头痛等急症的治疗。

十大急救穴位人中、合谷、内关、公孙、足三里、神阙、太冲、风池、定喘、肩井。

晕厥

一、诊断要点: 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颜面苍白、汗出肢冷为主要特点的病症。一般病情轻者晕厥时间较短,苏醒后无后遗症;病情严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死亡。常见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中暑、低血糖昏迷以及癔病性昏迷等疾病。

二、针灸治疗

1.治则:苏厥开窍,实证只针不灸,泻法;虚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

2.主穴:以督脉腧穴为主。人中百会内关合谷

加减:气厥实证配太冲、行间;虚证配足三里、气海;

血厥实证配行间或涌泉;虚证配关元、膈俞、足三里;痰厥配中脘、丰隆;热厥配大椎、中冲;寒厥灸神阙、关元;牙关紧闭加颊车、下关。

穴位定位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内关: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操作:实证、热证诸穴强刺激泻法,百会可点刺出血,再开“四关”(合谷向后溪透刺,太冲向涌泉透刺),或同时针刺“五心穴”(即百会、双劳官、双涌泉);虚证、寒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神阙、关元可用隔盐灸,或重灸“五心穴”。

其他疗法:

①指针:紧急情况下用拇指重力掐按水沟、合谷、内关穴,以病人出现疼痛反应并苏醒为度。

②三棱针:适用于实证晕厥,取穴大椎、百会、太阳、委中、十宣。点刺出血。

注意事项:

①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应紧急救治。针灸急

救能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患者苏醒后要特别注意查找病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贻误病情。

②急救时患者应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的地方立即给以上氧;医生应动作迅速、沉着冷静、不慌不乱;应嘱咐患者家属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胃痛

一、诊断要点: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常伴有胃脘部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吞酸嘈杂等症状。

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扭转、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症、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

二、针灸治疗

治则:消食化滞、通调腑气、温中散寒、理气镇痛,以针刺为主,泻法。

主穴:以足阳明胃经腧穴及相应募穴、郄穴为主。中脘天枢梁丘足三里内关公孙

加减:饮食积滞加建里;寒客胃肠加灸神阙、关元;胃痉挛加梁门;肠痉挛加上巨虚、下巨虚;恶心呕吐加膈俞;腹皮挛急加筋缩、阳陵泉。

穴位定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内关: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地的前下方。

建里:在上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梁门:在上腹部,脐上4寸,旁开2 寸。

上巨虚: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下巨虚:在上巨虚穴下3寸。

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者,中脘、气海、神阙、足三里、脾俞、胃俞、阿是穴等施行一般灸法或隔姜灸(中脘、气海还可施行温针灸),并可加拔火罐;期门、膈俞等穴不可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其他腧穴常规针刺,强刺激泻法,动留针20~30分钟;针后加灸或用温针灸。急性胃痛每日治疗1~2次。

其他疗法:

①指针:取中脘、至阳、内关、足三里等穴,以双手拇

指或中指点压、按揉,力度以患者能耐受并感觉舒适为度。同时令病人行缓慢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即可止痛。间歇5分钟,再重复操作1次。②热熨法:将食盐和吴茱萸混合炒热,装人布袋中,热熨脘腹部,至脘腹疼痛消失为止。

③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④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注意事项:①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若经治疗疼痛不能缓解者,应查明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急性胃痛往往针灸l次或数次即有明显止痛效果,但慢性胃痛需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②饮食调理、生活规律和精神调节对胃痛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多吃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少食易产气的食物;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饱食后不宜立即剧烈运动。力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③胃痛证候有时可与肝胆疾患、胰腺炎、心肌梗塞等相似,须注意鉴别,以免延误病情。④对溃疡出血、胃穿孔等重症胃痛,应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或转外科治疗。

胆绞痛

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突发性右上腹剧痛、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为主要特征,疼痛部位拒按、压痛或叩击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常见于西医学的多种胆道疾患如

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等。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针刺为主,泻法。

主穴:以足少阳胆经腧穴和相应募穴、背俞穴为主。中脘日月胆俞阳陵泉胆囊穴

加减:肝胆气滞加太冲、侠溪;肝胆湿热加三阴交、阴陵泉;蛔虫妄动加百虫窝、迎香透四白;发热寒战加曲池、支沟、外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湿热发黄加至阳、肝俞、阴陵泉。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日月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胆俞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胆囊穴正坐或侧卧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 寸。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侠溪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百虫窝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3

寸,即血海上1 寸。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至阳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肝俞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日月沿肋间隙由内向外斜刺;胆俞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勿深刺,以免刺伤内脏;肝俞、胆俞可用大艾炷灸至皮肤灼热;余穴常规针刺,宜强刺激,久留针(可根据病情留针1~2小时),间歇行针以保持较强的针感。每日2次。

其他疗法:①指针:取胆俞或其附近的阳性反应点;以拇指重力点压10~20分钟。

注意事项:

①针灸对胆绞痛止痛效果较好,对急性发作、病程短、无严重并发症者疗效更佳。但在治疗中应查明原因,结合病因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②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肥甘厚味。注意保暖。

刮痧疗法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工具选择

刮痧板“是临床首选的刮痧工具,民间常将一些边缘圆滑的生活用具可用来刮痧,如光滑的铜钱、铜勺柄、瓷汤匙等。

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务必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首选的是由天然中药经科学配方和方法提炼加工而成的刮痧专用油剂;也可就地取材用香油、色拉油等作为皮肤润滑剂。

操作方法

①操作方法: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用手掌握着刮痧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再确定部位进行刮痧。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

②刮拭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③刮痧时间:用较重刺激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要刮3~5分钟。用轻刺激手法,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5~1 0分钟。对于保健刮痧无严格的时间限制,以自我感觉满意、舒服为原则。

注意事项

①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

②刮痧出痧后1小时以内忌洗澡;

③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④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 5~2 0分钟。

适应症

感冒、发热、头痛、中暑、哮喘、心绞痛、颈椎病、高血压、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乳腺增生、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

禁忌证

①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禁用刮痧疗法;

②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疗法;

③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

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

⑤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

⑥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可行刮痧疗法;

⑦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

⑧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

⑨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就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内经》,就有“苑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的记载

适应症

内科、外科、妇科、伤外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如高热、头痛、痹症、腰痛、心脏疾病、肺病、肝胆疾病、肾脏疾病、各种痛证、跌打损伤、衄血、咽痛、失音、齿疾等。

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症,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

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把这个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会相应的减轻症状。

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

方法: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

禁忌症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2 体质虚弱、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3.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不要直接针刺患处。

注意事项

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4. 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5. 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中医急救方剂

1 独参汤:用于失血过多,失血性休克,妇女大出血等。

【组成】红参30g 隔汤炖

2 黄连解毒汤:用于急性热病,感染性发热性疾病,败血症等。

【组成】黄连9g、黄柏9g

黄芩9g、栀子6g

3 行军散:用于急性胃肠道感染,腹泻,急性扁桃体炎等。

【组成】牛黄、麝香、珍珠、冰片、硼砂各3g、雄黄24g、硝石0.9g

4 麻黄汤:受寒高热不退,无汗,畏寒等。

【组成】麻黄9g、桂枝6g、杏仁9g、炙甘草3g

5 藿香正气散:胃肠病毒性感冒,上吐下泻等。

【组成】藿香90g 大腹皮30g 白芷30g 紫苏30g半夏60g 白术60 陈皮60g 厚朴60 桔梗60,共为细末,每服6g,姜、枣煎汤送服。

6 安宫牛黄丸:脑中风。

7 苏合香丸:心绞痛。

8 大承气汤:发热,便秘,口舌生疮等。

【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5g 芒硝9g(大黄后下,芒硝烊化)

9 大黄牡丹汤:急性阑尾炎,急腹症等。

【组成】大黄15g 牡丹9g 桃仁12g 冬瓜子30g 芒硝9g(芒硝烊化)

中医急救单验方

1.甘草30g--150g水煎服,用于解百毒。适用于各种食物及药物中毒。

2.紫苏梗150g水煎服,用于解鱼、蟹、虾等水生性蛋白等所致的中毒。

3.绿豆100--200g水煎服,用于一些吃炒黄花菜、炒豆角(尤其是扁豆角)等引起的中毒反应。

2020年按时组织医护人员的急救技术训练【精品】

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急诊科护理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医院的年度工作安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主题,为更好地适应急诊医学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急诊护理工作的管理,特制定出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一、要不断加强急诊护理站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1、加深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意识,定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目标训练,培养急诊专业合格的护理人员。 2、不断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人员的法律意识。 3、推进各项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重点抓好“三基”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1、熟练掌握常见病情的判断及抢救流程及护理要点,实行定期考核。 2、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技能。 3、熟练伤口的处理和包扎止血技术及伤员的心理护理。 4、熟练急救时的催吐、灌肠、注射、给氧及体位一系列操作技术及病情监测等专业技能,要求准确及时到位。 三、严格抢救室、处置室的管理,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机。 1、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并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备用。 2、各类抢救药品、器械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期消毒、维护药品基数与卡相符,严格急救药箱管理,保证院外急救的正常使用。 3、各类急救药品使用后及时清理、补充、记录,保持整齐清洁。 四、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及整体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护理程序,以增进或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开展整体护理,从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关心体贴病人,推行人性化服务。 3、严格执行“十二项核心制度”。

上消化道大出血诊疗常规

上消化道大出血 【概述】 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呕血和便血。消化道急性大出血常伴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出血量超过1000ml或血容量减少20%以上,可危及生命。 消化道以屈氏韧带为界分为上、下消化道,根据出血的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包括来自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出血以及来自胰腺、胆道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也包括在内;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病因】 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可以是上消化道本身器官的病变,也可是邻近脏器的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胃肠所致。 【临床表现】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粪和出血引起的全身表现。

(1)呕血和黑粪:呕血和柏油样黑粪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出血后,均有黑粪出血,但不一定有呕血。一 般情况下,幽门以上的出血,胃内储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 起呕血。但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幽门以下的出血可因血液反 流入胃而刺激胃粘膜造成呕血。 (2)失血性休克:一般认为成人出血量在500ml以下者,可无贫血或血容量减少的表现。如出血量在800-1000ml,主要表现为皮 肤、甲床和结膜苍白,疲乏无力、头晕、心悸、口干、突然站 立时眼前发黑。当出血量超过1000-1500ml,失血速度快时, 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开始时皮肤苍白而湿冷、四肢发凉、口 渴、黑曚、表情淡漠等,继而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甚至昏迷,同时出现少尿、无尿或微循环障碍导致急性肾衰竭。 (3)发热:在24小时内常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 (4)氮质血症:消化道出血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使血尿素氮升高(肠源性氮质血症)。失血使肾血流量 暂时减少,导致氮质潴留(肾前性氮质血症)。一般在纠正低血 压、休克后,血尿素氮可迅速降至正常。 【诊断】 (1)出血的病因及部位诊断:根据详细的病史、体征,有半数患者可以作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进一步依靠实验室、X线钡 剂、内镜及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以查清大部分患者出血

针灸常用十二个急救穴疗

针灸常用十二个急救穴疗 1、晕厥——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膠水沟内关。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3、抽搐——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抽搐。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 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神阙(隔姜灸)。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阴交。 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 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虚症)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内脏绞痛 (1)心绞痛——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4)肾绞痛——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8、牙痛——合谷下关颊车。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10、血管性头痛 (1)外感头痛——百会太阳风池合谷。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 (2)内伤头痛 A、肝阳头痛——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肾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C 、血虚头痛——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E、淤血头痛——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 概述急救? 谈到急救,一百个人中,至少会有九十九个心中可能都会想到救护车、氧气瓶、止血袋、注射针等现代西医急救的一系列工具和器材。 是否会有一个人心中想到针灸、中药?这恐怕有很大的疑问。其实,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医学是惟一的医学,因此,中医学必然有很多急救的理论和方法,否则中国古代的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岂非就要等死?非常可惜的是,中医急救学现在差不多快要失传了,除了在我们农村,真正用中医来急救人的生命的,真的是凤毛麟角。其实急救,中医不输西医 认为中医救缓不救急的观念完全是误解。为什么现代中医的急救功能消失或者说萎缩了呢 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西药服用较方便,西药的原理非常明确。相对的,中医的理论较模糊,中药服用非常不方便。在同样疗效的情况下,人们当然愿意选择用方便且原理明确的西医来急救性命。这就是中医急救日渐没落的主要原因。 但没落归没落,中医可以急救病人的这个事实,是无可否认

的。 中医急救方法 1. 针灸 2. 刮痧 3. 放血4 . 中医急救方剂 针灸急救 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用针灸进行急救、治疗突发疾病的记载。临床上针灸急救范围较广,具有方法简便,起效迅速,经济实用等特点。针灸最常用于晕厥、抽搐、胃痛、腹痛、胆绞痛、头痛等急症的治疗。 十大急救穴位人中、合谷、内关、公孙、足三里、神阙、太冲、风池、定喘、肩井。 晕厥 一、诊断要点: 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颜面苍白、汗出肢冷为主要特点的病症。一般病情轻者晕厥时间较短,苏醒后无后遗症;病情严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死亡。常见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中暑、低血糖昏迷以及癔病性昏迷等疾病。 二、针灸治疗 1.治则:苏厥开窍,实证只针不灸,泻法;虚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 2.主穴:以督脉腧穴为主。人中百会内关合谷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 欧阳家百(2021.03.07)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 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 (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一)病因 1、心源性病因 (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

(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 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 (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 (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张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 (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毒品。 (二)病理生理 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 (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n。 (5)肝细胞:1~2h。 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 (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3)但对缺血组织再灌注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首要条件。 (4)关键是在组织的缺血阈值时间内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灌注,要求再灌注血流必须达到维持组织细胞生存的最低血供—正常血供的25%~30%以上。 【院前处理】 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中医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方案

中医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方案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方案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深入扎实地开展医疗急救知识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急救知识水平,为病人提供更高效,快捷的优质医疗服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成立医院急救知识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职能临床医技科室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制定急救知识培训计划和目标,提出具体的培训内容、方式和进度。由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负责具体实施。 各科室成立“急救知识”训练领导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若干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组成,制定科室培训计划,执行医院培训方案,具体负责科室内医务人员及轮转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2、训练措施 1.加强全体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科教科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结合各科室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急救知识的薄弱环节,定期组织相关急救知识培训。 2.重点抓好急诊科人才梯队建设,加快急诊人才培养,本年度拟选派1-3名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执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身休健康的中青年医务人员外出参加各类急诊新知识短期培训班。3.加强院内培训,对急诊科近三年上岗的年青医生轮流安排到内

科、外科、骨科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使他们能全面掌握各专科知识。4.加强全体医护人员各种急救基本技能的培训,重点培训现场心肺腹苏的操作步骤、气管插管、心电图诊断的基本技能,心电图检查的规范操作、四肢损伤的院前急救等相关急救技能培训。 5.科室要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本科室年青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结合实际开展岗位练兵,督促年轻医务人员进行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各种急救知识的学习,以增强抢救各种急危重病人的应急能力。 3、考核 1.医务科、护理部每季度对40岁以下医护人员进行一次“三基”(急救知识)的理论考试,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再次培训补考,三次不合格者按医院管理规定给予待岗处理。 2.对40岁以下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胸穿、骨穿、腰穿、腹穿、气管插管等相关急救知识的技能操作考核,半年一次,要求达到人人过关,在年青医务人员中开展基本技能岗位竟赛活动。

急诊科十二个中医急症诊疗常规

急诊科十二个中医急症诊疗常规 时间:2011年7月19日来源:作者:点击:次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一、中医中风病诊疗常规 【定义】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症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重症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2、病机特点:中风之发生,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 【诊断分析步骤】 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脑栓塞、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卒中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溶栓治疗对血压的要求是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维持血压在160-180/100-105mmHg水平;既往无高血压的患者,血压维持在 160-180/90-100mmHg;当血压高于200/105mmHg时,可以考虑谨慎降压治疗。近年西班牙对250例半球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的血压波动情况、ESS、CT容积及死亡率进行的一项研究,与三个月后的结果做对照表明。发现发病当日收缩压最低组及最高组和舒张压最低组及最高组患者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损失最重,CT所示梗死体积最大。研究提出,住院后24小时内迅速降压者,倘若收缩压降低超过30mmHg,舒张压降低超过20mmHg,同样早期出现严重神经功能损失且梗死体积大。因而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在一段时间内应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既往有高血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维持血压在 160-180/100-105mmHg水平;既往无高血压的患者,血压维持在 160-180/90-100mmHg;当血压高于200/105mmHg时,可以考虑谨慎降压治疗;参考:2007年美国卒中指南的共识是除非收缩压>220 mmHg 或平均血压>120 mmHg,不需要使用降压药(I 类,证据水平C)。 【临床分型】 一、西医分型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 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 (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一)病因 1、心源性病因 (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

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 (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 (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 (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 (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毒品。 (二)病理生理 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 (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n。 (5)肝细胞:1~2h。 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 (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3)但对缺血组织再灌注仍是心肺复成功的首要条件。 (4)关键是在组织的缺血阈值时间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灌注,要求再灌注血流必须达到维持组织细胞生存的最低血供—正常血供的25%~30%以上。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完成稿)

急诊科诊疗常规 2011 年 4 月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 一) 基本表现 1.发病或受伤后24 小时内心脏停搏。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 颈动脉和股动脉) 摸不到搏动。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 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 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 看胸廓有无起伏。5.瞳孔散大固定。 (1) 常于停搏后45 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 1 ~2 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 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 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6.全身发绀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 问诊要点 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2.扼要询问目击者: (1) 发作到就诊时间。 (2) 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 有无外伤史。 (4) 心脏病史。 (5) 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院前处理】 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 :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 :建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 :建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 7.建立静脉通路。 8.心电图,心电监护。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一) 诊断 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 颈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3.心电图。 (1) 心室颤动或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 (2) 电机械分离。 (3)心室停搏。 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二)鉴别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 (1)晕厥。 (2)虚脱。 (3)急性脑血管病。 (4)低血糖。

实用急救知识题库附答案

实用急救知识题库附答案姓名得分 一、A型选择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答案。 1、在心跳骤停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段为:C A.1分钟B.3分钟C.4分钟D.8分钟 E.10分钟2、人工心脏按压时,按压/通气(次数)比例:E A.10/1 B.15/1 C.30/1 D.15/2 E.30/23、烫伤与烧伤应急要点:E A.隔断热源B.清水冲洗伤口 C.遮盖伤处 D.立即送医院 E.以上都是4.一般在服药后几小时内洗胃最有效E A.48h内 B.24h内 C.12h内 D.8h内 E.4-6h内 5.毒蛇咬伤最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C A.局部注射胰蛋白酶B.局部清创 C.单价抗蛇毒血清 D.多价抗蛇毒血清 E.中医中药 6.对溺水所致呼吸心跳骤停者,其紧急处理措施是D A.立即倒水 B.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C.心内注射肾上腺素 D.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E.皮质激素的应用7.重度哮喘时,除吸氧外尚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D A.尽可能找处过敏源,去除诱因或进行抗原脱敏疗法 B.采用拟交感神经药、抗生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积极采用免疫抑制剂、色甘酸二钠,必要时用菌苗疗法 D.改善通气、支气管痉挛、控制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应用糖皮质激素 E.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及抗原脱敏疗法 8.呼吸衰竭患者已昏迷,大量痰液阻塞气道,一个错误的治疗是B A.吸氧 B.呼吸兴奋剂 C.雾化吸入 D.排痰 E.抗感染 9.慢性较严重的呼吸衰竭(或发生肺性脑病)不宜吸高浓度氧的主要原因是C A.缺氧不是主要因素 B.可引起氧中毒 C.解除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的兴奋性 D.促使二氧化碳排出过快 E.诱发代谢性碱中毒 10.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主要不同点是C A.病史较长,反复发作 B.心前区收缩期杂音 C.心脏扩大伴奔马律 D.两肺干湿吸音 E.无肺气肿体征 11.男,60岁。高血压患者,突然心悸、气促,咳粉红色泡沫痰。查体:血压26.6/ 15.96kPa(200/120mmHg),心率136次/分,除其他治疗外,还应选用下列哪组药物。B A.西地兰、硝酸甘油、异而肾上腺素B.硝普钠、西地兰、速尿 C.毒毛旋花子甙K、硝普钠、心得安D.胍乙啶、酚妥拉明、西地兰 E.硝酸甘油、西地兰、多巴胺12.急性肺水肿最有特征性的表现是D A.严重呼吸困难 B.发绀 C.咳嗽或呼吸有哮鸣音 D.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E.两肺满布干湿啰音13.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是C A.减慢心率 B.降低心肌耗氧量 C.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 D.心搏出量增加

老年病科中医诊疗常规

第十二章老年病科 第一节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时时汗出,动辄xx甚者; (2)睡眠xx出,醒后汗止者。 2.xx诊断: (1)汗出,可诉不稳、易消长的全身乏力感,头晕、头痛、头重、心悸、胸闷、腹泻等自主神经性躯体症状。 (2)可见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异常: 眼心反射,Schelloug起立试验,皮肤划痕试验,心电图,(体表)微小震动图,指尖容积脉波等。 (二)证候诊断 1.肺卫不固证: 自汗,头面、颈胸部时时出汗,活动后尤甚,怕风,平素易感冒,倦怠乏力,面色黄白光白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2.营卫不和证: 自汗,汗出恶风寒,肢体酸楚,或有微热,或半身或局部出汗,苔薄白,脉缓。 3.湿热熏蒸证:

自汗为主,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xx火旺证: 盗汗,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见午后潮热,两颧红赤,口渴,尿黄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5.xx两虚证: 自汗、盗汗、腰背酸软疼痛,头晕眼花,发脱齿摇,耳聋耳鸣,小便清长或夜尿频,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肺卫不固证 治法: xx表。 推荐方药: 玉屏风散加味。黄芪、防风、白术、浮小麦、糯稻根、大枣、甘草等。中成药: xx屏风散、xx屏风颗粒等。 2.营卫不和证 治法: 调和营卫。 推荐方药: 桂枝汤加减。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龙骨、牡蛎等。

3.湿热熏蒸 治法: 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 ①十味温胆汤加减。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法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甘草等。②三仁汤加减。杏仁、薏苡仁、豆蔻、厚朴、法半夏、通草、滑石、竹叶、苍术、防己等。 4.xx火旺证 治法: 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 ①关腠散加减。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黄连、莲子、肉桂、浮小麦、五味子等。②当归六黄汤加减。生地、熟地、当归、黄芩、黄连、黄柏、黄芪、肉桂、五味子、乌梅等。 中成药: 当归六黄丸等。 5.xx两虚证 治法: 滋阴xx 推荐方药: 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知母、焦黄柏、当归、巴戟天、女贞子、旱莲草、浮小麦、生龙骨、生牡蛎、甘草等。

中医采取的急救方法

1、如何定位内关? 首先让我们看看它的定位: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程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这么一个小点,还离身体这么远,能救急? 没错,就是这个小臂上不起眼的小点,常常能在关键时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 在修习营助教的时候,我们常遇到一些体弱的同学,站桩没多久就会恶心、呕吐、心慌,严 重些的会扶椅子坐下,更严重的会直接昏倒。 此时,我们首先会帮他们点按几下内关,绝大多数同学能很快缓解。他们的描述往往是心里 不那么难受了,胃里的东西也没那么想往外顶了。 此时被点内关的同学往往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和由衷的微笑表示感谢。 止吐定心,内关就是这么快。 再说一个亲验的案例,有次出去玩,跟一个女生同屋。晚上11点多,听到她在床上翻来覆去,枕头从东挪到西,又从西挪到东。

忍不住问了一句怎么了,她描述说自己只要一躺平,就心神不宁,感觉心臓悬在外边,不踏实。 我起身帮她点按了几下内关,半分钟后她告诉我:“我的心掉进胸口里了”。简直立竿见影,效果快到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2、功效内关 这么小的穴,为啥这么神奇呢?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属性和功能吧: 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第六个穴,它是我们保护自己不受感情伤害的重要关口。 如果内关破了,各种东西都会轻易影响到自己,赵家的狗看两眼,隔壁大妈说句话,甚至有些人刮风下雨,太阳下山,季节变换都会引起情绪的波动。 外关穴主要处理六淫对人的影响,而内关穴对应的是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任何情绪的失控都会造成对人的伤害。 气足的人内关关的严实,气虚的人这道关会形同虚设。 同时,内关也是心包经的络穴,络的是三膲。有一种思路是治病时把心包的问题通过三膲系统往外引。但这就对施术者要求比较高了,这里不做深入探讨。 3、临床应用内关 知道了内关的属性,下面我们列2条临床中最常见的,利用率最高的功能: 1、心痛,心悸,胸闷,胸痛。 2、胃痛,呕吐,呃逆。 临床中我们发现心病与胃病关系非常密切。有句俗话叫吃饱了撑的,看起来撑的是胃,其实体会到难受的是心。 站桩后会出现恶心,反胃,呕吐等现象不仅是胃病,多数同时伴有或轻或重的心病。

中医师参与抢救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医师参与抢救制度 篇一: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 二、抢救工作应由值班医师、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并将病情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应亲自到场指导和协助抢救,遇有疑难问题,及时邀请会诊,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和主管院长。 三、凡属危重抢救病人,主管医师应填写病重(危)通知单,一式三份,交家属和医务科各一份,病历保留一份。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作好各项抢救记录,若因抢救来不及记录时,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四、各科应有抢救室、抢救车及抢救器械,专人保管,作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补充。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和各科室应保证药品、器械的正常供应,便于工作。

五、抢救时,当班医护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护士在医生来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六、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足,抢救物品合格率要达到100%。 七、若遇特殊情况超出一科范围或本科力量不足时,科室之间应支援配合,必要时医院成立临时抢救组织,加强抢救工作。 八、各有关科室遇有危重病人的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均应及时处理,不得过分强调手续,以免延误抢救。不得困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以免造成 事故和交叉感染。 九、凡遇有大灾害、事故抢救,接到病人或省、市、县卫生厅(局)的呼叫时,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若把病人接运回院抢救,本科室无法加床时,找到其他科室借床,必须无条件服从;总值班有权协调处理,

最新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㈠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 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 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 适应症: 扭挫伤、肌肉劳损、血肿、肩周炎、术后浸润、术后粘连、慢性溃疡、前

中医护理技术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摘要】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除了要利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治疗以外,还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基础,利用中医特色和优势,结合多种综合手段,拓宽急救范围,提高了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救治 即墨市中医医院自2010年以来对132例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成功救治。现将中医护理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 护理方法 1. 1 针刺法急症神昏患者的症状包括脑卒中、厥脱、休克等,此类患者可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救治。醒脑开窍针刺法即对人中、内关、三阴交、涌泉等穴位进行强刺激,2次/d,快速捻转、提插。在实施针刺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将患者变现详细记录下来,为医生提供进一步治疗的依据。人中为醒脑之要穴,针刺可启闭开合。内关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通阴维脉,用针刺可以开启外窍,起到宁心神,通血的功能。三阴交用针刺可调复元气,促进气血精髓生长。涌泉穴位于足底,针刺涌泉穴对于急救神志突变、意识昏迷等阳实闭郁之症有显著作用。另外,人神志病变大都与五脏有关,针刺井穴涌泉可起到开窍苏厥,回阳醒脑的作用。多穴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清醒恢复过程,由此可见中医护理在神昏患者的治疗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1. 2 中药煎剂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很多患者气管切开后会因多种原因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中医认为在治疗中此种情况应以清热化痰为主。因为中医诊断其症属“喘证”,病机属痰热内结,壅闭心窍、肺窍,此时标证为实。气管切开后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可辅助中药煎剂进行中医药护理。一方面将清热化痰、通闭开窍的中药煎剂进行雾化处理,使患者通过鼻饲吸入;另一方面内服中药清金化痰汤,汤剂每天服用一剂,汽雾鼻饲2次/d,分早晚进行。中药煎剂两种护理方法联合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中药的疗效,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1. 3 中医护理应激性溃疡出血。对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运用中药大黄粉,白芨粉、田七粉,把3种药粉各5 g混合,配100 ml温开水调成糊剂,从胃管注入,1次/6h,夹管3~4 h后开放,此种治疗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可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较快的起到治疗作用。大黄是常用的药材之一,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对于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疗效。白芨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而三七具有“止血神药”之称,可以去瘀止血,消肿定痛。中药糊剂胃管注入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可有效减轻出血症状,相较于西医治疗创痛较小,刺激性弱,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元气[1]。 1. 4 中药直肠滴注。直肠滴注法是中医治疗中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将煎好的中药水装入输液瓶,接上输液管,拔去头皮针,接上

急诊科优势病种

**********急诊科 2013年度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措施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措施 一、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2013我科在去年优势病种(外感发热)基础上,根据我科实际情况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制定并实施了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优势病种的临床诊疗方案及路径,并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运用,其中大多数以中青年人为主,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全部病人均采用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包括中药饮片辨证施治和中成药辨证施治;风寒束表型:用解表散寒法;风热犯表型:用解表清热法;暑湿袭表型:用清暑祛湿法;卫气同病型:用透表清气法:白虎汤加减。中成药:杏苏颗粒、小柴胡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小柴胡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结合中医特色治疗以针刺等治疗。 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 有效:服药72h内体温降至37.2℃以下,且体温不再上升超过37.2℃的时间。 2.显效:即刻退热判断标准:服药后4h内体温下降0.5℃。 3.痊愈天数:首次服药至疾病痊愈所需时间。 4.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痊愈标准:精神、食欲好、体温恢复正常满12小时、鼻咽部症状消失、咽充血消失。 (二)临床疗效评价 治愈:68% 显效:22% 有效:8% 无效2% 三、疗效评估 外感发热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发热、恶寒、咳嗽、头身痛,有外感病史;外感发热邪在肺卫,治疗当因势利导,从表而解。 风寒束表型:用解表散寒法:麻黄汤加味。同时加予葛根重用桂枝以达解肌发表,以缓解患者的头项强痛等症,总有效率80%以上。风热犯表型:用解表清热法:银翘散加减时适当加予黄芩,生地,柴胡等清热药以加强退热效果有效率85%以上。在配合中医特色疗法和不配合中医特色疗法中以针刺:选穴大椎,曲池、合谷;拔罐取穴大椎等。疗效较对照组高20%。但在治疗中往往外感有兼夹有湿、署、燥、实等病症,所以在病症分析是要注意兼症的治疗,兼湿者加祛湿药,兼署加清署生津药,兼燥者加生津润燥药,兼实者祛实邪。在下年的诊疗方案中加以改进。 三、总结 中医药在治疗外感发热虽然有较长历史,但发展缓慢,一直以来未有新的快速有效的

老中医:急救时,郗穴的妙用

自己出现急病的时候,可以在尚有神志和活动能力的时候使劲按郗穴,当我们身边的人出现急病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暂时采取这个方法,这是起死回生的善举。人生无常,我们一定要为之做好手到病除的准备。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治病慢,但我绝不同意这个观点。 比如,某人心脏病忽然发作,昏过去了,怎么办?这时无论是去找哪个医生,都得要耗费一些时间,很多时候,还没等送到医院,人就不行了。再比如急性哮喘,发作的时候,人的感觉简直是生不如死,痛苦万分,有时一口气没接上来,也就撒手人寰了。再快的车,把病人送到医院,都是需要时间的,而病魔是不等人的。 郄门穴急救概述 真正的急救,是当场救治,是在医生和救护车还没有到来时,把疾病的危险性降到最低点。这时候靠谁?靠我们自己,或者靠我们身

边懂一点医学知识的人。西医教给老百姓的急救方法只是为等待医生前来治疗争取一些时间。 实际上,遇到了心脏病发作或急性哮喘这样的急症,通过中医的取穴进行急救,是很快速、很有效的。比如,心脏病突然发作,就马上取心包经上的郄门穴这个大药; 急性哮喘,就取肺经上的孔最穴大药,只要对它们进行强烈刺激,比如扎针,或者进行强有力的按压,往往都能一穴见效,迅速缓解病情,起死回生。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 急性疼痛,一般取阳经郗穴,比如,肚子疼可以在温溜、养老、会宗穴上找高升点;胃痛可取梁丘穴来按压;胆囊疼痛可按揉外丘穴; 这些高升点穴位都是急救的大药,您使用时要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个点按压的时间可长可短,短则5—6分钟,长则20分钟不等,视病情的缓解情况而定。 阴经的郗穴治疗出血

阴经的郗穴可以用来治疗人体的各种出血之症,尤其是内脏出血。比如,咳血可以按压肺经的郗穴孔最,尿血可按压肾经的郗穴水泉,女子崩漏可按压肝经的郗穴中都等。 选穴时视具体情况而定。 这些大药是我们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用得上的。当急病发作的时候,可以在尚有神志和活动能力的时候使劲按郗穴;当我们身边的人出现急病的时候,我们也要伸出援助之手,那可是起死回生的善举。人生无常,我们一定要为之做好手到病除的准备。 十六郗穴歌诀: 郗有空隙意,本是气血集; 症状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取梁丘,脾属地机宜; 心经取阴郗,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觅; 心包郗门刺,三焦会宗列; 胆郗在外丘,肝经中都立;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抵。

中医急诊科诊疗常规

第十六章中医急诊科诊疗常规 第一节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西医诊断标准: (1)病毒感染,秋冬春季多见: (2)起病较急,局部症状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痒、灼热感或咽痛、声音嘶哑或咳嗽,一般全身症状较轻。 (3)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较多的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3)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

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4)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扶湿、挟滞等兼证。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口服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薄荷(后下)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剂:银翘散加减。 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 3.暑湿袭表:解暑祛湿解表 方剂: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剂:参苏饮加减 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干葛、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化痰止咳。 方剂:加减葳蕤汤加减。 生葳蕤、淡豆豉、红枣、生葱白、炙甘草、桔梗、薄荷、白薇

中医点穴急救法的神奇功效

你是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些急症或者常见病突然发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及时赶到医院接受治疗,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意外。专家指出,在既缺医又无药的紧急情况下,只要掌握几招非常实用的徒手点穴治病的方法,就能取得神奇功效,为患者赢得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的宝贵时间。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点穴急救法的神奇功效,并一起来学习和掌握好以下点穴急救方法吧! 一、止头痛点穴用急法 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二、治休克点穴急救法 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效果。

三、降血压点穴用急法 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往往导致血压会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为第2、3掌

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常常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四、治便秘点穴用急法 便秘者在大便时倘若用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会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一会儿即可顺利排便。 五、治晕厥点穴急救法

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持续2~3分钟,一般会缓解。 六、止呕吐压穴用急法 呕吐时,患者可用中指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来止呕,应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即可止住呕吐。 七、止鼻血捏穴急救法

放血疗法——常用的中医急救方法

放血疗法——常用的中医急救方法 放血疗法常用的中医急救方法1963年笔者在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暑假里回到河北省故乡。当时,由于发生了几百年不遇的大洪灾,我们村300多户99%的房屋倒塌,村子四周一片汪洋。连续几天无法生火做饭,大家只能以洪水冲下来的生红薯和苹果充饥,加之寒冷等原因,很多人病倒,特别是患胃肠性感冒与急性肠胃炎的病人最多,一个个上吐下泻。因为村卫生室的药物都被洪水淹没,病人纷纷找笔者想办法。笔者回家时幸好带了针管,这时就被派上了大用场,以放血疗法为主配合针灸为大伙治病,再喝些姜糖水。笔者清楚地记得,一个晚上就连续救治了11 位病人,都奇迹般地痊愈了。自此笔者特别喜欢用放血疗法。古代人类在狩猎过程中,常会伤及皮肤、肌肉而流血。这个过程有时竟会因祸得福,随着流血的停止,原有的某些疾病却不知不觉地消失了,这就是放血疗法的由来。放血疗法又称刺络疗法,是针灸中的传统疗法。据记载,神医扁鹊是放血疗法的鼻祖。《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放血疗法的大量记载。如《灵枢·官针》篇中指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素问·离合真邪论》谓:“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刺出其血,其病立已。”《灵枢·小针解》说:“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传统的放血疗法,主要是用三棱针、梅

花针、毫针或其他工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少量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上采用梅花针还常配合拔罐疗法。三棱针,古称“锋针”,具有一针三刃、针身长直、针尖锋利的特点。实践证明,放血疗法能醒神开窍、解毒泄热、活血通络、驱风止痉、止呕止吐、消肿止痛,以达“血出邪尽、血气复行”之目的,尤其是对急性喘咳、痉挛抽搐、高热、呕吐、泄泻、昏厥、腹痛、喉痹、高血压等急危重证以及多种皮肤疾病等,不论年龄大小,均可随时点刺。且具有取穴少、操作简便、取效迅速等特点,常能取得药物疗法所难以达到的功效。临床常用的穴位太阳:主治头痛、眼红肿。上星:主治头痛、目痛、鼻衄、热病。水沟:主治癫痫狂、小儿惊风、中风昏迷、中暑、口眼歪钭、牙关紧闭、急性腰扭伤。龈交:主治齿龈肿痛。内地仓:主治面瘫。金津、玉液:主治口舌生疮、舌肿、呕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