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基础训练
硬笔正楷书法入门基础训练

硬笔正楷书法入门基础训练硬笔正楷书法是一种使用硬笔书写的楷体字入门训练。
下面是硬笔正楷书法入门基础训练的步骤和方法:1. 准备工具:硬笔、练字纸、墨水。
2. 姿势与笔法:- 坐姿端正,保持舒适的姿势。
- 握笔:将笔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拇指轻轻按住笔杆,其他两指稍微弯曲。
- 用笔:平行于纸面,笔尖略微向上。
- 用力:初始写作时用力适中,不要过于用力。
3. 练习横线:- 用笔头作横线练习,保持笔尖和纸面平行。
- 线条不要过于细弱或过于粗壮,保持一致的线条厚度。
4. 练习竖线:- 用笔头作竖线练习,练习笔画的粗细和长度。
- 初始时可以用点线连接上下两端,逐渐连成整体的竖线。
5. 练习撇捺:- 撇:用笔头从上到下向右倾斜书写,可以从左上角开始,向右下角书写。
- 捺:用笔头从上到下向右倾斜书写,可以从右上角开始,向左下角书写。
6. 练习横折:- 将横线向右下方弯曲,形成“㇒”字形。
- 可以从左边的竖线开始,然后向右上角方向画出横折。
7. 练习竖钩:- 在竖线的右上方添加一个小的横线,形成“㇏”字形。
8. 练习横折钩:- 先画出一个横折,再在横折的右上方添加一个小的横线,形成“㇒”字形。
9. 练习竖提:- 在竖线的右边顶部向上倾斜添加一小段。
形成“㇒”字形。
10. 练习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是指笔画从左至右的字形。
- 练习字的左右结构,从简单的字开始,例如“人”、“日”等。
以上是硬笔正楷书法入门基础训练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反复练习,掌握笔法技巧和字形结构,逐渐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美感。
书法线条的训练方法

书法线条的训练方法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而线条是书法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所在。
因此,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训练好线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线条的定义、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线条的定义线条是指在平面上用笔或其他工具所留下的一种线形,它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表现物体形态、质感、内在结构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书法中,线条是构成字形的基本要素,也是表现书法风格、气韵的重要手段。
二、线条的分类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折线等多种类型。
在书法中,线条也有很多的分类方式,例如:笔画、结体、构形等。
1. 笔画笔画是书法中最基本的线条形态,它是构成字形的基本单元。
笔画可以分为横、竖、撇、捺、点、折、钩、提、弯等多种类型。
每一种笔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运用方法,书法爱好者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2. 结体结体是指笔画在组合成字形时所形成的线条形态。
在书法中,结体可以分为横结、竖结、撇结、捺结、点结、折结、钩结、提结、弯结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结体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字形,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
3. 构形构形是指字形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在书法中,构形可以分为正构、倒构、平构、斜构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构形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和气韵。
三、线条的训练方法1. 基础训练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时,首先要进行基础训练,包括笔画练习、结体练习、构形练习等。
这些基础训练可以帮助书法爱好者掌握线条的基本要素和技巧,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模仿训练模仿训练是指通过模仿名家作品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书法爱好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作品进行模仿,学习其线条运用、结体组合和构形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和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3. 创作训练创作训练是指通过创作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书法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创作训练,不断探索新的线条表现方式和书法风格,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书法教案楷书基础训练

书法教案楷书基础训练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方法,提高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度。
一、导入(100字左右)通过展示楷书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楷书的历史、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楷书的兴趣。
二、基础知识讲解(400字左右)1. 楷书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横钩、竖钩等。
通过示范和反复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每个笔画的书写方法和规范形态。
2. 楷书的结构特点:讲解楷书的构字规则和结构特点,如上下左右相对平衡、结构简洁、形体严谨等。
通过分析经典楷书作品,让学生理解楷书结构的重要性。
三、练习与实践(800字左右)1. 跟随教师示范,学生进行简单的基础笔画练习,掌握每一个笔画的正确书写方法,注意力度、速度和书写流畅性。
2. 练习常用汉字:选择一些常用的汉字,让学生根据基本笔画逐字进行练习,注重字形的规范和书写的整体美感。
3. 练习楷书对联:给学生提供一副楷书对联的样本,让学生根据样本书写,练习楷书的结构和排列方式。
4. 创作楷书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楷书创作,让学生尝试书写自己的名字、喜欢的诗句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展示与评价(400字左右)1. 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楷书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通过相互比较,鼓励学生共同提高。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重点指出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拓展延伸(300字左右)1. 邀请楷书名家或书法爱好者来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优秀的楷书作品,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资源,研究楷书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楷书体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总结与反思(100字左右)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楷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度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正楷书法入门基础训练

正楷书法入门基础训练正楷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书法中最为基础的一种书法形式。
正楷书法的特点是端庄、稳重、规矩,是中国书法中最为正统的一种书法形式。
正楷书法的学习需要从基础训练开始,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正楷书法的基础训练。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正楷书法的基础训练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好书法用具,包括毛笔、墨汁、宣纸等。
其次,需要找到一个安静、明亮、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练习。
最后,需要调整好心态,保持专注和耐心,不断地练习和提高。
二、基础笔画正楷书法的基础训练从基础笔画开始。
基础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提、钩等七种基本笔画。
这些基本笔画是正楷书法的基础,也是其他书法形式的基础。
在进行基础训练时,需要反复练习这些基本笔画,掌握它们的规范和技巧。
三、字形结构正楷书法的字形结构是指每个字的构成方式和结构特点。
在进行基础训练时,需要学习和掌握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包括头、身、尾、点、横、竖、撇、捺等部分。
只有掌握了字形结构,才能够写出规范、美观的正楷字体。
四、字形规范正楷书法的字形规范是指每个字的书写规范和技巧。
在进行基础训练时,需要学习和掌握每个字的书写规范和技巧,包括笔画的顺序、长度、粗细、起笔、收笔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字形规范,才能够写出规范、美观的正楷字体。
五、练习方法正楷书法的基础训练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基本技巧和规范。
在进行练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姿势正确:书写时要保持身体和手臂的放松,笔杆要握稳,笔尖要与纸面垂直。
2. 保持节奏稳定:书写时要保持节奏稳定,不要过快或过慢,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力度。
3. 反复练习:要反复练习每个字的基本笔画和字形结构,直到掌握为止。
4. 观察范本:要观察正楷书法的范本,学习和模仿范本的书写规范和技巧。
5. 自我检查:书写完成后,要自我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六、总结正楷书法的基础训练需要从基础笔画开始,掌握字形结构和字形规范,反复练习,不断提高。
硬笔书法入门基础训练棒棒糖模版

硬笔书法入门基础训练棒棒糖模版硬笔书法,又称铅笔字,是指用硬质笔尖(如铅笔、钢笔等)在纸上写字。
硬笔书法主要包括硬笔楷书和硬笔行书两种,具有学习简单、技法清晰等特点,适合初学者或想通过书法艺术来提升自我修养的人。
硬笔书法基础训练1. 笔的握持在硬笔书法中,正确的笔的握持非常重要。
握笔时应使笔心与中指、无名指尖的分界线相应,握笔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字迹质量。
另外,握笔的高度应使中指与食指尖的分界线朝上五十度角,拇指不可使笔心左右晃动。
2. 横平竖直在书写时,要注意保持笔画的横平竖直。
在写横线时,应该将笔尖放平,保持笔画的横平。
在写竖线时,则应该使笔尖与纸面保持垂直,保持笔画的竖直。
3. 用力均匀硬笔书法的字形粗细由笔的用力决定,因此要注意用力的均匀。
在书写过程中,应该掌握用力的节奏,避免有明显的起伏。
4. 笔画连接在书写硬笔书法时,要注意保持笔画的连接、流畅。
不要出现断笔、断续的情况,要保持整体的一气呵成。
棒棒糖模版为了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练习硬笔书法,以下介绍一份“棒棒糖”模版,供学习参考。
※※※※※※※※※※※※※※※※※※※※※※※※※※※※※※※※※※※※※※※※※※※※※※※※※※“棒棒糖”模版是一种常见的硬笔书法训练模版,通过模仿它的形状,可以帮助初学者提升笔画的连贯性、书写的规整性。
学习者可以在每个“棒棒糖”的小格中练习硬笔书法的基本笔画,从而逐步提高书写的水平。
结语硬笔书法是一门优雅的艺术,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训练,可以提升自己的书写技巧和审美能力。
希望通过上述基础训练和“棒棒糖”模版的介绍,能够为想要学习硬笔书法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
加油,让我们一起享受书写的乐趣吧!。
楷书练字必练的1000个字

楷书练字必练的1000个字字体在中国书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楷书作为其中最为经典与规范的字体之一,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楷书练字是每位书法爱好者都需要进行的基础训练,它不仅能够提高技巧,还能开拓眼界、培养耐心和专注力。
在这里,我将介绍一些必练的1000个字,帮助您在楷书练字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最基础的楷书字体,如横、竖、撇、捺、点等。
这些字体是构成汉字的基本要素,熟练掌握它们对于后续书写字体非常重要。
其次,我们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字体结构,如“一”字、“丨”字、“丿”字等。
这些字体结构是构成复杂字体的基础,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掌握它们的笔画次序和书写技巧。
接下来,我们要学会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如“人”字旁、“木”字旁等。
这些部首在很多字中都会出现,通过掌握它们的书写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书写整个字体。
在掌握了基本的字体结构和部首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习一些常见的字体了。
例如“我”字、“你”字、“他”字等。
这些字体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熟练书写它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字速度,还可以增加整个字体的美感。
随着练习的深入,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专业的字体,如“书”字、“画”字、“古”字等。
这些字体在书法作品中经常出现,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书写这些字体。
除了汉字,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常见的外文字体,如英文字母、数字等。
通过练习这些外文字体,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书法视野,为将来创作多样化的书法作品打下基础。
在进行楷书练字时,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例如,要保持纸张整洁,笔尖要保持锋利,以免影响书写效果。
同时,在书写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耐心,控制好用笔的力度和速度,以避免出现瑕疵和错误。
最后,我们要坚持练字,并与他人交流分享,以便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不断锻炼和改进,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楷书水平,写出更加美观和规范的字体作品。
总之,楷书练字是每位书法爱好者都必须进行的训练。
书法横竖基础训练的教案

书法横竖基础训练的教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细心观察(读贴),能建立汉字“形”的概念,提高学生汉字的造型能力及感悟能力。
2、通过对汉字基本笔画的观察临写,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从基本笔画入门硬笔书法。
3、学会基本笔画横、竖、撇、捺基本笔画的用笔和书写。
4、让学生在描仿、对临活动中实践,培养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写字的质量和速度,并能在书写中有自己独特的表现。
5、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品质;感受正楷的结构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1、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的书写及用笔特点;2、汉字的.结构美(结合例字)。
三、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水笔或钢笔一支教师准备: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的讲义及学生作业纸。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的写字练习课学习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的写法。
板书课题。
(二)在观察中感受美引导学生观察讲义,初步感知基本笔画横、竖、撇、捺。
(可以讨论)学生自己观察,说一说:每一种基本笔画的基本要点。
1、横画一起笔取侧势,向右行笔。
收笔时稍停,向左回锋提收。
2、竖(垂露竖)丨起笔作顿,转锋向下用力行笔。
收笔时顿笔,向右上回收。
3、撇丿向右下起笔用顿,转锋向左下用力撇出。
笔锋送到撇尾,力尽方收。
4、捺起笔向左提笔,转笔向右徐行,至捺脚处,驻笔一顿,提笔出锋。
(三)在临摹中创造美1、学生运用已准备好的作业纸,进行对临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2、进入评价:①小组内评价:由小组长组织商定,方法是用○圈出组内学生对临到位的字。
②选择两组出示打○的字并由评判者说说理由。
其他同学可参与讨论。
3、自我反思:看看自己对临的作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自己再写,直到写出满意为止吧!教师示范书写一:工、二、上、万、平、有丨:干、下、官丿:金、入、人、老、看、友?丈、天、禾、金、夜引导学生观察,能优化学生注意品质,学生会发现汉字不同结构的布局书写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读贴并说出来,能加深了解,更好地感悟其结构特点,为写好字作充分准备。
软笔书法入门基础训练

软笔书法入门基础训练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软笔书法。
软笔书法可有意思啦,就像画画一样,不过是用毛笔来画字。
首先呢,咱们得有一支毛笔。
毛笔有很多种哦,有大的、小的、粗的、细的。
咱们刚开始学呢,可以用一支中号的毛笔,不要太粗也不要太细。
毛笔的毛要软软的,这样写起来才舒服。
有了毛笔,还得有墨汁。
墨汁就像我们画画用的颜料一样。
把墨汁倒在砚台里,或者一个小盘子里。
墨汁不能倒太多,不然会洒出来。
也不能倒太少,不然写着写着就没墨了。
然后呢,咱们要有一张纸。
可以用专门的书法纸,也可以用普通的白纸。
不过书法纸会更好一些,因为上面有格子,可以帮助我们把字写得更整齐。
准备好了这些东西,咱们就可以开始写啦。
但是在写之前,咱们得先学会握笔。
握笔的方法很重要哦,要是握不好笔,就写不好字。
把毛笔拿在手里,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放在下面托着。
就像我们拿铅笔一样,不过毛笔要拿得松一点,不能太紧。
握好笔之后,咱们就可以开始写字了。
先从简单的字开始写,比如“一”“二”“三”。
这些字很简单,但是也不好写哦。
写“一”的时候,要注意笔要直,不能歪。
从左到右,轻轻地划一条线。
线要粗细均匀,不能一头粗一头细。
写“二”的时候,上面的一横要短一点,下面的一横要长一点。
两横之间的距离要差不多,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
写“三”的时候,上面的两横要短一点,下面的一横要长一点。
三横之间的距离要均匀,不能有的宽有的窄。
同学们,写软笔书法要有耐心哦。
不能写了一个字觉得不好看就不写了。
要多写几遍,直到写得好看为止。
除了写字,咱们还可以练习一些笔画。
比如点、横、竖、撇、捺。
这些笔画就像盖房子的砖头一样,只有把笔画写好了,才能把字写好。
写点的时候,要轻轻地按一下毛笔,然后马上抬起来。
点要圆圆的,不能太长也不能太扁。
写横的时候,要从左到右,稳稳地划一条线。
线要直,不能弯。
写竖的时候,要从上到下,直直地划一条线。
线要挺拔,不能歪。
写撇的时候,要从右上到左下,轻轻地划一条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艺术精神三千年中国书法艺术,经过秦汉唐的沿续与发展,形成稳定的传统。
它包括:书体系列,即书家兼善各种书体,古今共存,使传统成为永远伴随书法与创新的客观实在;楷模系列,即世代传承,各自领导历史潮流的名家,他们的艺术追求和成就,积淀而成为传统精华与象征;作品系列,它们是后人学习的典范,认识传统的媒介;技术系列,指复杂的系统的书写与法则,以保证传统的落实与延续;审美系列,指美的认知与审美价值取向,代表着传统的规定性,以及任何一种创新艺术风格的评价和取舍;观念系列,以此确定古法及楷模可以超越时间的永恒价值,代表古典的永恒之美,例如钟繇、王羲之的超然地位;理论系列,包括阐释、评论等各种服务于传统的理论,以及艺术背后的文化支撑。
作为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是围绕传统的理论系列展开的,它们的结构体系,以及可以概括提升的中国书法艺术精神,都是如此,他们的观察与论说,则以上述的传统系列为基础,本章所做的归纳叙述,也将循此思路进行。
一、艺术美及艺术哲学在古代中国,自然美是崇高的、被普遍认知并理想化的艺术追求。
绘画的自然美来自于形象,书法则表现为抽象。
而论其原始,也曾有过形象的历程。
其历程虽短,却成为其后书法艺术始终的自然美为终极目标的理论基础和启蒙。
最初的汉字形体,直接取材于天地万物和人,以简略绘画的各种图像,一一对应语言中的词,使人见而知其读音和涵义。
后来,再使它们做表音和示义的分工标识,不断地变化组合新字,形成以图像为基调的汉字符号体系。
在使用过程中,汉字形体的图像,经过统和协调改造,做到式样的和谐一律,在保留最简单的线性绘画特点的同时,还使线条有其相对独立的书写感,由此构成早期书法艺术画与写共存的二重性和自然美。
其后,汉字形体历经了二大发展阶段:一是从图像到图案的古典文字的持续改造,其表现形式是美化与规范化;二是破坏图案到抽象符号的近体文字的持续改造,包括正体隶、楷和俗体草、行两类。
各种书体之间的前后改造变化,都以“相似性”为保证,就象祖、父、子、孙的血统渊源与变化发展。
同时,造字之初的思想观念和自然美,也因为这种血统渊源关系的稳定而传沿下来,成为书写、审美、阐释的理论总则。
概括如下图示:自然——>汉字形体——>书法艺术上面的关系代表书法艺术的生成原理,具有较强的规定性;下面是书写和审美的理想与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远离造字的“原型”之后,书法的自然美淡化为三种状态。
其一,图案化的篆书作为古典文字的代表,始终如一地沿续使用,其中残存的图像和书写方法,时刻在提示造字的本源,引导人们从字形当中认识、体验书法的自然美。
其二,以抽象的点、线、符号组织起来的近体文字,应该如何表现自然美?古人从飞禽、猛兽、人的健壮体魄与精神状态中,抽绎出力量、运动节奏等各种令人向往、令人赞美的生命形式,以点线的书写与风格式样去象征它们,并使字形相互关联,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三,自然美以天地万物为参照,有时会产生心理暗示,干扰书写的随机性与抒情,束缚艺术个性的充分展示。
对此,古人在更高的艺术层面,提出以人心归拟自然的理论,即从自然中寻找灵感,激发想象,使笔随着心意自由地驰骋变化,这就是书法中的艺术通感。
例如,张旭看到大漠的漫天风沙,震惊其无可抗拒的自然伟大,于是使草书象之;雷简夫夜间卧听江水暴涨,想像其波涛翻滚,巨浪掀合,上下奔逐的情景,无法表达渲泻心中的所想,于是起而奋笔疾书,感受尽出于笔下。
艺术通感的自然美不需要使点线与天地万物的生命形式对应,能使作品生动感人,就等于把握到自然美的精髓。
这种理论为近体书法带来无限的自由与张力,也更能反映其抽象美的艺术品质。
自然美的获得有两个条件,一是对传统的认知与把握,从字源、理论、书写技术等多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二是具有天才的联想能力,以便迅速地唤起美感,并使心中所得转化为笔墨。
理论不限于书法艺术的自身内容,为了使其具有权威性,古人还从古典哲学中找到依据,使自然美做为法则、规律、本质而凝固下来,并成为人们的精神归依。
其原理是:自然——>阴阳——>刚柔——>法象道——>气——>阴阳——>骨力风神他们都是魏晋玄学思想的产物。
古人认为,自然规律的体现是阴阳相互作用、变易,阴阳的属性是刚柔,刚柔是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法象指书法的形式和内在品格。
书法亦名“书道”,代表其原理的深奥奇妙,道的原理是效法自然。
书法要有生气,生气能体现作品的旺盛的生命状态;气分阴阳,按照阴阳的互动和变易规律来书写,作品就有象人一样的强壮体魄和精神风彩。
上面的两条线索只是着眼点有所区别,原理完全相同。
非常有意味的是,自然美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普遍而久远,其哲学思想也能广被认同,但哲学的理论却不发达,始终停留在上面图示的框架之内。
这种情况表明,古人的感悟式思维有着充分的自由,而自然的广大能为其自由想象提供无穷的灵感和美的空间,以满足书写与审美的需求。
如果哲学阐释的理论发达,明确而具体,反有碍艺术感悟,这在书法理论的研究上,很有意义。
二、秩序与抒情在古代中国,社会需要一种以统治意志为核心的秩序,书法作为文字使用的具体形式,同样需要秩序,目的均在于稳定。
秩序需要权威与合理的对应物,于是古人想到昼夜寒暑、日月风雨等自然规律,从而使人世间的一切,都能成为宇宙秩序的表征,并取得永恒的意义。
秩序也需要理论的支持,于是有“天人合一”,有“礼乐文化”和儒家思想。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传播思想的文化工具,其书写与审美敢必然要体现其文化精神,以保持彼此的和谐和一致。
古人认为,学习书法艺术应该有两种观察,一是“观物“,能够做到体物致知,以自然为书法;二是“观我”,借助书法来修身立德,以达到理想的审美人格境界。
这种理想与完美的标准来自社会化的需求,它排斥任何与集体不和谐、不相容的极端个性化的追求。
就此而言,在秩序中确立自我和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带有鲜明的政治学、伦理学的涵义,使个人艺术追求具有弘扬与诠释教化的功能。
在中国书法史上,礼乐文化精神的影响至为深远,并成为书法艺术无可替代的最高准则。
按照儒家经典《礼记·乐记》的解释,音乐能够沟通天地,使人与天地和谐;礼制能够代表天地的秩序,可以象天地一样具有永恒的意义;奉行礼乐文化,即可以使国家在和睦融洽的气氛中得到治理也兴盛。
古人对书法的态度,与此完全相同,项穆《书法雅言》认为,书写和审美应该以“中和”为准则。
中是没有过分和不及,和是没有背离和怪戾,中和是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其道理如同礼要有所节制、音乐贵在和谐,是与生俱来的社会化需求使然。
书法能做到“中和”,就可以“同流天地”取得永恒。
刘熙载《艺概》评王羲之书法,具有天地阴阳、四季寒暑变化一样的秩序与和谐,原因即在于它的中和之美,进而肯定以中和作为书法共则永恒价值。
又,张怀瓘《书断》认为,王羲之书法奉行“中庸”标准,所以能“登峰造极”。
中庸,儒家思想哲学;“中”指天下正统。
庸,代表天下定理。
后人据此评论书法,认为离开孔子就不能言正道,舍弃王羲之艺术精神就不能谈论书法。
又唐太宗作《王羲之传论》,以“尽善尽美”为评,其中的美指能观察、体味的书法形式美,善指可以量说的思想性,也是取自儒家的思想。
书法是抽象艺术,强调思想性是为其艺术风格确立秩序。
以王羲之为楷模,使之成为能够约束、评价其他人书法的标准,使书法艺术活动因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向心力,在秩序中体现统治意志,满足书法的实用性需求。
在上述思想观念的导引下,形成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传统,王羲之因此也被罩上历史神圣的光环,成为可以超越时空的永恒楷模,有了完美的伟大人格力量。
借助楷模和传统而形成的书法秩序,还包括如下内容:作品系列、技术系列、审美系列、观念系列、理论系列,以及各种相关的衍生事物。
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也是书法秩序赖以存在的根本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文化的秩序精神始于西周,礼乐文化是其先导,后有孔子、孟子等儒家学派的继承与发展,至汉武帝独尊儒学,历代相沿,于是形成三千年的传承大统。
书法是实用汉字的书写艺术,同时也是传播文化、维护统治的工具,由此决定了它对文化的依附性,也必须体现统治意志。
所以早在公元前十世纪,蜕变中的象形字即被改造成图案很强的大篆。
大篆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秩序感,是礼乐文化的产物,也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第一种正体。
其后大篆以字书的形式向下传承沿用,至秦代[被改造成新的正体小篆,东汉隶书、晋唐楷书都是接续性的正体,也都以晋严格的秩序感为主要特征。
直到清代,正体书法的艺术追求,也未能超越规范和秩序。
可以说,正体规范和秩序是明确书法为实用艺术的典范式样,也是近三千年书法传统发展的主线,即使草体的书法价值很高,仍不能取代它的地位。
正体对书写的技术性要求复杂的严格,古人总结了大量经验,统名之为“法度”,实际上是借助法度维护正体秩序。
正体的个性化艺术追求,只能在秩序中做很有限的调解变化,而更多的是把注意力转向内涵。
为保证书法秩序,历代政府都有严明的文字政策、考试与监察措施,并使之与读书人的仕途相联系,由此使正体秩序深入人心,自觉地维护它。
尊崇王羲之,旨在使汉代以后持续发展的正体和草体归于一元,以便约束草体的自由发展,破坏书法艺术的整体秩序。
事实证明,这一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书法艺术能够表现个性,抒发情感,古人多有验和说明,并且相当具体。
《笔论》认为,书法是一种排遣、抒情活动,在书写之前,要散去杂念,调整好精神状态,充分调动情感,放纵个性,然后书写。
如果勉强自己,就会失败。
《六体书论》也说:书法就象人们的面貌和天性各有不同,艺术原理虽一,而书写各随其好尚习惯,顺承情感活动则功成,违背心意即会失败。
有鉴于此,《书概》提出:“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所以,调理性情,是书法艺术的首要任务。
至于书写之前如何调理性情,则往往因人而异,见解亦或有所不同,其中如何使人和书法统一起来,使性情心理准备进入最佳状态,则是共同的。
古人十分看重修身养性,故尔对书写前的准备论说较多,某些见解甚至比今人还要深入得多,很值得借鉴。
在书写当中,古人反复强调,要学会用笔转达心意,也就是强调用心在写。
怎样用心在写《书谱》提出,“心手双畅”的标准,即手和笔能随着情感的流动变化来书写,自然而然,反对刻意安排。
《笔意赞》提出“心手达情”也是此意。
落实到技术、视觉形式和内涵上面,《书谱》认为:必须先把握各种书体的风格美感,然后用笔去刻画表现点画的筋骨神彩,用枯笔去展示力量,用水墨去滋润或掩饰浮澡,用变化与和谐的速度、节奏来表现优雅与从容,做到这种程度,书法就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能对书法这种抽象艺术的抒情原理有着如此深入的细致的把握,实在难能可贵。
《翰林要诀》也有很生动的分辩论说:喜悦时写字和平舒展,发怒时写字多粗率而多直折,悲哀时写字苦涩收敛,欢乐时写字优美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