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试行)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试行)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试行)

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技术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引言 供电企业为了提高供用电质量水平、提高对电力用户的服务质量,开展与实现配电自动化是必由之路。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基础环节,一般指用于配电网监控的馈线配电终端(FTU),配电变压器配电终端(TTU),开闭所远方监控终端(DTU),中压远方站控终端。其功能是实现配电网设备的监控,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继电保护、通信转发等功能。 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一般在户外运行,其工作环境与变电站自动化的终端装置相比,要恶劣得多,因此,对于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的适应温度、湿度范围、防磁、防震、防潮、防雷、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要更加严格。 配电自动化技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系统升级换代很快,本文将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进展进行分析。 发展历程 国内最早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一般都依赖进口设备,但是,随着国内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配电自动化的关键设备由依赖进口逐步转向相信国产设备,配电终端已有了国产的入网许可产品,其功能与性能价格比更有利于各供电部门选用。 1 功能的进展 配电终端经历了监控功能的配电远动装置—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集中式配电终端装置一具有面保护功能的分布式配电终端装置几个发展阶段。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根据配电网监控的要求,开始研制监控功能的配电远动装置,技术从RTU移植过来,具有三遥功能,但是不具有馈线自动化功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配电自动化在全国的试点全面启动,全网的配电自动化的实现由通过重合器时序整定配合的方式逐步过渡到通过FTU(馈线自动化终端)进行故障检测结合通信技术进行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开始研制具有故障诊断和处理功能的配电终端,以满足集中式处理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本世纪初期,馈线自动化功能由集中式处理方式向分布式处理方式发展,故障诊断、隔离与恢复的面保护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技术方向,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相继推出具有面保护功能的分布式配电终端装置。当然,面保护方式对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通信方式的进展 配电终端FTU经历了串行通信系统—网络型系统的发展阶段。 配电终端的通信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以串行通信方式进行的,通过配电终端的串口与各种不同类型的Modem接口进行信息传输。2001年,东方电子推出了基于光纤以太网通信的配电终端装置,使得配电终端进入了网络型系统的时代。 配电终端采用光纤以太网通信,使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速度大幅度提高,配电自动化功能的进一步分散、分布,设备之间可以相互冗余配置,信息路由简单易行,通信组网灵活方便,可以实现多个配电终端对等通信,为面保护方式提供较好的通信条件。 3 嵌入式软件的进展 配电终端FTU经历了中断加循环的软件结构模式—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软件结构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配电终端由于受CPU及存储器容量和处理速度的限制,嵌入式软件只能以常规的中断加循环的模式来处理,随着32位CPU及ARM芯片的大量使用,使得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软件得以应用,这就大大提高了配电终端软件的可靠性和可重用性以及实时响应能力。技术现状 配电终端技术发展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细则

临沂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 运维管理细则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二〇一三年四月

前言 为规范临沂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水平,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结合临沂供电公司配电网运维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临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桑田李兆平郑大伟 审核: 李彪 审定: 黄振华 批准: 林凡勤

目录 1目的 (1) 2范围 (1) 3规范性引用文件 (1) 4术语和定义 (2) 5职责和权限 (2) 5.1总则 (2) 5.2运维检修部职责 (3) 5.3调度控制中心职责 (4) 6要求 (5) 6.1 配电自动化主站 (5) 6.2遥控操作 (9) 7缺陷管理 (10) 7.1缺陷分类 (10) 7.2 缺陷处理响应时间及要求 (11) 7.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2) 8配电自动化运行指标 (13) 8.1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 (13) 8.2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计算公式 (13) 9附则 (15)

1目的 为规范公司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运维管理,提高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运行水平,确保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为配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有效的手段,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临沂供电公司投资的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新扩建、改造、运行的以及用户投资建设移交临沂供电公司管理或接入临沂供电公司公备配电网络的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的建设、验收、投运、运维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规范性引用文件 DL/T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513-2010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514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567-2010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Q/GDW626-2011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DB 37/T 2216-2012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办法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管理办法

电缆终端技术规范书

电缆终端技术规范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低压电缆头安装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及工作量: 2.编制依据和相关文件: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2002版 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2.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2.6《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程》 DL5009.1-2002 2.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DL4007.1-2002 2.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DL5009.1-2002 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J50150-2006 2.10热缩材料厂家热缩型终端头使用说明书。 2.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12《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3.作业进度及劳动力安排: 3.1作业进度安排: 本项目作业计划于2009年5月 15日开始,并根据电气设备安装情况进行相应的施工。 3.2劳动力安排:组长:2人;安装工:4人。 4.作业准备工作及条件: 4.1作业人员的资质要求: 4.1.1作业组长应具有五年以上安装工作经验,工作细心,能安排、组织好安装工作。 4.1.2凡是参加作业的人员都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现场施工经验,掌握有关工具的正确操作方法,工作细心,听从指挥。 4.1.3凡是参加作业的人员都要通过身体检查及有关的安全考试和培训。 4.2作业工具要求: 4.2.1使用的液压钳必须具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 4.2.2施工所用工具必须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2.3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工器具及机械一览表: 序号工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序号工具名称规格型 号数量 1 电工工具 2套 6 液压钳 YQK-240 4套 2 钢卷尺 1m 2把 7 电烙铁 300W 2支 3 梅花扳手 8-2 4 2套 8 布砂纸若干 4 热缩枪 1000W 2把 9 白布手套若干 5 钢锯 2把 10 白布若干 4.3作业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要求: 4.3.1安装所用的材料均要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资料。 4.3.2采用的各种型号规格线鼻子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必须镀锡层表面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 4.3.3 采用的热缩终端头应符合国家标准。 4.4 作业环境的质量要求: 4.4.1施工区域照明充足、规范,通风良好,通道畅通。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书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书 (通用部分) 版本号:2016版V1.1 编号: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3月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书使用说明 1. 本技术规范书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10kV/20kV电压等级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 4.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 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提交物资招标组织部门。物资招标组织部门及时将“表 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移交给技术标书审查会。技术标书审查会确认“表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内容的可行性并书面答复: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当发生需求变化时,需由技术规范组织编写部门组织的标书审查会审核通过后,对修改形成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技术规范书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5. 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2 项目需求部分”时,应严格按“项目单位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3.2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 F T U技术规范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 技术规范

目录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 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GB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 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 2 技术要求 概述 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和罩式馈线终端。 箱式馈线终端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资料

2013-02-07实施 2013-02-07 发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 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Q/CSG Q/CSG 11109001-2013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南方电网市场〔2013〕2号附件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 (1) 3.2 机架式厂站终端 (1) 3.3 壁挂式厂站终端 (1) 4 技术要求 (2) 4.1 环境条件 (2) 4.2 机械影响 (2) 4.3 工作电源 (2) 4.4 结构 (2) 4.5 绝缘性能要求 (3) 4.6 温升 (3) 4.7 输入/输出回路要求 (4) 4.8 功能要求 (4) 4.9 电磁兼容性要求 (8) 4.10 可靠性指标 (9) 4.11 包装要求 (9) 5检验规则 (9) 5.1 检验分类 (9) 5.2 全性能试验 (9) 5.3 到货抽检 (9) 5.4 到货验收 (10) 5.5 验收结果的处理 (10) 5.6 检验项目 (10)

前言 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电能计量“标准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战略目标要求,参考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目前和未来的应用需求,对2008年颁布的《营销自动化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计量自动化终端系列标准》。 本系列标准包括《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荷管理终端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荷管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南网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采集器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采集器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外形结构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自动化终端上行通信规约》等12个标准。 本标准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对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外形结构、技术要求和检验验收等规则做出了规定,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招标采购、检验验收及质量监督等工作的技术依据。自本标准生效之日起,2008年颁布的《营销自动化系统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条件》即行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部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卫明、郑龙、石少青、肖勇、党三磊、张亚东、伍少成。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委员会批准。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目次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4) 3.1配电自动化终端 (4) 4环境条件 (4) 5功能及技术要求 (4) 5.1终端额定参数 (4) 5.2配电终端基本功能与指标 (5) 5.3馈线终端(FTU)具体要求 (6) 5.4站所终端(DTU)具体要求 (11) 5.5配变终端(TTU)具体要求 (16) 6终端试验 (20) 6.1型式试验 (20) 6.2抽样试验 (20) 7.3出厂试验 (20) 附件一配电终端主要元器件明细表 (21) 附件二故障指示器接入标准 (22) 附件三站所终端(DTU)装置示意图 (24)

前言 配电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为有效开展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公司生技部组织编写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将此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范对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对其技术发展和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应用也做出了适当定义和描述。 本规范由公司生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 本规范的主要审核人: 本规范的批准人: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功能、型式要求,包括终端类型、气候环境条件、功能、外形结构、显示、通信接口、材料及工艺要求、标志标识等。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规划、采购、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标准号标准名称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 7251.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 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2010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2010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配电自动化终端

目录 一、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型号及含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使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配电终端总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控单元功能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控单元外形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控单元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控板(MCU)..................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测板(YC,交流直流采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信板(YX,开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控板(YK,开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源板(PW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终端外形尺寸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搬运及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及装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装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现场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流电源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接口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信回路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测回路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控回路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现场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开关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远方/ 闭锁旋钮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合分闸出口操作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池的更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调试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意事项..........................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调试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终端与开关柜联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电前后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DTU 三遥功能调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终端与主站联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认配电终端相关通信参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站联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投运说明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运前配电终端的设置、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终端的运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1203017-2016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2016-04-01 发布2016-04-01 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要求 (3) 4.1 环境条件 (3) 4.2 功能架构与外观结构 (4) 5 功能要求 (8) 5.1 电源要求 (8) 5.2 遥信功能要求 (9) 5.3 遥测功能要求 (9) 5.4 遥控功能要求 (9) 5.5 保护和逻辑控制功能 (10) 5.6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选配) (11) 5.7 电能质量监测(选配) (12) 5.8 配变量测采集与控制(选配) (12) 5.9 设备状态监测(选配) (12) 5.10 配电变压器状态监测(选配) (12) 5.11 环境湿度监控(选配) (13) 5.12 水浸监测(选配) (13) 5.13 烟雾监测(选配) (13) 5.14 安防门禁监控(选配) (13) 5.15 视频监控(选配) (13) 5.16 新能源并网接入(选配) (13) 5.17 对时功能要求 (13) 5.18 通信功能要求 (13) 5.19 数据处理及传送功能 (14) 5.20 维护与调试功能 (15) 5.21 其他功能 (15) 6 技术参数 (15) 6.1 模拟量采样 (15)

光缆终端盒技术规范(修改)

光缆终端盒技术规范 () 深圳科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

目录 1.光缆终端盒范围和技术要求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1) 环境要求 (1) 外观要求 (1) 机械性能要求 (2) 5.箱体要求 (3) .箱体材料 (3) 箱体尺寸 (4) 工艺要求 (7) 光缆的固定和保护功能 (7) 6. 试验方法 (8) 试验环境条件 (8) 外观结构检查 (8) 功能检查 (8) 光组件性能试验 (8) 高压防护接地装置试验 (10) 机械物理性能检查 (10) 燃烧性能试验 (10) 环境条件试验 (10)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试验 (11) 7 检验 (11) 检验规则 (11) 出厂检验 (11) 抽样方案 (12)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4) 标志14 包装15 运输贮存 (15) 9. 质量保证体系 (15)

10. 技术文件 (15)

1.光缆终端盒范围和技术要求 本规范应用范围为光传输网络、光接入网等需要实现光缆、光纤的连接与调度的场景,实现端接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功能。本规范对光缆终端盒中的分光、熔纤、配线各种性能、技术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规范YD/T 925-2009 通信光缆终端盒等相关规范.和泰尔认证中心《配线设备认证实施规则》编制而成,设备厂商提供的产品应符合其规定。随着规范的修订,设备厂商提供的产品应符合最新规范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YD/T 925-2009 光缆终端盒 YD/T 光纤活动连接器SC型 YD/T 光纤活动连接器FC型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 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 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光缆终端盒主要用于光缆终端的固定,光缆与尾纤的熔接及余纤的收容和保护;用于室内光缆的直通力接和分支接续,起到尾纤盘储和保护接头的作用,采用冷轧钢板静电喷塑制成,设计结构合理,美观大方可将光缆加强芯固定在终端。 4. 基本要求 环境要求 4.1.1工作温度:-5?C~+40?C。 4.1.2相对湿度:≤85%(+30?C时) 4.1.3 大气压力:-45℃~+70℃ 外观要求 4.2.1 涂层颜色 箱体表面涂层颜色推荐使用灰白色或浅灰色,涂层应符合GB/T 3181-1995中表2的要求。

配网自动化终端技术条件书DTU设备

配网自动化终端技术条件书D T U设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采购 技术规范书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公司配检中心 二零一五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为适应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 电终端的发展需要,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加强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技术管理,规范采购技术要求,特制定本技术规范书。 2.本技术规范书是依据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 范并结合公司运行情况而制定的。 3.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并未对一 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 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4.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产品所执行的标 准不一致时, 按较高标准执行。 5.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招标方和投标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 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本规范书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技术条件提出了具体要 求,适用于规范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采购技术管理。 第二章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书的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款。GB 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9-199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T 14049-2008额定电压10、35kV架空绝缘电缆

GB 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T4623-2006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DL/T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T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836-2003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 DLGJ154-2000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与验收标准 GB/T 1373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DL/T 63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 451 循环式远动规约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第101部分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应用

为以后解决更为复杂的故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4加强10kV配电网继电保护的措施 电力部门应该完善继电保护的制度建设,定期检测,积累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电力工作人员要加强电网管理和制度建设,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为此就要制定相关的运行方式、检修计划和数据统计方案。另外,电力技术人员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积极探索和引进新的技术,因为科技因素对电力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今计算机保护和电磁保护已经取代了晶体管保护和集成电路保护,对电力系统的监护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技术人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技术交流和推广。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继电保护相关数据的积累,认真分析故障原因,积极探索解决故障的方法,根据气候环境的不同,采取有效地抗干扰措施,及时排除故障。此外,电力技术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继电保护的配合条件。在10kV配电网中,如果上下级之间电流和时限的配合不充分,会出现继电保护无选择性动作,造成断路器越级跳闸。为此,技术人员要控制好定时限过电流的具体数值,选择适当的电网保护时限,防止断路器越级跳闸。 5结语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kV电网配电过程中,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正常运行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力输送的安全以及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为了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电力工作人员应做好继电保护的检修工作,及时发现故障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事故,一旦事故发生,就要采取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把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樊志忠.10kV电力变压器在供电系统中常见的故障及做好继电保护的措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10) [2]陈菊华.浅谈短路电流对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影响及消除方法[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黄永清,王必平,张培龙.相量检测技术在主变35kV断路器更换中的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9) [4]曹桂新,李建东,苑凤军,等.配电网生产运行信息系统在孤岛采油厂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9(14) [5]胡晓哲,闫钿.动态小波在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2) 收稿日期:2012-09-04 作者简介:孙志(1981—),男,辽宁锦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配网系统的营销和生产工作。 1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配电自动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监控上的最新应用。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主站、通信链路、子站、远方测控终端4部分组成。主站一般由服务器、工作站和相关应用软件等组成。子站设备通常由DTU(开闭所测控终端)、TTU(变压器测控终端)、FTU(馈线测控终端)组成。通信部分由通信主机、适配器和通信介质等组成。 2主站系统的构成 配电自动化DA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与管理中心,一般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构成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以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基本平台,配合各种应用软件完成DA/DMS的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一般有2种方式: 2.1EMS/DMS一体化主站系统 EMS/DMS一体化主站系统是指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一个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这种EMS/DMS一体化设计,把主网调度与配网调度合二为一,能够充分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在自动化维护人员短缺情况下,可减少维护量。其缺点是系统复杂、庞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功能过于集中,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较高,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影响范围大。 2.2DMS独立主站系统 DMS独立主站系统是指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分别设置、分别接收并处理主网与配网信息,2个系统之间通过综合数据平台交换信息。该方案的优点是调度自动化系统与配网自动化系统独立设置,互不影响,庞大的配电自动化数据不会影响调度自动化系统处理速度。其缺点是EMS、DMS功能相似,重复投资。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独立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可使自动化系统实现分层、分级结构,配置灵活、结构简单,更易于维护和变更。 3子站系统的构成 配电自动化子站是由1台或2台互为备用的PC机构成的简单主站系统。1个子站可以监控100台左右的远方测控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应用 高建广张霞 (朔州供电公司,山西朔州036002) 摘要:详细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并对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的2种方式进行了比较,从工程应用角度分析了建立配电自动化的意义,同时指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配电自动化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构成应用 Dianqigongcheng yu Zidonghua◆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25 机电信息2012年第36期总第354期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DOC)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包括馈线终端、站所终端、配电变压器终端,简称配变终端)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验的检测条件、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并明确了相关技术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系统内的配电终端检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设备用怛定湿热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测) GB/T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169.11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

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15153.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16935.1-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 60664-1:2007,IDT) GB/T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17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 17626.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是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 17626.1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盘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lEC 61000-4-2 2001,IDT) Q/GDW 514-2010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配电终端remote terminal nnit of distribntion

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概要

Q / GDW 212 — 2008 ICS 29.2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428 — 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terminal in Smart Substation 2010-××-××发布 2010-××-××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Q/GDW Q / GDW 428 — 2010 I 目次 前 言 ·················································································································································· II 1 范 围 ·············································································································································· 1 2 引用标 准 ······································································································································· 1 3 基本技术条 件 ································································································································ 1 4 主要性能要 求 ········································································································

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预建立的终端状态量的初始权重矩阵;S2:对初始权重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1;S3:获取每个终端状态量的得分;S4:以某一终端作为待测终端,基于历史数据、预建立的评分标准和每个终端状态量的得分,获取待测终端的总得分;S5:基于预建立的状态级别评价标准,获取待测终端的理论状态;S6:获取待测终端的实际状态,若与理论状态不相同,则依次执行步骤S1至S6,否则执行步骤S7;S7:获取最终权重矩阵,得到每个终端的实时状态,进行检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升了对终端的状态管控能力,具有预测准确度高、方便可靠等优点。 技术要求 1.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预建立的终端状态量的初始权重矩阵;

S2:对终端状态量的初始权重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1; S3:基于终端状态量的初始权重矩阵,获取每个终端状态量的得分; S4:以某一终端作为待测终端,基于该待测终端的历史数据、预建立的评分标准和每个终端状态量的得分,获取待测终端的总得分; S5:基于待测终端的总得分和预建立的状态级别评价标准,获取待测终端的理论状态; S6:获取待测终端的实际状态,并与待测终端的理论状态比较,若不相同,则依次执行步骤S1至S6,否则,待测终端的理论状态对应的初始权重矩阵即为最终权重矩阵; S7:基于最终权重矩阵,获取每个终端的实时状态,进行检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预建立的终端状态量,包括多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均包含多个二级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基于层次分析法,构造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和每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获取初始权重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初始权重矩阵具体为,基于专家法,对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和二级指标判断矩阵进行赋值,即得到初始权重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对终端状态量的初始权重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包括以下步骤: S201:从初始权重矩阵中获取一一级指标判断矩阵或者二级指标判断矩阵,作为待检验矩阵; S202:获取待检验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

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技术经济管理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及供电优质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完成电力输送和分配的最后一个步骤,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越高,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以及电网运行的效率也就越高。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配电自动化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与认可。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其战略发展目标是:要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要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必须要先进,要具备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要做到自主创新、国际领先。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核心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是一次网架和设备,将多种通信方式综合运用,使控制和检测配电系统得以实现,此外,通过集成有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使科学管理配电系统得以实现。控制和监视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就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其组成部分包括通信通道以及配电主站、子站和终端等,其功能包括馈线自动化、分析应用电网、SCADA以及互联有关应用系统等。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率,并通过与用户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提高配电网调度、生产、运行的管理水平,从而为供电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配电自动化建设是一个技术含量高、涉及专业广、标准规范不齐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做保障。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论述如何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对项目最终的建设质量来说至关重要。而可行性研究开展的是否深入,由直接影响到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具体到配电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来说,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在项目前期做好可行性研究。目前,电力系统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得不够规范,研究的不够深也不够透,这就不可避免的使一些问题在项目建设完成后遗留了下来,不利于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如果投入运行的是带有问题的系统,就必然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和时间的延误。为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就要下大力气把项目前期做好,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做的更加深入、透彻和详细。 1、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可行性研究架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