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17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 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
“孩子并不是无知无能的白板,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 能干的多。”有 72种无条件反射。(
味觉(对于不同的味道,糖水和柠檬汁有不同的表 情。)
嗅觉(能分辨出香蕉和臭鸡蛋味)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1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1、 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感觉(sense)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 (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声音)
“苹果”、“水仙花” 知觉(perception)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有机
组成的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和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有机
36
▪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 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
37
38
视追随
39
40
41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观察的目的性:目的性和自觉性在逐渐发展。 2、观察的持续性: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增
1、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的辨别。
3岁辨上下、4岁辩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左右、 6岁能完成以上项目,但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辨别仍 然很困难。 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幼儿辨别方位空间是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 为中心辨别。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镜面 示范。
加。三、四岁:6分;五岁:7‘6;六:12 分 3、观察的细致性:随年龄增长越来越细致 4、观察的概括性:系统和本质在逐渐增长。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图(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冯特、铁钦纳观点:(1)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2)主张详细研究意识的构成成分——感觉、意象、感情三个要素;(用化学的观点解释心理现象,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3)提出了研究方法——内省法。

即自我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客观观察和分析来从事研究2、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詹姆士观点:(1)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反对把心理分解为元素,认为心理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机能,它是一种不可分解的“意识流”。

(2)认为应详细研究意识的作用——使有机体适应环境;3.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主张用整体观点研究心理现象,认为在人的认知结构中存在一种促使人们从整体上认知事物(对象)的动力或张力,4.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并提出了著名的S——R公式。

(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提出潜意识概念,并用以解释人的心理与人格的发展与变化。

6、认知心理学现代的认知心理学——奈塞尔观点:认知是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发展了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法、反应时记录法等等。

7.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观点:1 人是能动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幼儿初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幼儿中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
幼儿晚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认识菱形、平行四边形、 椭圆
3.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3.1大小知觉的发展特点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2岁半至3岁孩子,已能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者小皮球 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 3.2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2岁半—3岁是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发展的阶段 4—5岁幼儿在判别立体实物的大小时,要借助触摸才能确定 6—7岁幼儿借助于经验可以单凭视觉判定立体实物的大小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 、受语言指导的影响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 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亮度(明度)恒常、颜色恒常。
(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知 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变化。
感觉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
视觉
看到晴朗夜空下30英尺外的一支烛光
听觉
安静环境下听到20英尺以外表的滴答声
味觉 嗅觉 触觉
可尝出两加仑水中加入1茶匙糖的甜味 闻到散布于3居室一滴香水的气味 感觉从1厘米高处落到脸颊上蜜蜂的翅膀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以 及深度知觉等。
(1)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依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进行的。人对物体形状
的知觉具有相当稳定的恒常性。只要你以前对某种物体比较熟 悉,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知觉它,都不容易出现差错。

幼儿感知与观察力训练计划1

幼儿感知与观察力训练计划1

影响
分析声音辨别训练 对幼儿听觉感知的
影响
听觉定位训练
重要性
强调听觉定位训练 对幼儿空间感知的
重要性
作用
探讨听觉定位训练 在幼儿综合能力发
展中的作用
内容和步骤
具体内容和实施步 骤
听觉记忆训练
意义和功能
介绍幼儿听觉记忆 的意义和功能
学习能力
强调通过听觉记忆 训练提高幼儿的学
习能力
原则和方法
分析听觉记忆训练 的原则和方法
意义和功能
介绍幼儿触觉记忆训练的重要性
设计原则和步骤
分析触觉记忆训练的实施方法
提高能力重要性
强调训练对幼儿触觉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结
幼儿触觉感知训练是幼儿感知与观察力训练计划 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可以帮 助幼儿提高触觉感知能力,促进其整体感知和观 察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 况和需求,精心设计相关训练项目,不断完善和
评估方法
定期测试 观察表现 反馈调整
幼儿感知与观察力训练计划总结
幼儿感知与观察力训练计划的设计应当注重创意 性、互动性和个性化,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 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培养幼儿的感知与观察技能,
将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第2章 幼儿视觉感知训练
●02
视觉感知定义
幼儿视觉感知是指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视觉信息进 行接收、加工和理解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发展对 幼儿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训练可以有效提 升幼儿的视觉感知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
幼儿感知与观察力 训练计划
制作人:XX 时间:202X年X月
目 录
第1章 幼儿感知与观察力训练计划 第2章 幼儿视觉感知训练 第3章 幼儿听觉感知训练 第4章 幼儿触觉感知训练 第5章 幼儿运动感知训练

第三章 第二节 幼儿感知觉发展及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章 第二节 幼儿感知觉发展及观察力的培养

5 9
7
3
答案:数字分别是9、5、7、3 总和:24
•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类型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 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目的 性 无
有 有
意志努 引起原 力 因 不需要 刺激物 特点 人的自 身状态 需要 间接兴 趣 不需要 直接兴 趣
(三)肤觉
幼儿肤觉主要是触觉与痛觉的联合。儿童触觉 的感受性在儿童很小就发展起来了,对软硬、粗细 和轻重等都有辨别。
1、幼儿触觉的发展 口腔探索
手的探索 眼耳手协调探索 •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 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 是触觉的表现。
(三)肤觉
2、幼儿痛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幼儿年 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但从记忆方面说,幼儿对疼痛 的感觉和记忆非常深刻。 痛觉产生条件:伤害刺激 痛觉阈限 痛的情绪
(4)深度知觉 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1960, 1961) “视崖”试验。有助于防止跌倒。
2、时间知觉
(1)含义
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应。 时间比空间更为抽象,要借助于中介物,如天体的 运行,人体某些器官的节律或专门的计时工具。
(2)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幼儿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应时 间-----生物钟。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 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2、颜色视觉发展 在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指导幼儿掌握明确的颜色名称; • 通过近似色的对比指导幼儿辨色; • 使幼儿多接触各种颜色,并经常教育幼儿做精确的辨 认。

三章二节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和观察力培养

三章二节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和观察力培养
2个月:可区分五味(酸、甜、苦、辣),对刺激的 气味会产生排斥反应。
3个月:嗅觉和味觉继续发展,能辨别不同味道。 4-5个月:喜欢尝试,想把所有东西放到嘴里。 9-12个月:这阶段会表现出对甜味和盐味的爱好。
问题探究
6.学前儿童味觉和嗅觉特点?学前儿童味觉的 训练方法?
6.(1)学前儿童味觉和嗅觉特点? a.味觉:生来就有,酸、甜、苦、咸
5(1)学前儿童触觉的作用? a.触 觉是父母和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
途径。 b.触觉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5、(2)学前儿童触觉发展过程? a. 口腔探索:第一年 b. 手的探索 c. 眼耳手协调探索 ----皮亚杰认为,将触觉和视觉联合起来并用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9、(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表现? 幼儿初期已有早晨、下午、晚上的概念, 但会错用
今天、明天、昨天。 幼儿中期有今天、明天、昨天的概念,但会错用前天
、后天。 幼儿晚期能分清以上概念,知道星期几和四季。但对
更短和更远的概念分不清。 教学中注意: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化。
观察导入 看,蜻蜓的身上还有小毛毛呢!
问题探究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0、观察力的含义?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表
现? 10、(1)观察力的含义? 观察力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
的能感知能力。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10、(2)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a.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 b.观察的精确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准确的知

心理学概论第三章

心理学概论第三章

错觉矫正 调整轮廓线条和比例矫正形态错觉









避免错觉的交通标识

设计师有意识地拉长标识使标志显得比例正常、易于识别










面积相对较大的纯平面常常会给

人一种下陷的感觉,为了弥补这

一错觉,往往方形的大平面会设

计为向外凸出。

错觉应用
心 • 高速路上的收费岗亭附近的路面条纹

– 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理 (一) 感觉的种类


除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
础 |
殊的感觉——痛觉。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理 (二) 知觉的种类

| 空间错觉
原 理 运动错觉
与 应
时间错觉
错觉图形

返回章目录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有效错觉
艺术设计创作






| 原
维克托·瓦萨雷利,《 Alom》以及莱利,《流》。

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所谓OP(Optical Art))风格,也称为“光效应艺 术”,就是一种利用视错觉的艺术。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目的就是利用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电子教案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电子教案
(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能够觉察差异的刺激量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能够觉察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两者呈反比。
(三) 感觉的相互作用
1.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称为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为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知觉过程。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因为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观察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这使得观察具有以下几个特殊的特点:
(1)精确知觉。精确知觉是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清晰的反映。
(2)模糊知觉。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形成的映像不清晰,这时产生的知觉就是模糊知觉。
(3)错觉。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体所产生的与实际不符的判断。错觉包括物体错觉和对人的错觉。物体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② 温度觉。温度觉是指皮肤对冷、温刺激的感觉。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两种。
③ 痛觉。痛觉是对伤害有机体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2. 内部感觉
(1)动觉。动觉也就是运动觉。它是主体辨别自身姿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运动状态的内部感觉。
(2)平衡觉。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称为平衡觉。引起平衡觉的适宜刺激是身体运动时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以及旋转、震颤等。
三、感觉和知觉的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理解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适应、错觉等基本概念,以及感受性的变化形式,掌握知觉的基本规律和培养观察力的方法。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一、 感觉、知觉的概念
(一)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切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

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 Deprivation),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荷比(D.O.Hebb)等首创的一种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的一种实验方法。

(二)知觉
知觉 (Perception )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

人虽然以感觉作为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但都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External Sensation)
接受外部刺激并反映外部事物特征,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等。

其感受器位于体表。

内部感觉(Internal Sensation )
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并反映内脏器官的状态。

内部感受器主要接受体内各种化学和物理刺激,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二)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特性及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Sensitivity)
只有当刺激物的作用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才能引起感受器的反应,发放神经冲动引
起感觉。

感受器这种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做感受性。

感觉阈限(Sensitivity threshold)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就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

(二)感受性的变化及其规律
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ion)
感觉对比(Sensory Contrast)
感觉后像( Sensory Afterimage)
感觉的空间积累和空间融合
感觉的相互作用( Sensory Interaction)
感觉补偿( Sensory Compensation)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知觉的选择性(Perceptual Selective)
(二)知觉的理解性(Sensory Comprehension)
(三)知觉的整体性( Perceptual Integration)
(四)知觉的恒常性( Perceptual Constancy)
大小常性(Size Constancy)
明度常性(Brightness Constancy )
颜色常性(Color Constancy)
形状常性(Form Constancy)
第三节 观察力的培养
一、观察力概述
(一)观察
观察(Observation) 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的、主动的和系统的活动。

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二)观察力
观察力(Observation Ability)是构成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

(三)观察力与感知觉的关系
观察力的发展培养和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培养是密切相关的。

观察力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是一种高级的视知觉活动能力
感知觉过程本身有缺陷的人就不可能进行完整细致的观察
观察力的培养是以感知觉的发展为前提的,感知觉的水平越高,则观察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培养观察力的意义和目标
(一)观察力对人的意义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门户,是人类文化积累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二)观察力的培养目标
有强烈的求知探索精神,总是以不寻常的态度和方法去审视常人所不注意的事物
有明确具体的观察目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
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
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以弥补感官的不足
熟悉并运用各种数学统计方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
能客观地将所观察的结果与其他研究方法所取得的 结果进行印证比较,消除各种人为误差,对结果进行恰当的科学评价
复习思考题
1.解释概念: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适应、联觉、观察、观察力。

2.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基本形式。

3.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特征及规律。

4.谈谈观察力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5.联系实际说明培养观察力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