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心理学)
第三章_第一节感觉和知觉

课堂小结和作业
• 1。感觉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如何分类的? • (答案) • 2。感觉的发生和发展有哪些共同规律? (答案)
• 1。感觉的适应
• • • • 2。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4。联觉 5.不同感觉间的代偿与协作
二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 •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 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 理解
• 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后者的简单 相加。 • 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 过程。
知觉对客观事物能作整体 反映的原因
• 第一:客观事物本身就是由许多个别属性 组成的有机整体。 • 第二:人的大脑皮层联合区具有对来自不 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的机 能。
• 4. 联觉 • 即对一种感觉兼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个体有差异与 职业的训练有关。如甜美的歌喉、明快的曲调、凝重的乐曲 等都是联觉 • 最容易产生联觉现象的是颜色感觉,如红、橙、黄称为暖色 色觉又兼有温度感觉,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 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 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 • 视味联觉—红色更甜; 无色不甜 • “喧嚣的色彩”“甜密的声音” • 另外色调还会引起轻重感觉的变化。如黑色和白色的物体。 • 听觉 和视觉也有联觉现象如人们欣赏音乐 • 听觉 和肤觉也有联觉现象如刀割割玻璃会感觉到冷。 • 在实践中,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 提高的,即
• 尽管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类型的感觉,但这些感觉的发生和 发展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 1。感觉的适应 • 感受性可由相同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

知觉的整体性
如果知觉刺激是由数个部分刺激组合而成, 我们能超越部分刺激相加之和而产生一种整 体的知觉经验,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空间时间上接近, 相似、连续) 个体的知识经验。 某部分或某属性的强度。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源自知觉恒常性含义: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 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 性。 影响因素:
自我知觉——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 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认知和评价。 人际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人 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彼此作用的知觉。
3、错觉——人脑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研究错觉的意义 理论意义:产生错觉不仅有客观的原因, 也有主观的原因。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 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的规律。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概述
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理解: ①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②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 ③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过程.
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多少张人脸?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三、感觉的特点 1、后像
当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
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 时间,这种现象叫做“后像(afterimage)”。 后像的残留时间大约为1/10秒。 各种感觉中,痛觉的后效特别明显,视觉 的后效也很明显。
视觉后像: 注视左图30秒以上, 然后看白色背景, 会看到一个发亮的 灯泡。
[教育学]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教育学]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8f4c01c90b4e767f5acfcee5.png)
味 觉 一茶匙糖溶于9升水中可以辨别出甜味
嗅 觉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触 觉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温冷觉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
2021/4/25
实用文档
24
2021/4/25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 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
差别感受性:能觉察出同类 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 力。
实用文档
33
(二)知觉的整体性 指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多
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2021/4/25
实用文档
34
(1)接近律: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 觉组织在一起。
2021/4/25
实用文档
35
(2)相似律: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 易被组织在一起。
2021/4/25
实用文档
典 型 的 几 何 图 形 错 觉
2021/4/25
实用文档
18
2021/4/25
实用文档
19
线条弯曲错觉
2021/4/25
实用文档
20
2021/4/25
实用文档
21
四、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一定刺激强度值。
最常见的错觉是视错觉。错觉的种类有: ///programs/view/YEDo5yOs8xk/ ///programs/view/g25gN0ncjJ4/ ///programs/view/7nDjgjKTM2w/ 2/02/1/t4//progra实m用s文/档view/wudn8agi60Q/ 17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2. 感觉的变化也可以在不同分析器之间发生 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可以产生许多种感觉。这些感觉之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 ➢ 一般来说,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一种分析器的强烈刺
激,能降低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 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弱的光的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 又如,强烈的噪音刺激,可以降低视觉感受性;强烈的光的刺激,可以降低听觉感受性。 生活中也可以利用这些变化,如呈现音乐的方法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疼痛。
知觉
注意
人格
动机
《普通心理学》
思维
情绪
记忆
✩精品课件合集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感 觉 第二节 知 觉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导入
• 在实际生活中,任何客观事物的属性都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们在对事物 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时,是把其个别属性作为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反映的。这种 对客观事物进行信息整合而形成客观事物的整体映象就是知觉。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就是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觉 阈限值越小,感觉能力越强,感受性越高;反之,感觉阈限值越大,感觉能力越弱, 感受性越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三、感受性及其发展变化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的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的高低用绝对感觉阈限来度量。绝对感 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即达不到这个最小刺激量的刺激就不会引起感觉。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公式表示为:
第三章_感知觉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 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 感觉的简单相加。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 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 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 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 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黑白对比、月朗星稀 先后对比:先吃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是酸的
明 度 对 比
颜色对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 刺激而发生变化.
如:
● 食物的色、香能够高味觉的感受性. ● 摇动的视觉形象会引起平衡觉的破坏. ● 联觉——"温暖的色彩";"尖锐的声音"等。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感官
眼
脑
舌
肤觉
鼻
嗅觉 味觉
视觉
重量
温度
皮肤
整体属性
知觉
判断下面哪些是知觉?
红色、红花、声音、歌声、火车、柔软、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心理学_第三章__感觉与知觉1--深圳教师招考(代转公)+职称认定

C.组织信息过程 D.概括信息过程
13.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A )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单项选择题
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C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28.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A )。
A.色调 B.亮度
C.饱和度 D.中和色
29.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二、名词解释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理解性
15.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 )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认知过程。P73
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一、信息的搜集与选择。这一过程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二、信息的整合过程。这一过程中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
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P76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教学目的】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关系以及分类2.理解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的概念及其关系3.应用感觉和知觉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6. 实践活动【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 2. 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 实例分析 5. 习题辨析【教学重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规律3.知觉的基本特性【教学难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的测量3.知觉的恒常性【解决办法】1.实践活动 2. 实例分析 3. 课堂讨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概述(一)概念1.定义:感觉是人脑......的反映..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2.分析: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感觉形成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2、辅助结构(耳廓)收集信息 3、感觉器官(选择、转换、编码)3.作用:A.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B. 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该实验表明,感觉虽然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条(二)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1.外部感觉(刺激来自人体外部)1)视觉据统计人类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盲点自测】在视网膜上有一点,没有视觉细胞,当光线投射其上时并不能产生视觉反应,称该点为盲点。
将此页置于正前方20公分处,左眼闭合,只用右眼注视左端“十”,然后前后移动书页,将会发现右端的黑圆形消失。
在此距离的黑圆形,它的影像正投射在盲点上。
此时,右眼注视上图的“十”,且保持书页不动,此时上图中黑线上的缺口部分即消失,看起来黑线是连续的,说明平时不觉盲点存在的原因,这是由于知觉的原因,即把刺激结合成有意义的信息。
这个现象再次证明了视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一种主观反映)。
2)听觉1、刺激(个别属性)【颅骨传音】当我们把声音用磁带录下来再次播放时,总觉得声音怪怪的,不象是自己平常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郭德俊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有哪些种类?
1、感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上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种类:第一类是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
第二类感觉是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这类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二、感觉阈限。
1、人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感觉阈限(感受性)。
2、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
3、绝对阈限:个体觉察到刺激存在的最低强度。
三、三色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在解释颜色感觉时与对立过程理论有哪些
不同? P57-58
1、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红、绿、蓝是基
本的颜色感觉,其他的颜色感觉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组成的,黑和白的感觉是
由视杆细胞产生的。
2、三色论适用于对视网膜机制的解释。
对立过程理论则更多地解释了信息离开视网膜后在视觉神经通路上发生的事件。
四、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有哪几种? P61-63
1、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2、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五、知觉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P63(参考图 3-6)
1、邻近原则
2、相似性原则
3、连续性原则
4、闭合原则
5、同域原则
六、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
七、什么是似动?似动的形式有哪些?
1、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位置变化。
2、形式: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