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检测五苏教版
高中语文 专题五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整合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咏史怀古诗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仅是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对咏史怀古类诗词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咏史诗常常用典,用典一般可以分为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等几种情况。
弄清一些历史典故的含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理解这类诗还要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心境.(一)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是咏史的动因,言志抒怀是最终的旨归。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一般先怀古,即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伤今,即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作者自我生存状况的感慨和思考。
(三)咏史怀古诗的写法咏史诗的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
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
古诗中“以小见大”的写法一、理论讲解在以精练含蓄见长的诗歌创作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经常被诗家运用.也就是在表现重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自河南经乱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一、诗人名片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
少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接触与了解。
贞元进士,授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
为文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之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早期所作讽喻诗如《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与元稹友谊甚笃,诗亦齐名,世称“元白”。
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二、诗词故事白诗享盛誉白居易的诗是在帝王、太子、宫姬、贵妇、农人、马夫的口唇上,镌刻在乡塾、庙宇、船舱的墙壁上。
有一次,白居易与其友喝酒,想找一个歌伎来伴唱助兴。
不料,歌伎来了后对他们说:“我会唱白居易的《长恨歌》,你们应多给我一些钱。
”白居易等人听了笑起来,就真的多给了那个歌伎报酬。
还有一次,有一高某狎妓逍遥,这妓女对他说:“你不要以为我是普通娼妓,我能背诵白乐天的《长恨歌》。
”于是,她便抬高价格。
三、文题背景1.九江白太傅祠联枫叶四泣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2.白居易生活在中唐一个多难的时代,因战乱长年离家在外漂泊。
德宗贞元十五年春,宣武军节度使董晋死,其部下叛乱。
继之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亦叛乱,唐朝廷发兵征讨,河南一带沦为战乱的中心。
加上旱荒频仍。
就在这一年秋,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
这首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韩愈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注】此诗作于公元823年早春。
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
这是他一生所做最大的官。
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
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
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
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
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
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内容赏析】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
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年少逐春,扑蝶戏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机趣。
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
官事冗杂,世事沧桑,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乐。
此时此刻,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蕴涵。
《寄李儋元锡》[常识·速览][识作者]与柳宗元并称的诗人——韦应物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曾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世称韦苏州。
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韦应物的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后世将其归入山水田园诗派。
写景优美自然,于平淡之中道出人所不易表达的感受。
其山水诗中亦不乏雄豪的气势。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是五言古体诗,其风格冲淡闲远,语言流畅简洁,在当时及对后世均有较大影响。
[探背景]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任滁州刺史时的作品。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
李儋、元锡都是韦应物的好友,曾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与韦应物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见面。
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好友。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ppt课件(2份,含答案)

2.语言平易朴素,既凝重又流动 这首律诗写得平易亲切,通篇不用典故,节奏流丽响亮。 刘熙载《艺概》说:“律诗不难于凝重,亦不难于流动,难 在又凝重又流动耳。”既凝重又流动,正是这首诗的特色。
重点揣摩
1.一开篇诗人就写“花”,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请 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用的是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1. 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 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4.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体会诗歌精妙的语言。
1. 理解诗歌内容应注重对诗歌文本的整体感知, 但是诗人的生平、 思想、诗歌创作的背景材料对理解诗歌内容有重要作用,应加 以重视。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 封、连四州》 。 2.有意识地运用所了解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去理解诗歌,以自己的 生活经验,知识储备,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情思和意 味。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识记 知识必备 篇目一 探究 文本研读 篇目二 篇目三
专 题 五
第 一 板 块
应用 体验之旅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界标,也是唐 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中唐大历前后的诗歌 呈现一种过渡状态。元结、顾况等人用诗歌反映 现实,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刘长卿、韦应物 主要以山水诗见称;李益则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 传统;他们在艺术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此外, 在当时还有影响较大而实际成就较差的 “ 大历 十才子”。由于社会的动乱和王朝的衰微,中唐 前期的诗歌多半都染上了感伤的色彩。
二、词语释义 1.春愁黯黯 独成眠: 心情沮丧的样子 ..
无法生存的流浪者 2.邑有流亡 愧俸钱: 指生活没有着落, .. 探望 3.闻道欲来相问讯 :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234

二、真题剖析 (2003· 北京春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 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②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 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 首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 故有此诗。 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案 之情。 这两首诗都以小见大,写到故乡的菊花,都写了重阳佳节的思乡
物。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
时好”之意。此诗句句惜衣,其主旨却在惜人。关于这首诗,也有其他
说法。有人认为崔国辅作宫怨诗,是借写宫怨以寄托讽喻,感叹身世。
崔国辅是开元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天宝年间遭贬黜,所以借写宫女 被弃来说自己被弃。这就更深一层的“以少总多”了。 古人特别看重诗意的含蓄婉曲。以小见大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正是含蓄!
鉴赏点拨
一、理论讲解
古诗中“以小见大”的写法
在以精练含蓄见长的诗歌创作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经常被诗家运 用。也就是在表现重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 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大 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诗歌的以小见大是由诗歌 的艺术特性决定的。诗歌语言讲究含蓄凝练,形象生动。诗歌的艺术性往 往因为这种“小”和“大”的辩证法而表现得或痛快或含蓄隽永。
答案
读写空间
文本素材挖掘
应用指南
该材料可应用于“继承与发展”、“桥梁”、“生活基础和
思想底蕴”、“根基”等话题作文中。柳宗元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 作风格源于柳有和杜相似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他不仅在形式上而且 在精神上也接受了杜诗的史诗品质。
高中语文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的全部内容。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二)韩愈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注】此诗作于公元823年早春。
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做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
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
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内容赏析】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
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年少逐春,扑蝶戏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机趣。
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
官事冗杂,世事沧桑,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乐.此时此刻,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蕴涵.《寄李儋元锡》[常识·速览]错误!与柳宗元并称的诗人—-韦应物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2020学年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知能提升检测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A.闻道欲来相问讯..问讯:探望B.犹自..音书滞一乡犹自:仍然是C.肯.将衰朽惜残年肯:愿意D.吊影..分为千里雁吊影:形影相吊,孤独寂寞【解析】C项,肯:岂肯。
【答案】 C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先后在滁州、江州、苏州等地担任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
《寄李儋元锡》是其在滁州任上所作。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并称“韩柳”。
《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永州八记》是其散文代表作。
C.韩愈,唐代散文大师,字退之,祖籍昌黎,自谓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代表作有《师说》《马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春雪》等。
D.李贺自幼家贫,才华横溢,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却一生抑郁不得志,英年早逝,终年二十七岁。
他在《天上谣》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折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解析】C项,《春雪》是诗歌,不是散文。
【答案】 C3.根据下面一句话的意思,不改变原意,重新组合成一个句子,要使用排比句式来表达。
【导学号:】唐代很多诗人的诗歌,在神似、意境、形神兼备上很讲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答案】讲究神似,讲究意境,讲究形神兼备,是唐代很多诗人诗歌的独特风格。
4.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案】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学校将组织国庆杭州七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杭州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
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寄李儋元锡》中写诗人烦恼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专题整合
内容索引
归纳提升 整合拓展,对接高考 读写空间 积累素材,赏读佳作
归纳提升
பைடு நூலகம்
文体链接 咏史怀古诗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 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 感慨而创作的诗。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仅是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自 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对咏史怀 古类诗词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 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真题剖析 (2003·北京春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 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②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 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
说的:“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和元稹 的《行宫》一样,这首诗也是写宫怨。女主人也许刚刚翻检衣箱,寻得 一件敝旧的罗衣,忆及往事,不禁黯然神伤。此诗通篇写一个宫女因睹 旧物而生哀怨。封建朝廷的宫女因歌舞美貌博得君王欢心,常获赐衣物。 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之意。此诗句句惜衣,其主旨却在惜人。关于这首诗,也有其他说法。 有人认为崔国辅作宫怨诗,是借写宫怨以寄托讽喻,感叹身世。崔国辅 是开元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天宝年间遭贬黜,所以借写宫女被弃来 说自己被弃。这就更深一层的“以少总多”了。 古人特别看重诗意的含蓄婉曲。以小见大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正是含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黯然(àn) 俸钱(fènɡ) 乱飐(zhān) 停滞(zhì) ....B.薜荔(bì) 瘴江(zhànɡ) 金陵(l ínɡ) 芦荻(dí) ....C.寥落(liáo) 羁旅(jī) 珮缨(yīnɡ) 干戈(ɡē) ....D.蓬乱(pénɡ) 吹笙(shēnɡ) 羲和(xī) 王濬(jùn) ....答案 A解析“飐”应读“zh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道欲来相问讯问讯:探望..B.犹自音书滞一乡犹自:仍然是..C.肯将衰朽惜残年肯:愿意.D.吊影分为千里雁吊影:形影相吊,孤独寂寞..答案 C解析肯:岂肯。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先后在滁州、江州、苏州等地担任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
《寄李儋元锡》是其在滁州任上所作。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并称“韩柳”。
《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永州八记》是其散文代表作。
C.韩愈,唐代散文大师,字退之,祖籍昌黎,自谓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代表作有《师说》、《马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春雪》等。
D.李贺自幼家贫,才华横溢,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却一生抑郁不得志,英年早逝,终年二十七岁。
他在《天上谣》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折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答案 C解析《春雪》是诗歌,不是散文。
4.根据下面一句话的意思,不改变原意,重新组合一个句子,要使用排比句式来表达。
唐代很多诗人的诗歌,在神似、意境、形神兼备上很讲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答案讲究神似,讲究意境,讲究形神兼备,是唐代很多诗人诗歌的独特风格。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四个关键词。
杜甫是盛唐向中唐转折过程中出现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对中唐及中唐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柳宗元作为中唐元和时期的著名诗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杜甫的影响。
柳宗元有接受杜甫影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杜诗的史诗品质,他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精工凝练的语言、排律的创作等也都与杜甫的影响有密切联系,因而柳宗元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关键词:柳宗元__继承__杜甫__诗歌6.名句填空。
(1)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4)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5)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6)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1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请说明首句“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露水下降本来不易觉察,诗人用“闻”字,仿佛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能听到,衬托了环境的寂静。
(2)第三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它和表现诗人“寂寞”的心情有什么联系?答案第三联抓住“泉逾响”、“鸟时喧”这些声响,以有声衬无声,反衬出诗人所处的寂静的环境。
以寂静的环境来衬托诗人郁悒苦闷的心情,写景寓情,情景交融。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②③书生万户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注二十四人画像以示表彰。
③若个:哪个。
》开头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其五)《马诗二十三首(1)以“钩”喻月,以“雪”喻沙,)》开头两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答案《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是兴。
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赏析。
》借物抒情,写出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其五)答案《马诗二十三首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
》直抒胸臆,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痛其五)(《南园十三首快淋漓。
三、体验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9.(2015·江苏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莫言堆案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
窦员外是地方小官,在京城长安崇德里置了房产,新居落成,邀请好友刘禹锡前去观赏,作者便写了这首贺诗。
诗歌首两句写自己前去观赏新居时的闲适愉悦心情;三、四两句描写的是新居周围的美丽景色;五、六两句是写新居内栽种了松树和芍药,由此可见主人的高雅品味;最后两句是夸赞主人也是作者自指,写出了宾主的志同道合。
全诗写的都是作者“开颜”的原因,根据诗歌内容,归纳要点即可得出答案。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
)通月朗、待春还(;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由外而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手法。
写景艺术,就是写景时运用的艺术手法。
颔联写新居周围“渠水”“秋色”“点山”之景,是远景,实写;颈联由在新居内栽种的松树、芍药,联想到了碧松朗月、红药开放之景,是近景,虚写,表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怀。
这两联作者由新居之外,到新居之内采用了移步换景、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等手法铺陈写景,景中含情。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尾联是作者情感的总结,大意是:不要说案头摆放了很多文书,坐于其间的却是一个像我一样充满诗情雅致的人。
作者把自己与友人并提,不仅表明了朋友间的志同道合,也不乏羡慕之情;同时,作为贺诗,也表达出了对主人的恭维之意。
10.(2014·江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
第一,分析诗人的情感,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
第二,题干中的“情绪的变化过程”,提示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逐句分析。
首句中的“一日闲”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第二句中的“寻君”可以说是“乘兴而往”,“不遇”“空还”,表现了寻之不得的“怅惘”;第三、四两句融景物、情感于一体,写出了对景物更是对友人的“欣赏叹慕”。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分析“隐者”的形象,要综合全诗来回答。
首句“城郭休过识者稀”,表现其城里少有人知;第二句“哀猿啼处有柴扉”,写其居处于深山之中,居室简陋;第三句“沧江白石渔樵路”,直接点明其与渔樵为伍。
综观全诗,“隐者”的身份是非常明显的。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3).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分析表达效果首先明确诗句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其次结合诗句分析所用表达技巧对表达情感、表达主旨的作用。
两首诗结句都是对景的描写,可以确定表达技巧为借景抒情。
第一首诗结句描写的是友人的居住环境,表达对其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结句描写的是自己访隐者不遇归来时的情景,突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感情。
11.(2013·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①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注遭受迫害的惨状。
与杜甫诗名句“朱门酒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肉臭,路有冻死骨”一脉相承。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以及对诗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结合诗句“贵有风雪兴,解析富无饥寒忧”,“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及题干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可知诗人将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来揭露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答案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上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本题考查赏析对比这种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解析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
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
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四、写作表达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看,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