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倍数与因数这个主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我们复习的内容包括第7~9章,主要涉及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华有3个苹果,他想知道,如果他再得到1个苹果,他会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这是一个关于倍数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除法来求解。

3除以1等于3,所以,如果小华再得到1个苹果,他会有的苹果数是3的倍数,也就是3个苹果。

3.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文具,写出一个数,并求出它的2倍、3倍、4倍分别是多少。

4. 讲解: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是能够整除这个数的数。

比如,6的因数有1、2、3和6。

而一个数的倍数则是这个数的整数倍。

比如,6的倍数有6、12、18等等。

5. 讲解:那么,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呢?我们可以用试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

从1开始,一直试除到这个数本身。

能整除的数就是它的因数。

而求一个数的倍数,我们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乘以1、2、3、4,所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6. 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1. 请列出5的因数,并找出它的一个倍数。

答案:5的因数有1和5,一个倍数是10。

2. 请用试除法,找出20的因数。

答案:20的因数有1、2、4、5、10和20。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们知道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新部编本设计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新部编本设计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新部编本设计教案名称: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定义。

2.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3.能够正确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性质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1.确定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教材(新部编本)》。

2.教学课件。

3.针对因数和倍数的练习题。

4.学生课堂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共享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示例,讨论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和性质。

Step 2: 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性质 (20分钟)1.配合教材进一步解释因数和倍数的性质。

2.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来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性质。

Step 3: 整理因数和倍数的规律 (20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练习题,通过合作和讨论归纳因数和倍数的规律。

2.学生将归纳的规律写在纸上,进行展示。

Step 4: 回顾与复习 (30分钟)1.学生使用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已学内容。

2.学生与同学交流解题过程和答案,共同发现和纠正问题。

3.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和解题思路进行讲解与点评。

Step 5: 拓展与应用 (20分钟)1.学生分组完成拓展题,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各组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Step 6: 总结与反思 (10分钟)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因数和倍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2.学生对课堂的学习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编写因数和倍数的题目来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合作来解决更加复杂的因数和倍数问题。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性。

2.学生的练习题答题质量和分析能力。

《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共3课时)

《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共3课时)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知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整理成果?
小组代表展示并讲解整理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互相交流,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数学游戏
游戏名称:猜数字。
游戏规则:老师心里想一个数,这个数是 100 以内的质数。学生通过提问来猜出这个数,老师只能回答 “是” 或 “不是”。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 2、3、5 的倍数的特征。
生:2 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 0、2、4、6、8;5 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 0 或 5;3 的倍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位上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 2、3、5 的倍数的特征,为解题做好准备。
师:现在我们来分别判断这几个数。首先看 75,它的个位是 5,所以它是 5 的倍数。各位数字之和是 7 + 5 = 12,12 是 3 的倍数,所以 75 也是 3 的倍数。但它的个位不是 0、2、4、6、8,所以不是 2 的倍数。
生:48 的因数有 1、2、3、4、6、8、12、16、24、48。
师:所以 48 是什么数?
生:48 是合数。
设计意图:继续通过具体例子的讲解,巩固学生对判断方法的掌握。
按照同样的方法,讲解 51 和 65。
2. 判断 2、3、5 的倍数
例题:判断 75、84、96、105 是不是 2、3、5 的倍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系统地回顾和整理《倍数与因数》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倍数、因数、2、3、5 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

《因数和倍数》整理与复习(教案)

《因数和倍数》整理与复习(教案)

《因数和倍数》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出处: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2、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通过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性质,并了解数与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教学目标:①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②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③能够运用因数和倍数求解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计1、引入新课观察下列图形,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形拼接而成的。

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学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概念呢?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平时学习的内容,问学生知不知道什么是“因数”和“倍数”?2、讲解、练习(1)因数请看下图,将十个石子排成两行五列,想象一下如何将它们平分成两堆?[图片]将这十个石子分成两堆时,每堆石子的数量为5个,即:10 ÷2 = 5,这时,5就是10的一个因数。

那么,什么是因数呢?因数是指整数a能被整数x整除(即x能够整除a),那么x 就是a的因数。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16能否被4整除呢?可以,因为16 ÷ 4 = 4,所以4是16的一个因数。

②24能否被7整除呢?不可以,因为24 ÷ 7 = 3 余 3,所以7不是24的一个因数。

体验游戏:[图片](二)倍数请看下图,将两个扇形图案放在一起,如下图所示,得到的是一个整个圆形的图案。

因为这个圆形图案由两个相同的部分拼接而成,所以“两个扇形图案”就是圆形图案的一个倍数。

[图片]在数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乘法关系来表达倍数的概念,如下:如果“a是b的倍数”,意味着a是b的某个整数倍,即:a = nx b (n是正整数)。

判断练习:完成后可以点开右边的按钮隐藏答案1)4, 6, 8, 12的公因数是:__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_公因数:4, 2(12=4×3,6=2×3,8=2×4)最大公因数:42)小红剪了50米长的毛线,她想用15米的等分,可以等分成 ____ 段,剩余 ____ 米。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识,通过尝试和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倍数和因数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先独立思考,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拼法,并列式。

2、在4×3=12中,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试着说一说吗?如果有学生只说倍数和因数,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下面这些算式也能用倍数和因数表示吗?16÷2=85+6=1118-6=12学生如果有争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由16÷2=8可以得到2×8=16,实际上16是2和8的乘积,所以也可以用倍数和因数来表示。

4、你能自己写出一条算式,用倍数和因数来说一说吗?学生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集体交流。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

一分钟内完成。

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2、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代替。

下面,谁来说说看,3的倍数是怎么找的?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

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教学设计: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正确运用倍数和因数的性质;3.熟练应用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倍数与因数的概念;2.练习运用倍数与因数的性质和规律。

三、教学过程:1.复习备课环节(5分钟)教师梳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2.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一道问题导入新课:“如果一个数同时是6的倍数和8的倍数,那么它一定是12的倍数吗?”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概念讲解与讨论(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并讲解倍数和因数的性质和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4.练习与巩固(25分钟)(1)练习题1:要举行一次跳高比赛,比赛用的杆子的长度为一些数x的倍数。

已知小明跳过了3米的杆子,小红跳过了4米的杆子,那么杆子的长度至少是多少米?最多可以是多少米?学生用因数的方法解答问题,并互相交流答案。

(2)练习题2:小明用12个瓷砖铺地,正好铺满地面,瓷砖的边长是整数。

那么地面的长和宽至少是多少米?最大可以是多少米?同样,学生用因数的方法解答问题,并与同桌讨论答案。

(3)练习题3:小红有10朵鲜花,她想在花瓶中插上这些鲜花,要求鲜花的朵数是一个比较小的数。

那么花瓶中最少可以插多少朵花?最多可以插多少朵花?学生使用倍数的方法解答问题,并互相交流答案。

(4)练习题4:小明、小红、小亮三人各自有一定数量的钱,其中小明有16元,小红有20元,小亮有36元,他们希望平分这些钱,请问每个人最少可以分到多少钱?最多可以分到多少钱?同样,学生使用倍数的方法解答问题,并与同桌讨论答案。

5.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倍数与因数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引言: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掌握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本文将整理和复习一些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并设计了一节关于倍数和因数的教学内容。

一、复习倍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什么是倍数?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倍数就是这个可以整除的数。

例如:4是8的倍数,因为8÷4=2,而2是一个整数。

2.如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计算一个数的倍数,可以通过逐个累加该数,直到得到所需的倍数。

也可以通过将该数乘以一个整数,得到它的倍数。

例如:计算4的倍数,可以逐个累加4,得到4、8、12、16、20等;或者将4乘以2,得到8;再乘以3,得到12;依次类推。

二、复习因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什么是因数?因数是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数,也可以称之为约数。

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2.如何计算一个数的因数?计算一个数的因数,可以逐个从1开始尝试能否整除,直到该数的一半。

例如:计算12的因数,从1开始尝试,1不能整除12,2可以整除12,3不能整除12,4可以整除12,6可以整除12,12自己也可以整除12、所以12的因数有1、2、3、4、6、12三、比较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倍数是能够整除一些数,而因数是能够被一些数整除。

倍数是该数的倍数,而因数是该数的因数。

例如,5是10的倍数,而10是50的因数。

四、练习题根据上面的知识,设计一些练习题进行巩固。

1.找出8的所有倍数。

2.找出24的所有因数。

3.选出下列数中的倍数:6,9,154.选出下列数中的因数:6,12,20。

5.求出18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五、设计一节关于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倍数与因数的计算方法,能够通过实例计算倍数与因数,并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教学准备:录制好讲解倍数与因数的PPT,准备练习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的注意。

知识新授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倍数与因数整理复习》是学生进一步对第二单元知识及应用的加深巩固,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复习的。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亿以内及一些整亿数,掌握了非零自然数的乘法关系、除法关系,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继续教学非零自然数的一些特点以及相互关系,进一步充实有关自然数的知识,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并能熟练的运用。

2、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梳理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并能熟练的运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梳理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难点设想: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回顾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在经历自主梳理、归纳倍数和因数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交流完善,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相关的知识链和知识系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练习卡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