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少年行

合集下载

王维少年行四首原文及赏析

王维少年行四首原文及赏析

王维少年行四首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豪荡使气、舍身报国、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侠精神,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他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和盛唐其他诗人创造的形象一样,实际上是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少年行四首》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注释】⑴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盛产美酒。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⑵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著名的勇士盖勒、荆轲、秦舞阳都到过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⑶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

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⑷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

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⑸苦:一作“死”。

⑹擘:张,分开。

一作“臂”。

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⑺重:一作“群”。

⑻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⑼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

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⑽欢宴:指庆功大宴。

⑾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⑿轩:殿前滥槛。

⒀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赏析】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李白《少年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

王维《少年行》

王维《少年行》

王维《少年行》《少年行》作者:王维–@@【诗文解释】西行客商,怀抱着明珠,满载着金玉,在黄沙之中艰难地前进。

一心只想做个高官的文人,抛弃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追求,因此对这些前行的商人投以轻蔑的一笑,认为他们不可能实现抱负。

我却认为那些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官场里的人,也许不如这些前行的商人有价值。

【注释】①塞下曲:乐府旧题,内容多写边塞征战生活。

②马行:行路。

③主人:指当铺老板。

④负:背负。

⑤请:请允许我作诗。

【诗文翻译】奉命出使到边塞去的诗人,从草原上传来了客商的歌声:骏马行走在沙漠里,商人背着珍珠宝石,正在艰难地前行。

西去的客商,怀抱着明珠,满载着金玉,在茫茫黄沙之中艰难地前行。

这位前来送信的老板请允许我作诗,并把商人的心思猜测到十分透彻。

那些有学问的人,只会为保住爵禄而蝇营狗苟,只知道安享富贵而使自己的理想抱负化为乌有。

只有像这些沙漠中的行商一样,才能实现伟大的抱负。

我认为:有学问的人只是在服务于现实,而那些官场上的人,空怀有远大的抱负,但从未付诸行动,只是整天沉溺在虚幻的梦想之中。

这些有学问的人与沙漠中的行商相比,实在是没有什么价值。

【诗文赏析】王维这首《少年行》的艺术特点是写景与叙事结合得非常紧密。

它的抒情成份很淡,几乎全部的篇幅都是叙述,很象一篇记叙文。

但这种记叙不是漫无边际的流水帐,而是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精神、性格、身份的片段,特别是突出细节进行描绘,重视人物心理活动的揭示,尽量避免用抽象的议论代替形象的描绘。

诗中所选取的片断,人物虽然不多,场面也不大,但极具典型性,人物的思想感情,时代特征鲜明,是历史上和现实中富有代表性的人物。

诗中所选取的片断,尤其能体现少年行旅艰难的特征。

诗中几乎每句都用了动词,用字较重,用力较猛,节奏较快,呈现出粗犷质朴的风格。

诗人巧妙地使用了衬托手法,通过“客”与“主”的对比,充分显示出诗人自身的“贵公子”气派。

诗中“请君试看”“主人深致”“犹有”等,都显得超然脱俗,既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又恰好反衬出少年不受拘束,潇洒大方的性格特征。

王维《少年行》赏析

王维《少年行》赏析

王维《少年行》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1.新丰: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tóng)县东北。

新丰镇古时产美酒,谓之新丰酒。

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容酒的名贵。

斗是古代的盛酒器,后来成为容量单位。

2.咸阳:秦朝的都城,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此借指唐都长安。

游侠:游历四方的使客。

少:读shǎo。

3.意气: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

系(xì)马:拴马。

第三、四句写游侠少年因意气相投而欢饮纵酒。

解说:这首诗写长安城里游侠少年意气风发的风貌和豪迈气概。

《唐诗归》引钟云:“此‘意气’二字虚用得妙。

”《唐贤三昧集笺注》:“豪侠凌励之气,了不可折。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少年侠客的日常生活,颂扬了他们的友情和豪爽气概。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

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

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第一首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

要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出少年游侠的精神风貌,选材颇费踌躇。

诗人精心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

游侠重意气,重然诺,而这种性格又总是和“使酒”密不可分,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把饮酒的场景写活,少年游侠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前两句分写“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

二者本不一定相关,这里用对举方式来写,却给人这样的感觉:京华地区,着称于世的人物虽多,却只有少年游侠堪称人中之杰,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

而这二者,又象“快马须健儿,健儿须快马”那样,存在着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关系。

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少年游侠,没有新丰美酒也显不出他们的豪纵风流。

第一句把酒写得很足,第二句写游侠,只须从容承接,轻轻一点,少年们的豪纵不羁之气、挥金如土之概都可想见。

王维《少年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王维《少年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王维《少年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描写山水田园景色和抒发自身感慨为主要特点。

其中,《少年行》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少年行》的原文进行赏析,并提供翻译注释。

少年行青衫湿罢黄金尽,红粉佳人照墨眉。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千载无人能依旧,百花沉醉有谁知?《少年行》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美好事物凋零的思考和感慨。

接下来,我们将逐句对原文进行赏析。

青衫湿罢黄金尽,红粉佳人照墨眉。

这两句描绘了青年郎与佳人相伴的情景。

青衫湿罢,黄金尽,意味着青年郎已经度过了一段富有繁华和荣耀的时光。

红粉佳人照墨眉,描述了佳人在青年郎的眼前华丽动人的形象。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句表达了佳人的美丽和她一笑之下所引起的无尽魅力。

佳人一笑之后,所有的美女都变得黯然失色,六宫的粉黛也黯然无光。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月楼高指的是月色明亮的楼台,休独倚则是告诫自己不要再独自倚在高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说明主人公心中的忧愁和思念之情化作了滚滚眼泪。

千载无人能依旧,百花沉醉有谁知?这两句再次强调了时光的流转和美好事物的凋零。

千载无人能依旧,表示岁月无情,若干年后,再也找不到当初的那份记忆。

百花沉醉有谁知,说明美好的景物不存在永恒,即使花草仍在盛开,但无人能真正理解它们的沉醉之美。

注释:1. 青衫:指青年郎的衣服,此处象征青春。

2. 湿罢:指衣服被雨水打湿。

3. 黄金:指财富和荣耀。

4. 红粉:指美女。

5. 照墨眉:形容美女眉目如画。

6. 百媚:形容美女的妩媚。

7. 六宫粉黛:指宫廷妃嫔的妆容。

8. 明月楼:形容高台或高楼上的明亮月光。

9. 酒入愁肠:指喝酒过后心中的忧愁更甚。

10. 相思泪:指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

11. 千载:指千年。

12. 无人能依旧:指无法保持原样。

13. 百花沉醉:形容百花盛开的美景。

14. 有谁知:表示无人真正理解。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四首》意思-赏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四首》意思-赏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四首》意思|赏析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作者:佚名这组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李白《少年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

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此诗意近李诗,不仅极言酒之珍美,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

盖游侠之饮原非独酌遣闷,其倜傥意气正在大会宾客之际才得以充分的表现。

第二句言咸阳游侠,乃以京都侠少为其代表。

游侠人物大多出身于都市的闾里市井之中,故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径直称之为闾里之侠,咸阳为秦的国都,则京邑为游侠的渊薮也不言自明,这里不过是举其佼佼者以概全体。

诗的前两句以新丰美酒烘染在前,咸阳游侠出场在后,而多少年则为全篇之纲。

诗的后二句更进一层,写出侠少重友情厚交谊的作风。

即便是邂逅相逢的陌路人,杯酒之间便能成为意气相倾的知己,所谓论交从优孟,买醉入新丰(李白《结客少年场行》)、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正表现了他们同声相应的热情。

因此,在他们开怀畅饮的豪爽风度中,还渗透着为朋友倾情倒意,肝胆相照的人情美。

酒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率真坦荡的人生态度。

诗为人物写照,最后却宕开去以景语收束。

诗人撇开楼里的场面,转而从楼外的景象落笔,其实写外景还是为内景服务的。

2024年少年行王维古诗

2024年少年行王维古诗
2024年少年行王维古诗
少年行王维古诗1
创作背景
《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录此四首于《结客少年场行》之后。根据陈铁民《王维年谱》及组诗所反映的少年游戏精神面貌来看,这四首诗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当作于安史之乱发生之前。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⑴,咸阳游侠多少年⑵。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⑶,初随骠骑战渔阳⑷。
第四首诗
写游侠的功成无赏。上一首诗既已写到少年游侠的勇却群敌,那么这一首写朝廷论功行赏,他也理应是受奖的主角了。诗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封侯赐爵,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時,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這里的“将军”和第二首“初随骠骑战渔阳”里的“骠骑”当是一人,指军中的主帅。“将军讽出明光宫”,也即李白《塞下曲》其三所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意谓受皇帝宠信的权贵坐享其成而血战的勇士反遭冷落。诗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复渲染,到头来却翻作他人;而活跃在前三首诗里的主角被悄无声息地推到了局外。这种欲抑故扬的艺术处理,使诗中的不平之鸣得以强有力的表现,這里再加申说反而是多余的了。
第二首诗
写游侠的出征边塞。这首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這里说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由于羽林郎宿仗卫内、亲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闲之辈可以入选。《后汉书·地理志》云:“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由此即可见一斑。骠骑指武帝時的名将霍去病,曾多次统率大军反击匈奴侵扰,战功显赫。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效功当世,一旦国家有事,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边关是遥远荒寒的,沙场的搏杀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马篇》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英雄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曹诗通篇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加以客观的描述和赞颂,這里却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起波澜,末句则以斩截之语收束,而“孰”“不”“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朱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这种借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王维:少年行

王维:少年行

王维:少年行导读: 《少年行》作者:王维原文:(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注释:1、新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盛产美酒。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2、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着名勇士荆轲、秦舞阳都到过此地。

汉时曾徙豪侠于咸阳。

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3、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

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4、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

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5、苦:一作“死”。

6、擘:张,分开。

一作“臂”。

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7、重:一作“群”。

8、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9、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

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10、欢宴:指庆功大宴。

11、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12、轩:殿前栏槛。

13、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翻译:(其一)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其二)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其三)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其四)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赏析:《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

唐代-王维《少年行四首 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王维《少年行四首 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少年行四首·其一
唐代-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翻译: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注释:
⑴新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盛产美酒。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⑵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著名勇士荆轲、秦舞阳都到过此地。

汉时曾徙豪侠于咸阳。

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少年行
《少年行》
作者:王维
原文: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注释:
1、新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盛产美酒。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2、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着名勇士荆轲、秦舞阳都到过此地。

汉时曾徙豪侠于咸阳。

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3、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

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4、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

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5、苦:一作“死”。

6、擘:张,分开。

一作“臂”。

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7、重:一作“群”。

8、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9、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

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10、欢宴:指庆功大宴。

11、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12、轩:殿前栏槛。

13、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翻译:
(其一)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其二)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其三)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其四)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赏析: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

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第一首诗,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李白《侠客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

“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
“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此诗意近李诗,不仅极言酒之珍美,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

盖游侠之饮原非独酌遣闷,其倜傥意气正在大会宾客之际才得以充分的表现。

第二句言“咸阳游侠”,乃以京都侠少为其代表。

游侠人物大多出身于都市的闾里市井之中,故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径直称之为“闾里之侠”,咸阳为秦的国都,则京邑为游侠的渊薮也不言自明,这里不过是举其佼佼者以概全体。

诗的前两句以“新丰美酒”烘染在前,“咸阳游侠”出场在后,而“多少年”则为全篇之纲。

诗的后二句更进一层,写出侠少重友情厚交谊的作风。

即便是邂逅相逢的陌路人,杯酒之间便能成为意气相倾的知己,所谓“论交从优孟,买醉入新丰”(李白《结客少年场行》)、“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正表现了他们同声相应的热情。

因此,在他们开怀畅饮的豪爽风度中,还渗透着为朋友倾情倒意,肝胆相照的人情美。

酒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率真坦荡的人生态度。

诗为人物写照,最后却宕开去以景语收束。

诗人撇开楼里的场面,转而从楼外的景象落笔,其实写外景还是为内景服务的。

末句中的“高楼”不仅和首句呼应,暗示了人物的豪纵气派,而且以其卓然挺立的雄姿一扫鄙陋猥琐之态;“系马垂柳”则以骏马和杨柳的意象,衬托出少年游侠富有青春气息的俊爽风致。

有此一笔,使情景历历如绘,遂在表现人物豪宕气概的同时,又显得蕴藉有致。

全诗用笔的跳荡灵动,也是和少年奔放不羁的性格神采相吻合的。

第二首诗,写游侠的出征边塞。

这首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

这里说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

由于羽林郎宿仗卫内、亲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闲之辈可以入选。

《后汉书·地理志》云:“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

”由此即可见一斑。

骠骑指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曾多次统率大军反击匈奴侵扰,战功显赫。

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效功当世,一旦国家有事,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

边关是遥远荒寒的,沙场的搏杀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马篇》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英雄是一脉相承的。

所不同的是,曹诗通篇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加以客观的描述和赞颂,这里却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
起波澜,末句则以斩截之语收束,而“孰”“不”“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朱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

这种借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第三首诗,写少年的勇武杀敌。

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

“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众敌酋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以优势兵力取胜。

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

这里把少年写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着。

诗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

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

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

这样,这首诗就和上一首彼此呼应,并为下一首写功高不赏张本。

诗中所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本来是爱其人而及其物,这里的物又为人增色,人与物原不妨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

盛唐诗人每喜表现尚武精神,如李白自称“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

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杜甫自述“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

”(《壮游》)王维则称赞他的一位族弟说:“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

”(《送从弟蕃游淮南》)等等。

这些都可看作是诗中理想形象的现实依据。

第四首诗,写游侠的功成无赏。

上一首诗既已写到少年游侠的勇却群敌,那么这一首写朝廷论功行赏,他也理应是受奖的主角了。

诗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封侯赐爵,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时,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

这里的“将军”和第二首“初随骠骑战渔阳”里的“骠骑”当是一人,指军中的主帅。

“将军讽出明光宫”,也即李白《塞下曲》其三所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意谓受皇帝宠信的权贵坐享其成而血战的勇士反遭冷落。

诗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复渲染,到头来却翻
作他人;而活跃在前三首诗里的主角被悄无声息地推到了局外。

这种欲抑故扬的艺术处理,使诗中的不平之鸣得以强有力的表现,这里再加申说反而是多余的了。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豪荡使气、舍身报国、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侠精神,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他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和盛唐其他诗人创造的形象一样,实际上是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这四首绝句独自成篇,各有侧重,但又蝉联而下,互相补充和照应。

用笔或实或虚,或显或隐,舒卷自如,不拘一格,成功地谱写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进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