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文明(20200523185129)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对工业文明时代所造成的生态危机从思想观念、社会政治、经

济等方面进行反思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既是马克思生态思

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从存在论的角度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

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自然界先于人类存在,是人的无

机的身体;人本身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人直接地是自然

存在物”,是“站在牢固平稳的地球上吸入并呼出一切自然力的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

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同时,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

以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要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条件,劳动只是人与自然

进行交换的中介,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说明人不能离开自然而存在,受自然的约束,破

坏自然就是破坏人类的“无机的身体”,因此要尊重、爱护自然,与其共生共荣,协调发

展。

以实践为中介来说明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通过实践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劳动首先是人和

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

程……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

件。”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只有通过实践,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

变换才有可能发生。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人才能把自身之外的自然变成了自己活动的对象,

变成自己的客体,自然才有以人类生活为判断尺度的为人的存在意义,同时,“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实践是连接人、自然与社会的桥梁,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性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主动性通过实践达到统一。然而,在工业文明中,人们在实践中把“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片面的理解成“控制自然”,过分张扬人

的主体能动性,造成人与自然的分离。滥用科技,资本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生产和消费

方式不合理,造成社会内部利益对立,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人类自然力的滥用

以及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按制自然规律和人类需要相结合的原则来

调整、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导致其扭曲断裂,从而造成对生态环境无法弥补的

破坏。生态文明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强调人类的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超越自然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阈值范围,与自然为伴,共同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的最终解答。马克思在《资本论》提到,“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强调土地的使用者要善待土地,以便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生态文明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由此而来。马克思同时提出,要想实现这种可

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

中进行的,因此,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首先要解决人类社会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而共产主义社会会使“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

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

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历史之迷的解答……”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实现共产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却给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南,而生态文明建设则为实现共产主义储备了条件。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新意解读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

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然”也成为报告中的又一个关键词。

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

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

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

好家园。”党代会报告中少见的这种动情的叙述方式着实令人动容,也体现了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

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口号,然而发展中日益显现的问题使我们明白了,

人定胜天只是一句豪迈口号,要生存,必须保护自然。我们强调,不仅要保护自然,还要尊重

自然,我们更急切地希望修复遭到破坏的自然。过去,我们对自然占用太多,破坏得太重,而现

在,我们需要给自然以修复、疗伤的机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怎样才算是以自然恢复为主?首先就是要尊重自然界的各种规律。过去一说生态修复,总

有人强调建设。其实,修复也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面貌和功能。修复成功与否,取决于是不是真正停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干扰,而不是搞了多少所谓的建设。

“美丽中国”目标如何实现?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

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

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

负责的精神。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报告也给

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

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