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五、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无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汽车工程系 课程代号: 学分:2.5 总学时:40H 课程类别:选修考核方式:考查 基本面向:机械、材料、车辆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对测试过程和测试系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学会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功用; 2、了解常用传感器及其调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掌握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 4、掌握信号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概念,掌握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了解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了解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原理; 6、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掌握典型非电量参数的测试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大学物理学》、《电工电子技术》,还要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另外要学习某些相关的专业课知识。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绪论 介绍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测试系统基本组成及功

用。 第一章信号及其描述 介绍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几种常用典型信号的频谱,随机信号及其特征参数。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征 介绍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系统不失真测试的条件,一、二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 第三章常用传感器 介绍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介绍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第四章信号调理、处理和记录 介绍电桥、滤波器、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 介绍数字信号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信号的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第六章典型非电量参数的测量方法 介绍机械振动、应变、力、转矩的测量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 五、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应重点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难点是:建立明确的频谱概念、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等。 六、学时分配 章次授课内容理论学时 绪论绪论2 第一章信号及其描述6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征6

办公自动化教学大纲

《办公自动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办公自动化》是我校计算机和财会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入手,全面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主要组件以及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操作。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全面掌握办公自动化所必备的相关技术手段,并能在今后的办公室管理以及其它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通过学习该课程,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办公技能,包括对电脑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熟练运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时安排】 四大模块共计120学时,如下表: 二、【教学大纲】 编号:ISBN978-7-115-17130-6/TP 课程名称:办公自动化基础教程 xp、Internet知识)、Windows实习实训模块(常用办公软件)(主要内容:基础知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 36学时)Windows操作系统(1、互联网知识 主要内容: Windows操作系统、电子邮件的收发、软件下载及安装、可移动磁盘的使用、计算机维护中文打字教程键盘指法练习(键位、功能/快捷键)熟悉手指指法;(所使用软件有金山打字通、打字高手练习) 计算机远程协助应用、推广个人或公司网站、网上购物发布信息资料等: 电子商务. 国际互联网:浏览器的使用、国际著名网站认识(搜索引擎网站的使用)、博客网(电子邮箱及博客主页注册及建立)、网上资料下载(MP3、资料等)、系统软件的安装和卸载、病毒及网络安全等 教学要求:

了解Windows 基本特点、功能;熟悉桌面系统的组成;掌握鼠标、键盘功能键及一些常用快捷键的使用;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资源管理器的使用;了解控制面板与常用附件的使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的输入方法;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教学重点: Windows的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资源管理器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开始菜单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控制面板中一些主要应用程序的使用。 实习实训模块 36学时)(2、Word2007 文字排版软件 主要内容: 1.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文字编辑、文字格式化、段落编辑 2. 项目符号及编号:多级目录的制作 3. 制表位:日历的制作、图形的制作 4. 表格的处理:表格的制作、编辑、格式化、公式的操作 5. 图片处理:插入图片、编辑图片 6. 长文档的编辑:书刊的制作、目录的制作、页眉页脚的设置 7. 打印输出:页面设置、打印预览、打印输出 8. 使用公式:运算符及优先顺序,输入和编辑公式,相对、绝对和混合引用,链接公式、外部应用。 9. 工作表函数:函数及其参数,输入函数,编辑函数,组合函数(数学、文本、逻辑、查找函数)、插入函数。使用名称创建名称等。 10. 创建数组公式,控制计算,审核公式,公式的其他高级应用 11. 用图表表示数据:使用图表向导,图表类型,图表选项等数据地图及其编辑。 12. 在Word 2007中插入数据(在Word 2007) 教学要求: 了解Word的功能及运行环境;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熟悉Word工作窗口、菜单、工具栏的操作方法及获得帮助的方法;能熟练运用Word进行工作分析与工作说明书、岗位设计与组织结构图、理念和员工的结合、人员招募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团队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设计制作。 教学重点: Word的功能;Word进行工作分析与工作说明书、岗位设计与组织结构图、理念和员工的结合、人员招募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团队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具体运用。 教学难点: Word运用的设计制作。 24学时)电子表格(3、Excel主要内容: 1. 在Excel 2007工作表中插入数据(在Excel 2007工作表中使用Word 2007 2. 绘制图形对象:使用绘图工具栏、创建形状、添加剪贴画、使用艺术字,使

25030203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_自动化专业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学时:80 学分:3.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课程编码:25030210 开设年级:二年级第二学期撰写人:郑雁翎 审核人:XXX 一、课程说明 《数字电子电路》是自动化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本课程阐述数字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运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入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电子、电气工程、自动化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的数学及物理基础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计算机控制》、《微机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的处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常用数字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今数字电子技术发展潮流和方向,掌握具体数字电路及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能应用常用的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进行逻辑电路设计等,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本科生在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分析、设计、综合与创新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达到掌握先进电子技术的目的。

动力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大纲 《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Thermal energies & Power mechanisms Measurement and Experiment Technology 学时/学分:40/2.5(其中含实验4学时) 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A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汽车工程学院、车用动力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测试系统和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内容。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测量仪器的基础知识、误差分析理论和传感器原理等;第二部分分别叙述了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和功率、流速和流量、液位、气体成分分析、振动和噪声等的测量方法、测试系统、所用仪表原理、测试结果分析,以及一些现代测试技术和相应的测试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掌握测量设计的基本知识,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掌握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主要参数的测量技术。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 概述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发展概况、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分类、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仪器在瞬变参数测量中的动态特性、测量仪器的动态标定和工程中的测量系统简述。 2. 误差理论及应用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误差的来源与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及处理手段、可疑测量数据的剔除、随机误差的计算、传递误差。 3. 试验设计与数据整理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有效数字及其计算方法、试验数据的图示法、回归分析与经验公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简述。 4. 传感器的基本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霍耳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 温度测量

自动化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80 (理论学时:60;实验学时:20)学分:6 适应专业:自动化专业开课单位:电力学院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积分变换》,《大学物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电路原理》是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二重性,不仅使电类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也直接为解决电工电子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能分析计算电路,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 主要知识点: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概念,集总电路的概念;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的伏安关系及功率的计算;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重点: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功率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的灵活应用。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的区别。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主要知识点:等效与等效变换的概念;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Y形连接和Δ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的计算。5.支路电流法。 重点:实际电源之间的等效变换,输入电阻的求法通过本章的学习 难点:等效的实质。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主要知识点:独立方程个数,支路电路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重点: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难点:回路电流法 第四章电路定理 主要知识点: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重点: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 难点:戴维南定理的灵活应用8.叠加定理 第六章储能元件 主要知识点:电感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电感电容元件的串并联重点:两种元件的伏安关系 第七章一阶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主要知识点: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 重点:换路定律;零输入和零状态的概念;三要素的分析一阶电路暂态过程;

办公自动化教学大纲

《办公自动化》 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办公自动化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系统科学与工程,以计算机、通讯、自动化技术作为支持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和演示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2010的基本操作,了解常用办公软件和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使学生在能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 了解办公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办公礼仪。 2.掌握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和演示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2010的基本操作。 3.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 4. 了解和使用常用办公设备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 本课程适用全校非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学时为52课时。 (四)主要教学方法与设备要求 本课程采用“情景导入-任务讲解-上机实训-疑难解析与拓展-课后练习”五段教学法,将职业场景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的驱动下,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在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时,要注意配置与课程内容相一致或兼容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以供教学演示和实际练习之用。 (五)推荐教材与参考书 推荐教材:《办公自动化应用教程》 主编:曾海文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Office 2010 办公软件应用教程》 主编:赖利君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模块一认识办公自动化 基本知识点:

办公自动化的概念、网络化办公的相关理论、办公自动化系统、基本办公礼仪 学时分配:理论1学时、实训1学时 模块二Word2010的应用 基本知识点: 启动和退出Word 2010、Word 2010界面的窗口组成、空白文档的新建、文档的保存、文档的关闭、打开文档、模板的使用、文档内容的选取方法、文本内容的删除、文本内容的移动与复制方法、快速查找与替换、撤消与恢复、字符格式化、字符常规格式化、段落格式化、设置带项目符号和编号的段落格式、边框和底纹、分栏、首字下沉、自选图形、文本框的应用及图文混排、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艺术字的应用、图片的应用、制作与编辑表格、表格中公式计算和排序、版式设计与打印输出、设置页眉和页脚、文档的打印预览。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实训14学时 模块三excel2010的应用 基本知识点: EXCEL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单元格格式化的方法、数据快速录入和批注录入、样式与条件格式、自动套用格式和样式、使用自动套用格式、条件格式的应用1.使用公式和函数计算数据、创建公式、使用函数、使用不同的单元格引用方法计算数据、创建二维图表、处理三维图表、编辑和格式化图表、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使用数据透视表分析数据、预览页面整体效果、设置打印页面、输出报表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实训14学时 模块四PowerPoint 2010的应用 基本知识点: PowerPoint 2010的用途以及新功能、PowerPoint 2010的启动和退出、PowerPoint 2010窗口的组成、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概念、PowerPoint 2010六种视图的作用、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幻灯片中各种对象的处理、幻灯片各种对象的插入、演示文稿中各种动画效果的配置、手动放映方式、自动放映幻灯片、自定义放映、交互式放映、放映方式设置与放映时的其它控制、页面设置的方法、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方法、打印预览及打印演示文稿、演示文稿的输出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实训10学时 模块五常用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 基本知识点: 阅读软件的应用、看图软件的应用、截图软件的应用、杀毒软件的使用、照片视频制作软件的使用、光盘刻录软件的使用、打印机的安装和使用、扫描仪的安装和使用、复印机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一、学科基础课 (1) 1.《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1) 2.《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7) 3.《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27)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34) 5.《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41) 6.《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55) 7.《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64) 8.《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74) 二、专业主干课 (82) 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82) 2.《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5) 3.《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08) 5.《互换性及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19) 6.《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28) 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6) 8.《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145) 9.《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53) 三、专业方向选修课 (164) 1.《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64) 2.《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 (174) 3.《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80) 4.《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91) 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0) 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6) 7.《机械制造技术装备》课程教学大纲 (223) 四、专业任意选修课 (230) 模块1 (230) 1.《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30) 2.《电机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236) 3.《数控机床检测及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247) 4.《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57) 5.《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 (263) 6.《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72) 模块2 (280) 1.《UG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80) 2.《快速成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86) 3.《汽车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293) 4.《有限元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305) 5.《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 (312) 6.《自动机与自动线》课程教学大纲 (320)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故障诊断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执行学时:24学时 一、本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一)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研究的内容为机械系统动态信号处理与分析及以上内容在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分析与识别。在本课程中,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与判断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状态的技能,并了解掌握故障诊断知识的更新及发展动向。 (二)基本要求 1 、从进行机械故障诊断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出发,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 (1)机械系统动态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 (2)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3)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4)齿轮箱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5)红外检测技术。 (6)润滑油样分析。 2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所以实验课是达到本课程教学要求和使学生经受工程技术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开设实验应不少于6学时,重点为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振动信号的测试与分析,典型故障信号的分析与故障判断。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 讲课学时的分配: 概述 1 学时 信号分析方法及应用 3 学时 机械故障诊断依据的标准 2学时 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描述及故障分析 2 学时 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2学时

齿轮箱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2 学时 红外检测技术 2学时 润滑油样分析 2 学时 实验 6学时 总讲课学时 22学时 考试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的重点、先进性、实用性和特点 本课程属专业课,与前设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衔接紧密,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振动噪声、力、温度等参量的测试及状态判断中。 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机械故障诊断基础》课程从理论、方法到应用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求本课程的讲授要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结合新理论、新方法及新的使用领域,使学生了解前沿动态。 三、授课大纲 概述 课程的内容、方法。诊断信息的来源、获取,典型故障示例,学习方法。 第一章信号分析方法及应用 1、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2、时域与频域的转换。 3、时、频域信号中蕴涵的信息分析。 第二章机械故障诊断依据的标准 1、故障诊断的绝对判断标准 2、故障诊断的相对判断标准 3、故障诊断的类比判断标准 4、几种判断标准的选用及判断实例。 第三章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描述及故障分析 1、转轴组件的振动机理 2、转轴组件的振动原因识别 3、现场平衡技术 第四章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1、滚动轴承失效的基本形式 2、滚动轴承的振动机理 3、滚动轴承的振动监测及故障判别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教学大纲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训项目名称: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二、实训学时:32学时 三、实训学分:2 学分 四、实训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巩固已学的机电一体化知识,包括机械知识、气动电气动知识、传感器知识、电机驱动与运动控制知识、电子电路知识、PLC技能等,它的特征是项目式教学,即自动化生产线(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的六单元(六个模块),从实际工业项目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解决思路,学生在实训室“仿真性”的工业环境中,在工业训练设备上寻找解决的方案并加以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上升到理论,补充理论内容,提供部分解决方案,学生进一步实践,直到彻底解决问题。项目之间的联系是以模块的形式搭接,从而使学生掌握综合应用技术。 五、实训要求 第一部分:PLC技术 PLC基础、PLC语言及指令、PLC编程、PLC应用实例;复习巩固PLC基础、熟悉PLC 语言及指令、能解决一般课题并进行PLC编程、掌握常见工业PLC应用实例。 第二部分: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单站技术 概述、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结构与原理、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分类站;了解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是什么;掌握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结构与原理;熟悉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分类站的结构原理与控制并能进行故障检修。 第三部分: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联网技术 概述、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联网原理、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各站信号的传递协议;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分类站每相邻两站、相邻三站、全六站联网;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联网原理、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各站信号的传递协议;上料检测站与搬运站联网、上料检测站与搬运站再与加工站联网、加工站与安装站再与安装搬运站联网、安装站与安装搬运站再与分类站联网、全六站联网。 六、考核方式 实操考核。 七、实训步骤 实训的步骤具体如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简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简介 能源与环境学院目前设有3个本科专业,依托“辽宁省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可持续能源研究中心”两个科研平台,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全省第三名,辽宁省属院校第一名)硕士授权点及“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下设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研究中心、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清洁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实验中心五个教学科研机构。拥有2个省级创新团队和2个校级优秀学术团队。现有教师34人(兼职教师8人),教授5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获国家友谊奖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五一奖章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沈阳市优秀专家1人,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中国环境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青年科技奖3人次,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5人次,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4人次,沈阳市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沈阳市青年教学标兵1人。 学院在固体废物能源化利用及污染控制、污泥干化焚烧及磷资源高效清洁回收、生物质能利用、煤的清洁燃烧、航空替代燃料、先进能源动力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拥有按照中国计量认证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标准进行管理的“能源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面积3100m2,拥有ICP-AES、DSC、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离子色谱、在线红外气体成分分析仪、元素分析仪、GC-MS、AAS等精密测试仪器,建立多套中试试验装置:多功能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CRF常压夹带流气化燃烧试验装置、高热值城市生活垃圾分选系统(1t/d)、生物质制航空替代燃料实验平台、电厂烟气SCR脱硝催化剂自动化连续性再生系统、潜热回收式污泥转盘干化示范装置(24t/d)等。 承担国际合作、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及其它横向课题1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863、973、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及欧盟第七框架项目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80

自动化PLC教学大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西门子PLC实训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本课程主要是针对可编程控制器进行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它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本课程任务是:了解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构成,掌握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西门子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拆装;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软件结构,了解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语言,掌握西门子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逻辑指令与应用;掌握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功能指令简单应用;了解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业应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电气工程人员的基本技能,能熟练掌握电气工程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S7-200结构、工作原理、拆装 2.能够掌握S7-200编程语言的使用 3.能够应用S7-200PLC实现常见自动化控制 4.掌握如何进行系统安装、接线、调试 5.熟练运用电工工具检查和维修设备线路 6.了解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业应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自动化专业PLC应用基础模块、PLC功能指令应用模块、PLC工业应用模块三部分组成。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西门子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基础 课题一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构成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25001 总学时:48学时(讲课38学时,实验10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测试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验证科学理论必本可少的技术。本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补充,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常用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将其结果提供给观察者或输入给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结构的概念;掌握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地运用于测试装置的分析和选择。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3、了解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和显示、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够较正确地选用。 4、对动态测试工作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于机械工程中某些参量的测量和产品的试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1、本课程的学习中,特别要注意物理概念,建立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比较完整的概念。 2、本课程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内容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可将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在主要内容讲解结束后,可考虑安排一次测试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如转子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课堂讨论,讨论内容涉及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实验,从而受到应有的实验能力的训练,获得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完整概念,并初步具备处理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实验学时应不少于8学时。实验大纲见附录。 4、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将内容尽可能利用Matlab进行演示。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机、电结合较紧密的课程,需要的知识面较广,涉及数学中的“积分变换”、“概率统计”知识;涉及物理中的电、磁、声及振动内容;涉及电工学中的“谐振”、“相敏检波”等典型电路。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 1、理解测试技术的作用、任务、内容和特点 2、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easure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学制),是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机械制造领域,无论是在机械系统研究过程分析还是机械自动加工控制系统中,工程测试技术应用及其普遍,所以掌握必要的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对做好机械制造专业的工作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非电量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常用的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测试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测试目的选用合适的仪器组建测试系统及装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动态测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位移、振动、温度、力、压力、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掌握计算机测量系统、虚拟仪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了解掌握新时期测试技术的更新内容及发展动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物理学上的电磁学理论知识、控制工程基础中的系统分析方法、电工学的电路分析理论。 2.要求掌握电工实验独立动手能力和仪器的操作能力。 3.掌握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检测技术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能应对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测试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器的选型、调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研究对象为机械工程中常见动态机械参数,主要讲授有关动态测试与信号分析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选择与使用。为后续专业课、选修课有关动态量的实验研究打基础,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振动噪声、力、温度等参量的测试中。 1.从进行动态测试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出发,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重点阐述建立明确的频谱概念,掌握信号强度的表达式、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功率谱密度函数及应用和数字信号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白波形图、频谱图的含义,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读取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2)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部分:掌握系统传递函数、频响函数以及一、二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的描述及测试方法,掌握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条件,并能正确运用于测试装置分析和选择。

0803701069《工业机器人》教学大纲

《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3701069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 英文名称:Industrial Robot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8 学分:2 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制图、机械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 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业机器人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以工业机器人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 3.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4.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和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编程语言与编程特点。 6.了解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7.对操纵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有一般的了解。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0.1概述 0.1.1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 0.1.2机器人的定义 0.1.3机器人技术的研究领域与学科范围 0.2机器人的分类 0.2.1 按机器人的开发内容与应用分类

《办公自动化》教学大纲

《办公自动化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办公自动化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领域中的相关知识,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在办公自动化领域的办公事务处理、数据处理、信息管理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职业素质。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涉及到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从企业真实的岗位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任务,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设计相应的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式教学: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及教师演示指导相结合;实施项目化实训:以任务为驱动,基于现代办公的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应用于教学中,以项目的方式组织教学,以具体的任务为行动导向;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结合。使学生既学习计算机办公操作人员的岗位知识又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使用学生通过学习完成本课程后能直接进行取证考试,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典型任务 作为计算机操作员,首先要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其次是能较熟练地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再次是能灵活地运用office 2003的主要软件Word 2003、Excel 2003以及PowerPoint 2003的使用;具有网络的基础知识及常规操作;熟悉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二、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 (1)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打字速度达到30字/分钟以上;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利用Word2003对文字、表格、图形艺术字等多种对象进行综合编排,以及对复杂结构的长文档进行排版; (2)熟悉电子表格软件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利用Excel2003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3)熟悉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电子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利用PowrPoint2003制作精美的演示文稿;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及运用; (5)熟悉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传真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 2、学习能力 要求学生在完成各教学任务时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收集,网络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勇于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3、社会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与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诚信、坚强的性格;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提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编号:B002D150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Modern Measurement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总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8) 学分:2.0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测试技术,了解现代测试技术过程中GPIB、VXI等程控仪器的数字接口,以及PXI等自动检测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现代测试系统的能力。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电子测量、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课程为基础。讲授过程中需结合控制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网络测试技术等内容,综合地进行分析,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应用智能仪器进行信号检测及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现代测试技术概述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了解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 了解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技术。 第二部分总线接口技术 教学重点:GPIB总线结构及接口设计。 VXI总线组成及通信协议。 PXI总线规范及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VXI总线通信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GPIB数字接口的发展及基本特性。 掌握GPIB器件模型,掌握数字总线结构,理解接口功能及其赋予器件的能力。 理解GPIB专用LSI接口芯片实现接口功能。

工业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自动化技术 Automation Technology of Industry 一.课内学时: 32学分: 2 二.适用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三.预修课程: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系统检测诊断与信息处理技术》. 四.教学目的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机械工程及现代制造的大学科背景下,建立工业自动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研究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主要问题;了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前沿、理论研究的热点等问题。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将把近年来参加的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国防先进制造计划、江苏省科技攻关和企业委托项目的研究成果作为案例,用于现场教学,以体现本课程的特色和工程实用价值,最终将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具有宽广的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理论基础,又具有灵活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章绪论 1.1制造业信息化概述 1.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1.3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 1.4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1.5本课程的体系、目标及内容 第2 章工业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原理 2.1问题—求解方法的基本概念 2.2西蒙模型 2.3霍尔模型 2.4生命周期法 2.5原型法 2.6复杂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具 第3章伺服驱动及控制技术 3.1工业自动化系统对伺服驱动的要求 3.2伺服驱动的组成与分类 3.3步进式伺服驱动系统 3.4直流式伺服驱动系统 3.5交流式伺服驱动系统

3.6其它伺服驱动系统 第4章顺序控制与运动轨迹控制技术 4.1顺序控制 4.2运动控制 4.3轨迹控制 第5章先进控制策略 5.1传统控制策略 5.2现代控制策略 5.3智能控制策略 5.4控制策略的渗透和结合 5.5应用案例:散热器烘焊自动线主烘腔的智能控制 第6章工业生产过程优化技术 6.1生产过程优化的概念 6.2生产过程优化的统计建模 6.3生产过程优化模型的求解 6.4基于神经网络的生产目标在线预测 6.5应用实例:切片平均分子量在线预测神经网络系统 第7章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7.1工业控制计算机 7.2输入输出接口 7.3人机接口 7.4嵌入式PC 7.5远程I/O技术 7.6软PLC技术 7.7典型的工业控制组态软件 7.8应用实例:先进烘房自动化系统 第8章现场总线与网络化控制系统 8.1现场总线的产生与发展 8.2典型的现场总线 8.3现代制造系统的管控一体化需求 8.4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现场设备管理系统AMS 8.5 Internet-Intranet-Infranet的集成结构 8.6现代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化控制 8.7应用实例:铝型材生产线网络化监控系统 第9章 eAUTOMATION系统及其解决方案 9.1eAUTOMATION的概念 9.2 eAUTOMATION的体系结构 9.3 eAUTOMATION的网络控制解决方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专业排名】_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专业介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都有哪些专业: 英语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消防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日语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什么专业好: 安全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上专业算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最好的专业了。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好专业如下: 省内一本b段: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二本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以上专业就业形势相当好,每年中航国企都会来学校招工600人左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特色专业: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工科类普通本科院校,拥有共6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安全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可以说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最好最有特色的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优势专业排名: 其中排名前10的专业是: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飞行器动力工程、森林工程、测绘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安全防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可以算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优势专业了。 专业排名 专业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