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南雄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策略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的缩影,承载了一座城市、一个地域的物质和文化记忆。
但在中国城市演进过程中,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出现了发展同质化、人文风貌流失严重、居民认同感低等问题,为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带来严峻的挑战。
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广府文化的发祥地,通过对街区特色历史文化价值的提炼,梳理和总结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中的问题,提出活化策略,保护和彰显地域文脉属性,恢复街区人文和旅游商贸的活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能让历史文化街区在此后发展的全过程中彰显其重要的地域文脉属性,从而“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1]。
1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概况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沙水村,紧邻镇区,西南距南雄城区9 km,北邻江西省大余县,国道323线贯穿全镇,交通便利。
唐代大庾岭新道开拓之后,沿线沙水河旁驿站逐渐发展形成沙水镇,镇内有敬宗巷,为避敬宗庙谥,更名为“珠玑巷”。
该巷由一条鹅卵石铺砌的狭长街巷构成,北起凤凰桥,南至驷马桥,全长约1 500 m,内有三街四巷,呈鱼骨式路网,是广东省目前仅存的宋代古街巷,有“广东第一巷”之美誉。
珠玑古巷作为中转地,不仅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2],还是当今数千万广府人及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保护与活化历史文化街区关乎民生幸福,是彰显地域风貌和保留地方记忆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南雄市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
文章通过分析珠玑古巷发展现状,梳理自然山水、驿道、姓氏等特色历史文化价值,针对保护与活化面临的现状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珠玑古巷;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活化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8.53Abstrac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indelible mark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protection and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l-be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highlight regional style and retain local memory. A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Lingnan cultur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Zhuji Ancient Lane in Nanxio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is known as “post s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root of Guangdong region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Zhuji Ancient Lane, sorting out the characterist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of natural landscape, post roads, and family names, the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revitaliza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Zhuji Ancient Lane.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Zhuji Ancient Lan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protection; revitalization作者简介:梁毅(1996-),男。
河源市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

河源市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作者:刘仁礼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11期引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
河源市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在新的文化旅游形势下,需要大力开发河源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以此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开发过程中,还要对客家文化加大保护力度,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
由于文化因素对旅游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游客对旅游中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消费需求也由过去单一的消费转变为文化需求的消费。
此外,积极响应政府生态旅游的政策,努力将河源市建成生态旅游城市,促进旅游业的升级与发展。
一、河源市文化旅游的现状河源市作为我国新兴的旅游城市,该市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又被称之为我国的“绿色明珠”。
河源市有许多著名旅游景点,比如佗城、丹霞山、万绿湖、小桂林以及地下龙宫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其每年接待游客达数百万次。
早在2008年,河源市就已经制定了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努力将河源市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城市、生态示范区,以实现河源市以及广东省旅游行业的升级以及发展。
河源市成立市旅游规划局,制定和管理相关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
河源市万绿湖旅游度假中心的建设,完全是依靠五星级的标准而建成的,现阶段已经建成使用。
另外,河源市五星级旅游酒店、公园以及商业中线等项目也在筹建当中。
为了吸引不同消费人群,河源市举办了自驾游节,并大力宣传当地文化,特别是客家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与建设,河源市旅游行业发展态势非常好。
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2 855.03万人次,同比增长12.54%,实现旅游总收入237.96亿元,同比增长12.68%。
河源近6万人直接从事旅游业,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逾30万人。
旅游业已成河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
河源已开发出以《桃花水母》和《家源》为代表的创意文化旅游产品,以柠檬庄园、灯塔盆地、福源果场为代表的农业旅游产品,以太平古街、大同美食街、市商业中心为代表的商贸旅游产品,以万绿谷、桂山、九连山漂流、水上飞机、徒步活动、山地越野车赛以及自行车赛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产品,以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热龙温泉、御临门温泉为代表的保健养生旅游产品,以客家娘酒、板栗、鹰嘴桃、猕猴桃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开发路径研究——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开发路径研究——以广东
省南雄市为例
丁籽兮
【期刊名称】《智慧农业导刊》
【年(卷),期】2024(4)3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革命老区的特色资源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其经济与文明价值。
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二者的双向互动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利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支持以及精神引领。
南雄市作为革命老区,当前面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内容形式单调、基础设施落后和宣传方法陈旧等困境。
该文提出将拓宽红色文化及相关产业内容形式的维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新宣传方法作为南雄市红色资源利用开发的现实路径,助力南雄市红色文化繁荣和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总页数】4页(P177-180)
【作者】丁籽兮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甘肃庆阳市荔园堡村为例
2.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以广东省阳西县为例
3.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立体路径探索——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
4.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以延安红色文化为例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径探析——以西安市鄠邑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韶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关于韶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处,境内山多水丰,风景名胜众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提升韶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
一、韶关市旅游资源概况1.山水资源:韶关市地处五岭之间,境内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如南华山、乳源瑶寨、韶关丹霞地貌等,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
2.文化遗产:韶关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曲江古镇、武江潭等,这些古朴的建筑和传统文化都能吸引游客的兴趣。
3.水资源:韶关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如曲江水库、南华山下的凤凰湖等,这些水体不仅可以供人们进行水上娱乐活动,还能滋养着这片土地的万物。
二、韶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1.经济拉动:旅游业是一个多产业受益的行业,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韶关市的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2.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将增加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当地的居民,缓解就业压力。
3.文化传承: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韶关市的独特文化。
三、韶关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目前,韶关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创新不足:韶关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元素。
需要发掘和挖掘更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展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2.交通不便:韶关市部分景区的交通不便,道路状况不佳,缺少交通设施。
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交通便利度。
3.服务水平不高:韶关市部分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再次光临率。
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四、韶关市旅游资源开发策略1.创新旅游产品:韶关市可以开展更多的研学旅行项目,整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开展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韶关市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韶关市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南雄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4-2020年)

《南雄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4-2020年)》规划公示文本一、规划层次、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包括以下层次:市域范围:南雄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雄州街道和17个建制镇的行政辖区,总面积约2361.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南雄市中心城区、北部奥维斯乐园、雄州公园南部的恐龙化石自然保护区和瀑布水库水源保护区,总面积约189.86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城区范围为:东至雄州街道-湖口镇边界、西至古市镇修仁村、南至雄州街道-主田镇边界、北至全安镇荔迳村,包括雄州街道八一社区、胜利社区、幸福社区、民主社区、建国社区、新城东社区、新城西社区、河南村、水南村、郊区村、黎口村、莲塘村、铺背村,全安镇河塘村、古塘村、羊角村、陂头村,古市镇修仁村、丰源村,总面积约52.2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14-202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
二、市域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1、总体目标构建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城镇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可持续增长的城市框架;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有效利用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47-49万人,城镇化水平55-57%。
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布局(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市域中心:南雄中心城区,规划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0万,是南雄政治、经济中心,二三产业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成为产业发达、辐射力较强的市域中心;市域次中心:珠玑镇、乌迳镇,分别是市域北部、市域东部的副中心城镇,具有区域性辐射带动作用。
珠玑镇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2万人;乌迳镇城镇人口达到3-4万人。
表1:南雄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2020年)(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市域城镇分为7种职能类型:综合型:南雄中心城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精细化工、造纸等现代制造业;商贸型:乌迳镇,依托现有的乌迳商贸城,继续强化商贸服务职能,成为辐射南雄市域东部及周边赣南部分地区的商贸中心,以农产品、生活日用品的流通为主,同时,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针织、服装等轻工业;旅游服务型:珠玑镇,整合珠玑古巷、梅关等旅游资源,加强镇区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成为南雄乃至粤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文化旅游发展资源与潜力——以粤北瑶族地区为例

文化旅游发展资源与潜力——以粤北瑶族地区为例【摘要】粤北瑶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通过介绍粤北瑶族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分析了其发展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粤北瑶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瑶族文化,提升地区形象,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粤北瑶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性。
通过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粤北瑶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将迎来持续健康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瑶族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关键词】粤北瑶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资源,潜力,文化遗产,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发展对策,前景,推动作用,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粤北瑶族地区位于广东省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瑶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粤北瑶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传统的瑶族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这些文化遗产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传承着瑶族独特的民族精神。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粤北瑶族地区的自然风光资源也逐渐受到重视。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体验瑶族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粤北瑶族地区还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如瑶族节日、传统习俗等,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瑶族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对粤北瑶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资源和潜力进行深入研究,为促进该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粤北瑶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资源与潜力,深入分析该地区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资源,评估其在文化旅游业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粤北瑶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全面调研和分析,总结出该地区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发展瓶颈和潜在机遇,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旨在为该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南雄拟投资7亿元开发两大红色旅游景区

龙源期刊网 南雄拟投资7亿元开发两大红色旅游景区作者:肖锋来源:《源流》2015年第03期南雄市根据《南雄市红色旅游规划》和日前出台的《南雄市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产业,打响“红色文化”品牌,近期已着手规划深度开发梅岭和“水口战役”旧址两大红色旅游景区。
梅岭是首批“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1935年3月,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革命根据地司令员兼政委项英和中共中央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率中央红军长征后留下的部队突围到达油山廖地村,与赣粤边军分区司令员李乐天会师。
从此,在项英、陈毅等的领导下,在油山、梅岭一带开展了著名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
梅岭现有北伐军出师处、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诗碑、梅岭关楼南下大军会师地、红军战壕和钟鼓岩国共谈判旧址等一批红色景点。
这次规划建设的梅岭红色旅游项目,面积3平方公里,总投资29760万元,主要建设梅岭千年古道红色旅游体验区、梅岭古战壕群军事园、钟鼓岩国共两党谈判旧址、大珠玑文化创意园、梅鋗古城文化区等。
计划2020年完成,现已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口战役遗址及纪念公园是南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2年7月间,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率领的红一军团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的粤军激战于南雄水口镇,史称“水口战役”。
当年参加指挥这次战役的聂荣臻元帅回忆说:“水口战役是著名恶仗。
双方伤亡之大,战场景象之惨烈,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罕见。
”水口一带现有大部桥一带战斗遗址、原军委副主席张震题词的红军烈士雕塑、战役纪念亭和红军墓等一批红色景点。
这次规划建设的水口战役旧址红色旅游项目,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43054万元,主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水口战役多媒体展示厅、水口战役文化长廊、水口战役指挥将领雕像、红军“农家乐”、水口战役公园战略游戏等项目。
计划2020年完成,现已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雄姓氏文化策划书3篇

南雄姓氏文化策划书3篇篇一《南雄姓氏文化策划书》一、策划背景南雄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姓氏文化资源。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南雄的姓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我们制定了本策划书。
二、策划目标1. 深入挖掘南雄姓氏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2. 促进南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南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增强南雄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三、策划内容1. 姓氏文化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对南雄的姓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整理出版相关书籍和研究报告,为后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 姓氏文化展览在南雄市举办姓氏文化展览,展示南雄各个姓氏的起源、发展、迁徙等历史脉络,以及姓氏文化在南雄的传承和发展情况。
3. 姓氏文化活动举办各种与姓氏文化相关的活动,如姓氏文化研讨会、族谱对接会、宗亲联谊会等,促进姓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4. 姓氏文化旅游开发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将南雄的历史文化景点、自然风光景点与姓氏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5. 姓氏文化传承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姓氏文化传承活动,如举办姓氏文化讲座、培训、比赛等,培养青少年对姓氏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策划筹备阶段(时间:年月- 年月)成立策划团队,制定策划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2.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时间:年月- 年月)按照策划方案,逐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南雄姓氏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对姓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资金投入。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姓氏文化研究、传承和发展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4.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强对南雄姓氏文化的宣传推广,提高南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雄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则是展示和传承文化的载体。
文化旅游内涵丰富、体验性强,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发展文化旅游不仅可以弥补纯生态自然景观旅游的不足,还可以陶冶游客情操,并能给旅游目的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文化旅游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也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文化旅游是南雄市确立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由于起步较晚总体思路仍然不够清晰,迫切需要在战略层面进一步加以研究。
同时,本论文研究不仅可以为南雄市政府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而且有助于人们深化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并为其他资源相近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借鉴。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对比研究、定性研究等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综合运用战略管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旅游空间结构、区域旅游整合等理论的基本原理,从资源、政策、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等环境因素方面分析了南雄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产业环境,揭示了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论文还介绍了国内外的几个典型经验并从中提炼出有益的启示。
针对问题及其原因,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南雄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路径及保障措施。
本研究最后得出的几点结论:一是南雄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二是南雄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文化旅游收入、接待人次稳步增长。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产品开发层次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文化旅游在体验性方面还不足,产业链不长,旅游营销手段不多,旅游人才相对缺乏。
三是南雄市要采用扭转型战略发展旅游产业。
南雄发展论旅游产业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因素,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突出特色,抓住上级政府扶持政策多、市场需求持续升温等大好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通过融合战略、集聚战略、智慧战略,促进南雄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