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表现90799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表现90799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表现90799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表现

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为8-10种,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在婴儿出生到半岁左右陆续发生。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随着个体的成长、成熟而出现。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顺序,这一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而且它们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

父母应该根据宝宝的情绪特点,培养宝宝积极愉快的情绪,它是宝宝从事探索、发展认识能力的保证。宝宝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中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和诱导,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消极、不良的情绪是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也不易于使宝宝接受教育。

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要从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开始,安静、整洁的环境,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合发展水平的玩具,都能使宝宝在生理上得到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此外,父母要与宝宝建立亲密的情感和关系,以帮助宝宝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情绪是人类的生物—社会现象,人类的基本情绪是先天的。例如刚出生1~2天的新生儿就会有痛苦、厌恶和微笑反应,这些反应是生物性的。但是新生儿从出生一刻起,就需要依靠成人的抚育维持生命,这是人际互动的社会化开端,婴儿的情绪在人际互动的社会环境中分化发展,因而情绪又是社会的产物。个体情绪产生源于先天,发展决定于后天,是生物—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类基本情绪的出现和发展,也同其他领域的发展一样,是有一定顺序遵循一定规律的,情绪产生的顺序和规律,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社会适应的需要。在这里我们从正面和负面两类情绪中分别选择出现最早的两种基本情绪加以介绍。

一正面情绪及表现

(一)兴趣

1、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先天的情绪,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它最早出现于新生儿出生后的4~7天。兴趣也是一种情感状态,是人类动机的最深水平。我们常说兴趣是原动力,它可以驱动人去行动。早期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是由兴趣这种内在动机驱动引起身体运动而发生的。例如婴儿看见了一个红球,对这个红色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引起了注意。因为有兴趣才可能维持对它的注意,而对物体的集中注意是认知发展的基础。兴趣使然,当红球移动时,婴儿才会用目光追视,而视觉追视是视觉—运动协调的基础。再如:当婴儿刚刚会发音的时候,他对自己能发出音感到好奇和兴趣,于是不断地反复地发音并乐此不疲。如果成人对婴儿的发音给予应答,就可以加深婴儿对发音的兴趣,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可以说兴趣是激励智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兴趣的发展

兴趣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1~3个月是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由于外界的刺激,引起了婴儿的运动反应,运动反应的发生使婴儿参与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②4~9个月是相似性物体再认知阶段,外界声、光等刺激的重复出现引起婴儿的兴趣,使得婴儿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兴趣和反应使得有趣的景象得以保持,有趣的景象又使得婴儿对自己的活动产生了快乐的感觉。兴趣和快乐使婴儿不断地对刺激做出反应,于是活动重复不断地进行,婴儿从兴趣、反应和快乐中得到探索的满足。例如:带响的彩色玩具引起了婴儿的注意,成人移动玩具,引起婴儿视觉追视,每次玩具的移动都是再现的过程,再现引起婴儿的兴趣和探索。③9个月以后是新异性探索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对新异性物体感兴趣。一个熟悉了的物体不再引起儿童的注意,这是习惯化反应。

(二)快乐

1、快乐的意义

快乐和兴趣是两种最基本的正性情绪,快乐情绪最早出现于生后3~6周。获得成就可以使人快乐,完成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使人快乐。快乐有助于心理健康,快乐可以为智力活动提供最好的背景,获得最有效的智力活动。当婴儿用积木搭起一个“塔”,当他捏起桌子上的小颗粒,当他因为把纸撕成碎片而开心地大笑,他在这些活动中都体验到了快乐。成人为他的“作品”鼓掌,他为自己的“能干”而高兴。这就是快乐,是真正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松弛状态,处于松弛状态的儿童易于与人接近或愿意承担义务去做点什么,于是不知不觉当中发展了社会性。快乐的天性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也从别人那里获得快乐。快乐的人际交往使婴儿从小相信成人而不怀疑,这对健康个性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2、快乐的获得

①快乐是与生俱来的:快乐是有生物学基础的,是与生俱来的。研究发现婴儿的激动或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同一个家庭里长大的兄弟姐妹,乃至双胞胎兄弟快乐的频率和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情绪激动较高的婴儿更快乐、更活跃、很少紧张反应,这就是所谓快乐的天性。②快乐是在体验中获得的:我们希望每一个人快乐,但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教给别人学会快乐,因为快乐不是学来的,而是从体验中获得的。成功可以使人体验快乐,友谊可以使人体验快乐,被理解可以使人体验快乐,信任别人和自信可以使人体验快乐。快乐有益于健康,有益于发展。从婴儿时起,就要让他们体验快乐。让婴儿自己动手搭积木,获得成功感,让婴儿参加游戏,同别人玩耍,可以使他们体验参与、交往和自己具有的能力。这些活动都能引起婴儿的快乐,即使是短时的快乐,对婴儿也是有益的。成人要学会分享婴儿的快乐,分享不仅仅给成人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使婴儿体验到快乐的情绪。

快乐是信心、快乐是自信、宽容和能力的表现。

(三)笑

1、笑的意义

笑是婴儿出生之时就具有的一种能力,也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笑本身不是情绪,而是积极、愉快等正性情绪的表现。也是与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婴儿的笑会给父母带来无比的欢乐,通过笑,增进了与父母的情感,使父母感到骄傲自豪。婴儿笑的行为,母婴交往中微笑的结果,都能促进婴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笑可以促进交往,有助于活泼开朗、友善性格的发展。如果母亲缺少笑意,在与婴儿接触中经常生气、发怒、“横眉竖目”,久而久之,孩子不会笑,也不可能笑。在这样的种环境中生活,孩子会变得冷漠、孤僻、执拗、烦躁、不合群等不良个性。

2、婴儿笑发展的阶段

笑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①自发性微笑;出生后5周的婴儿就能微笑。这种微笑,没有针对性,不是对刺激的反应。婴儿在睡着时微笑发生最为普遍,女婴微笑的次数多于男婴。这种微笑通常是低强度的,表现为卷口角,即嘴边周围的肌肉活动,用嘴来作怪相,眼睛周围的肌肉并没有收缩,脸的其余部分仍保持松弛状态。②社会性微笑;出生5周后,婴儿受到视觉刺激,包括看到成人的面孔,就会发生微笑反应。父母看着婴儿,婴儿也会微笑。再以后,面孔的移动,也能引起婴儿的微笑。3~4个月的婴儿,对陌生面孔、假面具都会微笑,人的声音也会引发婴儿的笑。这种情况维持到第五个月左右。这就是社会性微笑。

③选择性微笑(也称分化性微笑);婴儿出生6个月后,认识刺激内容的能力增加,能分辨熟悉与陌生的面孔,对熟悉的面孔发出频繁的、无拘无束的微笑。对陌生人则带有一种警惕的注意。这时的微笑才是真正的、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这种笑增加了婴儿与父母、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

3、使婴儿笑口常开

培养婴儿乐观开朗笑口常开的性格,家长需要采取以下办法:①使婴幼儿有个好身体。身体虚弱、营养不良,会影响孩子的情绪,难以有好的心情。②营造家庭愉快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保持欢乐气氛,对孩子也要和颜悦色。③父母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幽默,让婴儿从小体验幽默。④对于婴儿的笑,父母应及时给予回应,回应越及时、越多,婴儿会笑得越好、越愿意用笑的方式与成人沟通。⑤父母要成为孩子的伙伴,关心孩子的游戏、关心孩子的成果,对孩子的任何进步与好的表现都及时进行表扬鼓励。⑥对大一些的孩子要鼓励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

二、负面情绪及表现

(一)痛苦

1、痛苦的实质

痛苦是最普遍的负面情绪,是持续的超水平刺激的结果。新生儿出生后1~2天便可以发生。失望、疼痛、饥饿、噪声、冷、热、光等刺激都能引起痛苦。痛苦本身也能成为痛苦的激活剂。

痛苦与悲伤的情绪很难区分开,因为痛苦与悲伤往往同时存在。如果说痛苦是内心深处的感受,悲伤就是痛苦的表现形式。比如一个2岁的孩子哭得很悲伤,可能是因为被小朋友拒绝、与母亲分离、或者得不到同情等原因,这些原因使得他内心感到孤立、孤独、感到自己是无助的,这是一种梦想得到依靠和帮助而得不到的痛苦的感觉。

2、如何对待婴儿的痛苦

痛苦是一种负面情绪,要减少它的发生,发生后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①成人一定要减少使婴幼儿体验痛苦的机会,不要让婴幼儿长时间体验、忍受痛苦的折磨,比如婴幼儿不停地哭泣成人不可以置之不理。婴儿可以为了避免体验痛苦而自动停止哭泣,但是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孩子会把痛苦埋在心里,逐渐变为情感冷漠的人,而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因此对于父母和家人来说,要敏感地觉察儿童痛苦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措施慎重对待。②与母亲分离是引起婴儿痛苦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因之一。建议在孩子两岁半以前,父母尽量避免与孩子分离,以避免婴儿经常处于负性情绪之中。③以同理之心对待孩子遭受的挫折和经历的痛苦,积极地帮助孩子学会应付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找到克服痛苦的方法,这将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愤怒

1、愤怒的产生

愤怒是一种爆发式的负性情绪,最早出现与生后4~8周。一般以下几种情况容易使婴幼儿愤怒:①强烈的愿望受到了抑制时。②婴儿的身体运动受到了限制时。③愿望的实现和自我表现受到阻碍时。④受到了挫折或者被迫去做违反个人意愿的事情时,都可以引发愤怒情绪。

2、愤怒对婴幼儿的影响

愤怒虽然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是不一定每次都产生负面的效果。它可以导致攻击性行为,儿童越是愤怒,冲动就越强烈,动手的欲望也就越强烈,于是产生攻击性行为。可以说冲动是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基础,愤怒是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愤怒对人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它可以破坏人的认知和智慧活动,我们常说发怒使人失去理智就是就是这个道理。

发怒也有它的正面效果。人越是愤怒的时候,越有自信。因此可以说愤怒具有一定的自我肯定和自信性质。

(三)哭

1、对哭的解释

婴儿从一出生就会哭。哭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啼哭是新生婴儿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新生儿经常啼哭。啼哭表示他在交流在述说。有人认为,出生第1周新生儿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饥饿、寒冷、裸体、疼痛、想睡眠等;出生第3~4周新生儿啼哭的原因还增加了中断喂奶、烦躁、食品的变换等;以后又会有因为成人离开、玩具被拿走而啼哭。研究还表明,0~1岁的婴儿,啼哭的原因不同、模式不同,所以采取的护理措施也就应该有所区别。1周岁以后,婴儿逐渐发展了语言和思维能力,随之由生理现象引起的哭减少,而由心理现象引起的哭增加。此时,消极情绪的冲动和伤心的情感体验,期望有人去照顾

他的愿望和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都可能导致哭。可见哭本身不是情绪,而是一种行为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示不同的含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当哭主要作为情绪表达方式的时候,它更多表达的是负面情绪。

2、0~1岁婴儿啼哭的意义

①饥饿的啼哭:这类啼哭多半是有节奏的,可伴随着闭眼,号叫,双脚紧蹬等。出生第一个月时,婴儿的啼哭多半是由于饥饿或口渴引起的,父母需要注意及时喂食。到第六个月,这类啼哭下降为30%。②发怒的啼哭:这类啼哭的声音往往有点失真。这是因为婴儿发怒时用力吸气,迫使大量空气从声带通过,使声带震动而引起哭声。刚生下来的婴儿,因为被包裹得太紧使活动受到限制,也会发出这样的啼哭。③疼痛的啼哭;例如打针时的啼哭。这种啼哭,事先没有呜咽,也没有缓慢的哭泣,而是突然高声大哭。先是拉直了嗓门连哭数秒,接着是平静地呼气,再吸气,然后再呼气。由此引起一连串的叫声。疼痛性啼哭可分为偶发性疼痛型啼哭、一般性疼痛或慢性疼痛型啼哭。前者因创伤引起的突然剧痛或腹痛,或因瘙痒、灼热、不适、发烧引起的偶发性疼痛型啼哭。这种哭声突然激烈、声音很响、不停地号叫、极度不安,脸上有痛苦的表情。后者是因没有吃饱或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的疼痛型啼哭。这种疼痛经常反复发生。④恐惧和惊吓的啼哭:这种啼哭,婴儿初生时就开始有了。其特点是突然发作,强烈而刺耳,伴有间隔时间较短的号叫,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婴儿被吓着了。需要赶紧采取措施加以解决。⑤不称心的啼哭:这种啼哭是在无声中开始的,起初两三声是缓慢而拖长的,持续不断,悲悲切切。这时父母需要在行动上给婴儿予关心。⑥招引别人的哭:婴儿从第3周开始出现这种啼哭。这种哭先是长时间的吭吭叽叽。哭声低沉单调,断断续续。如果没有别人去理他,就会大哭起来。在听到这种声音时,父母应该注意到自己已经忽略婴儿了,他在要人呢。

对待婴儿的哭声,父母应该正确答理。千万不要婴儿一哭就抱起来,就哄;也不要对于婴儿的哭不理不睬,认为婴儿哭够了,自己就会停止的。婴儿在1岁前,还不会爬行、站立、行走,哭是每天不可缺少的活动,哭对于婴儿的身心发育是有好处的。也是婴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婴儿此时的哭,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马上禁止。但最好能控制在1分钟左右,不能让婴儿哭的时间过长。同时,对于婴儿的哭,要善于观察,先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摸摸头、贴贴脸、看看眼泪、鼻涕、大小便等,判断是否生病了,如果怀疑孩子有病,赶快治疗千万不能耽误了。对于其他原因的啼哭,要区别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关照。尽量满足婴儿的需要,使婴儿哭的次数减少或时间缩短。在良好的护理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啼哭现象会逐渐减少。特别是在会说话以后,婴儿逐渐学会用语言、动作来表示自己的需求和不愉快情绪时,用哭来反映自己情绪的现象逐渐减少。

3、2~3岁婴儿哭的意义

对于2~3岁的婴儿,经常啼哭,会影响身心发展。这时的啼哭多与生活经验不足,生活能力低下,或遇到力不从心的事情有关。如走路时不小心摔一跤会哭、积木老是搭不好会哭、自己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也会哭等等。这类哭是不可避免的。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减少孩子哭的次数、缩短每次哭的时间、降低伤心程度。对这个年龄阶段婴儿的哭父母需要重视,因为它往往是不良情绪的反应。父母要尽量做到哭前积极预防、哭时正确对待、哭后加强教育。①哭前积极预防。注意观察婴儿哭之前的征兆,自然而不勉强地转移婴儿的注意,改变原来所处的情境,把婴儿从“想哭”、“准备哭”的体验中引导出来。例如:送孩子去托儿所,婴儿往往会在快要到达时因不愿意离开父母而哭啼。父母在孩子啼哭前就对孩子说:“老师、家长都不喜欢爱哭的孩子,好孩子不哭”,孩子入托儿所后,父母应迅速离开,让孩子尽快进入小伙伴的集体里,淡化对父母的依恋。避免啼哭发生,当婴儿在走路时摔跤后,父母应该马上说:“宝宝是个勇敢的孩子,有点痛也没有关系。”对于婴儿的过高需要、不适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可能会发生哭闹,如看到新颖的玩具非要买时,父母可以使

用一些办法,把孩子的兴奋点从当前的事物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其实防止孩子哭啼的根本方法还是在于对孩子早期进行良好行为和品德的培养与教育,不溺爱、不娇惯、不迁就,对于孩子的自控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孩子的任性、撒泼等不能自控的行为,坚决制止和否定。对孩子的需要,应该满足的、能够满足的,就满足,不能满足的、不该满足的就坚决不满足,千万不要以是否哭闹,或哭闹的程度的大小作为满足的标准,这样可能会造成孩子以哭闹为要挟手段向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②哭时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同任何事情一样,都有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如果预防性措施不见效果,孩子仍然哭闹了起来,越哭越伤心,那么要采取多种方法对待。第一种是,父母采用严肃的态度,厉声训斥制止,不让其继续哭闹下去。这种方法往往是会有效的。但要注意场合,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严厉批评,否则会伤孩子的自尊心,反而哭闹得更厉害。第二种是,父母耐心等待,让其“哭够”、“哭完”、“不想哭了”。在此期间,父母对孩子不加理睬,对孩子无任何表示。三、五分钟后,孩子自觉没趣,哭闹状态有所变化,或者哭声变小、或者强度减弱、或者断断续续,出现了“转机”,父母立即采用巧妙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把孩子引进新的情境,从而有效地使婴儿停止啼哭。巧妙的方法很多,如说:“哭多了,眼睛会坏的,看不见电视了”、“这么多眼泪,用瓶子装起来多好呀”、“给宝宝照个哭相多好看啊”等等,会把孩子逗笑的。③哭后加强教育。当婴儿长到二、三岁时,每次哭后。引导婴儿回忆哭的过程,找找产生哭的原因,分析一下该不该哭,哭有什么坏处,以后遇到这种事应该如何办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哭的次数会逐渐减少。

三婴儿情绪表现特点

婴幼儿的情绪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情境、外部性。即随外部情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减弱甚至消失。②激动、冲动性。即高兴时马上会手舞足蹈、笑逐颜开;愤怒时马上会咬牙切齿,暴跳如雷。③暂时性。即指某种情绪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就是大人不管他,到一定时间后,这种情绪也会变化的。④与生理需要有关。特别是在婴儿时期更为明显,饥饿与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哭,吃奶时就会笑。2~3岁的幼儿也会常常因为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情绪表现不好。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达标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2、道德感 3、理智感 4、美感 5、幼儿园的精神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包括( )。 A.责任感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 2.( )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A.感觉B.知觉C.情绪D.气质 3.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A.爱B.笑C.哭D.恐惧 4.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的叙述中,( )项不正确。 A.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带有情感和愿望的色彩 B.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 C.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D.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更利于儿童记忆 5.情绪是婴幼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 )。 A.唤起功能B.信号作用C.调节功能D.分化过程 6.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具有()。 A.系统性B.传递功能C.信号作用D.感染性 7.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项不正确。 A.情绪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 B.大约5岁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 C.儿童情绪态度的形成受成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D.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阈限相同、表现不同,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8.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 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9.行为主义者( )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A.冯特B.华生C.柯勒D.马斯洛

10.我国心理学家( )提出了新生婴儿具有两种可以分辨的情绪反应。 A.林传鼎B.朱智贤C.皮连生D.孟昭兰 11.幼小儿童和年长儿童不同的突出特点是,( )对行为有特别作用。 A.情绪B.动机C.意识D.注意 12.恐惧可以说是( )。 A.本能的反应B.社会性的表现C.情绪分化的表现D.自我调节的表现13.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 A.环境的影响和培养B.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C.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D.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 14.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C.自我调节需要 D.社会性需要15.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恐惧、自豪、焦虑、害羞或惭愧,这种情感主要是与( )的联系。 A.思维活动B.自我意识C.想像D.感知 16.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B.语言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发展D.情绪气氛的熏陶17.婴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B.不出声的笑C.出声的笑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18.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B.幼儿的意志力差C.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19.情绪的表达方式不包括( )。 A.肢体语言B.思维活动C.面部表情D.言语表情 20.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的出现开始于婴儿( )。 A.3个月左右B.4个月左右C.5个月左右D.6个月左右 三、填空题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这种反应是以_____ _ _ __为中介的。2.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______和____ _ ___。 3.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 ___、___ ___。 4.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是____ __。 5.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___ ___,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6.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称之为___ ____。 7.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___ _ ____和_ _ ______。 8.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9.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_____ _ _ _ __。 10.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____ _ ___有关,也与___ _ ____有关。 四、判断 1、情绪是消极性体验,情感是积极性体验。()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 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区别:(1)从发生的过程看,情绪发生较早; (2)情绪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特点,情感有稳定性和深刻 性的特点; (3)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⑴动机作用; ⑵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⑷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人类表情的种类: ⑴面部表情; ⑵体势表情; ⑶言语表情。 4、婴儿啼哭的模式: ⑴饥饿的啼哭; ⑵发怒的啼哭; ⑶疼痛的啼哭; ⑷恐惧和惊吓的啼哭; ⑸不称心的啼哭; ⑹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5、如何正确对待婴儿的哭: 善于观察,分辨啼哭原因,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处理。 6、笑的发展: ⑴第三周的新生儿开始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 ⑵两三个月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⑶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7、恐惧的发展: ⑴最初的恐惧由巨大的响声或身体失重状态引起; ⑵4个月左右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 ⑶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 ⑷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8、焦虑: ⑴陌生人焦虑:六七个月开始,8-10个月最为严重,一周岁后逐渐减弱。 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价值。 ⑵分离焦虑:六七个月开始,通常经历反抗、失望、超脱三阶段。 原因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 9、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⑴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⑵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⑶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客观事物对人会有某种意义,因而人对这些事物也就会产生某种态度。这种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内心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例如,体育竞赛中取得优胜使人兴奋和愉快,亲人故去使人痛苦和悲伤,遇到蛮不讲理的人引起激动和愤慨,自然灾害可能引起震惊和恐惧,所有这些喜、怒、哀、乐、悲、恐、惊等,都是人的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内心体验,这些体验是以人的不同态度为转移的。因此,情绪和情感也可以说是人对周围现实和对自己的独特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有人把它们统称为感情(affection)。人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包括感情发生的过程,也包括由此产生的种种体验,因此用单一的感情概念难以全面表达这种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在当代心理学中,人们分别采用个体情绪和情感来更确切地表达感情的不同方面。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以及对美的欣赏等。作为一种体验和感 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一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一般地讲,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积极情绪是增力的,可 提高人的活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是减力的,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激动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绪状态,如激怒、狂喜、极度恐惧等,它是由一些重要的事件引起的,如突如其来的地震会引起人们极度的恐惧。平静是指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时的基本情绪状态,也是基本的工作 条件。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狂怒。在情绪的强弱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强度,如在微愠到狂怒之间还有愤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大怒和暴怒等。情绪强度的大小 决定于情绪事件对于个体意义的大小。 4.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人们情绪的紧张程度决定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个体心理的准备状态以及应变能力。如果情境比较复杂,个体心理准备不足而且应变能力比较差,人们往往容易紧张,甚至不知所措。如果情境不太紧急,个体心理准备比较充分,应变能力比较强,人就不会 紧张,而会觉得比较轻松自如。 社会行为特性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表现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表现 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为8-10种,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在婴儿出生到半岁左右陆续发生。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随着个体的成长、成熟而出现。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顺序,这一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而且它们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 父母应该根据宝宝的情绪特点,培养宝宝积极愉快的情绪,它是宝宝从事探索、发展认识能力的保证。宝宝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中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和诱导,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消极、不良的情绪是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也不易于使宝宝接受教育。 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要从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开始,安静、整洁的环境,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合发展水平的玩具,都能使宝宝在生理上得到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此外,父母要与宝宝建立亲密的情感和关系,以帮助宝宝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情绪是人类的生物—社会现象,人类的基本情绪是先天的。例如刚出生1~2天的新生儿就会有痛苦、厌恶和微笑反应,这些反应是生物性的。但是新生儿从出生一刻起,就需要依靠成人的抚育维持生命,这是人际互动的社会化开端,婴儿的情绪在人际互动的社会环境中分化发展,因而情绪又是社会的产物。个体情绪产生源于先天,发展决定于后天,是生物—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类基本情绪的出现和发展,也同其他领域的发展一样,是有一定顺序遵循一定规律的,情绪产生的顺序和规律,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社会适应的需要。在这里我们从正面和负面两类情绪中分别选择出现最早的两种基本情绪加以介绍。 一正面情绪及表现 (一)兴趣 1、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先天的情绪,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它最早出现于新生儿出生后的4~7天。兴趣也是一种情感状态,是人类动机的最深水平。我们常说兴趣是原动力,它可以驱动人去行动。早期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是由兴趣这种内在动机驱动引起身体运动而发生的。例如婴儿看见了一个红球,对这个红色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引起了注意。因为有兴趣才可能维持对它的注意,而对物体的集中注意是认知发展的基础。兴趣使然,当红球移动时,婴儿才会用目光追视,而视觉追视是视觉—运动协调的基础。再如:当婴儿刚刚会发音的时候,他对自己能发出音感到好奇和兴趣,于是不断地反复地发音并乐此不疲。如果成人对婴儿的发音给予应答,就可以加深婴儿对发音的兴趣,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可以说兴趣是激励智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2、兴趣的发展 兴趣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1~3个月是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由于外界的刺激,引起了婴儿的运动反应,运动反应的发生使婴儿参与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②4~9个月是相似性物体再认知阶段,外界

第九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九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习目标 ?认识情绪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趋势及特点。 ?了解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和高级情感的发展,掌握幼儿依恋的特点。 基础知识 1、情绪和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行为反应(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兴,见到医生恐惧。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只有(人类)才有。 (2)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 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 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的激发者。 ?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习。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推动幼儿的认知活动。 ?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 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如: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猴子。 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孟昭兰,1984,1985): ?1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2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愉快情绪有 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 ?3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 达到最优。 ? 4 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 作效果越差. ? 5 强烈的激情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活动,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 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三)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情绪促进了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复杂组织的形成。 ?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四)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是儿童交往的重要手段。如:用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与人交往。 ?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 中占特殊、重要的地位。 ?婴幼儿掌握语言之后,表情仍然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

岁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

岁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 育规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0-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媒介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情绪是这种反映的比较短暂的状态.情感则是比较稳定和持续的状态。由于客观事物是多样的、变化的,所以人的主观体验也是不同的。人的需要有天然需要,如吃、喝、睡等,人还有社会性的需要,如社会生产、社会交际等,这是人所特有的。一般来说,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如果违反人的需要和意愿,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愤怒、哀怨、憎恨等。 童年龄越小,情绪在生活中的地位越高,这是婴儿心理的特点。首先,情绪对婴儿适应生存有着特别的意义。婴儿天生就具有情绪的反应能力,生后很早就表现出了他(她)的情绪反应,是其重要的适应生活的方式。如婴儿吃饭后就安静,饥饿或尿湿时就不安、哭闹等。2—3个月婴儿吃饭、睡好后就会微笑,当成人逗他(她)时,就会全身活跃或笑出声。情绪情感直接影响婴儿的行为,对婴儿的认识活动起着激发和推动的作用。5—6个月开始婴儿对新鲜的玩具特别感兴趣。以后,(健康小常识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只有婴儿感兴趣的东西可更能引起他(她)的注意。婴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做什么事都积极,也乐于学习,而情绪不好时,则什么也不听、不学、不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婴儿凭兴趣做事”。

另外,情绪情感是婴儿进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婴儿生后不久,对人即有了泛化的认识,他(她)见任何人都微笑,6—7个月开始表现怯生情绪,并产生了与亲人相互依恋的情感。8—10个月婴儿出现分离焦多的婴儿即可出现对人、对物的关系的体验,如有同情感。2岁时已出现快乐、兴高采烈、爱亲人、爱小朋友、害怕、厌恶、苦恼、甚至嫉妒等情绪的表现。 在婴儿的情感活动中,依恋是一个重要的情感。依恋是指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系,它是母亲与婴儿之间的充满深情的积极的相互关系。它的形成与母亲经常满足婴儿的需要,给予愉快的强化刺激有关,也是婴儿在与人交往中对人的从泛化到分化的社会性认识的结果。 依恋感情的表现形式是婴儿喜欢同他(她)所依恋的人接近,此时他会感到安慰、舒适和愉快。在他遇到陌生环境而产生惧怕和焦虑时,依恋对象(母亲)的存在或出现会使他(她)感到安全,这种依恋的安全感一旦建立,婴儿就会更加自由自在地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就会尝试与别人交往,会更广泛的去适应社会。因此,母亲与婴儿的这种相互依恋的感情是婴儿与别人交往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这种早期的母婴依恋的质量对日后婴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的适应都有重要意义。这就是我们说的安全依恋,这种安全依恋不仅可以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而且还将导致一个人对人信赖、自我信任、并成功的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和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绪的功能

(五)情绪的功能 1、信号功能 情绪的信号功能表现在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情感表达的方式传递给别人以影响他们,它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沟通中具有信号意义。如点头微笑、轻抚肩膀表示赞许;摇头皱眉、摆手表示否定;面色严峻表示不满或者问题严重等。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除借助言语进行交流之外,还通过情绪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比如听朋友叙述不幸遭遇时,会一同落泪或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传达自己的同情和理解的情绪情感,情绪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在社会交往的许多场合,人们之间的思想、愿望、态度、观点,仅靠言语无法充分表达,有时甚至不能言传,只能意会,这时表情就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比如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教师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都会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在表情当中,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更能突破一些距离和场合的限制,发挥独特的沟通作用。如马路两侧的熟人打招呼说话听不到时就可以通过招手和微笑来示意。 心理学家在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表情是比言语产生更早的心理现象,在婴儿不会说话之前,主要是靠表情来与他人交流的。表情比语言更具生动性、表现力、神秘性和敏感性。特别是在言语信

息暧昧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香港有个心理方面的破案电视剧叫《读心专家》,就是靠观察人的微表情、微动作来看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推理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而抓住犯罪嫌疑人的。)所以,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人际关系的纽带。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人们用情绪的表露代替了语言的表达,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更具感染力。 2、组织功能: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它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其组织作用还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当人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容易注意事物的美好方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当人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许多研究证明: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情绪对认知起着驱动和组织的作用。许多研究证明情绪对认知产生多方面的效应。其影响不仅在加工的速度和准确程度方面,而是可以在类别和等级层次上改变认知的功能,或在信息加工中引起阻断或干扰的质量变化。就是说,情绪不仅在量上影响认知,而且影响认知的结构。 (1)情绪作为一种脑中持续存在的状态,从整体上影响信息加工的发动、干扰和结束。即情绪的组织性功能随时对人的认知加工和行为反应发挥作用。有研究表明,一定强度水平的感情状态,或说心境,具有提高认知加工的效果;超高强水平的感情激活则干扰甚至阻

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有哪些 可能有一些人会觉得婴儿还那么小,有情绪是有可能的,但一般不会有什么情感,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宝宝再小,也是有他的情绪情感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特点,家长需要对此多加了解,那么,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有哪些? 一、情绪的发育: 一般婴儿的情绪十分平和稳定,偶尔号啕大哭,原因可能是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如想睡觉,肚子饿或身体不适,所以父母的周全照顾最要紧,令宝宝觉得安全,舒服。建立正常的作息规律,宝宝的情绪便不会有太大波动。 二、情感的发育: 1、3个月开始婴儿就可以有高兴或不高兴的表现,如宝宝听轻快、柔和的音乐时会用微笑、手脚轻轻晃动来表示愉快情绪。 2、4个月后常常愉快地微笑和大声笑。 3、5个月开始建立母婴相依感情,开始认生,能分清熟人和生人。看到母亲和熟悉的人会表示高兴,看到陌生人则会不安。 4、8个月时会用眼神紧紧盯住他要的东西来表示他的要求,当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时会哇哇大叫,用推开或扔掉东西来表示厌恶。 5、9个月通过训练会用摇手、点头来表示再见、行礼等。 6、10个月会用摇头表示不。 7、12个月时感情更加丰富,已初步建立害怕、生气、喜爱、妒忌等感情,已经能意识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婴儿的依恋情感分为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0-3个月):这个时期也叫做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也就是指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都一样喜欢,任何人与婴儿接触,比如逗他,与他说话,都能引起孩子愉快,开心。第二阶段(3-6个月):叫差别的社会反应期。这时候,婴儿慢慢的对人有了不同的差别,这时孩子会偏爱母亲,在母亲面前表现更多的微笑、依偎,孩子还不害怕陌生人。 第三阶段(6个月-2岁):叫特殊情感联结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对母亲更加关注,婴儿跟母亲在一起表现的特别开心。 现在家长清楚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有哪些了,作为家长,有必要对孩子的情绪情感特点做出了解,这样才可以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更加的得心应手,不至于对孩子的正常情绪情感有所担心,另外,如果婴儿的情绪情感出现了异常,家长应及时找到原因并调节。

【人力资源】基础心理学2情绪情感资料

一、单选题: 1、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5.0分)(回答错误)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B、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C、心境、激情、应激 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解析: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2、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是对()的分类。(5.0分)(回答错误) A、情绪 B、基本情绪 C、情感 D、情绪状态 解析:人的高级情感包括很多种,主要的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此外还有宗教情感,母爱等等。 3、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5.0分)(回答正确) A、动机功能 B、组织功能 C、适应功能 D、信号功能 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4、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5.0分)(回答正确) A、双重趋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避式冲突 5、表情包括()。(5.0分)(回答正确) A、外部表情和内部表情 B、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 C、音调表情、节奏表情和速度表情 D、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身段和言语。 6、表情的产生()。(5.0分)(回答正确) A、是先天遗传的结果 B、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 C、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D、是在人身上建立条件反射的结果 7、()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5.0分)(回答正确) A、人格 B、情绪和情感 C、动机 D、需要 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8、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5.0分)(回答正确) A、初始阶段和结果阶段

第九章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教案

幼儿心理学第九章幼儿的情绪和情感教案 课题: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目标: 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以及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重点: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难点: 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 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1)一般说来,人们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当机体的某种生物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

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第二,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第三,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情绪和情感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在: 1)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但有些事物则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这是因为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小结: 作业: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课题: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目标: 了解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幼儿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学习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重点: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 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方法: 讲授、讨论 课时: 2课时 过程: 二、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

0-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媒介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情绪是这种反映的比较短暂的状态.情感则是比较稳定和持续的状态。由于客观事物是多样的、变化的,所以人的主观体验也是不同的。人的需要有天然需要,如吃、喝、睡等,人还有社会性的需要,如社会生产、社会交际等,这是人所特有的。一般来说,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如果违反人的需要和意愿,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愤怒、哀怨、憎恨等。 童年龄越小,情绪在生活中的地位越高,这是婴儿心理的特点。首先,情绪对婴儿适应生存有着特别的意义。婴儿天生就具有情绪的反应能力,生后很早就表现出了他(她)的情绪反应,是其重要的适应生活的方式。如婴儿吃饭后就安静,饥饿或尿湿时就不安、哭闹等。2—3个月婴儿吃饭、睡好后就会微笑,当成人逗他(她)时,就会全身活跃或笑出声。情绪情感直接影响婴儿的行为,对婴儿的认识活动起着激发和推动的作用。5—6个月开始婴儿对新鲜的玩具特别感兴趣。以后,(健康小常识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只有婴儿感兴趣的东西可更能引起他(她)的注意。婴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做什么事都积极,也乐于学习,而情绪不好时,则什么也不听、不学、不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婴儿凭兴趣做事”。 另外,情绪情感是婴儿进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婴儿生后不久,对人即有了泛化的认识,他(她)见任何人都微笑,6—7个月开始表现怯生情绪,并产生了与亲人相互依恋的情感。8—10个月婴儿出现分离焦多的婴儿即可

出现对人、对物的关系的体验,如有同情感。2岁时已出现快乐、兴高采烈、爱亲人、爱小朋友、害怕、厌恶、苦恼、甚至嫉妒等情绪的表现。 在婴儿的情感活动中,依恋是一个重要的情感。依恋是指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系,它是母亲与婴儿之间的充满深情的积极的相互关系。它的形成与母亲经常满足婴儿的需要,给予愉快的强化刺激有关,也是婴儿在与人交往中对人的从泛化到分化的社会性认识的结果。 依恋感情的表现形式是婴儿喜欢同他(她)所依恋的人接近,此时他会感到安慰、舒适和愉快。在他遇到陌生环境而产生惧怕和焦虑时,依恋对象(母亲)的存在或出现会使他(她)感到安全,这种依恋的安全感一旦建立,婴儿就会更加自由自在地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就会尝试与别人交往,会更广泛的去适应社会。因此,母亲与婴儿的这种相互依恋的感情是婴儿与别人交往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这种早期的母婴依恋的质量对日后婴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的适应都有重要意义。这就是我们说的安全依恋,这种安全依恋不仅可以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而且还将导致一个人对人信赖、自我信任、并成功的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和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看到由于缺乏耐心的照料,不注意母子感情交流,出现一些不安全的依恋类型或无依恋的现象。没有建立母一婴安全依恋感情的婴儿,在后来的生活中多不善于与人相处,或不能很好地面对现实。各国对孤儿院儿童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对每一个家长来说,育儿绝不是单纯的喂养,要在喂养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经常使婴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以促进他们对外界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使婴儿的身体、心理均得到健康的发展。 来源:健康小常识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作业题)

第三章作业题 一、选择题: 1.情绪体验的分类是()【多选】 A.积极 B.愉快 C.消极 D.悲伤 2.人类的表情主要有()【多选】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动作表情 D.言语表情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多选】A.社会化 B.丰富化和深刻化 C.情景化 D.自我调节化 4.幼儿的高级情感包括( ) 【多选】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5.新生儿有三种基本情绪,它们是() A.怕怒爱 B.痛苦厌恶微笑 C.怕怒喜 D.痛苦悲伤兴趣 6. 幼儿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A.哭恐惧 B.哭焦虑 C.焦虑恐惧 D.焦虑害怕

7. 婴儿产生陌生人焦虑的时间是() 、7个月后个月后C.一岁左右个月后 8. 婴儿出现分辨的微笑的时间是()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9.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除了回避策略和破坏策略,还包括 () A.建构性策略 B.求助策略 C.行为策略 D.破坏策略 二、判断题: 10.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 11.情绪直接驱动儿童、促使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 某种行为。() 12.幼儿情绪情感的深刻化首先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13.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14.情绪比情感发生得晚。() 15.情感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绪比较内隐。()16. 幼儿的情绪诱因开始以生理性为主,逐渐转化为以社会性为主。( )

17 . 幼儿的分离焦虑与依恋有关。( ) 18. 幼儿运用表情的能力比理解情绪的能力强。() 三、概念解释 19.情绪(情感) 20.表情 21.情绪动因 22.情绪调控 23.情绪掩蔽 四、问答题 1. 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2. 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第五节 情绪情感的功能

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 在人类生活中,情绪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情绪具有激励作用 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有时我们会努力去做某件事,只因为这件事能够给我们带来愉快与喜悦。从情绪的动力性特征看,分为积极增力的情绪和消极减力的情绪。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增力的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有些情绪同时兼具增力与减力两种动力性质,如悲痛可以使人消沉,也可以使人化悲痛为力量。 (二)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动机潜力是在具有挑战性环境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变化能力。例如当个体面对一个危险的情境时,动机潜力会发生作用,促使个体做出应激的行为。对这个动机潜力的分析可以由对情绪的分析获得。当面对应激场面时,个体的情绪会发生生理的、体验的以及行为的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告诉我们个体在应激场合动机潜力的方向和强度。当面临危险时,有的人头脑清晰,沉着冷静地离开;而有些人则惊慌失措,浑身发抖,不能有效地逃离现场。这些情绪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们动机潜能的个体差异。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情绪情感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影响作用,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而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消极的瓦解功能。 (一)促进切能 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关系。如图7-2所示,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情绪唤醒的最佳水平。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的操作效果;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中等情绪水平是最佳操作效果的条件;在简单工作中,高情绪唤醒水平是保证工作效率的条件。总之,活动任务越复杂,情绪的最佳唤醒水平也越低。我们了解了情绪与操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好地把握情绪状态,使情绪成为我们认知操作活动的促

培养幼儿情绪情感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 快乐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幼儿应当拥有的权利。但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人为的压制和其它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实践证明:快乐的孩子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力强。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呢?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幼儿。 1.教师的快乐情绪 幼儿教师是孩子们最直接相处的示范者,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影响着孩子们心中的教师形象。也许我们某句话、某个动作会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甚至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他们;应对孩子充满挚爱之情;应该能够自觉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要适合孩子的情感体验。教师本身应该对生活充满无限的乐趣,乐于敬业与奉献。如果每个教师都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那么这种美好的感受就会溢于言表,从而感染到身边的孩子。 2.创设宽松的氛围 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要优美洁净,充满新奇感,使孩子能产生快乐感,从而在身心上得到愉快的满足。让孩子仿佛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环境中,对陶冶孩子们的性情起到很好的作用;经常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有一定的作用;给孩子讲一些笑话、小幽默,使孩子轻松愉快。 我们要时刻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度;经常与孩子做朋友似的沟通。在教育幼儿时,必须尊重他们,说服他们,采用正面教育。例如:“请你们去喝水”“请大家坐端正”“你真棒,画得真不错,如果再多选些颜色就更漂亮了。”等等,要让他们自然滋生积极情绪,在情感上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尊重,在心理上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理解,这就是我们每天应该给予孩子的关注和呵护。 3.恰当满足幼儿的需求 幼儿有生理和社会心理的种种需求,有些需求如果是合理的,就应当给予满足,这样可使幼儿情绪稳定和愉快。有时幼儿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时,教师必须

(完整版)浅谈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浅谈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在不稳定的初级时期,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较弱,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一、积极情绪情感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情绪情感在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更有其重要的作用。 1、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专门的研究表明:情绪的体验是由皮下中枢的神经兴奋和在植物性神经系统中所产生的生理过程决定的。皮下中枢对大脑两半球皮层也发生积极的影响,它是大脑两半球力量的源泉。情绪过程在人的有机体中能引起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心脏———血管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不仅对人的健康状况会发生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暂时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2、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积极的情绪情感不但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哈洛克曾用实验证明:“对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表扬而引起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可促进其智力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其求知欲、智力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我们对一些参加过音乐、舞蹈、电子琴、小提琴、美术等兴趣班的幼儿进行学习效果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凡在各兴趣班中学习效果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幼儿均为课堂中受教师表扬鼓励最多的幼儿。由此可见,积极的情绪情感的确是幼儿发展的催化剂。 3、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期特别是学前期,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情绪情感中社会性交往成份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强,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初步萌发了道德、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学前儿童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之幼儿总是受着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经常作为系统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儿,幼儿也就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映出情绪情感的特征。因而,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作用是巨大的。 二、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 既然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幼儿身心、智力、个性等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应该格外重视对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人们一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感,而将焦虑、漠然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情感。 在幼儿期消极情绪情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情感和情绪教案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教案 目的要求:通过对情绪与情感系统的讲述,使学生较好的认识情绪、情感的功能、表现及类别,以便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于观察患者与控制自我。 主要内容: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功能 二、认知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三、情绪的机体变化 四、情绪的类别 教学重点: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功能 二、情绪的类别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五章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但 认识了客观事物,而且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对这些 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例如,人们欣赏一幅画,除了感知它的内容,还可能产生愉快的心情和美的感受;听了一个朋友不幸的遭遇,可能引起你的愤怒或 悲伤;遇到危险可能使你震惊或恐惧。愉快、愤怒、 悲伤、恐惧、美感等就是各种形式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不同于感知、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则 是人对所反映的对象的态度。这类态度总是以带有某 些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些事物让人喜欢;一些事物使人悲伤;一些行为令人赞赏;一些想法使人羞愧。离开了“体验”,就谈不上情绪和情感。所以说,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以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般来说,凡是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会引起愉快、喜欢、●图:反败为胜后的狂喜图:神情沮丧

热爱等肯定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凡是与人的需要相抵触或违背人的意愿的事物,则引起厌恶、愤怒、悲哀等否定性质的情绪和情感;而与人的需要无关的事物,往往只引起微弱的体验或不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概括地说,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在心理学中,情绪和情感是两个紧密相联需有区别的概念。情绪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由于危险情境引起的恐惧等。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短暂性,并伴随明显 的外部表现。如狂喜时手舞足蹈,愤怒时咬牙切齿等。 ●而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例如,责任感、自豪感、耻辱感、美感、求知欲等都是情感,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与情绪相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当然,上述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仅是相对的。因为人类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由此而产生的复杂的、丰富的体验是难以用情绪或情感来界定,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因此,西方心理学著作中常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affection)。情绪是感情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感情的内容。情感的表达会伴随情绪反应。▲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情绪和情感作为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它对人的生存和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功能。对这些功能的理解,有助于人们认识情绪和情感的本质。▲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这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 有机体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延续种族,有着许多适应的方式。例如,鱼类的流线形体态适宜于游泳;鸟类敏锐的视觉适宜于在飞行的条件下捕食;哺乳类狐科动物的嗅觉灵敏,是觅食、求偶的重要手段。随着动物的进化,由于神经系统的发展,感情的功能也成为了重要的适应生存的手段。例如,人类祖●图:(218)奥运最可爱的人

4第四章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doc资料

第四章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2.情感 3.情绪智力 4.心境 5.激情 6.应激 二、填空题 1.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2.情绪与情感由三种成分构成、、。3.情绪情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4.表情可以三个方面,即、、。5.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比较,容易,具有很大的。 6.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趋势是:以外显为主向以发展,从情绪体验的内容看,是以冲动为主向以发展,从情 绪体验的内容看,是以生理需要为主向以转变,从 情绪体验的时间和内容上看,情绪体验的持续性延长,体验丰 富。

7.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则,即:、、、、、。 三、判断题 1.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 2.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形式。() 3.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在总体上是平静而愉快的。() 4.儿童道德情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了量变与质变、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5.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儿童道德情感显示出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转折年龄主要集中在约8 – 9岁之间。() 6.小学生的情绪容易发生,但具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中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增强,情绪发生的频率降低,情绪发生的延后时间增长,情绪具有来得快、去得慢的特点。() 7.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他们在违反自己所接受的行为准则时,就会引起痛苦的过失感。() 8.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品德发展理论,高中生的道德判断大致处于“后习俗水平”中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四、选择题 1.情绪与情感是影响人身心活动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人的现实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