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一比

二比一比
二比一比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7页至第19页准备课《比一比》。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特色几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通过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思想方法上的准备。另外这一课,也是后面认知各数大小以及学习后面数学知识的基础。书中是以小猴子摘桃子故事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学情分析

“比多少”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学习它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数,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学习比多少时学生上路还是比较快的。学生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感性经验。但是在判断时学生往往是凭直觉,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基于以上的了解,我进行了这样的思考。

(三)我的思考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数学学习经常会进行比较。所以应通过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思想方法上的准备。根据新课标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准备设计一个童话故事情境“小猪帮小兔盖房子”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兴趣比较高,因而也能很快的找到故事情景中相关的数量进行比较,达到让学生通过情景图感知“同样多”、“多”和“少”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流程

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一是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二是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三是巩固应用,深化拓展;四是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小猴子和桃子的情境动画。让学生观看动画,把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低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兴趣比较高,因而也能很快的找到故事情景中相关的数量进行比较,达到让学生通过情景图感知“同样多”、“多”和“少”的目的。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比一比”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学习“同样多”。活动二:探究学习“多”、“少”。

活动一:(点)探究学习“同样多”。

1、讲解“同样多”。首先教师说:小猴子在摘桃子,小猴子和桃子谁多谁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把相应的图片一一对应。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一只小猴子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2、发现“同样多”。

师:在图上,你还发现什么和什么是同样多的?

学生可能会说:小猴子和桃子同样多、、、、、、)

(教师多媒体演示,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3、摆“同样多”。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独立摆同样多的两种事物。在这一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在情境创设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情境图,运用有情节的素材“小猴子与所摘得桃子的数量进行比较”,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同样多”含义,这个故事同时还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理解“同样多”的含义。探究二:(点)学习“多”、“少”。

1、讲解“多”、“少”。

师:1只小猴拿一个桃子,桃子的数量和小猴子的数量是同样多吗?教师通过课件把一只小猴子对应一个桃子,使学生认识到:桃子多、猴子少;桃子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子少。

(板书:多、少)

2、发现“多”、“少”。

师:图上还有什么可以比多少的?你会用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来说一说吗?同桌试一试。

3、摆“多”、“少”。

(1)教师指导学生摆“多”、“少”。(重点提示方法: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

(2)让学生独立摆“多”、“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物品,摆出不同样多的两种事物,并说一说谁多谁少。这一环节中,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感悟→操作→理解中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多”、“少”这一新知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四)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智慧冲浪(课件)通过这两道题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课所学的“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以及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发现的“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事物。除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知外,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对于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自己总结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主要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并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都可以用来比较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努力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

四、教学设计特色

第一、讲好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情境创设中,让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小猴子摘

桃子”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意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二、以童话为背景,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用教师准备好的学具.

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学习本课新知,并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第三、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堂课要以小组合作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学具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引导他们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多少”之分,通过小组讨论发现比较的方法,通过自己动手摆物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我的说课,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谢谢各位聆听。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课堂教学实录(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课堂教学实录(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课堂教学 实录(实用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重点识记“群、颗、堆”,会写生字“小”,认 识新画“竖钩”和新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 堆”的意思,并且初步学会正确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字,会写生字“小”,认识笔画“竖钩”

和偏旁“提土旁”。 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预设: 以课文为生字的载体,利用课文情境随文识字,生字新词的讲解也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插图)这是一个热闹又美丽的农家小院。院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到了秋天,果树献出了哪些好吃的水果呢? 二、看拼音识字 (认识有关动物的词语) 师:如果你们借助拼音读准词语,小动物就会马上出现。 生:(自己拼音节练习读词语)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试题一、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8=11-4=14-9=13-7=11-2= 13-9=12-3=11-7=16-9=12-6= 8+4-9=9+9-8=19-10+8= 16-8-6=3+8-7=12-4+5= 二、填一填。 1. 在○里填上“+”或“-” 。 8○5=13 17○8=9 18○8=10 14○6=8 14○8=6 7○8=15 13○6=19 5○10=15 2. 在○里填上“>” “<”或“=” 。 8+9○18 17-8○10 16○9+8 16-6○10 12-7○6 15-9○14-7 17-9○16-8 3.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15 ()+7=12 16-()=8 ()+9=18-5 12-()=()+() 4.我会用“破十法”来算。 三、开火车。 1. +6 -7 +9 -10 +9 -8 +5 +6 2. 7 四、找朋友。 12-7 13-4 12-9 3+4 15-9 7+8 14-7 11-8

4+5 11-6 10+7 19-8 9+6 13-7 5+6 9+8 五、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1 9 5 8 3 6 六、请你在“8、7、13、15”这几个数中选三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七、填表。 体育器材原有借出还剩 排球17个9个()个 足球()个8个7个 篮球13个()个4个 八、、解决问题。 1. 雯雯比兰兰少算了多少道? 2. 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还剩9辆,开走了几辆? 3. 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第一队有12人,第二队有9人,要使比赛公平,需要第一队去掉几人? □○□=□ (人) 4.红红买了15本课外书和13个笔记本,课外书中有7本故事书,其它课外书有几本? □○□=□ (本) 5.3号收款台现在有18人排队结账,队伍中聪聪妈妈前面有8人,她后面有多少人?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一比组词

第五课 怒(怒放)(发怒)(怒吼)吼(吼叫)(吼声)(狂风怒吼)脂(脂肪)(油脂)(脂粉) 努(努力)恕(饶恕)孔(面孔)扎(包扎)指(指挥)蜡(蜡烛)腊(腊月) 拭(擦拭)(拭泪)(拭目以待)餐(餐具)(餐巾)(餐厅)划huá(划船)(划拳)(划算) 试(考试)(测试)式(公式)食(食品)(食物)huà (计划)(规划) 晌(晌午)(半晌)辣(辣椒)(狠辣)(火辣辣)渗(渗透)(渗出)(渗入) 响(响声)(响动)赖(赖皮)(无赖)惨(悲惨)(惨淡)(惨痛) 挣zhēng (挣扎)番(一番)(番茄)(番号)埋mái(埋没)(埋伏)(埋藏)Zhèng(挣钱)(挣脱)翻(翻身)(翻地)(翻书)mán (埋怨) 刷(刷洗)(刷子)(粉刷)测(测试)(推测)(检测)详(详细)(详实)(详尽) 据(根据)(依据)(据说)侧(侧面)(侧身)(旁侧)祥(吉祥)(祥福) 1/ 6

琥(琥珀)珀(琥珀)嗡(嗡嗡)俯(俯身)(俯冲)(俯视)扎zhá(挣扎)zhā(扎根)(扎实)虎(老虎)柏(柏树)翁(老翁)附(附近)府(官府)zā(包扎)(扎辫子)(扎紧) 澎(澎湃)湃(澎湃) 膨(膨胀)拜(拜年) 第六课 笨(笨重)(笨鸟先飞)(笨手笨脚)钝(迟钝)(愚钝)(钝角)谈(谈话)(交谈)(谈心)(谈天说地)本(本来)(本事)纯(纯净)(纯洁)淡(淡水)(冷淡)(淡漠) 鸽(鸽子)(白鸽)(信鸽)毫(毫毛)(毫厘)(丝毫)(明察秋毫)末(末尾)(末梢)(细枝末节) 鸣(鸣叫)(鸟鸣)(长鸣)豪(自豪)(豪华)(豪宅)抹(涂抹)(抹杀) 2/ 6

描(描写)(描画)(描述)隧(隧道)(隧洞)态(态度)(体态)(仪态)(心态)瞄(瞄见)(瞄准)随(随便)(跟随)念(想念)(思念)(怀念) 吨(吨位)(一吨)斤(斤两)(斤斤计较)膨(膨胀)(膨大)(膨化) 顿(停顿)(顿时)斥(斥责)(训斥)澎(澎湃) 肢(四肢)(肢体)(上肢)翼(羽翼)(机翼)(小心翼翼)辟(开辟)(精辟)(辟谣) 技(技术)(科技)(技艺)暴(暴躁)(暴雨)僻(偏僻)(僻静)避(避免) 仅(不仅)(仅有)(仅仅)衍(衍变)(衍生)(繁衍)颅(头颅)(颅骨) 叹(叹气)(惊叹)衡(平衡)(衡量)庐(茅庐)(庐山) 捷(敏捷)(迅捷)(捷报)(捷足先登)栖(栖息)(栖身)(两栖)崭(崭新)(崭露头角) 睫(睫毛)(迫在眉睫)牺(牺牲)渐(逐渐)(渐渐) 3/ 6

《识字二·比一比》教案设计

《识字二·比一比》教案设计 《识字二·比一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二类字,读准字音,会组词。重点学习“堆、群、颗”,通过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明白它们的意义,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作用。 2、培养孩子正确使用量词的意识,体会运用语言要准确。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从而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 4、学习写“小、少”,通过比较知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处,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准确美观的书写。 【课堂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一比》这一课,回家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那老师要考一考你预习得怎么样。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座农家小院,漂亮吗? 生:漂亮。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图上有一头黄牛 生:还有一座漂亮的小房子。 师:你真了不起,能用上恰当的量词。请大家一起重复一遍。 生:一只花猫。

生:老师,你错了,书上的花猫是趴着的,可是你画的猫却是立着的。 师:老师把这只猫的姿势变换了一下,这就是创造。 生:一群鸭子,一个桃子,一堆杏子。 生:一只小鸟,一棵苹果树,一棵红枣树。 师:树上结着红红的苹果和红红的枣。 生:还有栅栏。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栅栏把牛、猫和树围了起来。(明白栅栏的作用。) (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词语:黄牛、花猫、鸭子、小鸟、 师:老师要变魔术(去掉图片),只剩下生字词了,谁会读这些词语? 师:(去掉拼音)拼音没了,谁还会读? 师:老师接着变魔术,(去掉熟字)这回谁会读? 师:老师打乱顺序,谁还会读? (有层次认读生字词) 师:(出示动物和水果的图片)请你看图说一说图上都有哪些事物,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你在说的时候要用上合适的量词。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出示相关的数量词组。) 生:这是一头黄牛。 师:(出示一头黄牛)你真了不起,说话真完整,就这样说。 生:这是一只猫。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 生:这是一只花猫。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思(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思(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 思(参考文本) 《比一比》教学反思 织里实验小学叶建红 《比一比》是一节识字课,识字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落实生字词的教学及巩固,落实"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怎样的一节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迷惑不解的.我希望自己能上好一堂好课,也努力去设计好教案. 兴趣入手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段的语文教学应体现趣味性,识字课更加枯燥,乏味,所以趣味性是极其重要的.在本课中,我恰当地运用

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课始,我引入:丁丁家的院子里有浓浓的树阴,绿绿的小草,真是 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呀,小院里东西可多了,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说)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课件,fiash动画吸引着学生想认读的 愿望. "请拼音朋友帮帮忙,自己试着拼一拼,读一读", 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可以分成哪两类 (水果类和 动物类). 是呀!这些词宝宝可调皮了,分别是从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跑出 来的,你能把他们领回去吗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把词语分成两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插入评价语:谢谢你把黄牛送回了家,苹 果真想回它的水果之家呀…… 老师始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在一个童话般的 情境中,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处在"我想读"" 我要读"的状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抓住难点进行教学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比一比,再组词。(4分) 伴( ) 栗( ) 句( ) 拌( ) 粟( ) 旬( ) 校( ) 饺( )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模(mó)样正(zhēng)月载(zài)歌载舞分(fèn)外 B.藏(zàng)戏不禁(jìn) 哄(hōng)堂大笑活佛(fó) C.空(kòng)地通宵(xiāo) 迎风引吭(h áng) 香喷喷(pèn)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张灯结彩万像更新零七八碎美不胜收 B. 赞叹不已别无所求随心所欲安然无恙 C. 和睦相处喜气洋洋肃然起敬遮天盖地 D. 万不得已能歌善舞行善积德两面三刀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是词语。(2分) ( )的姑娘 ( )的歌声 ( )的舞姿( )的江水 五、按要求写句子。(7分)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1分)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2分)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2分) 4.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2分) 六、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序排列的。 ( ) 2.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 3.“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这句话没有语句毛病。 ( ) 4.“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与“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意思相反。 ( ) 七、请你默写一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并在题目旁边写出朝代和作者。(6分) 八、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空。(2分) 我国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如族的节;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民居如:九、语文实践。(2分) 新学期到了,我们将要改选班长,假如你要参与竞选班长,你会说: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12分)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新年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 事,火红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逛”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用音序查字法应查。(1分) 2.请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熟练——( ) 漂亮——( ) 3.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4.这个片段按的顺序写,详写 ,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3分)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苏教版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苏教版)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4.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1.学会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通过比较,学会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知道高矮、轻重、长短等是比 较出来的。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会简单的推理,强化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 实践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高矮的活动中,可能有比长短的,这些本质上都是比高度或长度的,有助于理解高矮、长短的含义。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式学习需 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 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问题得到比较清

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比一比1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轻重)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1.通过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的能力。渗透比较的思想方法,正确进行三个量的比较。 主题图,投影,天平等。 1.数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2.认数,教师拿着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 3.教师说数,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出示主题图。 师生谈话:请仔细观察图,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通过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往比较长短、轻重、高矮等方面想) 1.学习比较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中正在跳绳的两个小朋友。 (2)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3)同桌互相交流。 (4)集体交流。

1、比一比(识字二)

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4、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 三、巩固记忆生字。10’ 1、学生选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2、选择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的练习。 四、指导书写。6’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学生试写。 2、出示“小”,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教师范写“小”,学生仿写一个。课题:比一比 课 时 第63、64课时 审核人: 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羊、牛、小、少”4个字。 认识1个笔画“”和1个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 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板书:1、比一比 牛羊小 颗、群、堆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识词。4’ 1、看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植物? 2、词卡与实物对应。 (1)学生将带拼音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 (2)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音节、词语。 3、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4、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让学生认读。 二、学习韵文。12’ 1、自己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朗读成果。 (2)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 3、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做?桃子呢? 五、作业布置。8’ 把“牛、羊、小”每个带拼音写一行。

三、作业布置:5’ 1、写出反义词。大—()多—() 2、写出量词。 一()鸭子一()黄牛一()枣一()杏 3、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四、知识储备。 胖—瘦香—臭凉—暖来—去好—坏轻—重前—后左—右有—无老—少深—浅高—低快—慢入—出开—关落—升冷—热饿—饱贫—富死—活穷—富买—卖新—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3’ 看图说动物、植物的数量、名称。 二、扩展延伸。32’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学生说一说平时生活中怎样使用这三个量词,区分“群、堆”。 2、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学生说一说。 一朵花一本书一件衣服一双鞋一把扇子一辆汽车 一块西瓜一个杯子一双手一台电视机一幅画一座 房子 …… 3、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认识的物品进行说量词比赛。 4、创编儿歌。 图上画着一堆苹果和一个桃子,学生看图模仿课文编一句。(一边多,一边少,一堆苹果,一个桃) 让学生把创编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5、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的歌,歌曲结束后,和自己找的朋友站到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比一比 (2)

《比一比》集体备课教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表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边领略美丽风光,一边学数学知识,好吗?(出示情景图)。 1、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结合情景图,简要介绍四大名山的背景。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1.位数不同直接比。 (1)出示问题:谁最矮?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回答:香山最矮。香山高575米,是三位数,其它都是四位数。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板书:575 (3)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什么?(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2.位数相同,比首位。 (1)出示问题(2):谁最高? (2)小组交流。 (3)指名反馈交流信息:1865、1533、2155都是四位数,但2155最高位上的数是2 ,1865、1533的最高位上的数是1,都是四位数,先看千位,千位上1比2少,所以华山最高。 (3)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明确:比较两个数,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就大(板书:位数相同,比首位)。 (4)指名举例:你能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吗? 3、位数相同,首位也相同,依次比。 (1)出示问题3: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2)学生独立思考。 (3)指名回答:黄山高,泰山矮。你能说说理由吗? (4)小结:黄山和泰山都是四位数。从最高位比起,它们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在百位上,8比5要多,所以1865大于1533。所以比较两个数,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也相同,就比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板书:首位相同,依次比) (5)举例:出一个这类的题目,考考你的同桌。 4、生板书比较结果,学生完成填空题。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在比两根绳的长短时,可以先说说自己打算怎样比,再看看教材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还要想想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在比两人身高的时候,要观察研究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谁高。要看懂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思考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要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如: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作出判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育。第2题左边一题,仅看图中两人的脚和头,身高似乎一样。如果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高,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另外,学生还能受到爱心教育。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既不能画“”,也不能画“○”。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第3题比路的远近是比长短的变式,通过直路近、弯路远,渗透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思想。第4题右边一题中,支架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根胡萝卜同样重,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判断与推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别人无法替代。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发主动思考;组织交流,体会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一年级数学:2.比一比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2.比一比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国标本第三册4、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情 多媒体出示情境,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美丽校园的一角,图上都有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预设说出:校园的一角,有一张石桌,两张石登,边上还有一盏路灯,两棵树,一棵苹果树,一棵梨树有两个小朋友在跳绳,两个小朋友在滑滑梯。 小朋友在这美丽校园的一角,还蕴藏着数学知识呢! 二、自主探究,体会方法 1、比长短 出示小朋友跳绳图,仔细观察,哪根绳子长?长的画钩。 交流,你认为哪根绳子长?你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绳子的一端对齐(出示画面) 总结:原来比较物体的长短时可以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在比。 2、比高矮 出示滑滑梯图,提问,哪个人比较高? 交流:预设:前面的小朋友高 后面的小朋友高 一样高 怎么会有这么多答案?这样比公平吗?怎样比才公平? 让他们站在地面上比(出示画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课堂练习题

第二单元 比一比 【例1】下面两根铅笔,哪根长? 解析:如下图,把这两支铅笔的一端先对齐,再看另一端:蓝色铅笔多出了一部分,说明蓝色的铅笔长,黄色的铅笔短。 解答:蓝色的铅笔长,黄色的铅笔短。 【例2】哪条线长?在长的后面画“√”。 解析:上图中,两条线两端都是对齐的,但是下面的线比上面的线要弯曲得多,所以下面的线长,在下面的线后面画“√”。 解答: 【例3】如图,( )最重,( )最轻。 解析:跷跷板下沉的一端物体重,由左图可知熊猫比狐狸重,由右图可知,狐狸比乌龟重,由重到轻排列是:熊猫、狐狸、乌龟。所以最重的是熊猫,最轻的是乌龟。 解答:熊猫 乌龟 【例4】下图中,哪种物品最长,哪种最短?在最长的后面画√,最短的后面画×。 解析:仔细观察上图,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判断,占的格子多的比较长,

反过来就比较短。因为第一支铅笔占6格半,第二支铅笔占7格,小刀占4格,橡皮占2格,所以第二支铅笔最长,橡皮最短。 解答: 【例5】下图中哪个小动物最重?哪个小动物最轻? 解析:由图①可以看出,小青蛙和小鸟一样重;由图②可以看出,小狗比小青蛙重;由图③可知,小鸡比小鸭轻;由图④可知,小鸟比小鸭重。综上所述可知,小狗的质量>小青蛙的质量=小鸟的质量>小鸭的质量>小鸡的质量。所以,最重的是小狗,最轻的是小鸡。 解答:小狗最重,小鸡最轻。 【例6】兰兰、菲菲和琪琪获得了跳绳比赛前三名,她们正站在颁奖台上。你知道她们三人谁最高,谁最矮吗? 解析:根据上图可知,她们三人站在领奖台上时一样高,因为她们站在不同高度的台阶上,所以实际三个人的身高并不相同。我们可以来比台阶的高度,站的台阶越高,身高反而越矮。获得一等奖的兰兰站的台阶最高,所以她的实际身高最矮;获得三等奖的琪琪站的台阶最低,所以她的实际身高最高。 解答:琪琪最高,兰兰最矮。 【例7】比较下面图中三只小兔的高矮,请在最高的小兔下面打“√”。

《比一比》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

《比一比》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比一比》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为学生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本课中,要求学生学会12个生字,8个词语,认识1个偏旁“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识字能力和朗读韵文的能力,掌握识字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韵文,感受农家小院的美丽和农家温馨的生活场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这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和学词。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活泼有趣的朗读方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学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播放课本插图展示农家小院情境,通过引导性语言描述情境,通过文本和课件互为直观感知,通过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学词和读文,达到识字和学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三、说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四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在开课时,我首先激励背诵与季节相关的《四季》,接着我用上声情并茂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新课内容。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到农家小院的美丽,听到清晨农家小院内外传出的各种动听的动物叫声,有了这一情境效应,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激发起

识字二《比一比》

识字(二) 1、《比一比》教案 雷甸小学冯国飞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一个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认识生字 三、教学难点:区别量词“颗”与“棵” (一)创设情景,学习词语、生字 1、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景 2、认识课文中的词语 (1)借助图片读(2)借助拼音读(3)离开拼音读(4)认读生字“黄”“红”“猫”“苹”“杏”“桃”(让学生说学会了哪个生字) (二)揭题 利用动物、水果进行比赛来揭题 (三)借助媒体学习课文 1、出示图一 (1)看谁与谁比什么?它们比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2)师:看看课文里是比什么的?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3)读句子 2、利用图二、三、四学习课文另外三个句子(方法同上) 在读这三句的同时学习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和偏旁“”。(1)理解“一群”“一堆”(2)知道“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区别“颗”与“棵” 3、读课文 (四)小组开展比一比活动 1、比生字组词(两个组) 2、比用词说句子(两个组) 3、比读课文(两个组)

《比一比》说课稿 雷甸小学冯国飞 一、文本解读: 打开文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黄牛在悠闲地吃草,花猫在恬静地做梦,鸭子扑扇着翅膀赶回鸭圈休息,小鸟欢快地唱着,树上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这一切分明让我感受到了它是一个秋意浓郁、浓味扑鼻的童话故事。再读韵文,琅琅上口,反复诵读间会传达一种暖暖的情感。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韵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从字里行间捕捉到秋天带给我们的绚烂、快乐、丰收…… 二、预设目标 1、通过读、分、说,学生能正确认识12个生字,规范书写4个字。认识笔画“竖钩”和偏旁“提土旁”。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诵读儿歌,学生理解8种事物间的两种对比关系。能整合生活经验,续编和仿创课文,体验语言表达的快乐。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绚烂、丰收…… 三、教学过程 (一)、尊重起点、印证文本 教学贵在了解学生起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的知识、语言、思维、情感有一个增质,这是有效教学。课堂开始,我就出现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一个水果超市,一个动物园,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看图片来叫名字,引出两类不带拼音的词语,其实这是孩子不分平翘舌音、前鼻后音的读法,是孩子对这8个词语原生态的读法,那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走入文本,引领孩子到文本中去印证。我就利用课文背景图出示音节词,让孩子去读音节词,通过自己读、互读等形式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来印证是否读准了这8个词的读音,尤其是注重“黄、杏、苹、红”这几个后鼻音的音节词,这即基于起点,又高于起点。 (二)、走进农家小院,赏景学知 一幅农家小院图,8个形象感很强的词语,构成了一个秋意浓郁、农味扑鼻的童话故事,故事是进一步巩固8个音节词读音的平台,也是利用背景图的情景来感观体验并理解这8个音节词的意思,发现语言规律,并能享受到秋天的绚烂和丰收。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孩子观察背景图来读读8个音节词,并用句式“走进农家小院,我看见了,听见了,闻到了。”带孩子走进童话般的农家小院,并能讲述这个童话般的农家小院,在这走进、讲述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两点:一、8个音节词是否正确;二、语言是否富有童趣、形象,画面感、色彩感要强,我想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学生对这8个词语感受了,理解了,也运用了。当然,这8个词语的教学并不能就此画上句点,因为它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构词规律:第一组表示动物,第二组表示水果。引领孩子发现这些词语的语言规律,其实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的一个立足点。因此,承接前面读词、编童话,理解、运用词语之后,紧接着我又让孩子分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二单元:“比一比”单元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因此,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第一课时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

《识字二比一比》的教学设计

《识字二比一比》的教学设计 关于《识字二比一比》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生字“黄”、“猫”、“杏”、“桃”、“苹”、“红”、“边”、“多”、“少”、“群”、“颗”、“堆”。 2、熟读课文,感受韵文美。 3、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4、学会写生字“牛、羊、小、少”。 【教学用具】 投影胶片、贴图、挂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叫做明明,他想和我们班的同学交朋友,所以他邀请我们去他家玩,你们愿不愿意去呀?其实他家就在我们书上,大家翻开书89页,看看明明家有什么东西?小组讨论一下再发言。 二、识字 1、出示幻灯片,大家说说明明家有什么东西?但老师有一个要求,就是要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事物,有鸭子、鸟、黄牛、猫、苹果、红枣、桃子,出示这些事物的图片)。 2、师:你们都会说了,但会不会认这些字呢,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生字卡片)

3、打出没有拼音的生字“黄牛”“花猫”“鸭子”“小鸟”等等。 4、玩拔萝卜的游戏。把“黄”“猫”“杏”“桃”“苹”“红”等。 5、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组词,或以前学过的字组合而成,熟字相加,熟字加偏旁等等,如杏,是木口杏) 三、读课文 1、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不认识的字。(投影) 2、巩固文中生字“边、多、少、群、颗、堆”。()扩展数量词的运用。 3、拍手读课文。全班读,小组比赛读。 4、男女赛读课文。(男一句,女一句对比读) 5、游戏:找朋友,扑克游戏,一头黄牛…… 四、认字,“我会写” “牛”“羊”“小”“少” 对比“牛”和“羊”的笔画的相同点,“小”和“少”的相同点。小加一撇就是少。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一比组词

怒(怒放)(发怒)(怒吼)吼(吼叫)(吼声)(狂风怒吼)脂(脂肪)(油脂)(脂粉) 努(努力)恕(饶恕)孔(面孔)扎(包扎)指(指挥)蜡(蜡烛)腊(腊月) 拭(擦拭)(拭泪)(拭目以待)餐(餐具)(餐巾)(餐厅)划huá(划船)(划拳)(划算) 试(考试)(测试)式(公式)食(食品)(食物)huà (计划)(规划) 晌(晌午)(半晌)辣(辣椒)(狠辣)(火辣辣)渗(渗透)(渗出)(渗入) 响(响声)(响动)赖(赖皮)(无赖)惨(悲惨)(惨淡)(惨痛) 挣zhēng (挣扎)番(一番)(番茄)(番号)埋mái(埋没)(埋伏)(埋藏)Zhèng(挣钱)(挣脱)翻(翻身)(翻地)(翻书)mán (埋怨) 刷(刷洗)(刷子)(粉刷)测(测试)(推测)(检测)详(详细)(详实)(详尽) 据(根据)(依据)(据说)侧(侧面)(侧身)(旁侧)祥(吉祥)(祥福) 琥(琥珀)珀(琥珀)嗡(嗡嗡)俯(俯身)(俯冲)(俯视)扎zhá(挣扎)zhā(扎根)(扎实)虎(老虎)柏(柏树)翁(老翁)附(附近)府(官府)zā(包扎)(扎辫子)(扎紧) 澎(澎湃)湃(澎湃) 膨(膨胀)拜(拜年)

笨(笨重)(笨鸟先飞)(笨手笨脚)钝(迟钝)(愚钝)(钝角)谈(谈话)(交谈)(谈心)(谈天说地)本(本来)(本事)纯(纯净)(纯洁)淡(淡水)(冷淡)(淡漠) 鸽(鸽子)(白鸽)(信鸽)毫(毫毛)(毫厘)(丝毫)(明察秋毫)末(末尾)(末梢)(细枝末节)鸣(鸣叫)(鸟鸣)(长鸣)豪(自豪)(豪华)(豪宅)抹(涂抹)(抹杀) 描(描写)(描画)(描述)隧(隧道)(隧洞)态(态度)(体态)(仪态)(心态) 瞄(瞄见)(瞄准)随(随便)(跟随)念(想念)(思念)(怀念) 吨(吨位)(一吨)斤(斤两)(斤斤计较)膨(膨胀)(膨大)(膨化) 顿(停顿)(顿时)斥(斥责)(训斥)澎(澎湃) 肢(四肢)(肢体)(上肢)翼(羽翼)(机翼)(小心翼翼)辟(开辟)(精辟)(辟谣) 技(技术)(科技)(技艺)暴(暴躁)(暴雨)僻(偏僻)(僻静)避(避免) 仅(不仅)(仅有)(仅仅)衍(衍变)(衍生)(繁衍)颅(头颅)(颅骨) 叹(叹气)(惊叹)衡(平衡)(衡量)庐(茅庐)(庐山) 捷(敏捷)(迅捷)(捷报)(捷足先登)栖(栖息)(栖身)(两栖)崭(崭新)(崭露头角) 睫(睫毛)(迫在眉睫)牺(牺牲)渐(逐渐)(渐渐)

◇ 比一比 (2)

____◇比一比____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用辨证的观点来看问题,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较。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5个。 3、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德育渗透)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懂得大小、多少是在比较中确定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游戏激趣引入 1、做一个关于反方向游戏,激趣引入。 1、生听口令做游戏,产生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在观察中比较意思相反的词 1、初步学习比较。让学生观察自己身上的重要器官“手、足”,有什么相同与不 同。 2、指名说说,教师补充说明。 3、充分观察,多角度比较。让两位学生站上讲台,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看谁观察最仔细,找出的不同点最多。 4、生观察,自由发言。 5、教师小结。 6、学习句子:哥哥高,弟弟矮。学习从不同方面去比,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7、在比较中渗透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 8、用各种事物相比较。用上投影片。 9、学习句子:太阳大,地球小。 10、教师小结:大小的意思是相反的,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不是固定不变

的。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游戏一: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生说出它的反义词。(做游戏,在游戏中巩固所 学习的知识。) 2、游戏二:生做一问一答的游戏。 3、看书上的“描描写写”,说说自己的小发现。 看所学的生字,认识新笔画,说说自己的小发现。 4、教师示范写长、足字,认识新笔画“竖提”。(看教师示范,自己作业。) 5、作业:读生字5 遍。回家比较家中物品的大小、多少等。 板书: 比一比 从个头上看:一高一矮从体型上看:一胖一瘦 从年龄上看:一大一小从肤色上看:一黑一白 从所站的位置上看:一左一右 课后小结: 安全提示:禁止同学们攀爬二楼、三楼的护栏,以防摔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