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华体系

合集下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体系的瓦解:




1、1927年,“东方会议”,《对华政策纲要》 2、1928年,“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 3、1931.9.18侵占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公然 使用武力破坏凡-华体系; 4、1932日本占领东北,入侵华北,使华盛顿会议关于 《九国公约》遭到残蹋; 5、1933.3.27日本退出国联,又单独废除了《五国条约》 和《伦敦海军条约》至此,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6、1936.8“五相会议”中军部法西斯独裁的最终确立, 亚洲策源地最终形成。
凡尔赛体系的瓦解:





希特勒冒险的手段在西方的“宽容”态度下明目张胆的破坏过程 1.1932年,德国宣布停止支付赔款; 2.1933.10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联,纳粹德国由秘密扩军转 向公开扩军; 3.1924.1.26《德波互不侵犯条约》,从此协约国在一战后精心组 建起来的欧洲安全体系打开一个缺口; 4.1935.3.16重新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 造军舰,德国单方面撕毁《凡尔赛条约》的有关军事条款; 5.1935.6.18《英的海军协定》使德国从新武装合法化,英德双方 共同破坏了凡尔赛体系; 6.1936.3.7纵容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凡尔赛彻底解体; 7.1938.3年,纵容德国吞并奥地利; 8.1938.9.30《慕尼黑协定》; 9.1939年,突然袭击波兰,二战正式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 底崩溃。
经济力量的增长
赔款问题:根本超过了德国的支付能力,德国虽然被迫接受赔款, 但抱着履行 它, 就是要证明它无法履行的策略, 并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消极对待赔款。 鲁尔危机(1923)证明凡尔赛条约中关于削弱德国的政策是行不通的, 要 想解决赔款问题, 必须先使德国的经济生活正常化。 道威斯计划(1924.4.9): 其一, 以向德国提供大量贷款的方式, 变削弱 德国的政策为复兴德国的方针; 其二, 不规定赔款的总数, 使德国的赔款负 担大大减轻, 这两方面都有利于德国的经济发展。 杨格计划(1929.6):德国享有充分的财政自治权,进一步放宽了对德 国的限制。 《延债宣言》 (1931); 《洛桑协定》 (1932.7.9) :大大减少赔款额,但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完 全否决了德国的赔款义务,从此赔款问题不了了之。 《约翰逊债务拖欠法》( 1934.4 ):标志一战后的赔款问题和展债问题 结束。

试述凡华体系的形成和内容以及意义

试述凡华体系的形成和内容以及意义

试述凡华体系的形成和内容
一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列强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凡华体系对一战后进行了调整。

凡尔赛体系:战胜国代表云集法国巴黎召开关于结束战争和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和平会议。

会议上讨论了对德和约问题、山东等问题。

随后列强签订《凡尔赛合约》,建立了国际联盟和签订了对德协议,由这些条约构成的新的体系称为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孕育了帝国主义之间冲突的新起点,存在德国对合约不满等问题。

《凡尔赛和约》深深印有美国痕迹,但美国最终退出导致了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固。

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在亚太以及远东地区矛盾加剧,美国虽然退出了凡尔赛体系,但却没有放弃自己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为了建立亚太地区秩序,英美等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并通过了《四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最后建立起来的华盛顿体系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实力,该体系是对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也代表了一战中战胜国的利益,是战胜国瓜分世界的继续,也是根据列强在远东地区的实力对其秩序的重新规划。

该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一战后国际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安排,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建立起来。

华盛顿体系建立后,但英美日矛盾不可调和,为太平洋战争埋下伏笔。

(意义)
凡华体系构成了国际关系历史上一个特殊转化的时期,该体系的目标是防止世界大战再起,但它根本没有起到这个作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动摇了该体系的根基,学者把这段时期冠以“二十年危机”。

凡华体系

凡华体系

华盛顿体系
亚、 亚、
华 盛 顿 体 系
:
体系
想一想, 想一想,他们为 什么这么说? 什么这么说? 列宁说: 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 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年的休战! “这不是和平,这是 年的休战!” 1.假设猜想 假设猜想 假如你是德国人,你是如何看待《凡尔赛和约》 假如你是德国人,你是如何看待《凡尔赛和约》的?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假如你是日本人,你认为日本收获最大吗? 假如你是日本人,你认为日本收获最大吗?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假如你是中国人,你对巴黎和会作出的决定满意吗? 假如你是中国人,你对巴黎和会作出的决定满意吗? •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2.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西亚、 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 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 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
凡尔赛宫是世 界十大宫殿建筑之一。 界十大宫殿建筑之一。 它见证了欧洲两个大 国之间48年的恩怨 国之间48年的恩怨 情仇。 情仇。 在凡尔赛宫 镜厅发生过富有戏剧 镜厅发生过富有戏剧 性的两个事件: 性的两个事件: 1871年 1871年,普法战争 后,德国威廉一世宣 布称帝;1919年 布称帝;1919年, 德国战败, 德国战败, 在《凡尔 赛和约》上签字。 赛和约》上签字。

凡华体系

凡华体系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的主要原则: 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 土和行政的完整;
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 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如何评价华盛顿体系

确定亚太地区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
加剧了矛盾:
英国的世界霸权受到美国的挑战 日本的利益受损

一战后国际政治新格局
巴黎和会
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
归还波兰的地区 麦莫尔地区
“屈辱的和约象一把利剑刺 伤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情感,也埋 下了下一次战争的伏笔” 德国反对巴黎和会的漫画
并入波兰
1914年8月以前的 奥地利 并入罗马尼亚
并 入 意 大 利


美国不能为盟国的秘密条约而作战,为 他们瓜分世界的目的而作战,美国强大的 经济力量必须使盟国屈服于他的压力之下, 从而接受美国的方案。 ——威尔逊(1917年)
《凡尔赛和约》





巴 赛
和 约











和约约ຫໍສະໝຸດ 约约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福熙 两种社会制度矛盾
调整了欧洲及中东的政治格局 隐含着很多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国际联盟(LN)


时间:1920年1月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 主导国:英、法 主要机构:国联大会、理事会、秘书处
常任理事国:英法(美)日意(德苏)
理事会 非常任理事国:一年改选一次
如何评价国际联盟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和平政治组织

凡华体系

凡华体系
影 响
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维护了战后的 相对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
激起了新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
《福煦车厢》——— 它曾作为一战中协约国法国元帅福煦的活动指部,也是一 战末期法德签订停战协定,德国正式投降的地方。 二战中,希特勒又用它作为德法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投降 的地方。后来,希特勒战败自杀前,下令烧了这两列车。
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华盛顿体系
《九国公约》引文: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 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 力巩固之政府; (三) 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 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第三条 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之原则,更为有效起 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 谋取: ……
二、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 统治新秩序
比较两个会议
不同点 • 巴黎和会是战胜国惩治 战败国的会议;
• 华盛顿会议是战胜国之 间相互协调的会议; • 两会确立秩序的地域不 同 • • • 相同点 目的:都是战后调整列 强关系和重新瓜分世界 的会议; 性质:都是帝国主义大 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 会议; 都是大国操纵,都有英 美; 都是暂时协调矛盾,又 埋下隐患; 都损害中国主权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 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 总数。 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华体系

凡华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从“欧洲中心”到“全球政治时代欧洲的全球地位是从16世纪以来逐渐确立起来的,到19世纪达到颠峰,一战后急剧衰落。

“美国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之中的决定性阶段。

”(巴勒克拉夫)美国在对战争的结果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及通过参战介入欧洲和世界政治事务,就突出地说明了欧洲人已经没有能力在一个变化了的世界中解决它们自己的问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巴黎和会(1919年初) 1、巴黎和会的召开2、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意图3、《凡尔赛和约》的签定4、凡尔赛体系的形成二、国际联盟的成立(1920年初)三、华盛顿会议(1921-1922)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1月18日地点巴黎凡尔赛宫参会国27国(包括中国)三巨头法克里孟梭英劳合〃乔治美威尔逊2、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意图综合:⑴美国的目的: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⑵英国的目的: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他的殖民地以保持自己的海上霸权和继续扩大殖民地。

为制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而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⑶法国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除收回失地外还要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⑷意大利的目的:扩大领土⑸日本的目的:要求把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巩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签订1919年6月在凡尔赛宫签订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内容疆界问题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协约国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5年,莱茵河西岸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不得设防奥地利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不得合并波兰承认波兰独立,归还波兰的领土赔款问题支付大量赔款通过疆界问题可以看出和约对德国西部与东部的规定明显不同(西部限制严格),这是为什么?意味着什么?西部距英法近,严格限制是为确保英法安全;和约对保证东部国家的安全未做任何规定,这意味着将来德国可以向东侵略扩张。

国际格局演变:凡华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国际格局演变:凡华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三.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 世界两极格局形成 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 欧洲一分为二,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 制。 3.德国一分为二 德国一分为二,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 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相同点: 相同点:
界 战 ① ② 过 系 会议 势 围 界 图,从 ③ 国 现, 内 国实 对 变 , ④ 随 国 长 系 建 则, 划 国际 系 现 战 各 国强国
多极化格局
国际关系中的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国际关系中的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要表现为: 大批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政治舞台, 要表现为:①大批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改变了 少数大国控制联合国的状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纪70年代以来, 少数大国控制联合国的状况。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 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 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资本主 义阵营内部形成美国、日本、西欧之间三足鼎立的局面。 义阵营内部形成美国、日本、
1946 3 , 国 共 说, 称铁 。 丘 国 说。这 认为 顿发 开 苏、 战
3.“杜鲁门主义” 3.“杜鲁门主义”出台 杜鲁门主义
括: 1947 3 12 , 国 “ 鲁门 义” ,内 括: 共产 义,干 别国内 ,加紧控 共产 国家 纲领
4.两大军事组织成立
公约组织 ① 1949 4 4 , 公约组织 ,简称 约组 发达国家 织 约, 国与 欧、 发达国家为实现 卫 团组织。 协 建 个国际军 团组织。 约拥 规 队, 军 。这 资 义阵 营 军 实现战 标。 ② 1955 5 14 ,华 条约组织 ,简称华约组织 华约, 公约组织 华约, 东欧 会 义阵营为对 公约组织 军 。

凡华体系知识点总结

凡华体系知识点总结

凡华体系知识点总结凡华体系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教育理念、文化观念、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核心观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凡华体系,并从中汲取理念和经验,为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启示。

1. 教育理念凡华体系的教育理念突出“全面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一理念旨在强调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强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培养。

在凡华体系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对个体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全面培养,致力于将每个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道德的人才。

2. 文化观念凡华体系秉持“民族精神,文化自信”为核心,主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凡华体系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应当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同时,凡华体系也呼吁人们要有自信,自信自己的文化传统,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自信自己的历史和现实,自信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3. 人才培养凡华体系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为人才培养的综合要求。

强调要培养具有道德、智力、身体、审美和劳动方面的全面素质的人才。

凡华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社会发展凡华体系的社会发展观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强调文化的建设与传承,提倡对社会负责与承担社会责任。

凡华体系认为,教育不仅是培养个体的能力,更是要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凡华体系中,社会发展需要有负责任的人才从根本上推动,也需要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不断涌现。

5. 教育改革凡华体系主张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创新人才,要突出全面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推动教育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凡华体系认为,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理念上的变革,是对教育目标与价值观念的重新审视与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老谋深算,
能言善辩。被称为“狡猾的狐狸”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78岁高龄, 政治手段狠毒,发言咄咄逼人, 外号“老虎总理” 美国总统威尔逊。博学多才, 工于辞令,手拿十四点原则, 人称“百灵鸟”
时间: 1919年1月18日 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参与国:一战战胜国(27个) 操纵国:英、法、美
3.巴黎和会上
处理德国问题的争夺
★阅读P27材料:在处置德国问题上法、英各有何方案?对此英法 又存在哪些一致性,它们之间的分歧又是什么?美国对处置德国提 出怎样的方案?原因是什么?三国对德问题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法国:严厉制裁、肢解德国。 原因:对德长期的心理恐惧;经济上打击德国,增强自身实力;称霸欧洲。
反映的矛盾:英法争夺欧洲,美日争夺远东、英美争夺世界
时间: 1919年1月18日 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参与国:一战战胜国(27个) 操纵国:英、法、美 美: 巴黎 确立 : 凡 主要与会国的企图 英: 和会 尔 法: 赛 日:
体 构成 系
评价
如何处理德国 讨论的主要问题 中国山东问题
签订的条约 性质
评价 世界和平和加强国际协调合作起一定作用②盟约体现宗旨具有进步性,它 组织形式开创国际合作新形式,为二战后联合国的处理积累了经验。③在 战后恢复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发挥一定作用。
巴黎 确立 : 凡 和会 尔
赛 体 构成 系
美: 英: 主要与会国的企图 日本代表牧野——对涉及东亚 法: 日: 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
欧洲事务漠不关心。 (“沉默的小伙伴”) 评价
考点点拨 2、 巴黎和会五大国的意图、矛盾及结果 (1)共同意图:追求霸权基础上的和平,力图根据自己利益 重建战后新国际秩序,削弱德国 (2)五大国重新分割世界的意图: 国家 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山东问题的由来和山东问题的实质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界地, “二十一条”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特权; 实质是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产 物。 材料二: “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 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顾维均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失去山东”的原因。
(3)国际关系
3.民族解放 运动
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国家民族解放运 动发展为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埃塞 俄比亚抗意斗争、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第一部分
国际关系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拨1:巴黎和会
考点点拨
提“十四点计划”攫取世界领导权
结果
与英法等矛盾,未能实现

英 巩固英国殖民帝国的优势;保护在东 取得原德国一系列的殖民地,
法 意 日
亚利益;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既要削 抑制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要求, 抵制美国争霸攻势,基本实现 弱德国,又要防止法国称霸) 预期目标 收回阿、洛,取得萨尔煤矿15年开 一复仇,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采权,取得一些原德国的殖民地, 二重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但过分削弱德国的企图未实现 要求承诺协约国战前秘密协定,获 一无所获,愤然离开 得非洲殖民地。 一战中获得的利益合法化(中国山 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东、太平洋岛屿)
两次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1919年——1939年)
近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国际格局(国际体系) 维也纳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 存在时间 拿破仑战争后 一战后 二战后 苏联解体后
1919—1939年的世界:从和平走向战争
以1929年大危机爆发为界,20年代为资本主义经济复苏,政局相 对稳固、国际关系相对稳定,从战争走向稳定;30年代为资本主义经 济、政治大危机时期,从大危机、大动荡走向世界大战。
4.巴黎和会上列强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相互勾结
材料一: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 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 后果加以改。 ———顾维钧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的外交愿望是什么?
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 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权利 。
1、巴黎和会召开背景、目的、参加国及操纵国、性质、结果
背景 ①战后和平主义思想盛行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③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 ④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 目的: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瓜分战利品,建立国际新秩序 参加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操纵国: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法军元帅福煦
考点一、凡尔赛体系(1919-1939)
建立 构成
考点解读
巴黎和会(1919、1-6) 《凡尔赛条约》及其他诸条约
含义 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缔结和约,确定了战后在 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进步性: (1)维持一个相对和平国际环境,有利于战后各国经济 恢复和发展;(2)确定了民族自决原则,一些国家独立(匈牙利、 评价 捷克等)(3)会议形式解决争端,有利于维护和平。 认识 局限性:(1)性质:以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战败国,宰割弱小 民族基础上,确立帝国主义在欧、中东和非洲统治新秩序; (2)结果:体现大国强权政治,各种不同矛盾继续存在,使得战 后和平具有短暂性和不稳定性
1.社会主义
(1)总特征 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政治与经济 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 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
2.资本主义
(1)经济 (2)政治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30年代发生大危机,战 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干预经济开始 从战后初期动荡,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危 机加剧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造成世界局势紧张与动荡。帝国主义 政治发展不平衡,表现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法西斯主义斗争。 凡—华体系建立----调整----崩溃 法西斯主义横行;绥靖主义推行。
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英美在争夺霸权的斗争中都需要拉拢日本。 实质: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宰割弱小民族,强权政治,以强凌弱。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外交努力的看法?
据理力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值得肯定。 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外交,实力是外交的后盾。
占 重划德国疆界(东部、西 领 部、南部、北部) 15 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 年
限制军备,保留一定武装
限制 …不得实行…不得拥 有…莱茵河东岸… 总数未达成一致,先赔偿价 值200亿马克的物资,并承 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
赔款
《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 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 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考点二、国际联盟
考点解读
建立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提出。 1920.1盟约正式生效,国联成立,总部日内 构成 瓦 国联大会、行政院、秘书处(全体一致原则)。1919年23个后增加到42 个,英法操纵,苏俄和战败国被排除在外,美国受孤立主义影响未加入
盟约:①“维护和平”的原则(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 际的和平与安全”,声称要裁军,制裁侵略) 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评价(1)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英法控制下的 盟约 维系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及其 (2)积极作用①反映世界人民的愿望,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对维护
实质:争夺欧洲霸权。反映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的关系。
波兰走 廊
阿尔萨 斯和洛 林
萨尔区
波兰独立 捷克斯洛 伐克独立
减少13%领土和10%人口 !
奥地利
比较P30欧洲一战前后地图,指出欧洲国家版图在一战后有何明显的 变化,简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变化(1)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匈牙利独立 奥匈帝国原属地上 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 (2)波兰重新建国 (3)巴尔干出现南斯拉夫王国 (4)奥斯曼土耳其在欧洲领土大部分丧失 (5)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原因(1)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四大帝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波兰 (2)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等系列条约制裁同盟国, (3) 一定程度上承认民族自决原则 捷克斯洛伐克 影响(1)导致中东欧的国际格局改变。 奥地利 匈牙利 (2)版图变化带来领土与民族纠纷。帝国主义在对中东欧地区的战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败国和新兴国家的领土安排,更多的目的是如何削弱战败国和如何实现 劳合· 乔治曾评论说:“德国人民已经无疑地证明,他们是世界上最 斯洛文尼亚王国 自己在这一地区政治利益之间的相互平衡。所以,给这些国家造成了一 有活力和力量的民族之一,但他们竟然被许多小国所包围,而这些小 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情况。这就必然会造成这些国家间无休止 国中,许多国家的人民过去从来没有组织过一个稳固的政府,他们每 的民族与领土争端。这种争端,要么会引发地区战争,要么会给某个大 个国家却都拥有人数众多的德国人,而这些德国人吵闹着要和自己的 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借口。从后来的事实上看,希特勒就是利用了苏台 祖国合并,我想象不出还会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能成为将来产生战争 德问题和但泽问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的理由了。”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导致 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 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 帝国主义国家与殖半殖之间的矛盾 ①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 中国、土耳其②“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使民族运动高涨) 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 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决原则, 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后来的侵略提供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