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中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为了推进马铃薯产业的开发,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水平,以下是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
1.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科研力度,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虫、适应性和产量。
加强对马铃薯种植、管理、保鲜、加工等领域的研究,提高产业链的效益。
2. 建立健全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和实施马铃薯生产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机制。
提高马铃薯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
3.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济组织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综合效益。
建立马铃薯产业合作联盟,推动产、供、销一体化合作,提高马铃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增强农民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培训和示范,提高农民种植马铃薯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增强其种植主体能力。
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途径参与马铃薯产业化经营。
5. 加强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深入挖掘马铃薯产品的市场需求,开拓国内外销售渠道,推动马铃薯产品的品牌建设。
通过市场调查和宣传推广,提高马铃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6.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包括加大财政投入,给予税收优惠,优化农业信贷政策,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支持措施。
通过以上指导意见,我们可以推进马铃薯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提高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效益化。
同时,还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冬马铃薯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

冬马铃薯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
当前,云南省玉龙县石鼓等江边河谷区的冬早马铃薯已进入发株期,部分已现蕾,拉市乡水果套马铃薯生产区正处于幼苗期。
为改变以往农户重播种轻管理的生产习惯,使我县冬早马铃薯生产水平上一新台阶,特提出如下生产管理措施
一、追肥
我县冬马薯大多采用地膜覆盖,播种时将所有肥料做基肥一次性施入,基本不再追肥。
这样,容易出现出苗时发生烧苗,而中、后期又出现脱肥、早衰的现象。
江边河谷区不保肥的砂壤田尤为突出。
所以,在有条件灌溉的地方,要留一部份肥料做追肥。
视苗情尽早追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现蕾前要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一般以氮肥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
开花后可用0.2%0.4%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如果植株生长过旺,可喷施0.1%矮壮素或50100ppm的多效唑溶液,以防止植株倒伏,确保高产稳产。
二、灌溉
虽然马铃薯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也是需水较多的作物。
有条件的应早灌苗水,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是马铃薯一生中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需水量最多。
要保证12次的灌水,要注意浅灌,最好不要使水漫过垄面,以免土壤板结。
三、及时收获
收获前1015天应停止灌水,以促使薯皮老化,有利于收获和贮藏。
选晴天及时收获上市。
全国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全国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民对马铃薯作为主要粮食作物需求的增加,马铃薯生产技术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全国马铃薯生产技术的指导意见进行阐述。
一、土壤改良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对土壤的要求较高。
在选择土地时,应优先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耕地。
酸性土壤需要进行石灰调酸,保持土壤的中性或微碱性环境。
土壤中充足的有机质能够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肥力,因此在种植前应进行充分的有机肥施用,并注意有机肥的分解期与种植期的合理搭配。
二、良种选育良好的种子是成功种植马铃薯的关键。
目前,有许多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在选育和选种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对主要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品种,并留意其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特点。
三、合理的施肥马铃薯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因此施肥对于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至关重要。
在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
一般而言,对于施肥的要求包括底肥和追肥。
底肥要求提前进行,在播种前施入,提供马铃薯种薯的初期养分需求。
追肥主要在马铃薯生长期进行,根据生长期的不同需要,可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
四、合理的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的病虫害较多,对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
在防治病虫害时,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轮作、间套作、灭菌种薯、喷洒农药等。
同时,要定期巡视田间,随时观察病虫害的存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五、合理的灌溉管理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良好的灌溉管理可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在灌溉前应充分考虑土壤及天气条件,避免过量或不足的灌溉造成浪费与缺水。
合理的陆地灌溉方法可以选择滴灌和喷灌,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水分利用率。
六、合理的田间管理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包括及时除草、松土、中耕等措施。
及时的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马铃薯的竞争,提高产量。
松土和中耕有利于改善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马铃薯根系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七、正确的收获和储藏马铃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收获,可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全国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全国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食用作物之一,其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制定一份全国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对于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推动马铃薯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品种选择1. 针对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推荐适宜的马铃薯品种,包括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以满足不同季节的种植需求。
2. 强调选用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的优质品种,鼓励农民采用优良杂交种和新品种,提高种植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
二、土壤准备1. 合理选择土壤,推荐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层肥沃的地块进行种植。
2. 增加土壤肥力,推广有机肥和绿肥的利用,避免单一施肥,提倡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的施肥模式。
三、种植管理1. 栽培技术方面,提倡规范的密植栽培,建议采用板栽或穴插方式进行种植,以促进土壤保水和保肥。
2. 加强病虫害防治,推广安全、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
四、田间管理1. 强调及时的中耕、松土和除草工作,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减少杂草对马铃薯的影响。
2. 提倡科学施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五、收获与储存1. 合理安排收获时间,提倡在马铃薯进入成熟期后进行收获,减少因过早或过迟收获而造成的损失。
2. 加强储藏管理,鼓励采用科学的储藏技术,如通风储存和冷藏储存等,减少马铃薯在储存过程中的病虫害损失。
六、推广指导1. 加强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2. 支持科研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工作,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七、产业发展1. 支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民参与马铃薯深加工和产品开发,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益的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 加强产销对接,促进马铃薯产地和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整合,优化产业链,提高产销效益。
冷棚马铃薯中后期管理

冷棚马铃薯温度管理原则和措施
原则
根据马铃薯生长适宜温度范围,结合冷棚内温度变化规律,通过调节冷棚通风量、通风时间等措施, 使冷棚内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促进马铃薯正常生长。
措施
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通过适时通风、合理控制通风口大小、通风时间等措施调节冷棚内温度。同时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冷棚管理措施,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马铃薯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冷棚马铃薯中后期管理
2023-11-06
目录
• 引言 • 冷棚马铃薯中后期生长发育特点 • 冷棚马铃薯中后期水分管理 • 冷棚马铃薯中后期养分管理 • 冷棚马铃薯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 冷棚马铃薯中后期温度管理 • 冷棚马铃薯中后期光照管理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意义
冷棚马铃薯种植技术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高效种 植模式,主要用于解决季节和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这 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增加农民 的收入。
在国外,冷棚马铃薯中后期管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和应用。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外的管理更加注重生态和环 保,如采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等。同时,一些新的管理 措施和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如智能农业、基因工程等。
02
冷棚马铃薯中后期生长发 育特点
马铃薯生长阶段概述
幼苗期
从出苗到现蕾,是马铃薯的营 养生长阶段,以根系发育为主 。
03
冷棚马铃薯中后期水分管 理
马铃薯需水规律
马铃薯生长需水量因生长阶段和气候条 件而异。
开花至成熟阶段,马铃薯需水量逐渐减 少,土壤湿度可适当降低。
现蕾至开花阶段,马铃薯需水量达到高 峰,土壤湿度应保持较高水平。
马铃薯中后期管理应做好四点

马铃薯中后期管理应做好四点汇报人:2023-12-02CATALOGUE目录•做好病虫害防治•做好水肥管理•做好中耕除草•做好收获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晚疫病是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可导致马铃薯叶片和块茎腐烂,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防治晚疫病需要提前预防,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甲霜灵、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并注意控制喷药间隔时间和浓度。
喷药时需均匀喷洒叶面和叶背,并注意避免在阴雨天气进行喷药。
防治病毒病需选用无病毒种薯,并在生长期间及时防治蚜虫等传播媒介。
对于已经感染病毒病的植株,需要及时拔除并销毁,以避免病毒病的扩散和传播。
马铃薯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可导致马铃薯植株矮化、畸形、叶片斑驳等症状。
虫害防治做好水肥管理浇水频率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确定浇水的频率。
一般来说,每隔7-10天浇水一次,但具体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浇水原则在干旱和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应确保马铃薯得到充足的水分。
在多雨的季节,应注意排水,以避免土壤水分过多导致马铃薯腐烂。
浇水方法采用喷灌或滴灌方法,以保持土壤湿润,并减少水分蒸发。
施肥量施肥方法做好中耕除草疏松土壤中耕可以去除表层的杂草,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干旱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保持土壤水分促进根系生长防止病害传播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养分争夺做好收获管理0102影响马铃薯质量和储存。
马铃薯收获后,应进行晾晒、整理,去除杂质和不良薯块。
根据销售需求和运输距离,选择合适的包装和运输方式。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防虫和防霉变等措施,以保证马铃薯的质量和安全。
储存运感谢观看。
马铃薯中后期怎样管理

马铃薯中后期怎样管理马铃薯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长,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生长时期对环境和管理有着不同的要求。
中后期管理是农户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进行操作。
本文将介绍马铃薯中后期的管理方法。
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松散并具有一定透气性:马铃薯生长较快,需要充足的氧气,所以在中后期的土壤管理中,应注意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通透性,可以通过松土、松筛和施用有机肥料来达到目的。
•控制土壤水分:马铃薯是高蒸散作物,中后期要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保证土壤湿润,同时要避免积水,以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
•施用有机肥料:在中后期管理中,适当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品质,同时也有利于土壤的改良和保持。
有机肥料可以通过覆盖秸秆、施肥浇水等方式来实现。
病虫害管理病虫害是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后期要加强病虫害预防和控制。
•预防虫害:中后期可通过机械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方式,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机械措施包括用黄色粘虫板降低蚜虫和吸引危险昆虫,化学措施包括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生物措施包括使用天敌和其他有益昆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预防病害:马铃薯病害比较常见,中后期要加强病害预防。
可以使用杀菌剂、生物制剂等化学药剂来处理病害,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病害的防范工作,比如在种植季节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环境、及时采摘病变的叶片等。
防治倒伏马铃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很容易出现倒伏现象,影响产量和品质。
•定期锄茬:中后期应定期锄茬,保持土壤周围干燥,减轻坑的湿度,从根源上减少潮湿的土壤对马铃薯根茎的影响,减轻根茎的水分吸收压力,避免倒伏。
•支架支撑:在中后期,可以使用支架方式来支撑马铃薯,减轻根茎的重量,避免倒伏。
•喷洒生长调节剂:在中后期,可以喷洒生长调节剂,增加茎秆的粗脆度和柔韧度,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避免倒伏。
剪除顶芽中后期马铃薯的生长速度较快,容易形成多余的侧芽和顶芽,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冷棚中后期管理技术蔬菜,栽培技术

马铃薯冷棚中后期管理技术蔬菜,栽培技术马铃薯的中后期是指从现蕾到收获的阶段。
马铃薯现蕾时,也正是处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分水岭,也是马铃薯获得高产最关键的时期。
要想获得高产,就要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管理。
1.调节棚内温度。
棚温过高会导致秧苗徒长,不利于薯块的生长。
当马铃薯花絮出现萎蔫或枯死现象时,这是棚温过高的表现。
应将棚内风口打开使棚内温度降下来20℃左右为宜。
对于徒长旺盛秧苗,建议15克禾丰硼+80克磷钾动力+15克矮壮素或6克碧护+30克硼肥+40克磷酸二氢钾兑一桶水进行喷雾,连续2-3次,间隔5-7天为宜。
管理的误区:切记不可盲目的将秧苗整枝摘叶,这样虽然达到了通风透光的作用,却减少了光合利用率,造成减产10%-30%的产量。
2.中耕培土。
薯块正处于生长盛期,起垄的土过少或垄过于窄将导致薯块一膨大就会见光,遇阳光便会变绿不生长。
这样不仅产量降低还会降低薯块的品质,影响经济效益。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进行中耕培土。
3.水肥管理。
当薯块到核桃大小(即开花盛期)时,是决定薯块快速膨大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更是需要水肥最多的时候。
此时要每亩随水冲施200克果蔬钙肥+硝酸钾10公斤,连续2-3次,间隔5-7天为宜。
在马铃薯收获前7天左右,停止浇水,以利于薯块的完全成熟,以利于储存。
4.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以早疫病、青枯病、疮痂病和晚疫病为主。
对于晚疫病可用600倍液的大生或600倍液的克露进行防治。
5.及时收获。
当地上部50%叶茎出现枯黄至枯死时,薯皮已经完全木栓化,薯块已经达到生理成熟期,此时要及时收获,晾晒储存或出售。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中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目前马铃薯生长进入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也是需水、需肥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确保马铃薯稳产高产十分重要。
根据当前我省马铃薯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田间管理工作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中耕除草
随着马铃薯的生长,田间杂草也迅速生长,与马铃薯争夺田间营养,特别是没有覆膜的田块,这一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
我省马铃薯的田间杂草主要有田旋花、灰条、苦苣、刺儿菜及禾本科杂草,可采用人工拔除。
必要时可用杜邦宝成25%干悬浮剂进行防治,每亩用25%的杜邦宝成干悬浮剂5~7.5 克兑水30~40公斤,同时加入0.2%的中性洗衣粉或洗洁精,进行田间茎叶喷雾施药,对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十分有效。
二、追肥松土
马铃薯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特别是需钾较多,氮:磷:钾的比例为4:8:12,要通过测土进行配方施肥。
在旱作区,要结合松土,培土起垄,免耕栽培的要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灌溉马铃薯在膜上及时覆土,防止烧苗,在苗高20厘米左右,进行二次覆土,防止薯块露出见光变绿。
松土时要注意不要把地膜破坏。
在松土时可以同时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 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公斤、钾肥10公斤或草木灰150公斤。
现蕾开花期视其生长情况再进行第二次追肥。
生
长后期亩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60-75公斤,进行根外追肥。
三、合理灌水、抗旱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在马铃薯开花期、块茎膨大期灌水3-4次,注意顺垄灌水,防止大水漫灌,做到灌水不漫垄,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60%~80%,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浇水,块茎膨大期是需水关键期不能缺水。
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
在旱作区,有的地方旱情持续,为了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要对干旱导致萎蔫的地块,采用人工挑水灌苗,或用积雨窖水浇灌,以缓和旱情。
四、叶面喷肥,化学调控
适时观察,花前有无徒长现象,如有徒长,可喷施多效唑500mg/L 等进行调控,在块茎膨大期叶面喷土豆膨大素,有利于块茎的膨大,增加产量。
五、做好病虫害防治
我省各地病害发生的时期、种类有一定差异,但主要病害基本一致。
不外乎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花叶病毒病、卷叶病,青枯病、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黑痣病等,要及时进行防治。
1、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发生,如气候干旱还会推迟。
这时要注意观察,发现中心病株连根和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病穴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甲霜灵锰锌或克露等药剂进行封锁控制,隔10天再喷1次。
7月下旬
-8月, 要普遍开始防治一次,每亩每次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20克、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80%必得利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等100克,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
视降雨和空气湿度情况每隔7~10天防治一次。
可交替喷施甲氨基丙酸脂类化合物(25%阿米西达亩用量30~40毫升,兑水50公斤),第二次喷施800倍液的72.2%霜霉威(普力克),第三次视情况可喷施银发利(亩用量60~75毫升兑水50公斤)或者53%金雷多米尔(亩用量100~150克)等,一般三次即可。
2、其他病害防治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万单位(相当于20克)兑水50~70公斤,喷雾预防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用银法利亩60~75毫升兑水50~70公斤,25%阿米西达亩30-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施,除防治晚疫病外,还可以兼防青枯病、环腐病、早疫病等主要病害。
3、虫害防治在发现有虫害的时候,每亩用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20克,或20%的氰戊菊酯乳油10毫升~25毫升等,兑水50~70公斤,喷雾防治,交替使用。
可以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
地下害虫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发生严重的田块,可以在松土时用1%敌百虫3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于垄沟翻土亩。
苗期如发生虫害,也可用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溶液灌根,每株50毫升~100毫升,也可以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公斤。
用0.38%苦参碱乳油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
可以防治金
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
六、适时收获
马铃薯生长期约120天左右,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成熟期,要结合当地气候和惯例,当地上部茎叶基本枯黄、块茎容易分离时,选晴天收获,尽量减少创伤,防止窖藏期病害。
如果晚疫病侵染但不太严重,最好在收获前将病秧割除并清理出田块,防止薯块接触感染。
收后薯块可适当曝晒,使伤口愈合,及时入窖贮藏或销售,以免变绿,产生有毒物质,影响食用和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