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单元复习—知识梳理
八下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和单元复习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干货】一、牛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又称惯性定律)。
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和伽利略的观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
牛一定律的理解:物体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收到阻力多用的原因;另外牛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而不是实验直接验证得到的(因为不可能把“一切物体”都进行验证)。
当外力消失的瞬间,物体是运动状态时,则保持匀速之间运动。
物体是静止时,则保持静止状态。
二、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理解:运动的物体会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惯性,阻碍运动时,会有继续运动的趋势;静止的物体会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惯性,变为运动时,会有保持静止的趋势;影响因素: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唯一性)注意:惯性的大小与速度和受力情况是无关的。
惯性的利用和防范:跳远助跑,拍打灰尘,锤头敲紧,水盆泼水都是利用惯性;安全带、汽车刹车系统都是防范惯性的危害。
【常见典例】牛一定律的理解、惯性的判断和应用、实验1、若小球由如图所示位置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此时所有外力均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A. 匀速直线下落B. 匀速直线上升C. 静止D. 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1)(2)2、如图2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向右运动直至停止.(1)木块最终会停下来的主要原因是.(2)如果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为0,木块将.3、“后羿射日”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
后羿射出去的箭离地而起,假设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射出去的箭会()A.落回地面B.绕地球转动C.停在空中D.飞向太阳4、在链球比赛中,小宇逆时钟方向快速旋转抛掷链球,如图5所示,若他的位置在图中O点,则他最适合在链球到达图中甲、乙、丙、丁的哪一个位置时放开链球,才能让链球飞得远,又落在有效区内?()A.甲B.乙C.丙D.丁(4)(6)5、在某停车场,一条直线上的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乙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下列分析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乙车在甲车前面静止不动,甲车向前运动,甲车头撞击乙车尾B.甲车在乙车前面静止不动,乙车向前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C.乙车在甲车后面静止不动,甲车向后倒车运动,甲车尾撞击乙车尾D.甲车在乙车后面静止不动,乙车向后倒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6、如图6所示为汽车上常见的安全头枕和安全带,关于它们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车辆急刹车时,安全头枕和安全带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B.急刹车时,汽车还会向前运动一定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急刹车过程中,安全带可以减小司机的惯性从而减小伤害程度D.汽车减速过程中,汽车的动能减小,但惯性大小保持不变7、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对应的说明正确的是()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说明衣服有惯性B.子弹离开枪膛,仍能向前飞行,说明子弹有惯性C.汽车突然快速启动,车上的人会向后倾,说明汽车有惯性D.运动员将足球顶出后,足球继续运动,说明运动员有惯性8、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①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作用;①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①小汽车配置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①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9、同学们对运动场上出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B.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10、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 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钢珠因断电下落. 如图是描述钢珠下落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11、如图11所示,在拉力F=10N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将,此时,假设重力突然消失,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将(以上两空均选填“保持静止状态”“做减速直线运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11)12、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 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B. 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C. 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D. 学校路段减速慢行13、实验:小王同学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等器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1所示:(1)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从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3)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①、①两项内容补充完整.(4)比较a、b、c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 (选填“快”或“慢”).(5)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该定律.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知识干货】一、二力平衡的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仍然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称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里重点记住平衡状态所指的两种情况)二、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相互作用的特点是异体、等大、反向、共线,区别在于受力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二力平衡受力物体是一个(即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受力物体是两个(即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梳理第1节牛顿第一定理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意义:(1)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做惯性定律。
2.特点:(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外界强加给它的;(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三性”4.惯性的具体表现形式(1)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
(2)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的惯性越大,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思路:本实验有三个需要测量的量:物体的质量M 、物体所受的作用力F 和物体的加速度a 。
测出它们的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质量M :用天平测量。
(2)测量物体的加速度a方案一: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小车的加速度a 。
“逐差法”求解加速度:Δx =aT 2,x m -x n =(m -n )aT 2(m >n )方案二:让两个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由x =12at 2知x 1x 2=a 1a 2,把测量加速度转换成测量位移。
(3)测物体受到的拉力F方案一:用阻力补偿法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他阻力,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槽码的总重力。
阻力补偿后,绳的拉力F 为小车所受合外力,绳的拉力F =mg 须满足m≪M 的条件,其中m 为槽码质量,M 为小车质量。
运动和力的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的知识点总结1. 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基准物体或坐标系。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是标量和矢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
- 弹力:物体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 流体阻力: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5. 动量与冲量- 动量: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矢量。
- 冲量: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是矢量。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动能与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7. 圆周运动- 向心力:使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的力,指向圆心。
- 向心加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速度方向的变化率,指向圆心。
8. 相对运动- 相对速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 相对加速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加速度。
9. 刚体的平衡与转动- 刚体平衡条件:刚体上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所有力矩的矢量和也为零。
- 转动惯量:刚体对于旋转轴的惯性特性。
- 角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矩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角动量保持不变。
10. 流体静力学- 浮力:流体对物体的上升力,与物体所排流体的重量相等。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 ,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km/h)。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对于变速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三、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注意正确放置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钟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四、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最新9.第九章-力与运动-知识点梳理

第九章力与运动知识梳理1. 二力平衡:⑴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⑵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2.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接下来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4.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1. 基本概念1.1 力(Force):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2 质量(Mass):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1.3 惯性(Inertia):物体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1.4 运动(Motion):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5 速度(Velocity):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1.6 加速度(Acceleration):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力的作用2.1 重力(Gravitational Force):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2 摩擦力(Friction):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
2.3 弹力(Elastic Force):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2.4 流体阻力(Fluid Resistance):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3.1 合力(Resultant Force):多个力作用在一点时的等效力。
3.2 分力(Component Force):合力的分解,按照一定规则分解为若干个力。
4. 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Inertia Law):物体若未受外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2 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3 牛顿第三定律(Action-Reaction Law):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与能量5.1 动量(Momentum):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矢量量。
5.2 动能(Kinetic Energy):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5.3 势能(Potential Energy):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5.4 机械能守恒定律(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6. 圆周运动6.1 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使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的力。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运动和力学运动的描述- 区分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熟悉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量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力和力的效应- 掌握常见的力的类型和性质- 了解引力的本质和测量方法-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掌握简单机械的概念和作用第二单元:热学温度和热量- 定义温度与热量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 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物质的三态- 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特征- 掌握物质的升华、凝固和熔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掌握热量、功、内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三单元:光学光的传播和成像- 理解光的本质及其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特点- 了解反射、折射、色散等光学现象-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光的颜色和光学仪器- 理解色光三原色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在光谱仪、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第四单元:电学电流和电路- 理解电流、电路、电源、负载等基本概念- 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电阻和电功率- 掌握常见导体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 理解电功率与电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磁学及电磁学基础- 理解磁场的本质及其特点- 了解磁场对运动荷电粒子的影响- 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第五单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与能量转化- 理解各种能源的来源和特点- 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过程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详解总结。
一、运动的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考系的位置发生改变,称为运动。
2.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
3.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位置、位移和路径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点的位置。
2.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末位置的变化量。
3.路径:物体运动时所经过的轨迹。
4.平移和旋转:物体的位移可以是平移或旋转。
三、速度与速度的计算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速度: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四、速度和位移的关系1.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当速度方向变化时,位移方向也随之变化。
2.速度与位移的正负关系: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时,速度与位移为正值;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速度与位移为负值。
五、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不变。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位置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六、加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1.加速度:速度变化率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加速度: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加速度: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4.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七、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
2.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速度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通过速度-时间图像中的面积可以计算位移。
八、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使物体发生形状、位置或速度改变的作用,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力的单位:牛顿(N)。
3.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或天平。
九、力的效果1.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位置或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的条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以得出:在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
法⑵该实验运用了法。
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停树静如果如果我们不去推原来静止的小车,他就停树静。
如果没有风吹的作小华不会运动;小车运动后,如果不继续推它用,树就处于静止状态。
看来,力是维持小明果不继续推它,它就会停下来。
物体运动的原因。
相等”或
⑵保持两盘砝码的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转动一个小角度后释放,观察到小车会发生转动。
当小车重新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
⑶当小车恢复到静止状态时,将小车向左推动一段距离后放手,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