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计算规则
钢绞线重量计算公式

钢绞线重量计算公式
钢绞线是用于架设电线的重要材料,它的重量计算公式是:重量=直径*长度*密度*π
/4。
直径是指钢绞线的直径,它是由多根钢丝缠绕而成,每根钢丝的直径是相同的。
长度是指钢绞线的长度,一般情况下,钢绞线的长度要求越长,其重量越大。
密度是指钢绞线的密度,它是由金属的种类决定的,一般情况下,钢绞线的密度越大,其重量也越大。
π是圆
周率,它的值为3.14,在计算钢绞线重量时,需要乘以它。
由此可见,钢绞线的重量是由它的直径、长度和密度决定的,重量计算公式是:重量=直径*长度*密度*π/4。
只要把这三个参数的值输入到公式中,就可以得到钢绞线的重量。
钢绞线伸长值计算公式

钢绞线伸长值计算公式钢绞线伸长值计算(1) 依据台座具体形式及钢绞线锚固形式,计算下料长度为:下料长度L=传力柱长+钢横梁宽-1.20=85+0.60-1.20=84.4m设计图纸规定单束张拉控制力为195.3KN,则各阶段的张拉力为:初始应力0.1δcon :0.1×195.3=19.53KNδcon : 195.3KN1.05δcon : 205.065KN(2)根据公式ΔL=ΡL/AypEyp,(式中:L=84.4m,Ayp=140mm2,Eyp=1.95×105N/mm2)计算各阶段张拉中钢绞线的伸长值:结果为:0.1δcon时: ΔL1=60mmδcon时: ΔL2=604mm1.05δcon时: ΔL3=635mm则钢绞线在控制应力时的量测伸长值:ΔL=ΔL2-ΔL1=544mm钢绞线在1.05δk时的量测伸长值:ΔL=ΔL3-ΔL1=575mm单根:总吨位/总根数×锚固长度m/2.73(或2.8)=伸长值(单位mm)偏差5~10%总吨位=KN.M/10,钢绞线面积取140mm2,弹性模量1.95~2×105如:5根钢绞线60吨,张拉段45m,单根伸长值=60/5×45/2.8=192.9mm7根6米120吨:120/7×6/2.8=36.7346913根13米250吨:250/13×13/2.8=89.2857113根21米250吨:250/21×13/2.8钢绞线的下料、编束钢绞线下料前先将钢绞线卷放在自制的放线架中,再将铁皮剪断,然后人抓住钢绞线一端,将钢绞线缓缓拉开(注意不使钢绞线产生有害变形,对有害变形的部分必须除掉),钢绞线下料用砂轮切割机切断。
钢绞线下料长度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要防止下料过长造成浪费。
每根钢绞线的长度按下式确定:L=l+2×(l1+l2+l3+l4)式中:L—钢绞线下料长度l—孔道净长l1—工作锚长度l2—千斤顶长度l3—工作锚长度l4—张拉端外露长度,取50cm将下好的钢绞线放在工作台上,据设计编制成束。
钢绞线截面积计算公式

钢绞线截面积计算公式
钢绞线是一种由多股钢丝绞合而成的钢丝绳,具有高强度、耐磨损、耐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船舶、矿山等领域。
在使用钢绞线时,需要考虑其截面积,以确保其承受力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钢绞线截面积计算公式为:
A = π/4 × d² × n
其中,A为钢绞线的截面积,d为钢绞线的直径,n为钢丝的股数。
钢绞线的直径是指钢绞线中心线上两个相对的钢丝之间的距离,通常用毫米(mm)作为单位。
钢丝的股数是指钢绞线中包含的钢丝数量,通常用个数表示。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钢绞线的截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钢绞线直径和股数,以确保其承受力能够满足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钢绞线的截面积与其承受力并不是线性关系。
在相同直径和股数的情况下,钢绞线的承受力受到钢丝材质、绞合方式、表面处理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钢绞线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其承受力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钢绞线的截面积是计算其承受力的重要参数,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
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直径和股数,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其承受力能够满足要求。
钢绞线的计算办法

精心整理钢绞线的计算一、根(或丝):指一根钢丝;股:指由几根钢丝组成一股钢绞线;束:预应力构件截面中见到的钢绞线束数量,每一束配两个锚具;束长:一次张拉的长度;每吨XX 束:指在标准张拉长度内,每吨钢绞线折合成多少束。
所以说它不一定是整数。
(1(2(3=15.24mm ()=7.21整为:(4束。
总长吨=1.49束/(钢08。
量。
要计算,还有不仅对主定额要用此方法计算,对每增减一束的也要用同样的方法计算,计算量太大,不适用!方法二:采用等量转化的方法来计算如:设计为OVM15—18钢绞线,有2吨,束长为80m 共有6束(以上数据只是为说明问题而随便取的数值,没有实际意义),则可转化为定额上有的19孔锚具的来计算,方法如下:(18×6)/19=5.68束即把18孔6束的转化为19孔后为5.68束!则每吨的束数为:5.68/2=2.84束/吨此时则精心整理可以直接用定额了!在用方法二时一般在转化时应向孔数大的一边靠近!我认为经过这样计算后再用定额比较准确!希大家支持一下!关于第二种等量转化的方法我想补充详细一些,首先这种转换方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现在19孔的束长与18孔时的束长相等,均为80m长,且钢铰线总重量也相等。
为了能使看的人更容易明确一些,所举的例子,我做补充如下:设计为OVM15—18钢绞线,束长为80m共有6束则可转化为定额上有的19孔锚具的来计算因为锚具是18孔的,可以理解为每束钢铰线需要两套18孔锚具,每套锚具中有18根钢铰线穿过。
故:80m/根×18根/束×6束×1.103Kg/m=9529.92Kg转换为19孔锚具时,把9529.92Kg钢铰线,总长度为8640m,先截成80m可以验算:0.596。
钢绞线的计算

钢绞线预算示例一、关于钢绞线1、相关术语的解释:根(或丝):指一根钢丝股:指由几根钢丝组成一股钢绞线(一般由7根钢丝组成Φs15.2的一股钢绞线)束:预应力构件截面中见到的钢绞线束数量,每一束配两个锚具(特殊情况为一束配一个锚具,如单端张拉),如规格4Φs15.2钢绞线是指4孔锚具(或4股钢绞线),每股直径15.2,或者也可以表示为Φs15.2—4,相应的锚具配套为BM15-4型束长:一次张拉的长度;即一次张拉的长度为多少米以内每吨XX束:指在标准张拉长度内,每吨钢绞线折合成多少束。
所以说它不一定是整数。
如4-7-20-15钢绞线,束长20M以内,3孔,每18.94束/T。
即是1t这样的钢绞线折合为18.94束;孔:锚具型号的孔指的是锚固单元,3孔即3个锚固单元。
12、关于钢绞线定额的选择与调整:(1)束长、孔数要符合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实际张拉长度和锚具孔数;(2)计算设计钢绞线的束数:图纸给定的束数=重量/长度,根据计算的束数套用相近的定额,如果计算的束数与定额的束数不同时,则需要进行定额调整;(3)每吨束数要调整为设计图纸给定的束数,例如:设计某根钢绞线长18m,采用直径=15.24mm(7φ5)的钢绞线及7孔锚具,钢绞线单位重量为1.101Kg/m,则:1000Kg/(7*18*1.101)=7.21束,套用定额4~7~20~17(钢绞线束长20m 7孔每t 8.12束),8.12-7.21=0.91束,故需将定额调整为:4~7~20~17-18*0.91。
(4)再如:X大桥箱梁纵向预应力钢绞线为φ15.24-18,即每束18股,每股7丝,共240束。
总长8106.2m,总重量为160648.67(8106.2*18*1.101)Kg,则该钢绞线每吨=240束/160.65吨=1.49束/吨,平均设计束=8106.2/240=33.776m,考虑施工张拉长度,选用定额为:4~7~20~33 (钢绞线束长40m 19孔每t 1.41束),定额调整量为:1.49-1.41=0.08,定额调整为: 4~7~20~33+34*0.08。
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一、主要计算公式1.伸长量计算公式:乩二(P 平XL) / (EXA) (1)乩:钢绞线伸长量,cmP 平:钢绞线平均张拉力, NL:钢绞线长度, mE:钢绞线弹性模量, MPa 一般图纸中有说明,但以试验室实测数据为准;A:钢绞线截面积,单根© 15.24钢绞线有效截面积为140 mm 22 .平均张拉力P 平二P X{1-e-(kL+卩叫/(KL+ 卩 9 (2)P: 张拉端张拉力,单根钢绞线张拉力 P=1860 X 0.75 X 140=195.3KNK :孔道摩擦影响系数,图纸中有说明;卩:钢绞线与孔道的摩擦系数,图纸中有说明,9: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切线转角之和,当有平弯时同样参与计算, Rad( 弧度)二、示例图中 L1=5 米, L2=8, L3=10;91=10.30,92=8.1 0,93=5.60 钢绞线为15束,弹性模量 E=2.0 xi05MPa,尸0.15; k=0.001 计算过程如下:2.根据 P 平二P x{1-e-(kL+小)/(KL+ 卩()=195.3 X15 x{1-e-(°.°01 x 23+0.15 x 0.419)} /(0.001 X23+0.15 x0.419)=2807.3KN3.根据△_= (P 平XL) / (EXA) = (2807.3 X23) / (2.0 X105X140 x15) =15.3 cm三、其它1.一般估计时每米钢绞线按伸长 0.6 cm考虑,2.两端张拉时算出一半X 2,3.根据校顶报告计算张拉力时采用内差法;4.有平弯时也要参与计算。
5.因为误差极小,所以,可用钢绞线的切线长可代替钢绞线长。
钢绞线计算方法

钢绞线计算方法一、主要计算公式1.伸长量计算公式:△L=(P平×L)/(E×A)(1)△L:钢绞线伸长量,㎝P平: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L:钢绞线长度,㎝E:钢绞线弹性模量,MPa 一般图纸中有说明,但以试验室实测数据为准;A:钢绞线截面积,单根φ15.24钢绞线有效截面积为140㎜22.平均张拉力P平=P×{1-e-(kL+μθ)}/(KL+μθ) (2)P:张拉端张拉力,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1860×0.75×140=195.3KN K:孔道摩擦影响系数,图纸中有说明;μ:钢绞线与孔道的摩擦系数,图纸中有说明,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切线转角之和,当有平弯时同样参与计算, Rad(弧度)二、示例图中L1=5米,L2=8,L3=10;θ1=10.30,θ2=8.10,θ3=5.60钢绞线为15束,弹性模量E=2.0×105MPa,μ=0.15; k=0.001计算过程如下:1.θ=(10.3+8.1+5.6)/180×π=0.419(Rad);2.根据P平=P×{1-e-(kL+μθ)}/(KL+μθ)=195.3×15×{1-e-(0.001×23+0.15×0.419)}/(0.001×23+0.15×0.419)=2807.3KN3.根据△L=(P平×L)/(E×A)=(2807.3×23)/(2.0×105×140×15)=15.3㎝三、其它1.一般估计时每米钢绞线按伸长0.6㎝考虑,2.两端张拉时算出一半×2,3.根据校顶报告计算张拉力时采用内差法;4.有平弯时也要参与计算。
5.因为误差极小,所以,可用钢绞线的切线长可代替钢绞线长。
钢绞线计算方法

钢绞线计算方法一、主要计算公式1.伸长量计算公式:△L=(P平×L)/(E×A)(1)△L:钢绞线伸长量,㎝P平: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L:钢绞线长度,㎝E:钢绞线弹性模量,MPa 一般图纸中有说明,但以试验室实测数据为准;A:钢绞线截面积,单根φ15.24钢绞线有效截面积为140㎜22.平均张拉力P平=P×{1-e-(kL+μθ)}/(KL+μθ) (2)P:张拉端张拉力,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1860×0.75×140=195.3KN K:孔道摩擦影响系数,图纸中有说明;μ:钢绞线与孔道的摩擦系数,图纸中有说明,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切线转角之和,当有平弯时同样参与计算, Rad(弧度)二、示例图中L1=5米,L2=8,L3=10;θ1=10.30,θ2=8.10,θ3=5.60钢绞线为15束,弹性模量E=2.0×105MPa,μ=0.15; k=0.001计算过程如下:1.θ=(10.3+8.1+5.6)/180×π=0.419(Rad);2.根据P平=P×{1-e-(kL+μθ)}/(KL+μθ)=195.3×15×{1-e-(0.001×23+0.15×0.419)}/(0.001×23+0.15×0.419)=2807.3KN3.根据△L=(P平×L)/(E×A)=(2807.3×23)/(2.0×105×140×15)=15.3㎝三、其它1.一般估计时每米钢绞线按伸长0.6㎝考虑,2.两端张拉时算出一半×2,3.根据校顶报告计算张拉力时采用内差法;4.有平弯时也要参与计算。
5.因为误差极小,所以,可用钢绞线的切线长可代替钢绞线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绞线的计算
一、根(或丝):指一根钢丝;
股:指由几根钢丝组成一股钢绞线;
束:预应力构件截面中见到的钢绞线束数量,每一束配两个锚具;束长:一次张拉的长度;
每吨XX束:指在标准张拉长度内,每吨钢绞线折合成多少束。
所以说它不一定是整数。
二、关于钢绞线定额的选择与调整:
(1)束长、孔数要符合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实际张拉长度和锚具孔数;
(2)计算设计钢绞线的束数:图纸给定的束数=重量/长度,根据计算的束数套用相近的定额,如果计算的束数与定额的束数不同时,则需要进行定额调整;
[ft=,+0,](3)每吨束数要调整为设计图纸给定的束数,例如:设计某根钢绞线长18m,采用直径=15.24mm(7φ5)的钢绞线及7孔锚具,钢绞线单位重量为1.101Kg/m,则:1000Kg/
(7*18*1.101)=7.21束,套用定额4~7~20~17(钢绞线束长20m 7孔每t 8.12束),8.12-7.21=0.91束,故需将定额调整为:4~7~20~17-18*0.91。
[ft=,+0,](4)再如:X大桥箱梁纵向预应力钢绞线为
φ15.24-18,即每束18股,每股7丝,共240束。
总长8106.2m,
总重量为160648.67(8106.2*18*1.101)Kg,则该钢绞线每吨=240束/160.65吨=1.49束/吨,平均设计束长
=8106.2/240=33.776m,考虑施工张拉长度,选用定额为:
4~7~20~33 (钢绞线束长40m 19孔每t 1.41束),定额调整量为:1.49-1.41=0.08,定额调整为: 4~7~20~33+34*0.08。
[ft=,+0,]
[ft=,+0,]若实际设计的锚具孔数与定额中的不同时,可以采用以下的两种方法来计算:
[ft=,+0,] 方法一:采用内插计算设计锚具的各种材料用量。
[ft=,+0,] 如:设计为五孔锚具,则可用定额3孔和7孔的定额内插计算也五孔锚具所要的各种材料的用量。
这个方法在原理上是行得通的,可是在实际用运中,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因为定额的每一项都要计算,还有不仅对主定额要用此方法计算,对每增减一束的也要用同样的方法计算,计算量太大,不适用!
[ft=,+0,] 方法二:采用等量转化的方法来计算
[ft=,+0,] 如:设计为OVM15—18钢绞线,有2吨,束长为80m 共有6束(以上数据只是为说明问题而随便取的数值,没有实际意义),则可转化为定额上有的19孔锚具的来计算,方法如下:(18×6)/19=5.68束即把18孔6束的转化为19孔后为5.68束!则每吨的束数为: 5.68/2=2.84束/吨此时则可以直接用定额了!在用方法二时一般在转化时应向孔数大的一边靠近!我认为经过这样计算后再用定额比较准确!希大家支持一下!关于第二
种等量转化的方法我想补充详细一些,首先这种转换方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现在19孔的束长与18孔时的束长相等,均为80m 长,且钢铰线总重量也相等。
为了能使看的人更容易明确一些,所举的例子,我做补充如下:设计为OVM15—18钢绞线,束长为80m共有6束则可转化为定额上有的19孔锚具的来计算因为锚具是18孔的,可以理解为每束钢铰线需要两套18孔锚具,每套锚具中有18根钢铰线穿过。
故: 80m/根×18根/束×6束
×1.103Kg/m=9529.92Kg 转换为19孔锚具时,把 9529.92Kg
钢铰线,总长度为8640m,先截成80m长的段共108根,然后19根穿成一束,共可以穿5.684束。
然后用5.684束/9.53t=0.596束/t 可以验算: 0.596束/t×19根/束×80m/根
×1.103Kg/m=1000Kg。
[ft=,+0,](4)再如:X大桥箱梁纵向预应力钢绞线为
φ15.24-18,即每束18股,每股7丝,共240束。
总长8106.2m,总重量为160648.67(8106.2*18*1.101)Kg,则该钢绞线每吨=240束/160.65吨=1.49束/吨,平均设计束长
=8106.2/240=33.776m,考虑施工张拉长度,选用定额为:
4~7~20~33 (钢绞线束长40m 19孔每t 1.41束),定额调整量为:1.49-1.41=0.08,定额调整为: 4~7~20~33+34*0.08。
我觉得用这个方法最好,因为一般工程数量表中都会提供钢铰线的重量,还会提供各类锚具的个数,根据个锚具的个数和锚具的孔数可以折算一个合适的锚具的孔数的束数,用这个束数除以重
量即可。
这样算也不会糊涂。
[ft=,+0,]在同望8.2.2版本中,可在标准换算中直接输入每T 的实际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