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终审稿)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14篇)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14篇)《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八年级学生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大家有什么安排呢?让同学自由回答,把话题引向“旅行”。
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当属“五岳”最有名,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明确:泰山2、介绍“泰山”,同时展示课件。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1、朗读,强调字音、字形。
2、解题: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逐句诠释:(此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还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故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表现诗人虽未得亲历其境,但久慕其名。
接着解释“岱宗”一词,再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接句自问自答,“齐鲁”是春秋的两个诸侯国,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指泰山之色,请问,这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明确:青翠。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岳诗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受自然之美,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诗歌原文讲解:对《望岳》的诗句进行逐句解析,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诗歌鉴赏指导: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诗歌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义。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增强对诗歌的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相关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杜甫和《望岳》的信息,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引入杜甫的其他诗作或者自然景观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讲解诗歌:对《望岳》的每一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诗歌朗诵与创作: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讲解诗歌:20分钟分组讨论:15分钟诗歌朗诵与创作: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诗歌表达:通过诗歌朗诵和创作,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自我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杜甫诗集:提供杜甫的诗集,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相关论文和评论:提供关于《望岳》的论文和评论,供学生深入研究。
望岳(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望岳(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岳》全文。
(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学会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抒情手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比较不同诗人的同主题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望岳》。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抒情手法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望岳》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望岳》,理解诗歌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抒情手法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比较:(1)选取其他诗人的同主题诗歌进行比较。
(2)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优劣,提高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审美能力。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评估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背诵《望岳》的情况。
(2)评估学生的课后练习成果,如诗歌鉴赏、感悟分享等。
3. 单元测试:(1)测试学生对《望岳》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了解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案名称:《望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语文第二册《古代诗歌》单元详细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诗歌内容解析:《望岳》的意境、主题、意象、结构等。
3. 诗歌鉴赏技巧:如何欣赏古典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望岳》的深层含义。
2. 能够分析《望岳》的诗歌结构,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理解《望岳》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爬山的经历,引导大家思考登顶后的心情。
2.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杜甫的生平及《望岳》的创作背景。
3.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望岳》的意境、主题、意象、结构等。
4. 诗歌鉴赏技巧讲解:如何欣赏古典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望岳》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爬山经历,尝试分析《望岳》的意境。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古典诗歌。
六、板书设计:《望岳》杜甫意境:壮志凌云、胸怀壮志主题:攀登高峰、追求理想意象:泰山、日出、云海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自己的爬山经历,分析《望岳》的意境。
2. 学习《望岳》的诗歌结构,尝试创作一首以“登山”为主题的诗歌。
答案:1. 《望岳》的意境是壮志凌云、胸怀壮志,通过描绘泰山、日出、云海等景象,表达了诗人攀登高峰、追求理想的决心和信念。
2. 示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杜甫的《望岳》,使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意境和结构,掌握了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岳》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诗歌中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的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泰山雄伟磅礴景象的诗句。
(2)体会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教学难点(1)领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2)学习诗歌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泰山的图片)同学们,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座雄伟壮丽的山就是泰山。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称。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了赞美之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一起领略泰山的魅力。
2、作者及背景介绍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被后人称为“诗史”。
这首诗写于杜甫青年时期,当时他游历齐赵,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4、精读诗歌,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写了诗人远望泰山时的所见,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诗是如何描绘泰山的?(“造化钟神秀”写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集中在了泰山,“阴阳割昏晓”写泰山高大雄伟,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就像被分割成了早晨和黄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泰山景色的陶醉和惊叹,心情激荡。
望岳公开课教案范文

望岳公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岳》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望岳》;(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情怀;(2)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望岳》;(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2)诗歌韵律、节奏和意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望岳》;(2)激发学生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思考泰山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望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2)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思考泰山象征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望岳》;3. 画出自己心中的泰山,并配以文字描述。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在课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通过分析《望岳》中的典故和意象,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2)学习杜甫的生平事迹,了解其诗歌创作的背景;(3)探讨泰山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望岳篇一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的生活处处也有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唐诗300首诗,我领略了李白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和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
我最喜欢的是杜甫写的《望岳》因为从这首诗中,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每一句都在写望见的风景。
还有到泰山边上,甚至是还没有进入齐鲁故地,远远的望见了泰山,他便发出了感叹,那传说中的泰山会是何等的雄奇呢?即便是不在齐鲁境内,却绿色作文网依旧可以看到青山连绵,巍峨屹立。
那泰山似乎被造物主所钟爱,将各种美丽的景色都汇聚在了它这里,任由它将山南与山北的阳光割断,一面是清晨,一面是黄昏。
写诗的那年,杜甫才二十四岁,刚刚在洛阳应试,落弟不中,悻悻而归,心中不快。
在被生活和现实所打击后,杜甫开始了他的游学旅程,在这种漫无目的的游荡中。
杜甫来到了泰山,见到了层峦叠嶂,千峰万壑的泰山。
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呐喊,更是述志,更是自我激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踩不过荆棘的小道,如果受不了攀登的辛苦,那么便不配得到绝美的风光。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激趣以“走近五岳”“走近泰山”“走近杜甫”为题,在介绍某作家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的同时,解说本诗的含义,从而提高辨析和想象能力。
二、品读按照“听——读——品——评”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感情,激发想象。
三、领悟这里的领悟是带领学生悟读诗质。
着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
四、立志“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作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1朗读教学法。
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3古诗五步教学法。
《望岳》采用这种教法,从知诗起,经历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等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诗歌境界教学法。
教读《春望》,打算采用这种教法,引导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多媒体、录音机、榜样朗读磁带望岳篇二课题望岳授课教师李彬学校:六十一中学授课时间:2006、11、2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望岳》教案
【教学目标】:
a、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b、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c、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
a、重点字词的含义;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
a、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ppt 、道具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五岳”导入。
2.欣赏泰山景色并描绘泰山。
(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
二、作者并背景介绍
1.指名简介作者。
师补充要点:杜甫人称“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2.背景:应试落第。
三、初步朗读
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快速抢答,字词解释。
五、深入研读
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1.首联“岱宗”两句。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设问。
●字词解释,梳理大意。
重点:“岱宗”、“夫如何”、“夫”、“齐鲁”、“青”、“未了”。
●指导概括并板书:远望青翠苍郁、绵延不绝。
●齐读。
2.“造化”两句。
●字词:“造化”、“神秀”、“钟”、“阴”、“阳”、“割”。
●指导概括并板书: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板书——“近望”
3.“荡胸”两句。
●字词:“荡胸”、“决眦”“入”
●看ppt图片,演示“决眦入归鸟”。
●指导概括并板书: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六、名句赏析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
产生了一个愿望。
杜甫的愿望是什么——一览众山小。
2、“会当”两句释义。
3、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4、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启示。
七、总结课文
1.完成填空: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思想
感情。
讨论后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八、背诵竞赛
九、作业:
1.字词解释抄2遍。
2.抄写原诗并翻译。
板书:
望岳
(唐)杜甫---- “诗圣”
首联: 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
颔联: 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颈联: 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尾联: 不畏艰难俯视一切
附原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给下列字词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2)决眦入归鸟眦()
(3)白头搔更短搔()(4)浑欲不胜簪簪()
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
(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
二、学习《望岳》
1.整体感知: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每一句诗,理解诗歌内容。
提示:指定学生翻译,老师指导。
2.小组合作探究
(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那么,它是怎样得以体现的呢?
1、首联写出了远望中所见泰山的高大形象。
2、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
峻绵长。
3、颈联写凝(细)望之景。
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4、尾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
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也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
《望岳》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方法指导:可以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
表明诗人不仅登上泰山的顶峰,而且要登上人生的顶峰,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赏析语言
《望岳》一诗炼字传神,其中“造化钟神秀”中的“钟”字、“阴阳割昏晓中”中的“割”字尤为突出,试品析好在哪里
“钟”拟人,写出大自然的多情,体现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景色的喜爱;“割”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揭示怎样的人生哲理?
表明诗人不仅登上泰山的顶峰,而且要登上人生的顶峰,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