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教案1

合集下载

望岳教学设计(共4篇)

望岳教学设计(共4篇)

望岳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望岳》教学设计《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才能目的: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的:进步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借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考虑的才能。

一、导入我国山河秀丽,风光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在众多景物之中,中国人对山是情有独钟。

而群山之首当属五岳。

古人曾说“王岳归来不看山”。

师:你知道五岳指哪五座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师:五岳之首呢?泰山确实,我国自汉代确立“五岳”之说以来,泰山就以它五岳之首的独有风姿卓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无数经典传说和美词佳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

二、板书课题:望岳三、教学过程:1、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一首是咏东岳泰山,一首是咏西岳华山,还有一首是咏南岳衡山。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题解:什么是岳?〔高大的山〕标题是“遥望泰山”之意。

作者简介:〔屏幕〕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现实诗人。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屏幕〕3、指导朗读:师:要理解一首诗,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怎么来读呢?大家一定还记得:“凡读书必需要做到字字响亮,不可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诗。

指导学生朗读。

老师范读全诗。

4、整体感知诗意: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5、内容品析。

“诗联赏析法”来品析这首诗。

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屏幕〕第一步:讲解注释〔借助书下注释,无注释的补充资料。

字典等工具书〕第二步:描绘诗联〔将零散的字词解释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第三步:品析字句〔哪个字用的好,用的准,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第四步:揣摩情感〔全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前两局部内容6、串讲四联意思〔借助书下注释〕7、赏析:师:杜甫被称为“诗圣”。

《望岳》教学设计(1)

《望岳》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要点一
总结词
连贯、有序、逻辑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是评价一堂课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 自我反思时,教师需要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连贯、有 序和具有逻辑性。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和教学环节,以确保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并更好地引导学 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课堂节奏的把 握,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节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02
03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 生对杜甫和唐诗的已有知 识,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 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 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望 岳》的意境和内涵。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 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
教学手段运用
02
教学内容分析
《望岳》的背景与作者
背景与作者介绍
《望岳》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杜甫,字子美,被誉为“诗圣”,是唐代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此诗作于杜甫早年,当时他登临泰山,被泰山的雄 浑气势所震撼,诗中表达了他对泰山的崇敬和向往。
《望岳》的诗意与主题
诗意与主题解析
《望岳》的诗意主要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通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等诗句 ,展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主题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 憧憬。
评价与反馈的实施
制定评价标准
明确各项评价方式的评价标准 和具体要求,确保评价的客观
性和公正性。
实施评价
按照既定的评价方式,全面、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提供反馈
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具 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了 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指导其改 进学习方法。

古诗《望岳》教学设计7篇

古诗《望岳》教学设计7篇

古诗《望岳》教学设计7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大意。

2、力量目标:背诵、默写名句,并作简要分析。

2、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教学重点:情景交融,托物寓理。

2、教学难点: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

教学手段和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适当佐以朗读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12-4-52)教学内容及其过程1、学习杜甫的《望岳》(1)杜甫简介(资料卡片)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

祖父是初唐闻名诗人杜审言。

开元中,年轻的杜甫曾漫游吴、越、齐、赵一带。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友情。

天宝五载(746)赴长安应试落第,困顿京城十年。

天宝十四载(755)四十四岁时,才被授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微职。

安史乱起,在流离颠沛中被叛军所俘,后从长安只身逃奔凤翔,受任左拾遗。

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经关陇、秦州、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

西川节度使严武荐举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社工部。

永泰元年(765),离蜀东下,滞留夔州二年。

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衡阳一带。

五年(770),病逝于湘水舟中。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表、祸乱迭起的时代。

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他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彻底破灭,饱经忧患的不幸遭受使他对人民群众的苦难有了亲身的感受。

他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宽阔的社会生活,布满着剧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代最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擅长从一切优秀文学传统中吸取养分并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他兼长各体,尤其对七律的进展作出了出色奉献。

他的很多反映民生苦难的诗歌,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开拓和艺术制造,是白居易提倡的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杜甫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的伟大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古诗词作品,让我们受益无穷。

望岳就是其中一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望岳》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望岳的写作思路。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我们伟大的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要说山,较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

那么,请问大家“五岳”分别指的是哪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学生回答)从古到今,为赞美、歌颂泰山,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其中,一位唐代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

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绘、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

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

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1、教师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学生齐读。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归纳。

1、透过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2、第二联,哪两个词用得较好?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3、第三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研讨展示,教师总结)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神奇秀丽,严峻挺拔,那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南龙山下,那么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南龙山吧!学生作品展示。

1、背诵默写全诗;2、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写景:一、二句:远望之景:夫如何、青未了(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三、四句:近望之景:钟神秀、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五、六句:细望之景:生层云、入归鸟(云雾缭绕、飞鸟盘旋)七、八句:极望之情:凌绝顶、众山小(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抒发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望岳》课文教案(通用5篇)

《望岳》课文教案(通用5篇)

《望岳》课文教案(通用5篇)《望岳》课文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课文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岳》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a、重点字词的含义;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a、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ppt【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幻灯1)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

诗歌是观照诗人情感的一面镜子。

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的名珠,好多诗人的形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看下面这句话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二、作者并背景介绍1.说说你印象中的杜甫师补充要点(幻灯3)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板书课题,并释题)“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2.《望岳》写于唐开元盛世时期,诗人二十四五岁,正值青年时期。

三、初步朗读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句式特点为“二二一”或“二一二”)2、自由读、指名读、全体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分组讨论)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快速抢答,字词解释。

3、释句。

五、深入研读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幻灯7想一想)2、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3、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概括并板书:首联: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颔联: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尾联:不畏艰难俯视一切六、名句赏析有人说诗歌是要“品”的,就跟茶一样。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望岳》教学设计篇一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

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望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让学生在开阔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开掘的空间,课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诗歌。

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柏拉图说过:“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进入心灵的最深处。

”教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通过听、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领会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

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

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的使用、模仿、改写诗句。

二、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并谱曲自唱,尝试古诗词的的写作,古诗的格律不作过多要求。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吟唱、仿写为主。

针对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我尝试过借鉴过很多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效果都不错。

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才济济。

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模仿,喜欢尝试。

所以,我采用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望岳》。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望岳篇一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的生活处处也有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唐诗300首诗,我领略了李白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和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

我最喜欢的是杜甫写的《望岳》因为从这首诗中,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每一句都在写望见的风景。

还有到泰山边上,甚至是还没有进入齐鲁故地,远远的望见了泰山,他便发出了感叹,那传说中的泰山会是何等的雄奇呢?即便是不在齐鲁境内,却绿色作文网依旧可以看到青山连绵,巍峨屹立。

那泰山似乎被造物主所钟爱,将各种美丽的景色都汇聚在了它这里,任由它将山南与山北的阳光割断,一面是清晨,一面是黄昏。

写诗的那年,杜甫才二十四岁,刚刚在洛阳应试,落弟不中,悻悻而归,心中不快。

在被生活和现实所打击后,杜甫开始了他的游学旅程,在这种漫无目的的游荡中。

杜甫来到了泰山,见到了层峦叠嶂,千峰万壑的泰山。

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呐喊,更是述志,更是自我激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踩不过荆棘的小道,如果受不了攀登的辛苦,那么便不配得到绝美的风光。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激趣以“走近五岳”“走近泰山”“走近杜甫”为题,在介绍某作家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的同时,解说本诗的含义,从而提高辨析和想象能力。

二、品读按照“听——读——品——评”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感情,激发想象。

三、领悟这里的领悟是带领学生悟读诗质。

着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

四、立志“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作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1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借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导入我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在众多景物之中,中国人对山是情有独钟。

而群山之首当属五岳。

古人曾说“王岳归来不看山”。

师:你知道五岳指哪五座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师:五岳之首呢?泰山的确,我国自汉代确立“五岳”之说以来,泰山就以它五岳之首的独有风姿卓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无数经典传说和美词佳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

二、板书课题:望岳三、教学过程:1、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一首是咏东岳泰山,一首是咏西岳华山,还有一首是咏南岳衡山。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题解:什么是岳?(高大的山)标题是“遥望泰山”之意。

作者简介:(屏幕)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屏幕)3、指导朗读:师:要理解一首诗,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怎么来读呢?大家一定还记得:“凡读书必须要做到字字响亮,不可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诗。

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范读全诗。

4、整体感知诗意: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5、内容品析。

“诗联赏析法”来品析这首诗。

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屏幕)第一步:解说注释(借助书下注释,无注释的补充资料。

字典等工具书)第二步:描述诗联(将零散的字词解释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第三步:品析字句(哪个字用的好,用的准,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第四步:揣摩情感(全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前两部分内容6、串讲四联意思(借助书下注释)7、赏析:师:杜甫被称为“诗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 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 什么地方岁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
有感情地齐 读诗歌,畅所 欲言地谈诗歌 的魅力。
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
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
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齐背)
背诵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写出《春望》的赏析感言。(100-200 字)
板书设计 (用案人 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学生品读思 考该句所描绘 的泰山的特点。 组内讨论交流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
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 自由读整首 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 诗,说一说内 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 心的感受。全
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
组内研讨,
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 全班交流
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
(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
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
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班交流
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
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
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
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配乐)
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 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 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 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 (“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 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四)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加幻灯图片),出示问题。 绘的画面和意
境,想象诗人 程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当时望岳的情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 景,小组研讨。 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
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
求听准字音,
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 学 2、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把握五言古诗 的诵读节奏。
(三)了解诗的内容
全体学生配乐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齐读。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
过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学生一边听一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边想象诗歌描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课题
《望岳》
课型
新授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教学 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能力。 目标
3、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1、加强诵读。 重点
2、初步学会诗歌的鉴赏能力。
难点
1、诗歌鉴赏能力的培 养
2、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法及教具
诵读法 品味 鉴赏 合作探究
教学内容
个案 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 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图片,请同学 们自由发言。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教 二、教学新课
学生结合图 片说一说印象 中的泰山。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出示幻灯)
学生听读,要
(二)朗读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