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式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与展望综述

合集下载

《2024年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范文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中,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其高效率、低成本、可循环利用等优点,正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然而,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却因各种因素而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性能、连接方式、结构布局等。

其中,材料性能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此外,连接方式也是影响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连接方式能够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同时,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也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以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1.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缩尺模型,对不同连接方式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模拟试验。

通过改变连接件的强度、数量和布置方式等因素,研究不同因素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为后续的数值模拟提供依据。

2. 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工程情况,设置合理的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

通过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结构的变形、内力分布和损伤情况等,进一步探讨结构的抗震性能。

四、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连接件的强度、数量和布置方式等因素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合理的连接方式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降低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

此外,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对结构的抗震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抗震性能研究

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抗震性能研究

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抗震性能研究一、引言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领域中的一项新兴技术,它以工程化生产模式为基础,通过对墙体在厂房内进行预制装配,然后将其运至现场进行组装,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要保证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将对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材料选择与设计1. 预制墙板材料选择在选择预制墙板材料时,需要考虑其抗震性能以及各种力学指标。

常见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轻质聚氨酯板等。

其中,轻质聚氨酯板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势,并且易于加工和安装。

2. 墙板连接方式设计在设计预制墙板间的连接方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能力。

合理的连接方式可以增加墙体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提高其抗震性能。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螺栓连接、焊接等。

三、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抗震设计1. 水平荷载设计针对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水平荷载是发生地震时最主要的外部力荷载之一。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合理计算并分析水平荷载大小及其对结构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来增强预制墙体结构的稳定性。

2. 抗震设计规范与标准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地方性标准对于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指示。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需要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四、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1. 预制过程检测与控制在预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检测并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

包括材料选取、坯料生产、组装过程等方面,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相关要求,并符合设计及标准规范。

2. 现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确保每道工序都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并严格控制质量。

重点关注连接部位的施工操作和检查,防止出现问题导致墙体失效。

五、抗震性能测试与验证1. 振动台试验通过在振动台上对预制墙体装配式建筑进行振动模拟试验,可以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全面评价和验证。

新型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新型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新型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因其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逐渐受到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这种结构形式将预制构件与现场装配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有助于减少建筑废弃物和环境污染。

然而,在地震多发地区,该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全面评估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变形能力以及耗能机制。

文章首先介绍了新型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构造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其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耗能机制,并探讨了影响其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新型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该结构在地震多发地区的应用与发展。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因其高效、环保和节能等优点,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出色的结构性能和施工效率,在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这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等手段,对结构的受力机制、耗能能力、变形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献综述显示,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合理设计和施工条件下,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

一些研究也指出了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节点连接、材料性能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型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受力特点、耗能机制和变形规律,为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抗震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抗震性能研究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抗震性能研究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抗震性能研究一、内容概述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保节能等优点。

然而由于其抗震性能的要求较高,如何提高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的抗震性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方式,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作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性能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关于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抗震性能的研究尚不充分,尤其是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评估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开展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抗震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首先研究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的抗震性能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通过对墙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可以为设计单位提供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同时研究结果还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更加严格的抗震设计标准和规范。

其次研究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的抗震性能有助于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随着我国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大力推进,预制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高性能的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是实现预制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深入研究其抗震性能,对于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一体化剪力墙体的抗震性能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建筑安全的认识。

随着地震灾害频发,公众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通过研究成果的传播和普及,可以提高公众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的认知度,从而引导公众选择更加安全、可靠的建筑产品。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抗震性能研究与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抗震性能研究与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抗震性能研究与分析引言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地震频发的国家和地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抗震性能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与分析,从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装配式建筑材料对抗震性能的影响1. 轻质材料在减轻结构荷载上具有优势装配式建筑常采用轻质材料制造,例如轻钢结构、轻质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相比传统砖混结构更轻,有助于减小地震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2. 材料力学性能需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伤由于装配式建筑将许多部件预制并在现场组合而成,因此其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应对各类外力。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振动、碰撞等情况,因此材料的耐久性和韧性也需要得到充分考虑。

二、装配式建筑结构对抗震性能的影响1. 结构刚度应满足抗震要求装配式建筑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刚度以抵御地震荷载。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用适当的结构材料,可使装配式建筑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并减少破坏程度。

2. 连接技术对结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装配式建筑由多个组件连接而成,连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传统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连接节点来提高抗震性能。

三、装配式建筑设计对抗震性能的影响1. 地震荷载计算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

通过精确计算并合理设置阻尼器、减振器等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造成的破坏。

2. 结构平面形式与抗震性能密切相关合理设计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平面形式对其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多层、高层建筑应注意设置剪力墙、承重墙等,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四、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抗震性能的要求1. 施工质量控制是关键在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各个组件的安装、连接必须符合设计规范,确保结构稳定并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地震灾害中的抗震性能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地震灾害中的抗震性能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地震灾害中的抗震性能分析地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

为了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灾能力,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地震灾害中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质量等方面探讨其在地震中的表现。

一、结构设计对抗震性能的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其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如何有效减小房屋受力,并通过合理布置墙体和梁柱等结构元素来增强整体刚度和韧性。

首先,采用合理布置墙体可以增加建筑物整体刚度。

预制装配式建筑通常采用钢混凝土墙板作为承载结构,而墙板间缝隙则填充耐力墙与剪力墙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房屋对水平位移的抵抗能力,还能有效控制房屋的侧向位移,减小结构变形。

其次,在梁柱设计中应注重增加建筑物的韧性。

预制装配式建筑采用高强度钢材和混凝土等材料,可以提高梁柱的抗震性能。

同时,在连接处采用刚性连接,如钢筋和锚固件等,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二、材料选择对抗震性能的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地震灾害中的抗震性能还与选用的材料密切相关。

优质的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而且在地震中具有良好的抗震特性。

首先,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使用高强度钢材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

高强度钢材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和延性,在地震荷载下可以有效减少变形和破坏。

此外,在墙板等结构元素中加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C)也可提供更好的抗裂和韧性。

其次,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也应根据地震荷载的要求进行选型。

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可以提高墙板和梁柱等结构元素的承载能力。

此外,在混凝土配制中添加适量的纤维材料,如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等,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和韧性。

三、施工质量对抗震性能的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还受到施工质量的影响。

不合理的施工方法、缺乏质量控制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建筑物在地震中表现不佳。

首先,预制装配式建筑需要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地震抗震性能研究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地震抗震性能研究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地震抗震性能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建筑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在地震多发区,地震抗震性能成为设计和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

传统建筑方式存在着不足,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技术,在结构体系、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上具有诸多优势。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在地震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装配式建筑概述1. 装配式建筑定义及特点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各种构件在制造场所加以标准化、序列化生产,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组合拼接而成的建筑形态。

相比于传统施工方法,它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优势。

2.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采用了木结构、钢结构或混凝土预制构件等多种结构形式。

其中,钢结构和混凝土预制构件应用广泛,并具备较强的耐震性能。

装配式建筑在构件拼接方式和连接形式上也有不同选择,这对地震抗震性能影响深远。

二、地震对装配式建筑的影响1. 地震作用对结构产生的影响地震力作用下,装配式建筑结构会发生变形和受力状况改变,关键构件可能出现破坏或失效,从而影响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2. 装配式建筑的地震易损性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存在一定脆弱性。

由于装配过程中存在连接节点和组合缺陷,并且常采用轻质材料构造,容易受到地震作用的冲击。

三、装配式建筑地震抗震性能研究现状1. 抗震设计规范与标准目前,国内外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主要涵盖了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通过抗震性能试验,可以评估装配式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和关键节点的受力情况。

试验结果既可以为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以为规范制定和改进提供依据。

四、提升装配式建筑地震抗震性能的措施1. 结构优化设计针对装配式建筑存在的脆弱性问题,可以通过结构形式调整、增加剪力墙、增设阻尼器等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抗震性能。

2. 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合理选择材料,并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装配式建筑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2024年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范文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其高效、环保、快速施工等优点,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极大。

因此,研究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概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建筑结构。

其具有轻质、高强、环保、快速施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工业等领域。

该结构通过预制构件的连接和支撑,形成框架体系,承受各种荷载作用。

三、抗震性能研究方法为了研究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破坏机理等进行深入探讨。

其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变形特点。

最后,通过试验研究,对不同参数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模拟试验,验证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四、抗震性能分析1. 受力特点与破坏机理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主要通过框架体系的弯曲和剪切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

在受力特点上,该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

然而,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可能发生破坏,导致结构整体性能下降。

破坏机理主要与构件的尺寸、配筋、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关。

2. 数值模拟结果通过有限元软件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发现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变形特点与实际地震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

同时,通过参数分析,发现不同参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制式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与展望综述摘要: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住宅工业化中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钢筋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指出目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关键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叠合板式剪力墙; 抗震性能;引言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以预制或半预制墙板为主要构件,经现场装配、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混凝土结构具有建造质量高、生产速度快、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优点。

1875年Willion Henry Lascell的发明专利"improv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标志着装配式结构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建筑物被毁,装配式建筑由于易于标准化、模数化生产而在欧洲和日本得到快速发展。

国内从苏联引进技术,建造大量装配式大板结构,但由于其在唐山大地震中表现出的较差的抗震性能及防渗性差的缺点,没能进一步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得到业界的一直认可。

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发展概况,指出了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1 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墙板结构的发展概况在国外,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多用于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欧洲国家(如丹麦、德国、法国、英国等)的预制装配式结构可达16 ~26 层,而日本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一般在10 层以内[1],并且该结构形式在地震中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例如墨西哥智利大地震和日本阪神大地震中的很多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几乎没有破坏,或者修复设备连接后可以马上恢复使用[2]。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19 世纪末期,欧洲首先提出预制混凝土墙板结构,并在一些工程中得到应用,但早期预制墙板结构多用于非结构构件[3]。

二战结束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住房紧张、资源紧缺、劳动力不足等问题,逐步开始推行住宅产业化改革,使得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得到快速发展,到20 世纪60 年代,装配式结构成为某些国家的主要建筑形式。

日本的装配式大板结构始于20世纪60 年代,其中3 ~5 层的中层建筑占主导地位,而在高层建筑中采用高强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组合施工[4]。

目前,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均颁布相关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美国联邦政府和城市发展部颁布了美国工业化住宅建设和安全标准。

其中发达国家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所占比重较大,瑞典新建住宅中通用构件占80%,美国约为35%,欧洲约35% ~40%,日本则超过50%。

在国内,预制装配式结构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多用于工业厂房、办公楼等建筑。

然而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预制装配结构的造型单一、防水技术落后、构件生产企业规模小等问题,该结构形式的应用逐渐减少,进入低潮阶段。

进入21 世纪后,装配式结构的优点重新得到重视,并且随着建筑节能减排和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及要求,预制装配式结构的研究正在逐步升温,并且在一些试点项目中得到应用。

近年来,万科公司、黑龙江宇辉建设集团、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住宅集团、黑龙江建设集团等被批准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造了多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试点工程。

例如哈尔滨新新怡园小区4#、5#和洛克小镇14 号楼,北京市丰台区万科假日风景项目D1/D8 号楼,中南控股开发的四幢全预制装配式短肢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均为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如图 1 所示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现场图 1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施工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1994年6. 8级北岭地震(N orthridge earth-quake)的震害调查表明:预制停车库结构表现较差,这些结构的竖向抗侧力体系承载力足够,但由于坡道的设计、墙板较大而积的开口以及停车库结构较长的跨度造成了荷载传递的复杂性,导致结构破坏很严重仁[5]。

1995年日本6. 9级Kobe地震和2011年9. 0级Tohoku地震的震害调查表明:根据日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设计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表现良好,预制构件没有出现严重损坏,只有接缝处的后浇混凝土发生了剥落比[6-7]。

2010年智利8. 8级地震的震害调查表明:UPPCW (unbounded posttensioned precast concrete wall)结构以及装有耗能减震元件的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表现良好,破坏较小;而其它预制混凝土结构则破坏较严重。

[8]3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介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发展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装配式大板结构,日本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剪力墙式框架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WRAC),:20 世纪90 年代美日联合开PRESSS(Precast SeismicStructure Systems)项目提出了一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国内目前已建有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全预制装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等体系。

3. 1装配式大板结构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和楼板拼装成的房屋结构,是一种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建筑结构体系,其主要优点是可以进行商品化生产,现场施工效率高,但由于接缝处易发生应力集中而导致整体性能较平接缝和竖向接缝对结构的内力分布和刚度都有显著的影响。

水平接缝对墙体的侧向刚度影响甚大,在计算中需要考虑;竖向接缝的剪切角对联肢墙内力的分布有较大影响。

Ray W Clough等[9]也进行了装配式大板结构的振动台试验。

通过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只要水平接缝的剪切滑移得到有效控制,竖向接缝拥有足够的耗能能力,装配式大板结构还是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能够满足抗震方面的要求。

3.2后张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美日联合PRESSS项目提出了一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剪力墙结构[10],该体系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和良好的自恢复能力,在大震情况下结构能够产生较大的侧向位移,且残余变形较小;破坏集中在预制构件连接部位,易于震后修复。

Brian J Smith等[20-21」对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竖向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连接进行了研究,设计试件中部通过预应力筋连接,边缘处布置加强钢筋。

通过分析此种连接方式的受力特点,提出其计算模型,并推出计算其受力和变形的计算公式,通过试验研究其水平极限位移、耗能能力、剪切变形等指标,结果表明,该连接方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Brian JSmith等Czz3sl还研究了开洞剪力墙通过此种连接方式连接的抗震性能,取得相似成果。

王滋军等[11]进行了开洞叠合剪力墙与普通开洞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开洞叠合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基本和普通钢筋混凝土开洞剪力墙相同,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延性和耗能能力等均与普通开洞剪力墙相当。

叠合板的剪式支架的连接能使预制部分与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工作。

同时还研究了水平拼接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带竖向接缝的叠合剪力墙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与现浇剪力墙基本相同,抗震指标接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水平拼接的叠合剪力墙承载能力不低于整体叠合剪力墙[12]David C Salmon等[13]提出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板材,其两侧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通过剪式支架进行连接,两块板材之间夹有保温材料。

David等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同时探讨了剪式支架的合理形式,并研究在两块预制板之间加入型钢提高其承载力的可行性。

3.3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内外墙板均为预制,楼板为叠合楼板,墙板之间通过预留金属波纹管进行注浆连接。

东南大学对该体系的相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郭正兴[14]等对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间层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ANAYS 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试件的承载力、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与现浇试件基本接近,表现出与现浇试件相当的抗震性能。

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够符合。

朱张峰[15]等对此结构进行了1 /2缩尺单跨三层平面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观察模型的裂缝开展、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通回性能、连接刚度退化、强度、延性、耗能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5种钢筋连接方式在各个方面均能满足要求,极限位移角都大于1/1000。

日本和美国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包括套筒循环张拉的疲劳试验、应力刁立变曲线、灌浆后灌浆受到扰动对连接的影响、钢筋偏位对连接的影响等试验。

结果表明套筒连接是一种可靠的连接方式。

姜洪斌等提出了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插入式预留孔灌浆钢筋搭接连接,并进行了插入式预留孔灌浆钢筋锚固拉拔试验[16]和钢筋搭接试验[17]。

试验以钢筋直径、混凝土强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为影响参数,结果表明试件最终破坏形态都为外部钢筋屈服或被拉断,没有发生异常锚固破坏,基本锚固长度可为0.81La3.4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叠合板式剪力墙是指由叠合式楼板和叠合式墙板,辅以必要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梁板,共同形成的剪力墙结构。

吕西林等[18]对这种叠合板式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反复试验,研究其破坏模式、变形性能和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破坏发展的规律,并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数值仿真分析,分析比较力位移推覆曲线和试验骨架曲线等,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表明叠合板式剪力墙具有良好的抗侧性能,新老混凝土协同工作性能良好。

3. 5其他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日本在装配式大板结构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壁式框架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WRAC),这种结构纵向由扁平壁状的柱和梁形成刚架,横向则是由连层的独立剪力墙构成。

其中结构的主要承载构件(壁柱、梁、剪力墙、墙板及屋面板)的一部分或全部由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组成[19]。

姚谦峰等[20]提出了一种密肋壁板结构体系。

通过对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研究墙体的破坏形态和破坏过程,分析墙体的受力特点,探讨墙体的承载能力、延性、耗能等抗震性能,提出了墙体的恢复力模型。

黄炜[21]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墙体中的砌块、肋格、外框能够在试验的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破坏阶段依次发挥作用,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墙体在遭受到小震或中震后具有稳定的水平承载能力及良好的耗能性能,在遭受到大震后仍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

钱稼茹等[22-23]提出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孔板剪力墙结构体系,并先后进行了两端设暗柱的单片、双片预制圆孔板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