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础理论
物流常见的基本理论

物流常见的基本理论物流的定义: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描述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各国学者或组织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
然而,物流这一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围绕着七个要素来进行表述的。
这七个要素是:产品(Product)、数量(Quantity)、条件(Condition)、地点(Place)、时间(Time)、顾客(Customer)和成本(Cost)。
因而,物流的实质就是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时间和条件下为适当的顾客送到适当的地点,同时保持其适当的成本。
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与企业的目标。
按物流主体方的目的不同可将物流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己将产品或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的物流运作,而不依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
第一方物流实际上就是供方物流,或者叫销售物流,是由供应厂商到其各个用户的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用户企业从供应商市场购进各种物资而形成的物流,实际上就是需求方物流,或者说是购进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而言的。
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专业物流企业在整合了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活动。
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
第三方物流根据合同条款的规定,而不是根据临时需求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②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③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服务。
④拥有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灵活性。
物流管理内容包罗万象,包括订单处理、需求预测、生产计划、采购、包装、存货控制、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企业和仓库选址、物品回收、零部件及服务保障、废品处理、流通加工、配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等内容。
物流管理理论基础

本章重点
1.商物分流理论、物流冰山说、第三利润源说、效益背反理论 等物流基本理论学说
2.物流时间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的概念、基本管理内容、管理 途径或措施
3.物流资源整合的内涵和方式
案例:物流冰山说与物流成本的计算
▪ 欧美等国将实物分销改称为后勤,不是无缘无故地改称,而是
这一经济形态的实际内容确实发生了变化。原来集中于销售领 域的活动,在这门科学越来越形成、经济活动实践越来越深入 之后,发现局限性太大了,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活动的实践都 证明,这一领域效益的取得,单在销售领域是不行的,必须有 更大的系统和更强的综合战略,也即,德鲁克讲的“黑大陆” 不仅存在于销售领域,同样也存在生产和产前的供应领域,必 须按这更广泛的领域建立新的概念。后勤的概念便是这样一个 概念,它不仅包含了企业产后的实物分销的营销领域,而且还 包含了企业产前的供应领域,如图2.3所示。
▪ 物流学科包含的交通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
息等相关领域,这些相关领域在业务上的相关性和它们与物 流的相关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的认识。
▪ 从现代物流的角度来看,将商品从供应链的一端转移到另一
端的效率和成本,除了与运输有关以外,还与储存、包装、 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管理活动有关,这些管理活动必需进 行综合规划、设计和管理才能取得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最优效 果。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 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这就需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对下面层 次的更多事物进行集成,寻求更大范围内的目标优化。物流 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认识的重点是物流所包 含的这些学科,当对它们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后,人们认识到 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 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科的范围。
物流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物流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物流学概论期末复习第一章物流基础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物流2、供应链物流重点问题:3、进展现代物流有什么意义?第二章物流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名词解释:6、物流标准化重点问题:2、如何懂得商物分离?3、如何懂得物流是第三利润源?通常掌握1、第一利润源、第二利润源、第三利润源的要紧含义?第三章物流活动的基本范围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运输合理化3、储存重点问题:3、运输合理化(为什么要研究运输的合理性问题)4、储存的ABC分类管理方法5、储存合理化的要紧标志是什么(如何实现)第四章物流网络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物流网络(狭义)2、网络经济特性3、物流枢纽4、物流基地5、物流网络规划重点问题:3、物流结点的种类与功能。
通常掌握1、物流网络的特性第五章企业物流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企业物流重点问题:1、企业物流的内涵及范畴第六章物流企业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物流企业2、第三方物流重点问题:1、物流业务外包的动因(好处)通常掌握:3、如何提升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力?第七章物流管理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物流管理4、物流成本5、物流质量管理6、物流成本管理重点问题:通常掌握:3、物流质量管理的内容有什么?第八章供应链管理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供应链2、供应链管理重点问题:3、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与区别第九章电子商务物流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电子商务2、物流一体化重点问题:1、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相互的影响第十章国际物流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国际物流3、国际多式联运重点问题:1、国际物流的基本活动与特点通常掌握1、国际物流进展的背景(国际物流的典型特征)第十一章物流有关法规与国际公约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法律重点问题:通常掌握:1、你如何懂得物流活动行为受法律规范?2、为什么说物流的法律框架中运输部分的法律法规与公约体系最为完整?第十二章现代物流的进展趋势重点掌握:名词解释:2、横向物流联盟、3、绿色物流重点问题:1、绿色物流的内涵及作用。
物流基本理论

第二节
物流的经济价值
1. 2. 3. 4.
主要包括国民经济价值,区域经济价值, 主要包括国民经济价值,区域经济价值, 企业经济价值,消费者经济价值等; 企业经济价值,消费者经济价值等;体现 如下几方面: 如下几方面: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增长; 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增长;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及实现企业竞争战略;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及实现企业竞争战略;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增加消费者剩余 ;
b)
c)
实例讨论
1,外贸产品的物流组织属于哪种 空间效用? 空间效用? 2,从生产基地到批发中心属于哪 种空间效用? 种空间效用? 3,南方特产水果贩运至北方属于 哪种空间效用? 哪种空间效用? 家电下乡属于哪种空间效用? 4,家电下乡属于哪种空间效用?
C. 形质效用
"物"通过加工而增加附加价值,取得新的使 物 通过加工而增加附加价值, 用价值,这是生产过程的职能. 用价值,这是生产过程的职能.但现代物流的流 通加工,使处于流通过程中的" 通加工,使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物"通过特定 方式的加工, 方式的加工,将供应者手中所具有的形状性质 的物资改造成具有需求者所需要的形状性质, 的物资改造成具有需求者所需要的形状性质, 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 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 值.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加工是属于"流通加工"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加工是属于"流通加工"?
对象物所有权的转移称为商流.
商物分离的概念
商 物 分 离
物流 商流
产地
顾客
产地
顾客
经销商
物流系统基本理论

3.双边治理 是指通过物流资源买卖双方共同治理的模式& 双边治理的双方关系更加紧密;因而双边治理需要 的专用性资产投资规模更大& 另外;双方都获得了一份利润流;不会轻易同意任 何调整合同的提议&
4.单边治理 也称一体化治理&随着交易越来越特异;交易动机 弱化& 因为人力和实物资产越来越趋于专用于一个用途; 所以更不容易转移到其他用途上&
确
定
系 统 目 标
边 界 、 调 查
收
集
资
料
替代方案1 替代方案2
效益费用1 效益费用2
替代方案3
效益费用3
系
Y
系
统
统 模 型 与 模
评
定满
与
意
推
荐
系 统 实 施
拟
方
案
N
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1、明确问题、目的和目标 2、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 3、分析和评价选择方案 4、方案选择与决策 5、实施与反馈பைடு நூலகம்
1无计划配送增加 2.配送规模更小 3配送地点更分散 4.配送;装卸搬运、 流通加工物流信息 成本增加
1.包装容器耗用的 运费和仓储费用增 加 2.运输车辆和仓库 的利用率会下降 3.装卸搬运费用增 加
要素 装卸
主要目标
1.降低装卸费 2.降低搬运费 3.加快装卸速度
采取的方法
可能导致的结果
1.使用人力节约装卸搬运成 本 2.招聘农民工进行装卸搬运 3.提高装卸搬运速度 ;“ 抢装抢卸”
四、按照物流在物品的生命周期中涉及的时间序列划分: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逆向物流 废弃物流
五、按照物流过程中物流运作者与物品的所有权关系划分: 第一方物流 第二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
研究物流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2、信息论
信息论于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著名数学家申农首 创。
运用信息论的观点,把对象系统的运动过程抽象 为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和反 馈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达到对系统运动过程的正 确认识和控制的科学方法,就是所谓信息论方法。
使之实现系统目标的一种方法。
特点是在系统控制过程中始终运用反馈的概念。 反馈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向既定目标的行
动;二是对行动过程的了解;三是行动效果与既定目标的 比较。
应用反馈方法的关键因素仍然是信息的流动速度。
4.动力学系统建模方法
动力学系统理论提供了描述系统动态行为 和演化规律的模型,它特别适用于描述开 放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演化。
§ 2.信息方法
信息方法是指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看作借助
于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而实现有目的 性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特点:把信息的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
它完全撇开研究对象的具体运动状态,把系统的 有目的的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交换过程。
§3.反馈方法
反馈方法是指用系统活动成果的信息,调整系统的活动,
所谓控制,即是控制者对受控对象所施加的一种 能动的影响或作用,其实质是保持或改变受控对 象的某种状态,使其达到受控主体的预期目的, 如质量控制和生产控制等。
具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控制论方法有下列几种:
1)黑箱方法。
2)功能模拟法。
3)反馈法。
4)状态变量分析法。
4、运筹学
运筹学是为决策机构在对其控制下业务活动进行决策时,提供以数 量化为基础的数学方法。
物流常见的基本理论

物流常见的基本理论物流的定义: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描述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各国学者或组织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
然而,物流这一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围绕着七个要素来进行表述的。
这七个要素是:产品(Product)、数量(Quantity)、条件(Condition)、地点(Place)、时间(Time)、顾客(Customer)和成本(Cost)。
因而,物流的实质就是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时间和条件下为适当的顾客送到适当的地点,同时保持其适当的成本。
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与企业的目标。
按物流主体方的目的不同可将物流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己将产品或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的物流运作,而不依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
第一方物流实际上就是供方物流,或者叫销售物流,是由供应厂商到其各个用户的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用户企业从供应商市场购进各种物资而形成的物流,实际上就是需求方物流,或者说是购进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而言的。
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专业物流企业在整合了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活动。
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
第三方物流根据合同条款的规定,而不是根据临时需求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②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③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服务。
④拥有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灵活性。
物流管理内容包罗万象,包括订单处理、需求预测、生产计划、采购、包装、存货控制、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企业和仓库选址、物品回收、零部件及服务保障、废品处理、流通加工、配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等内容。
物流基础理论

(3)企业销售物流
企业在产品制造完成后,需要及时组织销售物流。销售 物流就是企业为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 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4) Nhomakorabea业回收物流
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 料和废料,这些东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随着物流活动,一方面 通过回收物流,可以经过再处理使这些余料成为有用的生产 材料,有利于成本的节约,另一方面,在一个企业中,回收 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 量,也会占用很大空间,造成一定的浪费,也会影响企业的 社会形象。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些有关航空、 运输、铁路方面的法规、法案,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案的 通过,不仅带来了运输业的竞争,而且由于运费的自由决定、 运输线路的选择、运送计划制订等自由度的增加,使物流业 者能够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实现了与其他公司在物流服 务上的差别。
8
(4) 物流理论和实践向纵深发展阶段(1985---至今)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对物流管理认识
后来该理论和方法开始被企业和理论界认同,并得 到了广泛的运用。
2.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 随着物流的不断发展,新概念与新技术的层出不穷,
各个发达国家由于各自经济环境的不同,其物流的发展和管 理模式也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物流的发展过程大致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6
(1) 物流观念的产生阶段(1927----1949) 1927年拉尔夫·布索迪在《物流时代》一书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实体 配送部门,负责交通运输、物料处理、运输设备的维修保养、 仓库的规划和管理。以后,在这些职能上添加了客户订单处 理、产成品控制、制造规划等职能,从而形成了现代物流观 念上的实体配送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基础理论
美国物流协会:物流是为了符合顾客的需要,所发生 的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物质、服务以及信息的流动过程,以 及为保管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 为。
2001年8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并由国家 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 语》,将物流解释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 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 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4) 物流理论和实践向纵深发展阶段(1985---至今)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对物流管理认识 的提高、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迅 速发展,物流理论开始向纵深发展。在理论上,人们更加清 楚地认识到物流与经营、生产紧密相连,物流已经成为了支 撑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柱之一。
PPT文档演模板
2.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
随着物流的不断发展,新概念与新技术的层出不穷, 各个发达国家由于各自经济环境的不同,其物流的发展和管 理模式也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物流的发展过程大致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基础理论
(1) 物流观念的产生阶段(1927----1949) 1927年拉尔夫·布索迪在《物流时代》一书中,
因此为了满足自己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就必须建立起以 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到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已经是 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经济,由此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产生 了许多隔离,而物流就解决了他们之间的隔阂。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基础理论
在生产与消费之间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隔离: 1.社会的隔离 社会的隔离,我们也称为所有权的隔离,它是指 生产商品的人们和需要商品的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不同而产生的隔离。 2.空间的隔离 所谓空间的隔离,主要是指生产商品的场所和消 费场所的不同而产生的隔离。 3.时间的隔离 所谓时间的隔离是指生产商品的时间和使用商品的 时间是不相同的。 4.信息的隔离 所谓信息的隔离主要是指生产厂商对消费市场信 息和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掌握的不及时、不确切,同时也包括 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不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实体 配送部门,负责交通运输、物料处理、运输设备的维修保养、 仓库的规划和管理。以后,在这些职能上添加了客户订单处 理、产成品控制、制造规划等职能,从而形成了现代物流观 念上的实体配送部门。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基础理论
(3) 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物流管理现代化阶段(1978---1985)
物流基础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2
物流基础理论
物流概述
物流的概念及其发展 随着市场供求状况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企业的利润
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通过在生产领域降低成本 的空间已经变得非常狭小,许多企业开始把寻求成本 优势和价值源泉的目光转向了生产前后的物流领域。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基础理论
初次用Logistics来称呼物流,这为物流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1929年,营销专家弗莱德·E·克拉克在他的专著《市场营 销的原则》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商品所有权转移所发生的各 种活动以及包含物流在内的各种活动,从而将物流纳入到市 场营销行为的研究范畴之中。 (2) 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实践阶段(1950---1977)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基础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开始用Logistics Management来指物流,并运用物流理论将战时物资生产、采 购、运输、配给等活动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
后来该理论和方法开始被企业和理论界认同,并得 到了广泛的运用。
n 物流的发展过程
1.物流概念的产生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最早出 现在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 书中就提到了“物流”这个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存在需 求不同的一个问题”,因为在20世纪初,西方的一些国家已 经出现了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提 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主要是指销售过程中的 商品流通。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基础理论
5.功能的隔离 所谓功能的隔离是指标准化产品与个性化产品的需
求差异。
以上五个方面的隔离,除了社会的隔离需要通过贸 易过程来消除,其他的隔离都可以通过物流来消除。因此物 流活动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在时间和场所上的分离的一 种经济活动,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基础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基础理论
阿保荣司,则将“物流”界定为克服时间和空间,连 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创造部分形质效用的包括废弃和还 原在内的一切有形无形资材的物理性经济活动。
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中,将 “物流”表述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 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 范畴来看,物流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 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物流基础理论
n 物流的定义和作用
1.物流的定义 有关物流的定义,目前每个国家的表述都不相同,
在这里,我们列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D.J.爱特罗认为,“物流”是根据销售方针而使 生产据点或储存据点的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由接受订货向顾 客处移动的展开过程。
P.D.昆巴士认为,“物流”是指从资材到服务,从 产地到销地的物理性移动过程。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些有关航空、 运输、铁路方面的法规、法案,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案的 通过,不仅带来了运输业的竞争,而且由于运费的自由决定、 运输线路的选择、运送计划制订等自由度的增加,使物流业 者能够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实现了与其他公司在物流服 务上的差别。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基础理论
n 物流的产生
在远古时代,当时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因此生产与消 费在时间与场所上都是一致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 的模式不再是自给自足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不全是用自 己的双手生产的。例如,生产衣服的人们不可能全部用 于自己的消费,同样生产粮食的人们也不可能自己全部 消费,他们之间通过某种交换来实现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