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古诗

大话古诗
大话古诗

大话古诗

甲: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小生这厢有礼了。(作揖)

乙:哟,瞧瞧,这穿上汉服,人也变斯文了。真是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甲:汉服代表了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我可不能给我们的老祖宗丢脸。

乙:嗨,不错(伸大拇指)

甲:知道我们中华文化里最具有代表性的瑰宝是什么吗?

乙:那当然是古诗了

甲:知道的还不少。那我再考考你。咱俩搭档这么多年,你猜猜我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呀?乙:那-当然是----猜不着了,难道我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啊

甲:最近啊我天天在研究古诗

乙:真不愧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兄弟我为了赶来参加今天的汉服节,也在研究古诗啊甲:哟,瞧他那个小样儿,还想和我比试不成?你知道人家都叫我什么呢?

乙:什么呀?

甲:说出来吓你一跳。“古诗仓库”

乙:哎就这样呀。那我的头衔岂不是要吓你三跳?古诗搜索

甲:就吹吧。有本事今天咱当着大伙儿的面来比一比。

乙:比就比,谁怕谁

甲:今天我们就来比带数字的古诗

乙:带数字的古诗?

甲:比方说带数字的古诗,我张嘴就来,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乙:还一三得三呢,乘法口诀都能拿来扯

甲:好了好了,我是逗你玩的。听好了,带一的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乙:这个简单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甲:还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甲: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甲:哎呦,带一的诗还真是难不到你。说二吧。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乙:二呢?

甲:这“两“也叫什么呀?

乙:二呀,哦,这也算啊

甲:继续,开始说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乙: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甲:真行啊,难不住你了。我还真不信。

乙:你也不错啊,开始说四吧

甲: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乙: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甲:再来个五的。

乙: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儿同销万古愁

甲:厉害啊,李白的《将进酒》都出来了。我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乙:五呢?

甲:这三两枝加起来不是五枝吗?

乙:就算是吧(推一下),来六吧

甲:我最拿手。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乙:停,这回看你怎么扯?六呢?

甲:急什么,这首诗叫什么?

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甲:这不是有六吗?你也来一个

乙: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甲:换七换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乙:七步诗,我懂,我说八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甲:不错,再来一个九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乙:我说十吧,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甲:这一首诗就把数字一到十全用上了。不错不错,我看你和我比啊,也就只差那么一点点了

乙:不和你贫了,咱汉文化博大精深。要想把它研究透啊,可不是咱这几天花的功夫。甲:是啊,看来咱还得继续学习啊,不能给咱身上的汉服丢脸。

乙:走吧,好好学习汉文化去吧。

甲、乙:谢谢大家(鞠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